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石化3月24日晚间公布2012年的经营数据,国内三大石油公司的业绩全部亮相。对比之下,中石化去年净利润为634亿元,竟然以2亿元之差落后于中海油,意外排在末尾。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石化也没能逃脱净利润减少的颓势,“三桶油”在2012年盈利能力全线
下降。在这尴尬结果的背后,是国内三大石油公司的经营能力仍然过分受到政策变动的影响,
延伸到国际层面的竞争力差距更加明显。 [详细]

我来回帖

 小弟中海油完成逆袭

间隔一个双休日之后,3月24日晚间中石化的年报也如期出炉,三桶油等于是在三个工作日相继交出2012年的经营答卷。然而,就像年报发布的先后次序一样,中石化的业绩最终也是排名末尾。

中石化2012年年报显示,尽管公司去年的营收仍保持11.2%的增幅,达到了2.79万亿元,但去年净利润为634.96亿元,相比上一年的716.97亿元下滑了11.4%。

而在上周五,中海油公布的业绩数据是,2012年公司实现总收入为2476.27亿元,比上年增加2.8%,净利润约人民币636.9亿元,虽然同比比2011年降低了9.3%,但是刚好以高出2亿元超过了中石化。

中石油的数据是,公司去年营收达到2.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6%,但是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53.26亿元,相当于每天净赚3.16亿元,但是仍比上年减少13.3%,净利润继08/09年连续两年下滑后,再次遭遇连续两年下滑。

一方面是“三桶油”在2012年的净利润都出现了10%左右的下跌,另一方面也是更显眼的是,中海油终于完成了对中石化的超越,如果说2008年那次444亿元超过297亿元是因为金融危机而意外反超一回的话,那么2012年则在公平市场环境下实实在在从“三弟”变成了“老二”。

其实在2011年,中海油702.55亿元的净利润已经跟中石化的716.97亿元非常接近,正式反超就已成定局。如今愿望终于实现,这对于这家虽然成立已经超过30年,但是营业收入还是中石油中石化零头的国内第三大石油公司来说,确实值得弹冠相庆。

中海油成立于1982年,从成立之初就担负起勘探开发海上石油的重任,多年来都是局限于国内海洋领域的垄断开发商,只不过近年来,该公司一边依靠和国际石油巨头的合作正在从近海向深海和陆地掘进,一边还频频走向海外收购油气资源,就在最近刚刚完成了中国企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海外并购案。

中海油去年净利润超过中石化,表面来看仅是数字上的细微变化,但是对于向来喜欢论资排辈的央企阵营来说,影响的可不单单是国资委的考核结果,更有可能涉及到政策话语权的权重,中石化的压力显然是无法向外人道也。

根据“三桶油”的年报,2012年三家公司的净利润之和为2423亿元,平均下来每天能净赚6.6亿元。

业绩过分受政策变动影响

根据“三桶油”的年报,2012年三家公司的净利润之和为2423亿元,平均下来每天能净赚6.6亿元,这与2011年的合计2749亿元、每天净赚7.5亿元来说,下跌已经非常明显,更别说与这些年已经咸鱼翻身的几大国有银行相比了。

细究之下可以发现,国内三大石油公司2012年的业绩呈现一个基本相同的特点,即为营收方面仍在持续增长,但是净利润却都出现下跌。这是一个关注的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以中石油给出理由为例,营收增加主要原因是天然气、汽油、柴油等主要产品价格上升和销售量增加所致,净利润下降主要是受进口天然气数量增加及进销价格倒挂、国内成品油价格宏观调控等因素综合影响。

营收增长可以说是来自国际油气价格上涨和销售收入的增加等市场因素,而净利润下降则全部归结到了国内政策变动影响。比如炼油业务的数百亿亏损,三大油企都说是因为国内外油价倒挂所致。

其实,前两年翻看三大油企的年报可以看到,他们给出影响净利润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税费的增加。只不过去年中央政府调高了石油暴利税的起征点(特别收益金),所以尽管资源税改革导致上缴数额加大,但是相互抵消后石油企业的利润还是增加了。所以他们就不再提这个了。

以中石油为例,2012年中石油除所得税外的其他税负为2549.21亿元,比上年降低4.3%,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石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提高缴纳金额减少到791.19亿元,二是虽然资源税增加到280.79亿元,但二者综合影响税负仍然下降150.44亿元。

当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和天然气价格一直受政府管制,不过这两者在市场化的道路上正在向前,业界普遍认为今年会出台成品油定价新机制。而按照预期,新的机制会使油价变动更频繁,这对于一直喊着和国际接轨的石油公司来说,利好因素更大。

这就像一个悖论,正因为三大石油公司都认为下游成品油市场的亏损是由于政策限制导致,所以他们凭借政策赋予的垄断优势,在上游勘探开发领域收获巨额利益时也就更顺理成章和心安理得,此所谓亏亦政府赢亦政府。

营收增长可以说是来自国际油气价格上涨和销售收入的增加等市场因素,而净利润下降则全部归结到了国内政策变动影响。

国际竞争力差距有多大

作为国内垄断行业的代表,“三桶油”每年的经营数据对比与分析向来都是舆论的热点,尤其是各项亏损数字下面还附带的员工收入变化等。

尽管在严格的会计学专家看来,“员工费用”成本支出并不能直接理解为员工工资,而且三桶油内部基层员工和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过于明显,但是简单的除法对比以后,仍然能看到这三者经营效率上的差距。

以2012年的年报为例,中海油员工工资福利和保险等费用支出25.37亿元除以10063人的员工数量后,得出员工人均费用为25.37万元;中石化则是518亿元除以37.62万人得出员工人均费用是13.77万元;中石油的1061.89亿元除以86万人以后是12.34万元。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负担更少的中海油的盈利能力能那么强了。值得注意的是,中石化财报中还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公司有离退休人员共计18.7682万人,这占中石化在职员工总数的49.89%,几近半数。传统垄断型国企向现代企业转型,难度不仅仅在数字上。

这样的局面放到国际层面就更让人汗颜。以除中国之外的国际四大石油公司为参照看,埃克森美孚2012年全年净利润达到449.5亿美元,是中石油的两倍还多,而它的员工数量只有8万人左右。相类似的是,英国石油(BP)去年的净利润和员工人数是115.8亿美元和约8万人;壳牌是约238亿美元和约9万人;道达尔是158.81亿美元和约12万人。

把员工人数和净利润来对比是个老话题,中国的国情和历史遗留问题决定了不能在这个问题上要求“三桶油”一定和国际竞争对手看齐。只不过,在如今这三大巨头正在争相恐后走出去找地盘的背景下,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就从看客的口水变成了严肃的研究课题。

据媒体统计,2012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海外收购账单成绩斐然,总共254亿美元折合1581亿人民币的庞大投资金额超越以往任何年份。在排行榜上,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整体收购加拿大油企尼克森夺取第一,中石化则以三笔收购总额 64.4亿美元位居第二,中石油凭借两笔收购总额38.8亿美元居末。

作为国企,揣着全体国民的钱到国外收购资源,能否保障国内资源供应先不说,它自己能不能吃得下才是个问题。

作为国内垄断行业的代表,“三桶油”每年的经营数据对比与分析向来都是舆论的热点,尤其是亏损数字下面还附带的员工收入变化等。

往期回顾
责编:翟瑞民 热线:010-82558272 Email:money#service.netease.com(将#替换为@) 财经首页 | 回到顶部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742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