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报道_2014网易经济学家年会

论坛二:互联网金融机遇与创新

文字实录

蔡鄂生:

谢谢主持人,第一次参加网易的论坛,很高兴。其实让我做主题演讲还是差点儿事儿,待会儿还是听陈教授的。

因为互联网金融为什么今年被炒热了?我老在琢磨这个事儿,是发展到这个阶段了,还是它已经要进入一个什么状态了?然后被有些人把它打出来了这个旗帜,高举这个旗帜。

如果没有一种发展历程,今天能不能喊出这个字儿来,也是问题,所以我们看这些问题,到底怎么看,实际上是,因为互联网时代本身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化,所以它已经不是金融领域的问题,各个领域都有,甚至我们现在,我在底下开玩笑,我们都成了手机、电脑的奴隶,强迫症,早上起来一睁眼啥也不干,先把手机拿过来看看怎么回事,它已经作为你生活当中很难分开的一个东西,所以这就说明,互联网给我们人类生活带来的极大的变化。

但是为什么互联网金融被炒得这么热,是谁能代表谁的问题,还是说互联网融入到金融以后,或者是把金融融入到互联网以后,它就可以对我国的金融改革,最主要的还是对人的金融需求的服务是不是能带来根本的变化,这是最主要的,因为既然讲金融,服务业,也是为人服务的,你不是光想着赚钱,投资者要把钱搁你这儿,你怎么负责任。

其实我也不想就互联网和传统银行之间有什么差异,这两天刚看了金融城,网上有一篇文章,可能是12号,德意志银行,有个叫凯龙的写的一篇中美互联网的对照,它从大的制度,从具体的条件,包括人的生活方式和各个国家的差异性,我认为分析是客观的。所以如果大家关心的话,这方面的东西要多看一看,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还是你心里期望的东西,它都要到实践当中去判断。

还是谈谈三中全会,三中全会,我的感受,好象《公报》出来的时候社会反应觉得不解渴,但《决定》出来以后,现在有点……不是有点,是很振奋,很多大的制度上的改革的基本方向性的东西,都提出来了,上个礼拜又开了经济工作会议,套着城市化会,这里头的,我看上头对于改革的步伐问题,怎么改的问题,又有一些我认为是很重要的提法,关于在政策层面上有一个词儿,要把改革立于调控之中,而且要求在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其它政策的时候,要有改革的思维来指导你的政策。

再有,就是后头几个问题,一个叫做“正确推进改革”,一个叫做“准确推进改革”,还有一个叫做“有序推进改革”,还有一个叫做“协调推进改革”,这个可能应该是在总结了我们国家发展这么多年提出来,所谓正确的概念是指什么呢?就是指改革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我认为这个话就需要理解了,刚才我看这上头来了一些反映,私有制快来,到底这些话怎么说,我看这些评论都很有意思,什么“男孩是建设银行,女孩是招商银行”,这些都有,但正确、准确、有序和协调,实际上是我们在具体贯彻改革步伐上,贯彻三中全会整体的顶层设计和路线图上应该怎么做,这是很关键的,因为我们改革发展它已经不是一个初期的、简单的简政放权,已经是很深的问题在里头,大家都说是“深层次问题的出现”,深层次问题的出现,前两年就不是一个问题、两个问题,而是两个矛盾、三个矛盾同时交织在一起,对这些交织在一起的东西,我们要积累经验来推广,但是任何一个措施在发展过程中也会有问题,因为这确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论,不可能在你走路的过程中不出问题,所以我觉得,大家对于网络金融比较有兴趣,或者说比较热衷,我觉得最大的渴望、可能还是服务需求。

这几年大家说中国的金融改革有了很大的推进,有很多不满足的地方,或者叫做服务缺失的地方,喊的比较多的中小企业,或者叫小微企业,还有三农,还有其它的一些方面,是由于你服务的缺失造成了这种新的东西的进入,但它的服务缺失就是我们现在认定所谓银行的服务缺失,它确实也存在。但这个银行在前几年支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当中的作用,是不是又决定了它在这方面客观上会出现缺失,再加上08年美国金融危机,美国或欧美的金融发展方式,交易产品,创新产品不断增多,投资者的欲望就是看利率了,看价格,所以我这既能买东西,剩下的钱在那儿还有收益,而且收益还不少,那他的收益从哪儿来呢?也是要从经营上来的,所以它到下端以后它也会遇到那些问题,最终它还要回到市场上来,你要交易产品,现在不让你放贷你怎么办?放小额贷款,小额贷款,这种服务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大家也看到了,但小微企业对高收益的支撑到底能支撑多长时间?这又是问题了,所以我们对于发展来讲,现在无疑,互联网金融对于提高金融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我以为一定会有帮助,现在银行也在利用网络平台,只不过在这种制度框架下有人认为它还是一种垄断,或是半垄断,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大家也可以看到,这几年各类的金融活动实际上它已经交织在一块儿了,包括你说的持牌的也好,或者没有正经持牌的,第三方支付,人民银行把它管起来了,搞发牌照,跟你以前已经存在的那些有的没牌照的现在怎么办,这都是问题呀,现在你说我就能够替代你,产品,汽车也好,机器设备也好,替代出口,进口,这是可能有完全替代性的,也是根据需要,但你住在不同位置机构上的功能服务,我觉得还是不要用“替代”好,还是让投资者和我们金融需求者有更多的“选择”为好。这是主要的,现在我们没有什么选择呀,刚才我提到的那篇文章中说,美国人的互联网金融之所以没有发展起来,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因为美国是借钱消费,它没有沉淀,所以它就出不了余额宝,我们省吃俭用买点好东西,还要便宜,剩点钱积累那儿,第二天就给你年化利率,就出来了,大家觉得这种服务能够满足我的一些要求,所以从服务的角度来讲,我以为确实对金融领域改革的冲击,叫冲击也好,叫打破什么也好,我觉得有它很大的长处,因为它的客户群很大,而且这种客户群,咱们也不要用富人和穷人来说了,就是收入相对不是太高的人,是这么一个平台,所以是这样的发展。

但再往深了来讲,这是指服务的角度,但金融作为一个链条,我游服务,你给我提供的服务作为投资来讲,我的需求是什么,它慢慢有钱以后,他的需求一定是要有高收益的,如果当你那块投资者的人也是要追逐这种收益的话,会怎么发展,这个是值得思考的,因为我们在发展初期的时候,我们有一个价格,或者通货膨胀本身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的东西,大家可以看,不管是网络金融还是其它,原来它是低成本服务,而且要把费用放到最低,但它现在反过来既能满足你的消费需求,我还能给你相应的带来比较高,但有的已经带来了,我觉得所谓市场上利率差不多的收益导向,这样的时候我们就要看,所以对于这个,现在我们存在的国有银行也好,股份制银行也好,城商行也好,它们在这种冲击下,在这种浪潮下,它们也在变,实际上这也一直在变,只不过是看变得快也好还是慢也好,它有差异。所以我觉得,作为我们的发展,还是要站在总体的要求,站在平衡、综合、系统的角度来看,一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怎么个性化、差异化,不是简单的对立,你把一个不同层次上的东西放在同一个平台让它讨论,一定是各说各的,融不到一块儿,这就很难找出一个共同点,我们争论也好、认识也好,是为了寻求一个共同的认识,然后来推进改革,而不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大家到时候落实还是各走各的路,那肯定要出问题,所以我们说搞论坛也好,搞什么也好,不同观点存在是正常的,但论坛的目的是什么呢?按你现在讲的,叫“重建改革逻辑”,不管是萧翎钰的改革也好、大领域的改革也好,给大家,给公众的意识是什么?最后我们要能够判断出一个比较一致,或者是比较共同的看法,有了这个看法干什么呢?推进改革,而不是在这儿论啊,论啊,最后它变成单体的发展,它一定要是这个社会系统性的发展,单体发展企业都有好有坏,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注意。

我呢也谈不上对这个有多深的研究,但根据这么多经验来讲,我们改革走到今天,实属不容易,表现在什么呢?表现在适应发展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谁都急,那也不行啊,你要回顾我们建国以后的历史,因为一个急字出了多大的问题,不光是经济上,虽然这个场合比较大,但我觉得有些话还是要说,包括在某些政治领域,一太着急,要追求一个纯过渡的方向,一下就从很简单的所有制马上就过渡到人民公社,这都是急的表现,不光是表现在生产上和经济领域,为什么不能急?因为那个急字和你的历史发展规律是不对应的,中国到现在发展到这么强大,有这么多的量,但为什么有这么多问题?问题是伴随着应运而生的,任何一个发展没有问题不伴之而生,不可能的,那就真正不符合我们认识的观点了,所以在我们每推进一个措施,改革的过程当中,都应该逐步地积累经验,能够带有普惠的东西,使社会的发展平衡,所以我的观点还是说,在网络金融也好,金融网络也好,电商的平台搞金融,还是金融这些银行通过网络怎么提高金融服务,大家还能够在这个发展当中找到一个推进我们整体金融改革发展的一致的,或者说基本一致的认识,使它都能够有所发展。

这回经济工作会议里还讲了,在金融这一块,讲了要提高直接金融的比例,这个话讲了很长时间吧,有时候股市好的时候比例就高了一点,股市不好的时候又低,这里再看它的曲线,你知道这些东西不是简单来看它怎么样,它一定是有一个系统和制度性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啊,我想说的,我们论也好,争也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点,前两天我看微博,不管正确也好,不正确也好,王健林和马云说“我们到此结束了”,我看这就比较好,我们不能在那儿,非得较劲,说你要成功了你就怎么样,我要成功了你就怎么样,那么大的人物能说这种话吗?带有赌的性质了,那不对了,那实际上就是打赌嘛,社会发展采取这种心态是不行的,当然作为一种论坛上的调侃这都无所谓,但这个舆论下去以后就有问题,所以我们所说的,旧的东西你要打破,那是传统的东西,可不都要打破的,中华民族能走到今天,如果没有它的优秀传统,能走到今天吗?四大文明古国还剩几个呀?它的文化,所以这个我觉得是要认识它的,刚才已经提醒10分钟了,这又占了大概五六分钟,最后讲一个问题就是法制和制度建设:

金融的发展和制度建设,包括我们现在网络金融里头缺失的东西很多,大家分析的东西很多,但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和制度框架的保护,这个发展都会有问题,甚至可能是无序的,或者甚至可能它只简单反映在申请者和批评者之间的关系,或者把它简单对立为我企业有这种愿望和你的政府,变成这种范围内去思考问题,可能这样还不大有利于我们整体的推进,所以这个三中全会也讲了,除了正确、准确、有序和协调发展以外,在制度层面上提出来,一定要加紧研究,需要改的法律一定要加紧研究,尽快的修,我们现在搞市场经济,没有法的意识行吗?法本身是进步呀,应该是一种文化的提高。

另外这次经济工作会议里还讲了步骤问题,哪些可以马上干?地方和部门通过授权可以做的事马上就可以办,带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再要全国一盘棋,在中央的要求下办,至于有些认识还不全面,还需要再认识的,这还是要通过统一认识,通过试点来推进,把这个层次和节奏就划的非常清晰了嘛,这样我们来推进这些事情,可能就比较好做,刚才说五分钟,我也不想再说了,还可以为下面节约两分钟,我讲的归根结底四个字:学习体会。

谢谢大家。

主题演讲:陈志武

陈志武:

非常感谢姚先生,他刚才说我是著名节目主持人,看来我上午主持得还可以。

上午讲英文的时候可能很难想象我还能讲中文,再次感谢网易,这是我大概第四次还是第五次参加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也期待下一次的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刚才蔡主席跟大家介绍了网络金融和金融网络的来历,下面我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差不多是从我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互联网金融,我先预告一下,可能我总得来讲对互联网金融不像现在国内炒的那么热,非常革命性的判断,相对来说有乐观的,也有不是那么乐观的一面,具体来讲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最近可能大家会看到新闻,中金嘉钰基金遇到了一些麻烦,投资五十万至数百万购买基金产品的客户,结果一年期满后利息没看到,本金也要不回,所以前几天有些投资者从上海、从重庆、从天津跑到北京来,到金融街游行维权,看了这个故事以后还有其它类似的故事,我去想,现在大家都非常热衷的“余额宝”会不会是下一个中金嘉钰?刚才蔡主席说了,原来是支付宝,现在从支付宝变成了余额宝,发生了非常大的革命性的变化,如果余额宝会是下一个中金嘉钰的话,后果又会是什么样子,我先提出两个这样的问题。

下面我想快速问一下,互联网金融在很多方面,就像我待会儿说到的,改变了金融的交易范围,交易规模和它参与交易的数,的确有很多革命性的影响在方方面面,但从根本本质上,不管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金融交易的本质并不会改变,直接的跨期价值交换,金融交易是信用的交换,这些本质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发生根本的变化,我讲这个话的含义是什么呢?过去我做对冲基金,自己创业做了十几年,十几年也见到了钱,但客户不是一百一千个,而是在欧洲不同的国家,还有拉美、巴西的,香港、新加坡,我见过很多人,但我发现谈一百个潜在的投资者谈下来,一个都不懂,所以整个十几年的经历让我感受到做金融交易是信用交易,人们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委托给别人管理,你不要说用互联网,没有见过面就可以做成交易,即使见过很多次面,谈过很多次,有很深的了解,也未必能够做成,所以总体来说这十几年给我最大的认识就是,信用交易是非常难的,所以在今天互联网越来越发达以后,如果认为今后所有的传统金融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那些不需要见面的互联网平台,可以完全替代以前的多种金融交易的话,那是不可能的,这和人的本质、和现实是非常相关的。

所以我会说,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最大的变化主要是交易的范围,交易的法制环境,交易的结果、交易的金额,今天和过去几十年、几百年相比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具体来讲是什么意思?在现代化的今天,尤其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互联网通信手段的今天,从金融交易一般意义上商品市场交易的范围来说,和今天就是很不一样的,我在这边讲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一会儿学习中国金融史的时候不可避免的都会了解到山西票号,实际上山西票号在很多教科书、历史书里都被捧得非常高,也确实非常重要,因为山西平遥在明末以后一直到清朝结束,做的贡献非常大,但话又说回来,因为以前交通运输和信息的限制,即使是山西票号在我看来发挥了那么大的作用,但实际上对中国社会、中国经济总体的渗透面、渗透深度、力度是非常非常有限的,从一个很简单的角度来讲,山西平遥到湖南长沙,具体大概是1700公里,没有飞机也没有公路,你要把银子从平遥运到长沙,大概要花11天时间,当然我们可以说骑马速度会更快,一天跑150公里,骑马的人都知道,真的一天跑150公里屁股会很疼,我们简单做一个假设,假如你一天跑150公里,从平遥到广州是240公里,按照同样的速度来算大概要花16天时间,由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去展开想象,以前的金融交易,票号也好,银钱也好,实际上它交易的范围会非常非常有限,一是没有交通工具,二是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所以金融交易的范围非常有限,人数和金额都会非常有限,所以由此带来的另外一个含义,过去清朝的时候没有银监会,没有证监会,也没有中央银行,今天我们可能会说那个时候的中国太落后了,其实也不用做这种指责,下这种结论,因为那时候的金融范围,参与交易的人数、交易金额都那么小、那么有限的时候,犯不着,有中央政府,有清朝权力监管委员会,在清朝,在近代,或者在中国过去一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清朝的负债比例是最低的,清朝两百多年每年上上下下朝廷年财产收入大概只有GDP的2-3%左右,跟今天占GDP30%几的财政税收的金额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因为以前的金融交易、商品交易的范围只有这么多,所以政府不会从里面征收这么多税,今天让大家激动的互联网,如果我们从美国的情况走出去,跨国界来理解金融交易的范围,今天在过去发生了哪些变化,这里有三个不同的数字,这三个数字告诉我们,以前国与国之间的金融往来确实非常非常低,加上历史学家的估算,整个16世纪的100年,从1500年一直到1600年,从欧洲各个地方发往亚洲的商船的总数量大概是770次,也就是说那一百年里,平均每年从欧洲到亚洲的商船数量是7.7次,17世纪,1601年到1700年,那一百年里增加了很多,因为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特别是随着英国人开始进入海洋贸易,到亚洲来,那一百年大概有3161只商船,平均下来一年也就是31只商船,大家可以想象那个贸易能有多少,不可能太多。金融往来,贸易往来一直到17、18世纪并不是那么多的,因为整个18世纪一百年从欧洲到亚洲来的商船数量是6661次,平均下来每年六十几次,原来参与市场金融交易的人数不可能太多。

最后再举一个例子,今天我们面对的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世界,跟以前的世界发生的变化有多大,中国跟美国,跟纽约之间的交往以前也非常非常少,1854年容闳从大学毕业以后,当时他从纽约坐船回珠海,结果花了大概160天的时间才回到他的老家珠海,而今天从北京飞纽约只需要13个小时,这样一来,市场的交易量,交易地理面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今天因为互联网,因为信息技术,交通运输技术的变化,对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也看到了很多文章,这里给大家看一组数据,纽约交易所每年的换手率在最近几十年发生了哪些变化,不久之前,1970年的时候,在纽约商市的股票大概平均每五年换手一次,持有五年以后才卖掉,到了80年代末期,大概是每两年换手一次,到了最近大概是每四个月换手一次,不只是中国A股市场,台湾,也不只是香港有中国人参与的股票交易所今天的换手交易频率非常高,其实美国也因为互联网带来了方方面面的便利,在换手率这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后我想回到今天我们要讲的主题,互联网金融,到底因为互联网带来了哪些变化,大家很清楚,刚才蔡主席也非常具体地谈到了,互联网使得金融的交易成本总体上来说大大降低了,这是第一大好处;第二大好处,交易的地理范围大大拓展,未来做的最好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渗透的地理面积、地理范围可以超过工商银行、超过农业银行,我们都知道农业银行的网点是最多的,但话又说回来,它没有农行和工行的网点,但只要他的客户能够用手机上网,照样就可以交易,成为你的客户,因为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也使得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客户量大大增加,待会儿宜信公司的唐总会跟我们分享他们宜信公司通过互联网发展的实例,短短几年来带来了非常高速的增长,但这些变化对监管的要求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因为我总体上反对太多的监管,但正因为我刚才看到了中金嘉钰这样的公司,让我们知道,不管是在中国,在美国还是在任何其它国家,一般来说,监管的哲学是,如果金融交易还是其它交易涉及到的人数和社会的地理范围非常有限,那政府就不应该去监管,因为用不着派官员,本来交易面、交易人数就几十人、几百人,还来一个官员指手划脚,但如果金融交易的人数上百万了,几千万甚至于几个亿的时候,这时候出现的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大的社会问题,在中国的语境之下是一个大的维稳的问题,参与交易人数的增加,监管的必要性也因此增加了,这是一个基本的哲学,那么互联网金融今后面对的监管会比传统的商业银行所要面对的更细更严,也许今天发展的机会还有一些,但遇到了几次问题以后,监管会大大强化,由此带来的利润空间也会受到很大的压缩,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今天互联网金融热炒,有一定泡沫的原因,有商业的理由,但长久来看有的监管肯定会比现在的强度要强很多。

另外我也回答一下为什么互联网金融今天在中国这么热,前两天我刚刚从纽约那边过来,在美国基本没有看到在中国的情况,每个论坛上都有很多人在讨论互联网金融,大家觉得互联网金融给我们带来了天上掉的馅儿饼,为什么在中国目前的情况是这样的,我觉得至少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和中国整个金融市场不是很发达关系很大,尤其是投资渠道,受到的限制非常多,在投资渠道非常有限的情况之下,余额宝等其它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如果它们带来的收益比较高的话很容易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第二个原因,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很清楚,银行利息受到的管制太严,而与此相对应的是那些理财产品的利息收益非常高,正规收益银行和理财产品利差那么巨大的情况之下,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就有非常大的短期上涨的空间,但这一块,随着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化改革,特别是存款利率上限一旦去掉以后,这部分套利机会不久就会消失。

第三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维护市场,不允许过度的金融产品,由此的一个结果就是使得投资者没有存钱意识,风险定价严重错乱,在美国,除了看成倍的收益回报外,一般美国投资者都会看一下风险,但因为在中国政府提供保险,不同的产品看不出来风险谁高谁低,唯一看到的是收益回报率有多高,让互联网金融存在比较大的短期的套利空间。

从这些角度来讲,正因为随着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特别是三中全会具体政策的深化,我觉得互联网金融的热潮会慢慢淡出一些,当然这并不妨碍今天马云和其他创业者有非常好的发展机会,但我觉得这只是暂时的现象。

谢谢大家。

圆桌对话:互联网网与金融自由

嘉宾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  贺力平

陈志武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

龚明华  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

张承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

单建保  光大银行副行长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唐宁  宜信公司CEO

贺力平:

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网易的经济学家年会,这一小节是关于互联网金融,前面蔡主席和耶鲁大学的陈志武教授就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广阔背景做了介绍,现在我们这个环节的研讨嘉宾都是来自学术界政策研究机构和金融前线一线的专家,他们对这些问题应该有更加深入的见解。

而且我们今天参加这个专题会议的人员众多,我想大家一定非常希望听到多位专家的见解,时间非常有限,我们请各位专家就一些重要的问题非常简明扼要的谈出自己的见解。

第一个问题非常简单,什么叫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是什么?是不是有中国特色,从龚局长开始,每位嘉宾旁边都有话筒。

龚明华:

谢谢贺教授,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网易的邀请,让我有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互联网金融的问题,刚才贺教授的问题是,你怎么看互联网金融,它有什么特点。

我想互联网金融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我觉得互联网金融我们应该把它看成一种大的视野下一种新的金融形式,像电商,这些互联网企业,因为它利用了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它获得了很多信息,它开始介入金融业务,我认为这是我们讲的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还包括我们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同样得益于整个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来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来加强管理,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从这样一个大的层面来理解互联网金融,不把它仅仅看作互联网企业介入了金融业态产生的一些新的方式,我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确实非常快,它满足了实体经济对网络化、对信息化的需求,我们到今年6月份,网民数据达到5.9亿人,电子商务进入了7.5万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很好满足了这一部分新兴群体的需求,所以我想,它是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我想它的特征有这么几个:

一个就是它的普惠性,因为互联网金融,你只要能上网,只要能在线,就能够享受相应的金融服务,而我们传统的一些金融机构,因为网点人员的限制,我们的金融往往没有办法覆盖所有的群体,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高端客户的开发上,而互联网金融就有这样一种普惠的特征,可能更多还是草根金融,普惠金融,它能够解决很多小微企业、很多居民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

第二个特点就是它的数字化特征,我刚才讲了,我们可以利用海量非结构化的数据,运用云计算,运用行为分析理论来分析客户的交易和消费的习惯,来预测他的消费行为,来进行客户的准确定位,所以我想它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进行市场的营销,进行风险的管控,这是第二个特征。

第三个特征,非常明显的就是它的变革化,它非常便利,随着上网人群逐步的增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能够很好的把我们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跟金融业的发展很好的结合起来,所以我想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大的概念,既包括互联网企业进入的金融,也包括传统金融业运用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来改善金融服务,它具有普惠性、数字化和便利性的特点。

贺力平:

我们请国务院发展中心张承惠研究所所长快速点评一下。

张承惠:

我觉得龚局长说得非常详细了,在我看来,互联网金融就是在IT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型的金融业态,现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之上进行金融商品的销售,金融产品的定价以及金融交易相关金融风险管理的新型金融业态,我想对主持人刚才提的另外一个问题,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我认为中国发展互联网金融有着它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其实和其它国家相比应该说发展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即便是发达的国家也没有,我们去年专门到美国做过一个P2P的调研,美国P2P公司,尽管它起步很早,但远远没有中国这么火爆,这里面一个客观原因是中国的金融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金融管制,我们现有的金融服务不能满足大量小微企业以及个人多种多样的金融服务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互联网金融有了快速的发展,这是特定的中国历史发展阶段和特殊制度基础所造成的。

贺力平:

光大银行单行长。

单建保:

我个人认为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产业的结合,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让大众更加快捷、方便、公平地享受各类金融服务。

贺力平:

黄教授。

黄益平:

我觉得互联网金融就是一种金融活动,现在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色当中的一个,第一个是平台,或者我们说的移动终端,第二是大数据,用网上的或其它存在的数据来帮助我们替代一部分传统金融的风险的角色。

贺力平:

宜信公司的唐宁总裁。

唐宁:

首先非常同意刚才各位领导、专家所讲,我们理解的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帮助金融服务覆盖面更广,交易成本更低,风险控制得更好。

贺力平:

主办方给各位嘉宾准备了一些问题,准备得非常好,还有很多网友的问题,请陈志武教授谈一些与讲演中不同的看法,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金融业的功能和形态在发生什么变化,网点是否会消失?分业经营的边界是否变得更加模糊?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会不会加快?

可能很多人都记得,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那还是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末,比尔盖茨曾经说过,银行要消亡,但十多年以后银行没有消亡,在中国,银行变得越来越大,我们这里有银行业的代表,现在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概念又在兴起,刚才陈志武教授非常深刻的,从非常广阔的历史背景讲了这个兴起的背后一系列的原因,现在大家就要关心,金融业在中国发展的前景怎么样?监管部门放在最后发言,我们先请第一线的单行长发言。

单建保:

我个人对这方面没有很清晰的见解,首先,分业经营的界限是否会模糊,包括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是不是会加速,我个人认为更主要取决于监管机构、政府的一些态度和意愿,互联网金融的直接影响是有限的,我觉得应该对互联网金融采取一种顺应的趋势,合作共融,采取这样一种方式。

黄益平:

我觉得互联网金融是一股非常巨大的力量,而且我觉得对于中国来说其实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机会,我觉得它最重要的原因,我是从产品周期的理论来看,过去我们生产的每一个国家都是跟在别的国家后面学别人的东西,互联网金融有可能让中国站到互联网产业最开始的起发点。

有人会说,为什么在中国做得这么大,现在海外也有一些没有这么严重,其实刚才前面讲过了,包括陈志武教授提到,我觉得最重要的两个原因,为什么在中国有很巨大的前景,第一是人多,我们的平台,支付宝、微信,其实已经把几亿人紧紧黏在终端上,平台已经有了;第二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过去的金融业,中国的金融体系非常庞大,但这个金融体系服务的只是社会上的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人,现在我们看到的,无论是做第三方支付,小微贷款,还是居民理财的,其实大部分客户都是传统的金融机构没有提供很好服务的客户,所以说这个机会是非常巨大的,至于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冲击,还需要下面再看,但到目前为止对中国金融三个方面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是金融机构的民营化,过去中央一直发文件说要让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没有太多进展,一夜之间醒来它们都已经变成金融公司了,连阿里都变成金融公司了;

第二是利率市场化,我们央行现在为止还在一步一步试验下一步怎样把利率放开来,你看余额宝,你看互联网金融的利率完全是由市场决定的。

第三就是服务的平民化,一般来说我们想起银行都是西装革履,客户都是有钱人,大公司的老板,现在是什么?所谓的屌丝,连长裤都不穿,坐在计算机前面,但他们是实实在在从这里面得到了好处。

最后一个,能不能取代,或者是使得现在的传统金融消亡,目前来看还不太可能,目前来看更多的是一种互补,但我觉得最终是陈志武教授说的,大数据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取代现在靠人来做的信息了解和数据处理,包括金融决策,因为金融当中最难的就是风险,怎样降低风险,就是降低信息不对称性,过去是靠很多银行的支行、分行来了解客户,来做金融决策,如果大数据能够增加透明度,帮助企业,我可以不要这么多分行,不要这么多员工,我可以说那时候员工和分行的价值会开始下降。

唐宁:

一方面互联网作为渠道推荐一些相对比较标准化的,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的产品,例如余额宝就是和后面的市场基金对接的产品,即使如此还有一些风险的担忧,如果股票市场基金,或者是寿险等难度比较大的产品,很难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去直接被理财者购买。

另外一个纬度是传统金融有很多没有覆盖到的地方,但也并不是说他们一定就错在哪里,就像刚才蔡主席讲的,在过去咱们的发展阶段,要求银行金融机构向那些大机构去倾斜他们的资源,但随着转型的需要,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面向小微,面向三农这样需求的满足,需要不同的理念、不同的结构,互联网金融也顺应了这样一个改变,但是不是互联网只能顺应这样的改变,其实也不尽然,我1997年去孟加拉看他们的小额信贷时,和互联网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我想互联网也只是一个工具,能够去更好地实现普惠,能够更好地把风险控制住,起到一定的增信的作用。

贺力平:

张所长。

张承惠:

我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对传统的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产生重大的冲击。首先,在银行的存款方面,这种冲击已经显现,因为大量的消费者把资金用在各种各样的互联网金融商品上,会影响银行吸收存款的增长速度,甚至是绝对的速度,这是一块。

对于银行的客户来说,目前还不构成正面冲击,因为互联网金融主要还是面向银行顾及不到的小微企业和个人,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他们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和服务方式的进一步优化,会有一部分银行客户对互联网金融夺走,而且现在我们也看到有一部分P2P的企业向P2C过渡,这样它服务的对象由个人开始转向企业,这是从工具上来说,这一块从长远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但我并不认为银行的网点就会消失,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按照我们现在的IT技术,我们的金融家完全可以拿一台或两台笔记本电脑到海南岛去处理他的金融业务,为什么我们还要建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伦敦金融城,纽约华尔街聚集了那么多的金融家?是因为金融同样需要人与人的交流,需要人与人观点的沟通。

从消费者来说也是一样的,我们不能设想,我们所有的老百姓都离开了银行的网点,去拿着手机或用电脑做金融交易,我相信网点是不会消失的。

贺力平:

龚局长,刚才嘉宾发言中涉及到了政策,您能从政策角度谈一谈互联网金融对一个行业提出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吗?

龚明华:

刚才几位谈得都非常好,对互联网金融我们怎样看,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包括正面的影响,同时也有一些挑战和问题,我想它有正面的影响,刚才讲了,我们银行本身也在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来完善金融服务,改善管理,像招行,1999年的时候它成立了网上银行,现在我们银行电子交易的替代率达到了80%,少数的已经达到了90%,它利用了互联网技术来降低我们的交易成本,因为我们现在有个测算,如果我们到柜台去办理银行业务,成本大概是3.06元,如果通过ATM办的话,成本大概是0.83元,如果通过网上银行,大概只有0.49元,所以它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我们办理业务的成本,我想我们商业银行在这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也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们银行正面的影响,银行在努力适应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

比方说我们银行平时收集大量结构化的数据,互联网技术提供给银行客户全方位的信息,包括大量非结构化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就可以来预测客户的行为,用来进行客户的定位。

当然也有一些挑战,现在我们有200多家第三方购物公司,方便大家进行购物和消费,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分流了一些银行结算业务,同时互联网金融也在进行一些资本类的产品和代理销售,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银行代销基金产品,代销保险产品的客户。

同时可能还可能产生金融脱媒的影响,从资金来源来讲,大家都提到了余额宝,百度理财,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流银行的业务,从信贷业务来讲,P2P的公司自己进行了交易综合,承担信息的中介,分担了一些银行的信贷业务,所以我想影响应该从正反两方面都能够看到,因为它是一个综合的影响,但我想影响不是不可应对的,应该是可以应对的,而且互联网金融发展和银行的发展应该是并行不悖的,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

贺力平:

刚才陈教授去处理紧急业务了,我们这里还是在讨论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兴起带来的挑战。

陈志武:

谢谢贺教授,刚才的演讲大家听起来好象谈得比较负面,其实互联网给金融带来的影响肯定是积极的意义非常多,特别是在普惠还有大数据处理这些方面。

我想,刚才我说到的维稳政策带来的影响,实际上还没有具体地(……听不清楚)

维稳和政府的隐型担保之上使得银行业和金融行业同质化非常严重,这样一来就带来另外一个结果,不管今天是马云还是张三、王五、李四给我提供其它的理财产品,只要我觉得这个服务不会亏损,那我就根本不会管是百度还是阿里,张三还是李四,因为他们之间在我看来本来就没有太大的差别,只要中国金融行业对风险的定价还继续是维稳,就会很混乱,这样一来,确确实实是给传统的互联网企业提供了一些机会,本来中国消费者不区分是谁,一样都是提供债务保障的金融产品,谁给我提供的收益稍微多一点,服务稍微方便一点,我就用谁,但一旦在互联网金融或其它金融真正出现风险事件的时候,更多人领教到你不去区分,不根据风险高低来选择不同品种的时候,带来了实质的后果以后,人们会开始变得有区分,比如对已经很熟悉的银行品牌、金融品牌,还有已经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里占据了重要位置的品牌来说,这些会受益很多,但在出现更多风险、事件、教训之前,同质化竞争还会是主旋律,互联网金融的热度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贺力平:

从前面几位专家谈的来看,他们都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是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新的平台、新的经营模式,同时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下面我们到另外一个话题,这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国情的大环境下,是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如果要在新的经济到来的时候,从企业金融机构的角度,要取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特别想听听在前线的专家,请单行长讲一讲。

单建保: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不是今天,其实互联网金融已经很有年头了,进入21世纪以来,因为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产业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很多的努力,包括现在,基本所有的客户都会用网银,用手机银行,银行在互联网发展上也越来越谨慎,因为互联网发展肯定会削弱客户对银行的依赖性,具体到以后互联网金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现在各大银行都在有自己的行为,有几家银行已经推出了自己的金融开放平台,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金融开放平台是互联网发展的模式,我个人有一点评价,我认为最好的模式就是开放平台加移动终端,像阿里巴巴的开放平台,加上微信移动终端,这个我认为是最好的。

作为银行来讲,开放平台就是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最主要的体系了,第一体现在开放,通过开放,产品的开放我可以欢迎更多企业,包括银行的整体开放,客户端的开放,产品的开放就可以给客户提供很好的交易产品、交易平台,这一点我们银行也是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我们现在有一个互联网金融开放平台的雏形,这也是体现在开放上,一个是客户端开,甭管是不是客户端开放,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来,我们欢迎所有企业,包括非公有制企业把他们的产品放到我们的平台上来,到今年年底我们的缴费平台的缴费额相对已经超过了(……听不清)。

在这个基础上现在我们的金融开放平台也已经推出了,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听不清),这个专属平台也是金融平台开放的一个关键所在,另外我们也希望,监管机构尽快完善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因为现在我们银行(……听不清),这在互联网上是没法儿做的,(……听不清)

贺力平:

唐总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体会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唐宁:

我想举一些例子说明互联网金融在客户的覆盖以及风控方面能够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

一个例子就是过去在中国有几十家运作的不错的农村的面向最贫困妇女的小额信贷组织,他们是NGO组织,通常每家组织只有一两百万,两三百万的资金,早年是一些国际国内的基金会提供的,他们在运作过程之中发觉妇女对小额信贷的需求非常旺盛,但再往上做,他们就觉得资金的瓶颈是无法突破的,就找了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但是金融机构没有方法,由于种种原因去帮助他们。

借鉴美国的KEMA(音)模式,它也是一种P2P,在中国也很相似,使得在互联网之上,城市爱心人士,一百块钱就可以和西部贫困农村妇女对接,你可以去选,你到底想帮助陕西西江种茶的农村妇女还是河北涞水养猪的农村妇女,非常个性化,门槛非常低,她缺的钱也不多,就两三千元,如果过去依靠大机构的话不知道要等多长时间,但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就有很广泛的参与,而且很个性化,同时它又是一个造血型的方式,借钱一年之后又回来,可以帮助下一个人。所以过去机构做不了的事情,现在通过互联网金融P2P的模式创新,个人可以去做,就大大丰富了普惠金融的资金来源。

另外一个例子是如何在中国很好的把控信用风险,其实美国相比中国来讲,中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应该说是相当落后的,在美国,做P2P或其它一些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获取美国征信局的有关个人信息,但在中国,首先相关信息是不大存在的,有一些信息也不好获取,获取了也涉及大量反欺诈方面的工作要我们去做,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还是要去把该做的体系之中,信用信息获取、整理分析等工作做到位,与此同时也要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去发掘很多客户在虚拟体系之中的相关数据、相关信息,个人的特征,这方面的信息,作为增信的来源,许多信息结合到一起,和实体体系的信息配合,就可以更好的做好丰富,所以我们想,通过互联网,通过移动互联网,通过大数据,可以使得金融的参与者更加广泛,可以解决过去未被覆盖的一些人群的直接需求,同时可以把信用风险控制的工作做好。

我非常同意刚才陈教授讲的,信用是核心,风控是核心,而互联网金融在其中是能够起到相当的作用的。

贺力平:

讲得非常好,还有专家对这个问题有意见要发表吗?我们可以转到下一个问题,下一个问题轻松一点,跟互联网金融有密切关系,互联网金融是从市场的角度,但最近一些研究上看,它在这个过程当中产生了新的货币,以前我们把它叫做虚拟货币,但现在它也在一定范围内变成了实际的货币,钞票、硬币,比如比特币,在这个问题上专家能不能发表一些看法,它有前途吗?尽管现在央行表态我们不正式承认,但同时也不限制它,它的市场情景会怎么样?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它会不会对货币提出一些挑战?

陈教授、张所长、龚局长谈一下。

黄益平:

我觉得比特币的诞生从根本上来说是大众对信息货币体系信任的下降,很简单的来说,这种货币以后能不能有更好的前景,我觉得从技术商来说它有一个比较大的缺陷,一个难度,甚至跟刚才说的金融本身的问题一样,你是靠什么信用来支持这个货币,也就是说我们的纸币是以国家的信用,中央银行的信用,我们以前的黄金,大家觉得这个东西是不可再生的,不可取代的,对于比特币来说,现在大家觉得它非常好,因为它的数字是有限的,数字有限的好处就是防止通货膨胀,这正是我们现行货币体系最大的问题,但它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它是一个通缩货币,不通胀就通缩,通缩怎样支持经济增长?

第二个更重要的问题,比特币是虚拟货币,它的替代性到底有多高?它被其它的问题干扰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么看起来,我觉得我能理解它为什么发展,但从长期来看,它要想真正成为一个货币,还有很多自身的缺陷,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现在世界当中的货币体系能不能有效地改善,从而降低对虚拟货币的需求,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陈志武:

其实我觉得这些尝试蛮好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货币发了以后就要通货,通货的含义是走到哪里都被接收,比特币至少就目前来说,好象没有这个理念上非常基本的属性,因为比特币的匿名制度比一般我们熟悉的货币要差很多,比如人民币,我们拿着一张钞票,它没有身份,更没有个人的名字,什么IT地址、E-mail地址都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民币钞票,美元钞票,尤其是美元,你去非洲去买军火,要跟他交换东西,他是认你的,但拿比特币去,他可能不一定认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比特币取代我们熟悉的货币之前至少还有很久的时间,因为它的通货性,被接收的程度,匿名性,有可能是一种炒作,原来是炒艺术品,后来炒房地产,炒来炒去没什么东西可以炒了,所以总要去找新的可以炒作的东西。

张承惠:

作为真实的货币,它应该有几个最重要的职能,比如它是价值尺度,是支付手段,在这些功能的背后就是大家的认可,大家都认可这个货币能够被储藏,能够作为交换的重要媒介,大家认可的基础是什么呢?又是信用,刚才那位教授说的,是不是有国家信用来支撑,从这些特点上来看,比特币很难成为一个支持货币,但作为财富的某种代表倒是可行的。

龚明华:

几位专家讲的很好,我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贺力平:

(……听不清楚)

从银行监管的角度,互联网发展已经深深影响了银行,是不是面临着一些挑战?

龚明华:

互联网监管的问题大家都比较关注,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同时也蕴含一些潜在的风险,我想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大家都能够感受到,它在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对客户资金的安全,信息的安全,系统的安全以及互联网金融合规风险的问题,因为互联网金融(……听不清),所以大家对风险的关注也都非常自然,我想我们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应该要和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的风险管控,和我们行业的自律有机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应该有三道防线,风险防控,我们要很好地把守住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风险管控,风险如何管控是金融企业的生命线,在这方面,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你既然做金融业务,还是应该按照从事金融业务的制度、流程、机制来建设,特别要借鉴我们传统的金融机构在风险管控方面多年成熟规范的做法和经验,要管住第一道风险,不能管是强调去改善客户的体验,放松了你的风险管控。

第二道防线应该是加强行业的自律,作为一个行业来讲,它应该有行规,我们应该有一些经营的底线是不能碰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共存款,挪用客户资金,这些都应该作为我们的底线,在行业应该倡导这样一个风气,加强行业自律,同时加强信息共享,对一些不守信用的客户,我们应该有一个名单。

第三道防线是金融监管,我们应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尽管在线上作业,但你做的也是金融业务,还是应该适应线下监管规则的要求,银行是发许可证的,阿里做小贷,像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这是由证监会监管,保险是由保监会发牌照,我们银行做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业务,都应该适应银监会监管的要求。

同时因为它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确实还是需要看到一些监管规则不完善的地方,甚至有一些监管的空白,我们需要对这些领域加强研究,让我们互联网金融在有效的监管、有效的规则约束下发展,这样可以更好地为广大金融消费者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所以我想,我们的监管应该是和企业自我的风险管控,跟行业的自律有一个有效的结合。

张承惠:

我想,为什么要对一个行业进行监管,是因为这个行业的交易行为有可能损害公众的利益,现在互联网金融,我们大家都可以看到,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风险,尽管最近这一个时期监管部门没有对互联网金融发布公开的意见,没有发布什么文件,但我相信监管部门一定是非常关注这个领域的。

从我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对互联网金融要实行分类的监管,至少在现阶段,对一些享有国家信用的正规的金融机构所从事的一些互联网金融活动,我认为监管部门是应该予以规范,予以监管的,当然也需要取消一些不必要的监管。对于不享有国家信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我觉得国家应该监而不管,至少在这个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应该监而不管,所谓“监”,就是要对这个行业的风险加以关注,要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发展的原则,发展的方向,另外还有一些基础设施需要加快进行,比如不同的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企业的风险的衡量,这个标准是不一样的,我们去年调查的,所有的P2P公司跟预期的贷款都有自己的盈利(音),这个统计标准是不一样的,标准不一样,没有办法衡量整个行业的风险。

另外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需要有一个相对的比较规范的统计系统,它到底业务量是多少,做到什么程度,现在没有人说得清楚,这些属于“监”的领域,我觉得应该由监管部门作出一个大的框架,作出一个指导性的原则,而管这块,恐怕更多的应该依靠行业自律,而不是要像管正规金融机构那么去管理。

贺力平:

还有一些时间,看看观众席有什么问题跟嘉宾互动一下?

我提一个问题吧,碰巧昨天我听到一个北京市金融组的一位负责人他这样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刚才陈教授在讲的过程中也是从量化历史的角度,从16世纪,从欧洲出发的商船到亚洲的数量来看世界历史经济发展的变化,那位也是这样说,他得出了这样一个观点,非常新颖,他说世界金融中心的发展在19世纪是与经济的实力(相关),你有多少黄金,你有做世界的金融中心;20世纪的金融中心是纽约,那是资本市场,你的证券交易规模是全世界第一,那你就是金融中心,展望21世纪,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将是分散的。现在中国金融交易的热情是世界上第一高的,中国的换手率肯定远远超过纽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遐想一下,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是不是有可能给中国某个城市提供(机会),不点名了,也许是北京,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可能性有吗?我们请各位专家点评一下。

陈志武:

这很难预测,刚才黄教授讲了一点很重要,过去不同的世界金融中心的演变,最早在伦敦的时候,在伦敦之前,在佛罗伦萨、威尼斯、阿姆斯特丹,早期的时候是商业竞争(音),跨地区贸易大大增加以后就需要解决异地货币支付的问题,商业金融就慢慢的发展起来了,后来到了17世纪末期,18世纪,随着英国发国债,国债市场建立起来,伦敦发展为固定收益类、债券为主体(的金融中心),同时也包括保险和商业机构的世界金融中心,19世纪、20世纪慢慢发展了资本市场,债券收益,再加上风险配置,纽约成为了世界金融中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过去的变化是以金融产品本身的设计,它的结构性带来的变化为特征,哪里就有了新的世界金融中心。

但互联网本身不是一个金融产品,它本身的特征是一种变化,它更多是销售渠道、销售范围,市场营销方面的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对于金融产品本身并没有北京或上海转变为世界金融中心很重要的一个特征,但很遗憾的是,如果说互联网金融有什么特别的特征,就是它和物理位置关联不是太近,我们说哪里会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恰恰是物理意义上具体的东西,互联网恰恰和物理意义上的这些东西相偏离,完全是一种对传统的革命,这时候需不需要在北京、上海,在任何一个地方为互联网金融找到一个中心,按照这个角度来思考,我可能不能预测未来的互联网金融中心会在哪里。

龚明华:

互联网技术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变化,它影响了我们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前我们很难想象的一些事情今天都变成了现实,刚才贺教授的问题是,互联网金融中心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刚刚接触到的一个新的概念,我想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去分析、研究,当然,从感性上讲,我也同意刚才陈志武教授的观点,因为互联网技术本身提供了一个技术手段,提供了一个渠道,它恰恰跟我们平时讲的建设金融中心,从离岸来讲还是冲突的,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能够享受或提供金融服务,所以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

张承惠:

这是一个很美好的假设,但我认为现实可行性非常小,第一个理由,我们互联网金融,刚才陈教授说得很对,它没有金融产品方面的创新,它也很难去引导世界金融市场的交易规则,很难吸引大量的资本到这儿来,或者是做一些国际金融中心能够吸引资本所能做的事情。

第二点,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并不仅仅是因为某一类交易手段,某一类金融产品特别发达而形成的,它是一个综合条件造成的结果,比如说法律环境,比如说商业文化,还有一些更重要的因素在背后支撑着国际金融中心,我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到这个条件,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所以仅仅是互联网金融近几年爆炸性的发展,恐怕很难使中国在短期之内迅速成为一个世界的金融中心。

黄益平:

我觉得中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有可能的,但不会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特征第一是平台,第二是大数据,起码是两者之一的金融活动,你从这上面看,它本身就与中心化是相反的,就是一个分散化的概念,互联网金融以后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但我的想象,数据和平台如果结合得非常好,意味着一家金融公司的边际成本可以被压到为零,边际的报酬回报非常高,也许最后就变成几家金融公司全世界都可以做了,做的如果不成功,以后它仍然是一种半线上半线下的结合,仍然是会相当分散化的金融体系,所以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说,确实很难预测金融中心。

唐宁:

我想最后一个发言的优势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非常同意各位嘉宾的观点,唯一补充的就是,哪怕建不了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建设金融改革,金融创新的人才中心,思想中心。

贺力平:

非常好,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的圆桌就到这里,刚才六位嘉宾就互联网金融海阔调控,从理论到实际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而且刚才我快速数了一下,今天参加这个专题讨论会议的各方人士的数目可能有500到800人士,所以说明了这个话题在中国的重要性,以及它广阔的发展前景。

感谢发言的嘉宾,也感谢网易2014年经济学家年会,谢谢大家!

主持人:

非常感谢,掌声谢谢一下贺教授的主持,谢谢您,非常感谢。今天下午一共两个论坛,一个是我们刚才看到的今年最热的词汇之一,“互联网金融”,另外一个论坛是热的不知道该如何评判的,关于房地产,一会儿我们会邀请两位嘉宾为我们做房地产方面的主题演讲,之后是一个论坛,一会儿有任志强先生的演讲,之前是15分钟的茶歇,15分钟之后回到这个会上来听中国房地产会怎样。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