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吸引外资与民族产业保护

沃尔沃特约

主题论坛三:中国与世界

会议主题:吸引外资与民族产业保护

会议嘉宾:特约主持人网易财经中心编辑  张启安先生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曹远征先生

长江商学院教授 周春生先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资部主任  马宇先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梅新育先生

会议内容:

主持人 刘娇月:非常感谢各位经济学家的精彩的发言,中国与世界除了日渐深入的贸易关系,就是投资的关系,外资的到来给中国注入新的产业,也给民族产业带来新的压力。下一轮圆桌对话主题就是吸引外资与民族产业保护。我很荣幸介绍参加这次会议的嘉宾,他们是: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先生;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先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先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先生。

担任本次圆桌会议的主持人来自网易财经对话的编辑张启安。

主持人 张启安:非常感谢各位关注朋友、还有网友。第二场圆桌会议开始了。其实我如果说在金融危机之前谈引进外资、保护更多说中国,但是如果从去年开始之后,其实中国很多企业到海外发展,海外国家面临这个情况,如何保护中国的自己的产业。请几位嘉宾一问题,如何把握这个度,引进外资和保护产业如何保护平衡?

曹远征:我想引进外资和保护本身是发展的过程,如果回顾经济发展会发现,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本短缺,因此需要外国平衡,所以是双缺口的问题。到了经济发展一定阶段,资本输出率的问题。但是中国情况非常特殊,中国是双顺差,在世界很少国家保持双顺差。这个问题在几年前,中国学者一直讨论能否维持双顺差,从长期来看随着工业化发展、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经济储备,双顺差会变成单顺差。我觉得中国正在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间,于是走出去跟这样含义相关的。

周春生:大家都知道经济最核心的概念资源配置,在我看来经济投资和吸引外资是资源配置的过程,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对中国来讲面临保护民族品牌。从资源配置来看,我感觉保护主义永远是双刃剑我想到当代经济学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叫求同存异。每个人都采取这样措施,往往形成最有影响的状态。在我看来,我们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还是欧洲的国家,其实大家全球化是一个趋势的时候,每个国家都应该以更开放、以全球化为经济的诉求。

马宇:一个作为跨国公司来说,他们拼命推进本地化战略,不管技术、还是研发这一块,还是管理、甚至人才都在推进本地化,实际上尽可能把它的发展和本地经济发展融合起来,成为当地的公民。作为跨国公司非常注意的问题,这是这么多年非常明显的趋势,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作为跨国公司的载体,政府也在积极开拓市场、改善环境,怎么更好吸引外资、促进本地发展。不管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大的趋势都存在,虽然有些发达国家不见得专门为引进外商投资采取政策,但是也采取积极的政策。这两个应该是一拍即合的事情,不至于跨国投资再出现外资企业和本地企业冲突,更多是双方竞争的问题,而不是双方你死我活的态势,理论一般是这个情况,但是不管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跨国公司投资和民族企业冲突表现非常激励。在我们发展中国家或者传统大国这种表现更为突出。

为什么今天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到现在才能吸引外商大国,我们还要谈这个问题。可能是网易这个论坛,年会把这个作为专题作为讨论原因之一。还有一个我个人感觉,有时候想想也挺遗憾的。我们国家吸收外商投资三十多年,实际对于外商投资开发分两个阶段。前十五年对外商投资更多是意识形态方面,把它作为一个资本,但是到92年以后,实际上意识形态争论少了,更多经济层面讨论问题。外商投资跟本地企业形成打压等等这些问题出来了。我们看两个阶段来看,更多是一个进步。说到后面十年我个人感觉挺悲哀的,我们现在争论吸引外商投资和发展民族产业问题,争论十五年,我们现在对这个观点的基本认识,都没有超出95年的观点。

从95年前后有一次非常大的争论,谈的还是今天谈的问题,反过来我们认识上这15年没有任何进步,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事情。

梅新育:民族资本和外资之间的关系,说到民族资本和利用外资之间的矛盾,之所以出现主要因为我们国内市场对外资的开放度不断扩大而逐步出现。如果在原来我们国内市场对外资市场开放度相对小的时候,外资基本面临两头在外,市场在外,跟国内企业基本不发生矛盾。但是随着我们国内市场、国际收支不断改善,因此有条件向外资不断开放、不断扩大国内市场开放度,这个时候矛盾就日益扩大。这个情况下,我们必须考虑内资吸引外资和发展民族产业之间的问题也日益出现。在这个情况下,很多外资企业不能够指望说出现这个问题是中国的,什么保护主义之类的,实际上恰恰因为东道国开放扩大,才提出这样的问题,跟东道国市场开放过大才出现这个问题。

所以我觉得对于海外投资者来说必须认识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自己也要认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提出不是贸易保护主义情况。

再一个在这前提下,有几点。第一点保护民族资本、保护本土产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还是最根本。只要国家还存在,民族资本观念会永远存在。在哪个国家国土上边经营就是哪个国家资本,这种说法我觉得有点太自作多情了。但是这种情况下,保护民族产业并意味着一定要对外资给予排斥,而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平衡。因为单纯保护,可能意味着民族产业不能得到相应的竞争,确保竞争动力是一点。

第二点作为发展中国家,如果对外商投资排斥,效益、管理等等方面我们得不到。目前跟原来有所不同,我们原来是资本短缺的国家,那个时候对外资需求主要在资本市场需求,现在我们已经是资本相当充裕的国家,我们对外商投资需求更多是体现在管理、技术等等方面的需求。那么在这个情况下,我们要平衡利用外资和保护民族产业之间的矛盾,我想最根本一条就是说在平等条件下开展竞争。这种平等条件就是说,在大部分开放产业上边,我们取消、彻底坚决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

可以说不能对某些产业、某些企业给予优惠,优惠条件取决于产业,有些产业我们必须实施保护的。我想有这两点基本上可以做到,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问题解决。

主持人 张启安: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和陈述,各位嘉宾发表观点就是把握平衡蛮难的,需要很多先决条件。我刚才听到来自商务部两位老师,也说到了可能对待外商投资态度、意识还保持15年前认识,你觉得导致这个现象发生具体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对待这个意识比较淡薄还是如何?

马宇:实际上说这个话原因比较复杂。首先一个民族感情来说这是毫无疑问,不止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有民族感情的问题。假如本土企业、本土品牌在市场竞争里边,被外国企业打败,确实感情受不了,确实都有感情因素。

另外一个我们考虑利益的问题,比如我们考虑在判断的时候,我们觉得不管怎么说,我们觉得还是民族企业,或者民族产业的发展才是我们基本的东西,外来的所有者还是国外老板,还是靠不住,这也有道理。

还有一个发展阶段的问题,实际上也可以看一下,对于比较强大的国家,可以有自信充分开放市场,有自信的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我们现在又在快速增长,但是没有达到强大民族的自信,这时候面对外来竞争、或者有利益冲突的时候,会自觉有保护的状态。有些某一个案例、某一个事情有具体的因素。

主持人 张启安:去年吸引外商投资下滑幅度很大,去年有一个案例,可乐收购汇源没有成功,你是怎么看待这个案例?

马宇: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例是比较典型的表现,咱们这个表现不是外商投资、民族产业发展或者保护的问题,最后商务部否决是按照我们《反垄断法》。应该保护民族品牌、保护民族产业这个成分大于反垄断成分。一开始这个案子出来的时候,民意是什么?几乎一边倒,当时网上调查百分之八十都反对,商务部否决以后只有百分之八十赞成,否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不是反垄断考虑,主要是这是我们的民族品牌,很难得的品牌一下被可口可乐并购,拿去以后会不会被消灭的命运。你比如说从反垄断角度来说,有必要否决它,另外考虑发展的问题,比如民族企业的发展,甚至具体到汇源来说,有没有好处。另外从行业发展来看,果汁生产行业、果农的行业,最后有利于消费者需要、同时促进消费安全问题,从不同角度可以看出来,咱们最后做的决定是正确还是不正确,是过于情绪某一点考虑这个问题,而没有考虑整体发展的问题。

曹远征:受全球化生产一体配置是全球布局,于之配合是产业链,是在其中。相关的就是投资贸易保护主义,汇源这个案件有垄断产生,从而影响它的竞争,如果有对手的话竞争会受到损害。

第二产业链条上,对果农其他利益没有切实的保证,可能伤害链条利益相关者。

第三在这个过程中间,包括对价是否公平、股指是否准确。商务部中止这个并购案,并不是同意。至于说网上有很多评论是另外一回事。千万不能情绪作为主流,我最担心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去杠杆化,会导致中国去全球化。这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张启安:去年中国来说吸引外资增速放缓,还有一点吸引大家眼球,很多外资企业在中国上市了,可能会有这样的机会。其实对于推动外资企业本土化有什么意义?我们请曹老师和周老师评价一下。

曹远征:我刚刚说其实这个是利用外资的政策变化而变化,一般发达国家早期阶段是双硬,工业化自主竞争非常困难,吸引外资非常重要,然后保证他的资本形成,吸引外资出口,于是出口导向。进而外资有一定时候,就有贸易保护的问题,中国已经到这个阶段。我们注意到中国外汇储备两万亿,是全球最大储备额,特别是美元贬值依然存在。如果看国际版,外国企业利用中国上市,换取外汇有利于减少中国外汇储备,实现中国贸易平衡,这是积极的方法。这也是一种平衡的办法。

周春生:我谈谈我的看法,其实引进外资和贸易保护的问题,确实像马博士讲的争论很多年,回想改革开放之初,有关民营企业股份制等等差不多。这方面我挺欣赏邓小平一句话,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我们不能为了保护民族品牌,而牺牲对于先进管理、先进技术的引进,有的时候引进外资某种程度也是促进提高的方式,因为它会增加落后企业竞争的压力,过于保护未必对成长最好的选择。

我觉得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民族感情方面,经济方面应该在感情宣泄之上,非常可以理解。甚至在国外看多,有一个球队输一场球,就会引起骚乱。应该把国家长远利益放在主要位置,保护到什么程度,我个人感觉取决于中国长远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国外的反映、包括刚才几位嘉宾谈到,汇源的案例。我这个案例有不大相同的看法。就是说商务部可以做出否决这么一个决定,那么否决一定有依据和道理的,也满足很多中国民意的愿望。我觉得我们有两点是不是考虑不够充分?

第一个这对民族品牌是保护还是伤害?因为我很多学生都是企业老板,他们说你这个品牌如果做好,那可能不是你自己。很多人存在这个观点,这么一搞汇源搞的差不多,所以你怎么也不要做的最大。这对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是好事还是坏事,这点我们没有明确的论证,我也没有很好的答案。我觉得需要考虑。

第二个就是说像果汁是不是属于重要战略性的行业?

第三个我们还需要考虑,当我们需要引进外面的技术、引进国外管理方方面面的时候,这种做法会对于外方对中国资本、产品的接受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觉得这种复杂的交织利益关系,如果单看任何一点,都可以做出赞成或者否决的决定,但是作为决策方,应该全面权衡整个发展,包括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家保护等等方面。

谈到刚才有关,在上海可能会成立国际板,允许外资企业到中国上市,是中国经济更进一步全球化,上海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重要举措。它对于我们解决外汇储备过多问题具有借鉴意义。我们很多企业到新加坡、到香港或者到纽约交易所上市,国外企业到中国上市,中国按照目前市场估值水平,我们估值水平比纽约证券所很高,同样问题老外东西拿中国卖5块钱,中国东西拿到国外卖可以卖两块钱,对于中国的影响我觉得值得我们很好考虑。至少目前来看,这个差异肯定存在的。

主持人 张启安: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再一个外资企业有机会到中国上市,你刚才谈到,中国大陆整体市盈率高一些,可乐收购汇源被否决,是不是我们认识上辩驳造成的?这个问题想请梅新育老师回答一下,你怎么看待周老师的观点,周老师认为这个行业并不属于战略性行业,你怎么看待?

周老师观点相对于三位嘉宾观点不一样,果汁行业并不是战略性的行业。

马宇:我简单说一下,实际刚才接着曹先生和周教授的想法,从一个案例分析的话,可能会更清晰一些。果汁是不是战略行业,从大的来讲关系国际民生,实际应该完全放开市场竞争力的行业。这个行业在我们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政策里边,不但允许外商投资,甚至还鼓励的。外商投资你搞一个水果加工,你搞独资我们都允许。这里边存在一个矛盾,允许外商搞新的果汁加工厂,但是部分允许并购。我们国家处于非常低层次的市场,国外前三家占百分之三十的市场份额,既保持竞争、又引进资源,对消费者非常好,食品安全对我们非常重要的问题,解决不了。这种情况对果农的损害反而最大的,刚才曹老师也说了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最后影响果农的利益,包括有反对有人说,可以压价,实际大家对这个行业稍微有理解的话,不可能的事情。汇源拿到这个钱以后整合上游,把战略重点转移浓缩汁,咱们国家八十年代就有卖果汁,山东的苹果一块钱十斤,长期存在这个问题。那是竞争问题、垄断问题,恰恰深加工存在问题。现在需要市场做这个事情,假如我们能让更多的资本进入果汁加工领域,可以把生产带起来,一方面激活消费、保证质量,果汁生产一公斤,发达国家四十公斤,我们空间巨大无比,为什么还有果农卖不出去水果。必须把这个市场扩大,你要限住了,整个行业就是死的,不可能有新的资本进来,并且竞争力有限的,怎么发展行业。这是非常明显的,另外周教授谈到,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

我一个民营企业家做企业做大了,企业应该当儿子养,当猪卖,假如我们制度环境、或者政府趋向,最后儿子养大卖不出去,你可以指望儿子养老,但是从市场角度来说意味着产权不能自由流动,企业家还有创新能力吗?其他民营企业家不敢做大企业,我有一碗饭吃够花就行了,反而是这个情况。包括民族品牌的发展,你是让品牌流动发展,还是保在一个家族企业手里边,不利于发展。比如百年老店,只能在中国人手里,不能转,这个品牌能做成百年老店吗?

大家看别的国家,确实外资和民族情绪都有问题,但是你再看看发达国家做的时候,百事可乐收购法国达能,美国一年吸收三千亿,有几个从保护民族品牌角度考虑,往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或者国家安全才否决的。或者从反垄断、市场竞争否决的,而不是保护品牌否决的,你说这个品牌跟饮料怎么比、行业怎么比,联想一样买过来,美国73天就批。中国企业收购悍马,不是也批了。中国对外投资大幅度上升,基本是并购,并购涉及产权流动的问题、品牌转让的问题、包括回收技术的问题,怎么办?假如站在外商投资角度来看,这个品牌是民族品牌,中国人自己玩。出去的时候怎么办?联想收购IBM那个,跨国投资一定要基本的、统一的标准,否则难以竞争。

主持人 张启安:刚才讨论更多是历史的问题,比如外资收购中国品牌,是过去的问题。我们放眼未来,四位觉得哪些行业成为外商投资重点?四位来预测一下。

曹远征:我觉得过去直接外商投资最多,现在看来新的增长是外资投资方向,中国产能过剩情况下,已经没有太多直接投资的行业,PC五非常热闹,这种形式可是比较多。

周春生:我觉得让我谈这个话题,感觉到有点困难。哪个行业会成为热门,我想外商投资中国,以前看重中国廉价劳动力,现在劳动力廉价要素比以前相比明显下降,外商到中国主要看重资本的回报,中国资本市场如此红火,很多PE、VC都考虑人民币资金,更多看重中国的市场,包括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个可口可乐传统渠道越来越少,第二个看重中国有13亿人口,饮料市场存在巨大的空间。

另外一个投资热门,中国这些年特别是从2010年开始,大家谈产业结构的调整,拉动消费需求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可能消费领域对外资来说吸引力逐渐增加。

马宇: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说,投资最感兴趣还是服务业,这跟我们发展阶段有关。我们工业化没有完成,但是国际市场,百分之六十在制造业,中国服务业已经发展一定水平,这时候提升发展水平,很重要发展服务业,这也是外商特别感兴趣的行业。包括电信业、交通业等等,吸引外商投资潜力非常大的行业,但是这些行业还是处于垄断阶段。我们现在对民营企业开放不足,对外资开放也存在问题。对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行业垄断下去好,还是开放好。是先向对民营企业开放,还是对外资企业开放,还是同时开放,我们已经谈了十几年,我们加入WTO的时候,我们现在已经不存在开放的时候先向国内资本开放,再向外资开放。下一步还是怎么开放的问题?战略选择是必须考虑的,无论从我们国家还是资本需要,都是非常明显的。这是一个大领域。

另外一个是制造业,需求非常大。重点投资高新技术领域、环保领域、技术这一块,确实对我们吸收外资很重要的领域,外商也很感兴趣。随着生产周期越来越短,很难以前的转移,很多技术在发达国家出来以后,三年五年不往中国转,外商必须这么做,中国也需要。中国需要传统产业的投资,对中国产业的提升非常有好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股权24亿美元,美国全年对华资金一年27亿,美国这么大国家,到中国实际投资只有二三十亿,相当于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的规模,为什么?不是没有兴趣,关键是行业。包括汽车有没有空间,假如整车发动机不需要外商投资,现在进口汽车放开了,还不让在中国生产,这是很大的问题。你不让外国人到中国来,对我们来说很不好,如果放开这里边空间非常大,包括带动整车零部件市场,只有开放才真正发展起来。

另外还有农业,农产品深加工都有非常巨大的空间,外商投资只有占百分之一点几,这是怎么回事?不是外资不感兴趣,很多外资对中国农产品加工有兴趣,对我们增加农民收入吻合的,但是做不了。这个对我们来说,我们做十二五规划,外商投资产业调整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主持人 张启安:梅老师谈一下。

梅新育:我想随着外资在中国市场的问题,这个风险。我想在从整个国际产业体系和全球格局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从原来利用外商投资,一开始大量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这个阶段看到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当中,是作为一个最好的生产基地情况来扮演角色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边,而且成本相当低的发展作用。我们看前面二十年外商投资,大量的引入首先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领域,然后向其他更高产业领域发展,那么经过这样一次发展阶段,它取得非常大的成就,以至于我们现在中国说是世界工厂,但是世界工厂我们出口一半是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而且一半里边而且有一半是加工贸易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到现在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但是往下可能面临一个难以为继的局面。原因在于我们生产成本的上升,生产成本上升意味着外商投资继续向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少了,但是外商投资在中国之内重新布局,在未来几年里边将是非常大的热点。因为之所以存在这个情况,是因为我们国内东西部地区,相互之间发展存在巨大的落差,这种巨大的落差既体现成本差异方面,也体现工业空白方面。

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称世界工厂、世界车间,好像中国在很多商品、产量上边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比如钢铁,我们看到唐山一个市一年铁的产量就有五六千万吨,拿到全世界排名前五名。西部和东部地区相比存在工业化不足的问题,工业占的比例低于全国水平,工业化不足状态的这两项指标的省区,在2008年我算了一下全国有14个省区是处于工业化不足的状态。这14个省区主要的工业产品、大的工业产品产量跟东部产量之间差距非常大,大到什么程度?常常一个省产量,跟东部产量有几万分之一。要说手机,中国是全世界手机产量最大、也是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但是手机的生产,绝大多数集中东部地区。

像08年,北京一个市生产手机两亿多个,但是中部的河南,08年手机产量6万多部,在这种情况下,中部和西部工业化不足状态,和东部高度工业化状态,从全国来说增量不会存在大的增长。但是国家之内重新布局,这个空间是比较大的,而且我们中西部地区和劳动密集型,外商直接投资重新布局有两个可以选择地方,一个从东部向中西部转,还有从中国中部向其他发展中国家,但是这样的转变的话,这个转移当中我们中西部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就是说我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等方面都比人家有突出的优势。这是一点。

第二点的话,可能面向我们国内消费这一部分,面向国内消费这一部分,不仅仅在于中国国内市场绝对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了,而且在于中国国内市场增长速度非常快,这种增长速度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率,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已经达到非常大规模的市场,而且保持高增长率的市场,对于外资企业来说,首先进入这个市场,伴随这个市场成长,更有可能超越其他竞争对手。

我们看康师傅,康师傅在台湾食品行业排不上号,但是他早早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结果他在本地食品行业名列前茅。我们可以看其他的行业都是,还有先进制造业也是存在这个情况。

主持人 张启安:其实主要谈到中国来说,吸引外资也好、保护民族产业也好,去年来说掀起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比如到海外买矿、海外买资源。海外并购浪潮当中也有一些失败。现在出现一个问题,中国企业到海外收购,如何把握这个时机,如何跨出保护民族产业这个坎,希望各位老师给点评一下。

曹远征:产业链上看确实需要中国企业走出去,你到东盟看,中国企业非常厉害,特别是制造业。中信通信很大的企业,越南有两个中国区,为中国设立一个区。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想说两条。

第一当前并购更多是投资。

第二并购来说,很多行业占山为王,更多反映在资源领域中间,特别是像油气等等。这种就出现一系列问题,我觉得这么几个。

一个这本身是资本利益,你的对价是否合理、是否合适本身是一个考虑的问题。力拓收购案其实很简单,如我从我们角度看是利益,卖再谈很困难。

第二个从这个方面来讲,如果购买股权应该跟原料走向相适应,很多买石油企业,它的油并不是来源中国,这时候定价其他问题相对复杂一些。

第三当然还有一些对方国家法律和其他一些东西熟悉程度。这是一个事实,也是慢慢在开始。其实除了资源行业中间,中国工业并购发生很多,更多发生在对方法律、社会各方面认知度导致问题,比如TCL是最典型的一件事。

周春生:随着我们外汇储备增加,中国其实这几年涉外并购越来越多。早在几年前,包括曹老师讲的最早收购施耐德。最近几个案例格外引人瞩目,很大程度跟媒体有关系,中国海外并购变着常态,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并购牵扯到整合的问题,特别是并购的之后整合。中国并购过程中谈到整合,特别是文化的整合。我们谈民族保护主义,有些国家可能也有他的民族保护主义,而且民族保护主义还有意识形态的问题,同样收购,美国去澳大利亚购成,中国到澳大利亚未必购成,这里边有意识形态因素、以及中国快速崛起导致世界性恐慌也好、嫉妒也好,多多少少有些国家、有些人存在这样的心理。我们在并购的时候,文化方面、法律方面各方面阻力,首先有充分的评估。

第二个,我们媒体尽可能学会低调,好多问题没有做成就报道,我们如果收购成可能拿到多少油,所以司马昭之心全球人都知道,实际某种程度助长我们海外并购、特别牵扯到大的并购案的影响。对外投资越来越多,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当然对于成功的案例往往相对比较低调一点,这个实际上从全球经济发展来看,大家都说2010年会变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至少各种指标来看中国已经变成全球经济大国、储备大国。对外投资是大势所趋,我们一积累经验,充分进行可行性调查,包括对国外文化、法律、民意了解,第二个也有平常的心态,不要过度一两个失败过多沮丧。

马宇:相当长时间内,中国还是以吸收外资为主,一般发展来看还是吸收外资基本观念,关键在于中国发展阶段,没有到那个份上。哪怕是世界大国,一个钱问题、一个能力问题。第二个对外投资,我们对外投资主体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是非常糟糕。这么做下去,国企在国内都做的不明白,一出去一塌糊涂。

说实话搞点战略投资,收矿山股份好一点,要自己控股份并购完了,我研究很多投资的例子。最初89年的时候,对外投资高潮基本百分之百的死掉,现在没有改过来。假如中国现在有对外投资能力,确实有一些企业可以对外投资,但是你形成竞争力在于民营企业,而不在国企,国企只会给我们添乱。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外汇储备高了,本来国际对中国企业投资欢迎的态度,但是如果国企,几乎全世界都警惕了。德国还不算排外,欧洲这些国家专门针对中国,制定中国国企或者国家行为收购企业,就是投资一般的市场性都要限制,这样做下去中国对外投资很麻烦。

我个人看法,真正把中国对外投资做好,必须管住国企,放开民企。你对美国财大气粗,收购一个项目股权,你看国会讨论多少次。我建议对外投资一亿美元以上,不能企业自己决定,或者通过企业领导,走一下发改委就行,必须经过人大专门组成审核小组审核通过。但是对民企,什么样行业、什么样技术不需要投资这是国家考虑的,其他的你有没有能力把悍马整合好,我反问一句,人家行业的专家,钱是人家的,你凭什么说三道四。从市场经济原则来说,我换回钱值,白送你你能说什么,咱们还有物权法,最重要是产权处理权。应该放开民营企业的投资,另外咱们说外商投资和发展民族产业,我建议把题目改一下,不是吸收外资与保护民族产业,实际应该吸收外资与发展民族产业。

比如三鹿三聚氰氨问题,假如这个行业不放开,三聚氰氨问题能露出来,包括河北省领导都在后悔,当初为什么引进外资,不引进外资不用进监狱。但是为了中国消费者安全、为了这个行业发展良性发展,是引进好还是坏。我们考虑问题特别重要在于角度问题。谢谢!

梅新育:中国企业对外开放的问题,首先开放来说,我们国家矿产资源不能满足我们工业化水平,和平的时候我们优先利用海外资源,在海外资源开放是比较长时间优势和可观的利益,从这个上面来看值得鼓励。但是经过海外投资、特别是矿产资源开发,我想有一些问题,可能是我们企业投资的时候需要注意。

第一个问题我要选准相同的行业,中国有包罗万象的产业结构,对海外资源需求也是包罗万象,但是不等于海外所有矿产资源都有同等的需求,对于中国企业之所以掀起矿产热,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国本身就有便利的市场,如果我们海外开矿卖到海外,从我们国家目前国际化运营能力来说,目前可预见未来有些欠缺,不太容易得到国家政治方面的支持。我们选准行业一个最好做国内市场比较长期、稳定的需求,这样发展降低他日后经营的不确定性。这是一点。

第二点我们企业采矿、矿产资源投资当中,要树立比较长周期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初级产品价格行情波动相当大,这种行情波动相当大,意味着我们在目前热门,出口牛市的时候显着有价值的投资,遇到熊市的时候经济上承担相当经营困难的时期,我们企业在这个遇到困难能不能熬过去的能力。

第三点我们企业需要有长期经营的目标。我们企业需要早做准备,在这个上面我想举一个例子,在中国市场上面,那些外商投资企业,相当一部分成功的外商投资企业,他进入中国市场伏笔埋着非常少,达能公司在中国市场布局早到什么程度?还在革命战争年代,达能就开始跟我们根据地搞起商业往来,建国初期遭到国外非常强烈的封锁,那个时候达能不能跟中国做生意,但是那个时候达能老总来到中国两次,见到毛主席、见到周恩来总理,给毛主席拍了一些照片。他真正重新进入中国市场之前,他提前二十年着手布局,这才有他后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我们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时候有没有长远的眼光。

再一个汇率风险的问题。汇率风险至少提到这个问题,是考虑到我们企业负贷率的情况,中国企业负贷率平均贷率比较高的,特别是我们相当一部分企业,他在国内金融秘密贷款,但是在国外进行投资,这样投资结构等于他的负债是人民币,而资产是外币,长期作业有升值的趋势,这种下边负债放大,而资产缩小的这种风险。这种风险你要把负贷向外币转化。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以后,应该我们企业有比较好的发展前途。

主持人 张启安:十分感谢四位嘉宾的发言,最后一个阶段现场提问。看看哪位想提问,提问的时候自报家门。

提问:我来自海达诺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做绿色产业的。像环境保护全球共同的话题,世界上哪个国家、哪个产业共同奋斗,就有民族企业保护的问题,比如在这里建风电厂,是用国外投资做马上让环境有改善,还是等国内公司技术发展成熟以后,进行这样的项目。我很赞成曹老师说,公平贸易期间不能考虑民族情结,各位老师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曹远征:环保属于鼓励投资类,风电很多是进口的产品,最多是西班牙。

主持人 张启安:看看下面还有哪位提问?

提问:大家好,我是金融外贸报。我想问一下民族产业发展前景?

主持人 张启安:请马宇老师说一下。

马宇:这个我觉得是中国民族产业发展,是不需要担心,我们绝对应该有充分的自信,中国肯定能做起来。不管中国能不能做企业,还是聪明才智、还是勤劳,都没有问题。缺一个好的制度环境,第二个中国产业希望在民营企业,而不在国企,民营企业需要开放、公平的环境,只要做到这一点,中国不怕外国资本进来。

提问:我是企业文化杂志社的记者,有问题提周老师,你的很多学生都是企业家,中国不仅需要资金、也需要人才,你作为长时间和企业家交流互动,请您介绍一下现代中国企业家成长状态,和你对中国人素质角度来说怎么评价?

周春生:这些年因为中国经济转型角度,改革开放。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家,在过去十几年、二十年当中,中国富翁增长数可能在全球名列前茅,我们现在一些创业板推出。与此同时,我们企业家队伍素质很差,其实并不是所有都是一流的企业家,就整个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发展状况来看,其实中国培养没有很好,但是没有培育一批能够有国际影响力民营企业,我们也缺乏一批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企业家和企业品牌,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多竞争依靠成本的竞争,同样一个包,我们作为皮包卖出去可能只卖100美元,但是我们买一个LV可能要花1万人民币,我觉得这就是企业的区别。差不多东西,可能卖出极其不同的价格,反映大家对你的认同感不一样。

在这个方面,特别是在品牌塑造方面,中国企业需要更加长远的眼光,我们曾经出现过一批一批的品牌,汇源也是一个品牌,以前跟汇源一样的品牌,什么三九药业,有一些品牌没有做起来。从整个市场强劲、人才的素质,我对我们学生有很高的期望。我希望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最有影响的经济体的时候,我们企业和企业家有机会成为世界一流企业,至少大家越来越关注中国和中国企业。

提问:现在有一个说法所谓“国进民退”,它对民族产业影响涉及哪些负面的影响?

马宇:这个是没有,大家都是经济圈里头,实际改革很明显。但是我觉得这个确实非常糟糕的事情,我甚至提到,这次我们应对金融危机,可能埋下最大隐患就是这个,你可能把危机度过,但是长远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同时“国进民退”一个方面,直接挤压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市场机会少了。另外一个我感觉更大程度加剧公平竞争,本来国企具有多方面的优势,现在另外这个时机,让民营企业发展下一步缩小,这是非常糟的事情。

我个人是感觉,我们应该调整一下。这块财政政策只能救急,现在已经过去了,财政政策赶快推出来,让民营企业上去。

主持人 张启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圆桌会议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四位嘉宾参与讨论。

主持人 刘娇月:感谢各位嘉宾精彩发言,现在进入茶歇时间,15分钟之后我们进行下一轮圆桌讨论。

滚动报道

 

网友互动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163-9016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