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汽车-科技-数码-手机-女人-房产-游戏-读书-论坛-视频-博客-乐乎

观点 言论

周小川:坚持市场化深化改革

金融机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完善,经营管理方式得到根本转变。[详细]

金洪飞:中国应该允许中小企业发垃圾债

上级部门可以通过引导私募基金投资中小科技企业,实际上风投不应该投资中小企业,他应该投资已经做的很大的要上市的企业,应该降低中小企业发债门槛,允许中小企业发一些垃圾债。 [详细]

何泽荣:人民币目前不可能成为国际货币

现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没有强大到足以使人民币能够成为国际货币,或者像美元取代英镑那样,用人民币取代美元是不可能的,现在还没有这个实力。 [详细]

现场报道

会议信息

主办单位: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西南财经大学
承办单位: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国际金融研究》编辑部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
举办时间:2012年11月2日
举办地点:西南财经大学
网易财经:特约网络直播媒体

相关专题

发表您对中国银行业的建议

我来为中国银行业发展建言:

文字实录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峰会

暨2012年《国际金融研究》论坛(秋季)

——改革与发展: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金融战略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西南财经大学

承办单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国际金融研究》编辑部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

特邀媒体支持:网易财经

时间:2012.11.2

主持人:各位领导、专家、各位来宾、各位同学、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今天成都以标准的天气欢迎远道而来的各位参加会议的朋友,众所周知美国次债危机没有消除,2012年加快了异地市场国际化,今天在成都举办,由中国国际学会西南财经大学主办,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编辑部,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国银行承办的中国金学术峰会暨2012年《国际金融研究》论坛,这个意义显得格外重要。

下面介绍出席的嘉宾: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马骁教授,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研究员,中国银行四川分行行长肖伟先生,董事总经理黄河先生,我国国际金融领域朱敏专家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何泽荣教授,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温彬、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桥云、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学彬、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梁琪、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邢天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谢太峰、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朱孟楠、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李建军、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江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王曦、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系主任金洪飞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金融系主任李成等金融学专家学者。

马骁:尊敬的教授、肖行长、何老师,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峰会暨2012年国际金融研究论坛,后面有个括号秋季,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但是在四川秋季依然是勃勃生机,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大家可以看到虽然是美国次贷危机,但是我们这里依然充满生机,我们依然在思考,如何走出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如何迎接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如何推动中国体制的改革,这表明了我们国际金融学界的各位同仁的使命感。

所以,请允许我个人向各位专家、各位学者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同时,请允许我代表西南财经大学对这个盛会的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西南财经大学曾经隶属于人民银行20年,也正是由于有这20年的经历,我们与中国银行业,中国金融界建立的密切的联系,也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们目前正在以银监会,国家审计总署,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单位在共同建设中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这是基于我们学校的行业背景和我们的使命感,想做的一点事情。

西南财经大学长期受到的各兄弟院校业界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关心,所以我再次感谢各兄弟院校业绩领导、朋友社会各界对西南财经大学的发展给予的关心和帮助谢谢各位。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是我们目前学校打造大金融学科当中最为核心的力量,那么今天周鸿圆教授团队,以及金融学院做了这样一件事情,邀请各位到成都来一起讨论有关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中国在未来世界政治、经济当中中国应有的金融战略和金融选择。

那么,这里表明了我们西南财经大学愿意学界与业界一起贡献我们才智,刚才讲的有30多篇文章的作者我们还有我们这么多专家聚集在这里,我们想象通过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一定会产生有益的成果。

最后,祝我们的这次盛会圆满成功,祝各位专家、学者、朋友在西南财经大学期间愉快,返回工作岗位更愉快,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马校长,下面有请宗良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宗良:尊敬的马校长,肖行长还有张院长大家上午好。

今天的话,咱们是在西南财经大学搞这个活动,搞这个活动首先向西南财经大学领导表示充分的感谢,因为他们为这次活动付出大量的心血,非常的辛苦。

今天的会议非常特殊,在有史以来可能是咱们院长来的最齐的一次,尤其是给学校上个博士或者这种有关类似方面的事项,你们重点抓好前两排,基本上你的梦都可以实现。

咱们这次活动的话,来的这么齐,我觉得大家都来了,主要原因在哪个地方,四川是山好水好人更好。那么,这些年咱们的学术论坛,先后在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这几个学习举办过,从某种程度来讲咱们办得越来越好,大家很乐意参与,重点在短的时间内,能够在一个最段时间内体会到每一个专家最新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一天内能见这么多在电视上或者报纸上经常出现的人很难。

今天的议题是关于改革与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发展战略,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中国进行改革的话,走到今天前面的就是一般都已经改完了,现在其差什么?就差最后的攻坚阶段,如同爬山快到顶了,最后怎么爬,或者说足球场踢球,前面都差不多,最后的临门一脚怎么踢。

我们现在对好的方面问题探讨有很大的进步,咱们也是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社科院多家核心期刊,我觉得有一个情况特别值得说一下。有两批考虑到咱们这边是商业机构,就没有批给咱们,但是第二批咱们一说,经过中间的话沟通,发现第二批咱们已经成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刊物,但是这个不行,别的都不在,证券、保险都不在,大家觉得如果就这两本能够感受到这个还是有意义的,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做一些方面的调整和改革。

当然,总体上来讲希望把平台搭好,能够为大家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重要领域。在这里面的话,这个成绩的获得,和大家多年来的支持这个是分不开的,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征途中间继续给予支持。今天是中国银行100周年,好象是咱西南才90周年,这个年限不准,大致上是90周年,来到这个地方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咱们今天在这个地方携手合作,搭建更宽广的舞台,畅想思考的魅力。

在这个新的时期,我们希望保持思想的持续提升,然后拿出超然的勇气和智慧,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然后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美好的明天也让我们学工界之花绽放,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行长肖伟致辞。

肖伟: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和同学们上午好!

首先我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峰会论坛,因为我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现在就职中国银行,而且我现在是国际金融研究杂志忠实读者,其次我希望教育界和学术界与金融机构之间加强合作和联系,共同来面对全球国际化这个大背景下我们所遇到的挑战和机遇,共同来促进金融经济工作的繁荣和发展。

最后祝峰会和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在成都过得愉快,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请三位嘉宾首先演讲,每个嘉宾演讲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下面请黄河先生发表演讲,大家欢迎!

黄河:尊敬的马校长、肖行长、张院长和老师,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我是波斯顿咨询公司的行长黄河。

波斯顿过去十几年一直致力于帮助企业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大家可能知道几十年前波士顿举证(音),一直到现在都有强大的生命力,今天我想这个主题有些班门弄斧,我想从更多国内外良好时间的角度,提出一个体制外的一些观念,由于是体制外的话题,所以有的话我可以说。

今天我所讲的主题是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下一个浪潮,我的讲座就是分成两个部分。

自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取得巨大成就,虽然我们说是金融业,但是中国的金融业现在主体事实上还是银行,待会我们有数据可以重点看一下,从06年大家可以看中国银行业总资产是美国一半不到,那么到了11年已经超过了美国,可以说过去5年是6%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我们的盈利能力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大家看这些图可以看到,和美国危机之前良好的状态相比,中国目前NPR非常的健康,即使说现在经济下行,按我们的预测我们把引资银行等等全部算下去,我估计3%-4%左右是完全可控制的,这得益于银行监管机构,还有关注银行业发展的同事一起在过去攻坚取得的一些成就。

但是,与此同时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可能还显得不足,这个不足更多的是相对于经济发展的要求来说,存在一定的落后,我们中国银行业有竞争力,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客户还集中在国有企业,还有政府相关的一些机构,比如说到了2001年底12%贷款是国有企业,在经管保护下,在市场化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将近3%的毛利润也是非常高的。

从规模的角度,中国银行是前四名包括前三名也是中小银行,我们国际化的能力有限,我们银行业是不是能很好的支持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我们的观点对国有企业对政府的一些举措来说是已经起到了非常强的作用,但是以私营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信息产业,零售客户等等还有非常多要做的工作,比如说零售银行业是一个口号,处在早期的阶段,还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做,所以说一方面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现在还站在一个十字点上。

下面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考虑,第一我们总体上过渡依赖银行。第二整个银行的商业模式还是贷款,一直到持有。第三市场化较为缓慢。第四金融业包括银行业没有做好金融化的准备。第五包括银行软件的发展落后于硬件的发展。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相信思路大家非常清楚,就是整个国家需要加快发展多层次金融体系,如果我们把客户分成三大类,一类客户企业,一类公司客户,一类是政府客户,可以看到他需要的金融服务是不同的,最初的这个创业和初步成长的时候是需要VC需要PE的支持,之后是需要高收益债券,这部分我们国内刚刚试行。

与此同时,支持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长期融资渠道还是主要依赖于银行,我们参照过国外的一些邻国实践来自于投资债券,这部分中国已经大力发展,但是相对指标里看和国际成熟更稳定金融体系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另外,还缺乏刺激市场,对银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补充,包括信托、包括新小额贷款。

第二个问题是银行的商业模式,咱们国家银行商业模式主要是发放贷款,然后持有到期,这种模式就不断地让银行对资产负债有压力,他不得不持续进行股权的融资,过去的几年,上市银行融资增长率是非常的高,那就体现了这么一种模式。

从良好实践方面,我们建议监管机构需要加快和推广信贷资产的债券化,2006年至2007年的时候进行试点,不幸的是面临金融危机,又停了几年。这部分可以说是应该加大快速推广,与此同时,一些简单的信用衍生产品都能极大地帮助一级市场缩小风险,否则这个风险传递都在一级市场。一个完整的市场需要能够在二级市场出售,还需要简单的刺激债券市场,还有可控衍生市场,把这个体系分散在各个层级的投资人。

所以说,虽然金融危机显示出过渡金融创新,但是规范的、透明的,一些简单易懂的,中国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他的风险是可以检测到的,而且是可控的,对这点是一个银行商业模式需要发展的地方。

第三点是利率市场化,目前进展了将近20年,已经取得非常大的成果,但是总体上被保护的关系,还是导致结构性问题,首先银行相对实体经济,他的利润率是偏高的,比如去年年底咱们银行占18%的市值,产生了整个上市公司43%的利润。

另外整个金融资源大部分倾向大型公司和政府,可以说不仅和英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有显著的差距,那么即使和印尼甚至印度等等相比都有差距。

利率市场化的基本的完成是需要机构和银行的监管机构的共同努力,监管机构角度需要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比如说存款保险制度,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他们之间的分歧,这个需不需要有适度的监管能力。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其实做存款的利率市场化很难做下去,因为中小型银行大家对他没有信心。

另外,需要引入长期的债券产品,来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还有整个信用评级体系需要进行大力的发展。最后,监管机构对全行业进行健康检查,看看利率变动的敏感性,现在一个5万亿银行,他的利润会下降20%,是非常显著的。

从银行的角度需要大力发展以风险为基础的定价能力,发展强大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并且促进金融业的管理,大家可以看到,其实很简单,在中国目前现状是在左右,可以说大致一个价格曲线,这个中等客户是受银行欢迎的,一到所谓的次级市场,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由于价格自己上不去,这种情况下,银行就不欢迎这种客户,相应的这些客户的发展也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现实基于风险,其实随着客户他的风险度的提高,如果金融机构能够很好的提高我们自己的定价水平的话,我们相应的也能取得良好的利润,在下一页曾经测算过一个例子,这个有比较大的差距,对于一个大型公司,最低价是4.5%,对于一个小型企业是4%-7%之间,在比例资金成本方面,我们的银行的能力都还有一定的差距,相应的现金、财物的管理能力,还有资产管理的能力都有待提高。

第四个问题是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国际化,我个人认为有三个支柱,一个是国际协调,一个是人民币国际化,还有一个是银行本身的国际化。 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财政政策协调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金融标准制定现在缺乏明显的一个场景,更多是遵守别人的标准,自己很难参与标准制定。

全球化能否成功取决于两个重要的关键因素,一个就是要明确全球化的目的,并且要有一个战略,另外一个是培养全球化的能力。

为什么要全球化?就是要跟这客户出去,人人都想出去,但并不是每家客户都需要全球化,另外全球化的目的是要做什么?在哪里做?何时做?

目前,比如说做并购,我们在国内银行了解,大家是过渡依赖这个,大家认为这样可以做好国际化,我们这里对市场的了解,如何应对当地的政府监管机构,以及这个不同要求的客户群等等这些能力,并不是说这些中介机构都能够帮助获得的,这个需要自己国际化之前达到的。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体制、机制的问题。过去,中国的银行业是以政府为导向,过去10年的改革可以说在政府为导向以及商业为导向之间取得一个较好的平衡。

但是,现在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给企业银行的启示是不尽合理的,现在越来越以政治为导向,尤其是在总行层面出现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倾向,从组织架构上可以说,过去10年中国银行业改革在用人机制、绩效考核等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现在无论是分行还是各个职能都出现这些趋势,可以说从我们经验看,国有企业核心问题不再是技术问题,我们有的专家和学者能够帮助银行解决所面临的技术,风险管理怎么做?并不难,核心就还是一个是体制机制,一个是用人机制。

现在到了不得不进行下一步的大刀阔斧的变革情况,所以监管机构和银行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应该大胆的进一步进行多元化补充结构,考虑一些私营企业,另外促进更多以市场为基础的一些高管的选拔,从组织架构着重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最后是绩效考核,这部分的突破,我们相信过去10年的改革已经给中国银行业、金融业奠定了非常好的经济实力和人才基础,现在应该自信,要相信我们银行业已经强大到足以面对新一轮改革所带来的任何挑战。现在真的是处在这个阶段,我就讲到这,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宗良演讲,大家欢迎!

宗良: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今天我想就中国国际金融的问题给大家做一些交流。

这个问题前一段有人问我一个问题,意思就是说有的人有争议,金融到底有用还是没用?一方面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是一个方面,但是后面说一段话,就是咱们无论干什么咱都需要谈,但是谈到最后只要能出钱的不说话,这个事情是没戏了。

所以,金融到底有没有用,我觉得金融意义很大,第二是谁,这个金融谁是最后的决定权,你仔细看到当今世界谁最厉害,美国最厉害,体现在他的经济实力上,经济金融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最后的立足点立足到这个层面上。

美国在二战之后逐步强大,在全球都没有比的,这么一种情况下纽约也是当今也是最强盛的金融中心,我们期待有一天,中国经济实力增强,然后中国的金融中心能够成为当今的纽约或伦敦,这样的话我们中国就立于全世界。

就是说,第一个首先看一看国际金融中心的整体情况,国际金融中心的情况来讲的话,咱们都是搞金融的,都很清楚,这个地位很重要,聚集了这个产业,包括债券发行,交易、保险,这是发展历史阶段的产物。

从下面看,这个金融中心的话,是往往有不同的层次,在这个不同层次里面最外围就是典型的全球金融中心,这个最典型只有纽约或者伦敦,其他还差一点,只有这两家是最典型的。再往里面是国际金融中心,全球又有多个,比如咱们的香港、新加坡,比如类似的,这个只能算这样的中心,国家的金融中心还有区域中心分为不同的层级。

那么,我们看一看整个的发展中间有一个历史变迁,实际上经济发展的最核心的聚集点,往往体现在金融中心的形成上面,你看一看早期,因为当时经济发展没有太多的金融,早期的包括意大利都不太理想,但是只有这两个帝国,比如大英帝国和美帝国非常强盛,最后确立了他们特殊的金融中心地位。

这张图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全球金融中心2007年至2010年的排名,这个基本上是第一个伦敦,原因是这是伦敦排的,所以伦敦始终排在前面,第二不管是伦敦还是纽约他们没有争议,但是看第三位就有变化,香港、新加坡他们轮着来,后面是上海,我们看到一个状况,还有一个角度,一方面这是哪一个最强。另一方面,看看不同的国家有几个,美国是纽约、芝加哥、波士顿、旧金山大概就这么几个,中国就香港、上海,中间稍微靠后是北京、深圳,加入不是按这个来排,按另外的角度排名,有的说法不太一样。

从这里面可以看到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伦敦和纽约有人认为这个是第一,有人认为那个是第一,但这两家是特殊的,之所以特殊,当今全球经济总量是70万亿,为什么中国投国债,咱们干嘛投这么多美国国债,美国的总的国债,光国债量是13万亿多一点,可以看到我想把美国市场部投,再加上国际化市场这部分,使美国更大,说明你很难采取这种措施。

全球里面的话,有一个重要的情况,在全球里面银行股票加债券或银行资产的合计,银行资产合计是多少?是经济总量的33.6%,这三项数加在一块比经济总量要大的多。

全球金融中心发展模式,发展模式这个主要在看是哪个类型发展起来的,一个类型是伦敦、纽约、东京,包括香港这几个都是自然形成,都是在经济发展中间逐步自然形成的。

但是,也有金融中心不是这么发展起来的,包括新加坡还有迪拜,我们发展金融中心可以自然发展,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推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后一点对我们更为有异议,因为我们作为后来者仅仅是等着是不行的,需要推动。

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为什么搞这么多CBD,往往这个需要有一个核心地区叫CBD,在这里面的话,我们看一看,在欧洲的时候,伦敦金融城他是典型的承载地,为什么中国北京整出一个金融街。

(PPT)这个图是没有后面图清晰,就是说伦敦这个金融城位于泰晤士河北岸,占地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是金融最为密集的区域。

假如我们站在上海这边看,黄埔江来看陆家嘴,实际上有的类似,我觉得值得关注。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就在旁边不远,我们的大楼不是中国银行盖的,也不是一般的大楼,是当年英格兰银行大楼一部分,咱们在金融期间买过来,买过来之后,等待缓过来之后,英国人回过味来了,我们要以高一点价格买回去,我们说不行,咱们的大楼占的位置很有气势,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咱们中投公司就在这周边,你要看伦敦金融城就是这么一个位置,伦敦金融城分几个块,意思说金融区域不但是这么一小块,所以可以作为借鉴,这是伦敦金融城比较细的,咱们不说了。

这个金融城外汇交易额、黄金交易额、国际贷方总额、外国证券交易额、海事与航空保险业务额、基金管理总量均居世界第一。

华尔街里面是这么一个位置,实际上我们想象华尔街这么大,但是实际上你要走过去看它,华尔街不大一个小街道,他没有多大,这么一个状况。但是,这一块地方也是集中了全球外汇交易量,占全球的16%,衍生金融工具的成交量占全球的14%,外国债券发行量的市场分布最密集的区域。

东京,我们关注的有几个地方比较特殊,日本的有三大产业地段,一个是东京这块,一个是明湖周边,就是三大制造业的中心,我们看三大制造业中心的我们再看一个地点,就是咱们去年那是核危机地方,在哪?就是福岛,咱们看这个核危机稍微小了一点,如果这个核危机能闹则闹,如果闹成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样就不会发生钓鱼岛事件了。

在这个是迪拜,迪拜是一个地位,他是伦敦和香港之间的一个金融节点,迪拜不仅是阿联酋和中东地区的金融中心,而且要填补欧、亚、非。

下面看启示,第一点就是明确地位后的发展,就是说你这个金融中心你立足到哪一点,比如说中间的话,伦敦是全球国际贸易汇兑与清算中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接待场所和外汇交易市场,纽约是美元资本输出地、世界美元交易的清算中心,东京是全球以日元计值的资本输出地。

第二点,伦敦金融城后台业务成本渐增。

第三的角度是多中心发展,实际上也给我们提了一个思路,中国发展金融中心并不只一个,比如说一个金融中心,上海是金融中心,香港是金融中心,我们不太可能,美国也不是一个,英国也不是一个,美国这个状况更加特殊,英国的话只有20万平方公里,他的地比较小,美国话跟咱们面积差不多,所以有一定借鉴意义。美国的话除了纽约之外,有一个定级的全球金融中心,但是芝加哥也是很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这样的话每个城市所发挥得作用是不一样的,有全球性的,有区域性的。

专业特色发展方面,卢森堡、爱丁堡、柏林是世界基金管理中心,法兰克福是欧洲货币政策中心、衍生品交易中心,这块是重点,对于一般城市要想发展,他必须有一个特定的特点才有可能。

就是说,还有一个产业集群发展是大量国内外金融机构汇集其中,应成为金融市场活动的主体和结构主体,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可或缺的件,金融及其相关产业的聚集达到一定程度,即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形成良性循环,使区域产业集群逐步强大,影响力不断提高,所在城市由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向国际金融中心发展。

以层次分级发展,比如我们的珠三角、长三角以点状经营分布,这些金融中心的话按照实力核辐射范围梯次分布,实际上有这么五、六个特点,从这个全球分级我们看到伦敦就是这么一个状况。

再看到全球分级里面,城市是伦敦,是最典型的,然后就是有的是全球的,有的是离岸的,有的是专业的,假如说大连,你要找到哪一个点,这个成都你要想搞就要找到哪个点去做。

中国、美国、英国比较,咱们看到下一步除去这几个之外再增加哪些,咱们看到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这些地方怎么按照梯次在未来谁能冒得上去。这么看中国是否只能有一个金融中心,不是,中国金融中心可能有几个金融中心,有多个金融中心,但是一定按照功能各个方面做一个搭配合理分布的,就是说中间的话有上海是典型的。

第二个是分布层次与合理分工。

第三个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政策支持与相关市场形成,有一定的政策推动因素。

第四个方面各个金融中心发展都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专业化发展。

我最后写了一首诗,给大家感受一下,我写的是《三江源》,“塔高俯世间,源阔汇三江,天泉流不息,山川着绿装。”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何泽荣教授发表演讲大家欢迎!

何泽荣: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学,刚才两位发言人已经谈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因此我想就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今天从三个方面来谈我的一些观点和一些想法。

第一个是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第二个是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第三个关于中国外汇储备的问题。

第一个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现在谈人民币国际化谈得比较多,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来说,因为现在中国已经济总量来说,中国会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当然仅仅是从总量来说,而不是从人均来说,如果是人均中国很低,作为大国应该是自己的货币,因此我们必然是国际货币,其他的道理我们就不多说了。

其实,我再想曾经推广欧元来说,就是说在当时美元是独霸天下的时候,之所以推出欧元就是为了使欧洲不再受美元的支配,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我们也可以用这句话来注解,就是使人民币不受他人支配,这个主要是指美元。

因此我不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从这个来角度来说是应该的,那么人民币国际化从刚才来讲,人民币国际化不可能走英、法、美国际化道路,他们的经济实力使得他们的英镑和美元成为国际化,当然美元成为国际货币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确定美国战后中心货币地位。

而中国而可能走这条路,这是第一,现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没有强大到足以使人民币能够成为国际货币,或者像美元取代英镑那样,用人民币取代美元是不可能的,现在还没有这个实力。

第二,人民币推出来的时候,从1949年开始发行的时候,那个时候人民币就没有把黄金作为它的价值基础,美元和英镑之所以能够成为国际货币,我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支撑,除了他们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中国就是黄金支撑。

大家都知道,英镑是典型金本位制度,到了美元,美元是典型的黄金货币制度,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元也好,英镑也好,都有黄金作为他们的后背,人们相信美元和相信英镑,与其说是相信美元,相信英镑这个纸币,还不如说是相信他们背后的黄金,而中国人民币一开始就没有把黄金作为它的价值基础,就没有含金量。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只是作为货币推出的,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显然走的国际化道路不可能像美元、英镑那样,只能从经常项目可兑换向资本项目可兑换。我们在1996年的时候已经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现在是资本项目的可兑换。

今年2月23号,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时发表了一个研究报告,叫做加快资本帐户开放的条件基本成熟,4月17号,他们又发表了第二个调查报告,《协调推进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帐户开放》,这个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人民币兑换应不应该有时间,第二人民币可兑换关键问题是什么?

我认为这两个问题在他们的报告当中,在第一个报告当中他们提出的是短期的路线图,中期3-5年,长期5-10年的路线图,按照他们的报告,按照2010年,我们到2022年就实行资本项目的可兑换,问题在于资本项目可兑换之线之后,也就是说,我们即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也实现了资本项目可兑换,等不等于人民币国际化。

日本曾经在经常项目可兑换实现之后,经没有宣布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日元国际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之后就面临很多很多过去不可能或不会发生的问题,在国际金融当中不会发生的问题都可能发生。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提出四年规划,我认为最好设定一个时间点。

第二,关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关键是什么?他们不是提出来了吗?叫做协调这三者利率汇率和资本项目之间的协调推进吗?我认为要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要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关键就是利益的市场化和汇率的市场化,而这两个市场化不是我们所能够完全控制的。

也就是说,利率和汇率市场化之后,按照原理来说,或者按照一般道理来说,国家和中央银行应不应该对汇率进行干预,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资本就找到了进出中国的渠道,特别是国际投机资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我们现在是不是已经准备好应对国际资本打进打出的这种条件,或者有没有控制能力。

因此我对这个看法,我们最好不要设定一个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时间表,也不要去用利率市场化或者汇率市场化来完成解决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问题,因为中国还没有具备这方面的东西。

实现人民币可兑换可实现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人民币开始兑换就面临这个难题,美元之所以能够国际化,刚才我们讲了,有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支撑,有国际金融汇率的支撑,也由美国当时利用两次世界大战准备经济条件支撑,而且美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元之所以世界国际流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47年美国提出的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实际上是就是美国对按欧洲经济经济恢复发展援助计划,因此美元之所以能够大量流向世界,特别是流向欧洲,有马歇尔计划起了很大作用,按照这个计划提出的援助是130亿美元,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这130亿美元就相当于2006年1300亿美元,因此美元是通过这个渠道流向世界各地的。

但是,到上个世纪50年代教授就发现了如果说美元要完全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的话,一个难题就提出来了,美国必须要贸易的逆差,而美国的贸易逆差就会动摇美元基础,相反就是美元贸易顺差,这样美元在世界流动就会减少,这个难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而我们中国现在虽然也对世界一些国家提供支持或者援助,但是我们还没有可能让人民币大量的流向世界各地。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中国的对外贸易逆差让人民币流出去,而很显然这样一来,人民币逆差一定会动摇对人民币的信心,因此我认为我们国际化第一个难题,我们一开始就面临这个困境,和美国不一样,美国当时可以通过马歇尔计划。

第二会受到美国的打压,现在美国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都在包围中国,这个大家都能看见,如果按照德国前总理接受日本新闻采访,他做过这么一个预测,他说人民币在十年内成为继日元、美元、欧元第三大经济体,如果是这样,人民币会像欧元一样受到美国打压,这是没有办法回避的问题。

美国用美元来打压欧元,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特别是这次欧债危机发生后,现在美国没有伸出援助之手,他们就是在打压欧元,还有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一再下调美元受灾国家的信用评级,为什么?不外乎也是为了打压欧元。

因此,欧元会不会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大家讨论的问题,如果说人民币要国际化,甚至人民币成为与欧元和美元一样的第三大货币的话,一定受到美元打压。

第三,我们现在宏观经济是不是已经具备了,或者能够承受由于人民币国际化,由于利率汇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冲击,我认为这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谈一谈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我加一个副标题,人民币是不是只能升值不能贬值,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实际上主要来自于美国。中国人民币升值实际上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人民币是不是应该贬值,我用了经济学家和经济时报的观点,英国经济学在2007年曾经采用三种方法对人民币升值进行评估,他提出一个观点,如果说是人民币只考虑中国的贸易问题,而忽视了资本流动的问题,更无视中国国内经济存在的不平衡,特别是大量的失业还有农民工的存在,他认为从内部平衡原则来说,中国不应该是调高人民币汇率,而是应该调低人民币汇率。

我就不了解为什么我们的国家领导人,银行领导不看一看这个观点,为什么最近人民币升值很厉害,这两天已经突破了6.3%,10月12号金融时报发表了一个报道,这个强势劲头与中国的经济形势相矛盾,为什么在相矛盾的情况下还要一二再再二三的升值?为什么我们国家不搞这个贬值,这是为什么?

在人民币升值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家,就是克鲁格曼关于人民币汇率观点的批判,你们别怕中国,中国不敢抛美国的国债,他说你们就是要压人民币升值。

1989年克鲁格曼对汇率的观点,一种货币的价值是否适应,他都作出的明确的回答,他的回答汇率的起的作用,一个国家货币的价值汇率是没有办法确定的,也就是说1989年克鲁格曼已经批判了21世纪克鲁格曼,这是他自己对自己的批判,为什么不读克鲁格曼这些东西,而反而听从美国的压力,一再使人民币升值。

如何看待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

我们外汇储备大量是美元资产,中国持有美国债权债券达到9千亿美元,在政府相关金融机构的债券投资在5500亿美元左右,短期存款是400亿美元,这是美国两位金融学者给我们提供的中国的外汇储备的使用情况。

把这几个数字加起来,我们中国在美国投资,包括短期存款已经达到1.68到1.73万亿美元,而我们持有这么多的美国资产,到头来是一个什么情况?按照国外媒体的说法,中国已经被美国绑架,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人质,是这么一个情况。

克鲁格曼也说得很清楚,他说我就不了解,为什么一个经济不那么发达的国家偏偏把这么多钱投在国外,为什么?真的我们应该问一问为什么?我们国内还有这么多问题需要解决,那么为什么我们把我们外汇储备放在国外,特别是放在美元身上。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外汇储备情况下也有很大问题。下面讲两个,一个是温家宝提出我们外汇储备要用到国外,有两个因素制约,一个是我们自身因素制约,就是没有战略,我们没有外汇储备的战略,第二受到其他国家金融贸易保护的制约,这个大家都清楚,第三点中国外汇储备究竟用到哪?外汇储备绝对不能够像胡椒面一样人人都可以用,这个建议值得我们中国大陆政府的考虑,谢谢大家!

主持人:上午的主题演讲环节到此结束。

主持人:下面这个环节是由我来主持,我是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国际金融研究》常务副主编温彬,刚才宗良研究员也介绍了我们杂志近两年在各位专家和同学、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杂志的质量收益是不断提高,特别是最近在国际社科资金资助的项目,凡是在国际社科资金资助题干上发表的文章,就可以免评,这个如果在社科资金资助题干上你的文章就可以通过,这个也是比较高的学术评价。

今天时间比较紧,请到了京津沪大联合成都的6位金融学院的院长,都是目前我们国内国际金融领域的骨干力量。他们分别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桥云教授,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学彬教授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梁琪教授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邢天才教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教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谢太峰教授。

首先,有请陈学彬教授演讲。

陈学彬: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早上好,很高兴能够交流自己对人民币形成机制改善和完善的一些思考。

前面,我们何老先生已经对这个问题上提出了他很宝贵的一些意见,那么我这里也借着他的话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由于时间关系我可能比较快。

一个是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进程,我从1953年以来到现在我把他分为4个主要阶段。

一个是1953年到1979年固定汇率阶段时期,到1993年是爬行到自由双轨时期,1994年汇率并轨是实行单一管理的制度,2005年7月开始参考“一篮子”管理的制度,这里面分成几个阶段,我们可以看这个(PPT)。

以后到我们开始就是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人民币市场的汇率,他逐步的放开,所以说市场上有一个人民币大幅的贬值,贬值以后,2005年以后我们再次改革,我们人民币又开始升值。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间有两个台阶,这里讲主要针对的是美元,是人民币兑美元,我们经常说人民币升值贬值是兑美元来说的,但是对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影响最大的他可能不是某一个单一的货币,他应该是有效汇率,如果是按照有效汇率来看的话,他的走势兑美元汇率走势是不一样的,这几个具体中间变化就不展开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的改革的一个评价,一个就是说,这种改革是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就是说改革开放前的固定汇率制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相一致。改革开放初期的双轨制,他也是由计划经济市场和经济转轨这个过程相适应。

1994年汇率并轨跟2005年汇改,这个也是给我们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完善这个过程相适应。

第二点就是说我们认为中国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他还受到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危机重大事件的影响,我们第一点说他是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这点他还受到外因的制约,这个外因来讲,1949年到1976年在布雷顿森林(音)崩塌后改为顶住一篮子货币,1994年开始向“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又因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而中断。2005年我们汇改,又因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而中断。

所以可以看到国际重大事件对汇率体制改革产生一些重大的影响。

第三个方面就是说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动更好地调节了我国对外贸易收支状况,目前已经进入均衡的期间。

固定汇率有利于国家进出口管理的核算,劳动力成本,而70年代初的这种升值的话他也与我们利用这种有限的外汇,去取得我们需要的生产资料。而80年代人民币贬值有利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也替代了这样一种经济增长模式,在多数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忽视他。

2005年汇率调整的话,经济结构的调整他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已经使我们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有所下降,贸易失衡有所改善。

第四,就是说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货币汇率制度,这个包括了三个方面,一个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浮动,发挥汇率的价格形成作用,二是根据金融项目主要是贸易平衡状况动态调节汇率浮动幅度,三是参考一篮子货币。

我们这个框架目前来看,他是由人民银行发布一个汇率波动限制和一个外汇交易中心根据银行授权,每日公布一个主要货币中间价,在一个市场汇率以中间价为中心,再上下波动市场供求来决定。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由原来的0.5%,在今年扩大到1%以后,这个是有一个波的扩大,我们可以看他的偏差也加大了,但是这中间来讲的话,我们看有两个阶段。

一个是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有一个连续的跌停,而最近几天,又连续接近涨停,这反映了一个问题,他反映了我们波幅已经扩大了,为什么他老是逼近跌停或者涨停,说明我们中间价他的决定还存在有问题,不能够很好的反应这个市场的走势。

有人说这个汇率究竟是由市场主导,还是由我们中央主导决定。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他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可以看看,由于有效汇率,他在汇改以来的话,他的升值幅度很大。

我们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我们需要完善的,就是说目前我们主要参考一篮子货币,参看一篮子货币存在一个什么问题,别人说我们参而不考,实际上我们还是主要以美元为基准,所以说我们不是严格的顶住美元,但是基本上以美元为基准。

但是,我们兑美元汇率基本稳定的时候,我们的有效汇率确实大幅度波动,我们现在要完善这个有效汇率形成机制,我们目前的阶段还不可能完全由市场来自主决定,我们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汇率变动,汇率政策调节的目标应该,就是说兑美元的稳定转向基本,就是说有效汇率的稳定,这个有利于保持适度的贸易顺差,以及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式逐步的转变,再一个有利于兑美元的弹性。

前个阶段,我们兑美元贬值太少,在美元所有货币答复升值的时候,我们人民币本来应该兑美元贬值,但是由于我们基本上还是顶住美元的,但是我们市场价尽管兑美元贬到了6.39,但是中间价仍然被控制的。

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有一个比较大的贬值,然后对美元升值,但是我们目前升值,我们并不怕,我们有效汇率的话,如果说我们针对一篮子有效汇率,他应该维持在这个水平,所以对我们贸易的影响要小的多,由于经济危机导致为了出口大幅度下降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提高出口,但是这个时候人民币在有效大幅度升值,当别的国家他们发生危急以后,他们的收入已经下降了,这个时候本来他们对我们中国产品已经下降了,这个时候你不去下降。

我们看到美国欧洲出口退税你们补贴,他们要来制裁你们,我说第二点就是说,顶住一篮子货币,比参考一篮子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参考一篮子我们说有主动权,具有较高的透明度,用机制而非谈判,应对美国攻击更加有利,要以制度应对美国的攻击,目前我们看到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以后,我们银行进退两难,我们干预美国要指责你,不干预人民币又大幅升,如果说我们是顶住一篮子,我们谈判实际上都是以我们自己的牺牲为代价的,所以说这个方面有很多不就不去展开了。

中间价是由一篮子决定,不像现在所谓的市加价决定的,现在上涨1%不是可以的,中间价在哪透明对大家舆论的引导,对公众的引导都更加有利,谢谢大家!

主持人:过去几年大家集中讨论了人民币到底是低估了多少?研究的比较多,但是目前业界达到的共识,在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人民币目前6.3上基本上是这样的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对外贸易顺差是占其中4%左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人民币达到了基本水平。

实际上汇率形成机制关注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刚才提到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第二个就是我们在汇率形成机制过程中,幅度期间问题,实际上2005年2月7号汇改是千分之三,我们中间价的形成是最值得关注的,我们每天的开盘价是头天晚上的收盘价作为第二天的开盘价,一个中间价是通常被银行控制干预度比较大,当天的交易不断触及跌停。我觉得特别是今年16号这次汇改对于学者更关注的是,你关注一点推出人民币期权交易。

下面有请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梁琪教授演讲。

梁琪:尊敬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来到西南财经大学,把我们的一些思路和想法和大家做一个汇报。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金融创新,中国银行业持续稳健发展的必由之路。我把其中比较核心的部分挑出来跟大家作交流。

我直接进入第二就是中国银行业的重生,中国银行业进入21世纪以后,也就是进入WTO之后,在这十年当中,中国经历一个涅磐重生的过程。

因为在当时,整个银行业,中国商业银行在四个方面存在比较巨大差距,主要是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盈利能力、公司治理。

当时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南京爱立信熊猫我公司“移情别恋”具体的内容就不再介绍。

经历不到十年的发展,我们来看一下,中国银行业十年前处在技术性破产的边缘,十年以后四大业处在前面。

今年前三季度,包括在三季度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增长速度最低的季度,总体来讲还是控制在能够接受的甚至跟国际银行业同业相比是相对较好的范畴内,我们资本充足率都是在10%以上这样的情况,盈利能力也是如此。

第一,我们都知道银行是顺周期的,我们看一下中国经济增长过去十年当中经历一个质的飞跃,主要是加入WTO之后,2011年我们达到了47万亿,恰恰是在中国高速增长的火车上。中国的银行业基本上来源于净利息收入,在去年的3月份他曾经指出,他一次内部讲话的谈话,他说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虽然最近几年增幅比较高,但多数是与信贷业务相关的业务收入(如信贷承诺费等),实际上银行业有近90%的业务收入仍是信贷利差收入。

中国银行业的利差是高还是低,我们先不管他是高还是低,我们大概形成了300bp利息差距,与国际相比,在不同的历史时段,有的高有的低,但是这个在各个当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的300bp益差是稳定的,换句话说是没有风险的300bp息差是重要原因。

虽然,银行行业处在门槛很高的壁垒的背景下,银行内部垄断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也就是银行从业人员在整个银行涅磐重生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就是说反观我们过去的十年,中国的银行业是不是能够进一步涅盘重生的基础上再一次辉煌,现在银行业所面临的国际货币,尤其是国外金融的环境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所没有面临到这样的情况,也有人把3季度起点3还是起点4作为一个起点。

第二个我个人认为更重要的一步,就是我们在6月份降息,当时很多专家学者从保增长的角度来了解,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降息,他不仅是存款利率第一次破天荒下调到10%,换句话说利率市场化走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步,这样一个质的变革,让我联想起今年金融环境可能与上个世纪60、70年代外部金融环境是非常的相似,我们都知道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历所谓经济增长的黄金十年,这个黄金十年是怎么的来的,是基于与钱的价格利率还有钱与钱的价格利率有关,实际上是一个固定汇率制。

作为一个企业家关心自己的产品能不能有好的销路,能不能有好的市场,也不用担心销售到德国的产品,以德国马克价格的产品,他只要管理好产品的市场和销路就可以了。利率的波动和汇率的波动使得金融市场出现的波动,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上个世纪国际银行也开始出现了质的演变,结构性的变化。

国际银行业变化恰恰是上个世纪60年代,许多的客户希望银行提供风险的产品,利率风险的管理汇率风险的管理等等。

我们今天很多专家学者谈到过这个问题,未来不再是客户提供资金,而是能否提供管理工具,中国的银行业面临上个世纪国际银行业面临的相同的外部环境。

金融创新,我们从不同的层面上可以把创新分为三种,宏观层面上的制度创新,微观层面上的制度创新和微观层面的产品创新,从银行里讲,可能更多是一种产品的创新,这块我想我们可能需要达到几个共识。

金融这边有几个观点,金融创新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是次优选,中国存在金融创新不足,在现阶段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下,金融创新尤为重要,尤其是利率市场化后的产品创新更为紧迫,金融创新要与中国经济和银行业实际密切结合,本着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宗旨,开展基础产品以及期货、期权和互换等,短期内尽量规避结构化产品。

谢谢大家!

主持人:创新不仅是针对实体经济,包括对银行业永远是一个这个产业能够创造生命力的重要的源泉,第三位演讲的是我们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邢天才教授。

邢天才:我定这个题目比较宽一些,宽一些比较好讲,咱们前面几位专家接受讲得非常好,他提出了说金融建设的定位问题,这个确实是要害,何教授提出国际化绽裂问题这个解释我也再思考问题,说我们中国经济政治金融发展缺乏战略,我为什么加盟,我们不知道你这个未来5年、10年、20年干什么?这个预期的话也不好预期。

中国金融要发展,主要讲三四个问题,第一个金融的力量,我在琢磨,金融是这个国家从个人、社会方方面面他非常重要,因为我最近给大家透露一个秘密,我要写一本书《金融的力量》,我写完了以后还要拍一个电影。

《懂得金融史就读懂了世界经济》金融很重要。

(PPT)

金融  能源  民族

有的专家说金融没有产业部行,没有金融哪来的产业发展,金融也是一个产业。

中国金融业面临的环境,一个国际环境,我们刊印看到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到欧债危机到美债危机,从08年到现在,一直都没有预期,金融资金在里面转来转去,越转越少。

国内环境,经济减速、通胀、企业融资、房地产、地方债、基础设施建设大跃进、股市持续低迷。企业没有产业了,光修道有什么用呢?

我国金融30年的发展及教训

经济过渡金融化、虚拟化、泡沫化。

中国金融业面临的困境

1、流动性过剩同资金紧缺并存2、银行存款负利率同社会高利贷并存3、经济建设“牛”同股市“牛”。

长期实行的货币政策

中国的货币政策是中国式金融抑制下的货币政策,其特点是银行体系日益扩大,几大国有商业银行连年占据全球 银行排名前列;中小企业却因为融资难而深陷困境,一些地方出现企业老板“跑路潮“。

银行业高盈利时代或将过去。

1、银行业增速放缓源于降息面迹象显露

2、息差步入拐点侵蚀利润或致银行渐别暴利

“银行暴利”将不再是市场关注的唯一焦点,在令人羡慕得高增长同时,资产质量成为市场关注的另一个焦点。

民间资金“炒”时代大势已去

“影子银行”监管收紧或致金融风骤升

对于正规金融信贷业务,银行建立健全了“有中国特色”的严密监管体系。

地方债再次启动让人忧

近两年,中央和地方政府财力才具膨胀,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地方三项收入(本级财政、中央转移支付和土地出让净收益)。

在目前“大干快上”形势下,2012年9月5日,国家发改委再批复25个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后,这向规划涉及183城市,总投资规模将逾8000亿元。(有12城市出现事故)包括我们大连。

1、投资差钱引起发债冲动

2、偿还能力尚存疑问

资本市场让我喜欢让我忧,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中国迈向市场经济的重要步骤。中国的资本市场:30年河东30年河西。

1、2007-2012五年股市行情

中国股市的困惑在于信用,确实中国股市持续下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这轮下跌,跌得市场人心慌张。跌跌不休何时了?

押注政策加码,促外资加速“潜伏”中国股票。 炒股家庭由富变穷,A股经过全民幸福。

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总体评价

1、资本市场确实发展快、贡献大

2、资本市场确实暴露出了矛盾、体现不成熟

3、重视规模速度、忽视质量效应

4、重视国内发展、忽视国际应对

中国股市我提出了三点:问题出在管理上、根在体制上,问题出在操作上、根在政策上,问题出在了下面、根子在上面。

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路径

(一)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化

(二)银行业的技术与发展

(三)资本市场的技术与发展

利率市场化倒逼银行精细化经营,对于银行要调整,平衡社会融资结构是金融市场化的根本,中国金融改革的关键,既非利率市场化、也非汇率市场化。利率与汇率,二者都只是价格。事实上,价格的作用平台是市场,而市场的作用机制又与市场结构密切相关。广义的金融市场是一切资金集散的场所,决定其效率和功能的往往是结构要素。从而社会融资结构,即社会金融的构成及其比例平衡的社会融资结构是金融改革的体现。首先,能够实现市场化融资渠道与银行信贷渠道的平衡。

完善六个市场,建设一个中心。  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要重新认识资本市场的作用。资本市场的发展与配合货币政策的执行,关注三大方面:经济是是否景气看“三市”,国家是是否安全看“三点”金融、能源、民族……

谢谢大家!

主持人:第四位有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教授。

丁志杰:谢谢主持人,谢谢大会给予了这样一个发言的机会,很高兴今天第三次来到西南财大,当时2009、2011年都没有出,2012年也过了,估计也不会出,这个报告最近有几个成果,上个月在陈老师演讲和关于“全球失衡的分析”,PPT比较大,我们只能依据我们的数据来介绍我们的一些观点以及设想。

我们只能是快速的讲,第一来看,我们知道汇率可能是作为在资产价格中最具意见性的价格,你可以解释现象都未必是正确的,更多的是来自市场之外的行为,是市场长远行为决定的,在过去十年全球汇率进行分析的时候,发现一个是发达国家汇率的过渡波动,特别是在各国政策成为主导因素以后,经常看到汇率的跳水,一个急剧的变化和反转,这里面提供一系列的分析。

第二个是自身在最近十年,世界国际货币就汇率而言出现了双重性。为什么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来讲,我们来看中国人对人民币汇率的严重,很多时 我们看仅仅经济视野,没有分到全球视野,不仅仅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而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共同的问题。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不到6千亿,现在是6.7万亿。危机以后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集体阶段性升值,这个升值来看去年9月份开始,新兴市场埋下了祸笔。

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市场来说,其本身波动也反映出较高的波动性和较大被波动性。首先,日间和隔夜汇率波动汇率数据都显示。

这个点来看,也就是说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汇率的变动,更多是反应外部反应的变化,这个变动不是成为调节经济,而更多成为带来经济冲击的来源,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的判断,美元的汇率其实我们在重点分析了,美元汇率我们都知道,他是最市场化的汇率。

我这个说法可能大家觉得好象具有一种感性,其实我们更多是基于事实来说话,大家在研究经济的时候经常出的一个问题,对个体成立的对整体不一定成立。

我们看到资本流入的时候,新兴市场国家加大对资本漏洞的管理,我们过去知道,对汇率的浮动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特别是成为研究人员以及国际组织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我们也看到这次危机以后,国际组织也看到反思,这个反思更需要我们进一步梳理,我们也看到瑞士的法郎,大家看到去年7月瑞士法郎对美元升了。

丹麦,大家知道作为一个欧洲成员国,丹麦面临强大的实体压力,所以丹麦在目前实行负利率,最重要的现在汇率的浮动就是说存在未必合理,但是为什么会存在,很重要的一点美国的美元,美国的利益特别是美国金融利益集团的利益是,刚才中央的研究员讲了,现在金融的作用是被远远高估了,给人类经济发展甚至未来如果不改革会带来更大的灾难,我觉得金融的地位和作用需要重新评估。

美元国际货币给美国带来多少收益,从我们的研究来看,从1998年到2011年,美国国际收支利差是6.7万亿,第二个在1998年到2011年,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但是美国已净债务获得最大定投资收益,美国是正的投资收益,在1998年到2011年美国净投资收益达到了1.25万亿,这个背后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和华尔街对全球金融的控制力,我们有很多包括国际层面的管理,国际货币基金在2007年提出了汇率新债,但是事实上我们看到,就是说国际收支仅仅是一国的一部分,还有一个变化是表外项目,我们在这里面也做了一些分析。

总体来看,最后我们借这个分析提出自己的结论,一个结论就是说要从事实上管理浮动走向以规则为基础的有管理浮动。

在长期危机会带来世界格局变化情况下,我觉得世界经济秩序才有根本性调整的可能,如果看到这样的长远,我们做这三点建议,建立全球汇率管理规则,也就是说过去我们讲汇率管理往往被套上操纵这样的帽子,但是现在我觉得特别是新兴市场管理国家来说,这个应该赋予汇率管理的合法性,这有助于提高汇率管理效率。

第二是要建立货币稳定机制,很多时候我们直观来看是不可能的,但事实上有可能,通过一个小调查,每个人是短视的,经济学也是短视的。

第三个是修正国际收支失衡标准,从我们研究来看,还有一个很巨大的部分叫调整,几乎和国际收支利差和顺差同样的大,综合国际收支差额标准,这样的话我想我们的研究从从全球的角度来看,第二页站在中国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

时间有限,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主持人:丁教授长期在国际金融领域,他讲的内容也有很深的启发,下面有请第五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谢太峰教授。

谢太峰: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同学中午好,很高兴参加这个论坛,很荣幸有这个机会,来到美丽的成都,我感到非常亲切,因为我就是这个大学毕业的,我的硕士、博士就是在这里渡过的,所以来到这里我可以见到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所以来到四川财大我感觉就像回家了一样。

我讲的题目是:欧元区产生的启示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第一个问题就欧元形成的过程及启示,可能最引人注目的是欧元的产生和欧元的发行,欧元发行使欧元经济一体化,但是除了实现经济和政治联盟战略目标以外,推动欧元形成的我认为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西欧国家对浮动汇率的排斥和厌恶。

欧元的产生,可以说是三部曲,欧洲国家和非欧共同体国家对浮动汇率制排斥,就是1973年3月份欧共体建立了联合浮动集团,这个联合浮动集团的建立,为什么建立?我们都知道对内实行固定汇率,对外要降都降,浮动这个集团的形成,联合浮动形成表明了西欧共同体6个国家和两个非欧共同体国家竭力要维持固定汇率制,而且要制定一个中心汇率,而且制定汇率浮动上下限1.25%。

因此,在1979年以后,第二步欧洲货币体系取代了这个集团,他有两个体制,一个是对内固定汇率,对外是集体浮动,而且还要确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所以每一个国家货币要和欧洲货币单位要形成一个汇率,对每一种货币围绕这个波动规定了上下限,这个有关国家要干预,每一个国家要围绕这个最大限度的75%,所以我们看一下在欧洲货币体系下,汇率波动受到双重制约。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货币体制建立,又使得欧洲国家建立稳定汇率区方面又迈出了一步,建立了双重汇率约束机制,这个使各个国家经济、政治方面往往发生变化,很难导致完全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国家甚至为了彻底排除各国货币汇率波动的危害,最后的结果干脆统一货币,统一货币以后甚至不惜放弃货币主权,取消以后汇率波动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谢太峰: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同学中午好,很高兴参加这个论坛,很荣幸有这个机会,来到美丽的成都,我感到非常亲切,因为我就是这个大学毕业的,我的硕士、博士就是在这里渡过的,所以来到这里我可以见到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所以来到四川财大我感觉就像回家了一样。

我讲的题目是:欧元区产生的启示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第一个问题就欧元形成的过程及启示,可能最引人注目的是欧元的产生和欧元的发行,欧元发行使欧元经济一体化,但是除了实现经济和政治联盟战略目标以外,推动欧元形成的我认为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西欧国家对浮动汇率的排斥和厌恶。

欧元的产生,可以说是三部曲,欧洲国家和非欧共同体国家对浮动汇率制排斥,就是1973年3月份欧共体建立了联合浮动集团,这个联合浮动集团的建立,为什么建立?我们都知道对内实行固定汇率,对外要降都降,浮动这个集团的形成,联合浮动形成表明了西欧共同体6个国家和两个非欧共同体国家竭力要维持固定汇率制,而且要制定一个中心汇率,而且制定汇率浮动上下限1.25%。

因此,在1979年以后,第二步欧洲货币体系取代了这个集团,他有两个体制,一个是对内固定汇率,对外是集体浮动,而且还要确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所以每一个国家货币要和欧洲货币单位要形成一个汇率,对每一种货币围绕这个波动规定了上下限,这个有关国家要干预,每一个国家要围绕这个最大限度的75%,所以我们看一下在欧洲货币体系下,汇率波动受到双重制约。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货币体制建立,又使得欧洲国家建立稳定汇率区方面又迈出了一步,建立了双重汇率约束机制,这个使各个国家经济、政治方面往往发生变化,很难导致完全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国家甚至为了彻底排除各国货币汇率波动的危害,最后的结果干脆统一货币,统一货币以后甚至不惜放弃货币主权,取消以后汇率波动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到,我认为至少提出以下几点启示,西欧国家为了实现区域内汇率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的自然演变的结果,第二个启示充分说明对固定汇率青睐。浮动汇率制并不是说认同西方发达国家,也不是说所有发达国家都是认同浮动汇率。

第三欧元区并不是理想的制度,我们要问一下,为什么同是西方发达国家,西欧共同体他维持联合浮动,为什么对内仍然维持固定汇率,他那么完美,为什么西欧国家要排斥。

我认为欧元区他的形成汇率体制改革的国家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和参考,同时发达国家,美国是货币基金组织,西欧国家一直排斥,更倾向于固定汇率,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来说,我认为我们可以参考欧洲的做法,在指定汇率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拿美国作为参照,为什么要拿一部分欧洲作为参照呢?

第二个问题,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汇率制度是从1994年以后执行的,现在很多问题明显是现行的汇率制度是非连续的被动的,从1994年到现在18年了,我大致算了一下,这18年分阶段,真正实行汇率制度只有8年时间,10年还是固定汇率,我们不管进入美元还是一篮子汇率。很明显这就是一个问题,假如说我们如果理想的汇率制度非要是我们名义上的浮动汇率制,但是这种汇率的浮动往往是外在压力下才浮动的,这就说明我们的浮动汇率并不是理想的,否则的话不会在外交压力下浮动。

所以这个大家看的很清楚,我们国内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如果一个汇率制度浮动演变成脱离物价单项升值,他的合理性就值得怀疑了。

人民币在不断的升值,我们每年国际顺差增量是上升的,形成了明显的剪刀差,人民币升值投机资本流入,人民币不得不再升值,再升值又吸引投机资本流入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我们基准利率现在是百分之三点多,这种无风险收益是很客观的,渐进性升值情况下,可以推高我们的外汇储备,还有一个问题流进来以后,假如再炒我们的房市问题就更大了。

既然现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单项升值,我认为借鉴欧元区产生的经验,借鉴西欧国家排斥汇率。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我认为还是应该实行固定汇率,美院是国际货币,不管美元如何波动,美国是以美元对外的,如果我们汇率经常波动的地话对我们的经济影响很大。这个具体的例子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就只能讲到这,谢谢大家!

主持人:最后,有请张院长发言。

张桥云:我准备10分钟结束,相信大家汇报的问题发生在今年整个金融体制改革非常重要的两件事情,尤其是券商创新,对于金融体系,尤其是商业体系未来的发展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商业银行面临的冲击我想会出现四个调整和六个转变,一是调整服务对象从而进一步调整资产结构,银行业向来有遵从“28”定律的管理,所谓“28”定律,即20%的客户给银行带来80%的收入。

第二调整业务的重点,银行大致分为零售业务和批发业务,未来零售业务将不断提高,零售业务的优势,低风险权重,第三就是议价能力强,第四是客户关系长久,第四是品牌传播能力强。

银行的非盈利收入主要来自于存贷业务相关的服务收费,这一点主要发生在个人业务方面,现在看到中国的存款产品包括贷款产品,对公对私缺乏创新。

第三个是调整盈利来源,我们看到美国的商业银行的两个特点跟我们不一样,第一是银行收入对利差信贷低,第二个贷款业务与存款业务低。

我们看美洲银行从2011年到2007年48.47到52.26,建行银行在贷款方面利用不充分,美洲银行在贷存比重2009年是90.77,2010年是93.07年,而2011年是89.66年。

我们看一下一个贷款结构比较,建行和工行、花旗、美洲这四个银行,美洲银行和建行最新的,公司业务建行是68.44,美洲是20.86,为什么有这样资产结构,这与资产收益率有直接的关系。

零售业务与公司业务收益率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说整个零售业务利差贡献奖远远超过公司的利差贡献,在美国的商业银行包括欧洲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存- 贷-卖-贷”贷款成为贷款的资金来源,银行对存款的依赖性间绕-银行的作用从信用中介转变成贷款创造者。

另外是六个转变,从产品供应商向综合服务供应商转变,从交易为重点向资产管理为重点转变,从重负债管理向重资产管理转变,从单一机构独立操作向多机构合作发展转变,从高资本损耗向低资本损耗转变(从高风险业务向低风险业务转变),从金融机构自己做向第三方外包转变,我们看到包括资本的约束,所以银行怎么在利率市场的背景下增加收入,第一增收,第二节支。

监管指标与方式也将发生变革。

主持人:首先表示歉意,因为拖堂影响大家吃饭,第二是作两点总结。

我总结了一下,北京的两位接受和上海的教授是不同角度讲的汇率问题,觉得给大家汇率的问题很有启发,东北财大讲的资本利率,然后咱们张教授前面有所欠缺,可能是为了节约时间,做了这么一个很精采的发言,这是从内容上。

第二点是总结了,借用下最流行的江南Style,不管是我们学院组织来说,还是在座从事研究的学者还是各位同学,要形成自己的Style。

今天再次感谢六位专家的发言。

下午:

主持人:我们刚才经过了三个小组分组讨论,各位很多老师同学把自己的观点提给了大家。

在这个环节里面我们有七位演讲者,第一个因为是我们的李教授,他是西安交大金融系教授,他提出的全球不确定一情况下怎么去防范的问题,大家知道当前形势下确实面临很多不确定,美国人写了本书,叫做《黑天鹅》怎么能够发现金融的不确定性,怎样才能够实现防范,李成教授将给我们带来精采的演讲,大家欢迎!

李成:很抱歉,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学们,给大家汇报一下最近研究问题中间的一个想法,起的这个名字和我们会议接近,就是全球经济增长率的不确定性,采集了一些数据,做了一个图,从这个现象看问题的发展趋势,也就是当前全球经济整个的动态。采集四个国家,美国、日本、德国、中国,这四个国家从1992年开始然后到现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

那么,按照这个整个GDP增速这样来看,呈现波动性,波幅最大的是中国,相对稳定的是美国。那么,德国和日本应该来讲保持相对原有的状态。

中国的情况和经济政策变化关系比较大,次贷危机以后,他的变化有一个大的起伏,就是四个国家整体的状况。

另外一个,就是通货膨胀波动的情况,我们把他也从07年以后和世界经济的情况和物价情况做了一个比较,在这之前他们之间有相关度,但是他的相关度比较小,危机爆发以后,到现在相关度比较大,其中美国在价格问题上他的严重性对世界影响比较大。中国出现特殊性,就是2010年以后,物价在不断下跌。

我们对采集的数据做了分析大概是这样的,不管是通货膨胀还是经济增长,发达经济和中国经济出现了不确定性增加,这个有主次关系,我们观察就是发达经济体对整个不确定性影响是主要因素。他的波动会带来世界经济的更大的波动,所以次贷波动比较大。

另外一个就是从美国情况来看,就是对全球影响比较大一些。我们在全球一体化当中上午很多专家都作了很好的注释,我们需要警惕的问题,把中国排在上面的角落,这是一个研究警惕的问题,也就是说2010年以后,我们有一段时间,大家沉浸在欢乐当中。紧接着是外汇储备会给升值压力比较大,就业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咱们经济增长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发动器。

所以,在这个当中,我们所观察到的就是有可能我们进入到一个产业的相对的低端,高端被发达国家占领,如果我们陷入这个怪圈,也就是说今后五至十年可能会更严重,我同意这个观点,这个观点不是简单的,我们从产业结构角度要警惕这样的问题。

另外,通胀的方面大概是这样的,相对而言中国通胀在确定性2009年出现峰值,这个下降实际上很多,我们产品出口和经济不警惕相关的,而不是效率带来的。

第三个观察就是,经济增长方面拖动是日本、德国、中国和美国,这个国家不确定性2010年达到,之后再没有抬头,相对来讲,美国经济的自我消化能力会好一点,日本依赖比较高。

另外带来了通货膨胀,怎么办呢?总体上讲还是中央的几个方针,一个是引导内需,适当的增加需求,从需求方面来讲,大概就是这样的,影响不确定性收入分配,不确定性有可能影响消费。如果收入不能解决,就业问题就不能解决。有财产的人在价格波动中受益比较高,但是大部分人得不到这份收益,需求来讲还是需要政府来适当的给予,中国的特殊性就是这样。还有一个就是民间投资,主要的措施第一个就是行业的问题,经济学讲,搞活经济是不难的,不要太去干预他,行业垄断会带来行业的收益,但是低效益经济学来说得很多,必须要培养市场,这几年带来一些喜悦,把这个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来得变化。

平等竞争的环境需要创造,否则我们产业结构调整或者说消费启动等等都是空话,因为从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分的倚赖政府,他的市场体系没法建立,这个一旦消失的话会带来很大麻烦。

我们有一些城市,应当是有节奏的,同时产生需求,产业就会形成过剩现象,这个过剩的能力就会产生。

货币政策还有要稳健,不可太宽松,中国的物价我解决不了是社会问题,当前的问题不是货币的问题,他只能解决量的问题。

因此,对这轮经济调整,确实需要耐心,我们需要比较长时间的耐心。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使经济在恢复过程中伴随着结构调整,如果再搞几十万亿带来又是通货膨胀,接下来问题可能会更麻烦。

谢谢大家!

主持人:在我们十八大举行以后,怎样实现中国经济,就是质量上有高质量平稳发展的问题,对李教授表示感谢,下一个演讲的是朱教授。

朱孟楠: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感谢在座的老师能够听我的观点,我要汇报的是我国外汇管理的再思考,之所以再思考是因为在2007年我讲类似的话题,进行分析管理研究,但是我们这次是金融战略,我就讲战略,所以我就是再思考。

从1994年以来他的规模非常大,规模不断增长是国际上的趋势,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数字比如说在现在的国际社会,发达国家他的储备增长也很快速,如果说发达国家增长的话,增长上500多,我们发展中国家是1000多,中国又是1000多里面的佼佼者。

我想呼吁所有人对外汇储备要重视,还有一个特点他的结构非常集中,不但他的规模很大,比如说20年来的话,他增长了20倍,这个是规模,同时的话,他的这个结构非常集中,结构集中的话体现在两个方面。

这个图我们每年储备币占56%左右,应该说国债这块非常大,我统计数据到今年2月份,我们是1.1万亿。因此这个问题很大,所以跟大家思考第一个话题,为什么不断增长,是因为经济因素,因为自主性交易,因为国际收支顺差,所以外汇储备很多。

我现在考虑很多的是非经济因素,有哪些对外汇储备增长产生影响,这是我一个再思考的所在。比如说这里说到的过去也许主动追求,是因为他有非经济因素,比如说这里产生经济结构区域制度因素。

但是,还有一个可能是市场带有严重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货币在国际市场上不能用或者说不好用,市场上不完全,所以你必须要储备。

还比如说我们经济结构有惯性,我们制度有惰性。比如说我们仍然牺牲劳动力,牺牲环境换取大量的外汇,为什么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模式一定要顺差呢?大家要思考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不要顺差,说说我们最多适度顺差或适度逆差,大家知道中国只有适度没有过度,我们投资为典型的模式,这个的话限制了目前的外汇储备。

西方国家大家知道,个人消费比如说美国,他个人消费占GDP比重非常大,或者说他个人消费占GDP的70%左右,而中国最多也只有50%左右。

同时不对称投资,对称投资中国很拿手的,只要收入增长,中国政府都会动员投资手段,现在大家知道,不断刺激经济,我们发改委不断盖章,盖很多,现在盖了有2万亿左右,应该说我的GDP没有问题。

但是以国内增长的模式付出的代价很高,与此同时我们对外投资非常弱,外汇储备是宝贵的资产,所以这点又得过滤。

还有大家不一定把东西卖给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很多起并购案一律否决,我们想购买美国什么什么,人家不卖。我们有钱都花不掉,可能有这些制度性的、结构性的非经济因素,这些非经济因素也许长期影响外汇储备。

还有就是中国人对国际货币的偏好,比如说对美元,中国政府最爱钱,大家知道我们个居民储蓄超过了90万亿。我们的外汇储备到今年9月底达到3.29万亿美元。钱多了怎么办?这是一个问题,税收中国政府取之于民不得了,为什么这样,外汇储备集中储备的制度,把所有的钱放在政府手上。

那么,由这个延伸了一些问题,不断增长,增长以后会存在什么问题,出现规模无边界扩张,应该说就这个问题探讨的不少,也就是说外汇储备适度的问题,应该说未必采纳你的意见,我们并没有明确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界限,在中国是很多没有界限的。

第二个,我刚才说的是非常集中,第三个是我们外汇储备资产价值不断变动,早上也有老师画了一些图。

升值的幅度和升值时间要有把握,所以这个价值波动非常频繁。

当然还有一个国际摩擦非常多,这些问题如果在一块,我用一句话中国外汇储备高风险,中国外汇储备效率低。

这个是2009年第10期,进行分析后有两个结论,这两个结论充分说明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收入,比如说我的结论如果不考虑到机会成本低,我们还是有机会的,如果你考虑到国内的机会成本,那么我们是没有收益的。

比如说这里将近5千亿问题就大了,过去有句话“有钱就不花就是傻瓜”。所以这个值得探讨的,为什么我们效率会这么低?那么为什么效率很低?还可以举一个例子,中国持有的美元存款是多少?美元的利息就0.25%。与其我们把钱放在国外让人家花,而且没有收益,客观上为美国政府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我认为中国政府很聪明,但是某种程度上我们为美国政府也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

我有这么一个问题就是“思想+人、财、物”,思想:“科学管理”、“战略运用”,有效、全面的关系体系(对管理目标、管理原则、管理思路、管理机构、管理方法等进行分析;设置机构,建有效管理和运用的检验指标体系)(钱赚了干什么用?做该做的事情!)。

一是在中国要有一个风险管理体系,一定要建立这个体系,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非常大,每一种风险每时每刻都在暴露当中。

很多国家都能够做到阳光普照,为每个老百姓构建,中国政府为什么不能这么做,你给老百姓实惠也不是不可以,让大家感受到怎么阳光普照,但是我们没有,我们错过了很好的机会。

二是以后怎么对外汇存量、增长管理的效益,我认为首先要做人的文章,所谓人的文章不光是培养人才,而且要培养添彩,大家看诸如这个人,这个人大家知道什么人?这个人为什么说起来确实有才华,这个人一出生就不一样(SOROS)。

我认为培养添彩是非常有必要的,有这么优秀的人才应该再重新给他一个机制,给他一个条件,给他一个环境让他有所作为。

还有一个,我认为加强人才对现有外汇储备增量、存量的管理,我们在这个方面作了不少的探讨,什么叫适度规模,什么叫适度管理?

另外一个是怎么防范风险,更重要的是怎么进行风险管理,最重要的问题,如果说外汇储备也解决三个问题,我认为这就是前沿,规模问题、风险管理问题、结构管理问题。

还有就是纸质形资产向纸质性资产与实物性过度,大家知道钞票随时都可以贬值,这个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把钱吃光、花光。 你说一个国家钞票发行一千亿有什么用,因此纸质性的钱没有用,所以建议大家花掉、吃掉、用掉。 我们在花掉的同时转成其他资产,至于怎么做我就不再阐述了,我希望以后再接着探讨。

非常感谢大家!

主持人:我们院长也朋培养人才,要么就是要人才,他的思考给我一个想法,外汇储备是不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我们中国在崛起过程当中,能不能实现崛起,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这是我们中国与美国绑定的一个战略,可能大家要进行研究。

另外一个,中国外汇储备也可以用到中国银行走出去搞并购,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可以助推,这个是战略发展,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希望朱教授在下一次演讲过程当中能够运用到成果当中。

下一个演讲的是中央财政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李建军教授。利率市场化与影子银行的发展,可以让我们看到另外一个中国银行业没有危机,但是影子银行业有可能导致这方面的危机。

李建军:我首先要感谢在座的各位老师,尤其是各位同学,昨天来时跟同学交流,学术气氛比较浓,虽然有差距,但是对写文章也是比较重视。

不知道发奖从三等奖到发一等奖,这个演讲上午大腕讲,下午也有大腕坐,我作为一个晚辈,在后面讲比较有压力,所以建议的话,以后搞这个名单可以把大腕放在后面。

讲这个内容的话,当然后面有准备PPT有20多页但是放出来意义不大,这个图冷不丁看比较乱。

大家是理论界或者学界普遍认为利率市场化的原因是金融脱轨,但事实上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可以从这个证据上找一找。

金融脱轨结果是影子银行规模越来越大,这两个要素之间的这种关系或者两个变量关系到底怎么来解释?解释这个小问题,我们就大概找到中国利率市场化的一个路径或者方向。

我在假设的前提,我们就直接进入这么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利率市场化,到底是在哪几块要利率市场化,利率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法定利率,银行这块,国际具有代表性的美联储,这个利率的话,他的定价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按规则,美联储最常用的泰勒规则,泰勒规则决定因素是什么?潜在的经济增长,这些变化决定了法律基准利率的形成。

再一块是基于货币市场的利率,这个利率是反应资金供求状况。所以他的市场化取决于这个国家货币市场发展的程度,那么再一块就是我们风险利率,风险这块最主要的是贷款利率与企业债利率,可能涉及到,站在银行角度,还涉及到存款,存款利率,他的定价的基础我觉得应该是基于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工具,像大额交易的承担。

风险利率这块,就是贷款这块,我们说现在的定价,在美国的话,他也是有一个基准,这个基准的话就是华尔街的30家银行优惠贷款利率,他成为商业银行其他风险贷款定价一个基础。

但是,贷款与这个企业债的定价过程当中我们说,现在全球的利率市场化大部分都集中在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直到90年代,大部分认为美国、日本是成功的,而拉美这些国家是不成功的。

但是,美国这块风险定价利率这块,应该说也是不成功的,日本的话也存在这个问题,不成功的原因是中间有这么一个机制,就是影子银行发展的机制,影子银行的机制最核心的就是这么一个变化,我们知道商业银行在决定贷款的投向的时候,尤其在风险性贷款,他遵循的是一个信贷配额的这么一个机制,就是在目标利率区间内,选择客户,配备他的信贷资源,如果超过了目标利率上限,那全是高风险客户,他会停止,宁愿不亏损本金,在现实生活中表现这种可以信贷配额的机制的话,实际上就是审批制。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记得上午院长讲了建行的这块资产负债表对比的时候,其中有一个这么一个存款贷比较高有90多,这个结论对存款的倚赖比较少,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增幅变化,这个变化使信贷资产盘活以后不断有储量资金供给,可以扩张商业银行可用的信贷资金。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假如说证券化过程,或者影子银行越来越多,这个回流流动性是几倍或数倍的,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资源配置约束机制就松了,松了以后就会对放贷情况放松,这个目标就突破了上限。

高风险进入以后,最终引发了所谓基级(音)债务危机,传统商业银行在风险定价的时候,可能超越了传统的就是信贷配额机制下的这种定价模式,使这个风险急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2008年次代危机已经证明了美国这个风险贷款定价机制也是不成功的。

归结为结论,就是说影子银行这块,在衍生创新这块,包括他这种衍生收益这块,监管和检测是做的不够的。

所以说,我们要想构建一个成功的利率市场化这么一个机制,最核心的在风险定价这块,应该建立起真正的功能监管体系,因为其他的像这个存款利率,无风险利率也是起于货币市场,这个基本上形成一个完善机制就足以解决市场化的问题。

这个证据的话,我们简单看一看这个图。我们从1954年到2008年这个整个美国的传统商业银行、影子银行还有这个部门持有资产的变化。我们看这个经济人和交易商的资产增长非常快,这个增幅快的时候在美国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以后,在80年代后期增长非常快。

还有一个证据,我们可以看一看,整个从1960年到2010年期间整个商业银行资产相对GDP而言没有太大差距,而其他都是影子银行的资产增加比较快,尤其是利率市场完成以后增长非常快。

在没有严格的监管条件下,可能衍生为危机,所以说对影子银行监管体系的构建是决定未来风险利率市场定价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主持人:谢谢李教授,我们利率市场化确实是中国在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但他也会加速风化过程,中国利率市场化不是政府他主动涉及出来的,而是政府出动引导,而市场这样发展也是水到渠成这样一个过程。

政府应该主动建设这样一个机制,包括我们技能创新能力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当然影子银行我们也看到,有一个信托公司,他的资产超过6万亿,我们董事长中国银行说过影子银行可能是未来中国金融的风险点。

第四位演讲的是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国际金融研究》副主编钟红女士。

钟红:在座很多老师都是国际金融学会和国际金融研究杂志铁杆粉丝,所以作为副主编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今天上午教授从不同的角度谈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话题,我这里主要是从亚洲区域合作,尤其是贸易合作不断加强,这样的角度来探讨人民币如何在亚洲发展的道路这样一个问题。

关注人民币问题的学者,应该注意到最近很多媒体,就是前段时间转载了一个新闻报道,美国一个智库研究所发表的报告,欧美经济不断减速,同时更是中国与亚洲国家相互之间贸易联系日益紧密,使得人民币在亚洲使用越来越广泛,亚洲很多国家,包括东盟、包括韩国、东南亚很多国家,他们的汇率与人民币关联性在不断增强。

比较恰巧的是,我最近完成的报告也是从贸易和人民币的关系来看一些人民币国际化未来的发展去向。

亚洲金融合作出现了新的特点,首先就表现为区内贸易交流不断增多,我们也清楚的看到,包括初级产品,中间产品,资本品在内,亚洲区内贸易占比逐渐增加,从2000年45%,到2010年增加到了52%这样一个比重。

而在同一个时间段,亚洲对于美国,对欧元区的贸易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当然这边还有就是我们贸易结构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这样一个空间,因为从这个贸易的组成来看,我们看到大部分贸易是以消费品和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为主,资本品和消费品所占比重偏低。

由于中国与亚洲国家贸易联系的不断提升,以及我们贸易规模的不断增长,使得人民币在亚洲地区和在世界地区具备了不断进入国际化的这样一个基本条件。

因为我们知道贸易流他是货币国际化,虽然不是必要的,也不是充分的条件,但是是一个很基础的因素,比如说从这个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就是中国在跨进贸易当中所占的比重已经仅次于美国和欧元区,这个欧元区包括欧元数据,所以这方面的增长对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本条件。

那么,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区域内金融一体化也出现不断加强的趋势,这里面我们从衡量金融市场比较重要的两个指标,股票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各种一致性来分析问题。研究显示,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亚洲区域股票市场整体波动性出现显著增加趋势,同时波动的变化也越来越出现一致性这样的特点。

而且,这个在不同的区域是有所区别的,比如说在东亚和东南亚就是资本化,政权化程度比较高的这样一些地区,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波动一致性更是明显。

那么,证券市场这方面我们通过国家收益率变化的指标来看,发现这个证券市场波动的一致性没有股票市场那样明显,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亚洲证券市场发展的深度比较有限,相比股票市场而言。

那么在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应该说还有进一步深化的这样一个空间,特别是对于中国而言,我们看到就是中国债务市场规模和流动性都远远落后于目前世界上的主要的储备货币国家。

从右边这张图可以反应出,以稳定衡量日常国际债权的发行率,中国也是处于一个只有0.1%这样一个很微不足道的比重。相反目前主要储备货币国家,他们在国际债权市场发行当中,以他们作为本币的量是非常大的,从这一点充分显示出我们在区域贸易当中我们的发展非常迅速。

在宏观经济的相互依存度方面,金融危机之后表现出明显的特征,比如说产生相关金融增长率的出现,以及经济膨胀相关性增强,这个与危机之后亚洲整体经济状况,然后各国银行货币调控政策出现同步性紧密相关的地方。

同时,在政策方面,我们也看到危机后,亚洲区域内的经济金融合作在政策上也出台了很多新的举措。包括政府层面经济合作对话机制,包括区域金融安全问题不断加强,以及区域内经济合作交流更加密切这样的方面,都充分显示解除危机后亚洲经济金融合作有不断提升的这样一个特点。

那么在未来一段时间,刚才也讲到了,深化亚洲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亚洲债权市场的发展,应该是未来一个阶段亚洲经济金融合作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

从当前亚洲发展的几个特征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出发展的迫切性,比如说产品的多样性很强,但是也显示出票据的占比非常高,票据占比高带来的明显问题是企业发展不充分,同时对于中央财政,对于宏观调控一个稳定性是有不利的方面。

在地理市场方面也表现出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在一些经济规模比较大的,比如像中、日、韩这样一些国家,他债权发展是相对比较好的一些,但是在一些其他的一些市场则是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的空间。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个发行主体的结构还存在着不太合理的地方,比如说我们从成熟市场向两国市场,从他的债权市场的结构来看,基本上国债市场占40%,然后公司占20%这样一个比重,但是这种情况就是说,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差异是很大的。比如一些经济规模比较小,经济发展程度又比较高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他们的发展迅速,然后在经济规模很大的这样的国家地区,他们又过度发展,有这样一个问题在里面。

政府债权和公司债权比例来反应,大家发现两个图数值范围差别很大,也反应不同地区发行结构存在不合理的方面。

那么,在未来深化亚洲地区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有利于完善和稳定区域金融体系,也能够增加区域内更多的投融资的渠道,同时对于国际金融中心的,对于建设区域内金融市场有着积极的作用。应该看到,由于亚洲区经济贸易联系增多,以及外汇储备这样的优势,别说扩大投资者的基础,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包括安排好债券发行的几家货币,也包括充分发挥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在亚洲债权市场的作用,以及做好债权市场发展的一些基础工作这样一些方面。

最后,我们还是回到如何充分的利用亚洲区域经济金融合作,这样不断深化的平台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亚洲的一个新的发展。

今天上午也讲到了,就是说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面临很多的难解的地方在里面,比如说有一个难题,资本没有完全开放,再比如说没有深度的金融市场,也包括了就是很大程度上目前依赖于人民币单向升值预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我们知道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是一个大势所趋,这里面讲到了经济规模,贸易规模,汇率稳定性,我们金融市场的建设都在稳步推进,所以说应该更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个是大家的共识 。

从2009年以来,基本上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中国政府在逐步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第一个就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的计算,第二个就是市场建设,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在跨境贸易结算上,人民币使用是在不断增加的,这里是今年1-8月份的数据。

还有在直接投资方面,用人民币的规模和量也都是在稳步的提升,同时银行间的合作特别是政府间的合作,包括货币互换,这些规模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香港离岸市场的发展规模日益扩大的趋势,人民币债权市场就是在香港也是在稳步向前推进,香港就是人民币股票也是在2011年正式推出。

产品的种类在不断的丰富,包括外汇类,存款类基金保险类都在逐渐推出和完善,在今年正式推出了人民币期货的产品,这个交易也是非常活跃,所有这些都反映出从2009年到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或者说人民币跨境是用在逐步的完善和推进过程当中。那么,我们也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愿景,希望在15年左右的时间人民币能够与美元、欧元体,成为三大世界货币。

但是,刚才也讲到了我们要正视面临现在的困境,我们怎样都没有办法像美元那样通过贸易逆差突破,还有我们资本项目的问题,还有金融市场的规模等等这样的一些问题。

所以,针对这样情况我们研究的一个建议就是分区域,根据不同的区域实行有差别化的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发展路径,比如说我们虽然在全球是处于贸易顺差,但是我们在东亚、东盟亚洲一些国家我们是贸易逆差这样的状态。

比如说2011年对日韩有2000多亿元这样的情况,所以说在亚洲地区可以采取就是跨境贸易结算加离岸市场建设,这样的模式来驻点推进我们的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破解难题的一个表,在非洲地区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马歇尔计划,通过这种对外直接投资加上对外援助为重点的这种策略推进我们人民币在非洲地区的使用。

同时,我们还应该就是重点的来推进人民币大宗商品计价使用,这里面其实有计价货币的问题,所以这方面积极采取措施。

金融市场建设相关的,就是在亚洲地区我们要重点做到人民币离岸市场这样一个工作,关注到像新加坡、东京等这样的一些地区,都在积极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中国在这方面应该是有更多的作为可以推进的,同时也要积极的配合这些离岸市场与香港离岸市场,与中国内地上海金融市场他们紧密的联系。

同时,我们也可以进一步的完善人民币在亚洲相关国家的货币互换的机制,就是从这种简单的签约逐渐的增加人民币在货币互换,在这个相关的方面的使用。

所以说,总的观点我觉得就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应该是前景非常巨大,只要有所作为我们必将有所收获。

谢谢大家!

主持人:她给我们打开了一个看问题方法的新视角,大家可能也在关注,我想借助这个话题说一点,国际研究是这样的,其特色就是“立足于金融,特色在国际,关键在热点”,什么意思?立足于金融这块,我的特色在国际,但是关键影响是在热点问题。希望刚才借助新视角话题,大家可以用新视角新方法论证你的新观点,这样利用的机率比较大。

第二个注重,特别是模型的方法,不是说不需要,也很需要。

第三个大家看是国际金融研究,银行业你只研究我国的研究业务前景不太大,你要从国际视角来研究。

还有一个研究方法,希望大家有一个敏感度,影响力在热点,就是有很多中国智网,就是当前的热点引用率比较高。

另外一个,前期大家谈到量化货币政策的时候,我们组织一批文章,就是搞这个推出的问题,希望大家有这样一个研究的敏感。

最后给大家分享各位老师和同学在做研究的时候,关注整个面的情况下要关注重点方向,长期的坚持下去。为什么这样说?

三年如一日,十年一日我相信未来的成功就会等着大家,最后想说的几点就是管理学的失眠法则,如果在一个领域里面积累到3-5年,你会实现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希望大家有更好的稿件投我们国际研究来,借用我们的专业术语就是欢迎来稿。

下一段交给我们陈院长。

陈院长:非常感谢我们李编辑在大家稍微有一些困顿的时候,给大家增添了一些新的色彩,还有新的想法,这个叫做暖场。

第二场有三位嘉宾,第一位是武汉大学金融管理学江春教授。

江春:因为会议的主题是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我讲的这个结合金融发展理论最新进展,在中国金融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就金融的发展和改革提出自己的观点。

我因为以前长期做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金融发展理论这个有一种观点认为分三代,第一代是金融深化论,认为金融要刺激经济增长。第二个金融发展理念,强调金融发展通过刺激一个国家生产技术进步才能实现经济的增长。第三,金融发展不能只是理论强调,要建立良好的资本推动金融发展。

我本人曾经长期进行金融发展方面的研究,但是长期研究老是在这个领域,停留在这一点无法进步,所以最近又提出来,我说对金融发展理论最新的文献进行梳理,我想把这个梳理综述一些体会给大家交流。

并且,根据这些最新进展对中国金融改革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那么,我认为就是说除了前三代金融发展理论以外,我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以来,金融发展理论出现了一条4个方面值得关注的进展。

第一个就是开始冷静估计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深入探讨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条件,归纳国外最新文献,其中提炼这样几个观点。第一个许多学者从长期来看,一个国家不可能长期倚赖金融来刺激经济增长,这个是比较突出的观点。

第二个认为金融发展是平衡的水平才能有利于促进金融的发展,金融发展既不要不足,也不要过度,因为金融发展过度可能会带来经济的波动,反而不利于经济的增长。

第三个经济发展要刺激经济增长,要创造相应的前提条件。

第四个经济发展关键不在于经济的量而在于值,所谓的效率。

第二个方面的进展,就是说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重新强调金融的真正的功能是知识协调创新活动,很多文献在这方面有研究,有人就认为21世纪或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频繁爆发,与金融发展,与这个核心功能有关,往往在投机金融产品方面做文章,没有真正实体经济协调创新活动。

第三个方面就是,关于收入分配,减缓贫困成为金融发展重要的研究内容,这个里面有很多的成果,这个报告在世界银行提出来,要建立股份金融,以前强调金融深化,现在强调宽化。

因此经济增长的目的就是要使得更多人享受经济增长的成果,在这个里面我觉得有很多的成果,我做一个文献综述,确实提出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新的观点,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展开。以后这个文章大家有兴趣可以看。

第四个方面,就是一个国家在开放条件下,通过发展开放提供更大的好处,其中里面有两点突破我觉得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第一个认为一个国家可以在开放的条件下,通过加快金融发展来不断创造本国的优势,调节本国的经济结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通过金融开放,使既得利益集团也是推动国内改革和减少贫困的重要途径,就是有的观点我觉得很有意思。

就是说既得利益集团不要采取硬性的去降低他们的福利,降低他们的利益效果差,国外的学者认为通过市场竞争、市场机制来影响。

所以我总结了有四个方面的进展,那么根据这四个方面的进展,我在中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做了一点剖析。

第一个我认为,我们国家过高估计金融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中国现在越来越依赖国家政策和金融扩张来刺激经济。那么国外金融发展理论表明,一个国家发展长期倚赖金融刺激经济增长,所以这个长期倚赖金融刺激经济增长带来很多负作用。

我们现在要刺激我们的经济增长,我们不是着眼于减税,不是通过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环境来刺激投资刺激增长,而是通过金融的扩张来刺激经济增长刺激投资,这个会起很大的负作用。

因此,通过下一步金融改革发展过程当中首先要创造前提条件,为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样才能够发挥金融的功能,同时中国还要大力提高金融的规模,我们国家主要强调金融规模的扩张,强调创造更多的金融机构,扩大金融市场的规模,这个实际上还是有片面性。

最重要是在值,而不在于规模。还有第二个方面就是说,根据金融发展,他的核心的功能是支持企业家创新活动,这个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很大的缺陷,因为我们国家目前金融体系主要是支持国有企业,还没有大力  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由于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我们民营企业家承担更大的风险,因为他这个国有企业,有政府的保护,同时国有企业经营者不承担亏损的财产责任,所以从企业家精神来看,民营企业家更符合企业家精神内涵。

由于中国金融发展,没有大力支持企业家,没有支持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就意味着中国金融的发展和改革还没有走到市场化的轨道,也不利于中国资源的合理配置。

同时,还有一点,我们总结一下中国金融发展的模式,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个是以政府为主导,不是以企业家为主导,以国有部门为主导,现在西方国家或者国外,衡量金融发展的指标,是金融私人信贷占GDP的比,我们国家没有,所以我们国家衡量金融发展或者金融资产与GDP的比例,这个比例显然已经落后了。

因此,根据21世纪金融发展理论最新进展,我认为中国下一步金融改革大幅度放松金融管制,大幅度降低门槛,允许组建更多的民营银行,进一步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让民间企业正规化。

国外金融发展是改善收入分配,强调政府的作用,过于强调管制并建立强大监管制度,强调国有的主要地位,这个显然是不利于公平竞争市场机制,也导致私营企业融资困难,因为国有企业主要是城镇,也不利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这样的金融发展无法改善收入分配和减缓贫困。

因此,下一步的改革也是要取消管制,打破国有银行垄断地位,并创造普灰式(音)的金融体系,从而帮助人们创业以消除贫困。

最后一点,中国的金融改革围绕实现中国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打破极少的既得利益集团对市场的垄断来进行。同时,中国还应改变金融的对内开放与滞后。

主持人:感谢江教授的精彩演讲,这个恰好符合我们李编辑所说国际金融研究的需求,第一个是有借鉴国外国际观点,第二个是有自己非常鲜明的观点。

江教授在这块做了一个大量的综述,这里头的观点对我们现在的金融技术与发展有非常好的启示作用,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金融促进经济边界,他的前提到底在哪里?我们如果说金融研究是科学研究的话,我们经常想,科学方法论经常使用能够干什么?但是不能干什么?我们考虑了没有?

再一个对金融的真正功能刺激,企业家创新活动这块,江教授这块也有非常精彩的观点。对于企业家,对于最具有创新动力的非常少,在社会公平方面,经济层面公平方面,我们现在金融作用于社会经济的这种方式也是在量化原有的格局,而不是改善原有格局,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多思想火花的演讲,再次感谢江教授。

第二位演讲嘉宾是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王曦教授,他演讲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一个量化分析,我们欢迎!

王曦: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进行交流,这个报告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方向量化分析,这个实际是我的工作例文,本文基于122个国家1980-2009年的数据,以RR汇率四分方数故为被(音)解释变量,运用考虑了个体异质一般有序Probit模型,并以不同样本口径探讨了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经验规律。经研究发现,经济规模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开放度越高,越一体化,外汇储备越低,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则该国家越倾向于选择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同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这些因素敏感度并不相同。基于这些国际经验,中国宜实行更有弹性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目前,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性问题,尚缺乏细致的量化分析,这方面我们有一篇文章,还有梅冬州的六堂(音)均是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利用界面数据来探讨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经验规律,但仍有不足。并且最重要的是我们考虑不同国家的汇率选择的时候有异质性,从而保证结果的可跑性。

基本模型是RR分类法,这个是不同国际波动的情况,到底是哪一个层次的分类制度,由于篇幅问题,不再细细揭示了,现在参考现有国内外相关解释,包含了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大家可以看到经济总体规模GDP对数,经济增长速度还有经济开放角度,还有外汇储备水平,贸易、地理集中度还有通货膨胀水平等等,政治制度因素是政权稳定集中度,金融因素采用了金融发展水平,用私人信贷占GDP比重。

下面看各个数据的来源,这次样本的变量统一特征,这个就是全样本和分样本计量分析结果,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列是变量,第二列是全样本回归结果,第三列是发展中国家样本,发展中国家是排除了其他国家所有的再做的结果,这里面MIJE是一个,后边还有MMQ3代表一般模型在考虑样本异质性的结果。

从这个整体来看,没有时间细讲,整体模型表现不错,基本上大部分都非常显著,而且我们后面LR也比较明朗,用这种一般模型是可以的。

实证结论经济归波越大,一国越倾向选择弹性更大的汇率制度,发达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对经济总量大小更敏感。

经济愈开放,愈一体化,国际间的投资和贸易量愈大,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更有利,发达国家更加敏感。

一国外汇储备水平越高,其将越会选择更加固定的汇率制度,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对外汇储备水平的弹性不及发达国家。

我们把这个带到预测模型中去,我们分别把这数据带到了发达国家样本预测模型中去,我们发现在P3的时候概率是最大的,解释一下,B1代表完全固定的货币制度,P4是完全的制度,P2、P3是管理浮动货币模式,中国是属于P3的。

就是说根据不同的组别的国家的经验,我们所得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存在本身表面上一个矛盾,怎么理解他呢?

觉得里面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觉得这种结果本身揭示了中国和美国的对人民币的他的汇率浮动性的弹性的争论,美国看来,大家知道美国经讯都在说要把中国成为汇率的操纵国,中国一直不认为自己是这样的。

我想可能有这样的解释,在美国看来,他认为中国应该是一个大国,应该相当于美国,会把中国看作能跟他比的第一个国家,意味着美国看待中国汇率的时候,他套用了表6的汇率,而中国他很多时候,政府是不是真正把自己看好,我们按照这个,他套用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制度,他倾向于表7,你看根据表7的话,这个很正常,根据表6的话人民币不够灵活,我想这个结果也可以说理解我们中美人民币汇率弹性争论有所帮助。

那么,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我稍微多解释一下,目前RR类法则,我们两个模型人民币应该采取的,人民币是规在P1、P2中,到底应该把中国看成发达国家能跟美国匹敌的国家,还是看作是跟印度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的,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

跟发达国家靠得比较近,跟发展中国家靠得比较近,我们画了一个图,大家看一下,这个跟发达国家比较相近,下面这个白色面积部分代表我们跟发展中国家靠得比较近,我们有报到三分之二与发达国家相匹配,如果这个结论成立,从这个解释变量来看中国应该是更像发达国家,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就是说意味着中国套用发达国家制度选择规律,如果这个观点成立的话,这个RR分类法对我国汇率制度的定义是接近固定汇率制。我们发现中国目前现状按照前面的图不仅仅是发达国家,我们中国应该套用发达国家的规律,那也就意味着我们人民币弹性更加灵活,更加弹性应该是P3,当然我们没有完全选择这个,这就是我的一个观点。

主持人:谢谢王教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非常规范的过程,我从这块看不到他的PPT,大概有三个阶段,首先他把影响汇率制度的选择,一些变量做了一个解释,做了一个分类,然后在中间对中美两国对人民币汇率选择应该适用什么样的思路和模式做了一个解释,我觉得这种解释是很合乎逻辑的。

第三是做了一个技术处理,就是把所有的国家有影响的因素在一个图形里做一个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应该倾向于更接近发达国家的这种水平。

我们暂且不说结论本身,就是这一分析结果过程是非常规范的分析过程,我觉得中间如果有什么需要交流的,需要争论的我们把他放在场下,再次感谢王教授。

最后一个我们演讲的嘉宾是来自上海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系主任金洪飞教授。

金洪飞:大家好,从2009年会议基本上我讲的是金融危机,今年我讲金融危机没法讲了,话题都讲过了,这次请我发言,我讲什么呢?我以前读博士是学自然经济学的,讲那方面大家可能都睡着了,我财大教金融计量,其中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晚上睡觉前看一看有助于睡眠,所以我正宗计量科班出身,金融危机又讲的太多了,我就换了题目,讲科技金融。

这个题目最初是来自于我在上海政协的一个项目,上海杨浦区被定为国家级的城区,这个比较重视。我本身不做这个科技金融,但是我觉得这个蛮有意思的。

大家知道金融是高校学的最多的,什么人去学科技?如果这个实体经济发展,我们聪明的人都去学金融会造成什么?泡沫。记得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后,有记者采访德国总理默克尔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为什么你们德国没有发生金融危机,她说,美国有太多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们没有。

今天的内容分这么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现在讲的评估了的利润分布,第二讲为什么要金融要支持科技创新,我们中国科技创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建议。

苹果公司大家看一看这个利润分布图,这是2010年美国几个搞计算机的几个研究者,发的一篇文章,我们看这个iphone是2010年的发布图,中国劳动力投入这块有1.8%,我们中国8家供应商,我们只占了1.8%。

ipad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来,美国人受益,苹果公司把产品设计、软件开发、产品管理、市场营销和其他高价值分工都留在了美国国内,苹果公司向美国人支出的工资超过了其整个海外供应。

中国向美国出口也提出在华组装的iphone和ipad,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会分别扩大229和275美元。但中国通过组装这些产品而获得的价值仅为10美元左右。

所以,从这个例子里头可以看出科技创新是非常重要的,金融为什么要支持科技创新呢?咱们微观经济学都有一个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横坐标是农业产量,这条实线是圆心生产可能性边界,在这中可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起点和A区点是达不到的。

PPF曲线向外评议的原因有:经济体资源的增加,在这段时间里头人很难增加,发行资源新的资源,除了发行以前自己没有发行的资源以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掠夺资源,人家的资源掠夺过来我的产能也能增加。

当然所谓的掠夺这是不应该去做的,但是实际上因为掠夺造成的战争很多。

我们能源开发大的策略应该是怎么的?开发有争议的,是不是?开发过来就是属于我的,有争议的开发过来就是我的,有争议的开发完了就是今后实有的,最后再来开发我自己,经济可能持续发展。

第二资源给定的时候,我们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产量增加呢?技术进步,使得同样的资源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的股市有牛市和熊市吗?没有,中国的股市只有猴市,上窜下跳的。为什么只有猴市上窜下跳呢?上午院长讲了,中国的股市波动很大,但与实体经济没有多大关系,实际上这个很好了结,中国GDP无不是高投入高产出,他几乎没有盈利,扣除了成本以外没有盈利,那么股票怎么会有价值,股票的价值在于扣除成本的盈利。

第二实际利率是负的,因为进来的东西比现在值钱了。什么样的企业拥有长期的利润,经济利润就是正常的利润,比如现在银行的贷款或者正常的贷款,只有什么样的企业拥有长期的经济利润?只有垄断企业,什么样的企业成为垄断企业,法律上面有障碍,其他企业不能进入,比如说我要造原子弹,哪怕我有造原子弹的技术,但是我不能造,我们去做这个是法律不许可的。

另外,基本规模很大的企业他可以是垄断企业,另外一个是技术障碍,只有我能够生产,其他的生产不了,所以我一个企业能够不停的技术创新,永远走在同行的前面,他可以永远保证他的垄断,所以他的股票会一直往上走,我们看看微软,看看苹果就知道了。

在宏观经济学,实际上对于单个的企业来说用供给引导需求。如果说需求引起产出的话,我们的生产技术也不能进步,所以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应该加强科技创新。

中国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主要是在财政主导下进行的,资金流向高校和科研院所,由于这个资金至上而下的,是纵向的,企业的横向的科技对大家没用,往往重视纵向的财政主导下的项目,在实施过程当中,申请往往就不怎么去试试了,重视专家的评定,而忽视成果的转化。

这个财政主导下的科研,实际上有很多的问题,结果为评价科研而科研,因为大家要来评定你的科研怎么样,所以要申请科研。

如果已发表的论文与申请例文评价指标,中国的科研指标是全世界最强的毫无疑问,但是谁承认我们是科研大国,谁承认我们是科研强国,像西方有些国家他的科研是企业的,企业的实验室自己研发的,他会对科研的每一分钱都非常有效的利用。

我们说,政府主导的或者财政主导的科研是一个问题,市场化或者企业自主的科技创新呢,一个已经很成熟的企业,一个很大的企业他通常是西洋企业,他再有创新的动力,已经走衰退了,所以科技创新通常是中小企业,但是中小企业他又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这个就像我们上海的丈母娘“嫌贫爱富”。

但是万一企业出现问题,需要资金,资金链断裂的时候,逼他还债,温州的这些小企业,为什么纷纷外逃,就是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债主追上门来了,这是讲的本质。

我们很少有金融机构雪中送炭,中小企业知名度低,又没有抵押,他的资产可能就是总经理的一个皮包,或者是思想。

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门槛很高,使其无法通过发行债权获得融资。

特别对于信用评级不太高的企业根本不能发展,另外科技成果转让很慢,很多有科技成果的人,或者喜欢做科研的人,喜欢研究产品,他有一些非常好的科技成果,但是没有人来评价他,到底这个值多少钱?另外,我有这个成果,这个成果也不能当饭吃,要出售但是没有市场,这个非常不利于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

我有很多同学自己创业,都在典型行业或者电子行业里,因为我在这些行业做课题,我说你们有什么政策可以扶持你们,我可以通过政协协商去,因为上海杨浦区功能区可以先行先试,拿到了政府的尚方宝剑。有个同学跟我讲,政府少管,我们要自己相互借款,政府不要来管,这样就好了,或者就相当于我们自己借高利贷也好,什么也好,政府不要管。

中小企业实际上我们应该允许他发一些垃圾债,只要他们自己愿意,中小企业的话,实际上盈利水平很高,你看温州中小企业,温州人都是接高利贷的,但是你看20%的利息都能维持生存,你干吗让他去发这个垃圾债呢?而且温州人他应该是很讲信用的,你看还不起债怎么办?用生命来偿还,从楼上跳下去,有几个人能做得到?

那么,相关的建议,上级我们可以通过引导私募基金投资中小科技企业,实际上风投不应该投资中小企业,他应该投资已经做的很大的要上市的企业,现在动不动引入这个风投基金,能够对风投基金看重的已经不是中小企业,我们可以引入私募基金去投资中小科技企业,中小科技投资进去最后怎么投资,可以通过有关大型企业并购,但是大型企业并购需要看这个中小企业值多少钱。

第二降低中小企业发债门槛,允许垃圾债发行,最后就是完善知识产权的评估和交易体系。

这些就是我的不成熟的一些看法,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谢谢金教授给我们分享他的思想和观点,还有一些相关的建议,我觉得加强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但是从金教授给我们展示出来的思想框架里面,应该说有两个核心点。第一个怎么界定科技创新,第二个是怎么样去界定金融服务本身,科技创新哪一些,科技创新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属于基础层面还是属于应用层面,应用层面是属于核心还是属于辅助,是属于正主导还是处于政府主导。

金融这块,不管是直接金融还是间接金融,不管是银行信用还是资本市场,是主板市场还是中小市场,是应该是正规的金融还是金融之前PE,是GE之前的VC,我觉得顺着这个思路下,可以梳理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比较好的框架。

我们再次感谢金教授的演讲,我们这个论坛的主题演讲环节就结束了,下面我们请我们会议主办方两位负责人做一个总结发言,首先是西南大学张教授欢迎!

张桥云: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恰下午好,经过紧张而富有成效的讨论,今天中国国际金融学会暨学术2012年《国际金融研究》论坛即将落幕,大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供我们思考,也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

从上午的一共是15位院长、老总整个围绕这样几个方面,一个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的问题,外汇储备的问题,中国银行业的改革问题,利率化的问题,金融与经济的关系问题这几个方面作了深入的讨论。

回想起来有非常大的闪光点,特别是值得我们思考,我今天全部听完,然后我简单把每一个东西我讲两点,看看大家是不是这样的。

第一个就是第一位黄经理就我们国家金融业五个方面关键问题,包括过度倚赖银行,利率市场化,银行商业模式,另外就是国际化的准备以及改革当中的软件与硬件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改革关键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体制和机制问题。

第二位研究员从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和成功的经验,对我们国家金融中心的建设提出了非常多的建议,比如说经济发展的聚焦点在于金融的作用,而其中金融中心建设包括明确定位,前后分离,特色发展,产业集群发展。

第三位是何老师,我们国家人民币国际化背景和当时美国国际货币的背景完全不同,他的路径和方法遇到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包括像解决这个人民币国际化涉及到三个方面。

陈教授对人民币汇率机制进行总结,他分这样几个阶段,另外提出了参考一篮子还是顶住一篮子平庸我们的汇率水平。

梁教授就中国的必由之路,资产、资本、治理,与中外银行进行了对比。其中在金融媒介服务的功能,从资金媒介向媒介管理服务是银行管理的方向。

秦教授介绍了我们的困境和路径,其中包括像认为银行业的高盈利的结束,其中未来的包括现在正在发生的政府投资,这个政府乱投资的现象可能是人为的风险点。

丁教授从美元的霸权是美国的核心利益这个角度认为,发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2008年新兴市场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升值,这个与美国作用有关系。

另外,就是从未来的5-10年他认为,全球的汇率的管理方面,包括汇率的稳定机制,国际收支方面进行非常深入的研究。

谢教授演讲中提到欧元区别,偏好固定汇率制度而排斥浮动汇率制度,中国采取渐进式汇率的升值将会给外资提供一个非常稳定的环境,从而为我们的下一步的汇率的改革将会设置一个难题。

李教授从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当中,他认为经济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钟教授对外汇储备总量,外汇储备的规模、力度、政策管理和国际摩擦的问题,另外提出了人财物三个方面,他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是不一样的。

李建军教授从影子银行与利率化市场的关系,提出加强对影子银行共通性的监管,让利率化市场稳定推进。

研究员认为亚洲区从几个方面,其中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几个问题,比如说以亚洲区的结算来推动,从而推动援助来推动,通过做大做强人民币离岸市场具有非常大的价值。

江教授做了关于金融和经济发展的非常全面的综述,从四个方面做了综述,特别是提到我们国家金融发展模式是政府引导和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推动发展。

王教授从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方面总结了122个国家不同汇率制度选择当中发现了带有规律性的哪些国家编号汇率固定制,并且对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于科学分析的建议。

金教授从科技金融方面,中国贸易逆差为什么这么大,美国贸易顺差为什么会这么大?认为加强技术创新将有助于经济的发展,而金融的作用在于让企业家有创新的动力。

这是我对一天对有关专家不成熟的总结,最后我想用这样几句话,今天我们带着问题相遇这里,今天我们相聚是短暂的,但是友谊长存,感谢杂志社搭建的平台,祝福大家返程顺利。

宗良:各位专家,今天一天的精彩快要结束了,今天应该是跌宕起伏,高潮迭起,我感觉是非常有收获的一天,在这个过程当中,我首先要感谢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首先要感谢张教授,还有他们整体的队伍为咱们这次活动做了一个非常周道的、细致的安排。

第二个方面,咱们还要感谢这次有很多来自媒体,咱们是有包括几个方面,他们是有来自这个金融时报的孙主任,有来自东方财富的,有来自网易财经的等等,有他们的支持,使得咱们的活动搞得更为精彩,另外我们在私下还可以加强与媒体交流,可以实现良好的共鸣。

刚才张院长对这个方面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总结,那么这个总结对每一个人都做了一个概括,这里面的话我就不再细说了,其中涉及到人民币汇率,利率市场化,储备管理,还涉及到金融发展,以及其他若干的,我就不再细说了。

我说几点体会,第一个体会是金融到底怎么干?刚才金教授提到这点,我感触非常深刻,提到德国与美国关系,就讲到一个做虚了,一个是做实了,想说什么呢和美国的研究是在一个非常虚的地方去游戏越来玩,但是德国的话可能更加务实,这也给我们提了醒。这里面仅捱着还有一个角度金融怎么干?金融业得是一样的,光挖虚的最后是不行的,最后中国金融的发展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为主导的基础上适当的虚的,因为没有这些虚的那个实就玩不好了。

第二个方面,咱们想说的就是感觉想说的就是例子来说,咱们这个例子人们常常会问一个问题,就是什么炮打的最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马后炮打得最准,就是说我们我们做事的不是在事后评判好多政策,而是在事前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或者建议,这样的话可能意义更大。

第三个方面,我想说打枪有几种境界,第一种是应该打哪就打哪,这是第一种境界。但是,这个境界有没有问题呢?合理就是应该的,我做的事是非常对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是领导不感兴趣怎么办?所以你这才是你很大的风险。

第二个境界是领导指哪就打哪?但是领导说我指哪你就能打哪吗?你看《汉武大帝》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小情节,体现在卫青给汉武帝说的一句话,我揣摩陛下的意思,就是汉武帝“联的圣意是你能揣摩的吗?”这个风险在这里。

第三个领导指哪咱朝哪打,打对了是领导指导的好,打不对是我们的水平待提高,因为与领导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咱们说的时候对领导,一般只能说领导指哪我们朝哪打,应该是合理的。

第四个境界,领导打哪我们指哪,这个就是典型的刚才所说的咱们刚才打的最准,当然肯定指准打的也准,因为这个是根据打哪才决定指哪,难度就是领导可能指错误了,但是在于也打了,这个风险是这个,但是有可能还走得挺快。

所以我根据这个情况的话,我总结出这么几个结果,咱们就是说给大家做一个分享,今天在座的都是专家,都做这个研究,咱们研究问题的话,有时中国金融改革,也体现出了人生的路程怎么走?我这个时候想说的话,就是一句话“为谁辛苦,为谁甜”,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们的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

嘉宾观点

论坛现场高清图集

论坛资料:论坛议程及嘉宾

时间

项目

11月1日

8:00-22:00

会议报到

11月2日

(上午)

8:00-8:30

会场报到签名

8:30-9:45

主持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桥云 教授                                

开幕式致辞

8:30-8:35

西南财经大学 马骁 副校长

8:35-8:40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宗良 副所长、研究员

8:40-8:45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行长 肖伟

主题演讲

8:45-9:10

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黄河

9:10-9:35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宗良 副所长、研究员                        

9:35-10:00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 何泽荣 教授

10:00-10:10

合影留念

10:10-10:30

 茶歇

10:30-12:00

 

主题演讲

主持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国际金融研究》常务副主编  温彬 研究员

演讲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张桥云 教授

演讲人: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陈学彬 教授

演讲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梁琪 教授

演讲人: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邢天才 教授

演讲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丁志杰 教授

演讲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谢太峰 教授

中午

12:00-13:30

午餐、休息

11月2日

(下午)

13:30-15:30

分会场讨论

(第一场)

 

分会场1:汇率与金融危机组 

分会场2: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组      

分会场3:银行和金融市场组         

15:30-16:00

茶歇

16:00-18:00

(第二场)

主题演讲

主持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 高级编辑 李楠 

演讲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朱孟楠 教授

演讲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李建军 教授  

演讲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国际金融研究》副主编  钟红 副研究员

演讲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  江春 教授

主持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演讲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 王曦  教授

演讲人: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系主任金洪飞 教授

演讲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金融系主任李成  教授

演讲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总结发言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桥云 教授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宗良 副所长、研究员

微博热议

全部报道

 

编辑:许多 2012-10 分享到:
| 财经首页 | 回到顶部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742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