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722

《湄公河》大卖背后:博纳影业回归A股道阻且长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

2016-11-04

网易财经
阚世华
爆料邮箱: bjkanshihua@corp.netease.com

影片《湄公河行动》票房大卖,让投拍公司,昔日民营影视公司老大博纳影业集团重回公众视线。博纳靠港片发行起家,一度赚得盘满钵盈,却也饱受诟病。2010年12月,博纳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彼时,由于好莱坞著名电影公司米高梅突然宣布破产,华尔街投资者对影视业的信心受创,加上中概股并不被看好,博纳上市后仅获得9950万美元募资,最终归入账面的资金为9250万美元。这也是博纳在美国市场5年中唯一的融资。此后,博纳的股价一直低迷。觉得估值被低估的博纳最终从美国退市,并于今年4月完成私有化交易,此后受到国内资本市场热捧。但由于中国证监会新规,中概股回归被叫停,博纳只能重新排队IPO,这也给其回归A股市场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过博纳掌门人于冬承认,自己及博纳愿意等待3年排队IPO。

今年10月24日,新华联控股集团宣布出资1.5亿元人民币投资博纳影业集团(下称"博纳")。这或许得益于4月博纳从美国资本市场的退市(退市前股票代码NASDQ:BONA),同时近期由博纳投资的影片《湄公河行动》票房已超过11.3亿元,位列同档影片票房之首等因素。

由于《湄公河行动》票房大卖,博纳似乎重新回到公众的视线。成立于1999年的博纳,是一家以发行、营销、影院为主的影视内容制作公司,也是国内第一家取得电影发行牌照的民营影视公司。

2010年,博纳以发行商身份成为美国资本市场的中国影视传媒第一股。5年后,博纳创始人、总裁于冬提交无约束力私有化交易要约,并于今年完成私有化。

在华尔街度过并不开心的5年,同时国内竞争对手通过资本市场完成超越式发展,这让原本野心勃勃的博纳痛失好局。曾是国内电影发行商老大的博纳,能否凭借一部大片重夺昔日宝座甚至改变所处行业格局?回归A股之路又面临哪些艰难险阻?

影视大佬押宝港片遭诟病

对于外界质疑博纳"押宝"香港导演,于冬回应网易财经时称,很多人诟病博纳这一点是没有道理的,其实上述香港导演拍摄的《湄公河行动》、《智取威虎山》这类影片是主旋律题材影片,并不属于港片。

业内人士告诉网易财经,国内发行港片商,博纳一度独大。但近年来众多影视公司纷纷加入发行战场,博纳的发行优势逐渐失去,华谊兄弟(300027)便曾从博纳手中抢走"卖相"颇好的成龙影片《宝贝计划》。

博纳依靠港片发行起家。2001年,于冬发行的第一部港片《我的兄弟姐妹》,虽然只有200 万元的制作成本,但最终却在内地收获2000 万元票房,由此奠定了博纳与香港电影携手的基石,博纳的港片模式由此一发不可收拾。

博纳2015至2016年发行的片单显示,30部影片中港片占据半壁江山。博纳曾在民营电影发行中一家独大。2010年,因华谊兄弟提前在国内创业板上市,借助资本力量首次超越博纳,抢走民营发行老大宝座。

乐博投资创始人杨宁告诉网易财经,发行并不好做,是既累又苦的工作,需要很多地推团队,每个省(市)都需要盯院线、做营销等,投入大,利润低。很多国内企业搞发行,因为有发行,可以实现第一手回款。

目前,国内电影发行已进入"战国时代",除了博纳,后来者光线传媒(300251)、乐视影业、万达影视、五洲发行等众多民营影视公司强势介入,而互联网影视新势力更是层出不穷。

今年上半年,联瑞影业已超过五洲发行,占据发行最高的市场份额26.2%。此后,博纳发行虽稳定增长,但依然未进三甲。

在电影发行兵家必争之地,昔日老大博纳该如何破局?于冬回应网易财经称,发行是靠吃"百家饭"发展的,博纳已转变为内容制造商,会将发行的市场预想推至上游产品内容策划上。博纳是按发行倒排制作档期,目前在拍摄的电影都是2018年上映的影片,2017年将上映电影均已拍完。

2013年七夕情人节当天,由范冰冰主演的爱情喜剧影片《一夜惊喜》票房突破2亿元。这让于冬产生今后这样特殊节日,博纳同样要出一部类似影片的想法。

随后,博纳投拍了成本只有3000万元的影片《新娘大作战》,上映当天票房便收获一个多亿。博纳连续3年投资3部系列贺岁片《澳门风云》,3部影片总投资成本近4亿元,国内票房却达27亿元,给博纳及投资人带来的总利润达10亿元。

于冬称,影片《湄公河行动》同样是根据市场倒推制作而来。此片由香港导演林超贤执导并实现票房逆袭。而被称为"好莱坞式大片"的《湄公河行动》,其中不乏港片的风格。

对于港片套路,博纳早已轻车熟路。近年,博纳与几乎所有的香港导演及制作人都合作过,更是与知名导演徐克、尔冬升、麦兆辉、庄文强等团队展开深度合作。而于冬为与香港导演实现默契,更是不惜时间成本。2014年博纳投资的《智取威虎山》票房大卖,而这是于冬坐等徐克5年换来的结果。

谈及外界质疑博纳"押宝"香港导演,于冬回应网易财经时称,很多人诟病博纳这一点是没有道理的,其实上述香港导演拍摄的《湄公河行动》、《智取威虎山》这类影片是主旋律题材影片,并不属于港片。

于冬同时解释,不能将博纳此举称为押宝,而是要突破"天花板"。"我不是投资人,我是操盘手。"以《湄公河行动》为例,据悉整部影片投资的90%来自于博纳。而从1.5亿元投资追加到最后的2亿元投资,于冬的举动被身边很多人视为冒险行为,而原本想与之合作的投资方因此退出。

而于冬这样的冒险行为,此前同样发生在博纳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上。

9250万美元融资苦撑5年

业内人士称,博纳募集的9250万美元,根本无法支撑其5年的发展运营。博纳也只能依靠自身发展滚动,并依靠银行贷款等资本市场以外的方式进行融资发展,但这又提升了其融资成本。

2010年12月9日晚,时年39岁的于冬敲响博纳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钟声。然而博纳上市首日开盘价为8.40美元,跌破8.50元的发行价。随后公司股价便开始下跌,最终收于6.58美元,下跌1.92美元,跌幅为22.59%。

彼时,由于好莱坞著名电影公司米高梅突然宣布破产,华尔街投资者对影视业的信心受创。此外,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并不看好。上市后,博纳获得9950万美元募资,与老对手华谊兄弟募集12亿元人民币、PE值近70倍相比,二者市值旗鼓相当。

但在美上市开盘便遭遇破发,这样的局面让于冬很受打击。此后,博纳连续3年处于估值低迷期,原本计划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想法成为泡影。而9950万美元的募资,也是博纳在美国市场5年中唯一的融资。

网易财经了解到,博纳虽然募资到9950万美元,但在扣除7%的投行募集成本后,最终归入到博纳账面的资金为9250万美元。而此后很长时间内博纳未再引入新投资,都是通过转老股进行再融资。后来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入股博纳时,也是在老股上进行投资。

据于冬介绍,博纳用上述9250万美元,5年间拍了60多部电影,平均投资成本4000万元以上,近25-30亿元的投资;还建了30多家电影院,平均每家投资在3000万元,投资总额在12亿元左右。每年每个季度公司的运营成本为3000万元,5年运营成本为6亿元。2015年,博纳税收贡献1.2亿元。

业内人士称,博纳募集的9250万美元,根本无法支撑其5年的发展运营。博纳也只能依靠自身发展滚动,并依靠银行贷款等资本市场以外的方式进行融资发展,但这又提升了其融资成本。

由于博纳股价长期低迷,估值偏低,导致其无法通过股市进行再融资。如再融资将会更大稀释股份,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于冬如持股低于30%,博纳会因公司市值规模太小,不排除会被美国市场对手恶意收购。

据悉,博纳上市前,于冬对于资本市场并不了解,博纳的投资人并未给优化安排。为此,于冬疏忽了这一点,没有设计超级投票权。在美国,只有要1%股份的股东,都可以豁免超级投票权。

由于博纳股价低,使得质押股票融资无法操作,如质押股票就会被平仓,无法有效利用上市公司的工具。而在这漫长的阶段,博纳只能依靠内生增长,无法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

博纳在美国资本市场遭遇5年寒冬时,国内股市却对影视传媒概念股不断热捧。网易财经发现,这5年中,博纳的竞争对手光线传媒、华谊兄弟、华策影视(300133)等公司的市值最高时跃升至400亿元以上,而同期博纳的市值却只有10亿美元,最低时甚至只有5亿美元。

于冬告诉网易财经,在美国上市的各种开销成本很高,如融资、财务、运营、沟通等成本都相对较高。而审计、律师费用至少比国内要多7、8倍。CFO去美国做一圈路演,费用都在几十万元。

影视业内专家告诉网易财经,由于每年维护成本较高,相对降低了博纳的利润。此外,为投资拍电影,博纳向股市以外的市场募集资金,盈利后要给予回报,再次摊薄了博纳的利润。

然而,华尔街的投资者最关心的就是利润率。投资者给了博纳30倍的市盈率,已超过美国6大影视上市公司平均17倍的市盈率。而博纳这30倍的市盈率,还是得益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长换来的。

因博纳市值规模小,一直以来并未引起资本市场更多投资机构关注。网易财经了解到,就连国内的分析师都从来不覆盖博纳的内容。近年来博纳的艺恩数据(泛娱乐大数据平台)都稳坐前三名,但国内所有证券投行,从来没有分析师拿博纳和其他上市影视公司做比较。

孤独的博纳在美国苦熬5年之后,于冬决定放弃华尔街。

甘愿等待3年排队IPO

博纳私有化回归后,国内资本市场突然对其显得尤为热情。于冬告诉网易财经,今年年底前博纳要做IPO前的一轮融资,明年进行IPO申报。意外的是,于冬竟然承认自己及博纳愿意等待3年排队IPO。

网易财经了解到,2015年前三季度,博纳共出品发行《澳门风云2》、《智取威虎山》等13部影片,累计获得28亿元人民币票房收入,营业总收入为2.68亿美元,较2014年同期增长33%,在中国民营电影公司中居领先地位。

彼时,当影片《智取威虎山》在国内获得高票房时,博纳在美国的股票却又跌了。很长一段时间内,博纳的股价低迷,而市盈率却相当之高。博纳的价值被华尔街投资者严重低估,于冬产生让博纳退市的想法。

2015年6月12日,博纳公告宣布其董事会已收到来自董事长于冬、红杉资本及复星国际(00656)的私有化要约,三家联合以每股13.7美元的价格收购博纳。

参与博纳私有化的并不止于冬、红杉资本和复星国际。于冬和其控股公司、阿里影业(01060)、腾讯、中信证券金石基金、赛富资本等都将成为博纳私有化后的主要股东。

今年4月9日,博纳正式宣布完成私有化交易,同时宣布停止其ADS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根据协议条款,以于冬为代表的买家财团,将按照普通股每股27.4美元或美国存托凭证ADR(每2股美国存托凭证等于1股普通股)每股13.7美元的价格收购博纳。

网易财经了解到,于冬增持了自己在博纳的股票数量,对部分股权进行回购后,目前其个人股份已达50%以上,属于博纳实际控制人及大股东。

博纳私有化后,外界一直传言其负债率高达80%。对此于冬回应网易财经称,因私有化时个人融资增持股票,他个人确实背负着高负债率,而博纳的负债率在行业内应该算是最低的。

杨宁认为,美国市场对于影视公司给出的估值都太低,国内资本对于影视行业给出的市盈率是相对较高的,老外并不了解国内的影视行业实际情况。

博纳私有化回归后,国内资本市场突然对其显得尤为热情。于冬告诉网易财经,今年年底前博纳要做IPO前的一轮融资,明年进行IPO申报。本轮融资,博纳只会放出10%的额度。

网易财经发现,此前有不少私有化回归的中概股,但由于证监会对于上市规则重新调整,中概股回归被叫停。由此一来,博纳只能重新排队IPO,这也给其回归国内A股市场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博纳原本可以通过借壳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但证监会今年的新政让中概股借壳回归之路暂时被堵住。而当时博纳刚好完成退市,搭上了回国的最后"航班"。

意外的是,于冬竟然承认自己及博纳愿意等待3年排队IPO。但IPO时间战线拉长,上市时间的不确定性,是否会导致博纳再次重蹈与竞争对手差距之覆辙?

对此,于冬回应网易财经称,本轮融资博纳的市值已大幅提升。虽然本轮市值还比较便宜,但博纳需要的是能长期合作的战略型股东。除完成私有化的7位股东外,本轮融资还会再引进7、8位股东,这将是博纳在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

责任编辑:胡非非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

作者文章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