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文字实录 |
主持:史美伦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副主席 [15:43:33] 演讲嘉宾: 姚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李超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 张育军 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 罗瑞铎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首席执行官 蔡洪平 瑞士银行投资银行亚洲区主席 胡祖六 高盛集团顾问董事及大中华区主席 德地立人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信证券国际董事长 [15:43:42] [史美伦] 大家下午好,去年国务院公布了一份很重要的政策性的文件,明确的指出上海将于2020年建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还指出要建立国际板。这是发展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一个重要策略性的布局。 [16:41:20] [史美伦] 国务院文件出台以后中国证监会和上海市政府的有关部门都很积极的研究和筹备国际板的建立,制定有关的法规。 [16:41:40] [史美伦] 这个过程也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现在这个工作还在进行中。在这个同时社会上对国际板也有很多的讨论,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有的人说国际板意义是什么,我们中国市场需要有这样的国际板吗? [16:43:11] [史美伦] 刚才也跟大家介绍了我们今天有监管者、市场参与者,也有外管局的人员,也有外国交易所的代表,更有我们的证券商。我虽然是汇丰银行的人员,可是我今天不是为了汇丰而来,我还是希望用客观的角度跟大家探讨国际板这个非常热门的事。我们先请姚刚副主席谈一下他的看法。 [16:43:48] [姚刚] 谢谢史美伦主席,非常高兴能够参加2010陆家嘴论坛。 [16:44:23] [姚刚] 我们这个专场的题目是金融市场与国际板建设。 [16:44:46] [姚刚] 组办方选的题目非常好,好就好在国际板这个事很难讲,不好讲。 [16:46:00] [姚刚] 但是我知道今天来的各位嘉宾对这个事情是非常关注的,我还是愿意就资本市场的开发和今后的一些工作,包括国际板的文化谈一点看法,和大家交流。 [16:48:00] [姚刚] 第一个想讲的就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取得明显的成效。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始终是坚持着一条原则,这条原则就是以我为主,循序渐进,竞争合作和互利共盈。 [16:48:37] [姚刚] 从最早的推出面向境外的B股,到后来的H股,从允许外地证券公司设立在华代表处到设立基金公司,从我们认真履行加入WTO证券业对外开放的承诺,到实施对外市场的开放,中国的资本市场走过了一条渐进式的开放道路。我想给大家介绍一组数字证明渐进式的开放道路。 [16:49:24] [姚刚] 第一是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目前有195家境内企业上市,这是H股。这些H股公司累计筹资了1300亿美元,另外有大量的中资控股的企业和民营企业通过间接方式在境外上市。香港已经成为内地企业境外上市首选的市场。第二个方面就是批准设立合资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根据我们在WTO的承诺,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了10家合资证券公司和34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16:49:50] [姚刚] 大家知道我们有60家基金管理公司,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已经超过了50%。其中有16家外资持股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9%。另外根据内地与香港签订的补充协议,批准了三家港资参股的内地基金期货公司。第三个我们超出WTO承诺,主动实施了QDII和QFII的制度。 [16:50:19] [姚刚] 目前有94家外资机构获得了QFII资格,总额度是300亿美元,已经核准了180亿美元,超过了一半。同时有31家境内的基金管理公司和9家证券公司获得了QDII的资格,目前QDII资金产品的净资产有700亿人民币。 [16:50:58] [姚刚] 第四个是证券交易所境内机构设立对华代表处,目前有8家境外交易所和166家境外机构设立了对华代表处。 [16:51:05] [姚刚] 第五个是,境内期货走出去,根据补充协议我们允许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国际化经营。目前已经批准了14家证券公司,6家期货公司在香港设立机构,另外还有28家境内企业获得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境内期货交易。 [16:51:28] [姚刚] 第六个方面是积极参与国际监管合作,中国证监会已经与4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45个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同时证监会还于2007年4月签署了国际证监会组织的多边备忘录。目前是国际证监会组织技术委员会成员。近期我们正在开展国际货币基金组合的金融稳定评估项目。 [16:52:39] [姚刚] 近几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市场开放的程度和国际化的水平逐步提高,总体来看与我们现阶段的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对外开放在提升证券服务水平,增强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推进对外开放过程中,我们始终牢牢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把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放在首位。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两个大局,最大限度地追求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16:53:55] [姚刚]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国资本市场成功应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受住了考验,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现行的政策是有效的。我演讲的第二部分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因为时间的关系,后面还有六位发言,我就不说了。为什么呢?因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大家说的特别多,不用我再重复了。 [16:54:35] [姚刚] 我直接说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是想说一说今后中国证监会准备在对外开放方面所做的工作,题目是坚定不移的推动我国资本市场扩大开放,这个立场是非常鲜明的。面对机遇和挑战,根据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发展的需求,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坚持以我为主、循序渐进、安全可控的原则下,坚定不移地继续扩大我国的对外市场的开放,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利用好两个市场的两种资源。以开放促发展是我们今后应该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16:55:21] [姚刚] 今后准备做这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要提高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认真履行了证券业对外开放的所有承诺,同时根据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又主动实施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和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自主性。 [16:57:43] [姚刚] 这些成果与我国市场对外开放是分不开的。下一步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政策,应当适应我国国民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趋势,适应我国国民经济总量不断上升的大趋势。适应我国市场主题“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大趋势,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趋势。着重提高开放的水平,推动我国产业经济条件,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16:58:34] [姚刚] 第二是继续支持境内的基金期货公司走出去。我国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到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国际竞争力不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服务的能力还比较弱,中国证监会将继续支持这些机构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其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发挥自身特长,开展跨境和境外业务,在竞争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16:59:19] [姚刚] 第三是要继续支持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十七大以来,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特别是到香港上市的工作,对境内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也对香港资本市场的繁荣作出了贡献。中国证监会将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或者境内外同时上市。充分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16:59:51] [姚刚] 中国证监会还将根据这些年来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对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和章程必备条款等做修订工作。因为这些规定和条款时间比较长,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说到香港上市的公司必须有三、四、五硬性的杠杆,使很多中小企业不能到境外上市,很多采取了规避政策监管的小红筹的方式,产生了一些问题。希望能够通过修订这些相关的政策,能够规范到海外上市的工作,能够为中小企业采取直接到海外上市的方式,开辟一个比较好的法律环境。 [17:02:21] [姚刚] 第四个要推出新的跨境的产品,逐步拓宽跨境投资的渠道。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始终保持较大规模和较快的增速,需要适当拓宽外汇使用渠道,我相信一会儿李超局长还会就这个问题发表看法。另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滞留在海外的人民币余额,会逐年的增加,这些人民币持有人理财的需求和人民币合理的回流,也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新课题。过去资本市场通过QDII制度,在解决境内居民使用外汇方面进行了一些有义的尝试,但是这些品种还是比较单一,QD制度以外的渠道还要开拓。这是我们跟国家外管局研究在香港发行人民币股票的可行性,研究在QFII框架下在境外上市A股指数ETF产品。 [17:03:46] [姚刚] 最后想谈谈大家关心的俗称国际板的工作,我们一般都不叫国际板,我们叫境外企业到内地发行人民币股票的工作,因为境外企业是指在境外注册的企业。实际上也包括像中国移动这种大的红筹股的公司。刚才史美伦主席也提到了,这个工作市场很关心,但不是一个新的事情,2008年6月份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达成了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在中国证券交易所上市。 [17:04:34] [姚刚] 2009年5月份,第二次中英财政经济对话也达成了类似的成果,2009年4月份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这是国务院的文件。这个文件明确提出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包括稳步推进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这个是很严谨的。外界就叫国际板。我们也注意到对这个事情的看法,专家学者舆论的看法也并不完全一致。 [17:05:44] [姚刚] 就是说为什么要搞国际板,提出了很多问题。实际上我们是在落实国务院有关精神。开展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和债券的试点工作,实际上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个是对优化上市公司结构,丰富证券品种,提高市场广度和深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17:06:43] [姚刚] 也有利于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利于境内居民优化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分享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进程中的成果,也有利于我国拓宽外汇使用的途径。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市场的功能日益完善,市场规模继续扩大,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投资者风险意识和价值投资理念逐步得到增强,为试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17:07:14] [姚刚] 但是很多人问为什么老推不出来呢?这里我想做一点解释工作,就是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和债券,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现有的法律法规对这项工作是没有覆盖。这项工作我们经过很慎重的研究,发现涉及很多重大的法律问题。 [17:08:21] [姚刚] 比如说这些公司都是在境外注册的公司,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约束,或者不受这个法律的调整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要有监事会,国外很多公司没有监事会,特别是美国的公司没有监事会。要完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要求,恐怕有一些重大的法律障碍。 [17:08:38] [姚刚] 另外比如说会计和审计的问题,在中国上市,最重要是招股说明书,招股说明书里面最重要的部分是会计报表,这个是用中国的会计准则制作,还是国际会计准则制作,还是美国的会计准则制作,然后不同的会计形成的差异用什么办法来表示?向投资者明示?比方说很多国外公司成立了百年了,你把一百年的历史追溯过来,是不是有可行性? [17:10:03] [姚刚] 再比如说投资者保护,说买了一支境外公司的股票,这个境外公司由于什么问题,欺诈、破产等等一些极端的情况,中国的投资者受到损失的时候,投资者怎么办?是到中国起诉还是到美国?法律的制度安排怎么办?这不是中国证监会哪个行政部门说了就算的。 [17:10:09] [姚刚] 再比如说我们需要核查一些境外公司的情况,牵扯到跨境监管合作,比如说中国证监会近几年为香港证监会跨界监管合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因为那边很多公司是中国的公司。出了问题香港证监会不能调查。 [17:11:00] [姚刚] 还有,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要试点,虽然肯定要符合条件,符合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来?还是我们要画一个圈,条件包括对企业自身的条件,对企区域的条件等等。这些都需要慎重的作出考虑,不是像有的人说拍拍脑袋定了就可以了,这是重大的投资者法律保护问题,不是简单的问题。 [17:11:38] [姚刚] 还有很多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17:12:40] [姚刚] 中国证监会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对上述这些问题,还不止这些问题,我们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这项工作的所有的制度安排,这个安排有法律层面的,有中国证监会监管层面的,一会儿还会讲一系列的安排,是一整套的法律法规规章,监管制度的安排,我们正在拟定有关管理办法和配套的规则。 [17:13:11] [姚刚] 现在能跟大家报告的就是这项工作,制定这些规则、体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包括根本绕不过去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解决。因此,非常抱歉,今天我做这个发言,不能给大家带来任何的新闻,没有新闻,只能报告进度,所以这种情况下我很难跟大家说我们正式推出国际板的具体时间表是什么。 [17:13:29] [姚刚] 今天中午吃饭,有外国朋友说你说今年第四季度?明年上半年还是下半年?我很难回答。但是工作的进展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仅此向大家报告。谢谢大家! [17:14:05] [史美伦] 谢谢姚刚副主席,市场的开放和国际板的建设,刚才已经做了非常全面的介绍。下面给我们介绍的是外管局李超。 [17:14:59] [李超] 谢谢史美伦主席,回答史美伦主席刚才提的非常敏感的问题之前,我先本位主义一下,我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国家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问题和状况,这也跟我们金融市场的开放密切相关的。 [17:15:32] [李超]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分为七大类40项,对每项有没有管制的措施,或者其他方面的设施,确定你某一项是可兑换还是不可兑换。就是两个选择,一个可兑换,一个不可兑换。所以按照这个标准是比较严格。按照这个标准衡量,应该说从全球的各个国家总体状况来讲,真正能够达到百分之百可兑换的国家极少。相对来说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可兑换的程度高一些,发展中国家可兑换的程度比较低一些。同时可兑换程度非常高,也存在一些资本管制的措施。比如一些安全审查方面的措施。 [17:16:41] [李超] 具体到我们国家大体按照这个IMF分类七大类40项,对我们国家自己做了一种初步的评估。我们这个评估没有按照“是”或者“否”简单的两项分。我们是四种程度,一种是可兑换,一种是基本可兑换,一种是部分可兑换,还有是不可兑换。当然这个分类大家也可以探讨,也不是非常科学,也不是非常量化。 [17:17:22] [李超] 我们认为这么分类对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来讲更加符合一些。根据这个情况评估下来,我们国家40项是这种情况,可兑换是5项。基本可兑换是8项,部分可兑换17项,不可兑换是10项,大体是这样的状况。从业务的分布来讲,我们国家基本上呈现直接投资这方面的业务,可兑换的程度比较高。在信贷一类业务兑换的程度居中,另外在证券类的可兑换程度相对偏低一些,从业务的分布上讲是这样。 [17:18:02] [李超] 我们国家在可兑换发展的这些时间上来看,也呈现这么几个特点。 [17:18:40] [李超] 一个就是需求推动,包括我们前些年外汇比较短缺的情况下,引进外资,为了推动,开放的力度大一些,时间抓的比较紧一些,这些年根据我们走出去的需求,支持企业境外的投资放宽担保等等这些开放的力度大一些。 [17:20:01] [李超]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说,我们国家可兑换的程度还存在着过去遗留下来比如说宽进严出等等的特点。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完全消除。 [17:20:24] [李超] 第三个特点就是说我们的这种法律法规所限定的可兑换的程度,状况,与实际存在可兑换的程度状况之间有差异。有些业务规定的严一些,甚至说不可兑换,但实际上在现实中有些是存在的。 [17:20:51] [李超] 比如说我们国家的居民、个人对境外购买房地产,证券投资,我们现在按照法律法规是没有这个渠道的。但实际上我们也知道我们在民间通过其他的渠道方式也有从事这些业务的。还有一些业务正好是反过来的。 [17:21:19] [李超] 所以我说第三个特点,法律法规定的层面和实际现实存在的状况之间有差异。 [17:21:51] [李超] 从我刚才介绍的情况大家也可以看到,过去我们总认为中国的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程度非常低,管制的非常严,实际上从各个国家的情况比较起来看,我们国家可兑换的程度还不算非常差。当然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另外,这次论坛大前提就是危机,一说到危机,大家都可以理解,也可以发现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17:22:44] [李超] 就是说危机是不是资本项目可兑换,或者说资本项目开放引起的出现了一些争论。从我个人理解我们一方面要研究资本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开放,对危机这种影响,同时我们也要通过这些表象,研究的更深一些,比如说这些发生危机的国家是不是宏观政策方面有一些失误,监管水平是不是到了一定的程度。另外,稍微微观点的,他外在的结构是不是存在等等。 [17:23:54] [李超] 从我个人的理解来讲,不能简单的把这种危机的发生都认为资本项目开放,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危机的罪魁祸首,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回到今天的主题就是国际板。对这件事情,从我们外汇管理的角度我们是坚决支持的,同时我们在一定的层面,如果国际板推出可能会涉及到的一系列的外汇管理方面的问题,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包括我们跟相关的监管部门也做过一定层面的沟通。 [17:24:41] [李超] 这里包括比如前期费用,能不能兑换,发行了以后人民币和外币之间的兑换问题,留下来怎么做的问题,我们还是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从我们现在研究的情况来看,应该说从外汇管理方面不存在什么大的制度障碍。所以,从我们的角度是希望国际板能够顺利的推出,而且我们认为国际板的推出,无论是对我们国家资本市场下一步的发展,进一步的开放,还是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等等都是非常有利的。以上的意见若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各位批评。谢谢! [17:26:35] [史美伦] 谢谢李超副局长,我想你后面讲的是张育军总裁要听的就是希望国际板可以顺利的推出,现在我们请张总说一下上海交易所对这方面的看法。 [17:26:47] [张育军] 各位下午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在这里就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国际板市场的建设,跟大家交换一下意见。比较有幸的是刚才姚刚副主席关于国际板已经说了很多话,我希望凡是想了解国际板的会议嘉宾,都会认真领会姚刚副主席的讲话内容。刚才也很感谢李超局长对我们国际板建设的积极支持。借这个机会我想先就这个主题谈一点个人看法,然后再就交易所的工作跟大家介绍一些情况。 [17:27:44] [张育军] 今天我们的主题叫做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与国际板建设。我想有这么几个意思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说一点个人想法。首先我个人觉得建立开放性的金融市场体系是我们国家资本市场发展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步骤。或者叫做关键环节。就是说开放是中国经济、中国金融、中国的市场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 [17:28:32] [张育军] 大家知道,中国经济体已经是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可以算做一个经济大国,要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必然要有一个强健的、健康的金融体系。在这个健康的金融体系当中我们换一个说法就是一个健康的强健的金融市场体系。应该讲过去三十年我们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17:29:00] [张育军] 刚才姚刚主席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第一个问题讲了很多方面,我觉得讲的特别好。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开放式的金融市场体系,来推动中国经济结构,中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转型。对这样一个问题,特别是刚才李超局长提到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务院去年提出上海要“建立两个中心”,特别是国际金融中心当中很大程度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行了很好的规划。在这个文件当中讲到了四个基本要点。 [17:30:13] [张育军] 第一个就讲到要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这是国务院文件当中提出来的。第二个是加强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就是讲市场主体。比如像交行、浦发这样的金融机构体系,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公司这样的机构体系。第三个国务院文件当中讲到了大力推进各项业务创新,讲到了产品。在产品当中刚才姚刚主席引用了一段产品,包括境外企业发行股票,发行外国证券,包括跨境基金产品的内容。第四个讲到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人才与法制环境。 [17:31:47] [张育军] 在这些内容当中,金融市场体系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重中之重。目前上海已经基本具备了金融要素市场的主要内容,涉及到的商品包括黄金、证券、期货、人民币等各个产品。通过过去三十年的努力,中国的金融市场已经具有了比较大的规模。今天上午三会的领导已经对这方面进行了阐述,。应该说从中国经济、中国金融、中国市场各方面看,中国金融到了一个需要进一步加快推动市场体系开放的重要阶段。这是我个人的第一个看法。 [17:33:10] [张育军] 为什么我们今天要研究金融市场的开放,因为这个问题在不断的更进一步的提上我们的议事日程。我的第二个基本观点是,在推建立开放性的市场体系方面,交易产品的开放是至关重要的。刚才姚刚副主席全面介绍了我们国家金融市场开放的进程当中的各个划界,包括到上市资源的开放,对投资人的开放,对中介机构的开放,对我们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我们为对外开放建立的特殊管道。这是非常重要的,刚才李超局部介绍了资本管制到开放的最新情况。 [17:33:45] [张育军] 我个人觉得在上海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这样一个历史进程当中,我们需要对交易产品的开放给予一个足够的重视,这也是我理解为什么在国务院文件当中,非常具体的提到境外企业要发行股票,积极探索境外企业发行证券,推动基金市场等等的内容。这是我个人的第二看法。 [17:34:29] [张育军] 第三个我想简要介绍一下交易所,具体的说上海证券交易所。我们在试图建立开放性的市场体系,或者说更加开放交易所方面我们的一些基本想法跟大家做一个报告。刚才姚刚主席涉及到的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重要方面,都涉及到交易所已经开放的内容。比如说我们开放了会员,开放了投资人,开放了上市资源。刚才姚刚副主席讲到的中国上市资源,香港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首选之地。其实去香港上市的相当一部分企业,或者说主要的企业之一,实际上是交易所已经上市多年的上市公司。 [17:36:23] [张育军] 今年1月份我去香港的时候,当时出席亚洲金融论坛的时候我讲到一个观点,我说上交所的存在与发展,强烈的推动了港交所的存在与发展。 [17:36:38] [张育军] 比如说去年香港市场三大集资企业,在上交所上市都是具有十年历史的企业。所以我们上市资源也是开放的,上海交易所的基本目标就其战略来讲,我们是希望把上交所能够打造成为一家同中国国家经济实力,与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向衬的一家证券交易所,所以我们有一个通俗的提法叫做建设蓝筹股市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所以上交所的梦想我们概括起来简单说叫蓝色梦想,就是建立蓝筹股市场的目标。这些年经过很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多进展。 [17:37:36] [张育军] 这些年上交所在全球交易所当中还是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未来十年,特别是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这样的历程中,上交所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是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市场化的改革,推进上交所自身的国际化进程,以适应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这是我们一个基本的想法,我们主要服务中国经济发展,服务中国投资人,服务于中国资本市场各行业的基础上,我们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步伐。这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17:38:36] [张育军]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上交所现在大体上在研究和推动四件事情。第一个我们还是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制度的建设,这是我们上交所对外开放的一个基础,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面包括几个内容,首先是在交易所组织市场方面,我们希望建立一流的以技术支撑的交易系统,以高效可持续长期发展的先进的交易方式来推动建立一个良好的技术体系,支撑这个市场的发展。 [17:39:38] [张育军] 去年在中国证监会的直接领导下,通过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全行业的支持,上交所历经八年的技术系统我们成功上线。这个事情来之不易,我曾经在香港讲了45分钟,尽管记者不太感兴趣,我就是一直讲下去。技术进步对交易所发展的重要意义。技术进步不光是关系到市场组织,实际上更关系资产的长期定价。所以在这个基础设施,我们做了很多。 [17:40:34] [张育军] 第二项是,我们持续不断的强化市场监管。其中两项基本内容,一项是持续不断的强化公司治理,改进信息披露,第二是持续不断的加强二级市场监管,打击各种市场的违法行为。比如说操纵市场,误导市场,欺诈市场等等这些行为。监管水平的提高,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上交所过去这些年进步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第四个基础我们是在不断的改进我们的业务体系、业务流程、业务架构,使上交所更好的具有创新能力,业务拓展能力,我们在技术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我就不展开讲了。 [17:41:37] [张育军] 第四个,对我们交易所来说,是进一步加强交易所的人才建设,大力的引进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当中人才是第一位的,没有人才很难建设。今天上午央行的易纲副行长也发表了建设人才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也是进一步的动员国内外的金融人才能够投入到上交所发展当中去。使得上交所能够在制度体系、组织体系、产品创新体系、技术体系、人才体系方面有一个更强健的更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17:42:27] [张育军] 第二块,就是今天第二个主题,讲到的交易所在股票市场方面,我们在大力的推动股票市场的发展。我们试图在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在国内具有主导地位的蓝筹股市场。其中重要步骤之一,就是上交所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早已开始的吸引境外企业到境内来上市,我们俗称国际板建设。刚才姚刚主席分析了这方面情况,讲到了重要性,讲到了当前的最新进展,讲到了最新面对的问题,讲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觉得这个对我们交易所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股票市场方面,我们下一步开放的重要方向就是要吸引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来上海交易所发行人民币股票,发行上市。 [17:43:25] [张育军] 第三项讲到的我们在推进市场开放方面做的努力,就是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中国债券市场是一个短版,交易所当中,上交所债券市场有了一定基础。曾经也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也有过深刻而重要的教训。我们在加快发展债券市场方面有一套想法。包括整合我们自身的债券交易平台。包括吸引商业银行进入债券市场。包括加快公司债券的发行,包括改善交易机制等等重要内容。 [17:44:16] [张育军] 在这个市场的开放方面,我们首先是希望面向境内的投资人,境内的公司,开放债券发行。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研究境外的机构,特别是上市企业,来交易所 发行人民币为基础的债券,这块国务院文件当中也提到了,债券市场方面,我们也在积极探索研究开放的可行性,开放的节奏、步骤、方式等等这样的内容。 [17:44:53] [张育军] 第四个我们大力推以动的就是说为资产管理市场服务,推动基金的指数化进程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这是我们近期业务创新的方向。说内容,大家关心的是我们在推进更多的ETF产品。到目前为止上交所从04年推出交易所交易基金以来,我们已经有七只指数产品挂牌,在亚太区域上交所的ETF产品还是有点分量的。其中交易最活跃的ETF产品上交所至少占两只,而且最大和第三个都是上交所的,这块还是有一些进展。我们下一步准备推出跨市场包括跨境的ETF产品。使中国投资人能够在中国境内投资外国的产品,是上交所所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17:46:00] [张育军] 涉及到的还有很多内容,包括对投资人的开放,对机构投资人的开放等等内容。我们希望通过上交所不断的深化市场化的改革,加快自身的国际化进程,来为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谢谢,我就先报告这些。 [17:46:26] [史美伦] 谢谢张育军总裁。刚才会务组人员告诉我们,我们六点必须结束,所以我们现在抓紧时间。下面我们请罗瑞铎,我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上海证交所欲建立国际板,使中国的市场更加开放,上海有自己的国际板,它和伦敦的竞争怎么看? [17:47:14] [罗瑞铎] 谢谢,史美伦女士我很高兴到这里,我是第一次来参加陆家嘴论坛。我还有六分钟吧? [17:47:45] [罗瑞铎] 首先我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下国际的形势,再看一下伦敦证交所的经验。我们证交所存在的目的就是促进实体经济,然后给公司和个人提供先进和流动性,然后来创造工作。就是说让资本有一个很好的地方。最后我讲一下国际板。 [17:48:07] [罗瑞铎] 首先谈一下国际的监管框架,当然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之前有听到演讲嘉宾提到了如果将资本市场开放的话存在的机遇和风险。显然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国,但是可能并没有对这些风险完全做好准备,也有可能是来到这里交易的公司或者说其他的地方这个泡沫破裂,但是这种风险或者说宏观经济的风险,或者说信贷周期的不平衡,或者说债权之间的问题,可能中国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另外我们伦交所也是有这方面的经验。可能在未来这种开放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17:49:30] [罗瑞铎] 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规模,目前中国和整个世界的联系是非常的大。可以说这是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自己解决,如果有问题的话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枪匹马的解决这些问题。 [17:50:15] [罗瑞铎] 但是它整个的周期也是非常明显,现在要跟国际市场,大家彼此都是互相连接的。如果说出现问题的话,不是说一个国家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觉得全球金融监管的体系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因为每个国家都是会自己想好自己应该做什么。我们可以看到欧洲现在是这样做,美国也是这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他们总是希望看看哪里出现问题,然后做出一些制度,想保护自己这个国家。但是这样做现在已经不够了。 [17:50:43] [罗瑞铎] 一旦国际的金融市场出现问题,他们自己是没有那么多资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目前来说,比如说国内的存款和国际的风险当中不可能单枪匹马的解决。当中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监管,如果能到中国上市有各种各样财务上的规则还有法律上的问题。的确这个也反映出你在国际中的连接,可以通过你自己进行各种各样的监管,能够变的更加透明。这点我们也需要国际社会之间彼此进行一个很好的合作。我们彼此之间也应该更好的合作。 [17:51:42] [罗瑞铎] 谈到这种交流合作,的确是有一些金融中心有联系,但是在过去或者说现在都不超过5个这样的金融中心。现在上海其实是完全可以成为这五个金融中心中的一个。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比如说募资,还有二级市场的交易,另外还有国际板,它其实可以作为一个很好主板的市场,还有二级市场的能力。今天的机构需要什么呢?无论是政府、央行还是养老金,还是传统的投资者,还是对冲基金。他们都是希望24小时都可以很好的控制它投资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是我们必须有一个全球金融监管的框架。 [17:52:29] [罗瑞铎] 这样国际的投资者就会愿意来进行投资,一方面当然是交易,另一方面还是清算。这里中国监管部门还有上海必须要做出决定,是不是说上证所已经做好了准备,或者希望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成为这非常小的交易所集团当中的一个,这样彼此之间就要相互的联系起来。真正全球非常大的投资者,他们可能会希望中国的指数,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都可以进行中国的指数交易或者其他国家的指数交易。这是我要讲的第二点。 [17:53:14] [罗瑞铎] 现在我想讲一下伦交所。我们在框架下发挥什么作用,我们知道我们伦交所大概是占到欧洲交易量的50%大概有3300个上市公司,另外我们还有M的市场,大概是60%是国际公司,另外有10%是中国的公司。可以说我们也是泛欧最大政府证券的交易所。另外,我们也是最大的散户债券市场。另外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衍生品,还有固定收益的衍生品。那么我们英国其实只有六千万的人口,其实经济体不是那么大,但是为什么我们伦交所可以由这么大的资产。 [17:53:47] [罗瑞铎] 大概是我们价值整个是达到5.8万亿的欧元。我们另外还有非常好的结算,大家是三百万亿的结算数字,可以说这个相当于所有国家加起来的一个数字。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整个资产的量是非常大。为什么我们伦交所取得这样的地位是说巴黎或者其他的交易所,因为伦敦是第一个欧洲的、通过国际的架构能够和世界进行联系的城市。英国曾经是19世纪最强大的国家,之前是靠军事,然后是靠贸易然后是承销,还有其他金融上面的能力。 [17:54:22] [罗瑞铎] 可能我们目前是全球最开放的一个交易中心,我们大概有360家的国际金融机构都在我们这里。当然有那么复杂的金融系统肯定有很大的风险,另外还有监管的风险,的确是这样。但是,其实如果说不对外开放的话,只专注于自己这块,可能风险也是很大的,在做作出一个个人的预测之前,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说你要有一个非常有深度的金融市场必须要做到三点,首先要有法制还有监管。 [17:55:15] [罗瑞铎] 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必须要感到法律是公平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国内公司还是国际公司都是如此。第二点上交所中我的同事说到基础设施的质量还有技术连接性。比如说你所有的结算、交易,另外你的成本也要非常有竞争力。这个也可以通过你做大量交易可以下降成本。第三点就是行为,其实如果你市场能够做到真正的开放,也欢迎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来到这里,其实这点在中国也可以看的到。不单单是香港,上海也是如此。我这里是一个外国人,给自己出个难题吧,其实我想说,我真的是非常希望伦交所也能够在这边上市。我希望在2011年在上海上市,非常感谢。 [17:55:58] [史美伦] 非常感谢。我们境外企业到境内上市是不缺乏申请者的,接下来三位都是证券商市场的参与者,而且都是在内地和境外都有很丰富的经验,我想因为我们时间的关系,我就抓紧的问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蔡总,很多人讲内地市场的开放会对香港市场带来一些冲击,国际板大家也有不同的看法,从你的角度看来,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看来,两个市场都有参与,你的看法是怎样呢? [17:56:42] [蔡洪平] 谢谢史主席,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谈两点小感受。第一我听了姚主席和李超局长的讲话非常鼓舞人心。很多次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豪言壮语的越是很长时间,越是很谨慎的。李超局长讲的也非常开放,非常鼓舞。我在话里听到了不是楼梯响,现在真的有脚步下来了。第二个我看到张总的头发还是黑的,除了年轻以外还有三个特点,第一个他有耐心,第二个很多工作在做,很多东西不是急于求成的,要合规。我希望看到在张总头发没白的时候,明年陆家嘴论坛已经“有脚步下来了”。 [17:59:15] [蔡洪平] 回答史主席的问题,我感觉在这样的国家经济体,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没有一个开放式的资本市场是不可想象的。这样说可能张总睡不着觉,真的是越快越好。再过多数年以后,回顾今天的争论,比如说跟香港市场竞争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客观的说是没有什么任何大的竞争。我认为目前在上海上市的公司,一些准备上市的大公司,他们本身也没有计划到香港上市的,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分流在香港上市的资源。我想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不会有竞争,反而是互相促进。 [17:59:52] [蔡洪平] 比如刚才伦敦交易所的先生也说了,也就是6个小时的时间,实际上也不会构成竞争。我觉得两个市场会互相的推进,使得香港市场正好形成了互相促进的局面,这是我的回答,谢谢。 [18:00:58] [史美伦] 谢谢。胡总,大家对国际板的市场开放,内地的监管者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今天主题另外一个部分就是国际板的建设。从你的眼光看来,国际板的意义是什么?对于咱们国家市场的意义是什么?有没有这个需要呢?当然,很多人感觉是必走的一步,你是这方面的专家,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意见吗? [18:02:00] [胡祖六] 谢谢史主席,国际板的讨论,我们是在整个中国经济全球化,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大的格局下,特别是我们这个金融市场或者金融体系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开放,在这种格局下讨论国际板。如果单纯是国际板意义是比较狭小。但这种大的格局和事业下,国际板推出,不止对我们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和建设,对整个中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改革深化和开放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18:02:46] [胡祖六] 我们上海有一个很好的宏伟的愿景,到2020年变成国际金融中心,最重要的观念是国际。现在上海已经是金融中心,是中国很重要的金融中心,但是我们的目标不是限于此,我想金融中心有两个关健词。第一个就是我们这个市场的准入,我们市场是开放的,全球的机构投资者可以来我们市场开展业务,进行投资,我们市场所供应的产品,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 [18:03:10] [胡祖六] 第二个含义,中国的企业向我们中金证券、中信证券等等开展业务。还有资本的流动,一个国际的市场中心,就是海外机构投资者购买我们的产品可以自由的进入,同样我们中国的投资者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可以到海外投资。刚才李超局长已经说了要逐步得到位,现在我们也是越来越开放。 [18:04:43] [胡祖六] 所以这两个条件到位之后,上海才能真正成为国际的金融中心,有这两个条件之后,我们还问为什么要有国际板。我们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外国投资者想买中国的产品都是没什么限制,那时候已经不是QFII了,基本上都是合格的,基本上中国的公民都可以自由的到海外购买国际证券,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国民如果喜欢汇丰,喜欢伦交所,可以直接去买股票,不一定在上海。 [18:05:07] [胡祖六] 但是,这种情况下,如果伦交所或者汇丰到上海上市是有好处的,因为他们在中国境内上市是按照中国的法律法规,按照我们上交所的条例、规则,包括年报、信息披露都要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对我们国内投资者来说很便利。这是很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为中国的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更便利的购买这些股票。 [18:05:28] [胡祖六] 第二点,我们开放国际板肯定是找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全球各个地区或者各个产业一些领头羊。肯定不是说一开放所有一窝蜂引进来,肯定是弥补丰富我们的市场,做一个延伸。这一点我想引进一些全球优秀的金融企业来上海上市,肯定对我们的投资者,基金经理也好,或者是散户也好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18:05:45] [胡祖六] 大家问,如果看全球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还有纽交所,他们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确实是任何一个好企业都符合他们的,像中国人寿到纽约上市。香港也是这样,相比东京也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但是国际化程度跟伦敦跟纽约或者香港相比就差很多。我相信上海更大的目标是更想像纽约、伦敦这样,所以外国企业上市对于提高我们这个东西也是有好处的。最后一点还是有很大好处,中国软实力的体现。为什么呢?人家为什么到上海上市,一定是对我们中国的法律制度,我们监管体系的认可信息,对我们上交所基础设施、IT交易平台的认可。对中国整个投资的环境,公司治理的透明度认可。这是对中国软实力的表现。 [18:06:36] [胡祖六] 我谈这么多好处,刚才姚刚主席一开始说还有一些认识不够统一。认为我们中国还有这么多企业想上市,可以境外企业到中国发A股,表面上看这个担心不无道理,确实我们有很多企业,都想上市。而且排的时间很长,不是那么很容易上市。但是我个人的看法是,中国作为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是不缺资金的,如果有一些好企业外国到中国上市,并不代表我们本国的企业就上不了市,这个需求是很大的。 [18:06:57] [胡祖六] 第二,我们说开放是双向的,我们有很多企业也可以去香港上市,甚至纽约、伦敦,我想中国政府也会很支持的。我们并没有限制本国企业到外国上市。这个还要动态看,不应该静态看这个灵活的游戏。所以我不担心中国没有资金的来源,我想这个风险应该不会存在。最后一点境外企业上市,经过一两年的准备上交所都做了很多工作,我觉得大的宏观的环境,这个时间从市场来看已经非常成熟了,所以我也希望找一个成熟的位置推出。 [18:07:27] [史美伦] 谢谢,您刚才说到的现在外面得大环境,我们今天早上大会里面也讲到因为金融危机给上海、中国业也带来了很多机遇,有很多启示,在外面市场还是充满了有一些不确定性的时候,我们在这里发展我们国家的市场,对我们开放再走一步是有重大意义的。最后一位是德地立人总裁。请你讲一下对市场开放和国际板的看法? [18:08:35] [德地立人] 因为时间关系我只讲一个,刚才姚刚主席讲了一个挑战的问题,我就不讲了。但实际上姚刚主席讲话里面讲了中国政府需要做很多事情,这实际上是一个挑战。从我们证券商的角度来看,还是不打通的挑战,就是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不兑换的话应该会出现类似A股和H股这样,两地一个股票不同价格的情况。 [18:08:54] [德地立人] 这样的情况一出来以后,会出现一个情况。也就是说国内的券商一定要对外资的蓝筹股要做好很好的研究准备工作,而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他们做一些很好的了解。而且及时的了解上市公司新的一些变化。然后向投资人做一些说明,不然这个股票有可能表现得不如他们的市场好。如果这样的话,很多证券公司不愿意来上海上市了。这样实际上很多券商要不断做这方面工作的负担,但某种意义上讲,对我们还是不错的。 [18:09:23] [德地立人] 原来我在80年代后期,在美国为日本的大会证券介绍过大概三四家像福特、克莱斯勒这样的工作。当时1991年的时候,最多的时候有131家海外的公司在东京交易所上市,但现在很少。主要的原因很简单,随着日本经济倒退的过程当中,日本投资者不买外国的股票,很快这些股票回流到了他自己的母国市场。 [18:09:47] [德地立人] 在东京交易所的交易量就减少了。从这个角度上说,不打通是很好的。为什么?这个股票不能流会自己的国家去,必须在上海,这个压力就在我们身上了。但这个工作如果做好的话,我觉得也是非常好的,也对促使我们国内的券商,一定要国际化。能用外语看明白,也能看明白海外一些方方面面的法律法规,其他方面的问题。而且也需要有这方面的人才。 [18:09:54] [德地立人] 今天作为我压阵我还是要说一下,不管什么时候能够推出,这是迟早的事情。今天姚刚主席给了我们非常好的方向。应该说国内的投资人需要国际板,海外的上市公司需要国际板,中国的经济发展转型提升需要国际板,所以我最后还忽悠一下,希望能够早日看到国际板各方面的规则早日出台。谢谢。 [18:10:11] [史美伦] 谢谢,我们剩下来只有两个问题,要抓紧时间,如果有人问的话,请你告诉大家你是哪一个单位,而且问题是最简单。 [18:10:21] [嘉宾提问] 我是上海证券报的记者,鉴于很长时间没有正式向您提过问题了,请求您回答两个问题。 [18:10:46] [史美伦] 只能问一个问题。 [18:11:01] [嘉宾提问] 好吧,可能国际板您说的比较多,前面市场对于小QFII的问题有一些报道和问,您能不能讲一下所谓的小QFII现在国际部研究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打算要推。因为我们了解到这事不是空穴来风,研究了有一年了。当然这个问题李超局长您也可以。 [18:11:20] [姚刚] 你说的小QFII是人民币的事吗? [18:11:34] [姚刚] 就是境外的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在港注册的中资券商的机构投资A股。 [18:11:43] [姚刚] 这个就是我刚才讲话里说的,是我们跟李超一起研究的,就是在香港发行人民币的基金可以投资A股,这指的是人民币。这项工作研究推进的已经比较深入了。 [18:12:27] [史美伦] 最后一个问题。 [18:12:41] [嘉宾提问] 问李超局长一个问题,现在有很多机构,这些机构能否批准一个特殊的QFII,在海外发行基金然后投回到A股?什么时候能够有所进展? [18:13:18] [李超] 你是特指人民币还是外币所有的? [18:15:47] [嘉宾提问] 现在外资的机构都能够通过申请QFII申请中国A股,现象中资的机构设有分支的公司,这些是不是能够把美元资金转换变化A股? [18:16:01] [李超] 刚才姚刚主席回答了你问题的一半,就是海外中资的机构发人民币,我们已经做了相当程度的研究,主要是人民币跨进贸易的开展以后,人民币在海外的存量逐步加大。这些存量肯定有投资、收益、增值的需求。所以给他们开辟一定会国内的渠道是必要的。我们正在积极的研究。应该会有比较好的结果。 [18:16:24] [史美伦] 好,因为时间的问题,我相信大家还有其他的问题,可是我想刚才一个半小时的讨论已经给我们今天的主题做了很好的诠释。本次会议到此结束。 [18:17: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