0

外资企业应正视中国的改变

2013年,在华外企一个接着一个的上了头条,不过并不是因为他们在华有了哪些突出贡献,而是因为一个接着一个的丑闻被曝光。

9月16日,多美滋为抢夺新生儿“第一口奶”而进行的商业贿赂被曝光。这是发生于跨国外企的又一起商业贿赂丑闻。实际上2013年,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赛诺菲、优时比——这些原本人们并不熟知的外企名称第一次进入国人的视野,就是通过“灰色空间”。国内掀起的规模空前的医药商业贿赂整治风暴,让国人惊呼原来外企也这么深谙行贿之道。我们不禁要惊叹:在华外企这是怎么了?

曾几何时,外资企业曾经令国人高山仰止,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赶超的目标。可近几年来,许多外资企业来到中国后,并不如人们想象中那么循规蹈矩,而是有失检点,越来越多的丑态正在击碎外资的神话。有的耍小聪明,在价签上忽悠消费者,家乐福、沃尔玛就是如此;有的行贿索贿、恶意竞争,行贿如朗讯,索贿如力拓;还有的搞虚假广告、恶意抢注,如西门子抢注中国品牌海信的商标……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外企在华商业贿赂,中国司法机关的角色正在悄然起变化。从葛兰素史克四名中国高管被查,到最新案情及时披露,舆论把这种外企商业贿赂案件的侦办,称之为比较罕见。与此形成对比的,是2012年之前的多起外企商业贿赂案,涉事外企或静默不语,或简单应对了事,中国相关部门则很少公开回应。由此,一些外企慢慢的被“惯”出了毛病。这种“微妙”变化背后,折射出外企在华更多的“中国化”处境。亦可以说,外企在过去享有的种种显性与隐性的超国民待遇,均正在终结。

对于中国的这一改变,有国外媒体恶意揣测,是中国政府在针对在华外企,但很明显这一揣测是无根据也站不住脚的。中国商务部沈丹阳就一再强调:“在此我愿再次重申,中国政府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是坚定不移的,中国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也不会改变。”

更滑稽的是,有国外媒体将外企在华“学坏”辩称是因为中国不良的商业环境所致,反倒为在华外企鸣冤。的确,中国目前尚不健全的经济体制和商业道德环境,存在诸多问题,这些我们不能无视。然而这决不能成为在华外企开脱自己责任的借口。

就外资企业而言,本可靠“老字号”影响力吸引顾客,亮出自家绝活以示他人,洁身自好、正本清源,努力抵挡住不法观念与行为的侵袭才是正道。而当触犯了法律,更该接受法律制裁,检视自身,岂能不怪自己怪环境?

当下,中国企业正在忙着跟国际先进制度和规则接轨,而这些在华外企却在拼着命的跟中国的旧俗和恶习接轨。因为他们没有看到,中国正在发生着改变,中国的优秀企业,如华为、海尔等正在走向世界。尊重法律法规,遵守商业游戏规则,已经成为无论哪个行业,无论是大还是小所有企业的共识。在华外业也应该看见并正视中国这一改变,否则只能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而出局。(文/曹东辉)

0人跟贴 | 0人参与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0人参与 | 手机发跟贴 | 注册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