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 | 老照片 | 曾经的经典电视机 | 入选理由 | |||
1980年代初,牡丹电视机厂从日本松下引进了彩电生产线。在凭票供应的时代,取得了50%以上的惊人市场占有率,成为绝对的业内龙头。90年代中期后,面对市场竞争逐渐失势,直至光环散尽只剩回忆。 |
改革开放后,80年代,中国全面进入了彩色时代,中国民众的生活开始逐渐变得缤纷多彩,彩色胶卷,彩色电视机纷纷登场。这一时期,牡丹彩开始电进入中国人的家庭。 回顾中国彩电历史,彩电起步于70年代中期,至今已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即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导入期,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成长期,开始于90年代中后期至今的成熟期。 历史的背景折射出中国家电领域的发展轨迹,1973年11月,毕玉浩带着自己的电视机试制组参与筹建了牡丹电视机厂。牡丹电视厂刚刚成立的时候,只能生产9寸的黑白电视。毕玉浩说当时生产的电视机数量极少,不可能大规模普及。 文革结束后,经济建设热火朝天。由于与中日两国政治关系的恢复,双边经济关系持续升温。日本的松下彩色电视机,日立彩色电视机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动则上千元人民币的价格,让那时候普通中国人望而兴叹。于是中国生产彩色电视机,步入了当时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划议程。牡丹电视机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生产电视机的厂家,被赋予了“生产彩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的使命。 80年代初,牡丹电视机厂从日本松下引进了彩电生产线。彩电刚一下线,火爆程度难以想象。毕玉浩当时是牡丹电视机厂经济协作处的处长,他说彩电刚下线,门口就有车队排着等货,往往是产品下线后,搬到库房清点完毕就直接被车拉走。而80年代特有的“倒爷”也成为彩电的追逐者。毕玉浩回忆说,当时厂门口的“倒爷”很多,见到厂里出来人上前就问,“有票没有?”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买彩电也要用票。[详细] |
几十个人围着看牡丹电视机——专访北京电视机厂车间主任毕玉浩 |
|||
|
企业简介 | 1981年经济大事记 | 1981年经济数据 数据分类 >> | ||
牡丹曾经是北京产家电的一面旗帜。牡丹电视的制造商北京牡丹电子集团是中国电子工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在国内电视工业刚起步的1982、1983年时,牡丹就从日本引进了技术领先的生产线。在20世纪80年代,拥有一台牡丹牌彩电曾是中国普通家庭的梦想。直到90年代初,牡丹的市场占有率仍维持在20%左右的一个高水平上,1993年产量达到了70万台,在1992年到1995年间连续4年获得“全国最畅销国产名牌商品金桥奖”,并获得“中华名牌彩电”殊荣。 |
1月14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抓紧核实1980年财政收支数字的紧急通知》,要求严肃财政纪律,正确反映1980年财政收支情况,努力缩小财政赤字。 |
总人口:100072万人。 |
|
点击查看全部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