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央财经大学校长、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王广谦日前参加网易财经大型策划活动《100名经济学家会诊中国》的专访。
王广谦指出,三十年来,金融在经济当中的核心地位在迅速增强,作用越来越明显,“改革之初时我们说发达国家的银行多于米铺,现在我们基本也是银行多于米铺了”。现在,国内金融结构不能一味只当学生,而是需要有自信,把具有中国元素的部分不断确认起来。王广谦指出,金融市场发展的方向必须坚持,不能因为现在金融出了点问题就摇摆,金融市场还是要恢复,还要着力于发挥资本市场上最原始的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展望未来,中国应该继续推进资本市场的建设,拓宽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同时政府应加快汇率市场改革,未来三十年应逐步放宽资本账户的限制,最终实现人民币国家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金融发展快于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金融体制,金融运行机制,和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经济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王广谦认为,如果从金融来看,30年的成绩主要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看:
第一,30年来中国的金融机构发生了大的变化,从单一一家银行到现在多元化竞争性的金融体系,改革之初时我们说发达国家的银行多于米铺,现在我们基本也是银行多于米铺了,金融机构有很大的发展,多层次多类型的。
第二,资本市场也有很大的发展。一般说资本市场“十八年”,是指90年两个交易所建立开始,其实在90年代之前的80年代我们就有很多底下的交易,比如企业债券、股票,股份公司刚开始建立时也发行过一些内部的股票,80年代已经有所准备,90年建立交易所,这是18年,资本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了经济活动的大舞台,和所有都密切相关,包括和所有的企业、政府都密切相关,大家都关心股市,股票的活动和数千万人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资本市场发展的很快。
第三,金融产品价格,利率和汇率由国家严格的管理向市场形成了很大的转变。基本上货币利率已经市场化了,存贷款市场利率也接近于市场化,我们的汇率也及时改革,转变了它的市场形成机制,也在向着市场价格形成快速推进。
第四,就是我们的监管方式和宏观调控的方式,过去是计划和市场运行在一起,现在我们宏观调控的新体制建立了,一个是以货币政策为中心的体制,一个以监管为中心的体制建立起来了。这方面有很大的变化。
第五,全面对外开放,我们中国的金融开放度是很高的,同时我们也开始走出国门。
第六,和经济发展一样,金融有了很大的发展,表现为金融化程度比较深了。1978年的时候,我们金融资产总量还远不如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国民生产总值3400多亿元,金融资产2000亿、存款1800多亿,但现在我们的GDP去年是24万多亿,今年可能接近30万亿左右,但我们的存款资产都有很大的增长,全国金融机构的资产在现在已经是60万亿了,我们的存款已经达到了40万亿,过去广义货币占GDP比例还不到一半,现在是1.65倍,所以金融发展应该说还是比较快的。
王广谦认为,中国的金融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改革开始到1984年,这一段主要是准备和起步,这一段的重点,一是当时恢复了国家的专业银行,1979年底、80年初我们的农业银行恢复,中国银行独立经营,建设银行逐渐划为人民银行的货币体系,1984年成立中国银行,国家专业银行恢复,包括保险公司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第一阶段主要是恢复国家的专业的金融结构。二是我们建立了两级银行体制,把人民银行一家分为两级,一家是中央银行,独立的货币政策,一个是建立在它管理下和市场运作的各个金融机构,所以1984年的改革是很重要的一步,中国人民单独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把它经办的业务交给四大机构,标志性事件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单独行使中国银行职能,和几个大的国家专业金融机构的成立。
第二阶段,从1985年到1995年这十年,这十年可以说是探索发展阶段,这十年当中,我们中国改革一是大量成立新的金融机构,现在上市的股份制银行,还有其他的金融机构都在这十年成立的。再一个就是建立和发展金融市场,包括我们特别关注的90年深圳、上海两个证券交易所的开设。再有一点,我们国家的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1995年制订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国家国有商业银行法》,这两个法明确了商业银行体制为主体。为了把国家专业银行建成商业银行,我们在1994年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承接商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让它轻车简从地搞商业银行,94年搞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同时这段时间还改革了一部分利率和汇率机制,1994年汇率并轨,这十年基本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金融市场建立和较快速的发展,还有金融机构的改革。这是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是从96年到03年全面改革的阶段,比较明显的例子,1996年以后,我们汇率和利率的改革明显加快,我们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基本是从96年开始,在之前的改革主要是国家调整,调整利率的结构、利率的体系,但96年以后基本是朝市场化方向发展,现在国内利率的市场化走得比较快,同时这段时间汇率的改进也很快,这是在96年以后。再就是国家商业银行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在这个时期,包括2001年加入WTO,为了准备迎接国际市场,金融国际化,我们在1998年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也是接手原来四家商业银行原来积累的不良资产管理业务,把它分离出来,这两次机构的成立都给国家商业银行真正走向现代化经营创造了条件,一个是政策性银行接手政策业务,一个是把不良资产承接过去,这让你具备了商业银行运作的条件。
04年后可以说是新的阶段,第四阶段,主要是完善和规范发展的阶段,最主要的标志是国家注资,银行上市。几大银行都上市了,农业银行今年在改制过程当中,年底可能挂牌,明年有可能上市,这样一来,我们的国家银行就完全就走向了市场化运作的大商业银行,在国家注资上市的同时,我们还引进了战略投资者、改善了股权结构,引进了先进的经营方法,我们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这样使作为金融市场主体的金融机构就具备了在金融市场上平等竞争的条件。
总的来说,三十年来,金融在经济当中的核心地位在迅速增强,作用越来越明显,从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金融改革比经济改革快了一点,尽管有快的地方也有慢的地方,但从总量上是快了,货币化程度加深了,毕竟它快;也有不太合适的地方,结构上还有一些小问题,比如中小企业的贷款不能被满足,经济的组织结构跟金融的结构还不匹配。
金融机构不应再扮演学生的角色
针对国内金融结构三十年的改革道路,王广谦指出,改革三十年,四大国有银行的上市,并不能说明银行市场化道路结束了。国有银行的上市只能说是在所有制改革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上市之后它的股权结构改善了,成为上市公司了,从这个层面来看是很重要的一步。但是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便是银行机构的治理结构尽管与国外等先进国家模式相同,单经营效率却相差很大,所以上市之后只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要完善机制。四大银行上市之后的重点还是要调整它的资产结构、发展中间业务、选取投资项目、对象,支持国内经济发展。中国银行是需要走出去,但是就全球经济状况以及市场来说,盈利最大的空间还是在国内,所以几个大国有银行应立足于为国内经济服务的的角度进行经营。
同时,王广谦指出,中国金融机构应该建立自己的模式。他说改革开放三十年,面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国内金融结构基本是处于学生的地位。华尔街金融风暴之后,我们不能说不学习发达国家的模式了,但是必须要谨慎来对待。国内金融结构需要把具有中国元素的部分不断确认起来。王广谦指出我们要有大国的心态,要负有社会责任,还有一个就是自信,自己的元素,自己的特色,必须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而不能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
资本市场改革应继续大力推进
王广谦指出金融市场发展的方向必须坚持,不能因为现在金融出了点问题就摇摆,金融市场还是要恢复,还要着力于发挥资本市场上最原始的功能——优化资源配置。
资本市场要从多方面来看,第一步是规范,现在中国是一千五百家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有了资本市场的约束,它本身的经营比以前要规范了,改善了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改善了他们的经营方法,把他们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而他们是国家经济运行中的主体,这个功能本身是极大的。
第二方面是融资结构,如果没有这个体系,它靠内部积累,比例很低,靠银行贷款,就会扩大货币供应量,有所谓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关系的问题。如果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企业通过市场融资,通过股票和债券,特别是通过债券发展起来,公众有一部分钱可以不存银行,直接去证券市场上购买公司股票,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渠道就建立起来了,企业,需求者,叫做融资;投资者,选材,叫做投资,把这两者融合在一起就改善了融资结构,而融资结构的改变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是有很大好处的。
王广谦说资本市场是经济稳定很重要的因素,所以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坚持第一,扩大这个市场,建立更方便筹资、更方便融资的渠道,还要方便大家去投资。从这个角度看,未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将进一步的扩大。其次,在这个理念的前提下,资本市场还得发展多层次的市场。现在中国有两个交易所,像西方的资本市场有主板市场,还有创业板市场,比如纳斯达克创业板市场,中国做了一点实验,还没有推开。创业板市场是给风险比较大的企业设立的,除了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之外,还有场外交易市场可以做,地方的场外交易。
王广谦说,市场要多层次,主板、创业板、场内、场外、柜台交易等都可以做,使得融资困难的企业比如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充足起来,可以从银行拿到贷款,从资本市场上同样也可以进来,使得众多的企业能够进入资本市场,要有大资本市场的概念,这一点应该坚持。第三方面,从制度上设计上还是要有利于发展资本市场的原始规模来设计,从制度设计上要鼓励股东长期持有股票,而不能鼓励他短期炒作。从当年股票市场建立最初来说,发行股票允许它流通转让是为了它发行方便,而它真正的功能是让一级市场筹到了资,配置到了资源,二级市场是为一级市场服务的。而现在我们却比较关注二级市场,不关注一级市场,光关注二级市场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是一级市场长期为经济增长提供服务的。
所以认为在结构设计上,应该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股票,培养真正的投资者。怎么鼓励呢?比如强制性分红,必须分红。现在中国在迅速成长期,企业的平均利润是很高的,应该让股东获得企业成长的红利,而现在企业不给分红,就靠二级市场炒作价格,这肯定是不合适的。
王广谦认为股票分红是很重要的,它会给投资者带来信心,到了年底就能拿到股票收益,因为有分红回报,所以投资者觉得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还有极大的空间,还是那句话,还有众多企业没进入资本市场,这是很大的一个可拓宽的途径,不仅指交易所市场这一块。
同时王广谦指出还要大力把债券市场发展起来,不能光关注股票,在西方市场,美国市场上,证券市场的数量也远远比股票市场大。
应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对于利率和汇率的改革,王广谦指出利率和汇率应该市场化,应加快推进市场化的进程。利率的市场化是理顺国内金融市场资金产品价格很重要的条件,汇率的市场化是实现内外均衡的重要条件。中国利率,在96年以后市场化走得是很快的,利率市场化走得比汇率市场化快。按目前的状况看,我们整个的金融机构之间货币市场已经市场化了。资本市场这部分,我们的贷款虽然还没有完全放开,但是我们贷款上下浮动的范围已经很大了,存款我们还没有放开,搞了一些试点。但是根据中国目前的状况,利率市场继续往前推,应该不是很遥远的事情,但应该再加快一步。
王广谦指出汇率改革相对比利率慢了一点。中国的汇率制度从双轨到单轨,再到并轨,并轨之后到严格管理,再到一次放开,从05年到现在三年多了,利率形成机制的调整,定过一揽子货币,再对这一揽子货币政策进行调整,一直在往前走。但它跟国际市场上需求决定的价格还有一定的距离。
王广谦指出当前人民币汇率估计还是偏高一些,中国应加快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很多人担心人民币升值会给国内出口企业带来压力,但是这个现实必须面对,加速产业调整是必然的。政府应根据国际市场和国内资金状况,逐渐创造汇率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市场化。然后推进资本帐户的开放,进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先汇率市场化,然后资本帐户放开,资本帐户放开才有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未来三十年应该逐渐按这个方向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