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 | 老照片 | 视频 | 入选理由 | |||
1960年,国营茅台酒厂的茅台酒产量创出新高,这产量几乎到了改革开放年代才被超过,茅台酒厂是经历大跃进企业的一个缩影,之后茅台酒厂在政府的帮助下不断自我革命、创新,终于腾飞。 |
1960年,是“大跃进”和“浮夸风”愈演愈烈的一年。 官方文件对当年国民经济情况的描述是:“各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继续‘大跃进’,并为创造过渡的条件,纷纷大办县、社工业,大兴水利,大办养猪场等。这些‘大办’,使得‘共产风’比1958年更严重地泛滥起来。” 身处大时代背景下的茅台也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时代的烙印。1951、1952年,地方政府通过购买等方法把茅台镇的成义、荣和、恒兴三家私人白酒烧坊合而为一,成立了国营茅台酒厂。 此后茅台规模逐步扩大,年产量基本维持在二三百吨左右。但到了1958年,茅台酒产量从1957年的283吨却突然激增至627吨。1959年,产量又达到820吨,1960年升至912吨。用当地人的话说,茅台也“放了卫星”。这个产量直到1975年才被超过。 当时任车间主任的赵明军对当时酒厂大规模扩建印象很深。“以前只有一个车间,那3年又修建了两个车间。此外,还在茅台镇以外选了好多地方试点,后来都不了了之了。人员也从几十个人一下子增加到700多人。”赵明军说,过去的私人烧房雇佣工人时,条件要求很高,可大跃进时紧急招募的工人,很多完全没有酿酒经验。 [详细] |
国酒茅台的前世今生——专访茅台集团总经理、茅台股份公司董事长袁仁国 |
|||||
|
企业简介 | 1960年经济大事记 | 1960年经济数据 | ||
1915年,茅台酒巴拿马博览会夺得金奖 |
1月7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上海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定了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 |
总人口:662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134万人。 |
|
点击查看全部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