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业,走过了10年历程,经历了中国资本市场最低潮的时间,也同样分享了近几年最辉煌的发展,我们将一同与您分享基金这十年走过的路程,寻找出在这十年间的领跑者与推动者
我们回首过去,期许未来。
主 办 方:
特别协办:
战略合作:
 

访谈主题:你所不知道的基金投资"陷阱"
访谈嘉宾:

赵迪 《股市动态分析》基金部主任
2000-2004年于南开大学主修金融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其间辅修天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第二学士学位。致力于基金研究。著有长篇小说《基金经理》以及《基民天下》等。
个人BLOG:青年金融学人赵迪的博客
访谈文字                                  点击查看全部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网易财经特别策划的《基金这10年》风云对话栏目,今天我们请到的是长篇小说《基金经理》的作者赵迪先生,赵先生,您好,请您跟网易的网友打个招呼吧。

赵迪:网易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赵先生,《基金经理》这部小说当时创作的背景是什么?

赵迪:《基金经理》这部小说是去年三月份开始写的,差不多在去年年底写完的,当时的基金市场还没有现在的火爆,应该说是刚刚走出低谷的一个过程,这个时候因为我也做财经媒体的工作,也接触过中国基金经理,其实基金行业跟其他的行业一样,它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一定会暴露出一些问题,所以说《基金经理》小说在肯定基金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实际上也希望把基金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有客观的描述。

主持人:在写的过程中,是否有某一个基金公司或者是某一个基金经理为例子?

赵迪:我想其中有一定的真实性,虽然是小说,但是其中有些内容和细节是来源于真实的事件,但是不是以单个的基金公司或者是基金经理来写,是综合了行业的现象来写的一部小说。

主持人:您怎么去把握基金经理的角色,他的心态,有没有通过实地的到某一家基金公司,然后跟他们长时间地接触?

赵迪:我在做财经时,采访过很多基金经理,包括公开采访场合的采访,也包括私下的接触,在这种私下接触时,他们会有更多的真实性,或者是情感的表达,他们不会再采访当中表现,但是在私下交流时会说出来。

主持人:听说现在的《基金经理》这本小说卖得很好,也打算拍成电视剧?

赵迪:对。目前有一家影视公司具体的改变剧本,现在还处在剧本改变的阶段,如果快的话,会争取在明年春节后开拍。

主持人:大概是多少集?

赵迪:大概在30集。

主持人:想问一下,在这本书中,说到了基金公司的研究能力,您觉得比券商差一些吗?

赵迪:也不能用好坏衡量,因为券商的研究实际上是面对客户的研究,而基金公司是为了自身投资服务,两种研究的出发点可能有一些差别,基金公司的研究更多是针对券商研究结合的再加工,比如说对券商的盈利报告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导自己的投资,他认可券商报告,同时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可能会更有针对性。

主持人:本土逐渐成长的基金经理和在国外受教育的基金经理,他们这种知识背景和研究能力是否有本质不同?

赵迪:从国际的公募基金经理来讲,他们的学历和教育都非常丰富,不管是海外的受的教育还是本土的名校受的教育,他们的知识机构都比较完善,海外背景的基金经理还并没有完全的表现出来区别于本土有独特的优势,这两个群体从业绩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主持人:海外经理是否因为海外的教育更多的重视操作,这样海外学习的基金经理在实际的操作上比本土的基金经理更胜一筹?

赵迪:国内的基金经理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逐渐过渡的过程,包括海外的衍生工具,现在国内市场还没有完全的具备,从这个角度看,从国内的教育的基金经理知识结构也已经能够适应中国市场现状,而且对中国证券市场表现的特色这一点,中国特色实际上本土基金经理还有他具备的优势。

主持人:您写完这本书,更深刻的是体会到中国基金行业的职业道德问题。

赵迪:对。道德风险是资产管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的风险,因为基金就本身来说,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持有人的目的并不是完全一样,基金管理人的最终目标是管理费的收入,基金持有人的目的是基金收益最大化,两者不发生矛盾的时候,基金管理人如果把业绩做得很好,能够带来业绩同比的扩张,那么实际上两者的意义相对来说是一致的。但实际上业绩做得好,但是规模未必能够同等规模扩大,或者是这里面有时候会出现逆反的现象,两者会出现矛盾时,这时候基金管理层的道德风险一面,从公司的层面来说,可能会表现出突出一些,从基金经理个人来说,这里面也会存在道德风险,这些问题不仅是问题在基金行业,而且在其他行业中都不同层次的存在。

主持人:您在书里说散户的亏损厌恶效应会导致基金经理用“低净值”换取“高份额”?

赵迪:对。这个事情在牛市和熊市当中有不同的表现,熊市的时候在2004-2005年,很多基金都跌破了面值,这时候投资者处于亏损状况,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不愿意兑现这样的损失,他选择持有,而有一些相对好一点的基金,差的基金跌到9.5毛,而好一点的基金而在升值,这时候投资者反而是更愿意先出来进行观望,相对来说,这时候就形成的逆向选择,业绩好的基金赎回压力要比业绩差的要强一点,所以这样会引发一些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我宁愿把净值做低一些,在9.5以下,这个位置相对安全,等到过去慢慢熊市的时候在提升业绩去吸引投资者,这个在熊市确实有这种表现,牛市的时候可能就另一种表现,就是投资者说基金涨的非常高,投资者也有很恐高的心理,就通过拆分把一份五块钱净值的基金拆成五份,每份一块钱,实际上就造成了一种假象,基金就比较的便宜,实际上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追捧,很多基金拆分之后出现了大规模的申购,其实都是不理性的现象。

主持人:这种现象是否说明在整个投资市场的来说,对于普通基金投资者的教育还是不够?

赵迪:我个人觉得基金公司,至少不应该在宣传上刻意去说低净值,是低风险去误导投资者,你即使不做投资者教育,也不应该去误导,其实我们也看到,前一段证监会其实也做了一些通知,要求基金管理公司不可以实施拆分,这就是说基金公司就不能以“低净值具备优势”而误导消费者。

其实就我个人的观点,所有的基金拆分其实不管是市场上涨阶段还是下跌阶段,拆分都是会损害投资者权益的,因为开放基金本身规模变化它有一个规律,比如说你业绩做好,这时候可能投资者会大量的申购,但是你资金的规模膨胀到一定的程度,可能你的运作效率会降低,这个时候你的业绩可能相当来说差一些,这时候有投资者就会赎回,赎回之后你的规模缩小到一定程度,你的灵活性增加,你的业绩就会很快的上升,所以是一个动态的拆分,你把一个净值认为降低之后,就会有大量的申购,其实就降低了基金本身的运作效率,一定是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

主持人:基金公司会做这种事情的话,是出于一种什么角度?

赵迪:他当然是从营销的角度进行考虑,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不一样,基金管理人最终的的利益是追求规模的扩张来实现管理的收入的增长,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拆分其实只是一种营销手段。

主持人:这样是不是说明了基金公司在盈利这方面上的手法太单一?

赵迪:其实公募基金就是一个管理费的收入,私募基金存在业绩盈利部分的一个分成,但是公募基金目前采取还是管理费收入。

主持人:你觉得公募基金未来会保持这种状况吗?

赵迪:我觉得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会是这样,如果公募再去分享业绩提升,其实上面会有一些问题,就是本身是私募基金灵活的一个优势,如果公募在提取管理费,提取一个提升的话,一个是它的规模已经很大了,收入非常高,那么这种提取之后,其实是市场对它是有一些争议,就是你本身公募占据了很大的信息优势,但是如果你提一部分的话,市场对这种现象有一些它的看法。

主持人:有没有其他增加收入的方法,因为在国外的话,基金公司很多不仅仅是一个投资而是财富的管理,它可能是在年金市场上的管理,或者提供研究的服务,比如说给国外的基金作为国内的投资的咨询顾问的这样子的方法来增加基金公司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收入。

赵迪:这样长期来看,是会逐步的出现,另外一个就是按本身规模收入,就是你业绩做得很好,才会有更多的资金关注你的基金,认同你的基金,从这个角度来说,基金管理公司存在着做好业绩的动力,那么我说它中间出现过一些问题,都是二者出现矛盾的时候,更多时候我们做的是规范它,不让它出现可能会出现的矛盾现象,然后尽量的去督促它,让它发挥业绩提升的同时会给他公司本身带来的利益的促进,应该把这方面都发挥了。

主持人:你在基金小说之中也谈到了一个基金信息优势,你是怎么看待基金公司在投资市场中所占的优势?

赵迪:我觉得这肯定是客观存在的,作为基金管理人,之所以大家愿意把资金交给它去管理,本来就投资的专业性,研究上面的一个专业性,另外信息优势可以说也是客观存在,包括你个人与上市进行沟通,肯定会有一些障碍,基金管理公司与上市公司进行沟通的时候,相当来说障碍就会小一些,从管理层的角度来说,尽管前期有些基金业也出来否认,管理要求基金去减仓或者规避风险,其实其中现象,如果管理层去定期或者不定期跟基金针对市场沟通,这种现象是完全存在了,这种现象我觉得不一定是定义一种说内幕信息,其实就是一种信息优势。

主持人:这种信息优势体现在哪些具方面?具体是哪些内容范畴?

赵迪:就比如说从它和上市公司的交流和沟通上面,你个人,你不可能和很多上市公司进行一种沟通,但是作为基金就可以沟通,上市公司可能会及时的向基金告知一些公司的实际情况,可能它未必达到一个信息披露的要求,按照信息披露,它不属于一个必须的信息,但是它可以和基金进行沟通,对他投资有帮助。

主持人:这样属于基金公司在市场上是有一种先知先觉的优势?

赵迪:我想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会有,不然基金管理公司怎么体现它投资管理的优势。

主持人:这样难道不会使得投资市场的透明度降低?

赵迪:我觉得这是相对了,虽然有效市场认为你市场的信息是充分任何都可以做的,但是距离有效市场还是会有一些差距。

主持人:你在书中说过一句话,我挺认同,就是不要把价值投资等同于市场成熟,真正市场成熟是包容多元化的投资理念,一位的强调价值投资,说明市场还没有真正的成熟,这个是你的想法吗?

赵迪:对。其实价值投资是一种投资理念,并且有很多成功的投资者采用的一种投资理念,但是真正成熟的市场,确实我认为是一个包容多元化的理念的市场,其实我们看到有很多成功投资人,尤其是国际上投资者,他并非是以价值投资为投资理念,他可能会有用一些技术分析,可能会有用一些资金博弈角度去出发投资的操作,但是其实有很多人也是非常得成功,作为市场,它应该给多元化的理念,至少给它一个生存的空间,如果大家都是价值投资,都没有分歧,如果没有分歧就没有交易,我觉得一个成熟的市场应该是多元化的理念并存的市场。

主持人:你觉得现在的基金公司都是秉承这样的理念吗?

赵迪:基金在倡导价值理念,但是它实际的操作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其实很多基金他的换手率非常高,尤其到后期,如果你还是用价值投资理念去解释基金的一些行为可能已经解释得不太通了。

主持人:其实基金为了的本身的收益,它可能会做违背一些自己初衷的事情,包括炒短线,非常高的换手率,甚至听说有一些基金达到了2000%。

赵迪:其实这个从两方面看,从好的一面,就是灵活性如果提升了基金的业绩,至少给投资者创造了收益,其实基金倡导价值投资理念是一方面,我们更多是看它实际的操作行为,由于市场针对基金业绩的排名也非常多,有的排名也做越来越多,甚至每天都有一个,我觉得这样的排名实际上给公募基金太多的压力,实际上就要求基金管理人不得不去为了比拼短期的业绩,而做了很多可能会放大风险操作,其实这对基金的发展来讲,我个人认为负面的效应会大于正面的作用,包括今年以来,其实公募基金的业绩整体上是超过了私募基金 ,其实公募基金不一定真的是那么优秀,那只能它被动去追求满仓操作和基金操作反而在单边上扬的市场上占了一些便宜,而私募基金比较的灵活和自由,如果他不看好市场,他就可以低仓的操作,这样的排名市场就会靠后。

所以我觉得作为证券投资基金,相对来讲是一个机构投资者,他在市场当中,保持它投资理念和投资交易的一致性是应该的一种理念,虽然他是机构投资者,但是最终落脚操作上,还是由一个一个个体来操作,一个的基金经理,是人都会人性的一些弱点,可能会被市场的情绪所感染,被市场的行为所左右,所以出现有悖于他原先理念的做法,我觉得这都是在市场当中会出现的情况。

主持人:其实现在不成熟的市场,导致现在很多的排名,包括你刚才讲的,每日的排名都有,这个应该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作为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在这方面应该是不去理会,不应该去考虑这些东西,包括股东这方面可能应该要求他旗下的基金经理人,你可以每天不用管这些排名的东西。

赵迪:目前肯定是做不到的,老百姓也会去看,投资者也会去看,你总是业绩排在后面的,会受到来自市场、媒体、持有人各个方面的压力,包括基金管理公司也会给基金经理很大的压力,如果短期排名靠后的话,可能要减薪,长期排名靠后要下岗。所以对于基金经理的压力是方方面面造成的,短期不可能减缓,反而会随着基金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越来越突显。

主持人:我也是跟很多基金公司的人聊过,他们也讲公司的理念是做百年老店,其实百年老店并不是很容易做的。

赵迪:很多基金管理公司都会这样讲,有很多行为如果我们去看一下,绝对不是百年老年的行为。比如因为市场某一段时期某一产品受市场的追捧,就一味发行这个产品,不去考虑这个产品是不是真正给投资者带来很好的回报,在股票市场现在非常火爆是没有人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这种情况造成产品线结构不平衡,很多基金管理公司都发了6、7个产品,全国是股票、混合型的,没有债券型和货币型的,一旦市场有变化的时候,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影响。相反在熊市的时候,大家都发短线的基金,这个产品有迅速膨胀,在膨胀过程当中,有些基金管理人为了刻意比拼短期收益,尤其是货币市场基金和短债基金是以安全为首要的,做很多的放大操作,违规现象很多,带来的结果就是市场由熊转牛的过程当中,这些货币基金被大量的赎回,300亿的基金一下子变成3个亿,赎回90%多,这样子放大操作,所以就产生巨额的亏损,按照证监会的决定必须要用自有基金去填补这个窟窿,我们在报表上面就看到损益平准金,这也是伤害投资者,同时也伤害自己。

包括现在的短债基金,当初是一种金融创新出现的,现在随着最后一个短债基金转为债券基金,现在市场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短债基金了,这个就消失了,将来市场如果说有一个阶段性调整的话,可能股票基金又会出现大幅缩水,份额和业绩上的缩水,到时候基金管理工作重新陷入困境,尤其是小公司,这些都是和做百年老店不相匹配的。

主持人:这样子好像是一个倒退,短债基金全部消失了,都没有这个品种了。

赵迪:这种转换的权利,投资者不认可是一方面,不认可有投资者的道理,因为你业绩做的差,短债基金业绩做这么差是不应该的,有它本身放大操作的后遗症在里面。因为你有很多的伞型基金,你一只基金下面有债券、货币,你可以投资者自由的转换,把这个权利给投资者,而不是说自己转换,把货币基金转换成了债券基金,把短债基金变成货币基金,这个转换权利应该交给投资者。

主持人:前阵子我们采访银河证券的王群航,他有一个观点是,投资基金不应该是长期的,很多时候基金公司都是在误导投资者,投资者应该针对市场的特点,来选择他所合适的基金。比如说现在股市好,应该鼓励投资者去买股票基金,去分享股市上涨的收益,如果这个市场已经开始由牛转熊的时候,应该鼓励投资者赎回股票基金,转向更安全的基金,比如说货币、债券,而不是一味去告诫投资者,你买入这只基金,一定要长期持有,3、5年。你是如何看待的?

赵迪:因为投资者选择基金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投资者本身自己不具备很强的投资能力,如果我不具备这种能力的话,我很难准确的判断什么市场是真正出现一个下跌,什么是该离开,该赎回的阶段,所以简单去说,在市场高位的时候可以去赎回,在低位的时候重新购入,这个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做到是相对困难的。

长期持有有它一定的道理,假如说我们认为基金管理人非常优秀,因为基金本身有一个择时的操作,会根据市场的涨跌去确定自己的仓位也好,确定自己的投资组合也好,在这种情况下,我如果认为我的基金管理人非常优秀,我应该相信他的操作,如果我自己在对择时以后的操作基金择时的话,效果不一定做的很好。当然投资者在此之前资产的配置是应该进行考虑的,也就是说不管市场的好坏,我都不会把全部的基金放在股票基金上面,或者说我风险承受能力再好,我也不应该把全部的钱放在货币基金和债权基金,我们在选择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之前,做一个与自己风险配置相当的基金组合,有多大比例放在股票,有多大比例放在债券,定期去检查自己的组合,这样的话更妥当一些。

主持人:您觉得这种外资基金公司、合资基金公司跟本土的基金公司他们之间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赵迪:按常理去想,外资会带来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等等,可能有些公司也确实感觉到了,我们看一下,基金行业现在这些情况,有些问题反而就是在外资基金管理公司,或者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暴露更加明显一些,不是说本土基金管理公司不存在,我们发现市场曝光的现象恰恰是出现在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当中。外资也好,本土的基金管理公司也好,我相信他们当中都有优秀的基金管理人,也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比较二者我觉得要从各家基金管理公司不同的特点去考虑,我觉得这两类群体并没有太多的差异,外资的优势,至少我没有看到它表现的很明显。

主持人:它为什么暴露很多的缺点呢?

赵迪:他们沟通上有一些问题,我们国家像台湾地区也会有一些基金管理人在管理中国的市场,我个人觉得台湾的基金市场发展其实还不如我们大陆,尤其是在台湾股市出现股灾的阶段,很多基金管理公司损失都是很大的,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表现出基金的优势,为什么台湾地区的基金总是发展不起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像我们大陆,我们大陆基金管理公司如果和散户相比的话,确实它的优势很大,但是在台湾二者差不多,这就是台湾地区没有发展起来很重要的原因,基金管理人没有表现出专业优势,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即使有外方进来之后,还是要从中国的市场实际去出发,如果说沟通不顺畅,同样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主持人:现在中国的基金业发展的非常迅速,包括从整体的份额现在已经达到了3万亿份,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也越来越多,包括人员的招聘也越来越多,随着行业的快速膨胀,你觉得隐忧是什么,基金公司在管理方面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赵迪:就像你讲的,现在已经到3万亿的水平了,过去我们总喜欢拿中国和美国或者其他成熟市场相比,说我们现在规模只有人家的几分之一,占基金业的比重很低,所以我们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是现在到了3万亿,不管是总量资金的规模,还是占我国金融业的比重都是已经是比较高的水平。更重要的一点是人家这么大的规模和比例是建立在几万只基金的基础之上,我们国家其实就是几十家基金管理公司,我想提一个观念,其实从单家基金管理公司和单个基金从业者管理的规模比重来看,目前已经是严重偏高,像前10大基金管理公司,现在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了几个股份制银行的总和,你就这几个人管理这么多人的资产。基金管理公司在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这种欠缺就造成基金管理公司不断出现内控、投资上的问题,没有及时去行权,转股,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从理论上肯定是知道的,道理上、知识结构上都没有问题,就是现在顾不过来,就是这么几十个人,管理上万亿的资产,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我觉得下一阶段基金行业发展变化应该不再是总量的扩张,我觉得3万亿总量这两年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更多是结构上的优化,这种结构上的优化是下一阶段基金管理公司出现的。

比如现在基金债权规模是严重的缩水,这种缩水是建立在债券市场并没有太大缩水基础之上的,基金始终不是债券市场的主体,银行是主体,我想下一阶段包括债券型基金应该有一定的增长,另外一个增长是私募股权基金上,二级市场资金不管是风险,规模都已经足够大了,下一阶段是资金的转移,在这个市场上面从中国基金产业链上面来讲,私募股权基金可能会在下一阶段会有一个增长,总体上来讲,总量3万亿差不多了,更多是来自结构上的优化。

主持人:基金公司的这种资金的并购有可能发生吗?

赵迪:会有,目前对于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价值,开始有所显现了,前一段时间也出现了有一家基金管理公司股权转让出现了几十倍的增值和溢价,我们杂志也在这方面也有衡量和评估,我们希望把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交易价值有一个更好的测算,我相信下一阶段基金之间的并购会更加的突出,会更加的多,当然现在也有一些管理层对金融企业控股,管理公司有一些限制,一家控股,一家参股的要求,但是并购仍然会很多,更多的是大公司去兼并小公司。

主持人:你觉得这种并购会不会损害到一些人的利益?

赵迪:我觉得应该不会很明显的损害到,本身这种并购和扩张从整体来讲,应该是一种优化的过程,短期可能有一些人员调整的阵痛,但是从长期来讲是有益的。

主持人:您在您的专栏当中也提到私募基金,您觉得中国私募基金的现在发展的怎么样?

赵迪:现在中国私募基金伴随这两年的牛市又重新出现快速发展,早期私募基金,遭受四年熊市打击很大,早期前期私募基金业不是太规范,但是这两年伴随着牛市又有一些新兴的私募基金,或者是以前经历过熊市洗礼生存下来的私募基金,这两类基金都有很快的发展。

公募基金如果说是中规中矩,对基金经理都是很高的科班出身,金融学背景的要求,但是私募基金个性化比较强,不管你是民间高手,从业人员,或者是股票专家,各种类型的人,只要你的水平高,有自己的投资理念和业绩衡量的标准,你都有可能在私募基金这个大的舞台上面有发展,包括我们看到以信托平台发型的私募基金,其实他们都是包含着各种类型的基金经理人。另外一点是私募基金发展到现在,我们依旧只能说是蛰伏中等待面的状态,虽然它发展的很快,但是和公募基金相比,对它的限制、要求包括法律上的监管上相对空白的状态,还是像悬在私募基金头上的一把剑,私募基金在发展上面还是有一些必须要面对的障碍。

主持人:私募基金在运作上面投资策略会不会比公募基金更灵活?

赵迪:如果采取信托方式发型的私募基金,在很大程度和公募基金非常相似了,有持股比例的限制,股票持有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讲,信托型的私募基金已经是接近公募基金了,私募基金应该保持更多的个性,所以信托方式是不是私募基金实现阳光化最佳的方式,我觉得信托方式是一个方式,但是不应该是唯一的方式,如果这样的话,全都是以信托方式实现阳光化的话,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就没有区别了,就把私募基金变成了公募基金,但是我觉得私募基金应该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私募基金业应该有一个探索,除了这个方式之外,还应该寻找其他的方式。

主持人:私募基金现在的风险收益是怎么样的?

赵迪:现在是熊市大家做的都是不错的,私募基金是在盈利的基础上有业绩提成,如果说现在牛市,业绩做的比较好的话,收入会比公募高一些。但是它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如果市场出现了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我们也看到最近一个月私募基金业绩也是负的,如果出现负业绩的话,就没有业绩提成了,固定的收入也是很少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熊市的时候,公募日子的要比私募好一点,牛市的时候私募基金业绩更好。

主持人:私募基金业绩是怎么样的?

赵迪:如果还看信托这个平台,就是以信托方式发型的私募基金的业绩,目前来看远远落后于公募基金,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要扣除20%的业绩提成,扣掉这个提成,你年初到现在只实现80%的回报,你回报就是百分之百,这20%业绩的提成特别是在单边牛市当中摊薄的效应还是很大的。

第二个,公募基金正好撞到了这一波牛市,被动高比例持仓对他的优势是很大的,私募基金相对比较灵活,仓位控制的稍微低一些,这个时候承担的风险比较小,但是在单边上涨过程中表现就比较差一些。这两点都是站在私募基金的立场上面客观为它讲一些话。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也想借这个机会提醒一下,我们给它找一些原因,不代表他也可以给自己找一些原因,很多基金管理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做的不好,其实就是做的不好,做的不好也没有什么,我们客观去看待自己的差距,其实公募基金有这么强的研发实力,有这么多的投资团队去支持,私募基金每家基金都是单个人组成的,比如说东方港湾是以但斌为核心的,这种灵魂人物我们承认他非常优秀,但是也会犯错误,比如说空仓,赤子之心赵丹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的收益率就是一个横线,单个人我们如果认为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成功的话,私募基金有它生存的空间,但是这里面的风险,就是灵魂人物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从这个角度来讲,私募基金的业绩如果有一些落后的话,可能也和灵魂人物犯错误也有关系,从长期来讲,私募基金还是有它生存的空间,投资者也好,也需要这种个性化的理财,配置独特风格的投资产品,所以私募基金当务之急还是提高自身的能力,这个还是最关键的,一味强调自己的生存空间不好,或者说自己的业绩落后有自己的道理,这个不应该是主要做的事情。

主持人:在你的书中也有描绘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的对决,博弈的过程,的确是非常惊心动魄的,你觉得在现实当中这种存在吗?

赵迪:会有,当然小说会有小说夸张的成分,但是从投资角度来讲,《基金经理》这本书对这个描写还是有些不太够的,因为这本书到现在出版有大半年了,从写作完成到现在已经快一念了,从我对私募基金的了解比起写作的时候会更深入一些,所以我在想如果我想《基金经理2》的时候,会把私募基金更加真实的操作写的更加详细一些,形形色色的私募基金,包括他们的理念和操作手法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主持人:已经有打算写《基金经理2》吗?

赵迪:目前有这个计划,但是不会很快写完。

主持人:我们会很期待这本书。你是怎么看待中国基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赵迪:短期来讲是结构的优化,不是总量的扩张。从长期来讲,我相信基金业不管是规模也好,还是从业队伍,在整个理财市场当中的影响力都会是继续增长的过程,我相信以后老百姓在谈及理财的时候,谈到证券投资基金,包括私募基金的机会会比谈到银行储蓄、其他的投资工具会更多一些。长期以来,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更多是依靠节俭来实现财富的积累,但是证券投资基金出现之后,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投资来实现资产的增值,来实现财富的保障,我相信中国人是很勤劳,我相信在未来随着基金行业不断的发展,会给勤劳的中国人,通过理财的方式实现一种财富增值,实现财富的保障,我相信在这方面基金会有更大的舞台去展示他们的能力。

主持人:最后请赵先生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过去中国基金业的发展。

赵迪:我在《基金经理》序目当中有一句话,用来描述基金业是比较合适的,走在遍布宝藏与荆棘的道路上,一方面有宝藏等待着它去开发,同时这个行业有充满了荆棘,充满了风险,我想即便行业在宝藏与荆棘遍布的路上,将来还是走在这样的路上。

主持人:谢谢赵先生,本次访谈结束,谢谢大家。

上投摩根:国际投资专家继续以国际视野掌握投资契机,为投资者带来持续优异的业绩表现.[详细]
汇添富:合格持有人速成计划作为有深刻企业公民意识的金融机构,汇添富以开放的姿态,邀请记者走入公司,亲临[详细]
工银瑞信基金“财富俱乐部”工银瑞信基金成立“财富俱乐部”推出客户积分计划,提供更加个性化、高质量服务。[详细]
华夏基金:前三季度业绩全面领先华夏基金一举囊括2007年前3季度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平衡型基金三大主力类型 [详细]




支持媒体
       
    
主编信箱 热线:020-85105163-5333 给网易提意见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