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未来的发展,王浵世认为银行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要注重对人才长期的培养,而不是短暂的培训;
银行业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攻守兼备,要的是整体的成功,而不仅仅是局部的成就;
银行业要建立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要培养50个人1000年的默契,要特别注重学习——“吐故纳新,有容乃大”。
面对全球金融风暴,王浵世认为这给了大家一个思考的机会,归根结蒂,中国银行业在未来要更好的发展,最主要的还是要练好内功。
清醒面对金融风暴的“危”和“机”
网易财经:2008年巴菲特的一句话特别流行,“当市场恐慌时我贪婪,当市场贪婪时我恐慌”。您认为我们现在是应该恐慌?还是贪婪?
王浵世:我觉得或许两者都不应该,不应该恐慌,也不应该贪婪,我觉得做银行还是脚踏实地比较好。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对银行来说,总会有一点不安,或许也有一些迷茫,对现在的情况,大家会问第一个问题,现在是已经到谷底了吗?如果是谷底,是不是应该趁这个机会去海外抄底。“底”是没有办法估计的,当然每个人都希望低的时候买进,高的时候卖出,可是在海外投资,有些因素比价钱更为重要。
首先,你要考虑为什么要到海外投资,你觉得自己发展的空间已经有限度了,所以要开发其他的市场,那你要对其他市场带给你的回报有一定的信心。
第二,你必须要理解海外市场做事的规矩和监管的要求。
第三,对海外的文化、业务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我觉得这不是现在的价钱比以前便宜了,就是一个抄底的机会。我认为现在是危机与机遇并存。
我觉得首先要看自己的能力有多少,看人、财、物这三方面。应该保持一种应有的信心,或者说一种应有的信念,你到底能在原有的市场里做多少,如果发展空间有限,怎么开发海外市场,对这些还是要客观评估。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 培养50人1000年的默契
网易财经:王总,您曾多次提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而且您有汇丰银行和民生银行外资、中资银行不同的工作经验,您认为银行业的企业文化应该如何构建?
王浵世:我觉得有一定难度在里面,因为大家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有点不一样,在国内,我觉得企业文化的说法有点像一你需要去做种东西,举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要搞运动会了,做一个东西,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构建企业文化。其实文化本身是无形的东西,因为文化会影响你的思维、思维会影响你的行动,换句话说,当然,在海外我也不敢说每一个银行都有它的企业文化,或许说,多多少少有,但从这里面你可以看出,企业文化深厚的机构能够产生一致性,他们的一致性来得比较强。以前我在汇丰时我经常用的一句话是“你看我们高管的前五十名,加起来在汇丰服务的年资已经超过1000年了。”当时我们觉得企业文化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现在回头一看我能够理解了,这句话其实有很大的内涵。
什么意思呢?1000年,50个人平均每人20年,他们20年都在一起工作,换句话说,他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都是一致的。比如说“我们要节约”,为什么要节约?不用说我们是因为什么事情而要节约,做什么事情来节约,而是大家脑子里已经形成了一种概念,你不节约就待不下去。对于这种文化的概念,大家都有一致的看法,但在国内,我觉得对一致的看法,大家有一点难度。比如有一些话,今天我对你说的这些话是我必须要说的,有些话我没说,可是这部分没说的话可能会让大家意见不一致,大家就要猜,猜这句话里有什么意思呢?但在汇丰,大家不用猜这句话。
网易财经:大家都有这个默契?
王浵世:对,在汇丰时大家就是直接讲出来,这个东西我觉得不对、或者不喜欢。但在国内有时候人家会说“这个话不好说”,这样应该说的话没说出来,你去猜吧,一猜就会出现不一致性。在国内大家经常说,走三步退一步,走两步退半步,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致性没有达到,如果大家都有一致的想法向前走,而不经常走弯路的话,就会更高效。
网易财经:刚才您说的一致性,是因为他们在一起加起来平均每人服务了20年,这有一个忠诚度的问题,在忠诚度这方面,咱们中国的银行是不是稍微弱一些呢?
王浵世:不仅是忠诚度,不是他做五年就比做二十年的忠诚度来得低,这是不能量化的,只是在这二十年里,大家都在一起干活,默契产生出来了,很多事情不用多说了,甚至我不讲大家都能理解,现在反而是我们讲了,还不能完全形成一致性,有这个问题在里面。
注重“防守”,加强内功修炼
网易财经:王总,您曾经说过,NBA球迷给主队加油时都会喊“defy,defy”,就是防守,您认为我们中资银行一定要加强内功修炼,我想具体问您一下,加强内功主要是在哪些方面?通过什么形式来加强内功的修炼?
王浵世:我觉得在国内工作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体会就是我们比较讲究有什么成就。随便举个例子,在汇丰时我也做过测试,去问我们的同事,我们的资产有多少?基本上你问很多同事,他都不知道。可是在国内,资产是多少是你必须要知道的,因为它是可以量化的成绩,比如“我们现在过万亿了。”我们是万亿银行,一万亿就代表着你的身份,在这个过程里,其实是把量化的东西作为指标,换句话说,你有什么成就很重要,有成就其实就是暗示了大家心里都在想,我们希望做前锋,我今天踢进球了,我今天做什么生意了……都是以成就来评估,没有人会说“你的防守防得很好”。
换句话说,我觉得一个企业的成功需要进攻,可是它也需要防守,攻守之间。此前讲我在美国看篮球,我说就奇怪了,他们不叫“加油!加油!”一定要射进球,相反球迷是喊“防守!防守!”只要你不输,你就有机会赢了。这个概念给我很大的启示,其实做银行也是一样,可是因为文化里大家讲究成就,都会说“你有多少成就”,而不是说“这个球队有多成功”,因为成功是不容易量化的,成就是可以量化的,所以有时候我说“这是很成功的一个企业”,大家都听不懂,但如果我说“这是很成就的企业”,大家就容易理解,比如过了万亿。
所以从这点来看,愿意做前锋的人很多,愿意做后卫的人反而不多,但我觉得,“前”和“后”应该并重,甚至“后”比“前”更重要。
网易财经:具体来说,加强内功,从现今来看,结合国际经验,我们应该着重在哪些方面加强一下?
王浵世:我觉得最起码可以做的就是在成本控制方面,一般来说,我们还是挺会花钱的,我觉得,在花钱这一块上可以做很多工作,有些时候,换句话说,你根本没有需要的,你就可以不花这个钱,可以不花的就不花,可以不浪费时间的就不浪费。我最记得的是,在汇丰时开会,开会之后你收到会议记录下面会有一个钱的标志,会写开这个会花了多少钱,每个人开这个会用了多少成本,你一看就会明白开这个会花了多少钱,还没算其它的内容,比如飞过来开会什么的。
这个题目其实很好,在国内工作,我觉得比在海外工作来得更忙,忙在什么地方呢?好象每天都有会,比如在海外周末了大家就会休息,但在这里,我觉得休息这两个字好象是不存在的,大家天天都在工作,好象都很忙,当然工作多了自然会忙,但怎么把工作量减半呢?就好象刚才你说,访问40分钟,如何让双方都尊重这种意愿,就定40分钟,不要超过,这很难。大家会说,“作为领导,你讲两句吧。”那我就讲两句吧,没想到这“两句”变成了20句,或者200句。我觉得在这个时候,不仅是成本的控制,更是对纪律的尊重,说两句那就是两句,当然我们会说,好象这样没有什么人情味吧,但我觉得这两者之间还是要有一个平衡,如何把纪律和人情、和谐糅合一下。
网易财经:您的意思是在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吗?尊重规则。
王浵世:可以这么说吧,我觉得很多事情都有规则,以前在汇丰时我们是用英语交流,下属写东西给我,我说,你写东西,解释事情,要有一个“四乘四”的说法,写的东西不能超过四段,每段里不能超过16行,如果你超过的话我会退回,再让你重新改过。当时是有点难度,可是后来会发现,形成规则之后大家来的东西都一样,大家一看是这个方式,他就知道这个人是跟我做过工作的,都是这种形式,很简单。而且也不会有些东西应该说没说。
或许你也感觉到,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信息,而是信息泛滥,所以我也提出一个要求,你不要把原材料给我,你要消化过(再给我)。现在大家可能会有一个心理障碍,我都给你,你觉得哪些有用你再挑吧。如果是以前的做法,我就会再返给你,对不起,你挑完给我。
网易财经:其实这个规则的背后就是效率。
王浵世:没错,就是高效。所以当我来到民生银行的第一天就提出了这个要求,我希望“高效、和谐”,当然当时和谐这两个字还不是那么普遍的用,我说高效也许会不和谐,高效会产生一些碰撞,但既要做到高效也要做到和谐,两者平衡是很重要的。
其实我觉得做银行的管理工作不仅是做生意,这里面的很多管理工作就是刚才讲的规则、纪律,怎么玩游戏规则,比如我说开会半小时,半小时就是半小时,不会超时,因为大家的时间宝贵。
约束资本,加强人才的“培养”
网易财经:王总,我稍微问您一个宏观一点的问题,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您看来,银行业发展到今天,它要继续向前发展,是不是有一些瓶颈要突破?这些瓶颈在哪些方面?我们需要什么措施才能进一步让银行业健康发展呢?
王浵世:很好的问题,也是很大的题目。三十年改革开放,从银行来说,尤其是过去这五年,在2003年“非典”之后这五年的发展是飞快的,在这其中,银行业也出了很多骄人的成果,不管是从利润角度还是从资产规模来看,都有骄人的成绩,不良率能够盯得这么低,其实也是很大的成绩。在今天我们要向前走,当然现在我们面对着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带来了经济下滑,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遇来思考向前走应该怎么样,如果没有这件事情,我相信大家或许还会盲目的按照原有的模式来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不是危机,它可以让我们好好思考业务到底应该怎么做。
我觉得到了这个时候,应该向自己提出一种约束,最起码的就是资本的约束。
网易财经:资本的约束?不要盲目求大吗?
王浵世:对,不是说好的时候就把生意做大,没钱了就去融资,融回来再去做,调过来应该如何使在资本上面的运用形成一种约束,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但是不好落实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说起来很容易,心里经常想做,这个是业务,要两手抓,要抓实。我觉得有难度,为什么两者有矛盾呢?你要选一样时,有时候你会倾向选择业务这块的,把钱赚了再说,可是你说不行,要先抓这手,大家也会说不行。两者都是对的,但怎么平衡,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做管理的概念上,做领导的必须有一种平衡的心态,不是短期的,而是要求长期效果。
长期行为,在中国内地比较不明显的就是对员工的……不要说培训这两个字,培训这两个字好象范围比较小,应该说“培养”,我觉得“培养”比“培训”这个词来得大,这个人有才华,我们会把他从三十岁培养到四十岁,四十岁培养到五十岁,这是一个长期的计划。比如我在三十几岁时领导派我到海外培训,不是只有三个月,而是三年。为什么是三年呢?就是让你在海外有国际视野,这种东西,你说它是培训?好象也不是培训,我觉得有点像培养,而且他说,你别管香港的事儿,就到那边,尽量把人融合在当地社会里,当地体系里,把所有东西都吸收了再回来,然后你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觉得这就是培养。
在培养的过程里,不仅是培养你五年,他希望培养你在银行工作,一直到退休为止。但在(国内),我觉得培养这个概念不是很强烈,也许还是短期和长期的博弈吧,“培训”倒是经常有,可是“培养”就来得比较不明显,比如我在国内,就会有各种渠道,伦敦来的渠道、香港总部来的渠道,他们会对我说,希望我将来怎么样。那我就会怎么样。这个任务不只是培训那么简单。
网易财经:王总您的意思是,中国银行要发展,一定要注重人才的长期培养?
王浵世:对,培养。在培养的工作里,也不一定培养的这个人就是为了自己的银行,当然,从自私的角度来说就是为了自己银行,但最起码的,他要为银行业来培养这些人才,换句话说,你在这个银行是这种看法,在那个银行也是这种看法,培养这两个字比培训来得更重要,我们在培养这方面要多做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