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资金退出尚早 退出需谨慎

2015-07-23 第048期 0人参与

一则“监管机构已经开始考虑救市资金的退出方案问题”的消息,在市场上引发恐慌。本周一,受该消息的影响,沪深股市出现低开,多家个股跌停开盘。当天中午休市后,证监会以问答的方式指出该“报道不实”,并且认为相关媒体的报道“不负责任”。但这实际上也引发了市场必须面对的一连串问题,那就是救市资金是否会退出股市?以怎样的方式退出?退出是否会导致市场产生剧烈波动?【详细】

救市

此次救市,证金公司运用大批资金入市维稳,巨量资金如何退出,成为市场恢复常态模式的关键。上万亿的资金持有的股票该如何处置?如何平稳有序地退出?据《财经》记者了解,监管机构已经开始考虑救市资金的退出方案问题。

起因:证监会研究维稳资金退出方案

媒体称证监会研究维稳资金退出方案

目前证金公司的资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21家券商以2015年6月底净资产15%出资,合计1280亿元,另一部分是证金公司从银行体系获得的资金,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截至7月17日,这部分资金的买入规模超过万亿元。

券商的出资退出有三种可选方案,各有利弊。第一种方案是将券商出资买入的股票按出资比例分给各家券商,主要考虑是救市期间,包括大股东、证券、保险、公募等机构的股票都被锁定,市场可供交易筹码不足,一旦资金回流市场,容易再次出现暴涨行情。

第二种方案是将券商出资买入的股票留在证金公司,留作以后融券业务的券池,证金公司返还各家券商的出资,这个方案的好处是锁定了这部分股票,不会引起市场对卖盘的担心,而且证券公司不用承担救市的损益。

第三种方案更折中一些,将券商出资买入的股票换成ETF基金,按比例分配给券商,这样便于切割,不会引起不同股票后市走势分化带来的权益分配不均。这部分出资属于证券行业自救,资金规模不大,决策流程短,预计很快会有结果。

救市资金的重头,在证金公司从银行体系获得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入市规模巨大,一旦处理不好,容易使此前救市的努力付之东流。

证券业界的建议是,参照全国社保基金委托专业机构管理资金的办法,将买入的股票按照招标方式委托给专业机构,允许他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慢慢卖出,甚至可以没有盈利的要求,只需要把资金回收就可以。

有关这部分资金的退出仍需多方协商,目前证监会正在研究可供选择的方案。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心,A股从危机模式向常态模式的过渡是否需要更长时间,接下来监管部门能否与市场进行良性互动,切实管理好资本市场预期,避免重蹈此次股灾的覆辙。[详细]

证监会上周召集券商开会商议救市资金如何退出

澎湃新闻援引消息人士称,就救市资金如何退出问题,7月17日证监会与券商代表开会作了一个初步讨论。7月18日,证监会又召集所有券商开会,仍是讨论救市资金退出的问题。但是两天的会议并没有讨论出结果。

报道提到,目前证金公司的资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21家券商以2015年6月底净资产15%出资,合计1280亿元,另一部分是证金公司从银行体系获得的资金,知情人士透露,截至7月17日,这部分资金的买入规模超过万亿元。[详细]

澄清:商讨资金后续管理

证监会辟谣救市资金退出:商讨后续管理 退出尚早

“对于有关维稳资金退出的传闻中,有关券商出资的退出问题也存在着不实的说法。”7月20日,一位参与21家券商出资救市的券商总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按照当日有关“传闻”中表示,监管层方面考虑券商的出资退出有三种可选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将券商出资买入的股票按出资比例分给各家券商。第二种方案是将券商出资买入的股票留在证金公司,留作以后融券业务的券池,证金公司返还各家券商的出资,这个方案的好处是锁定了这部分股票,不会引起市场对卖盘的担心,而且证券公司不用承担救市的损益。第三种方案则是将券商出资买入的股票换成ETF基金,按比例分配给券商,这样便于切割,不会引起不同股票后市走势分化带来的权益分配不均。

“21家券商在斯时出资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退出和权益交割的问题了,应该不存在有关三种可选方案的可能。因为券商出资的这部分共计1280亿元,投资的标的很清楚,并不是直接买的股票,而是买的蓝筹股ETF,所以根本不存在着所谓退出方案中的前两种方案的问题。”上述券商总裁解释道。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7月4日由21家券商在证券业协会官网上发布的有关联合公告显示,其第一条便清楚地写道:“21家证券公司以2015年6月底净资产15%出资,合计不低于1200亿元,用于投资蓝筹股ETF。”

而对于另外来自于证金公司的2600亿通过股票质押方式获得的资金,券商大多则划拨在自营股票盘范畴。

而同样对于该部分的股票“退出”依据则也同样在上述联合公告中有所明示:“上证综指在4500点以下,在2015年7月3日余额基础上,证券公司自营股票盘不减持,并择机增持。”

“救市尚未取得最后的成功,所以无论是监管方还是市场方面都扔在努力。”上述亲自参与到此次救市决策层面的知情人士坦言,在目前的情况下,市场应该不必担心来自于“维稳”资金减持所可能带来的冲击。

而在当日证监会辟谣的公告最后也这样写道:“下一阶段,证监会将继续把稳定市场、稳定人心、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工作目标,全力做好相关工作。”[详细]

市场共识:救市资金现在退出为时尚早

有买有卖才构成市场,有进有出才有涨跌。国家救市资金大规模进入市场之后,如何安全有效地退出,又不对市场构成沉重打压,确实是个技术活。

中国庞大的救市资金如何退出?“中国退出的问题,我们还没有研究,当然还不到时候。”有证券分析人士称。

一位券商高管告诉记者,因没有参加所谓证监会退出救市讨论会,所以不清楚以上传闻是否属实。但是,他认为,现在讨论资金退市明显言之尚早,市场仍极为脆弱。虽然证金公司似乎在观望,但只要市场需要,该增持还是会立即增持。

“救市还没有救好,何谈退出?”在这位券商高管看来,就算真的要退,目前也退不出。未来可能需要等待经济逐步探底回升,随着基本面转好,救市资金可以在股市逐步上涨中慢慢自然退出。

另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对本报表示,香港退出救市的方式,是后期股价起来后政府自动解套。“香港特区政府在1998年救市之后,是赚的。”该人士称,救市资金退出可以比较灵活,涨一点卖一点。关键是后期回归到经济基本面,上市公司业绩是不是好,市场流动性是不是宽松。

王胜在《研究策略一周回顾展望》中也认为,当前市场向下距离“两融风险线+股权质押风险线”的双重底线并不遥远,管理层维稳股票市场的压力依然较大,管理层救市资金如何撤出尚无明确预期。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也认为,短期最大的不确定来自监管层,但长期依然是来自经济基本面。他认为,目前经济初步探明增速换挡期底部,受益于基建发力和地产回升,预计未来半年经济呈L形,而非U形。经济初现低位探底,但企稳基础不牢。

虽然业界普遍认为救市资金现在退出为时尚早,但对于证金公司等救市资金如何退出的讨论,也不乏真知灼见。

某券商策略分析师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方案一,直接二级市场减持,这需要做好信息披露方面的管理;方案二,交给量化实力较强的基金公司的专户,通过增减少量股票,配成指数,以后在上市公司股东名册上就不是证金公司了,就是某某指数基金;方案三,划转给社保,借助社保的专业管理能力,形成平准基金;方案四,索性给市场明确的预期,证金公司一年之后再减持,但是在市场的上涨热潮中渐进式放开IPO和再融资。

其中类似方案二的做法,曾经在香港就实现过;1998年的时候,在香港特区政府正式救市前,香港市场成交量一天只是100多亿港元,不过当时香港动用外汇基金入市的金额超过1000亿港元,远超过救市前市场一个星期的成交额,最终香港特区政府成功击退索罗斯等国际炒家,但代价是付出过千亿港元外汇基金买入恒生指数成份股,占总市值的7%。

在金融市场恢复稳定后,香港特区政府于1999年11月决定成立盈富基金(02800.HK),逐步有序地出售手中的蓝筹股,尽量减小对市场的影响。盈富基金是香港特区政府1998年“汇率保卫战”的副产品,目的是为了“消化”此战后积聚的大量“官股”,现在盈富基金依然在香港市场上交易,作为跟踪恒生指数走势的投资产品。

“香港的退出,用了长达5年的时间。”一位券商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在投资者几乎不知道的情况下,香港特区政府逐渐退出,对市场没有产生太大影响。[详细]

分析:救市资金退出是个伪命题

A股来了一位国家做市商 救市资金退出是伪命题

市场稳定后,中国证金公司万亿救市资金的退出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很多人都在不同场合表示出一种担忧,救市资金形成的上万亿巨额筹码如何退出。实际上,这是一个伪命题,如果救市资金买的这些标的很好,为何要退出?如果这些股票都是泡沫,退出你卖给谁,谁又有那么大实力能接住呢?

救市资金形成的万亿巨额筹码根本没有必要退出,万亿养老金要入市可以消化很大一部分,剩下的股票作为中国证金公司转融通的券源库,可以借给证券公司两融业务。监管层一直渴望为资本市场引入长期资金,投资者认可的是救市资金应该成为长期资本,最担心的是救市资金退出造成二次伤害,如果短期获利就退出,可能造成二次踩踏事件。救市资金退出消息传出当天,股市就发生剧烈波动,幸亏证监会反应及时,否则,花费不菲代价救市的成果可能毁于一旦。

但是,市场需要逐渐过渡到正常模式,让市场发挥自己的作用,一旦市场陷入危机模式,有了这次经验,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可以迅速牵头启动危机应急预案。这次股灾锻炼了队伍,一场“感冒”让股市建立更加有效的危机应对机制,制度改革和建设将会更加成熟。

不过,经过这次股灾,资本市场的开放不应该停止,中国股市需要在大海中提高游泳的水平,绝不能因噎废食;危机不应该成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障碍,反而应该成为稳健开放的一个新起点。

通过这次股灾锻炼,中国证券金融公司逐渐强大起来,可能成为股票现货杠杆交易调节的主导力量,需要以证金公司为平台建立杠杆资金的场外平仓和转让机制,引入机构投资者、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大股东参与大宗交易和回购。监管部门整顿了场外配资市场,需要适当开前门,堵后门,满足投资者的杠杆需求,让场外的杠杆交易阳光化,走向公开透明的统一监管,而不是打压杠杆需求,让杠杆交易走向地下,过度发展。

监管层不必太在意经过这次股灾MSCI是否会把A股纳入新兴市场指数,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如果A股都没有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就说明这是一个并不客观真实的指数;全球如此大规模的资产跟踪一个失真的指数也是非常危险的,会加剧全球新兴市场的波动,没有纳入指数资产配置对中国来说未必都是坏事。中国股市强大了,机制健全了,更加开放和国际化了,全球投资者自然就来了,MSCI没有理由不来。全球投资者和中国经济都需要一个更加开放有效、能带来持续回报的中国资本市场。[详细]

叶檀:国家队撤退比冲锋需要更多技巧

稳定市场是为了让股市恢复正常,而不是为了让“准平准基金”长期驻扎在股市,从而让股市体现“合理价格”。

目前股市对国家队的依赖越来越深,以至于一则消息就可以引发市场大跌,股市脆弱如苏打饼干,一捏就碎了。

20日上午,一则维稳资金退出方案的报道引发沪指跳水。证监会于中午发布紧急消息,称相关报道不实。下一阶段,证监会将继续把稳定市场、稳定人心、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工作目标。

国家队大笔资金进入,考虑如何撤出是题中应有之义,有没有媒体报道,撤出都是大概率事件,这牵涉到国家队的性质与功能。但此时报道,市场立马反应,可以看出市场信心不稳。

越是如此,越要明确,国家队不能当长期股东,迟早是要撤出的,这样才能防止市场再次陷入疯狂,和利用国家队的消息进行快速进出情况的发生。

消息四处流传,已经引发市场异动。《证券时报》21日披露,证金公司进入了多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截至目前,确定证金公司入股的公司有华丽家族、华兰生物、三聚环保、锡业股份、广生堂、四维图新、尔康制药和友阿股份。其中三聚环保持股比例已达“准举牌”的4.9%。

华丽家族表示,截至7月15日,证金公司目前持有公司股份601.04万股,在股东名单里排第34位。也有部分公司对外提供了证金公司的持股信息,截至7月15日,证金公司持有三聚环保3241.29万股,位列第三大流通股东;持有华兰生物770多万股,而公司一季报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数量为600万股;持有锡业股份1624.87万股,位列第五大股东;持有广生堂64.86万股,位列第二大流通股东,占流通股比例为4.63%。

这真的是好事吗?华丽家族虽然负债率等不高,前期资金进入连续涨停,即使经历股市大跌,动态市盈率依然高达2123倍左右;广生堂也连续涨停,证金入股的消息传出后,股吧一片哗然,这显然对市场预期造成了极大的扰动。

市场已经开始追踪稳定大军热点,寻找跟随红利,对于A股这个不成熟但租金价格高的市场不是好事。在目前不健全的环境下,会不会有大资金以稳定部队的假象忽悠投资者?

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7月8日至21日以来的10个交易日内,中信系营业部已成为多头的领军人物,仅在龙虎榜累计买入金额就高达1087.09亿元,同期合计卖出金额仅为106亿元,净买入额达981.09亿元。据7月21日盘后的龙虎榜异动信息显示,在当天上榜的营业部席位中,中信系旗下有45家营业部上榜,全天买入额和卖出额分别为16.14亿元和14.22亿元,全天净买入额为1.92亿元。类似于中信这样的大部队怎么撤退应该有整套方案。

媒体报道华夏、嘉实两新基金获得了国家队的资金,800亿元随时可能入市。问题在于,如果市场企稳了,这两个基金怎么办,是作为“准平准基金”,还是另有他用?

撤退与冲锋一样复杂,甚至需要更多的技巧,在市场逐渐企稳、恢复流动性后,国家队逐步退出是必要的,同时在保守具体操作机密的同时,向市场明确稳定的预期,显示建立有规则市场的决心,才算是稳定股市的大成功。[详细]

高善文:政府救市十分必要 政策退出需谨慎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政府的救市工作在恢复市场的正常的流动性,正常的交易能力的基础上,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功。但是影响市场场内流动性匮乏的,制度性的机制性的问题,仍然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市场的内在的一些脆弱性,仍然存在在表面上。市场的博弈的话,更多地转向了参与者与政府退出的一些方式之间的博弈。这个表明了市场的定价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而市场的筹资功能,现在看起来也还没有开始恢复。

高善文认为,短期内,市场不太可能继续出现单边、广泛和猛烈的上涨。此外,未来政府一定会管理杠杆,并且把底线提高。而从基本面来看,如果说市场上涨是基于盈利在维持增长,那么下半年的基本面预期很难那么乐观。

我们对市场总体上认为,是一个箱体整理的状态,当市场沿着一个箱体的上轨,运行到政府,市场认为政府能够接受,有可能开始考虑退出的时候。比如说也许是接近4500点的时候,随着对政府退出预期的增强,市场可能会面临一些调整的压力。市场的重点,很可能主要还是集中在创业板,集中在中小市值股票,集中在成长类股票上。特别是自身的基本面比较良好,相对在前期的大幅下跌,它下跌的调整过于剧烈,但是基本面相对比较良好,这些股票在这样的格局下,也许会都走出一个独立的行情,甚至很多这类的股票会创出新高。[详细]

编辑

赵强

扫一扫获取更多独家热点

华泰证券手机开户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