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访谈实录:
网易财经:各位网易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网易财经在两会期间举行的“齐心·富民·强国”大型访谈活动,我们今天请到现场的嘉宾是全国政协委员、龙润集团董事局主席焦家良先生,你好。
焦家良:你好。
网易财经:您今年提了九个提案,在这九个提案当中您最关心哪个提案?
焦家良:我最关心的是关于建立设计中国茶节的建议。
网易财经:您能对这个提案进行具体介绍吗?中国茶节设计在什么时间?
焦家良:如果能够设立茶节,我想最好是设立在三四月份,因为三四月份是春茶上市的时间。比如中国传统时令节气“谷雨”。我建议如果能设在两会开幕之前或者政协开幕的3月3日,这个节日就更能让大家记住、更有意义。因为茶是和谐的产品,能和和谐社会有机联合在一起,设在两会开幕期间是最好的。
网易财经:任何一种节日都会有自己的仪式,在您的提案当中,对这个节日的仪式您是怎么考虑的?
焦家良:如果能定中国茶节,活动的形式就有很多了,比如举行一个隆重的采茶仪式,因为茶和其他节日有所不同,一是快乐,另外也健康,同时还可以拉动经济。
网易财经: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有很多,您为什么建议单单把茶叶拿出来作为国家性的节日呢?您的初衷是什么?
焦家良:茶叶符合双健康理论,一是维护地球的健康、二是维护人类的健康,如果我们引导茶农多种茶,实际是维护了地球的环境,与其去崇拜别的植物,那还不如崇拜茶,我们对植物有一种敬畏、对茶有一种敬畏,这是维护地球的健康。
焦家良:还有就是维护人类的健康,一是身体的健康、二是心灵的健康,现在茶对人体的健康作用科学已经有所证明,而在品茶制茶等过程中,实际是对心灵的净化,我们经常听说夫妻吵架会把电视机砸掉,从来没听说会把紫砂壶砸掉的情况。
焦家良:另外,从形而上、形而下的角度来讲,茶这个产品可以涵盖其中,上至达官贵人、纨绔子弟,下至下里巴人、来自泥土的普通农民也要饮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能作为一个节日,那会既欢乐又健康,还能拉动经济,基于这些,我提出设立一个中国茶节。
网易财经:您的提议中,中国茶节是法定假日吗?必须要放假一天?
焦家良:那倒不一定,甚至于可以分布进行,因为现在中国节假日还有很多是没有内容的,如果我们能把茶文化内容贴附在一个节假日上,可以使它的内容更加丰富。
网易财经:在现在这种经济寒冬的情况下,您觉得设立中国茶节对刺激消费有些什么样的作用?
焦家良:在今天谈刺激消费就显得更有意义了,可以现在中国要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是靠普通民众来的,茶这个产品,刚才也谈到了,它是和普通市民都息息相关的,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设立茶节举行一些活动,比如举行采茶仪式、品茶活动,在娱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产生消费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再做一些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创新活动,那商家和普通消费者都能互动起来,这样会对拉动内需起到作用。
网易财经:设立中国茶节对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也是一项非常好的刺激方式。
焦家良:对。
网易财经:刚才您谈到要设立中国茶节,谈到茶叶会让大家想到很多,中国古代的丝绸、茶叶和瓷器就曾经远销欧亚各地,这也是对中国一项很好的宣传,但现在谈到中国的茶叶公司,好象并没有什么世界级的大型企业,中国茶叶也曾经行销各地,但却并不常见大型茶叶企业,您觉得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焦家良:这要从历史角度来分析,中国的茶、丝绸、瓷器,为什么没有成为很大的品牌走向国际呢?我想,首先是我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重视得不够,这几年显示得很突出,很多我们传统的东西被别的国家抢注。另外就是品牌意识不够,我们现在没有一个大一点的品牌,包括茶叶、丝绸领域的。为什么茶叶领域没有大企业?英国不产茶,但它有一个“立顿”,立顿红茶行销到全世界,它能用一个品牌在全球大行其道。而我们国家为什么没有呢?就是因为品牌意识不强。
焦家良:说到茶,首先要谈到茶的属性,茶分六种: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青茶,这六大品种里又有很多品种的茶,过去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口碑营销,甚至在营销时都是通过说别人的东西不好来衬托自己的东西好,这样就形成了地域性;另外就是茶的属性,当黑茶没有兴起之前,其他的茶,从营销的角度讲,它的有效期几乎只有一年多时间,也就是说,新茶上市以后,老茶就往后退了,大家都争着喝新茶,这样就很难使一个大企业大规模进行操作,如果你手上有大量的茶,每天营销都是很紧张的,倒计时,也很痛苦。基于很多原因,茶形成了区域性的品牌,现在遗憾的是,我们进入茶馆无论是喝龙井还是铁观音,都点不出一个品牌来。
焦家良:一是过去我们对品牌重视得不够,另外就是我们对科技科研这方面重视得不够,茶也好、丝绸也好、陶瓷也好,科技含量都不是非常高,门槛很低,进入的企业也就很纷杂,再加上因为科技含量不够,在营销上互相打压、竞销、诋毁,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其次就是我们的创新不够,在创新这块,无论是茶也好、丝绸也好还是陶瓷也好,我们都是抱着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很好,是宝贝,我们必须继承,甚至是把它供起来,但那时候人的生活方式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同了,虽然人种没变,但生活方式已经完全改变了,所以,再用老祖宗当时的形式来对现代的人,肯定是不适应的,所以我们在创新上也不够。
焦家良:比如陶瓷,英国陶瓷就做得很精美,日本的陶瓷做得就很贴近自然。中国的陶瓷也好、茶也好,在创新方面总是不够的。
网易财经:您刚才谈到了科技、谈到了创新,很多人说,茶叶用什么科技创新呢?大家都知道,摘下茶之后经过炒制然后再泡制,您觉得茶里的创新在哪里呢?
焦家良:茶,我们更多讲的是文化茶,但其实这一阶段过了之后就应该到科学茶,茶里究竟有些什么对人体有用的成分,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科研,而且在品饮上也有科研可以做的,比如黑茶和普洱茶,它的形式就分:砖、饼、坨,它是不是给人们品饮带来了不便,是不是应该把里面有效的东西提炼出来,根据它的有效成分再开发一些产品,使它时尚化、方便化,这些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做。
焦家良:最后一个阶段是人文茶,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什么阶段喝什么茶好、在什么时期喝什么茶好,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做的。
网易财经:刚才您谈到中国的茶叶、丝绸都没有做得很强势,没有世界级别的大企业,这样又牵涉到了一个比较大的话题,我们国家应该如何保护具有中国传统优势的产业,比如说到中国丝绸,就能想到一个中国的企业。作为政府,应该如何保护、扶持中国优势产业呢?
焦家良:中国的优势产业究竟有哪些,我们应该梳理一遍、盘点一遍,可能在过去是优势,今天的现在它还是不是优势?梳理一遍把它盘点清楚了以后就应该从理论上着手,这些传统优势产业今天还有没有存在的理由?从什么角度入手呢?应该多学科地入手,社会学、哲学、营销学……从多学科对它进行研究,也就是说,把传统优势产业的真实性、科学性、权威性弄清楚,把它存在和应该发扬光大的理由说清楚,接下来才涉及到进一步开发产品进行营销的问题。中国传统优势产业里的产品究竟适合在中国做市场还是适合国际市场,这就要看它的属性了,看它具不具备国际化的属性,如果具备,那就一定要迅速走出国门。
焦家良:当然,在中国有一个现象,虽然我们是为了做中国市场,但以后国际化了,说不准更有利于把中国市场做好。像茶这种产品,它具备了国际化的属性,现在除了中国饮茶,还有一百多个国家、将近30亿人有饮茶习惯,我们一直讲,19世纪是咖啡的世纪、20世纪是可乐的世纪,21世纪是茶的世纪,茶已经成为三大饮品之首,茶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应该在这个产业上可以花大力气。而且在盘点和整理中国优势产业时,我个人觉得不应该贪多,以某几个作为突破口,把它很锐利地抓起来,抓典型、树旗帜,把一个一个优势产业做起来。
焦家良:说到茶,其实茶是一个不小的产业,统计数据有所不同,有人说现在中国的茶农已经有8000多万,将近一个亿,从事茶产品运行的人数加起来有5000多万,也就是说有一亿多人跟茶有关。
网易财经:其实这也是关于三农的问题。
焦家良:是的,从大体量来看,实际上可以上升到关注民生的高度来思考,如果能够把这么庞大体量的产业做好,增加了茶农的收入,那就是三农的问题,就是茶农脱贫致富的问题。如何梳理这种优势传统产业、如何把它发展起来,是值得我们花大力气来研究的。
网易财经:刚才您谈到了关于茶叶行业的问题,还没有统一的比较强势的品牌,您觉得茶叶作为中国传统行业来说,有没有必要设立一个统一标准对这个行业进行规范?
焦家良:一定要有一个标准,前面我说到为什么我们很多传统产品没有做大,其中有一点,就是标准的问题,对标准化重视不够。像2001年12月1号颁布了普洱茶的标准,除了普洱茶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茶,对它们的标准化问题是不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出来,这样才容易进行推广和监督管理,以便产业做大和进一步发展。
网易财经:刚才您谈到茶产业应该建立大型企业和强势品牌,您也谈到现在茶产业中有几千万茶农,您觉得树立强势品牌对他们会有什么直接的好处?
焦家良:首先一个直接的好处就是能增加他们的收入。实际上这样是把整个生产产品的过程往前移了,第一车间移到了茶农那里,因为茶原料是基础,只有基础做好了,才会来到生产环节,第二环节就是生产工厂,接下来就是营销、销售的环节,如果大产业形成起来,就可以集约化、规模化,统一管理,这对茶农的收入也会提高。
网易财经:刚才说到设立茶节,它的重要作用就是可以刺激消费,让企业和民众收益,我在您的提案中看到关于解决现在中小企业困难的提案,您觉得解决中小企业困境的关键措施是什么呢?
焦家良:怎么解决中小企业的困难,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落在一个字上——钱!如果钱到不了中小企业,说什么都是空的,钱要进入中小企业中,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直接给他钱,再就是借钱,第三就是少收他的钱,如何形成强有力的措施呢?我个人觉得,现在对中国中小企业不是扶持的问题,而是到了抢救的问题,就像一个人体,如果他得了慢性疾病,那就需要慢慢调理,如果调理了还不行,最后他走向生命的终结,那也是应该的,但现在中国的中小企业得的是“急性病”,是意外,或者说是极端情况下的病症,所以必须抢救,要快!
网易财经:您觉得中小企业的病症表现在哪里?
焦家良:资金链的问题,贷款难的问题,中小企业不可能有很多担保抵押正常在银行贷到款,特别是在现在的情况下,所以我个人建议,中央政府拿出这4万亿,应该考核两个刚性指标,第一就是纳税,这个企业能不能纳税,如果这个企业还能纳税,说明它还喘着一口气,还能跟市场进行良好的互动,有活力,值得扶持。第二就是这个企业有多少就业,我们现在要保就业,只要政策导向做得好,企业家算盈亏平衡点是算得很好的,这样他就会多增加就业岗位、多增加人手,如果拿这两个指标来考核,再加上一个参照,看它是不是高污染,是不是高耗能,国家参照这个系数从宏观上调控一下,然后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我觉得这样才能真正扶持到位。
网易财经:我看到您的提案中有这样一个建议,按照中小企业招募工人的数量进行减税,可能有人会问,会不会在实际过程中带来一些困难呢?很多企业可能为了获得补贴和减税而尽量多招一些人,但是是一些空头,这个问题会不会在实际中存在?
焦家良:纳税是一个企业应尽的义务,是天经地义的,必须纳税,如果一个企业连税都纳不了,那这个企业也发展不了,更不会发展得好。我之所以提出减税,实际是一种导向,是几个扶持中小企业措施中的一个,而且它实际是一种信心,如果一个企业资金链真的出问题了,靠减税起到的作用其实是很小的。所以,如果能在这上面有一些政策导向,就能给中小企业更大的信心,希望政府在综合下药时把这个因素也考虑进去,但它不是唯一的,更不是主要的。
网易财经:现在很多地方的代表和委员在今年两会上有一些提议,建议政府是否能成立一支担保基金来担保中小企业的信用,万一它破产或违约,就由政府来进行赔偿,对这个建议您怎么看?
焦家良:如果能这样做,对中小企业就是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如果这样做的话,春天很快会到来。
网易财经:任何行业都会经历整个行业的重组和并购,很多人说,如果政府对中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的话,会不会影响行业的竞争?让一些老的没有竞争力的企业继续活下去,对整个产业的良性健康不是很有利?
焦家良:其实,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还能活下来,还能继续经营下去的企业,胜者为王,经历了“春夏秋冬”的企业,就说明它还能很好地发展下去,如果通过这次重新洗牌,当然这是很残酷的,但说不准它是使整个行业再生和重新充满生机的过程,如果通过扶持,有的企业确实抢救不过来了,那也没有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讲,让一些企业退出历史舞台,让更有活力的企业重新登上舞台表演,其实也不是一件坏事。
网易财经:刚才我们谈到了茶叶行业,也谈到了中小企业,现在来谈一下个人,今天访谈的主题是“齐心·富民·强国”,您对富民这个主题有些什么建议?
焦家良:既然是“民”,那就是普通大众,要让普通民众富裕起来,就应该围绕着普通民众所需要的领域和行业来加大(扶持)力度,围绕着他们做一些工作,这样对富民就会有好处。
焦家良:怎么做工作呢?在今天的情况下,围绕着民众所需要的领域和产业进行创新,这是最重要的,只有创新才可能使民族富强起来。
网易财经: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会让整个民众富起来是吗?
焦家良:对。
网易财经:好的,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十分感谢您参加这场访谈,也感谢各位网友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