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盯住美元将随着美元一起动荡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为保出口,人民币基本上是盯住了美元,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6.83元左右的狭小区间波动。但是由于金融危机以来,美元汇价本身是不稳定的,所以人民币紧盯美元的结果是人民币对其他货币汇率的不稳定。据网易财经报道,今年以来欧元大幅贬值,因为盯住美元,今年以来人民币兑欧元被动升值14.5% (http://money.163.com/10/0524/08/67EED9LD00252G50.html)。笔者查阅了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情况,今年以来人民币兑日元贬值2.8%,兑英镑升值10.7%,兑港币升值0.6%。总之,如果其他货币对美元升值,那么对人民币也就升值,其他货币对美元贬值,对人民币也就贬值。
人民币勾住美元而不是欧元并不是因为美元币值多么稳定而欧元多么地不稳定,虽然欧元区债务危机以来,欧元大幅贬值,美元则大幅升值。如果我们把考察的时间放得久远一点,我们会发现,美元近几十年来都是处于持续贬值通道。期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当下的欧元危机都造成了美元的短暂升值,但是,一旦危机退出,世界经济重回正轨,美元立刻重回贬值通道。我相信此次欧元危机一旦结束,美元的强势表演也会结束。
实际上,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中仍居于统治地位。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然而双方并不信任彼此的货币,中欧之间的绝大部分贸易不是以欧元结算,不是以人民币结算,而是以美元结算。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经济总量已经超越美国位居第一,中国经济总量排在欧盟、美国之后,世界第一、第三大经济体做生意的时候信赖的是第三方美国发行的美元,这既是美国超强软实力的体现,也是欧盟、中国的悲哀。
人民币盯住美元相当于政府给出口企业承诺一个稳定的美元收购价,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企业自然不愿意用没有政府价格担保的欧元结算。政府宣布对三大粮食品种小麦、稻谷、玉米进行托市收购,农民会多种小麦、稻谷、玉米,而倾向于少种大蒜、绿豆等不受政府保护的品种。道理是一样的。中国盯住美元的策略恐怕也是中欧贸易结算多采用美元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民币购买力稳定才有望成为国际结算货币
由于中欧之间的贸易绝大部分以美元结算,所以人民币对欧元的大幅升值对中欧之间的贸易影响并不大。但是对于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来说,盯住美元,拱手让出国内货币政策自主权,这显然是与其经济地位不相称的。盯住汇率适合于小国经济,大国这样做只会导致国际间的矛盾和纠纷。
有人说,盯住一篮子货币。这当然要比盯住单一货币要好,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盯住别人呢?我们为什么不能推出自己的货币,让别人来盯?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我们不能再有一种“丫鬟”心态,总想被动跟随。
我们已经是全球第一出口大国,世界离不开我们生产的东西。作为世界最大的卖主,我们为什么不能要求对方用人民币来付款呢?当我们接受对方用人民币付款时,对方出口商品给我们必然也接受我们用人民币付款。货币毕竟首先是一种支付手段。如果我们出口商品,只接受对方用美元付款,那么我们进口别人的东西,也必须用美元付款。这是一种循环。
以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推行人民币结算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我们想不想做,这关系到当局愿不愿意约束人民币的发行。如果不能约束人民币的发行,保证币值的稳定,你即使想推行,人家也不会用人民币结算的。然而遗憾的是,在约束货币发行上,我们做得很差。10年来,人民币供给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0%,遥遥领先于世界主要经济体。这样的增长速度,让那些有意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企业却步。人家会拿着比美元贬值还快的货币么?你要和美元、欧元、日元竞争国际货币,你得有一个令人信得过的货币发行制度和纪律。中国在全球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经给了人民币充当国际结算货币的一个先决条件,接下来,如果我们能严控人民币的发行量,保证币值的稳定,人民币想不充当国际货币都难。但现在我们却在自毁长城,将国际结算货币地位拱手予人。
当然,人民币发行的超速增长与外汇占款高度相关。截至到2010年3月,中国政府手中持有的外汇储备余额高达24470.84亿美元,如果按照6.8的人民币汇率投放,那么166401亿新增人民币就被投入到经济体了。2010年3月,国内货币M1的供应量是22.94万亿人民币,政府因收购外汇而新印刷出的货币占到M1的72%。如果不是采取盯住美元的策略,中国政府手头不会积累那么多的外汇储备,从而人民币投放量也不会那么多,货币供给增速度也不会那么快,人民币的币值会稳定得多,那么人民币充当国际结算货币就变得更加可能。但是,盯住美元,强化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打击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没有比这更蠢的事了。
(作者:胡锋 博客:http://blog.163.com/hoophoon@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