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4月开始,以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为标志,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爆发至今已有一年半时间,并愈演愈烈,这大大出乎世人的意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次贷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于是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从而进入以互联网(互联网实际上是40年前美国大搞军事情报战的产物,由于苏联解体,美国军方便解除对互联网的管制,转为民用)为代表的所谓“新经济”时代。在美国“一股独大”的世界格局下,广大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以极低的价格(常常低于成本价)将产品和原料卖给美国,用于换取急需的美元,另一方面,又以极高的价格购买美国的工业品,即使是美国淘汰的军工产品也可以卖个好价钱,以换取美国的好感。
“新经济”所谓“一高两低”(高经济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新经济的驱动力是乐观和自信的情绪,于是乎,整个美国社会进入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企业管理人员努力在每季度的业绩排行上争取好名次;企业董事舒适地享受牛市带来的高额报酬、津贴和地位,而且更加对企业不闻不问;对于所审核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开始成为管理人员的战略伙伴和顾问,他们抛弃了以往代表股东的挑剔眼光;在这一时期,股票分析师开始成为投资银行家,投资银行家则成为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则成了金融世界的导师;法律制定者不肯修改法律是不愿被人称为过时的老古董,不愿被国会委员会或网络公司CEO批评为不懂经济;人们沉浸在泡沫带来的快乐中,他们根本不想要监管人,认为这简直是多余。因此很多监管人只好干别的工作;在雄厚资金的支持下,所有网络公司和电信公司的管理人员都不仅购买了计算机,而且购买了办公大楼,更多地乘飞机、住酒店,他们狂热地雇佣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在报纸和杂志上做广告、购买高档住宅和轿车。他们增加员工导致了劳动力短缺,进而提高了所有领域的员工工资,通过高价收购企业使股票价格飞涨;行贿变成了奖励性的报酬、谎言成了积极的会计方法、利益冲突变成了协作,金融历史学家理查德•希拉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晚会,大家都想让它继续下去。”如果所有人都认为一件事会发生,它可能真的会发生,虽然那只是暂时的。人们对所有领域的上升势头都充满了信心,幻象占据了所有人的心头。
“9·11”恐怖袭击对严重地打击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为避免美国经济衰退,格林斯潘掌管的美联储不仅当即联手欧、日央行共同注资,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低至40多年来最低点1.25%。低利率会促使企业更多地借钱,更多地投资,再用收益更好的资产来偿还增加的债务。加上布什政府推行的减税政策等因素,导致大量廉价的资金涌入了美国房地产业,带动房屋市场迅速发展。在经济增长乏力这一暗淡背景下,房地产业成为一个耀眼的“亮点”。在低利率的刺激下,美国房地产市场一派繁荣景象,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也随之迅速发展。在楼市升温的时候,这些贷款的风险并不高,坏账率也始终保持在极低的水平。为了让更多人借到更多的钱,美国还不断放宽放贷标准,结果造成许多人盲目借贷。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会消除或者大幅度减少银行从存贷利差中获得的利润,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寻求立足之地,许多放贷机构降低了针对所有借款人的信用门槛。同时,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另一方面,在高房价的背景下(资产大于负债),借款人感到无力偿还贷款时,完全可以通过出售房屋还清欠款,再凭借更宽松的条款获得新的贷款。在进行次级抵押贷款时,放贷机构和借款人也认为,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进行抵押再融资就可以了。但事实上,一旦整个住房市场降温,借款人就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去,房屋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地步。华尔街的股票和信贷分析师们不断发布“牛气冲天”的报告,诱导投资者,即便贷款违约不断攀升时也不曾停止;监管部门却无所作为。
德意志银行的一份报告称,在2006年发放的全部次级房贷中,此类“骗子贷款”占到40%,而2001年的比例为21%。据联邦调查局(FBI)公布的数字,由银行和其他贷款机构报告的“疑似”房贷欺诈案件的数目在2004~2006年间翻了一番。房地产泡沫一度使美国人的生活水平高于他们的支付能力,近两年美国人的储蓄是负增长。美国经济虽然繁荣起来,但主要是因为美国家庭更多地贷款买房和负债消费。
可是这样的经济增长总有难以维持的一天。因为经济过热,美联储自2004年6月至2006年年中连续17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从早期1%一直上升到5.25%,在收入情况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抵押信贷者每年的还款负担越来越重(本来次级市场的贷款利率就比优惠级抵押贷款高2%~3%),使抵押信贷者的违约风险逐渐由可能变为现实,部分地区房价甚至开始下降,住房抵押贷款就立刻开始成为高一种高风险的业务。同时,美国房地产市场自2006年开始迅速降温。一方面,房子出手越来越难(买涨不买跌),另一方面,卖房所得也未必能够帮助借款人还清贷款。在高房价时期通过次级抵押贷款购买房屋的消费者,在房价下跌而利率又不断升高的双重夹击下,已无力偿还贷款,违约率逐渐上升,最终导致了抵押贷款公司破产。多种因素(利率上升—购房负担加重—购房需求下降—房价下跌—资不抵债)作用的结果,最终使得次级房贷违约率连创新高。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已被金融机构通过证券化分级打包销售给全球的机构投资者,包括对冲基金。他们从购房者偿还的贷款中获得相应比例的投资收益,一旦后者无力偿还贷款,他们的收益便泡汤,这时投资者“用脚投票”——赎回或清仓处理,直接导致对冲基金资金链断裂,最终引发危机,引发全球股市共振。并从2007年4月开始,以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为标志,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爆发。自从美国房屋市场出现萧条导致信贷危机后,不少放贷机构提高了放贷标准,市场惜贷气氛严重,许多金融机构饱受流动性短缺之苦,美国经济便开始走下坡路。美国经济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因此,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就好象一只蝴蝶,这只蝴蝶扇了扇翅膀,全世界都感受到它掀起的飓风,并带动澳洲、欧洲以及亚洲等与国际市场联动性较强的市场集体跳水。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和恶化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1.“反恐”战争一方面使美国政府顾此失彼,对于小布什总统来说,他的政绩、他的功劳、他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都是与让美国人没齿难忘的“9·11”以及“反恐战争”联系在一起的。“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当局借口“反恐”,先后于2001年和2003年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然而,恐怖大亨拉登依然逍遥法外;萨达姆被绞死后,伊拉克混乱如故,据美国国会研究处统计,截至2008年6月,美国为在海外发动“反恐战争”已耗资6100亿美元,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久拖不决,战争费用不断上涨,目前,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每月的开支约为100亿美元。与前几次战争不同,美国在增加军费开支的同时又进行了减税。在这场战争上花的所有钱都是借来的。而每一分钱最终都是要还的。美国政府财政赤字曾在2004财年创下413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在从2007年10月1日开始的本财政年度头8个月里,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达3194亿美元,白宫2008年初预测,美国政府财政赤字2008年度将上升到4100亿美元。在“反恐”战争中,美军伤亡3万多人,军人出身的美国资深众议员默撒也指出,伊战的后果其实是为全球恐怖主义提供了孳生地,反而助长了恐怖主义,布什政府的反恐政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初,布什政府和美联储虽然也都有所应对,但显然低估了形势的严峻性。随后危机急剧恶化,迫使布什政府和美联储不得不全面调整政策,一系列重大救市措施纷纷出台。
2.美国的金融监管部门严重失职,在2007年3月22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房贷市场危机:原因与后果”的听证会上,委员会主席Dodd对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特别是美联储的不作为作了声色俱厉的指责:“我们的金融监管部门本来应该是枕戈待旦的卫士,保护勤劳的美国人免遭不负责任的金融机构的伤害。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他们一直袖手旁观。”
3.中介机构的公正性和中立性受到质疑,2007年8月开始的由次级按揭引发的全球性信贷危机中,评级机构扮演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因为那些证券化产品,都需要评级机构给予评级或其他公司担保,才能被市场吸纳。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Fed)副主席科恩(Donald Kohn)2008年2月26日称,信用评级机构对部分由次级抵押贷款支持的抵押债券或贷款抵押证券(CLO)等缺乏透明度的金融工具给予了高评级,这是种错误做法。2008年2月19日中伦金通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Lawrence C.Foster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评估机构以非正常估值方式故意高估房产价值,并将这种高估的价值作为信息传递给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再将错误的信息传递给投资者,欺骗投资者进行购买,若调查核实确系评估机构与银行或者贷款提供机构因利益合谋欺诈,则违反《联邦证券法》(Federal Security Law)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方责任。”
4.美国放贷的金融机构不能自律,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银行为什么要发放风险过高的贷款?因为银行承担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当银行倒闭时,社会要同时承担宏观经济成本和紧急救助成本。由于有存款保险,某种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在起作用:坏的或高风险的银行驱逐好的或安全的银行。既然政府承担风险,存款者并不关心风险。他们所关心的只是银行承诺的收益。一方面,安全网对于阻止破产的蔓延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如果安全网过于强大,就会使银行进行一些不安全的投资。此外,一家想要从事冒险活动的银行显然会创造一种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既给予它相当的自由做其想做之事,同时还能取悦监管者。银行迅速扩张是高息揽存(或者银行通过给予其他非金钱的好处,银行可以规避存款利率限制)的结果。它们能够支付高利率并盈利的唯一途径是承担更大的风险。更大的风险意味着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更大。在某些情况下,银行迅速扩张是一种隐形的“圈钱游戏”。实际上,新的存款被用于支付对前期存款承诺的利息(像所有的圈钱游戏一样,基于银行扩张的圈钱游戏最终必然崩溃)。贷款规模越大,道德风险活动所产生的利益越大。“把东西卖给买不起的人,把钱借给还不起的人”,这种思维让很多财务金融公司创造出傲人的经营成绩;整个社会也进入了一个巨大的谎言里:政府要作多,企业要业绩,人们要买更多的东西;大家拼命玩数字游戏,一直往上堆、往外推,直等到泡沬爆炸。
5.美国次贷危机对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能力提出严重挑战,本·伯南克于2006年1月31日正式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2007年4月开始,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爆发,时隔仅仅1年,人们不禁对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能力提出质疑!6.人类自身的本性:贪婪和恐惧。贪婪至极,意味着繁荣见顶物极必反,恐惧即到,意味着萧条已现。反之亦然。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美联储连续降息,各国央行(包括美联储)纷纷注资,但无事于济,因为连续降息和注资会导致严重的道德风险,因此,诺奖得主克鲁格曼对这种做法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也许延缓债务人的还款期限和免除债务人部分或全部债务是解决美国次贷危机的明智之举,其次,严厉整顿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和中介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