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实录:
应利用财政杠杆改进农村金融
问:“农业一直是国家重视的重点,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也不例外,国家确定农业银行是农村金融的土地,目前农行面临着上市,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农行商业性和政策性的统一?”
答:今年我向大会提交了一个议案“充分利用财政杠杆,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和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其实我最主要的观点是,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从总体上看,农业的比较利益低于其他行业,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自然条件,其经济发展难度大于城市及城郊地区,金融资金来源的社会性决定了金融机构必须以安全、效益为经营的首要原则,资金向收益高的地区流动是经济规律决定的,因而,要让商业金融进入农业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必须给金融以利益上的补偿。
因而,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最主要的是要建立普惠制的税收政策,引导现役金融机构将新增可用资金的一定比例投降涉农领域,支持农业和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且我认为,如果建立了普惠制的金融税收政策,我觉得也应该给予刚才我说的只贷不存的各类贷款机构。
出台《放贷人条例》需各方达成共识
问:《放贷人条例》何时可以出台?
答:刚才我讲过,如果要改善小企业的贷款,刚才我讲了四条:改进技术、创新组织形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最后一个就是要健全法律环境,我没有讲。我觉得,出台放贷人条例就是完善小额贷款公司和让民间金融合法化的制度性保证。这个条例,过去人民银行做了一些起草工作,现在也在代法制办做这方面的起草工作,根据我看到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放贷人条例在立法的二档之内,就是说,如果在调研过程中大家形成共识,条件成熟了就可以把它推出了。
我想今天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讲我个人对小额贷款的认识和创新小额贷款公司的组织形式,它所需要的法律环境和理念的介绍,能够有助于社会各界形成共识,只有政府、监管部门、学界、业界和社会公众都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共同认识的话,放贷人条例才能够尽快出台。
外汇储备结构无须调整
问:外汇储备的结构和投资方向是否需要调整,除了美国国债,外汇储备是否还有更好的投资方向?如果需要,您认为应该如何进行调整?
答:我的主要观点是这样的,外汇储备的经营必须要坚持安全、盈利和流动性的原则,因为外汇储备所对应的是中国企业和居民的货币资金,因而它必须要保持“三性”。作为中央银行来说,我个人认为它的储备结构在现在来说是合适的,没有必要做大的调整,如果需要调整的话,我想这是经营管理者的权限,而且每年国家外汇管理局都会根据市场变化对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资产结构和期限结构进行调整,这些事情,我个人就不做具体分析了。
大家议论的很多其他投资方向,我个人认为不属于国家外汇管理局所管理的范围,比如要进口资源性产品,要去国外对资源性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等等,这些不符合国家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的三项原则,应该由政府或者是企业去做,他们可以筹集到人民币资金,然后购买外汇来进行。
金融危机第二波将来临?
问:根据近段时间全球经济股市市场的表现来看,有专家学者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的第二波冲击波将要来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这对我国经济保8的目标带来了哪些新的困难?您建议政府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答:我想,对于是否会出现第二波金融危机,我没有能力作出判断,但是我想讲几个观点,第一,世界金融机构和经济确实是处在一个调整过程当中,如果调整要见底,我个人认为应该是银行和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到位,所谓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到位是什么呢?对于银行来说,如果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理掉了,需要多少资本金也能补充到位,这就是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补充到位;对于企业来说,它的亏损和盈利都建立起来了,这就是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到位。我想,这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没有看到会有什么突发事件会像引起雷曼兄弟破产那样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想我们的社会更需要正视问题、冷静处理问题,不要散布恐慌情绪,这样才不会出现非理性的行为,尽可能地减少损失。现在世界经济确实处在困难阶段,如果我们总是过分渲染那些不好的消息,我觉得就会对大家的信心造成打击。因而,我想我们还是应该更加理性、冷静地来面对困难,用积极的态度去处理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尽量建立互信的关系,比如现在各欧盟国家的政府在一起建立互信关系,欧洲要团结起来应对金融危机,我想,如果所有金融机构彼此间总处于一种不信任的状态,所有金融机构对企业都处于一种不信任的状态,就像国外那样,信贷基本停止,中央银行走到信贷前列,这种状况其实不利于经济走出困境,因而,现在更加需要我们冷静面对我们面临的困难,而不是过多猜测还会不会有第二波、第三波,反正问题来了你总是要解决的,因而,以积极冷静的态度解决问题比去猜测问题对经济的稳定发展更有好处。
前两月放贷过多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
问:1月份的贷款已经放了1.6万亿,全年贷款是5万亿,这样的做法会不会影响实体经济?
答:我个人认为1月份的信贷增量1.6万亿确实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想,但是我认为,这1.6万亿的贷款,银行的表现在某种上来说还是理性的。我为什么说这句话呢?这次我们国家的1.6万亿有很大比重(40%左右)是在票据上,还有很大一部分放在了政府项目上,这说明银行目前对于经济发展形势还是看得不是特别准,因而就比较多地把钱放到了政府项目上,认为这样比较安全一些,银行把比较多的钱放在票据上,票据融资可进可退,因为它的时间比较短,这样它未来调整的余地也比较大。
我认为比较理性是因为现在银行的流动性比较多,大家知道,它的超额储备已经达到了5.1%,是最近这四五年以来最高的百分比,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面临着非常大的经营压力,因为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利率是0.72,如果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它的利率是1.62,如果买央票的话,2月25号是0.965,也就是说,央行票据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利率其实都是高于它的超额准备金利率的,这样一来它就少了利润收入了,为了增加利润,它就要去发放票据,更多地贷出去。
贷款时,银行对于政府的贷款比较放心,但对于企业的贷款现在还看不太准,因而更多放在了企业短期票据上,从这些方面来看,银行还是比较审慎的,但是我认为,尽管在流动性和利润压力下银行放了这么多商业票据,1月份就放了1.6万亿贷款,据说2月份放缓,但量也不小。如果按照报纸上大家说的,2月份是8000亿以上,两个月加起来就是2.42万亿了,全年5万亿,两个月就把50%的贷款放出去了,这其实是不利于今后企业生产经营的。如果全年都按这个速度放下去,那我们的货币政策就不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了。
温总理为货币量制定的增长目标是17%,而1月份已经达到了18.79%,贷款以这么高的速度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前半截增得多,后半截增得少,对于企业来说其实是不利的,因而我们一直主张银行应该均衡放款,如果银行能够实行均衡放款的策略,对企业的经营才能有好处,如果每个月都这么猛地放款,可能就会偏离宏观调控的目标。
建议继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答:怎么样正确处理金融危机与金融创新的关系,是否可以认为中国金融业仍然面临着创新不足的情况?新修订的保险法关于对分业经营的论述有没有新的含义?中国金融业应不应该搞混业经营?应该如何搞?
答:我个人的观点一直认为中国的金融业创新还是不太足的,不能因为世界金融出了问题,我们就停止了创新的步伐,我们只是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处理好创新和监管的关系,综合经营,我认为是未来金融发展的方向,新修订《保险法》的表述和《商业银行法》、《证券法》都是一样的,国家实行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但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国务院的审批下,各个金融机构都在向综合经营的方向发展,但是综合经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法人综合,一个法人可以做证券、保险、银行等,但还有一个方式,集团是综合的,法人是分业的,我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还是应该按照集团综合、法人分页的方式来进行。
大家提到,美国把投行并到商业银行中去了,我想也并不是在一个法人之内来做投行和商业银行的业务的,因为美国实行的是银行控股公司的方式进行,更类似于我们国家现在的集团综合、法人分页。而我觉得美国金融创新当中最大的两个教训,第一就是金融产品不能够有过高的杠杆率;第二就是金融产品的创新不能够复杂到让人们看不到基础产品和风险所在。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吸收他们的经验教训,我们的金融创新可以做得更稳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