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汽车-科技-数码-手机-女人-房产-游戏-读书-论坛-视频-博客-乐乎

观点

肖金成: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重心将北移

2009-02-05 19:42:14 文/肖金成 网友评论 271条
未来三十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水资源条件的改善,制约北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因素将逐步化解,经济重心向北转移的趋势有可能成为现实,广义的环渤海地区的重化工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肖金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区域发展举世瞩目。前二十年,实施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突飞猛进,率先实现了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目标;后十年,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走出了一条统筹区域发展的新路子。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区域理论界和各级政府、各界人士正在进行新的探索,区域协调、城乡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的区域科学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发展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和发展战略开始双重转轨。理论界在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中,对那种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绝对平衡观进行了反思,重新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把效率原则和效益目标放在优先地位,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种非均衡发展理念,绝对平衡观也被相对平衡观所取代。

采用非均衡发展战略,强调经济效率和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①推动了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积累了宝贵经验;

②东部地区的发展,提高了资金的运用效益,吸纳了大批在西部农村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

③东部地区的发展尤其是特区、开放城市和开发区的发展,通过示范效应、扩散效应和技术经济合作等多种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繁荣。

④投资主体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市场体系的建立,使各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活跃的态势和不同的特色。事实证明,非均衡发展战略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积累能力,比分散投入、平衡增长要大得多,从而使我国的经济总量在短短的20年里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①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

②以各地政府为首的投资主体竞相发展价高利大的加工产品,区域分工弱化,稀缺资源浪费巨大;

③企业规模趋向小型化和空间分布上的过度分散化。

④区际磨擦、封锁日趋加剧,各地政府运用种种手段,构筑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对地区资源、技术、人才和商品的进出实行封锁和垄断经营,分割市场,运用行政权力干预本地原材料、资金和人才的流出与外地商品销入,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发育,使区域经济秩序发生严重混乱。

中共十六次代表大会正式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把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今后二十年必须集中力量抓好的重大问题。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在国际形势发生新的重大变化、我国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历史时刻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

“十六大”以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在土地总量控制,节能降耗的强大压力下,东部地区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有了进展,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实力持续增强。西部大开发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缩小同东部地区增长速度差距的同时,扩大了内需,拉动了全国经济增长;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为很多国有企业卸掉了沉重的包袱,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许多城市焕发了活力;“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推动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初步形成了东中西协调互动的格局。

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既是党和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又是对不同地区进行分类指导,不同地区实行不同政策的实践。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和科学发展观,为区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五个统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此之后,科学发展观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2006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根据“规划建议”编制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以前所未有的篇幅阐述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和任务,提出了新的战略、方针和政策。《纲要》指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使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在“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

《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通过产业和人口的有序转移,使人口和产业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使各地区GDP的比重和居住的人口相适应,实现各地区人均GDP差距的逐步缩小,而非各地区GDP总量差距的缩小。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是“人”而不是“物”,不是简单地缩小地区之间经济总量的差距,而是缩小不同地区之间人均收入、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的差距。应促进不适宜人们生存的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向城市和发达地区转移,实现人口数量和GDP规模的大体一致。

二、未来30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未来二十年是中国区域经济变化最剧烈的时期。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经济格局也将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

(一)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人均收入差距可望缩小

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地带仍将是投资的热点地区。

首先,从石油、铁矿、粮食、棉花等重要资源的供给来看,国内的储量不足;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大多是从资源开发起步的,而资源开发一般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等特点,勘察开发和生产的成本高。海外进口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仍具有较大的竞争力,我国的产业结构将偏重于制造业而非采掘业,虽然东部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不断加快,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布局的重心仍在沿海。

其次,沿海地区的产业密集度高,企业之间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分工关系,以降低生产成本。

再次,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相对较低。西部建设所需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往往高出沿海城市好几倍,这自然会影响到对西部投资的经济效果。另外,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国土面积小,社会管理成本低。西部地区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总水平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管理水平低,管理成本高。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与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有望缩小。为了改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国家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财政转移支付和用于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的资金也会不断增加。

政府投资的倾斜有利于提高西部地区人民收入的提高。东西合作的加强、城市规模的扩大、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企业活力的提高,不仅能够增加就业,而且能够提高工资水平。随着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改善、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全国劳动力市场的建立,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和人口将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向东部地区流动,西部地区的人口可能出现减少的趋势。“分子”增加,“分母”减少,人均收入必然增加,相应东部地区的“分子”“分母”同比例增加,因此二者的差距是有望缩小的。

(二)三大城市群继续主导中国经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经济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引擎。

长三角在上海的辐射带动下,外资增长迅猛,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加工基地。未来30年,长三角的腹地将继续扩大,江苏、浙江全部、安徽一部分地区都将进入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地区将和香港、澳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其优势更大,辐射力更强。

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各大城市特色和优势十分明显,互补作用强,北京具有政治、文化和高科技的优势、天津具有港口和制造业的优势,石家庄具有商贸业的优势,一旦突破行政的藩篱,发展潜力就会迅速释放出来。

可以肯定,三大城市群在未来30年仍将主导中国经济的发展,其他地区都难以望其项背。

(三)一大批中等城市成长为大城市,新的城市群不断涌现

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和城市建设方针的改变,抑制大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将不复存在,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将大大加快。中等城市最有发展潜力,且多是区域经济的中心,随着户籍制度的变革和市场化的推进,许多中等城市将迅速成长为大城市。到2030年,我国100万人以上的城市数量将超过100座,50万人以上的城市数量将超过200座,绝大多数的地区级城市都将跻身于大城市的行列。

省域范围内将形成多个经济中心,规模不等的城市大都是相应不同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它们不仅集聚着区域内先进的制造业,也是区域内的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对区域的经济活动起着调节、辐射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省的经济中心有可能与行政中心出现偏离,比如已经形成或初见端倪的新的省内经济中心有青岛、大连、厦门、深圳、包头等等。此外,随着各省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各省区经济的发展,会逐步改变省内单一经济中心的格局,逐步发展起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

除了三大城市群之外,新的城市群将不断涌现。现在已露端倪的有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江淮地区、湖南中部、吉林中部、北部湾、天山北坡等都有希望成为新的城市群。大大小小的城市群、产业带和经济圈将推动区域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对“诸侯经济”形成冲击。

(四)京广线中段和长江中游地区可望崛起

这一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和安徽的沿江沿湖地区,以前被称为中原五省,是中国交通条件最好,资源比较丰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却比较缓慢。近年来,经济发展开始加速,优势重新显现出来。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经济区,如武汉、襄樊、宜昌三角区,长沙、株州、湘潭经济区,南昌、九江和景德镇经济区,安徽沿江经济带。京广铁路沿线的大中城市发展很快,武汉、长沙、郑州三大城市呈遥相呼应之势。钢铁、汽车、食品、机械制造等产业已具有相当的竞争力。这一地区有望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地区以满足内需为主的消费品、中间产品和投资品并重的制造业中心。

(五)中国经济重心有北移的趋势

中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是由不同区域所具备的各方面的条件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两处形成了中国经济增长核心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济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带动二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

从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心向西的转移存在着一些客观限制。无论从历史的发展,还是从区位条件来分析,北部沿海地区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潜在经济增长核心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水资源条件的改善,制约北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因素将逐步化解,经济重心向北转移的趋势有可能成为现实,广义的环渤海地区的重化工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六)国际合作继续加快,次区域经济合作加强

1978年以来,中国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在深化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适应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往来。对外开放的空间格局由80年代的沿海逐步扩大到90年代的沿江、沿边和广大内陆城市,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多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

美国的金融危机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为了化解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将不断加快,中国与相邻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将得到加强,逐步形成若干个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区。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包括中国的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与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东部地区、蒙古;东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包括中国的华南、西南地区与东南亚诸国;中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包括中国的西北地区与中亚诸国;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包括中国西南西北地区与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中国周边次区域经济合作区的形成和发展必将有利于中国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格局,加速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

三、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趋势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速度的快慢,最终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国际城市化的规律性,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以后,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因此,21世纪,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并逐渐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城市发展也将出现多样化的态势。

(一)我国将进入加速城市化时期

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已经成功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已经具备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1.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将有力地推动城市化进程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2020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我国国民经济已步入平稳发展的阶段,这无疑为城市化的加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改革的深入为城市化加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的城乡隔离的二元结构将会改变,现行的户籍制度将根本改革,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将基本消除,过去在一定程度上被压抑的城市化潜能将得到释放。城市化同工业化、城市化同经济增长的关系将渐趋协调,城市在外延上的扩张的同时,注重内涵发展壮大将为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特别是多数中等城市和小城市,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经济实力和素质的增强和提高,对城市化将形成明显的推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也将由于户籍制度的松动、社会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大,人口增长速度也会加快。此外,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对中小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城市化发展规律表明我国将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

根据发达国家走过的城市化道路来分析,城市化的发展从起步开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城市化水平在10%至30%以下为早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30%至70%之间为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为成熟期阶段。城市化中期阶段所耗用的时间,一般比早期阶段所耗用的时间少,如英国在城市化中期所耗用的时间比早期阶段少一半,也就是说,在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将是加速发展的时期。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超过40%,可以预料,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加快。

(二)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

城市化水平决定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和人口城市化的各项政策,但城市化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惯性作用。根据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许多专家进行了预测。据有关专家预测,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每年可增长1个百分点,高于1949~1997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也高于1979~1999年的平均发展速度。

到203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超过70%,全国的总人口达到15亿,市镇总人口将超过10亿。

城市化不仅仅是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且也是文化扩散和融合交替发展的过程,因此,影响城市化的因素是众多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而且有自然、历史以及人文等因素,要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其中,做出令人信服和十分精确的预测,几乎是不可能的。根据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综合考虑影响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做出相对的大致的预测,是有一定意义的。

(三)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功能作用将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对城市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因此,未来中国城市将向国际化、连绵化、生态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1.国际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城市与世界交往日渐频繁,城市发展的国际性因素逐年增多,中国的一些特大城市将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国际化大都市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产物,早在19世纪初,伦敦已成为国际性的城市,近30年来,由于生产力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国际性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城市发展的趋势。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也迅速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一些大的跨国公司纷纷在各国设立分支机构;国际金融业务不断扩大,促进了各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现代化交通和通讯使空间概念大大改变,为国际化都市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中国的一些城市已具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条件,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武汉、沈阳、南京、杭州、西安、成都、青岛、大连等城市将率先进入国际化大都市的行列,2030年,将有更多的城市成为国际性城市。

2.连绵化

城市连绵化是指一个区域内中心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从而形成城市密集区的过程。近40年来,城市带和城市群的发展已从发达国家的北美、西欧等地区扩展到一些发展中国家,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城市密集地区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我国的主要城市集聚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辽中南地区等已形成了城市连绵化的基本框架,其内部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城市间密切的经济联系、优越的地理区位、集中的智力资源、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使这些地区将迅速实现连绵化。

3.生态化

城市自身发展孕育了城市现代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并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观念;与此同时,也造成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交通拥挤、用地用水短缺等一系列环境问题。20世纪中后期,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城市环境问题,遏止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环境日趋恶化的势头。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势必吸取发达国家的教训,防止“大城市病”的出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自然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城市生态化将是未来大中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市生态化是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不但不使生态环境恶化,而且使生态环境更适宜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增加城市绿地,发展城市人工森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将是实现城市生态化的首要措施;其次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或多个城市之间的中心腹地,设立生态走廊和生态保护区;三是减少污染源、兴办污染小的公共交通设施,并积极推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四是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集中处理等等,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4.现代化

城市化本身意味着现代化。产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和人民生活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基本内容。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将迅速取代第二产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科技进步将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超越其经济、技术鸿沟,追赶发达国家城市的动力与源泉,依靠科技进步来改造城市,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推动城市转型与升级,是我国城市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关键。科技的进步、信息产业的发展,将改变传统的产业模式与管理模式,使城市经济从倚重自然资源和制造业转向倚重高新技术、信息资源和服务业。

以交通通讯和能源供应为基础的高效能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及其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只有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才能实现城市现代化。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网络一体化建设,协调市域、市际基础设施的衔接,形成未来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客运体系和公共电讯网络,大大增强城市辐射与吸引能力,并建设适应国际化需要的航空港、海港以及与之配套的高效、便捷、安全的区域交通网络。

人民生活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本质,通过生态城市建设,人民将生活在舒适的环境里,城市将充实各种文化体育医疗设施,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激发人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已有人鼓掌
我有话说

$one.get("nickname"): 一种新经济运行模式 世界经济的走向是:十五年一“小震”,三十年一“大震”,五十年一世界经济大倒退。这是西方消费理论和东方储蓄理论指导下的世界经济运行发展的结果。这是因为在这两种经济学理论指导下的经济运行过程中有一个虚环。每当经济运行到一定的时候,这个虚环就会断裂,这就是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也就是说:只要补上了这个虚环,也就没有了“金融危机”,而补上这个虚环的办法就是——基金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种崭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基金制。 基金制是通过基金会对实体经济进行投资,并使被投资企业资产票证化,由基金会在条块内设立产权交易所,并以全部经济责任方式发展属下的金融产业,使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一体化,达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支撑和该条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的。 “基金制”运行的办法是:基金会对实体经济(企业)快速投入,并控股51%(其中30%分配给购买企 业债券者),而后被投资企业资产全部票证化,基金会成立债券交易所,交易所得资金全部由基金会拥有,基金会保障所有购买债券人的利益,保障法人利益,保障社会利益。以此,推动良性循环。票证化透过银行买卖平台,迅速转化为金融资本扩大规模继续投入。依此无限循环。 “基金制”运行的好处:消灭了剥削,没有受害者。企业受益,老百姓受益,基金会受益,地方政府受益,国家受益,世界人民受益! 当“基金制”遍地开花时,首先就消灭了剥削,即消灭了资本主义,基金共同体国际基金共同体也就形成了,社会亦由共有制转入公有制,人类就跨越式地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 根据本人的一孔之见,希广大网友,有识之士,特别是专家学者,能与我们共同研讨经济腾飞发展模式——基金制的可行性!可能性!必要性!历史性和决定性! 探索者:浏阳河 2009.3.3于北京

$one.get("nickname"):还算行

$one.get("nickname"):垃圾经济学家,随便抽一些会议报到上来发表

肖金成简历

肖金成

肖金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肖金成:1955年9月生于河北省魏县。

1973年12月高中毕业,1982年1月毕业于辽宁财经学院(现东北财经大学)投资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2年1月至1988年8月,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总行工作,从事拨款、贷款和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业务。

1988年9月至1994年7月在国家原材料投资公司工作,从事投资、财务、会计管理业务,历任资金处副处长、财务处处长兼综合处处长、高级经济师。1994年9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1997年7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年7月,任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研究室主任;1999年11月,被国家计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为研究员,2000年4月,任国家计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沃尔夫:中国经济增速应落至4%

沃尔夫:中国经济增速应落至4%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学家

蒙代尔:人民币可成第三大货币

蒙代尔:人民币可成第三大货币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欧元之父”

吴敬琏:政治改革应加快

吴敬琏:政治改革应加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

茅于轼:政府要让穷人先富起来

茅于轼:政府要让穷人先富起来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长

张五常:揭开中国经济制度密码

张五常:揭开中国经济制度密码 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厉以宁:农民收入30年后可以翻两番

厉以宁:农民收入30年后可以翻两番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张维迎:中国垄断价格改革的时代来临了

张维迎:中国垄断价格改革的时代来临了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杨帆:改革开放以来的“权力资本化”

杨帆:改革开放以来的“权力资本化”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李稻葵:中国将成全球新标杆

李稻葵:中国将成全球新标杆 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谭雅玲:战略缺位削弱金融竞争力

谭雅玲:战略缺位削弱金融竞争力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

改革开放三十年

发轫于安徽小岗村17个红指印、奠基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整整过去了30年。

斑驳的文案、博物馆陈列的新旧三大件、像狗一样摸爬滚打过的民营企业家,一个个高潮已摆进了历史。只留下一长串硬数据证明时光并没有白白流逝:中国GDP跃居全球第四、人均收入上升到2360美元、百万富翁总人数超英赶美……
是的,一个30年过去了,但追求富强的心,追逐幸福的脚,还在不断前行。

下一站,我们共同去迎接、去见证中国经济下一个30年的辉煌灿烂。

网友祝福中国经济

$one.get("nickname") 119.134.*.* 2008-11-27 11:51:06发表
国内教育,卫生都不过关,这反映在国民素质上。

$one.get("nickname") 222.175.*.* 2008-11-27 11:51:01发表
我来祝福中国!

$one.get("nickname") 122.4.*.* 2008-11-27 11:49:51发表
重新雄起

$one.get("nickname") 59.39.*.* 2008-11-27 11:45:43发表
做好自己,筑就中国.

$one.get("nickname") 121.32.*.* 2008-11-27 11:45:10发表
我来祝福中国!

$one.get("nickname") 221.10.*.* 2008-11-27 11:44:44发表
中国,雄起!

$one.get("nickname") 117.22.*.* 2008-11-27 11:43:49发表
sb

匿名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742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