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汽车-科技-数码-手机-女人-房产-游戏-读书-论坛-视频-博客-乐乎
英国前副首相彼得·曼德尔森 英国前副首相彼得·曼德尔森
国际金融机构应体现中国声音
OECD 经济学家Mario pazzini OECD 经济学家Mario pazzini
OECD将吸纳中国加入
中钢集团总裁黄天文 中钢集团总裁黄天文
呼吁全球贸易投资公平自由化
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 保育钧 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 保育钧
转型首先要财政透明化
美国铝业亚太区总裁 陈锦亚 美国铝业亚太区总裁 陈锦亚
中国现有资源模式不可持续
中外运长航副总裁 黄必烈 中外运长航副总裁 黄必烈
中国不能给贸易设置壁垒

第四届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视频特辑(6日)

英国前副首相彼得·曼德尔森

李毅中:1-3季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

李毅中介绍说:“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了1.25%,扭转了一季度不降反升的局面,经过三季度的努力,现在测算1-3季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 [详细]

第四届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胜利闭幕

为期两天的第四届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两天来70余位中外嘉宾围绕促进跨国公司投资,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详细]

相关报道

更多

论坛简介

“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是由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契约组织6个机构共同主办的大型国际会议,已成功举办三届。

论坛架构

主办单位
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

承办单位
中国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
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

合作单位
中国美国商会
中国英国商会
中国欧盟商会

特邀媒体支持
网易财经

开幕式

返回顶部
成思危在演讲

中国温室气体人均排放量仅美国四分之一

成思危介绍,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已经从1978年的5.7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09年的30.5亿吨标准煤。2007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达到60亿吨,我们占全球大概四分之一。 [详细]

本场嘉宾

张德江:国务院副总理
李毅中: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成思危:十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彼得·曼德尔森:英国前副首相
罗黛琳: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

本场主持人

郑万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会长)
>> 开幕式文字实录

时间:11月5日上午

地点:北京·中国大饭店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个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第四届中外跨国公司CE圆桌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现在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有请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先生上台主持开幕式,大家欢迎!

主持人 郑万通:尊敬的张德江副总理、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由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贸易和发展大会、工业发展组织、环境绿化署、全球契约组织共同举办,由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和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共同承办的第四届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了。中国政府对本次会议高度重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也专门发来了贺信。在这里,我谨代表大会主委会对各方面给予的宝贵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中外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现在我非常高兴的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开幕式的各位贵宾,他们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先生;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名誉会长杜青林先生;本次大会主委会主席、中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名誉会长成思危先生;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罗黛琳女士;英国前副首相彼得·曼德尔森先生;芬兰前总理、诺基亚全球副总裁阿赫先生。

出席会议的领导同志和嘉宾还有: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先生;中国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张所己先生;中国国务院副秘书长肖亚庆先生;北京市副市长程红女士;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先生;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超先生;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女士;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副主席郭利根先生;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区长陈联园先生;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先生。

出席会议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裁有: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总经理林左明先生;万宝盛华公司全球总裁大卫·阿科力斯先生;中国中钢集团总裁黄天文先生;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广发先生。

出席会议的还有:思科、杜邦、达能、诺华、雀巢、ITT、SK、因特尔、美国铝业、淡水河谷、巴黎银行、汉莎航空、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中粮、五矿、宝钢、武钢等63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和公司代表。以及东方集团、泛海集团等中国民营企业的知名代表。

由于在本次会议上我们将首次举办民企赴美上市论坛,由百余位中国民营企业代表有踊跃参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出席今天开幕式的还有中国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部分地方的负责同志。联合国有关机构的驻华代表,部分国家驻华使节,外国驻华商会的主席和会长等。让我们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让我们有请各位嘉宾上台共同启动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

女士们、先生们,本次大会促进跨国公司投资,强化企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将主办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论坛,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论坛,知识产权保护论坛,民企赴美上市论坛,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等多项活动。此外,我们将和世界经合组织共同举办闭门会议,与凤凰卫视共同制作播出新世纪、新十年电视论坛。这也是本次圆桌会议的一个亮点和创新之举,希望各位嘉宾深入交流研讨,发表真知灼见,使本届会议在明确合作共识、推动政企对话,促进互利共赢等方面取得新的积极的成效。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先生致辞!

张德江: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出席第四届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首先,我代表中国政府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来宾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

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连续举办三届以来,已经成为规格高,规模大,影响深远的中外跨国公司盛会。本届圆桌会议以促进跨国公司投资,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感。我十分赞同,我相信经过各个代表的深入探讨,这次会议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外跨国公司加强合作,密切交流,扩展市场,寻找商机,发挥积极的作用。也必将对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跨国公司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目前,全球共有65000多家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拥有量占全球企业的93%,经济总量占71%,双边和多边贸易占73%。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跨国公司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大陆已经有44家企业进入了全球500强企业的行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极大的诚意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大力的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吸引国外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到中国投资兴业。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已经累计吸收外资超过10000亿美元,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0万家,全球500强企业当中已经有470多家在中国落户。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得到了加快现代化建设必须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各种人才,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外商投资企业,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目前,中国税收的22%,工业增加值的28%,进出口总额的55%,技术引进的50%,约4500万人的就业机会都来自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也使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外商投资企业赢得了巨大的商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获得了丰富的投资回报。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时候,在中国的许多企业仍然是母公司全球业务的增长亮点和利润中心。事实说明,中国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实现了真正的双赢,是跨国公司全球投资合作的成功典范。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各位朋友十分关心中发展的走向,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未来中国将更加开放,中国的经济将更加的繁荣发展,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将更加的广阔。

过去的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果断的实施了一揽子计划,迅速的扭转了经济增幅下滑的趋势,率先出现经济回升向好。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9.1%,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中国经济迅速回升和保持较快的增长,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就业和社会稳定,也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强劲的增长动力,为全球的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今年前三个季度实现出口10140亿美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证明,人民勤劳智慧,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0多年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资基础,积累了应对各种危险和考验的丰富经验,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抗风险能力,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向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的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我们相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国将迈出科学发展的新步伐,经济发展将逐步走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经济社会发展将更加全面、协调和可持续,中国社会将更加稳定和谐,发展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发展质量和效益将进一步提高,国家面貌将发生更大的变化。这一切必将为跨国公司扩大在华投资提供新的机遇和新的商机,必将为促进中外企业合作,扩大投资,促进往来,注入新的动力和内涵。

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一切行之有效的对外开放政策我们都会坚持下去,我们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营造开放透明的法律环境,营造公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营造稳定有序的经营环境,提供一个更加开放,更加优化,更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同时,中国政府也支持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的合作。中国是各国有远见的企业家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和可靠的合作伙伴,中国政府真诚的欢迎跨国公司加大对中国的投资,鼓励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物流中心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我坚信,跨国公司在中国一定能够大展宏图,实现事业的更大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当今社会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现代社会普遍希望企业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也有能力和愿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现实的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员工的成长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更有利于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外动力和整体的合力,实现多方共赢。

目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正在成为推动企业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时代潮流,逐步形成一场全球化的社会运动,联合国与2000年正式启动了全球契约计划,国际标准组织与2004年启动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006的制订工作。一些跨国公司纷纷跟进社会责任生产守则,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使企业更加自觉的对所有者和出资人负责,对员工负责,对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负责,对社会和国家负责。不少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采取了措施,进行了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社会的肯定。我希望中国企业顺应时代潮流,更加重视履行社责任,特别是跨国公司要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充当表率,坚持依法、诚实、守信经营,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积极的支持社会的公益事业。

女士们、先生们,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应是时代潮流,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减缓,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市场需求发生新的变化,经济结构面临新的调整,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携手合作,共克时间,共创未来,就一定能够促进世界经济全面复苏;一定能够促进世界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一定能够创造世界美好的明天。

最后,衷心祝愿第四届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郑万通:感谢张德江副总理的精彩致辞!德江副总理深入分析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大事,着重介绍了中国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高屋建瓴,言简意赅,充满着时代感。德江副总理还特别强调跨国公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描绘了中国与跨国公司合作的美好的前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对张德江副总理再一次表示感谢!

下面我们有请本次大会主委会主席、中国十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名誉会长成思危先生上台法主旨演讲,大家欢迎!

成思危:尊敬的张德江副总理、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绿色经济在中国,挑战与机遇。大家知道绿色经济是英国经济学家比尔斯在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次提出的,2008年10月,联合国的环境规划署发表了绿色经济倡议,明确指出经济的绿色化不是增长和负担,而是增长了引擎。绿色经济不仅包括低碳经济,而且还包括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众多方面。

低碳经济主要是针对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而言,循环经济主要是解决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经济主要指向生态系统,比如说草原、森林、海洋、湿地等的恢复、利用和发展。绿色经济是一种经济的发展方式,它不仅仅会改变我们的能源结构和产品结构,而且会更进一步改变人类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不仅仅在工业部门要注意节能减排,而且每一个人都要注意在自己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上适应绿色经济的要求。发展绿色经济首先是低碳经济,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就是低碳经济,人类现在面临全球性的重大威胁就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全球性变暖,除了因为海平面上升造成陆地减少之外,气侯变化还会导致很多问题,都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如果我们要把地表的温度控制在2度以下,就要求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要控制在450PDM以下。

我个人认为发展低碳经济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事情。

第一,发展不排放二氧化碳的产业。第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第三,设法利用二氧化碳。最后,二氧化碳的铺捉和封存。

对中国来说,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呢?我们如果说资金是经济的血液,那能源就是经济的粮食,目前世界各国都主要是依靠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资源,根据有关机构的预测,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生产量将分别在30年、60年、120年达到它的峰值。所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积极的研究对策。我认为即蒸汽机、电力和电脑分别引领了三次产业革命之后,第四次产业革命将是新能源引领的能源革命。

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已经从1978年的5.7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09年的30.5亿吨标准煤。2007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达到60亿吨,我们占全球大概四分之一。经过努力,节能减排到2020年大概可以做到90亿吨左右。由于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目前在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中都占70%以上,石油和天然气大概占20%,非化石能源占9%。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要提高到15恩%。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能源的主流还是化石能源,而且它的消费量还会增长,当前,由于中国新能源的技术比较低,二氧化碳利用的比例不大,而且二氧化碳封存的成本很高,因此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重点要放在节能减排上,这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

中国当前强调的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努力降低排放强度,就是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的能耗将比2005年降低40-45%,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发展绿色经济,要从三个层次上解决问题。

首先,政治层次。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的解决全球气侯变暖的问题,必须要世界各国领导人共同努力来应对,为此,去年开了哥本哈根会议,这个月将在墨西哥的坎昆进一步研讨这个问题。2012年京都议定书就要期满,期满之后的格局如何,目前世界各国在既合作又有分歧的情况下进行讨论。我们认为首先必须坚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的带有区别的责任这一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基本原则,但是目前确实有一些发达国家想给中国带上发达国家的帽子,要求和他们同等的责任,这个是我们不能接受的。当然我们讲道理。

1、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均GDP只有3000多美元,在世界银行的分类里我们还属于中低收入国家,中国目前还处在工业化中期,特别是重化工业还要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难度就会更大。

2、中国温室气体的累计历史排放量只占世界的9%。

3、中国温室气体人均排放量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如果根据人权平等的原则,每个人都有相同的二氧化碳排放权,那么我们现在还只是美国的四分之一。

4、实际上不少发达国家把许多工业产品的生产转移到中国,从而把他的排放的二氧化碳也算在中国的账上。

但是中国并没有因为上述原因而放弃减排的努力,根据今年三月在英国召开的新能源财经峰会上的统计,中国近三年来在新能源方面的投入年均增长44.3%,中国去年在新能源方面的投资占世界首位,这说明中国确实是在努力。据报道,中国现在水能的发电装机容量是1.9亿千瓦,到2020年要达到3亿千瓦,核电的装机容量目前是1000万千瓦,到2020年要达到6000-7000万千瓦。风电目前的装机容量是2000万千瓦,到2020年到达到1亿-1亿2000万千瓦。当然,这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还有待明年三月全国人大全体会议的批准。

第二,经济层次。因为目前除了水能和核能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比较成熟以外,其他的能源在经济上还有一些问题。比如现在中国风电的成本大约是火电的一倍,太阳能的成本大约是火电的四倍,从市场经济的原则来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依靠金融手段,我们称之为绿色金融。绿色金融既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包括各种金融手段,从财政政策上说,要用税收政策和政府的采购政策来支持新能源的发展,在税收上给新能源产品以优惠甚至是补贴,补贴可以说是一种负的税收。

例如欧洲和日本对太阳能都是给予补贴的,在政府制订政策上明确要优先采购绿色产品,在货币政策上,给予绿色产品差别化的对待,适当的降低利率和延缓还款期,支持有条件的绿色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还鼓励建立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此外,还有两个可以考虑的措施,一个是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取得一些机制。从风电来看,通过CDM项目,每度电可以拿到9分到1毛钱。

要计算环境成本。现在有人主张收碳税,这个方式比较复杂,但是从长远来看,在中国对每度火电增收一些碳税,支持新能源的发展,看来也是有必要的。据我们的测算,如果对每度火电增收4分钱碳税,就足以支持新能源到2020年的发展。

在政府的管制上我们应该有利于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要考虑简化审批手续。要发展碳交易,这也是在京都议定书里提出来的,由于对发达国家制订了强制性的减排指标,并允许他们到发展中国家去购买减排指标,从而产生了碳交易。但是从当前来看,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还落后于需要,中国目前是碳交易资源最大的提供者,大概占60%,但是中国没有发达的碳交易市场,没有定价和话语权。现在大家都比较注意的是建立交易的机构,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从制度上要建立体制和机制,认真研究中国在碳交易方面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注意碳交易的品种结构。难度最大的是降低现有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就要求发达国家给予技术转移,而目前这类技术型品种的碳交易为数甚少,这就说明发达国家目前主要是找中国好的碳减排资源,而在比较困难的碳减排资源方面,则逃避技术转移的义务,所以在碳交易的品种上,我们不仅要资源型的,还要有技术型的。

第二,建立国内的代理机构和交易平台。现在,有人说我们一吨碳资源大概只卖9欧元,而在欧洲市场上可以卖到12-15欧元,所以我们吃亏了。问题是我们现在国内缺乏有经验的代理机构,所以只好让国外的代理机构来赚钱。所以我们要发展自己的代理机构,自己的交易平台,而且要逐步实现国际化。

第三,通过实践不断的积累碳交易的经验。制度经济学有一句名言,就叫交易先于制度,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等设计出非常完善的制度以后才能进行交易,而是要从交易过程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我们的制度。

第四,注意建立中国的碳资源储备。目前中国的碳资源大量外卖的情况也有弊端,由于今后碳资源的价格会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应当发展国内的碳资源市场,要允许国内一些从事长期投资的机构来购买碳资源作为战略的储备。

最后,我们对碳交易了解的还不多,我们的经验也不多。为了设计中国自己的市场规则和平台,设计中国自己的标准,我们要学习国外经验,这个学习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要认真的请进来,派出去,认真的分析研究,没有对碳交易充分的了解是很难把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起来的。当前中国的碳交易还仅限于现货交易,事实上在国外的期货交易,包括碳金融的衍生产品交易都已经发展起来了,据英国政府估计,2012年全世界碳交易市场大概是1400亿欧元,世界银行的估计是1500亿美元,这就差不多相当于目前的石油市场的交易。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事业,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够抓紧这两年的时机,锻炼我们的队伍,建立我们的平台,完善我们的制度,我们就有可能丧失这个机遇。中国作为最大的碳资源供给国,应该有一个国际化的碳交易市场,应该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有一定的话语权,我们要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前提下,结合中国的实际,努力开拓中国的绿色金融事业。

第三,技术层次。风能目前只能风速3.2以上才能发电,遇到台风的时候要把叶片拆下来,以免损坏。我们的自动控制技术也非常重要,由于风电的发电出力不均匀,因此受到了限制。在欧洲有智能电网和先进的技术,可以做到20-30%。中国的风能资源初步估计大概是10亿千瓦,有7亿千瓦是在近海地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5兆瓦以上的风力发电机,但是目前中国生产的主流发电机只是1-3兆瓦。如果我们不能在技术上取得突破,那么新能源的竞争力将是很低的,因为太阳能电池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薄膜消耗的材料只是太阳能电池的1%。所以我们还需要大力的做工作。

中国在发展绿色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引进国外的战略投资者,也就是在技术、市场和管理等方面能够提供帮助的投资者,我希望有关的跨国公司能够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为应对全球气侯变化作出贡献。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 郑万通:感谢成思危先生的精彩演讲!成思危先生以宽阔的视野和专业的视角深刻的分析了低碳时代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中国绿色经济的美好图景,谢谢成思危先生!

下面有请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罗黛琳女士上台宣读潘基文秘书长的贺电并进行演讲,大家欢迎!

罗黛琳:尊敬的张德江总理、各位尊敬的阁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我代表在中国的联合国系统向大家表示欢迎参加这次的论坛。首先,我想跟大家读一下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对这次圆桌会议的致辞!

我非常高兴向所有参加第四届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的与会人员表示问候!诸位对于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非常重要。私人投资不仅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能源效率,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技术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也是驱动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的主要动力。因此,对我们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十分重要。

我们在提高教育普及率、疾病控制和推广安全饮用水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扶贫工作进展仍然缓慢,令人担忧,许多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也受到了气侯变化影响的威胁。表现为:大幅度波动的食品价格以及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在上个月举行的联合国千年发展大会上,各国领导人共同承诺将付出更多的努力,政府领导固然重要,但我们也要持续的关注私人领域的发展,寻求他们包括中国公司的支持。

持续加强的社会企业责任也是非常重要,企业责任正在成为主流旋律,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认为原则和利润密不可分。但是全球大部分企业仍然没有意识到企业责任的重要性,一些重大的企业危机逐渐影响公众的信心,近几年来,一些中国和外国企业已经将企业责任作为信条纳入其核心的战略和经营行动当中。很多中国的领军企业已经加入联合国全球盟约,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鼓舞人心的,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认同契约的理念和原则。

无论是在华尔街还是在各国城市的街道上,无论是在会议室,还是在普通家庭的餐桌前,无论是民族资本还是资本市场,人们都在探寻方法,取得可持续的增长和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对千年发展目标的投资就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只有经过人们的努力,事业才能繁荣,有你们的参与和对契约原则的认同,我们就能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加稳定繁荣的世界。祝愿大会取得圆满的成功!

各位阁下、女士们、先生们,对于我们在中国工作的人来说,我们非常清楚中国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十二五规划的草稿中,我们知道在2011年-2015年,中国将会更加注重使中国的群众获得发展的收获。为什么呢?部分原因是因为扩大内需,但是也是因为中国认识到了在过去几十年来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以及发展中不健康和不可持续的那些因素。所以,中国政府正在寻求本国以及国际的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我们都希望更多的中国人民能够从发展中受益,企业能够为民众的发展作出贡献,而不仅仅只是贡献于经济增长总量。

下面我们讲讲可持续发展。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我们必须有效应对气侯变化和环境可持续性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保持过去数十年来取得的增长。如果我们在这一点上没有做出成效,最贫困的国家和人们最不应该承担责任,他们最无能力保护自己。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联合国在未来的五年三大重点工作之一呢?帮助政府和其他的利益相关方推动环境的可持续性,解决气侯变化,推动绿色的低碳经济,这也是为什么今年联合国发展帮助促进一个低碳的经济和社会。

中国的十二五规划草案非常清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将成为重中之重。比如说他提出在推动国内需求增长的同时,政府会继续关注促进绿色和低碳的消费,促进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消费品。强调政府将会引导投资,向生态上友好,能源效率高的领域发展、推动绿色技术,并且强调在未来的五年,一次能源消费将低于42亿吨,因此中国政府在发展绿色投资和企业行为方面提出很多的要求。这将会创造新的共赢的商业机会,让我跟大家举两个例子。

第一,中国正在进入快速的成长化阶段,在未来的20年中,将有3亿5000万人口进入城市,这是比美国的增个人口都要大。许多的城市现在的建设还没有完成,因此中国将会有机会跨越过去数十年的传统的发展方式,建立新的低碳的城市。中国将会寻找能够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的商业伙伴。

第二,中国现在已经致力于发展成为可再生能源的全球的中心,中国的很多的企业和企业家都已经使可再生能源部门成为170亿美元的产业,现在从业人员多达100万,可再生能源已经在中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会成为下一个发展的主要的动力。

各位尊贵阁下、女士们、先生们,今天的圆桌会议使我们有机会讨论这些重要的课题,加强我们相互的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并且希望在未来的数年中,能够跟大家共同的将这个绿色的社会上,可持续的经济转变为现实,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是如此,谢谢。

主持人 郑万通:感谢联合国潘基文秘书长对我们本次大会的良好祝愿和高度评价!感谢罗黛琳女士刚才的精彩演讲!富有激情和睿智的演讲,谢谢,谢谢罗黛琳女士!谢谢!

本次会议的开幕式议程进行到这里,下一阶段的会议是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布论坛,我们将有请我的同时,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先生上台主持会议!我们张德江副总理下一阶段还有重要的活动,就不能出席下面的会议,我们先欢送张德江副总理离开会场,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中国国务院参事室主任、国务院原副秘书长陈进玉主任主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论坛!

“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论坛

返回顶部
会议现场

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仅占全球1.3%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超介绍,中国走出去仍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仅占全球存量的1.3%,中国企业距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还有很大的差距。 [详细]

本场嘉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资委、银监会、北京市政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领导、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中外跨国公司全球总裁代表

本场主持人

主持人:陈进玉(中国国务院参事室主任、国务院原副秘书长)
>> “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论坛文字实录

时间:11月6日上午

地点:北京中国大饭店

主持人 陈进玉:尊敬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会长郑万通先生、尊敬的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名誉会长成思危先生、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很高兴应邀主持今天的论坛,“引进来”与“走出去”是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性举措,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的30年,是中国健康持续发展的30年。今天我们围绕这个主题搭建一个平台,加强中外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很有必要。现在,我们首先以热烈的掌声请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先生做主旨演讲,大家欢迎!

李毅中:尊敬的万通副主席、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借此机会,我就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关于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过去的五年中国的工业化在快速的推进,我们坚持科学发展,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工业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工业实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去年我们的工业增加值是13.46万亿人民币,是2005年的1.5倍,年均增长率11%,占国民经济的比重40.14%。今年,预计工业增加值增长13.5%以上。

二,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的增大。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重组兼并这些措施,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和提升。十一五期间,我们淘汰了落后的炼铁能力1亿1100万吨,落后的炼钢能力6600万吨,焦炭1亿500万吨,水泥3亿4000万吨,造纸1000万吨,还有其他一些数据。淘汰的落后产能占应淘汰的一半左右。

三,自主创新能力有所突破,目前我国载人航天、绕月功能、高速铁路、高性能计算机、电力、石油化工、成套设备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的创新成果,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高档数控机床、大飞机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快推进,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的增强。

四,节能减排,扎实有序的推进。十一五前四年,规模以上的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了20.75%。大家很关心今年的节能状况,今天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了1.25%,扭转了一季度不降反升的局面,经过三季度的努力,现在测算1-3季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

五,改革开放的水平不断的提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品出口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不断的提高,工业成为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的重要领域。今年,前三个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了27.4%,和2008年金融危机前比,增长了8.5%,可以说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贯彻中央的一揽子计划,工业的增速回顾一下,在2008年的6月份,当时当月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是16%,然后一路下滑,跌到2009年1、2月的最低点,3.8%。从2009年3月份开始回升,到2009年的10月份,又回升到16.1%。就是说用16个月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从16%降到3.8,又升到16.1%,最低点正好是第八个月,实现了V字型的反弹,回到了稳定增长的轨道。为我国经济在世界率先实现回升向好作出了贡献。

第二,下一步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的主线,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消除,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不牢固,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我国的工业状况来看,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仍然没有根本转变。下面我说说工业发展的制约条件。

1、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的趋紧。我们多数工业行业单位产品的能耗、物耗大概比世界的先进水平都要高出20-30%,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进口的依存度超过了50%,资源环境消耗强度很大。

2、生产成本压力加大。

3、自主创新亟待突破。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总的来看还是处于中低端,我们还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全球化的品牌。

4、部分产能过剩的问题仍然很突出。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煤化工、造船和平板玻璃,加上风电设备、多晶硅一些新兴产业也存在一些重复建设的情况。

5、落后产能尚待淘汰。我们统计了20个行业,按现在的标准应该淘汰的落后产能大体上应该占五分之一。我国工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怎么去转变工业的发展方式呢?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要巩固和扩大应对危机的成果,不断的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初步考虑有以下思路。

一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工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而调整产业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方向。

二是要把促进工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要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增加值率作为主要的指标。当前,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只有26.5%,分子是工业增加值,分母是营业收入,就是工业每创造100块钱的销售收入,它的增加值只有26.5。国际上的水平是35-40,这个指标就足以反应我们工业的效益和质量还是不够高的。

怎么来提高呢?就要通过技术进步、品牌培育、质量提升、管理和服务创新、人员素质的提高,去增加工业增加值的增项,通过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成本,逐渐的提高工业增加值率。

三是要抓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节能减排,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深化改革这些关键环节,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步伐。

我们希望经过几年的努力,能够初步建立起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三,进一步提高中国工业对外开放的水平。

在各国经济连续日益加深,世界经济格局面临重大调整的形势下,中国工业必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主动的参与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的结合起来,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动力。

一,进一步提高引进来的质量,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资,加快引进国内急需的技术、资源和人才,更加注重引进来的质量和水平,作为工业对外开放的一项长期策略。要改善投资环境,我们将继续坚持所有在华注册的外资企业在自主创新,市场准入,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平等享受与中资企业一样的国民待遇。同时也希望各类企业严格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我们共同营造和维护良好的投资环境。

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完善相关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鼓励外资投向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投向新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鼓励外资到中西部地区发展与当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环境容量等相适应的产业。鼓励跨国企业在华拓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重要环节的引进步伐,我们重点引进国内工业企业急需的工艺、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增加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进口。

第二,进一步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必须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我国工业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主动参与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

1、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深加工产品的比例。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

2、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引导企业加强与跨国公司在研发设计、国际营销体系等方面的合作,加快资源整合和管理创新,形成一批工业对外开放的中间力量,引导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

3、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引导工业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输出等多种方式有序的到国外投资合作,承包项目,并购重组,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技术、品牌及人才优势,开展国际化经营。我们也要求走出去的企业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女士们,先生们,当前中国工业迈入了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孕育着无限的发展机会,我们真诚的欢迎各国企业积极参与到中国工业发展的进程中来,抓住机遇,携手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预祝本届圆桌会议取得圆满的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陈进玉:感谢李毅中部长的精彩演讲!毅中同志是我敬重的部长和同事,去年也在这个讲台上我曾经为他主持过讲演,他当时演讲的情况是刚刚组建不久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应对危机当中所做的种种努力以及取得的成效,我很感动,我说了一番很肯定的话,事后我请李毅中部长到国务院参事室给全体国务院参事做了一次报告,受到了很高的评价。他今天的报告不长,同时给我们带来了令人鼓舞的信息,也实事求是的谈到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我想对我们了解中国经济的全局还是很有帮助的。我还注意到他这次的报告和见到他,应当说是多了一份自信,脸上是少了一份倦容,这是一个可喜的情况。

下面我们有请英国前副首相彼得·曼德尔森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彼德·曼德尔森:女士们、先生们,真的是非常感谢邀请我在今天早上的会议上发言,感谢对我的邀请和欢迎!对于我来说,能够回到中国,回到北京,重新见到我的中国、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老朋友们,我感到特别的高兴。当我在担任欧盟贸易代表的时候,我非常非常的关注中国,而且在这个方面花了很多的时间,当时也跟中国有很多的交流,对于双方的贸易、投资有了很多的了解。

首先,贸易是非常的重要,对于世界的发展和机遇来说都很重要。中国的可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的引擎,对于欧洲的企业来说,也在中国的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新的、重大的机会,包括发展低碳经济,我们都在致力于推动低碳经济。为了进一步加强关系,推动先进技术,促进各国企业的发展以及加强全球的供应链,我们都面临着机会。

我一直也强调一些理念,比如说我坚信开放的经济对世界经济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国民主义和保护主义不会帮助我们解决任何问题,我坚信这一点,而且我呼吁一些企业的理念,比如说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等等。这些对于任何商业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我人生的下一个阶段,我将会继续促进好的贸易投资和商业的关系。

在我看来,在中国关于贸易方面我过去几年做的工作,就表明我有这样的意愿,我相信中国的企业属于全世界,而并不仅仅属于中国。上周我在经济学家杂志上发现出了一个对中国经济依赖的指数,对好几个全球的跨国公司做了调查,他们都在中国有很多的投资。但是对于我来说,我看到的是这种依赖性的双向性,也就是说对于中国以及对于我们欧洲,中国成功加入世界经济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中国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随着中国的繁荣不断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技术的转移,而且生产出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以及有了更多的海外投资,这一点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所以,中国是我们更加重要发展的伙伴,无论是对于企业的发展还是合作来说都是如此,我们也可以加强和第三国家的合作。

回顾过去,我在担任贸易代表的期间,对于中国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纺织品产业的问题,当时是中国加入全球经济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障碍,很重要的是要可能的呈现中国融入世界要实现,但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有一些合理的期待,以及中国本身对于全球经济的重要性,我们也实际上看到了中国的作用和它的核心地位。但是我们也需要保留西方对自由贸易的追求以及欧盟国家、美国民众对于自由贸易的追求。如果我们在没有能够抚平公众对于全球经济中心由西向东转移的观点方面加强他们的认识,那么我们都会有所损失,所以作为政治领导者,我们都要努力实现这样的转移。

现在在人们的认知和事实方面有着一些差距,在东西两边都是如此。西方有一些人担心中国不断上升的经济和繁荣,中国的一些经济学家担心不和谐以及担心大规模的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西方担心如何跟中国的低成本竞争,而中国则担心如何同西方在知识和技术的比较优势上竞争。现在我们可以有必须弥合这些分歧,但是这需要时间,也需要双方密切的对话。不管是政治领导者,还是商业领袖之间在中国和欧洲国家之间都应当有这样的对话。

正因为如此,我坚信像今天这样的会议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政治领导者,必须帮助建成一个共同的愿景和日程。我也承认有的时候我们在西方的这些人容易犯错误,只把中国看成一个市场,而不是认识到他是一个正在经历着巨大变化的社会。我们在西方不应当只关注中国的市场繁荣,也应当关注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很高兴的是英国首相卡梅隆以及高级别的英国政府的团队在下周将会访问中国,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并且表明了不同英国政党都同样重视中国,我也祝贺胡锦涛主席近几天对巴黎的成功访问,其他很多欧盟国家的高层领导人也经常到中国来,这就表明了中国对欧洲的重要性,也表明加强双方关系的重要性。

除了双边国家间的来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同样发展商业之间的合作往来,同样个人之间也需要有更多的来往。在欧盟和中国的关系上贸易成了一个重中之重。我担任贸易代表的时候,我说欧洲必须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考虑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我们能浪费资本。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比如说市场经济地位,销售解禁方面,我们要认识到这些只是我们关系中的一小部分,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不能够释放错误的信号,不能够认为中国还是处于落后的状态或者是说是我们的敌人,这不是正确的看法。我们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不能够这样对待中国。

女士们、先生们,最后我要再次强调,我们需要加强相互了解,弥合分歧,成为伙伴,为了支持欧洲对中国的开放,保持这种开放,我们必须说服欧洲的民众,中国对欧洲是开放的。最近7月份,欧盟商会出了一个报告,他在庆祝中国带来的巨大市场机会,但是,他也对中国的商业环境表示了担忧,64%欧洲的公司说中国是他们的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但是39%的公司认为中国对外资企业的归管环境会变得更加的严格。所以我想我们通过共同的努力,能够扭转这种数字。

我有同事告诉我说中国市场的价值和规模都表明西方的企业总是会愿意到中国来,无论条件如何,都可以忍受。但是对此我保留意见,我对此不是非常的乐观。我的这次讲话就是想跟大家强调一点,在一些监管的问题上,中国的企业对西方的企业都是如此,对于西方在华投资企业的限制也能够适用于所有的企业,包括中国的企业。企业和增长如果没有很好的汇集于外来的企业,那么也会影响到所有在中国的企业,包括中国自己的企业。

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在开放的过程中,市场化的过程中,在1978年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开始了这样的进程。中国将会全面的建成这样的工程,还是半途终止,今早听到了张德江副总理的讲话,我感觉非常的振奋,他说的非常重要,也非常鼓舞人心。这并不是仅仅关于谁的经济模式更好,中国的更好还是西方更好,事实是所有国家的经济模式都有缺点,有缺陷,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创造更好的条件促进企业的增长,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如何最好的把这些归管的机制用于促进创新,我们如何建立最好的伙伴关系和合资企业,我们如何能够最好的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相关法规的落实。同时,建立最好的仲裁机制,在需要的时候发挥作用。这些是从长期上讲,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无论是中国的、美国的还是欧洲的企业,都是如此。

刚才信息产业部的李部长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阐述,我听了以后感到非常的鼓舞。这些问题不应当成为我们之间的分歧,而应当成为联合我们的纽带。就像是我们在打击保护主义的时候,应当不断的合作一样。就像我所说的,中国的内需确实是非常的重要,中国的发展并不一定意味着欧洲的衰落,我们必须告诉我们各个国家的公民,我们能够也必须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变化,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其他国际平台上加强合作,在这方面我向中国及其国家领导人对领导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最近,有一些激烈的争议,在我看来美国也就是最公开批评中国的国家,说中国未来五年对国内需求的关注是不合时宜的,关键是我们获得变化的时间幅度,经济转型不会再几个月完成,这一点必须要说清楚。这些都是积极的信号,我们应当通过今天的会议向世界传递这样的信号。各个国家选举出来的政府应当帮助促成最好的全球的氛围,有利于企业和贸易的增长。中国和欧洲的企业应当并肩前进,我衷心的期待今后作为我个人能够为这样的一个趋势做出贡献!非常感谢!

主持人 陈进玉:感谢彼德·曼德尔森先生友好坦诚的讲演,他有一些话说的很含蓄,但是听得出来他对中国融入世界是持欢迎态度的,对促进中英两国的合作也有着很高的期待。我很希望你有时间多到中国来走一走,不光在北京,能够到地方去同企业和中国的政府多点交流,就像你说的增进相互了解,这对大步推进中英、中欧的战略合作非常有好处。

主持人 陈进玉:下面我们有请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先生发言,有请!

张晓强: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第四届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下面我愿向大家介绍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中国的对外开放已走过30多年历程,截止2010年9月,引进来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约1万600亿美元,利用贷款累计3400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跨国投资大幅度下降近40%,但中国仍然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约940亿美元,基本保持了2008年的水平,位次升至全球第二位。利用外资不仅弥补了中国的建设资金不足,也引进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技术进步、外贸,增加了就业,并推动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法律体系建设。

中国政府通过规划产业目录,税收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外资的行业和区域投向,在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不断优化结构,丰富方式,提高质量,引进来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跨国公司和各类外国企业在中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与引进来相比,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迈出重要的步伐。2003年-2009年,中国的对外投资存量增加了7.4倍,已经达到约2500亿美元。2009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近4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2%,占全球的5%,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至2009年底,中国已设立了13000家境外企业,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前三个季度,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又达到了363亿美元,同比增长10.4%,中国政府按照企业决策、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合作,这不仅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能源资源,获取了先进技术,也为投资对象国带去了资本、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发展,实现了互利共赢。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已由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转变,今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适应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从引进来看,需要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使外资在推动国内的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区域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一是要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引导外资更多的投向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鼓励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

二是要加大智力、人才和技术引进力度,鼓励外商设立研发中心,营造更加开放的创新环境。

三是要丰富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境内企业的兼并重组,促进外资的股权投资和创意投资发展。

四是要继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投资软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与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在走出去上,中国将继续按照市场导向和自主决策原则,加强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拓宽方式,提高效益,扩大在能源、资源、高科技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

为此,有关政府部门:一是要加强宏观指导和服务,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二是要健全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三是要健全对外投资的促进和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相关的各类中介机构。四是加快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引导企业完善决策和管理机制,规范境外经营行为,防范各类风险。

同时,中国政府将更加注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统筹协调,提高安全高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在制订产业导向政策时,更好的统筹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投向,在进一步扩大引进来开放领域的同时,积极促进重点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企业的投资提供更加公平、开放的环境,并完善多双边的投资保障机制。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并将进一步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良性互动,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在座诸位都亲身经历或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对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真诚的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密切合作,共创美好的明天。谢谢各位!

主持人 陈进玉:感谢刚才张晓强副主任的精彩讲演,这个讲演根据中共中央五中全会的精神,对未来五年中国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一些重大的政策举措,特别是讲到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政府将要做什么,我想对我们在座企业确定今后五年的发展战略是有帮助的。下面我们请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超先生讲演,大家欢迎!

王超:尊敬的郑万通副主席、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第四届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论坛。我想利用今天这个难得的机会就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有关情况与各位朋友进行一个交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顺应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趋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促进了吸引外资的大发展。截止2010年9月,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0余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万亿美元,连续18年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

2009年,全球直接投资下降近40%,而中国非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资仍达到了9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仅下降2.6%。今年,前九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74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7%。很多在危机中遭遇巨大冲击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却赢得了良好的发展。自本世纪初,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对外投资合作取得的较快的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的重大战略举措。特别是近年来,走出去呈现跨越式的发展势头,即使在2009年,全球投资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仍然增长了1.1%,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全球第五位,实现了逆势上扬。

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有1.2万家境内投资者累计对外直接投资2457亿美元,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实现营业额3407亿美元,年均增长30%以上。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648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02万人次。今年前九个月,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增长10.4%,对外承包工程增长16.6%,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8万余人次,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日趋活跃,集群式走出去不断推进,民营及地方企业异军突起,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正在形成。

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紧密合作,中国实现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引进来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的税收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技术引进和就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持续吸引外资,不仅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而且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宝贵的管理经验和众多的国际化人才。对于外商投资企业来说,则赢得了可观的投资回报。

世界上许多工业全球业务增长和利润主要都是通过其在华投资企业实现的。中国企业在境外通过开展属地化经营,培养了大批的当地人才,促进了东道国产业升级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资源、能源合作,帮助东道国提高了资源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帮助东道国建设交通网线、通讯设施、城市给排水以及学校和医院,改善了当地的生活、生产条件,通过提供金融信贷支持,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东道国的资金缺口,为当地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的深入发展,中国投资将会更多的造福当地的社会和人民。

女士们、先生们,通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将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的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我们将继续不断完善投资软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服务型服务建设,鼓励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更深入的参与到调整经济结构中来。积极投资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并在中国协调区域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内需政策的稳步推进,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这些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较快,但总体来看,中国走出去仍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仅占全球存量的1.3%,中国企业距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在长期实战中不断的历练和成长。为推动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健康发展,作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政府、主管部门,商务部将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制度设计和政策制订,逐步完善走出去法律框架,将相关经营与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逐步完善财税、金融、外汇、产业等政策促进体系。

第二,做好战略规划和宏观指导,做好对外投资合作十二五发展规划,定期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产业指导性文件,使企业明确走出去的方向和重点。

第三,加强公共服务和风险防范,扩展公共信息资源,加大政策咨询和培训力度,为企业搭建各类投资合作平台,健全风险防范体系,提高处理应对各类危机、纠纷与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十二五期末,我们将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走出去战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有明显提高;对外投资合作的规模和层次实现飞跃发展;一大批大型跨国公司初具规模;中国作为全球投资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在国际合作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女士们、先生们,随着世界解决复苏进程的加快,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这将为中外大型企业间的合作带来新契机,我们衷心祝愿各企业投资合作取得新的发展,并为全球经济的持续繁荣做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 陈进玉:感谢王超副部长的精彩演讲!下面我们请中国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女士讲演,大家欢迎!

黄丹华:尊敬的郑万通副主席、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参加第四届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国务院国资委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借此机会,我愿就中国的中央企业走出去的情况与大会进行交流。我这里介绍的中央企业是指由中国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大型国有企业。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当前,无论是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中央企业来说,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海外经营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符合国家走出去的战略要求,也是中央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和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中央企业坚决贯彻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方针,积极开展海外经营活动,与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加大了与跨国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坚持依法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了互利共赢。目前,中央企业走出去的工作主要包括境外投资、工程承包、外派劳务等。据统计,到2009年底,有108家中央企业在境外和港澳地区设立了境外子企业和管理机构,境外资产总额超过了4万亿元。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五矿、中远集团、中国建筑、中国有色集团等一批中央企业的海外投资和经营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第一,参与国际合作,提高竞争能力。一批中央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实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国家电网收购菲律宾电网公司未来25年的经营权,向该国输出了先进的电网管理技术和经验,提升了菲律宾电网产业的升级水平。中国五矿成功收购澳大利亚第三大矿业公司旗下多个芯铜矿业资产,并留任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对所收购的资产进行集中管理,顺利实现了公司控制权和管理权的平稳过渡,此项收购得到了海内外业界的普遍好评,并被亚洲金融杂志评为2009年全球最佳的并购项目。中国建筑先后在116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5000多项工程,许多工程已经成为所在国或者是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第二,繁荣当地经济,树立企业形象。中央企业走出去一方面开拓市场,依法经营,提供就业,培训当地的员工,增加了当地的税收,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加强管理,大力的提高了当地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注重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树立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中国有色集团在赞比亚投资建设的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是目前中国在非洲设立的第一个经贸合作区。

第三,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互惠共赢。中央企业走出去,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实现企业与当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参与公益事业,改善当地居民生活,保护自然环境,赢得理解和尊重,从而树立了负责任的中国企业形象。中国中铁先后完成了3000余项重大国际工程项目,目前境外在建工程223个,2009年海外雇员总计是两万多人。中国中焦集团在巴西实施项目时,遇到洪水爆发,港口瘀塞,公司积极疏通航道,当地政府和媒体称赞中焦集团是有责任心和值得信赖的企业。

这些年来,中央企业走出去的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了一定的成效,有的企业做的比较成熟,走在前头,但从面上的情况来看,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特别是在与境外的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和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上,在对境外的法律法规、投资环境、风俗习惯的深入了解和把握上,以及风险防范的意识和措施等方面,还需要不断的加强和完善。国务院国资委十分重视中央企业走出去的工作,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加强中央企业走出去工作管理的规章制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中央企业走出去,同时,也引导中央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应纳入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对外投资决策机制,开展境外业务要围绕和突出主业,并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和风险预测。中央企业开展境外业务必须坚持长期合作,和谐共处,互利共赢的原则,严格遵守中国和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依法经营,重信守约,并注意妥善处理与所在地政府、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的关系,特别是主动履行好社会责任。

中央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努力的提高境外投资,工程承包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良性竞争意识,战略经营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维护企业和国家的良好形象,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骨干力量和重要的依托。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推动中央企业走出去的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也希望通过中央企业走出去的实践,能够为全球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陈进玉:感谢黄丹华副主任的精彩讲演,下面请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郭利根先生讲演,大家欢迎!

郭利根:尊敬的郑万通副主席、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银监会对第四届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把美国次贷危机全面升级为全球金融危机,发达经济体的金融体系遭受重创,世界经济陷入了衰退,时光推移,两年过去了,尽管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道路依然漫长,但包括中国在内的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已在致力于重新构建金融发展和金融监管的框架。尤其是通过强化严格的审慎监管,防止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的再次爆发,借此机会我想跟大家交流几点意见。

在应对危机的过程当中,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银行界和金融监管部门普遍认识到了金融创新过渡,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缺失,金融监管弱化等严重影响金融稳定和秩序的深层次的问题。改革声音迫切,主要新兴经济体也通过20国峰会等平台参与了国际监管规则的讨论和制订,话语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2009年,银监会成为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委员会正式的成员,代表中国多层次、实质性的参与了工作。今年的9月,世界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的代表在瑞士巴塞尔达成了一项历史性的协议,现被广泛称为巴塞尔3,所指的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的国际银行监管制度改革一揽子的方案。

本次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涵盖了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持和强化。其中资本监管制度的改革和流动性监管,国际标准的建立是此次改革的核心,也是现阶段改革成果的主要体现,按照G20领导人确定的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资本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的改革方向,目前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以提高资本监管标准和新的流动性监管量化指标为主的改革内容。

针对危机当中暴露出来的资本虚高等问题,巴塞尔为会提出修改资本的定义,提高普通股在监管资本中的比率,扩大监管风险的覆盖面,以增强风险吸收的能力,建立超额资本的要求,以缓解经济周期效益,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附加的监管要求。同时,引入简单、透明不具有风险敏感性的杠杆率要,降低杠杆率的水平。

针对欧美大型银行过渡以来资本市场作为批发、融资来源的内在脆弱性,巴塞尔银行提出了两个新的流动性监管量化的标准,分别衡量银行短期应对压力情景下资金流失的能力,和中长期内使用资金稳定的来源和发展的能力。新的改革框架虽然可能在短期造成波动,但是中长期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回归传统业务,提升银行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等。我们也看到,改革成果与最初期待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比如说严格限制商业银行资本投资等长效机制,并没有纳入本次监管改革的范畴,根本性的问题和缺陷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除了深入分析研究此次监管改革对国际银行业发展可能产生的正反面的作用,我们还必须全面的评估国际监管规则的改变,对我国银行业内部金融管理和外部监管的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流动性指标均处于较好的水平,特别是资本质量优势比较明显,但是作为新兴市场的大国,中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仍将保持快速的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所带来的信贷扩张需求仍然强劲,新的监管标准下,满足资本要求,增强流动性和稳健性的压力更加巨大。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不断的加剧全球金融竞争,中国的银行业监管者必须与银行家一起科学规划发展战略,强化以资本管理为核心的风险约束长效的机制,构建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银行业审慎监管的框架,全面增强银行业的竞争力。

第一,立足国情,统筹规划。清醒的认识我国的国情,从我国的银行业实际出发,结合我国监管实践和经验,努力将国际标准本土化,杜绝简单的照办照抄。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综合各级标准中科学、合理的部分,统筹规划,构建我国银行业长期文件的发展制度。针对系统重要性和非系统重要性两大类的银行,分别采取差异化监管的措施,防范系统性风险。综合考虑各类监管工具复杂程度和需求的急迫性,循序渐进的开展制度的建设。

第二,积极推进资本充足率、动态拨备率、杠杆率和流动性比率的建设。统一研究树立我国政策监管政策的基础上,严格审慎的审定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明确核心一级资本和总资本的比例水平,对所有银行实施留存资本缓冲的要求,并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设置附加的要求。研究探索在信贷高速增长。提出贷款拨备率监管的要求,将根据宏观审慎的监管要求对上述的比例进行动态的调整。进一步推进杠杆率监管的制度建设,审慎限制银行杠杆率的水平,有效约束银行业务规模过渡的扩张。在保留现有的简单实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进新的流动性监管标准。

第三,坚持行之有效的结构性监管措施,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的水平。一直坚持并完善限制性的监管措施,避免银行变得过于复杂,防止不同市场风险相互的传染,主要措施包括维持现行银行体系与资本市场之间的防火墙安排,严格限制商业银行参与的场外衍生品交易类型。如果银行所投资跨越子公司,在一定时间内管理与业绩仍不高于行业平均的水平,要求银行坚决的退出。

鼓励金融机构进行成本可算,风险可控,透明度高,风险补偿能力充足的金融创新,清醒认识到金融创新是经济增长必由之路,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放任自流。只有满足了经济和消费者的需求,适应我国国情和本土市场的需求,监管得当的金融创新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促进银行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切实提高素质,打造一流的人才队伍。在国际监管改革的大背景下,推动银行业真正的转变发展方式,归根到底要靠先进的理念、制度、技术和人才,在推进银行业发展和监管事业进步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人才、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环境,在制订发展战略的同时,考虑人才的保证,在落实政策措施的过程当中,考虑人才的导向。

女士们、先生们,国际经济复苏的步伐正在加快,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帷幕也已经拉开,中国十二五规划开局在即,银行业拥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中国银行业美好的明天贡献我们的才智,谢谢大家!

主持人 陈进玉:感谢郭利根副主席专业性很强的讲演。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世界五百强公司代表,万宝盛华公司全球总裁大卫·阿科力斯先生讲演,大家欢迎!

大卫·阿科力斯:尊敬的郑万通副主席、各位部长阁下、组织方、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的同事们,昨天晚上我在看我的讲话的时候想到,这是我访问中国开始已经30年了。我们公司全球有400万名雇员,你们一定不会感到奇怪,我的讲话是关于人力资源的。刚才发言者提到了人力资源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的确,今天在中国取得成功,不管是外国公司还是本土公司,我们都需要人才战略。我们刚刚结束了2010年对于中国管理的调查,包括外资公司,中国私营民营企业还有国有企业,我们发现经理和雇员都有许多令人惊奇的想法。

历史上来看,通用电器等等很多公司都被中国人看作是很适合的雇主,但是今年的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公司减少了生产规模,甚至结束在中国的运营,这也意味着有一些外来投资者在中国的有一些问题上处理的并不合适,这对中国的工作者来说,形成了一个新的局面,此外的中国的公司也在走出去,这些公司希望能够取得快速的发展,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愿意为中国公司服务,我们的调查显示,外国公司对于中国工作者的吸引力在逐渐的削弱,很多人愿意为中国的私营企业工作,与2006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很缺乏人才,我们需要高端的人才,中国企业需要更多的劳动者来使他们的产品和营销实现全球化,这样也能帮助促进世界对中国的投资。我们的经理层和其他各个层面的雇员也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的趋势对于外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来说都形成了压力,在我们调查中,有外国公司80%的人力资源部门说他们说中国企业试图吸引更多的人才,对他们来说造成了很多的压力,他们也很不愿意把人才拱手让给中国的企业。

未来中国私营企业,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竞争方面形势会变成什么样呢?中国的企业非常的具有雄心壮志,他们应该如此,因为他们有很多的机会,他们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在中国进行投资。你们如果现在觉得寻找或的管理者很难,在中国马上会发生人才战争,我也想给大家提一些建议,而不仅仅是找出问题,我会提及外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都应该听取的建议。

第一,怎么赢得革命战争呢?如果你是一个外国企业,首先保持宽松的薪酬制度,中国企业提供的薪酬和福利比一些外国企业更加的宽裕和丰富,中国工作者在这方面受到了更大的吸引。外国企业都错误的认为中国有些劳动力是廉价的,所以他们可以给高层管理者开出比较低的薪酬,这可是个错误的看法。现在要吸引人才,你必须要提供最高的、符合国际水平的薪酬。根据我们的调查,高层管理者人才最为缺乏,中国现在薪酬全面的大幅度的在提升,所以首先一定要在薪酬和福利方面采取慷慨的做法。

第二,充分利用培训机会。很多外国企业有很好的培训项目,我们调查显示中国管理者中有70%称外国企业最能吸引他们的不是薪酬,而是能够获得良好培训的机会,所以你们一定要提供好的培训项目。

第三,中国的外国企业一定要打破所谓的玻璃天花板。现在外国企业可能给了一些中国的员工比较高的管理层职位,但是还不够多,一定要让更多的中国职工加入到管理层来。

外国企业还要把他们的人力资源部门当做战略伙伴,在你们的战略发展规划和企业发展规划中,一定要把人力资源发展纳入到战略和规划中来,让人力资源部门更好的帮助你们发展。外国企业一定要培养中国和外国的人才,使他们都能够上升到管理层的顶层,最后一定要听取任何所有的你能够联系到的公司的建议,规划和设计一个很好的人力资源发展的规划目标和战略。

中国企业发展的很快,现在对于中国企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我也有一些建议,帮助你们变得更有竞争力。

学习西方的做法,树立强大的雇主形象,告诉大家你企业的信念,告诉大家你的公司很有价值。雇主形象对于吸引高层管理者非常重要,中国企业一定要建立良好的雇主形象,来成为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雇主。此外还要树立起企业的一些价值观和特点,这样才可以联起企业和雇员之间的纽带。建立起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长期生存的基础,中国企业在文化发展方面和外国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出色的中国企业一定要加强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家里起适当的管理结构,中国越来越融入全球经济,中国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一直阶层非常分明,但是应当进行调整,来适应21世纪的体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如此,中国企业一定要更清晰的区分他的经营者、管理者、执行者之间的互相的责任,一定要很好的评估和决策,使中国企业更好的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很不足,你们一定要加强人力管理的水平,这会帮助你们有一个战略,有一个企业文化,更好的留住员工。

最后,中国企业一定要留住一些外国的管理者,有的外国员工到中国企业来工作,但是他们离职的比例也很高,更换的也很频繁,这是因为他们觉得有的中国企业对他们来说不够合适,所以中国企业还是要尽力留住一些外国的员工。

如果你不知道我刚才提到这些应该怎么去实施?不管你是私营企业还是外国企业,还是中国企业,一定要去找一个专家,我向你们推出万宝。人才竞争在中国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对于高层管理者的竞争,正如之前的发言者提到的,这将是区分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外国和中国企业一定要适应中国的发展情况,才能够很好的留在中国,要加强管理的技术和水平,所有的企业都要制订清晰的规划来吸引人才,并且留住人才。这是成功和失败之间的差别。谢谢!

主持人 陈进玉:感谢大卫·阿科力斯先生的精彩演讲,他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国的企业要成为跨国企业,怎么招揽到世界一流的国际化的人才是一个很紧迫的问题。真正能聘请到一流的国际化的人才现在是一个难题。刚才大卫先生给我们支了几招,我停下来都有道理,我给你补充一条,你这个机构一定要增加一点培训内容,解决国际化的人才到中国水土不服的问题。因为管理是人对人的管理,你还得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国情,这样一些真正一流的国际化人才才能够在中国的企业,包括中国的跨国企业扎下根来,共同把事业做大。

下面我们请中国中钢集团总裁黄天文先生讲演,大家欢迎!

黄天文:尊敬的郑万通副主席、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本次圆桌会议,并与各界人士共同讨论在引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议题。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时刻,本次会议以促进跨国公司投资,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探寻未来的发展之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我代表中钢集团预祝本次圆桌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近两年以来,世界经济经受了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经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世界经济迈向了曲折的复苏之路,但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世界经济还没有进入稳步增长的良性循环,系统性和结构性的风险依然存在。借此机会,我向就如何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促进世界基础的可持续发展谈几点看法,供我们大家共同研究和交流。

第一,坚持开放性经济。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直接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企业能够脱离全球经济的发展而独善其身。从政府层面来说,应该坚持开放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反对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维护公平、自由的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为跨国公司创造和提供更加稳定、公平的市场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配套政策,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可持续发展。

从跨国公司层面来说,要牢牢把握机遇,坚定不移的实施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国际互利合作,同时要做好海外投资环境的研究,强化项目的科学评估,完善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协调发展。在追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世界经济的开放和繁荣。

第二,实现包容性增长。

首先,实现包容性增长要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世界各国人民。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增加社会财富,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人平等的发展机会,确保大家都在经济增长中获益。从国际上讲,包容性增长是应该是一国的解决增长,不损害他国发展的利益,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协调、和谐与共赢发展。

其次实现包容性增长要客观对待各国历史的文化传统,充分理解各个国家所处的不同的发展阶段,充分尊重世界各国多样性的历史文明和文化传统,正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利益诉求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在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要实现包容性增长,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类只有一个国家,地球安危人人有责,为了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水、土地、森林等资源得到有序发展,我们要不断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发展,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增强应对气侯变化的能力,加快形成保护环境的国际合作机制。

第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跨国公司应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把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战略,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全球化进程中成为受尊敬的全球企业公民。联合国全球企业十项原则为我们提供了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框架,是跨国公司开展全球业务的基本行动准则,要求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履行经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责任,在经济层面我们要注重提升企业创造,促进社会物质和文化的增加和繁荣,创造社会稳定和发展所需的物质材料,物质财富,经济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没有这个基础,企业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在环境方面,我们要树立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完善企业的环保政策,鼓励开发和推广环境友好型企业,尽可能减少企业的运营对生态系统产生的消极影响,我们要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积极开展应对全球气侯变化的国际合作,切实增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社会层面,我们首先要履行好法律责任,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运营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并带动员工、企业所在社区共同遵纪守法,同时要履行好道德责任,诚实守信,在企业内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在企业外部开展公益的慈善活动,积极参与社区发展等等。

在全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对股东要提高资本回报率,不断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履行信息披露业务,确保股东利益对消费者必须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完善服务体系,切实保证消费者权益受到保护。对员工要尽可能实现员工多元化和及均等,注重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以及员工共同成长,对积极参与社区构建活动,帮助企业所在失去的发展,促进形成友爱、和谐的社会氛围。

以上几点是我们中钢集团的认识,也是中钢集团多年改革发展实践中始终追求的目标。作为一家为钢铁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提供综合配套、系统集成服务的大型跨国公司,多年以来,中钢集团秉承合作、友谊、发展的理念,真诚友好、平等互利的开展国际经贸交往和合作,建立起了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同时我们始终重视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于2008年3月加入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庄严承诺做一家负责任的中国企业。

在过去的岁月中,中钢集团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关心与帮助,展望未来,中钢集团愿与海内外各界朋友进一步扩大交往,加强合作,以更加开放的精神,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为开创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明天而努力,谢谢大家!

主持人 陈进玉:感谢黄总裁的精彩讲演!下面我们欢迎诺基亚全球副总裁、芬兰前总理阿赫先生讲演,大家欢迎!

阿赫: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我很高兴参加这一届圆桌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非常具有挑战性,如何促进投资,如何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如何推动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所有的这些目标,我们要回答一个关键的问题,如何在运作企业的同时又遵守良好的道德标准。

大约40年以前,1972年的时候,大家以为中国和印度在现代化的全球通讯系统中绝对不可能实现连接,为什么他们这么说呢?那就是因为没有铜,没有足够的铜,中国和印度几十亿的人没有办法融入到全球现代通信的系统中。但是我们现在都知道,这种预言是完全错误的,并没有实现。中国、印度和其他的国家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都实现了新的、科技的突破。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改变了世界。

诺基亚的口号就是以人为本,23年以前,全球大概有250万手机用户,在中国只有700名手机用户。自从那以后,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现在全球有50亿的手机用户,在中国就有8亿多,这就是最显著的人类社会中实现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这一革命使我们能够在实现企业良好发展的同时又保护环境,实现社会责任的行使。

最近我有一位孟加拉的朋友说很穷的孟加拉人他们能用得上手机,他们有了手机,就和1969年登月的飞船有着同样的计算能力。40年间,我们这么伟大的革命,我们是如何实现这么迅速的变革的呢?我们在移动通信方面是如何取得这样的成就呢?我认为有五个方面很重要。

第一,充足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政府标准。

第三,产业自由化和以此为基础的竞争。

第四,移动通信的低成本。

第五,全球化。

全球化推动了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所有的国家,包括中国在移动通信方面取得成功的国家都帮助移动通信的扩大创造的良好生态体系,所有人都可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下一波移动革命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还有十亿多人没有加入到移动通信体系中来,但是手机用户人数从50亿涨到60亿会很快实现。移动上网也是我们正在经历的革命之一,现在我们已经有很多移动上网用户了,但是真正的新一波的活跃移动上网用户的增长还未到来,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赋予人们更多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多更好的使用移动通信设备。

能够很好的发展,有利于移动通信生态系统的国家将会在这方面走得更远,我们需要高效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发展移动科技,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全面的利用投资。我们还需要智慧的监管,能够实现科学的合作和影响的最大化,物美价廉也很重要,我们一定要确保使用移动通信设备的成本是要可承担的,是人们能支付得起的。全球化在赋予人们更多能力方面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给我们提供了很重要的机会,我们展望信息科技未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加强中国开发商的队伍。最后,我们一定要向消费者展示我们有很好的法律监管体系,保护用户的隐私等等。

为什么赋予人们移动通讯能力很重要呢?因为如果我们能够赋予人们更多能力,我们就将进入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移动技术能够不仅把人们联系起来,而且还可以塑造移动通信联系起来的群体,可以更好的实现产业附加值。这对移动技术来说,我们在努力减少能耗,减少排放,我们要让移动技术真正成为绿色技术。我们还要加强移动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这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提供现代化的教育服务,对于中国的和贫困人口来说,都是如此。

我想通过这种研发,希望在各界各地都使用这种技术。我们通过发展应对对策,能够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这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就业机会的来源之一。

女士们、先生们,我来参加这个论坛的一个原因是我们今年是诺基亚来到中国25周年,我们25周年以前在北京饭店的一个房间里和四名员工一起建立了诺基亚驻中国分支,现在我们有了几千名员工,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也实现了改革与开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国的变革和新一轮的移动技术革命是紧密相连的,谢谢。

主持人 陈进玉:感谢阿赫副总裁的精彩讲演!下面我们欢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广发先生讲演,大家欢迎!

赵广发: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非常荣幸的参加这次会议,有机会与诸多跨国公司交流、学习、共同发展。下面我就中国铁建海外经营发展的情况谈一点体会和感想。

中国铁建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组建于1948年7月,1984年集体改革,62年来,在一代又一的中国铁建人的努力下,我们逐渐的发展成为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并重的集团。我们涉及到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物流贸易和矿产资源开发等六大板块,业务遍及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及全世界的40多个国家。连续五年入选世界五百强,最近的三年排名中,实现了101、104、119位的耀人速度。

2009年新签合同额601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550亿元,在世界五百强排名中排名第133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八位,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企业。今年1-9月份,公司新签合同额5394亿,完成营业收入3020亿,同比增长了38.5%和34%。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铁建形成了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为代表的强项的施工技术和经营优势。先后参与了中国所有的大型铁路项目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独立修建铁路里程占中国铁路总里程的50%以上。

修建高速公路3万多公里,经2009年完成的隧道就达到了1100多公里,企业先后创造了若干个中国乃至世界第一的施工技术。我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世界上第一条商用磁悬浮轨道交通线,上海磁悬浮列车线,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世界上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厦门隧道等项目都是由中国铁建承建。中国铁建逐步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我们积极的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还为经济能力和管理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截到2010年9月底,在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常驻机构81个,在建的项目187个,合同总额是1700亿人民币。其中中国企业在欧洲最大的项目,土耳其高速铁路项目,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技术等级最高的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阿尔及利亚高速铁路和建设工期最短的服务于全世界穆斯林朝觐者的项目都由我们中国铁建承建。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诚信为本,无论是项目大小,只要是我们中国铁建承建的项目,就必须做到信守合同,兑现承诺,一大批国际项目得到了所在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评价,同时积极的履行社会责任,始终努力做到为客户负责,为股东服务,为企业负责,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多年来,我们积极的带动相关的设备、技术和劳务的输出,同时,为所在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雇佣当地管理技术和劳务人员,有十多万人,促进了当地民生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当前,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企业在通过结构调整,跨国经营和技术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更加的广泛和激烈,我们只有积极走出去,在更广泛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不断的拓展市场空间,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今后要继续按照新的发展思路总结提高,一是要加强海外发展战略的研究,深化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当前国际市场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机遇与挑战并重,引领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更进一步的转变方向,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形成与企业发展目标相适应,与国际接轨的良好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使员工的素质,经营的管理,技术水平和业务运行,适应国际发展的需要。

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培育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围绕发展的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和高利润领域发展,在全球打造中国品牌,尤其是要适应国际总承包项目的要求,注重增强设计咨询能力,以此带动业务中心,向国际承包工程产业链的高端转移,进一步加强计算机、远程通讯等技术,在企业中广泛应用,来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大力培养个汇聚各级人才,我们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加快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培养一批富有经验的国际工程经营经理、设计、施工人员,以及项目的风险评估、合同管理等人才。

坚持互利双赢的原则。当前国际工程承包已经延伸到了融资、设计咨询、采购、运营与维护等项目的全过程,业主更多要求提供项目的一站式服务,对承包商的整体规模、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融资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加强融资实力,提高能力和人力资源的实力,提高经济品位和整体的竞争力。

大力推进属地化的管理。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属地化管理是国际跨国公司成功的一项重要的举措,作为以劳动民族型为主的建筑企业,通过属地化经营策略,企业可以尽快的融入当地社会,利用当地承包商和工程技术力量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克服项目运作中的困难,大胆选拔引进吸收和留住当地优秀的管理人才。加强与当地政府主管机构的联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融入当地社会,取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认可和支持,维护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型跨国公司,中国铁建将一如既往的贯彻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方针,我们愿为您携手并进,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谢谢大家!

主持人 陈进玉:下面进行今天上午最后一个讲演,我们欢迎中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黄必烈先生讲演,大家欢迎!

黄必烈:谢谢主持人!尊敬的万通主席,各位来宾上午好!我是第三次在这个论坛上发表演讲,我所在的公司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公司是做国际贸易运输和服务的,现在大的业务叫物流。在跨国经营方面,相对于其他国有企业来讲做的比较早一点,我就境外投资的风险防范和我们企业走出去,向政府的有关政策谈两方面的主要观点。

第一,管控境外投资的风险方面,我有四个观点。

一、投资风险的防范。做好对投资所在国政治、经济、形势的评估,我们认为有必要借助大型的国际投资咨询公司的专业力量,企业应在投资先通过实地的考察、专家咨询的方式对所在国的政治局势和对外国投资人的有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在境外企业设立之后,也应该要求海外的经理人员对政治、经济、企业的动态进行考察,并由专门的总部机构进行分析和评估。评估工作要注重专业性,如果企业实力不强,要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

改变投资方式,实行海外投资本地化战略,加强对投资所在国的攻关策略。在境外投资方式上尽量采用合资形式,以取得一定的本国企业身份,可以使合资方分担一部分的投资风险,对资源开发等敏感领域的投资,可以根据所在国的国情,以债务的形式出资,这样可以避免直接取得控股权所带来的国有化的风险。如果投资主体具有品牌、技术和管理优势,也可以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做到解决了资金,避免直接投资的风险,又占领了市场。在境外企业经营中,采取本地化的战略,一方面多雇佣本地的员工,另一方面要实现物质的本地化采购。

世界银行1988年成立了多边投资保险机构,和国家之间的多边条约一起为对外投资中的国有化的系统风险提供了条约的保证。当公司成为机构的成员之后,境外投资中的部分系统风险就可以在一定程度进行控制。当损失发生时,也可以申请国际赔偿,为企业的境外投资提供国际保证。

二、管理风险的防范。境外投资要着眼于增强投资主体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在境外新设企业还是直接收购境外股权,如果盲目并购和多元化,往往会导致经营失败,目前有一些企业只关注境外投资的外在效果,但是往往忽视了核心竞争力这个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一些现在有资金实力,却还不具备完全的竞争优势的企业,把境外投资等同于攻城略地的扩张,导致收购境外股权时出几过高,也影响了实际收益。

境外投资要立足于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管理结构,形成完善的治理和结构,是境外企业应对经营风险的前提条件,如果投资所在国外部治理机制比较健全,母公司可以安排内部治理,实现为海外企业的有效治理和控制。很多跨国公司在境外企业的董事会中采用引入当地债权银行的代表和独立董事的办法,加强对海外子公司的监督。此外,母公司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境外机构的管理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估。规范境外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对境外投资取得预期收益至关重要。

因此,除母公司委派和派出境外公司的董事和高管人员之外,还要建立管理人员的收入和企业绩效相挂钩的经营机制。同时,加强监事会和外部监事的职能,出现企业境外投资成功的可靠保证。

境外投资还要着重于监管的有效性,在加强境外企业监管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其经营的灵活性,投资主体应该明确境外企业内部风险决策的权限,一方面防止完全放任海外子公司自行决策公司,造成子公司的权限过大,投资失控,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管的过死,一切投资或者是支出均先报集团审批,因此影响海外企业的正常运行。

通过制度明确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工作责任,针对境外投资企业提交的报告是否属实,属于有非法转移国内的资产行为,是否有未经许可的投资项目,会计账目是否真实准确等进行监督。可以从政策层面使企业有效的规避风险。

三,财务投资风险防范。提高对子公司财务状况的内控能力,实现内部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不仅可以使企业更为准确的把握企业发展动态,制订有效的政策,而且还便于母公司对其进行管理,企业财务的内部管理是企业实现良好管理的重要方面,让管理会计的专业人才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不仅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和管理,也有利于实现境外企业的管控。

加强境外财务管理,有必要采用国际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比如说加强全球现金管理系统的建设,使跨国经营的企业实现全球现金管理系统功能的网络化,此系统可以控制境外几乎所有的账户,使资金在安全和规模优势以及流转效率方面得到加强和提高。

四,非商业风险的防范。对投资东道国商业风险的评估,要综合考虑众多的因素,如东道国政府与投资国政府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东道国的对外政策,政治局势、整体文化素质,甚至是典型的风俗习惯等。东道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程度,对进口和出口的依赖程度等等。投资者如果保护本国企业在国外的投资安全,依照本国国内法的约定进行一种保险制度。我国在国内法中尚未建立这一制度,这与我国海外投资的快速发展很不适应。

我国积极建立海外直接投资保证制度,目前关于海外直接投资,政治、风险、保险的国际公约主要是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也叫汉城公约,我国于1988年签署了汉城公约,政治风险受损失,但是所分担政治风险的作用非常有限,加快建立我国的投资保障制度。

第二,向我国有关的政府的政策建言。

一、在境外投资过程中,企业要积极与国家有关的部委、政府机构沟通,有关的政府部门也要加强与企业进行沟通,加强对境外企业的规范管理,督促企业建立境外企业投资,资产转让、产权处置与收益,风险控制、资金调度、工资薪酬、财务处理等资产与财务监督办法。形成切实可行的管理和控制机制。

二、提供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增加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政府还要为境外企业提供法律支持和政治保护,在海外经营实践中,境外企业在一些诉讼案件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纠其原因,一是由于对当地的法律不够熟悉,二是律师不够得力,三是司法机构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定的歧视。如果在境外企业比较密集的国家和地区,派驻我国的专职法律人员等,这种诉讼的被动局面有可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三、建立一直对外的协调机制。在中国企业共同参与竞标的项目中,建立一致对外的协调机制十分重要,可以允许不具有优势的企业为更有优势的企业让路。

四,充分发挥国内企业的整合优势方面,行业协会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重点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机构的作用,比如说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这么一个机构,发挥它的作用,设立专门为企业境外投资专门服务的机构,在哪些领域或者是区域进行投资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这一方面,东亚一些国家的商会在帮助其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企业一旦成为某个商会的会员,就可以从各方面获得大量的信息服务,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

国家还应该对境外企业的投资制订一些优惠的税收政策,对具备海外资源开发和享受政策准入的企业给予优惠的税收支持。在企业按照项目所在国法定税率缴纳所得税后,国家应免收企业返回利润的所得税。

各位来宾,上面就两个方面的问题跟大家进行了分享,愿各位企业家在走出去的战略中实现健康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 陈进玉:谢谢黄副总裁的讲演!上午的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国际低碳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外企业与城市合作发展论坛

返回顶部
中英贸易协会执行会长

十二五每年约1300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

郑万通介绍说,十二五仍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预计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大约1300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到十二五中期,城镇化率将突破50%,城乡人口比例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将正式迈入城市社会。 [详细]

本场嘉宾

郑万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会长
张世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
高广生:国家发改委应对气侯变化司巡视员
柯文斯:联合国工发组织驻华代表处首席区域代表,等

本场主持人

主持人: 王金祥(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
>> 国际低碳经济论坛文字实录

时间:11月6日下午

地点:北京中国大饭店

主持人 王金祥:尊敬的郑万通副主席、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们今天下午举行国际低碳经济发展论坛和中外企业与城市投资合作论坛。首先,我们请全国政协副主席、本次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会长郑万通先生做主旨演讲,他们欢迎!

郑万通: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我想就建设低碳城市谈几点看法,与各位交流。

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曾经说过,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核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2600多年前,古希腊城邦孕育出高度发达的哲学和自然科学,成为近代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从11世纪开始,在亚平宁半岛升起了一些城市国家,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大门,形成了新型市民阶级,并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伴随着18世纪以来的三次技术革命,始于英国、波及全球的现代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全球性城市社会已经到来。

目前,全世界70%的GDP和85%以上的第三产业增加值都来自城市,90%以上的高等学校和科研力量也都集中在城市。中国的城镇化艰难曲折,长期以来低效的生产力水平和严重分割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镇化进程异常缓慢。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化率仅为10.9%,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走上了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9个百分点。到2009年,达到46.6%。不仅显著改善了社会结构,也有效增加了居民消费,带来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房地产开发等多方面的投资需求,为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和强劲动力。

十二五仍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预计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大约1300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到十二五中期,城镇化率将突破50%,城乡人口比例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将正式迈入城市社会。

同时,必须要看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当代城市普遍面临着大气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就业不足、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缺乏、自然和安全灾害频发等严峻挑战。城市以3%的土地面积消耗了全球75%的资源,排放了78%二氧化碳,产生了75%的污染物。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表明自工业革命以来,一直高歌猛进,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为特征的传统的城市化模式,未来也难以为继。

人类迫切需要创新城市化模式,来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侯变化和资源环境等问题。各国政治家、科学家和有识之士普遍认识到必须加快构建以低碳产业结构为基础,以低碳能源体系为支撑,以低碳消费模式为依托,以低碳社会建设为目标的低碳城市。

去年五月,世界上七十多个大城市领导人在韩国首尔召开第三届世界大都市气侯先导集团市长级会议上,大家一致承诺将加快构建低碳城市,共同应对气侯变化。在我们国内,上海、北京、贵阳、杭州、保定等许多城市也已经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战略构想。特别是上海世博会,它的成功举办使绿色、环保、低碳等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深入人心,广为传播。在世博会上,很多生动案例勾勒出未来生态城市的全新生态模式,给人们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下面谈几点看法。

第一,建设低碳城市要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建设低碳城市,是一项复杂、艰巨、动态、持久的系统工程,是一场涉及思想观点、发展模式、科技创新、生活方式等领域的深刻的变革,是前无古人的新鲜事物。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已经基本结束,建设低碳城市主要是运用先进和适用技术对已有城市进行低碳化改造和提升。而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阶段,未来20、30年,将有大约三亿人进入城市,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将会史无前例。与此同时,中国的能源结构和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及整体科技水平不高,低碳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也使低碳城市的建设面临着诸多的特殊困难和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碳排放70%来自生产领域,而发达国家三分之二来自消费领域,我们要历史的、辩证的、动态的看待碳排放问题,保障生存排放,限制奢侈排放,强调累计排放,争取平均排放。通过大规模的开发和应用低碳能源技术,努力以较低的碳排放水平实现城市化目标,归结起来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努力形成自然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第二,建设低碳城市应协同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进程。工业化为城市化创造供给,城市化为工业化提供需求,供给和需求循环互动,推动经济不断发展,但如果只强调这两个方面,仍然没有跳出传统的城市化模式,难以避免高污染、高排放和低效率、低效益,发展低碳城市,应在立足工业化的基础上,顺应全球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加大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建设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实现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深度应用,使城市运行更加便捷、高效、安全、低碳。加快信息技术向各行业、各领域的渗透,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积聚,实现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先进信息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应用,构建智能电网,智能公路,培育物联网、电子商务、软件服务、电子娱乐等新型产业,不断拓展新型低碳消费市场。

第三,建设低碳城市应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和超越的结果,是人类文明在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上的重大进步。发展低碳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要引导人们辩证认识生态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关系,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来校正商业文明的弊端,用商业文明的经验来助推生态文明的梦想。

我们相信,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在城市社会中,应大力宣传和培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让这些先进理念走进学校,走进工厂,走进机关,走进社区。与此同时,要把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真正贯穿到城市规划、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实现城市低碳运行,使生态文明理念始终伴随我们的生活,并指导我们的生活。

第四,加强低碳城市应过渡重视发挥文化的作用。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基因和灵魂,展示着城市风貌,体现着城市品格,凝聚着城市精神,决定着城市的长远竞争力。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城市建设中最宝贵资源,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一些城市建设片面追求快、新、洋,乐于搞大拆建,铺大草坪,建大钢厂,忽视了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城市文化的养成,也与低碳生活的要求格格不入。

一位德国历史学家针对中国的旧城改造所说的一段话让我印象特别的深刻。他说:“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也会有,而你们曾经有的,我们永远也不会有。”传统文化是城市的内在组成部分,应把文化传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抢注和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加大宣传和弘扬城市文化精神,不断提高市民的保护、参与和责任意识,应积极倡导多元文化的共生与融合,在全球化时代,文化总是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来展现的,应秉持开放理念和包容心态,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交流中求繁荣,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是典型的低碳产业,应充分挖掘利用历史、传统、民俗等文化资源,大力加强创意、设计、构思等文化创新,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拥有独立文化品牌和文化形象的低碳城市。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跨国公司是经济领域的航空母舰,也是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的领跑者。今年上半年,我有机会访问了德国的西门子公司,了解到西门子每年在生态友好型技术方面的投入要超过20亿欧元,拥有大约3万项环境和气侯保护方面的技术专利,凭借其在低碳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西门子公司在中国赢得了广阔的市场。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全球500强企业已经有470多家在中国落户,跨国公司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同时在中国经营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将继续完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为外商投资兴业创造更好的环境。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浪潮将蓬勃兴起,跨国公司不仅在发展高端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战略产业方面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在与中国合作开发利用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绿色建筑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有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只要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各类外国企业切实发挥好自身的综合实力和技术优势,加强对低碳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与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合作和交流,就一定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共同发展。中国的城市和企业也应当积极的行动起来,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低碳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新的、重要的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 王金祥:谢谢万通主席!我们都知道郑万通主席是我国一位资深的领导者,他刚才的演讲既高瞻远瞩,又深入浅出,不仅对我们发展低碳经济指明了方向,而且对城市投资合作以及科学发展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再一次感谢郑万通副主席!由于万通同志下午还有重要的公务,我们欢送他离场。

下面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张世钢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张世钢:尊敬的郑万通副主席、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很荣幸有机会在这里向本次圆桌会议的组委会表示感谢,谢谢他们给我这个机会代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参加这次会议。今天早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已经为这次会议做了贺词,今天下午我将要跟大家谈一谈低碳解决和城市发展。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低碳经济和城市发展,这也是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在这个领域的进步之一。在中国,我们也感到了在这一领域的巨大的热情,而且无疑中国正在成为这一领域最活跃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崛起和面临的挑战,中国的快速发展有很多因素,比如在经济、政治领域,在亚太地区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也表现的非常的突出。

在过去的20年,中国保持了9.5%的年经济增长率,在过去几年也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国。除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之外,中国在环境方面也是备受购并,因为它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而且也已经正在成为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的国家。长期来看中国可能是面临着能源供求方面的巨大的矛盾,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个人消费的快速增长,这些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环境恶化以及水资源短缺。因此我们应急审视城市的发展非常需要各种自然和人类资源,而这些都不是城市固有的。大城市对其周边的内容生态体系有非常大的影响,在东亚,有排名前十位的非常脆弱的大城市,而这些城市面临的巨大风险要求我们要推出应对这些环境恶化的行动计划。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方面制订了很多目标,中国的愿景和联合国的愿景是一致的,而中国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自1990年以来,中国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了一半,等等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其他方面的保护。而另外一些目标则不容易实现,气侯变化是另一个全球挑战,它现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在面对这些气侯变化的影响时显得尤其脆弱,气侯变化可能会影响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且也会对贫困人口的生计造成很大的影响。

中国在气侯变化方面有什么措施呢?中国的能源和自然资源领域的机构和政府部门已经将此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中国将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合作,而这些领域包括要加强气侯环境机构能力以及环境方面的立法等等。而我们在2020年之前,也有一系列的目标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一定的比例。这方面的工作也将进入政府部门运行的绩效标准。这方面的努力已经使我们在经济、政治、立法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进步。作为环境以及科学这方面的政策制订部门,我们向相应的机构提供支持,向各国的政府机构提供支持,中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环境保护以及节能高效用能的国家,这一点和联合国环境署的目标是一致的。

中国支持环境评估,比如说国际环境前景,环境保护应对,以及紧急情况应对等等。联合国环规署积极的推进环境跨国保护计划,在2008年我们有一项计划,要促进世界各国在环境保护气侯变化等领域的政策制订和决策制订,并且促进环境友好的领域。比如说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以及那些可持续发展的手段,这些措施和经济发展以及工作机会的创造是一致的。

我很高兴看到绿色经济在中国得到了非常大的重视,而且已经被列为中国的国家政策,这方面的领域也得到了很多的研究。通过全球的通力合作,能够在气侯变化以及环境领域作出很大的贡献,我们可以让私人部门积极参与。由于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占所有排放的三分之一,因此联合国环规署大力的支持建筑领域的碳减排,并且积极的推动这方面国际标准的制订。

现在有两个中国公司已经加入了联合国环规署下属的这一句话,环规署有一个金融倡议,这个倡议已经有全世界超过170多个金融机构参与,这些机构来自银行、投资、保险各领域,他们都致力于气侯变化的应对。而明年,在中国我们还有一个培训计划,作为环规署在中国的第一步措施。除了应对和减缓,我们还应该适应气侯变化,环规署和中国的发改委以及一些其他相关中国部门在气侯变化领域的科学研发、能力建设等方面提供的支持。我们知道适应气侯变化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不管气侯变化是是在今后真的成为现实,对我们未来都是有好处的。

现在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私人部门不太可能直接投资于适应气侯变化的努力,但是他们也懂得走老路是不可能了,他们一定要在适应气侯变化上扮演一定的角色。自然系统在减缓和适应气侯变化方面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绿化以及森林方面应该加大投资,这方面联合国也有项目。

各位同事,很多中国公司已经开始在可再生能源以及其他绿色经济方面投资,而中国提出的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都会促进今后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行动计划,不过基础和应用科学是创新的一个动力。我们相信技术转让方面的壁垒今后将会得到克服。而中国今后在世界知识保护领域也会扮演这样的角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这些活动和倡议方面也会支持中国。

我预祝这次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主持人 王金祥:下面我们请国家发改委应对气侯变化司巡视员高广生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高广生:尊敬的会议主席、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最近中央关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当中,就气侯变化问题我认为提出了两点非常有新意的地方。

第一,要求把温室气体排放海都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第二,强调了今后的发展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

今天我们论坛的主题是关于低碳发展问题,所以在此,我愿意就此问题谈三点我的看法。

第一,我们如何理解低碳发展。低碳这个理念的提出是因为我们面临全球气候变化挑战这一大背景,这一挑战可以说是目前或者是对我们全人类最严峻,最具有挑战性的。低碳的理念是以减少或者是以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达到我们发展的目的。所以它是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的。低碳发展就是要后要通过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倡导低碳的消费模式,大力的研发和推广低碳技术等等,来构建我们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体系。

我们把低碳说成是一个理念,这是因为我们用低碳的理念去用在不同的方面,我们可以产生更多的内涵。现在我们经常看到非常热的词或者是非常多的词关于低碳,今天这个题目上列的低碳经济,我们也看到过低碳社会。刚才我们郑万通副主席重点讲了低碳城市,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低碳交通、低碳国土、低碳省区等等等等。凡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为理念用到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就是要提出树立低碳理念的一个根本。

第二,中国为什么要提出树立低碳发展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国际社会或者是说我们全人类面临着应对气侯变化的挑战。这个挑战需要各个国家、全球、全人类的努力,中国当然也责无旁贷。同样,国际社会现在对于低碳发展或者是低碳技术的研发方兴未艾,我们在座很多都是企业的CEO,中国要走向世界,必然要跟上这个步伐,特别是我们应该在走入国际的时候,我们在低碳的技术方面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我们不应落后,而应该引领世界。

2、从国内来讲,十二五规划的一个特点就是要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我们国家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于产业。我们的高耗能的产业结构比较重,而我们从资源,从现代化的要求,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必须转变,所以从我们自身的需要来讲,我们也需要树立低碳发展的理念。

3、提倡低碳的发展理念有利于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参与到低碳发展之中。我们作为一个贫民,我们可以用低碳消费,用在我们的生活方面,我们处处可以从低碳的角度出发,作为一个管理者,作为政府官员,我们可以制订政策引领低碳的发展。如果作为一个企业,那更应该从自己企业的产品结构、产品的质量、生产的过程等等做出努力,为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作出努力。

另外,我们低碳理念的提出,如果我在这方面做出贡献,我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我作出贡献,我有一个非常好的自豪感,所以,这种理念的提出有利于全社会的公众的参与。

最后,在中国怎样实施低碳发展?刚才,郑主席讲到了低碳发展没有现成的经验,尽管有经验,外国的经验也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所以,要把低碳的理念变为现实,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探讨,今年经国务院同意,我们国家发改委提出在五个省,这五个省就是广东、云南、湖北、陕西、辽宁开展低碳的省试点。当然,也在天津、重庆、深圳、厦门、贵阳、保定等等八个市开展低碳市的试点。

我们要求这些低碳试点省市要编制低碳规划实施的方案,要制订政策,制订有利于低碳发展的政策,要建立低碳消费的生产体系,要很好的倡导低碳消费的模式,要建立一套统计、监督、考核体系,以及政策体系。

践行低碳发展的第二点,在中国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调结构,转方式。所谓调结构,就是要调整我们经济发展的结构,就是要把过重的工业调整一下,要大力的发展高科技的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服务业等等。调整经济结构,要调整结构,也要调整能源结构,要发展非碳能源,也就是可再生能源、核能这些不排放温室气体的能源。我们向国际承诺,我们到2020年,非碳能源的比重要达到15%。

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是我们十二五一个主线,要转变我们过去高能耗、资源的高消耗、产品的低质量、低价值。在这儿我不妨举一个多少年来给我一个印象深刻的实例,我第一次到瑞士,在超市里面看到了卖厨房的刀子,瑞士产的一把就是12个瑞拉,我们中国出口到瑞士的10把刀子才10个瑞拉,而且我们10个瑞拉的刀子无人问津。我们要把过去靠单纯数量的增长转为质量的增长和价值的增长。

践行低碳发展,当然还需要我们研发低碳的技术,当然也更需要我们政府制订出一套鼓励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在此我就不展开了。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王金祥:谢谢高广生先生的演讲!下面我们有请联合国工发组织驻华代表处首席区域代表柯文斯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柯文斯: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好,很高兴参加此次会议,并且参与讨论。今天我想谈谈低碳经济新的工业革命,首先我想谈一谈第一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是在我的祖国英国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历史上巨大的变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人均平均收入有很大的改善。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说过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的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我的家族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工业革命使得我的家族摆脱了几百年的贫困,我的曾曾祖父在很年轻的时候在纺织工业工作,最后他成功的开办了自己的纺织工厂。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基于钢铁,而除此以外还有改进的蒸汽机以及煤炭,这些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三大重要因素。

之后,我们的能源主要是依靠化石能源,先是煤炭,后来是石油,然后是天然气,而这种对化石燃料的完全依赖也造成了现在气侯变化的难题。任何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都要考虑在经济当中的去碳化问题,就是建立低碳经济。在未来,也就是下一个世纪,我们的经济在方方面面都应该摆脱化石能源不再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要让现在的工业负责,因为也正是工业造成了现在碳排放的巨大增长。

因此,这也就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内涵,那就是改变工业运营的模式,使得我们在制造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能够享有良好的生活品质。这能否实现呢?我的答案是谨慎的乐观。让我来举几个例子,关于煤炭、化工、钢铁这几个领域,他们这些行业占了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的一半以上,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也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他们很难想象不用钢铁来建造他们的国家将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场景。

首先来看看钢铁行业。我们在碳排放领域当中有重大的增长,因为在制造钢铁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碳来将铁矿石加热,提取铁。如果我们刨去所有的技术,会发现我们的炼铁技术和三千年差不多,需要把铁矿石提高到很高的温度。如果我们改变了这种上千年的化工模式,就能在这个过程中去除污染,去除碳,这将是革命性的。在技术方面还有两个无碳的技术,一个是使用氢代替碳,但是要想在工业领域大规模的使用氢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首先我们要问自己,氢会从哪儿来?现在产生氢的时候要产生碳水化合物,这就要制造二氧化碳,如果想没有碳,那就必须要对水进行电解,使用可再生能源来发电。事实上,氢在加热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使温度上升到很高的程度。问题是我们需要建造很多基础设施来制造运输和存储氢,而且电也是热能的一个来源。而这些都需要使用可再生能源。

再说说铁的化学过程。有趣的是一种电解的方式可以使用非常低的温度,我们可以不用像之前制作一样用这么高的温度来提取铁,但是要想这一点成为现实,还是需要在工业大规模生产方面做很多工作。在水泥领域,我们也是有很多的碳的使用,在制作水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加热和搅拌的过程,碳排放主要是来自这些化工过程,水泥产生的第一步就会产生二氧化碳。但是我们要知道并不是在制作水泥的时候我们都一定要运用的二氧化碳的,所以我们还是可以实现无碳化的,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方法。现在有一些手段在表面上可以减少二氧化碳,但是在提取的过程中却产生出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因此现在的很多手段都是不可行的。另外一个问题,水泥的使用方都是比较保守的,他们要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需要很漫长的时间。而且这也会对他们造成基础设施方面的故障等等,造成巨大的损失。

我刚才提到的一些方法可以使用更低的温度,但是这些都需要使用可再生能源来发电,然后再进一步去碳化。我们也可以使用生物质能,有一些行业已经在使用百分之百无碳的燃料,比如说生物质能,但是在制造生物质能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要破坏植被,不要破坏森林,这也是为什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英国砍伐了大量的森林,就是为了能够发电等等。现在我们的很多化工品都是用石油、天然气、煤制造的,而迟早这些化工燃料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如果我们需要有机化合物,又不想产生二氧化碳,我们就可以或者是应该使用生物质能,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比如说预计生物塑料可以取代80%的用化工原料制作的塑料,而且通过大量的种植扩大绿色植被,我们也能够在这一领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是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才能使这些手段在工业上大规模的可行。

我们现在有很多新的技术,而这些都需要国家的支持和激励。只有激励了,这些手段和方法才能够得到发展,而中国在这一领域非常活跃,我想中国也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可能大家在这些新的领域都秘而不宣,不过我相信中国肯定也在研发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在讨论低碳经济的时候,我们也要不可避免的讨论到发电,不过因为我们都很熟悉传统的方式,所以我也不会深入的讨论。

最后,我想说一点,在低碳经济中,电将会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可能会扮演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要的作用。对电的需求不断增长,是让人非常吃惊的。在去碳化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爱做,而且这也是非常棘手的任务,但这并不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集中我们的智慧,我们就能够摆脱化石能源、化石原料,建立低碳经济。谢谢大家!

主持人 王金祥:谢谢柯文斯先生!下面我们有请中国哈尔滨是副市长张少良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张少良: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很高兴有这次机会和各位朋友在一起交流,我下面主要是想向各位介绍一下哈尔滨的发展优势和合作领域等方面的情况。哈尔滨的发展优势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哈尔滨拥有孵育的资源。作为中国东北北部的中心城市,哈尔滨的面积比较大,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会城市,广阔的城市纵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森林覆盖率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依托我省优越的资源条件,对资源加工型企业提供可持续的资源和能源的支持。

第二,哈尔滨有较强的科技实力。作为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哈尔滨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现有普通高等院校一共是47所,各类科技人员45万人,两院院士37人,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5个,各类科研院所400多个,其中工程力学研究所、703研究所等几个重要的研究所的技术水平在全国领先。此外,我们还拥有一支技术娴熟的产业工人队伍,可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第三,哈尔滨拥有雄厚的能源产业基础。全市耕地面积近3000万亩,粮食生产能量今年已经达到2600亿斤,农林牧业总产值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一位,总量占黑龙江省三分之一。哈尔滨还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种植面积、产品总量和数量均在全国排在第一,初步形成了乳品、玉米、大豆等八大产业链条,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良好基础。

第四,哈尔滨有较低的生产经营成本。目前,哈尔滨市土地征用均价,经营性用地楼面价格均远低于国内城市。经过多年的规范,土地运行市场良好,可以确保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下竞争,从长远来看,我市新增用地规模和土地存量可以在相当长时间内满足经济事业发展的需要,完全可以满足企业规模化的需要。

第五,哈尔滨拥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近年来,我们在全国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通过了政府系统效率管理办法,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制,用严厉的约束性制度从严整治企业反应的强烈问题,通过优化审批程序,减少前提要件和压缩审批时限,重点项目审批时间已经由45天缩短到18天,已经成为东北三省审批时间最短,收费标准最低的城市之一。已经建起有效的社会维稳网络,营造了百姓安居乐业,企业平安经营的和谐环境。

各位朋友,为在更高的层次上推动哈尔滨大发展、大建设、大开放,我们新确定了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力追赶,把哈尔滨建成现代大都市的总体目标。我们把开发保松花江,实现一江居中两繁荣作为哈尔滨未来发展的战略总纲,大手笔推动哈尔滨发展空间,向松花江两域展开,新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标志着哈尔滨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也为加强与国内外经济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诚挚的希望,秉承以往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借助务实高效的合作平台,开展更广阔领域,更高层次的洽谈对接。我们主要寻求以下的合作。

第一,在城市建设领域加强务实合作。我们在松花江两岸规划建设原生态基地,北国水城水系,创建科技创新城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形成集教育、研发、服务和生产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在哈尔滨南部规划了工业新区,重点发展航空、汽车等装备制造企业。为了提高老城区承载功能,我们先后启动了地铁工程和路桥,棚户区改造等一大批项目,这些工程以及后续建设项目为有实力,有远见的战略投资者提供了诸多商机。

第二,在加快新兴工业化上加强物质合作。我们想要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继续做大做强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石化四大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发展生物、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战略产业,着力构建风力、混合动力汽车等七大高新技术产业链,推动工业基地实现发展。这些新兴产业承载和配套能力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是投资兴业的理想选择。

第三,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上加强务实合作。我们2008年入选了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到目前,服务外包企业已经发展到300多户,我们正在打造占地28万平方米的服务外包产业核心园区,扩建黑龙江动漫产业基地,推动服务外包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为创建东北亚区域金融中心,我们重点推进群力和松北两大商务区建设,初步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业态协调发展的格局。多家外国银行已经在哈尔滨设立分支机构。我市物流业发展也比较快,已经发展到1080家,目前我们正在推动工业物流、商贸物流体系建设,我们也希望国内外企业界朋友能够捕捉商机,与我们开展合作。

第四,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加强务实合作,围绕做大做强农业经济,我们重点建设绿色有机米生产基地,绿色有机奶生产基地,绿色有机肉生产基地和绿色有机菜生产基地等五大基地,着力打造乳品、玉米、林木等八大产业链条,重点建设六个农产品加工园区。依托丰富的资源和产业基础,参与哈尔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大展宏图,大有作为。

第五,在发展服务贸易上加强务实合作。我们把发展服务贸易重点放在金融、保险、旅游、会展、特许经营、物流配送、商务服务。服务文化创意、软件外包、劳动输出等方面,我们向有实力的国内外企业充分利用机制,进一步密切往来交流,提升服务贸易合作水平。

尊敬的各位嘉宾,借此机会,我也诚挚的邀请各位朋友,在方便的时候到我们哈尔滨去考察,我们将始终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最好的资源,最佳的环境和最优质的服务,我们相信在哈尔滨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热土上,只要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一定能够收获丰硕的成果。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主持人 王金祥:谢谢张少良市长给我们介绍了美丽的哈尔滨。下面我们请国家电网公司总工程师张丽英女士演讲,大家欢迎!

张丽英:尊敬的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证能源的长期、稳定可靠供应,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这次会议围绕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第一,世界能源发展的新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供应紧张,全球气侯变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人类面临重大而显示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保护地球,在世界范围内正在推动一轮新的能源变革,这场变革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能源结构呈现出清洁化发展趋势。近年来,世界水能、核能开发利用规模稳步扩大,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2008年,清洁能源占到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18.8%,过去十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增长了47倍和21倍,远远高于传统化石能源的增速。预计的2020年,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水能、核能、新能源等清洁能源比重将达到15%左右。

2、电力日益成为能源发展的核心。电汽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的发展水平、能效水平、生活水平都与电气化水平密切相关。经济社会对电的以来程度越来越高。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主要是想通过转化电力加以利用。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预计到2015年,中国电力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25%左右,比2000年提高9个百分点。

3、智能化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广泛性应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加快了智能电网、智能电源、智能家居等城市发展进程,大量智能技术和成果在各行各业,特别是能源行业迅速推广和运用,在这个过程中,智能电网成为了能源发展智能化的关键,并呈现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趋势。

第二,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促进能源利用清洁化。我们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我们认为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坚强智能电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内涵。

1、坚强和智能是两个重要的基础,两者缺一不可。坚强智能电网是坚强网价和智能化融合的电网。

2、坚强智能电网是一个智能化系统,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多个环节。

3、发展坚强智能电网,使电网的功能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电网不仅仅是电力输送的载体和平台,而且将与物联网、互联网、通讯网、电视网、广播网等全面融合,同时进一步拓展并紧密契合,坚强智能电网是现代社会新兴的公共服务平台,从中国资源的能源分布和开发特点来看,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能源开发加速向西部和北部转移,特别是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西部和北部大规模开发,这种状况在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不会改变。

近年来,中国清洁能源发展呈现出规模大、集中度高的特点,目前,中国规划和正在建设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大型能源基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等边远地区,与中部、东部复合中心的距离一般都在800公里以上,要满足接入、送出和消纳的需要,没有坚强的智能电网是难以适应的。

从电力消费方面来看,现代生活方式与电气化是紧密联系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家电、智能交通、智能楼宇等加快发展,为满足未来客户多样化的用电需求,还必须加快建设智能测量系统,智能营销系统,智能服务网络,这些都提出了非常紧迫的要求。

第三,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坚强智能电网方面所做的工作。近年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的原则,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1、全面建成了特高压交流工程。为世界一些国家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重要的选择。

2、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点项目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我们制订了发展规划,开展了涵概发输便配等各环节的20多项智能电网试点电脑,其中上海世博园综合电网示范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建立了一批试点工程,今年底将建成75个电动汽车充电站,中国最大规模的风光储示范工程已开工建设,2012年将形成10万千瓦风电,4万千瓦太阳能发电等。集智能程序,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和可再生资源为一体的示范工程正在加紧建设。

3、实验体系建设和关键技术公关实现重大突破。我们建成了四个实验基地和两个研发中心,形成了功能齐全,风能、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已初步建成,成功研制了大规模变压器、换流便等关键设备和元器件,形成了特高压关键设备的批量生产能力。在智能电表、风电机组和设备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的成果。

女士们、先生们,这次会议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血流交流的好机会,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愿以此为契机,坚持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攻克电网和能源发展的难题,为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 王金祥:下面请中国大庆市副市长任贵生先生代表他们的市长发言!

任贵生:尊敬的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本届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在此我代表大庆市人民政府和夏市长对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作为石油资源型城市,大庆正处在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绿色、低碳、先进理念的引领,尤其需要融入国际化的合作,尤其需要战略投资者的加盟。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的西部,人口280万,今年1-9月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2亿元,人均GDP7.7万元,位居全国前列。

大庆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星城市,荣获了联合国迪拜改善居住环境范例奖,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殊荣,并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内陆最适合开办工厂的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在2009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中列第14位,东北三省第一位。

大庆因油而生,作为全国最大的油田,开发建设50年落,累计生产原油20.6亿吨,占全国同期陆地原油产量的40%以上。目前原油年产量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我们的目标是创建百年油田,到本世纪中叶,油田开发一百周年之际,仍然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基地。

作为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探索推动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单一石油经济主导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多元之城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由于非油经济比例已调整到52:48。目前,形成了石油开采、石油化工、商贸流通三个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建筑安装、新材料、新型能源、电子信息、休闲旅游、服务外包、生物工程、文化创意等产业也蓬勃发展,可持续发展根基越来越坚实。

组群、组团布局,绿色空间相隔,快速通道相联,森林、草原环拥的风格特色,充分彰显出年轻城市的时代魅力。我们在推进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中,把绿色生态作为重要资源来开发,重要资产来经营,重要资本来积累,在续写工业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生态文明。84万公顷的草原铺装城市底色,100多个天然湖泊遍布市区,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绿色采油,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外延GDP综合能耗年下降4%以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0天以上。

大庆在发展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以爱国、创业、求是、奉献为基本内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它所体现的是一代代大庆人肩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正因为如此,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焕发出引领大庆人创新、创造、创优的强大动力,在不断的超越中续写胜利的篇章。如今的大庆,围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历史使命,我们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人文基础、体制基础,在更高层次上推动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努力构筑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新优势。大庆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区域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将在深度开发地下自然资源,地上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上寻求合作。将继续打造政务、政策、市场、法制等优良环境,始终保持重商、轻商、护商的精神。

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广泛而深入的融入国际化合作,是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庆正处在多元产业壮大,城市化加快推进,人口规模加快扩张,人民生活加快改善的发展高潮期,这当中有着最大的兴业空间,更蕴含着无限的商机,我们期待各位企业家的关注和加盟。我代表大庆人民诚挚邀请各位朋友到大庆观光考察,共兴大业,共创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主持人 王金祥:谢谢任贵生副市长用很短的时间给我们介绍了新兴的,充满着活力的大庆市。下面请翔坤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葛艳华女士演讲!

葛艳华: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与各位领导及中外朋友相聚在中国北京,在此我代表翔坤集团向来自跨国公司促进会的各位领导和各位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向这次会议表示热烈的祝贺!

当前,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举办这次会议是一次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动员会,是深刻认识十二五规划面临形势的研讨会,更是我们全体与会人员沟通感情,取长补短的经验交流会。促进会为我们搭建了这次平台,对当前统一低碳经济的认识,从而进一步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借此机会,我把翔坤集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和建议向大家做以汇报,恳求得到的位领导的指教和各位同仁的指导。

翔坤集团始建于1995年,集团现已发展成为集高科技、投资、教育等产业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集团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抓住发展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发展循环经济道路,积极发展相关产业,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并购联合、资产重组,进一步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和综合竞争力,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规范高效,和谐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在这里,我重点向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朋友介绍我们集团在低碳经济领域的产业情况。

第一方面,风电产业。翔坤集团风电产业是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所合作,依托军工技术优势和先进设备,生产大型风力电机组的叶片,风力发电作为一种绿色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风电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风电装机总容量已占全球总装机的10%,名列全球第四,成为世界风电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展现了我国风电良好的发展前景。

第二产业,垃圾焚烧电厂前端风险项目。我国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严重的国家,每年我们以8-10%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已有三分之二的城市陷于垃圾的困扰,垃圾处理迫在眉睫,我们集团研制并实施应用的WST水分式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是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自动化垃圾处理标准开发的科研成果。结合多种先进成熟的处理工艺,对混合生活垃圾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分类和有效的处理,这个项目已经受到了各大中城市的欢迎,是各级政府民生工程的首选项目。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表明,今后五年是推广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五年,十二五在构建低碳经济体制方面有明显的进展,将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的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关系到中国能不能完成对国际社会许下的在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与2020年的目标值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在全球推广发展全球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十二五时期要尽快形成制度与机制,为发展低碳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中国,开放低碳解决益处很多,有助于节约能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从而巩固能源安全。有助于缓解当地的污染物,有助于创新就业机会,有助于推动发展创新先进的技术,从而增加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低碳经济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问题,目前已演变为政治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必须早做准备,在低碳经济国际新规则的制订过程中,拥有话语权,掌握话语权。

第一,要加快构建和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框架,社会行政体系和孵化体系,超前认识,超前谋划,积极应对,行动事实,特别是对发展低碳经济应建立长效机制和科学的制度安排,使中国在国家层面、企业层面、社会层面和公众层面上实现低碳的文明生态化。

第二,构建低碳经济试点区。探寻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路径,按照不同地区和部门的特点,选择试点区,在全国建立一批低碳社会实践区,低碳产业实践区,低碳城市实践区。

第三,加强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积极发展碳金融市场。包括了碳排放权和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资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第四,建立发展低碳解决的法制保障机制。完善清洁生产促进法、促进循环经济法。

第五,加强和国际合作的交流,共同应对气侯变化。世界1950年的图片,整个地球是绿色的,现在是红颜色的,我们面临着危机和挑战。

在气侯变化国际谈判中,中国要秉承一贯的原则和立场,又要用已经达成的公约和文件精神,坚持可持续发展,姿态要积极,但是不能冒进,策略要灵活,又要与时俱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动研究的挑战,积极推进低碳经济,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中国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谢谢!

主持人 王金祥:下面我们请ITT中国区与印度区副总裁吕淑萍女士演讲!大家欢迎!

吕淑萍: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在此和大家共同探讨低碳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合作发展的话题。首先,允许我介绍一下ITT公司。ITT是全球领先的多元化、高科技工程及制造公司,其经营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ITT在以下三个关键的领域里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ITT流体技术。作为全球流体领域的领军供应商,ITT在提供包括泵处理控制系统以及泵送水和其他流体运输处理得情况。

第二,国防和信息技术解决方案里,ITT在国防、航空、航天领域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第三,运动和流动控制领域。

就今天低碳经济的话题,我们要从形势严峻的中国能源环境说起,当今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的差距不断的扩大,未来十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将来在能源进口占总消费比例从现在的3%将会提高到2020年的20%,我国能源政策面临巨大的压力,国民环保意识明显加强,而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减排义务的呼声不断的高涨,所以节能减排政策势在必行。在此方面,我们认为外资在低碳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多数外商投资企业在产品的开发利用和生产经营环节中都引入了低碳节能的理念,讲求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的原则,加之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实例,使其有能力实现低碳经营和提供节能产品。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国家的投融资企业也已经把目标转向了中国的清洁能源的投资,比如说巴菲特投资比亚迪电动汽车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以ITT为例,ITT公司的产品可以应用在四大节能领域当中,包括市政供水和污水处理方面的节能,水的再生利用。污水处理中,耗电最多的就是在通风、抽水两个环节,在通风环节中,ITT生产的气泡通气机能有效节能50%以上,而在抽水环节,ITT的高效节能泵和污水处理设备能更有效的节省成本25-50%左右。在商用和住宅建筑,给排水及暖风的节能上更是如此。如上海虹桥交通枢纽项目,占地面积达,结构复杂,因此对建筑类的空调制冷、制热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ITT对该项目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使虹桥机场每年在这方面节约210万左右人民币。我们的技术正在为中国发展低碳节能经济提供技术支持。我们认为外资将在中国的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到积极的重要作用。

中国的改革开放起步于东部沿海城市,大部分外商投资企业都落户在这些地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改革和深入,以及政府对于中西部城市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们相信二线城市所孕育的商机将逐步释放。此外,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中小城市对诸如住房、污水处理、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强劲要求逐渐的加大,同时,产业化的发展和人民购买力的加强都对中外企业在中小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ITT所服务的水与污水市场,超大城市的建设基本完成,城市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小城市处理率及其不足,我们希望中小城市在城市规划的阶段,尽量考虑节能减排的长期目标,要考虑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概念,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建设初期的成本。吸引外资,贡献低碳经济,我们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中国的沿海城市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强大的产业基地和大专院校,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中国政府在吸引外资方面制订了很多的政策,国家也发布了包括中西部在内的引导产业发展的指导目录,地方政府也尽力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外资的进入。

但是,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单一的税收优惠政策已经不能满足外商投资的需求,我们认为良好的投资环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因素。

第一,良好的市场前景。

第二,完备的配套设施和产业供应基地。

第三,优秀的人才。特别是如何招募和留住高级管理人才,这可能是大多数外商投资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在二、三线城市,这些问题尤为突出。

以ITT为例,ITT于1928年进入中国,大规模投资始于90年代,目前我们的几家生产企业主要设在东部沿海,我们的业务遍布全国,随着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我们也会根据业务的需要,探讨中西部投资的可能性。目前我们也遇到了人才的问题,尽管如此,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员工也一直在和中国,和中国的经济共同成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对外商依旧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对ITT而言,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投资,加快本地化进程,加速本地研发机构的建立和人才的培养,为本地客户提供快速端对端的服务,我们会继续将低碳节能贯穿整个企业经营的全程。

例如在2007年我们在中国南京建立了一个大型的生产厂,在生产厂建立的时候我们应用了只的水和污水的处理技术,使我们的南京工厂在投入使用的第一天,就实现了饮用水零购买,污水零排放。ITT在2008年启动了一个公益项目,通过向偏远地区学校提供水及卫生设施,改善学生饮用水质量和条件,ITT中国员工都参加了这个项目,并在2008-2010年间向四个省市,18个小学提供和改善饮水设施,并积极协助推广卫生教育。ITT将在今后三年投入1050万美元,继续这个计划。

另外一个例子,ITT一直在赞助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科学奖,目的是要鼓励和支持全世界范围的青少年积极参与水环境的保护,研究和创新开发的活动。截止今年,ITT公司已经赞助这一赛事十余年,作为该赛事在中国独家合作伙伴,我们举办了七届ITT杯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近30多个城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几十万中学生,并且有600多名学生进入全国总决赛,冠军得主被公司送到斯德哥尔摩参加国际性的比赛。我国中学生曾经在2006、2007年获得该奖项的年度大奖,和仅次于年度大奖的特别奖。

卓越科技,创新生活是ITT企业的座右铭,我们相信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和个人,都会努力参与低碳经济和清洁环保的建设,让我们共同努力,共为人类创造更适合居住的美好的世界。谢谢大家!

主持人 王金祥:下面请美国铝业公司亚太区总裁陈锦亚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陈锦亚:各位好!很高兴有机会到这里参加这次论坛。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举世瞩目的,过去30年的发展经历和将来10年、20年的发展都会给我们提出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中国经济发展究竟要走怎么样一条路,所以很荣幸今天有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美铝在见证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看待下一步在十一五计划将要完成之际,在十二五计划即将产生之际,我们谈谈中国经济转型中我们的思考,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铝工业发展的见解。

在将来的十年、二十年中,发展仍是中国经济最主要的一个主题,中国政府今年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未来,我们会更多的向全球展示中国在全球中的重要的作用。我们看一下主要的工业领域中国的一些变化,中国从一个以自行车为名字的王国转换为汽车王国,仅仅用了30年不到的时间。在今年,中国的汽车总产量预计达到1700万辆,是全球最大的市场。高铁更是中国的一个骄傲,我们的公司CEO曾经是西门子的CEO,他在和中国铁道部长谈话的时候,他说七年前当我第一次到中国来谈高铁的时候,那时候谈的是中国第一列高速铁路。今年年底,按照铁道部的计算,中国今年年底高铁的里程数将达到7300公里,预计到2012年,将超过13000公里,全球最长的高铁国家。中国未来的十年核能将达到84亿兆瓦,这是什么意思呢?中国政府将投入6000亿元的资金,即使是这么大的一个生产规模,他只占了中国整个能源能量的5%。

中国工业的发展速度远远比很多人想象快的多,但是在快的多的过程中,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挑战,带来了很多的机遇,我们从铝工业看看中国今后的发展,其实很简单,经过全球几十年的发展,无非就是人口问题,能源问题,气侯变化以及城镇化的问题,中国将面对这三个问题,比任何国家面对的都更多一些。

铝工业在中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中国铝的产量增长几乎以每年165%的速度在增长,世界50%以上的铝的增长机会和30%以上的使用都在中国发生,会发生什么问题呢?会发生一些环境保护问题,能源消耗问题,如果仔细看看中国在过去的30年发展过程的单位GDP的能耗和对资源的消耗,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高耗能、高排放、高度消耗中国国内资源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必须解决,这是什么道理呢?今天在这里开这次会议很重要,因为十二五重点强调这个问题,对我们每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个时候把握住这种机会,很可能是我们这个企业对我们的利润说再见的时候了。所以必须要看到这个问题,做好下一步的工作。

看一看中国的指标,在2002年以前,中国的单位GDP能耗一再往上走,即使到了2002-2005年期间,中国单位GDP能耗还在往上走,增长的速度很快,但是从2006年以后,中国的单位能耗在往下走,今年年底将会达到非常好的标准,20%,将来的五年到十年中大概以17%左右的速度发展,所以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挑战。当然也给我们企业发展和地方领导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有一些地方为了节能减排达到标准,为了十一五最后几个月达到标准,甚至采取了极端措施,拉闸限电,我们觉得这个和节能减排真正的宗旨不符合。节能减排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发生根本变化的一个标志,应该是帮助企业更快发展,帮助经济更快发展,帮助经济更好发展的一种方法。所以我们对节能减排唯一的一句话就是欢迎而且必须用最好的方法来用节能减排帮助我们实施过去我们做不到的。

铝工业有它的特点,1888年到今天,全球产生了8亿吨左右的铝,但是在这100多年时间中,铝被反复的重复的使用,由于它的特性,到今天为止,75%以上产生的铝还在被重复使用着。我们说铝是地球上循环使用率最高的材料之一,重新融化再生产损失不到1%,是所有金属中最低的之一。如果我们再往前走走,看看铝在现实中的作用,如果用铝材代替钢材,在同样体积的情况下,使用铝材每年可以减少2.5亿吨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用铝代替钢,在同样体积情况下,安全性能更高,但是二氧化碳排放可以减少23公斤左右。在不增加重量的情况下,铝是更具有安全性的。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全球铝在汽车工业中得到了很广泛的使用。

铝这个产品如果可以正确使用,重复使用,可以达到二氧化碳排放综合的标准,铝的生产过程中对我们的企业还必须给我们加一个标准,在现在生产的基础上,必须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中国这个情况下,如何通过铝工业看整个中国工业的发展的一些建议。我们觉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包括铝工业发展要学会合理使用清洁能源,要学会使用其他国家的资源,中国必须是一个制造大国和制造强国,但是前提必须是合理使用绿色资源和绿色能源。为什么不能通过冰岛为我们生产一些电解铝、氧化铝,进行深加工呢?为什么不能让我们的员工生活水平提高,由于我们产品的升级换代,使我们的产品的价值更高,使我们的回报更高,使我们的员工的生活水平得到更多的提高呢?

第一,合理利用全球资源。

第二,合理利用全球的绿色资源,很多事情可以在中国做,也可以在国外做,如果必须要用煤产生的能来做的话,制造很多的二氧化碳的情况下,可以放到国外去做,利用国外的清洁能源帮我生产。

第三,30年的发展经验大家可以看到,跨国企业进入中国的时候,大量和中国公司合作,以双赢的方法在中国立下脚,并且发展。美铝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美铝能够在中国发展壮大,就是靠和中国企业合作。我相信中国企业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充分利用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经验和跨国企业在全球的经验。上两个月在参加达沃斯天津论坛的时候,听了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很有道理,他说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注册成立的企业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司,既然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司,为什么我们不能和跨国企业一起携起手来走向国外,合理利用全球的资源,帮助中国合理利用全球的绿色能源,帮助中国做成一个更强大的生产大国?这是在座各位的任务,也是我们美铝在中国这么多年以来得出的结论,谢谢各位!

主持人 王金祥:谢谢!下面我们有请英国阿斯顿大学副校长Prof.Julia King演讲,大家欢迎!

Prof.Julia King: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各位尊贵的客人,我很高兴,很荣幸来到北京参加这次会议,也感谢组委户邀请我参加。我想和大家介绍一下气侯变化方面英国所做的工作。由于中国正在召开第25届国际电子车辆大会,所以我想在这方面也谈一点看法。

今天下午很多讲话者都提的了气侯变化,过去40年气侯变化的影响巨大,而且很有破坏性,因此我们要大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减少气侯变化的影响。英国在2008年通过了气侯变化减缓法案,并在这一领域作出了大刀阔斧的措施,我们的目标是在2050年之前将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80%。

每个人每年都要少用2-2.5吨碳,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在这方面的雄心壮志和宏伟的计划。如果大家看看这个表格就可以发现,中国和英国的经济是很不同的,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很多是来自交通、经济、发展以及热能的提高,但是中国在建材方面却是占了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部分。

在减少碳排放方面要减少去碳化,并且在煤炭、煤电领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进行碳存储和碳捕捉,并且我们要大力推进混合车的推广。在英国,我们做的首要措施就是在发电过程中,去碳化在每千瓦十的发电过程中,我们会制造500克的二氧化碳,而在2030年之前,我们计划将大幅减少这一排放。我们在发电的结构方面也会有所改变,而且在风能领域,我们也会大力推动。我们要少用煤发电,更多的使用天然气发电。

在2008年我们的发电主要是利用天然和和煤炭,到2020年我们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了实现2050年之前减少80%的二氧化碳排放,我们已经考虑了很多可能性,现在我给大家看的并不是我们一定会采取的方式。大家可以看到如果使用这一方法,我们的碳排放将会大幅减少,而主要领域是在交通等领域,还有另外一个领域是住宅区,住宅的区域是用蓝色标志的,我们在提供热能上面也会尽量使用低碳方式。我们意识的我们需要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和激励措施,让私营公司走向低碳,我们要改变发电市场的监管,我们也需要在建材建筑领域提供更多的激励措施,以减少碳排放。而且我们要大力推动混合动力车的研发。

下面我想说说英国采取的关于电子车辆以及混合动力车的政策,这一项发展已经是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如果使用这种车型,我们就能大幅减少交通的碳排放。我们希望在2020年的时候,英国的车辆将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混合动力车组成,而且到2020年,混合动力车也将会占所有汽车销售的17%,因此,也就是说我们在未来十年期间,要实现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那就是把混合动力车推广到全社会,达到所有汽车销售量的17%。

我们有一个叫做OF的办公室,是在各个政府部门之间协调,以确保我们要很好的推进措施和政策,推广低碳汽车。在英国的一些实验室,我们有350多种新型的混合动力车或者是轻驱动的车正在接受实验,而我们在城市很多地方都设置了充电机组,让电驱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车能够有地方及时充电。而且我们也会为购买混合动力车的消费者提供激励措施。

在这里,我们有两个很大的目标,一个是减少碳排放,另外一个目标就是英国在绿色经济以及相关的低碳汽车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面,当然这些都不是英国一个国家的事情。在这一领域,中国也在引领世界的潮流。还有在印度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他们也在纷纷采取这样的措施。在不久的未来,我们的汽车将会达到非常大的数量,如果10-15%的汽车是混合动力或者是电启动,我们在低碳经济方面就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最近我在香港和上海银行界发布的报告中看到,在2020年之前,新型混合动力车和电驱动汽车将有非常大的发展,也就是说最有可能在2020年达到20%的混合动力车及新型汽车的销售量,我们期待着中国和英国在研发、和工业链方面进行更多的合作。谢谢各位!

主持人 王金祥:谢谢Prof.Julia King!下面请中英贸易协会执行会长Brian Outlaw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Brian Outlaw:主席先生、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我非常高兴到这里参加这个会议,我想接着刚才朱丽叶教授说的话往下说,然后再跟大家谈谈我的组织,是如何帮助中英两国之间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转让。我是英中商会的执行主任,我们这个组织一直以来都有很长的历史,我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4年,我们一直以来促进中国和英国之间的贸易投资,我们同英国政府,尤其是政府的国际贸易和投资部进行密切的合作。同时,我们代表政府部门向英国的商界提供一些服务,我们跟我们的成员公司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的董事会里的成员有很多都是商界精英和领导人士,谈到对中国市场非常感兴趣,也非常了解,他们也来自各行各业,来自大的公司和小的公司。

我们的任务是要鼓励英国公司同中国做生意,而且是做更加成功的生意。因此,我们公司的宗旨和使命同今天这个会议的主题是非常切合的,那就是促进中国公司和英国公司之间的合作,无论这种合作以什么样的形式发生。我们需要考虑一下为什么英中商会及像我们这样类似的公司在做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我们是为什么要做呢?英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现在增长的很快,中国是我们第九大出口市场,是除欧盟和美国以外,我们英国最大的出口市场,长期以来我们英国是欧盟全国当中对华投资额最大,当然现在德国已经赶上我们了,但是我们跟德国差的也不大。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觉得我们英国的公司在中国做的还可以更多,尤其是在现在的形势下,现在的形势就是中国的经济一枝独秀,保持了快速持续的发展,而英国和英国传统市场的经济状况却令人不那么乐观。我们的人口大概是1000万,我们的出口比其他欧洲国家对中国都要多,我说的不是在这种做生意的过程中会有赢家或者是输家,我说的就是还有更多的机会和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来进一步促进中国和英国公司之间的合作。

为了尽到我们的责任,扮演好我们的角色,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市场,真正的了解事情在中国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学习前人的经验,这样我们才能发展的更快。我们同时还要了解我们英国公司在中国都犯过什么样的错误,这样才能够吸取前人的前车之鉴,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但是这样做现在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因为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中国各地的情况又不一样,当然全国各地都存在着商机,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法律和中国的规定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像我刚才说的那样,中国二线和三线的城市和各地的中小城市发展的很快,两年之前,我们英中商会出具了一份报告,我们在里面选取了34-35个中国的中小城市,鼓励我们的英国公司到那里去投资。现在,在中国有超过200个以上的城市在一些重要的产业里都有很大的商机,在35个城市的基础之上,我们进一步进行了筛选,我们做了更进一步的名单,当然在这个名单的同时我们考虑中国各种城市的情况,也考虑英国公司的情况,看他们是否能够满足这些城市地方的需求。我们这样做要告诉英国公司,在那些甚至很多英国人闻所未闻的中国城市里,也存在着巨大的商机。

我们确实是面临着这样一些挑战,就是那些公司的领导层考虑到他们从未听说过的,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的中国的中小城市去投资做生意。我们同这些中小城市的地方政府进行了密切的合作,进行宣传推进活动,来克服无知或者是缺少了解现象。这种缺乏了解的现象双方面都存在,因为除了伦敦、爱丁堡和剑桥之外,在英国也有一些城市可能中国人都没有听说过它们的名字,但是它们那里也有很多的商业机会。

我们正在努力增加双方商界之间的交流和匹配,但是这种商务的洽谈和对接活动并不像灰姑娘故事里的水晶鞋那样,只有一个人能穿得上。同一双鞋可能好多人都可以穿得上,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进行筛选,来作出最好的安排。

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有一些英国公司跟中国的合作伙伴进行了良好的合作,有很多的公司在绿色能源领域同中国进行合作,我知道英国石油公司在清华大学有一个清洁能源中心,还有其他很多的类似的例子。我们知道在中国进行运作,需要同我们地方的伙伴端的伙伴进行很好的合作,包括当地的供应商进行很好的合作,我们非常诊视我们一直以来从中国相关组织,中国各地的开发区和中国各地政府那里得到的支持和帮助,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争端解决方面,我们还有改进的余地,现在在出现商务争端的时候,通常使用仲裁和调停,结局通常都是双方都很满意的。但是,也有很多方面需要作出进一步的改善,当然我们知道情况正在改善,我们正在取得进步。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一个非常让人激动的,令人兴奋的中外合作形式,中国和外国可以在第三国进行合作,已经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了,在能源领域,在矿产领域,在电信和生命科学领域等等,在中国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的同时,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中国和外国在第三国进行合作的机会。中国需要减少碳排放,我们英国也一样,所以对我们来说,有很多合作的空间,我对于未来中英之间的合作是非常乐观的,谢谢!

主持人 王金祥:谢谢Brian Outlaw会长的演讲!下面请广东亚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景玉女士演讲,大家欢迎!

游景玉:大会主席、各位嘉宾、朋友们、同志们,下午好!仿真技术在当前国际上主要的国家都把它定为重要的战略技术,我们国家也列为国家利益服务的重要战略技术。仿真技术能干什么呢?主要是去研究各种对象,各种问题,各种复杂系统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是为了解决系统的提升而存在的技术。我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发表一些观点,给大家供应一些低碳经济发展的课题。

我的主题就是低碳经济这样的一个战略问题,仿真技术可以跟各个行业结合,融合在这样重要的战略过程当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因此,我的主题就是应用在线仿真技术,实现我国能源战略的核心环节,科学用能,系统节能。

第一,科学用能,系统节能。我国能源战略的核心也是唯一的出路。我国实现科学用能,系统节能的节能潜力很大,高耗能的流程工业的耗能量占了全国耗能量的60%以上,包括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等等八个行业。在耗能上,还有可节约20-30%的节约空间,对二氧化硫等等占世界总量,我们占了20%,二氧化碳占了3%,其他好多方面也可以应用科学用能,系统节能。比如说建筑占的30%,交通占了30%以上,因此也迫切的需要科学用能和系统节能的理念和方法去解决。科学用能的含义就是在研究如何高效、低污染的使用能源,深入研究用能系统合理的配置用能过程,能耗如何转换,掌握它的规律,以达到高效低消耗,针对共性的问题,研究科学用能的新理论、方法、技术和在工程实践当中把这样一个过程得以实现。科学用能是由系统科学角度来研究用能的课题,要针对不同的复杂系统,寻找系统节能的思路、方法和分析手段,针对复杂的过程,要解决综合控制和优化的整体方案。实现科学用能和系统节能,就需要仿真、控制、信息、网络等一系列技术的发展和支撑。

到了实现科学用能和系统节能的阶段,到了科学用能阶段,是使用高新技术实现科学用能,系统节能,实现在线的分析、管理、诊断和决策,需要一系列的系统理论和仿真的技术来支撑。

第二,科学用能,系统节能关键技术已成功的得到了应用。

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思路什么呢?解决问题的内涵是什么呢?科学的发展为节能降耗创造的良好条件,计算机技术发展使得这些年来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仿真网络,传感技术以及信息技术都得以很快的发展,为节能降耗创造的条件。

综合的应用,以网络为核心,把这几项技术综合应用,能实现科学用能和系统节能。解决的重要观念,是实现在线诊断分析和优化,系统分析一系列创新的技术,使得原来搞不清楚处在什么样的用能状态得以实现,实现定量的精确的,无论是优化还是精确的管理,都使我们能量定量的进行,所以才可能实现在线对标,在线能源审计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解决这样的问题要实现仿真信息控制三位一体平台,来实现综合的应用,才能够提高安全和经济性,才有可能把真正用能有问题的地方在线的给实现出来。

在线仿真要处在关键支撑位置,对所有工业过程的对象还有我们要研究,要节能的问题都建立精细的,全物理过程的数学模型,这个数学模型很真实系统并列进行,借助这样数学模型,既能跟踪实际情况,又能发现节能当中需要优化的问题,能耗偏高的情况进行在线的分析,在线把问题进行实验和抓出来。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支撑了四方面的思路是必要的。

第一,靠在线仿真去预警预报,不要越线报警。

第二,各种耗差的分析,在线实验等等来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在线决策控制,也就是针对各种变动情况,实现在线决策控制,加上精细的管理和分析,使得我们所要解决问题的系统能够可视化,能够在线的进行各种操作。

关键的技术已经得到了解决,2006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十五攻关计划攻克关键技术通过了鉴定,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可以应用在各种系统里头,在公关计划结束以后,又进行了很多方面的工程实施,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又把关键技术提升,同时也做出来说明问题。

2007年到现在,进行了电力方面十个,水泥方面九个系统的分析,其结果是相当明显的。比如说电力,我们所改造过的发电厂,所有的节能能够在4-8克煤耗之间,以3个煤耗计算,投资就可以在一年半得以回收。同时,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减少也相当明显。

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是很艰巨的,因为他涉及到政策,涉及到税收,涉及到各个方面系统问题,因此这个作用的任务还很艰巨,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加快实现科学用能,系统节能的几项建议。

最近我了解到愿意用停止生产来节约能量,应该全国动员,大家努力,来做好这个为此提四点建议。

建议一,加强实施在线能源审计,使节能降耗的效果可以在可控状态下有效的实施,就是在线能源审计,快速开展,整个节能在可控的效果之下。

建议二,发展新能源的同时,更要重视科学用能,系统节能的实现,因为可适应这样的措施的内容非常之多,几乎占了节能系统的百分之九十多,因此也推动两化融合的实现。根据我们做过的事情来看,只有实现了两化融合,节能效果才是最好,那也就是说要促进两化融合,用信息化,用高科技来推动产业的全面提升,节能的效果是最好的。才能在这次发展当中推动着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立,才能在世界能源竞争过程当中掌握我们自身的竞争力。

建议三,信息化要安全,要经济,国家投入节能减排的资金一定要在一定年限之内,用一定的方式回收,按我们做过的内容来看,信息化要安全,要经济。

建议四,当前实现科学用能,系统节能技术的准备和工程实施都已经取得了成功,建议推广典型案例,加快节能减排的效果。

建议五,加强节能减排服务水平的建设,服务的内容应该政策学习,管理水平,技术实施,在线能源审计,解决方案的提供,人才的培养等等,加强这几个方面是我们国家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当中大家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 王金祥:下面请北京理想节能投资公司特别顾问蒋涛先生讲演,大家欢迎!

蒋涛:尊敬的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我非常高兴到这里来参加这个会议,尤其是跟大家探讨节能创新服务模式。在刚才我们听到了来自全球各地,包括我们国内很多专家在谈到节能的技术,在这儿我需要谈到的是节能减排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我们的服务。

节能减排的服务行业是一个相对比较小的行业,关于节能减排的需求我想我就不再谈了,但是作为节能减排服务产业本身,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个新型的,发展非常快的行业,在这儿我需要稍微讲一下。

我们现在面临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的阶段,我们现在面临着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困乏的矛盾,节能减排不是今天的事情,是一直以来国家的一个重要的国策。

第一,节能减排国家已经为我们奠定了非常坚实的政策基础。我们把2008年以前分成两个体系,国务院在2006年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后面相应的也推广了一系列的国家的法,在2008年以前,我们主要是奠定节能减排的法律基础,到了2008年以后,尤其是2010年以后,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们看到国家在政策的制订,尤其是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政策的制订上面,给我们提出来了非常明确的一些政策。我们叫目标明确,范围广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关于节能减排的服务就是在今年4月6号指定的一个意见,明确的提出了使用能源管理的新型的节能减排的方式,推动和发挥节能减排市场的发展,我们认为这个文件再加上随之颁发的财政部、工信部一系列的文件,从细则和财务方面,尤其是20亿资金的配套给我们新兴的行业奠定了非常好的发展基础。再加上最近刚刚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尤其是刚刚发布的十二五规划中间,我们很高兴通过今天的会议可以看到,节能减排在今天仍然是一个约束性的指标,这是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大的支持。

合同能源是一个新兴的服务模式,在现实中间了解这种模式的并不多,在执行中间这个产业也是一个刚刚兴起的产业,合同能源管理在发达国家是一个普遍推行的,促进节能的服务机制手段,发达国家用了十几年,证明这个模式是可以的。我们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引进、示范、引导和推广让节能服务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根据专业的数据,在我们这个领域,现在有十万的从业人员,共有502家,这是今年4月份的数据,节能服务公司据不完全的数据今天这个公司已经增加到接近800多家了,行业的总产值达到了587亿,由合同能源管理带来的产值已经有193亿元。我们应该看到从发展趋势来讲,这个是产值的增长,这个是在这个领域

投资的增长,都是呈一个快速上升的趋势。

当然,我们刚才谈到了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下面,中国目前从单一的节能效益的分享模式,已经发展出了节能量、保中心的模式,也就是说在中国的国情中间,我们开始对合同能源模式进行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改善和提升。我们今天在座自我合同能源管理的企业相比做节能减排技术的公司要少,基本上表达出来了整体的能力偏弱,产业规模小,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这样的话怎么样满足这个市场,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谈到第三点,北京理想伟业节能投资有限公司,我们对这个市场进行了很详细的分析,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在基础上面,为了解决我们看到的这些问题,我们提出来了中国首家节能超市的应用模式。我们昨天刚刚从安徽回来,在安徽举办了一个大型的节能减排的资本对接会议,很多人都提出来到底什么是节能超市?

其实很简单,我们提出来的是一个非物理的,我们并不是做一个百货公司,这是一个非物理的平台,一个产业链的整合的模式。这个模式主要是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现有的资源,资金技术,整合这个节能服务产业的各种资源,把上游的厂家、中游的服务商,我们结成一个联盟,打造出一个节能服务的综合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节能的产品、技术、项目、资金、人才、服务等,来满足节能的不同的需求。用这个图来看,我们在这儿提供的是一个一站式的节能减排的服务,我们要解决的是为节能制造企业提供一个流畅的销售渠道,为能耗企业提供合理的技术解决方案,为节能投资机构提供企业改造,项目和合作的机会,为节能服务供应商提供投资、融资的一种机会,也就是说我们提供的是一个互动、全面、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就是未来解决刚才提到的有很多人拿到钱不知道到什么地方投资,有产品卖不出去,高能耗的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公司,在我们这个平台,我们希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个运营模式中间,有两个特点,一个最大的特点,一个系统的结合的集成方案,可以给我们的客户提供一个最大价值化,而且是效果最佳的方案,我们要避免一个厂家为一个客户提供产品的模式,最后达到双赢的效果。

第二,希望能发挥节能超市的独特的平台产生出的协同效应,在这儿我谈到的是协同效应,就是说每一个领域不同的产品的系统中间都有相互可以连接的协同效应,通过这个平台我们也可以达到最好效果的延伸和一种实现。所以说,每个投资者,每个产品的提供的服务制造商,都可以找到他们对应的服务。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种模式我们在安徽已经成功的利用,在安徽合肥自主创新对接会上我们做了一个比较大胆的尝试,我们在那儿提供了一个真真事实的现实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面,安徽省和各地政府以及一些企业与理想伟业公司签署了40项节能减排的协议。我们今天是谈到城市化的合作,在我们这40项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是跟当地的城市达成了协议,我们的服务给城市提供了所有能够解决当地节能减排,从灯照明,动力,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方案,通过这次会议,充分的显示了我们理想伟业作为国际低碳示范企业的实例。

我们希望通过今天的研讨会,也学习到很多东西,我们更有信心看到节能减排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低碳经济的实施方式,合同能源管理是全球普遍使用的模式,我们加入了中国的要素,我们的口号是人类的理想,共同的伟业,那就是节能减排,谢谢大家!

主持人 王金祥:下面我们有请秦皇岛和田港新能源公司总工程师胥胜利同志演讲!

胥胜利:各位嘉宾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能源体系从粗放、低效、污染、欠安全逐步过渡到节约、高效、洁净、多元和安全的体系,其后进入低碳,绿色的时期。指导思想是推进替代能源产业化,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做出重要的批示,对于石油资源缺乏的我国来说,寻求清洁替代能源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发展纯类原料是替代能源这个领域推广的重要方向,它被列入了国民经济的十一五规划,按照国务院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石化能源的思路,和替代能源一系列为工作的首位的要求,我们国家奉行立足国内,节约优先能源的战略原则,我国能源战略基本内容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解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提出的背景是国务院在2006年11月20日召开的研究发展替代能源的专题研究会议,明确要重点发展车用燃料和石油替代产品,尽可能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方针。对于石油资源缺乏的我国来说,寻求替代能源,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本项目主要的技术路线是开发和应用甲醇汽油包括柴油,作为车用燃料,以达到尽可能降低对化学燃料的依赖,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标。采用廉价的甲醇汽油,这是一种清洁的燃料。

中国的能源自给率远远高于大多数的发达国家,虽然今年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已经达到了两亿多吨,对外依存度约53%,但是煤炭依然是我国占70%的主要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要从政策上鼓励重点煤化工方向的发展,要重视发展综合利用,提倡高效益的多联产技术。通过八年间的示范运行与技术检验,以15%比例将甲醇参入汽油燃烧,环保好,不用改造车辆的发动机,加入燃料更不受地域限制。

企业的概括。我们一直经营石油及成品油、天然气、石油化工产品、化工产品仓储、中转、销售、服务,甲醇汽油和甲醇柴油的生产和销售。建设生产年产三百万吨甲醇汽油,这个项目建成以后,预计销售额为200亿人民币。

可行性研究的工作。

1、本项目规模为年生产醇类清洁燃料300万吨,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的市场需求、产品规模、方案、原材料供应、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对项目作出了评价结论。

2、随着国家关于甲醇燃料标准和规范的相继出台,确定本项目的产品方案为纯含量为15%的甲醇汽油和15%的甲醇柴油。

生产甲醇汽油对比标准,2009年4月9日,国家颁布了车用燃料甲醇标准。环境评估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检测的数据可以看出,对即将到来的低碳经济时代,车用燃料的二氧化碳减排贡献比较突出,社会效益十分重大。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就是和田港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在营口的厂区建设良好,港口工程基本可以满足本项目的需要,交通便利,水路、公路方便原料的运出。由于和田港公司本身就经营石油和成品油,具有广泛的市场辐射,拥有成熟的甲醇燃料生产工艺和核心技术。企业委托国内大学进行从业人员的培养,目前,为了开拓业务,经过投资环境实地考察,公司在今年在秦皇岛市筹建年产300万吨甲醇燃料的项目,该项目前期工作得到了秦皇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全力支持和帮助。我们准备在秦皇岛市海港区筹建这个项目,作为国内推广应用示范,注册并成立了秦皇岛和田港新能源股份有限全资子公司,项目的投资建设期为6.5亿人民币,总投资约为15亿人民币。

市场分析及市场预测分析。1996年,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试用汽油、甲醇自由混合双燃料车,得出的结论是成本低,有利于批量生产。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研制甲醇汽车和发动机,随后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建立M15汽车加油站,实现全国供应甲醇汽油的网络,德国是至今世界上发展甲醇汽车最有成效的国家。国内市场预测和分析,目前车用甲醇燃料所需的参混甲醇约为350多万吨,估计2020年,甲醇产量控制在2800万吨,其中作为燃料的大概是1000万吨,可以替代车用燃料,混合汽油的甲醇。目前,超过了300万吨,以M15以下的低比例参混为主,由此可见甲醇原料的市场前景在我国是十分广阔的。

本企业率先采用国内自由自主产权提供的优秀配方,生产环保型替代能源产品,其国内市场前景良好,鉴于国家甲醇燃料行业标准已经完成,本项目建成后,可替代200万吨传统燃料,为国家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有效的实现企业经济结构调整,为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作出贡献,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合作,谢谢大家!

主持人 王金祥:下面请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林健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林健:感谢主持人!我代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在全球的南南合作过程中做的一些工作,主要是低碳技术的转移,怎么样通过南南合作的方式来执行京都议定书当中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支持的原则,京都议定书的框架提的很高,框架搭的很大,但是作为我们的操作者怎么样深入的一步一步的具体的来实现。

低碳技术发展背景,京都议定书里面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怎么样操作这个原则呢?我们利用联合国的支持和系统框架来操作。我去年参加了哥本哈根的盛会,里面有一段对话有对技术转移的问题和看法,当时有一个跨国公司主管低碳的副总裁讲了一段话,他说“我们从底特律把技术转移到青岛去,这个是非常完美的技术转移,技术转移过程当中没有障碍,最大的障碍在于中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当时我们国家发改委的相关研究人员也在场,当时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这个恰恰反映了发达国家的观点,发展中国家现在目前面临的是什么问题呢?我们所需要的技术,当时我对他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们讲的技术转移支持是在发展中国家需要取得技术,但是没有。发展中国家需要取得技术,没有资金去买,发展中国家需要的技术没有办法在当地进行产业化,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你有技术,我没有钱买,这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我们谈论的不是跨国公司支架的,是从一个部门到另外一个部门之间的转移,我们谈论的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取得这个技术,我没有钱买,是这样的一个问题。

我有技术,这个技术很好,你可以用,是你销售他的技术,出让他的技术,以取得利益为目标的。我们要建立一个系统,以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需求为目标的服务系统。发展中国家取得技术的价格不合理,这个是在我们国家发展过程当中非常有经验的。发展中国家取得技术以后,也没有办法在当地实行产业化。我有足够的能力使技术产业化,也有渠道,但是我没有钱。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南南合作的框架下,制订这样一个方案,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发展中国家通过信息传播,我们建设的信息传播还不仅仅是一个基于IT技术的信息管道,我们还通过一些传统的媒介,我们在全球建立了24个工作站。

我们以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为出发点为平台,通过各种渠道建设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各种信息源,技术提供源进行价格比较。把所有的信息和资源集中在一起。我们通过大学系统,协助当地进行产业化。我们通过非标准市场的建立,在发展中国家大量存在的是没有资质挂牌的企业,这些企业是更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的,这样的话,我们提供了一个非标准的市场,来提供服务,这是我们中国非常有经验的,一直在强调的基于项目交易的资本市场。

我们建设了这样一个平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我们提供了一个非标准的资本市场的功能,来为企业服务。对内来说,这些企业他们没有像跨国公司一样建设一个全球性的技术部门,我们承担了他们取得全球制度信息的技术部门,通过这些为中小企业取得低碳技术服务。

这样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已经得到了联合国6422号决议进行了表彰,非常明确的认为我们的这个系统是未来全球技术转移过程当中南南合作的三大支柱之一,位置还是很高的。这个系统整个的运行者就是目前联合国贸发大会的主席。这个是当时在中国签署发起这个系统时候的场景,在我们交易所。在上个月,10月25号,17个国家的驻联合国大使到我们交易所,希望共享一些经验,开发出一些新的合作点。

下面有几个成功的案例,我在这儿不一一列举了,有三个方面。我们把德国的技术引进到山东,还有污水处理治理太湖的问题,治理太湖的项目是日本的推荐技术在我们这儿挂牌,我们有合作协议。我们还承担了非中国项目的转移作用,这个技术是从泰国转移到越南去,跟中国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协议是在上海签的。既然是联合国的一个项目,在中国我们还承担了一部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推进作用。

我就讲这些,谢谢!

主持人 王金祥:下面有请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区首席代表邹骥先生演讲!

邹骥:各位下午好!今天特别高兴正好遇到王主任来主持这一节会,刚才我跟王主任打招呼的时候说见到老领导了,2006年的时候,我参加联合国气侯谈判的代表团,王主任是我们的团长,带着我们去蒙特利尔参加谈判。大家都知道巴黎路线图,实际上巴黎路线图最早的决定双轨制的谈判是在蒙特利尔,所以今天见到王主任我感到非常高兴。

五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今年的四月份,我们人民大学能源气侯经济学项目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委托,一起编制了中国人类发展报告,在2009-2010年年度,这个报告系统的阐述了对应对气侯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我想和大家共享的是这个报告中的一些主要的发现。

第一,我们看到未来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面临的一个挑战,这个挑战告诉我们,气侯变化有可能把我们改革开放30年在人类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趋于削弱,甚至于使我们整个发展的成果丧尽遗失,这种结果并不是耸人听闻的。现在中国政府执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经济结构调整,一切的一切实际上都是为了民生,为了老百姓。我们只有通过这种人类发展,通过改善人们的生活,提高人民的能力,才能够真正的去适应和减缓全球变化。在这个时候,国家前不久中共中央刚刚发布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建议,明年三月份,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的两会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将要批准新的五年规划,乃至中长期的规划,是为中国下一步的发展绘制蓝图。

在这个蓝图中,我们想应该集中的体现我们的梦想,或者是体现我们国家,全国的人民,各行各业共同的目标。和低碳经济这个主题密切相关,我们依然不能忘记这个核心的梦想,就是追求人民的幸福,追求生态的健康,还有追求可持续的社会。因为今天低碳经济似乎是一个很热的话题,但是他再怎么热,或者是明年又有一个热的话题,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我们最高的目标,最高发展的利益。实际上,我们是要通过经济发展增长方式的调整,通过结构调整来用一种更聪明的,更加智慧的方式去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一种走低碳发展的道路。

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有崭新的视野,需要有更加开阔,更有前瞻性的战略视野,保证我们在方向上不会走错。这里面就提出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向何处去,我们未来的发展路径是什么,低碳经济和我们的发展实际上我们认为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他们之间不应该是矛盾的,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未来的发展路径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又是一个很不平衡的国家,所以我们未来的发展路径也是因地制宜的。整个国家有一个发展路径,按东部、中部、西部、东北、港澳台整个国家的幅员上来看,不同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资源禀赋的省市,他们具体的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也还不尽相同。我们也准备在明年两会之前就这个问题给出更加详细的论述。

这个里面有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分解现在国家设定的碳强度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我们单位GDP的排放要比2005年削减40-45%的目标,到底怎么样分解。这里面有一个本质性的问题,我们未来的发展路径,如果以一种国际视野来看,大家看到有三个箭头,最高的箭头很显然不是我们要跟随的道路,这就是美国发展模式,横坐标是人类发展指数,达到了一定的发展程度,需要很高的人均排放,这种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是难以为继的,我们的地球是不能承受的。

第二个模式就是欧盟和日本这些国家,他们达到相同的人类发展的水平,他们的人均排放要比美国低,大概是美国的一半左右,第二集团军,底下的黄的圆圈,这个比美国固然要好,但是对于13亿中国人民,再加上将近13亿的印度人民,这两个发展中大国加起来就是40%的人口,再加上整个发展中国家,如果走欧盟和日本的道路,比美国好,但是依然我们这个地球是不堪重负的,这么大的人口。我们现在要探索第三条道路,同样的幸福,同样的安全,同样的有尊严的生活,但是我们的排放要比他们还低,这个可能不可能?实际上已经不是可能不可能的问题了,而是必须的问题了。我们整个的世界环境,我们自己家园的环境,都要求我们走这条道路。还是有一些基本的条件,我们的后发优势,在新的时代,在思维、知识和手段上都是有可能的。这是中国各省市的研究的成果,我们的发展,幸福的生活,我们的碳生产率总体的趋势上是不矛盾的。我们在人类发展报告里面,也对中国未来的排放做了一个前瞻性的论述,一种推演。中国未来的碳排放的压力还是很大的,轻易不会说是达到了峰值,轻易也不会说无缘无故的就丢下,因为我们还有七亿农民在农村地区,未来几年里面要解决他们城市化的问题,提供给他们安全的饮用水,优良的住房和道路,还有很多城市的设施,这还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现有的技术水平下,排放的这种压力还是很大的。

但是同时,这不意味着我们无所作为,一方面我们争取我们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权利,另一方面走一种智慧的道路,把我们的排放做到尽可能的小。这就需要一系列的实际的解决方案,一个是技术的变动,技术的变革,我不用多说了,还有政策体制的改革,根据我们和国际能源机构和其他机构的研究的对比,我们发现主要的技术的潜力还是在能效上,在未来几十年的减排中,能效的提高和潜力的挖掘依然承担着主要的减排任务。在未来的30、40年里面,能效依然是一个主力军。技术的变化不会主动的发生,要通过制度的改革,通过政策的调整,让那些企业,让社会公众消费者去采纳这些先进的技术,所以,我们说要明确的提出来,在节能减排,在低碳经济的问题上,也要提出明确的政策调整和体制改革的目标。不是说光诱这个技术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因为技术本身不会去武装我们的国民经济部门,这样我们就提出了一个所谓三步走的构想。

第一步,进行能力建设,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样的能力建设有两个核心的问题,一个是建立碳核算的体系,要摸清家底,能够用它来设立目标和考核我们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还有一个很快重要的能力建设,就是我们全民的意识,包括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的转变,政府的监管能力等等,这是能力建设。

第二步,综合税制的改革,中国要想走向低碳经济,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证,这个总的原则是要追求更有效率的和更有效果的政策目标,这里面的综合数据改革我们认为在近期可以马上采取行动,而且也是一个很必要的。这里面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里面提出了环境税的问题,在未来五年里面,我们想一方面要引入能源、污染排放相关的税收,但是如果我们看中国企业的税赋水平,如果用一种国际的标准来看,也已经很重了。所以我们认为,仅仅提环境税是不够的,要有一种综合税制改革的观点来考虑环境税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引入环境税,另外一方面,我们要降低企业的税赋,降低什么?同时还要看到未来的一个情况,工资水平要上涨。

工资水平要上涨,环境税又上来,企业是受不了的,我们建议要把企业交给社保的那一块,就是国际上所说的就业税给降下来了,让企业总体的税赋水平保持不变,但是环境税要上去,工资要上去,社保这一块的支付要下来,这是我们提供的改变结构,最后的结果是改变了要素底价,让能源、资源和污染更钢轨一些,但是同时保持我们的劳动力相对的便宜,这个优势还要保持。这样也有一种税制,保持税收的中性,但是同时反映了我们要素供给的稀缺程度。我们建议做这样一种综合的税制改革,税制的调整,来促进,来支持低碳经济。

第三步,更长远的一步,逐步的引入总量控制加排放贸易的制度,当然这个制度要求有强有力的监管,核算的条件和企业文化要诚信,要守法,这个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铺垫。上海交易所的老总也谈了他们宝贵的实践,我想这些交易所们的这些年在国家的指导下大力的发展实践,都是为我们走向第三步总量控制和排放贸易的最终的低碳经济的支持的体制来创造条件。这样我们就可以寄希望于长效的机制,经过五年,十年,甚至于二十年的时间,逐渐的到位,逐渐的成熟,最后保证中国走向一个低碳经济。如果我们想中国证券交易从改革开放的时候在深圳和上海建证交所我们才30多年的历史,我们排放贸易的制度也需要大体相当的时间段让他成熟,谢谢大家!

主持人 王金祥:谢谢邹教授!女士们、先生们,今天下午我们听了包括郑万通副主席在内的17位演讲者的精彩演讲,他们的演讲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鼓舞和教育,我们要感谢在座的各位自始自终参加这个论坛,现在我宣布国际低碳经济发展论坛及中外企业与城市投资合作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返回顶部
中国石油副总裁、董秘李华林

国企GDP和利润与排名15-20的省份相当

中国企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积累了强大的资源和能力,比如说中国的国有企业的GDP和利润已经可以和中国排在第15-20位左右的省份相当。中国民营企业跟地级市比也能排在三十多位。 [详细]

本场嘉宾

李华林:中国石油副总裁、董秘
那希志:中国华能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何志毅:中外企业责任同盟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等

本场主持人

主持人: 王金祥(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
>>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文字实录

时间:11月7日上午

地点:北京中国大饭店

主持人:大家上午好,根据大会组委会的安排今天上午前半场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论坛由我来主持,我是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我们今天前半场论坛是90分钟,每一位发言的时间是7分钟。

下面我们有请联合国全球契约阻隔中国区总代表刘萌发言。

刘萌:大家早上好,首先我代表联合国全球契约组合祝贺第四届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又一次的成功举办,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企业社会责任组织和联合国专门负责推广企业社会责任的专门机构,围绕今天会议的主题,我想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总结联合国全球契约创建十年来的国际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下一个十年做一番展望。

联合国全球契约是二十一世纪全球范围内企业社会责任的代名词,为什么这么讲。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于1999年由前任秘书长提出并建立,而后在联合国现任秘书长潘基文的推动下,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公民倡议组织。全球契约是在推广基于国际公约的涵概人权、劳工、环保、反腐败四个领域的十项原则,任务是构筑一个包容性的可持续性的全球经济。

在过去的十年中企业社会责任无论从理念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首先企业社会责任实现了道德规范到可持续发展诉求的转变。今天全球契约的十项原则和企业社会责任不在仅仅是对企业单纯的道德要求,而正在发挥着决定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实质作用。无论是小型的供应商还是大型的跨国企业集团,其就环境、社会和治理上存在的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成为企业面临的问题。与此对应的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升级风险管理系统,对非金融因素的充分考量和主动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环节。

全球契约和企业社会责任已真正的走向了全球,2000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建立时只有47家企业成员,大家可以猜一猜今天全球契约拥有多少成员呢?那就是来自130多个国家8000多个企业和其他的利益相关方。其中企业的成员覆盖了几乎所有的行业和部门,并均衡的分布于发达国家、新兴经济题和发展中国家,实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化。

全球契约和企业社会责任同时又实现了本地化,全球契约地方网络机构遍布于80多个国家,通过这些网络组织,参与成员可以采取集体行动,加深对十项原则的理解和实施,同时构建和参与有利于解决本地优先议题的合作伙伴项目。

从技术层面上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断涌现和逐步的完善,十年之前仅对全球契约的十项原则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联系做出简要的解释,对企业来讲就已经是一大挑战了。而今天对社会责任的全面报告不断的涌现,而在人权、水资源、反腐败等更具报告领域加强披露,所做出的尝试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其中一些来自中国的企业如中远集团,国家开发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还荣登了联合国全球契约报告典范稿。

还有一个社会群体不容忽视,那就是投资机构,这一群体对企业责任的重视成为企业关注这一议题的重要驱动。联合国所支持的负责任投资项目,今天已经发展了821家机构投资者等成员,其管理的资产多达22万亿美金,这些机构高度关注被投资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并将这些非金融的指标的表现置于投资分析和决策的核心地位。

此外学术界也涌现了新的潮流,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教育培养具备责任意识的未来商业领袖,在2007年举办的联合国全球契约领导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正式启动了负责任商业教育原则,如今已经形成了一个针对学术机构和高等院校通过其课程设置和研究工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的全球网络。

最显著的一点是企业参与相关国际决策,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全球议题,特别是针对某修利益有关的全球性重大挑战,越发积极的提出自身的见解和建议,来自各国的诸多企业首席执行官,就哥本哈根会议达成的集体会议,以及针对有效实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号召都是此方面的重要指示。副责任的商业政府关系,对全球问题的有利解决出具潜在的积极应该,基于以上的上述我们会问下一个十年企业社会责任又会走向何方,我认为联合国全球契约将翻开企业社会责任新的篇章,及打造全球公民典范,助力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增长。

全球契约组织自成立起就有一个目标,号召和协助企业发挥积极作用,帮助确保市场、商业、技术和金融的发展能够让世界各地的经济与社会受益,并打造一个更有持续性和包容性的全球经济做出贡献。这与中国政府近期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包容性增长理念是高度一致的,中国政府在驱动中国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中发挥了巨大的积极的作用。

今年6月在纽约举办的联合国全球契约领导人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颁布了致力于打造公民典范的企业可持续领导力蓝图,大会全体通过了纽约宣言。我们号召企业不断提升以十项原则为基础,以纽约宣言为目标,以企业可持续领导力蓝图为工具,全面推进社会责任的履行。一方面实现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促进企业最大程度的奉献社会,推动全人类的基本目标,特别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的目标。

我们号召全球契约的各国网络机构更具包容性,除本地企业外积极吸纳跨国公司的参与,帮助其更和谐的融入当地社会,促进交流与合作,贡献可持续发展。我们将挖掘和培养一批国际一流的全球契约先锋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全球契约可持续发展,这些企业将作为可持续领导力蓝图的试点企业,分享其成功的经验,激励和带动更多的企业通过科学的管理实践促进可持续发展。

特别的是我们将为企业,特别是全球契约成员创造更多的在国际最高平台上献计献策,与国家元首和联合国秘书长直接对话的直接,联合国总部越来越多需要企业的见解、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某些国际重大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和提供宝贵的建议。联合国大会决议确定2012年将在里约热内卢举办一场最高级别的可持续发展大会,参会者将包括各国的首脑、政要以及各界的代表。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将为企业提供宝贵的参与机会,我们非常欢迎中国企业的关注和参与,发出你们的声音。目前我们在中国有200多家成员,在下一个十年中我们的目标在中国有2000多家成员,我们继续加强与中国企业的紧密合作,更好的合作企业塑造负责任企业形象,增强国际综合竞争力,助力其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努力。

最后,我仅引用潘基文秘书长的一段讲话与各位共勉,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当代的所有挑战都可以通过合作来解决,也只能通过合作解决。当今的时代要求重新定义领导责任及全球领导责任。当今时代要求新的各类国际合作,各国政府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共同致力于谋求全球的集体利益。这需要对各项核心原则重新做出承诺,及一个新的全球契约。那么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全球契约和企业社会责任推广到一个新的高度,共建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我们有请中国石油气天然气总公司总裁李华林先生演讲:

李华林: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的重要基础,作为中国主要的油气生产和供应商,中国石油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认真履行经济和政治社会三大责任,致力于推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者的平衡发展,努力以更安全,更环保和更高效的方式开始生产经营,持续为社会提供能源,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中国石油认为比较是第一药物,只有把企业做大做强,才能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矛盾,才能为构建和谐稳定环境奠定物质基础,只有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和谐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保持企业内外部和谐稳定,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这些就是履行社会责任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持续有效的能源供应是我们最大的社会责任,公司始终坚持发展主营业务不动摇,目标国内油气勘探进入新的高峰期,天然气保持10%以上快速增长,实现五个千万吨炼油,四个大型乙烯基地,四大油气通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覆盖全国的油气骨干管网正在形成,成品油供应份额占国内40%左右,海外油气业务进入规模发展阶段,油气合作区不断拓展,中国石油向国际能源公司迈进,规模实力和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面对突发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化,公司多次启动了应急预案,全力以赴的抢险救援稳定市场

我们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安全生产型企业,近年来公司全年实现办生气等十大节能工程和脱硫装置建设和改造十大减排工程,09年实现节能171万吨标准煤,节水3188万立方米,主要污染物石油类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上年下降14.2,10%和15%,公司制定了包括生物质能源在内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投资100亿,形成300万吨油新能源生产能力,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中国石油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的用工管理制度和体系,无论在国内还是在海外作业区。我们面临着如何做到安全生产的严肃课题,越是如此我们越是要有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安全环保工作,走低能耗,低排放可持续和可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使商业活动更加造福人类,我们愿意社会各界一起共同担负好社会责任,通过不断提升社会责任理念,强化社会责任的管理,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世界和谐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林总的精彩演讲,下面我国就请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那希志先生演讲。

那希志: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荣幸参加此次论坛,与大家就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探讨,非常感谢主办方为我们公司提供这样一个发言机会,首先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能是以发电为主的大型综合能源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目前拥有境内外全资控股发电厂163座,发电装机容量1.09亿千瓦,国内装机和发电量位于发电行业前列,境外装机分布在澳大利亚、新加坡和缅甸等国家,当前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对世界经济发展约束日益凸现,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各国企业应尽的责任。

多年来中国华能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建设节约环保型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实现企业发展与经济社会科持续发展的同步协调推进。

一是积极调整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展绿色电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华能坚持优化发展火电,大力发展水电,加快发展风能,努力发展核电的思路,不断优化电源结构,努力提高清洁能源发展比重和传统化石能源转化效率。

中国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中国华能认真落实国家规划和政策要求,加大投入,科学规划,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我们按照流域,滚动,综合的开发方针,坚持建设一所电站,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构建一方和谐的开发理念。科学、有序推进四川三江两河流域的开发,我们克服了世界最高的300米级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一系列难题,建成投产了国家重点工程。截止到目前中国华能水电装机已超过1000万千瓦,我们按照建设大基地的原则加快风电开发步伐。

在建风电规模超过260万千瓦。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以煤电为主的电源结构,少烧煤就少排放,提高火电机组能效是实现绿色发展的现实选择。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华能积极采用高效、节能、环保的发电设备,在国内第一个引进60万千瓦,超林洁燃煤技术,第一个建设国产百万千瓦超林界机组。中国华能百万机组的数量占同类机组数量26%,6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能量占公司火电装机的42%,30万千瓦及以上占火电装机总量88%。

中国华能按照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要求,在十一五期间累计关停高耗能火电机组614万千瓦。通过不懈努力,中国华能的清洁能源装机比重不断提高,到今年9月底公司的水电装机比重比2005年底提高了3.5%,风电装机比重比2005年底提高2.6%,公司主要能耗指标逐年下降,比2006年下降18.08克,如果以2009年全球火电发电量,按照我们的平均煤耗量来算,相当于全年可少烧标准煤4290万吨。

不断推进能源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长远来看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能源技术的创新,中国华能充分发挥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密切跟踪国际先进的能源技术,积极推进先进能源技术的自主创新和研发,努力实现行业技术领先,中国华能积极开展二氧化碳处理技术的研发应用,在北京热点厂建设三千吨级和12万吨级二氧化碳捕捉系统。

我们在国内首创并组织实施的绿色煤电计划,积极研发新一代能源资源,正在建设天津25万千瓦级的示范电站。为了进一步加强科技力量,我们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成立了四个研究所,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我们高度重视国际能源技术交流,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技术合作,积极参与中美清洁能源发电领域技术研究,我们自主开发的两站式加压技术,首先进入美国能源市场,我们与德国合作,开展一些技术。

实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努力建设节约环保型企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的重点是在调整结构,技术创新上下工夫,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是能源效率提高,到2020年中国华能平均达到314克,比2005年降低32克,努力达到世界煤级先进水平,清洁能源比重显著提高,到2002年比2005年要提高30%达到和超过全国清洁行业的比重。单位污染物排放大幅度降低。

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中国华能积极支持公益事业,开展定点扶贫,我们积极制定与第一相关方加强联系的平台。

女士们、先生们履行社会责任就是全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也是企业坚持持续稳定的内在需要,今后中国华能继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定不移的支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树立有责任敢担当的良好企业形象,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美国四科系统公司全球副总裁岳雄飞先生演讲。

岳雄飞: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思科公司的社会责任活动,今天的会议是一个国际会议,我下面用英文来发表我的演讲。

我们是着眼于长远的公司,我们试图实现长远的有益的影响,我们也非常注重在几个领域的工作,我们愿意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进行投资,进行经济发展,我们希望培育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医药服务模式,我们希望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我们一直让我们雇员成为志愿者,这也是很好的提升士气的办法。

思科从1995年来到了中国,我们大约有三千名雇员,2000名在上海的研究中心,我们根据社会责任项目,建立了一系列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伙伴。比如说社会关系,学院,你们可能听说过这个计划,我们提供14个课程来帮助大家学习人际交流的技巧。到今年底我们估计会在中国建立500个这样的学院,我们还和大学一起合作,比如说和北京的光华管理学院进行合作,我们四、五年间投资了2000万人民币,我们还为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提供培训,我们努力通过培训项目来为大家提供分享成功经验和学习案例的机会,来推动它本在全球化时代的领导力。我们最自豪的就是我们的联系四川这个项目,2008面5月12日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大约有8万人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生命,还有很多人受到严重的伤害,我们联系四川的计划就是在三年间提供400万美元,我们已经确保大部分的资金到位。我们还资助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帮助人际交流和通讯的科技。比如说在医院等等机构,我们都有合作来帮助他们发展,我们希望通过医疗和教育方面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正如我刚才所说的。

我们进行了医疗福利的试点项目,我们使用一种很复杂的视频会议的技术来提供逼真的真实大小的图象和提供最好的音频,这样来帮助远程的医疗,我们这样还可以帮助流动的医院能够得以实现,这种流动医院和诊所有远程和沟通技术,这样使四川省的病患可以和十万里以外的好医生面对面的进行诊治。我们还帮助四川的贫困学生,我们还建立了新的51个思科学院,招收了5100多名学生。我们还帮助教育了31000多名学生,我们把这种远程的多媒体的技术运用到教育中去。我们的愿望就是每天的运营来把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使我们的工作更有利与社会责任的履行。我再一次感谢各位邀请我到这里来,我也愿意留一些时间给侯主任,谢谢。

主持人:感谢他的精彩演讲,下面我们请APP全球高级副总裁麦克布拉特尼先生演讲。

麦克布拉特尼:大家早上好,我感到非常的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讲话,这是北京最优秀的国际会议之一。今天我要讲的是我非常重视的一个话题,那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今天在这里关注的是中国的跨国企业,但是我想说的这些适用于大小的公司。在我今天的这个讲话中,我要特别讲的是共同合作,企业和社会共同的取得好的社会的效果。

在这里所谓的携手合作就是和中国的企业一起给我们的各个地方的社区做出贡献,最重要的是,我想强调作为领导者,我们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怎样能够与当地的社区共同的追求发展。的确在企业责任方面有许许多多的方面,尤其是利润。但是今天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在地区层面的伙伴关系和合作,我相信我们除了给钱以外还可以做许许多多其他的事情,所谓这种更多的事情,我指的就是地区化的积极的贡献,给每个人都能够带来好处。真正的这些行动,就包括在合理投资的同时,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企业来说,就能够实现真正的本土化,并且发展成为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全球性的企业。

如果我们看一下对非洲儿童的健康的帮助,当然这是一个好的事情。除此以外,对于中国的企业以及当地的华人有什么好处,这就意着你能够带领你的员工在运行的地区发挥领导力,发起一个全球范围的企业战略,这是一个好的事情,减少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环境的有序发展,更加环保。但是要加入更鼓励更多志愿者的参与,就是可以做得更多的事情。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参加世博会是一个好的事情,但是除此以外,鼓励在当地的员工,能够在当地的医院去做一些志愿的工作,或者在当地的学校做一些教学的工作,这就是可以做得更多的事情。

所以企业的社会责任既来自于每个企业的总部,也需要本土化。本土的领导力,本土的管理和本土的员工。就在我们的企业,非常关注这样的本土的战略,为各个地区,各个社区做出贡献。比如说在ADP,我们建设了一个有我们投资的大学,其中有我们的ADP的教师和员工,有通过网络提供的职业和非职业的培训,而且是免费的。我曾经担任过亚太区域的主管,也在上海工作过,我相信企业的社会责任来自于总部,但是需要本土化的执行。更加有效的企业责任就需要这样的过程,这样才能够实现更好的整合,以及本土化推动我们所运行的社区的发展。这对于全球的企业都是适用的,而这样的行动能够受益于我们的员工,我们的团队,最终也将促进我们的企业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我们的消费者和我们的股东。

今天我的总体思想就是,我们需要有一个综合性的全球的观点,在各个运行的社区,我相信我们今天的论坛能够推动我们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更加好的去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谢谢。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瑞士诺华公司中国区总裁易珉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易珉: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我代表诺华公司向大家介绍一下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是由企业和人共组成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对社会的责任也是对人的责任。诺华公司是作为一个具有新解决方案,为人类提供医疗和保健的公司。诺华的英文名字是有两个拉丁语组成,一个是创新,一个是技术。诺华公司是希望用最创新的方法,向人类提供最创新的解决方案。我们在解决人类的健康和保健的方案方面,我们最主要的思路是说,如何能够防止大家得病,然后一旦大家有了病之后如何治病。有话直说我们的企业宗旨是在关爱和医治方面寻找新的突破点。

诺华的企业责任分为四个主要的方面,第一个是我们面对的是所有的人群、病人。第二个是,我们是要在全球所有的国家,按照企业的商业道德,企业的责任来从事我们的商业。第三,我们是由人组成的一个社会,所以我们对社会要有足够的责任,同时是社会当中一个最和谐的分子。第四,我们关爱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人类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在医疗保健的行业,我们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机遇,这些机遇来自人口的老龄化是全球的问题,也是中国的问题。第二,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很多健康方面的问题,这既是我们的挑战,是也是我们行业的机遇。

新兴市场对医药保健的追求。以及科技进步使得我们在防病方面更做更多的工作,在基因方面能做更多的工作,在更深层的创新方面能够让医药做更多的工作。我们到了2009年到底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呢?我跟大家介绍一下。首先我们的社会责任的资助项目,第一项是在全球用一种药,这种药在世界的科学家和中国的科学家共同合作来研发出来的产品,这个产品我们向世界的不发达地区的疟疾病提供了很多的资助,因为这是在不发达国家很常健的疾病,他们又没有资金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拯救了75万的患者。

我们是向全球提供治疗麻风病的药物,支持各地麻风病项目的方式来解决,我们解决的病人,支持的病人超过450万的患者。另外我们在捐赠结合药品方面,我们在解决败血病的解决方案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说在结核病的方面,我们帮助50多万患者,在治疗败血病方面,我们给80多个国家超过3.7万个患者提供了资助。

我们同时在研发方面,在新加坡有热带病的研究所,解决的问题就是登革热,包括疟疾,我们同时在欧洲,在意大利也有我们的研发机构。我们在社会责任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呢?在中国我们是这样的,从2003年起我们跟中华慈善总汇合作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的目标是说来救助那些得了白血病,没有解决方案的病人。与此同时他们是低收入人群,我们和中华慈善总汇到2010年7月救助1.3万人,这个救助涵概了29个省市,同时有500多名注册医生得到了培训解决败血病人的问题。

我们在北京一个太阳村的项目是解决在监狱里面服刑人员子女要得到良好关爱和教育,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在具体项目方面,我刚才提到了一个解决全球疟疾的问题,同时我们向器官移植的项目,赞助儿童村的项目,特别是在中国的灾难项目,比如说像四川,还包括舟曲项目做了很多的捐赠。

最后诺华这个名字是承诺中华,我同事也在这承诺七分钟之内完成我的演讲。我最后用一个故事告诉大家,我们收了一封感谢信,这个很有特点,是一个女的白血病的病人,在住院期间他的女儿和隔壁病房白血病男病人谈恋爱,最终由中华慈善总会和诺华公司提供的项目治愈以后,他们终成眷属,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美国慈善委员会主席摩尔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摩尔:尊敬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我们能够看到高科技的进步,今天早上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论坛发表演讲,我的题目是塑造未来,创造价值,到2020年。

首先我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委员会究竟是由哪些主要的责任,我们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组织,它包括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和领导人,专门关注企业的责任和慈善行为。我们做什么呢?我们做各个形式的全球层面的CEO的会议,我们给我们的同行设定一些行为的标准,我们还推出全球的企业慈善奖,我们做了很多的研究,发挥了很多的领导力,我们非常关注所有企业的发展。我们也相信企业可以跟社会之间,其实是有一个契约的,我们相信社会的投资本身就是一种商业战略。

在2010年5月麦肯锡和我们共同发布了一个新的研究报告,叫做塑造未来,解决社会问题。把这个当做企业的经营战略之一,在这里我们只问两个问题,下一个十年究竟是什么样的,这对于我们的意义是什么,特别是对于企业参与解决社会问题有怎样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从现在着眼我们如何能够实现长期的最大化的社会的影响,我们的数据主要是有我们的CEO成员提供的,我们做了很多问卷的调查,我可以跟大家简单的讲讲,这是我们的研究基本的内容。我们这个报告提出强调有一些全球性的趋势,这些全球性的趋势方兴未艾,对企业有深远的影响,我们也在其中谈到了对企业的未来,企业如何能够更好的适应这样的未来。

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的崛起,他们的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我们昨天提到了全球人才的短缺。

此外资本市场人员的流动会大大的促进全球的整合,所有这些很多趋势现在已经是在进行之中了,这会对企业的战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今后的运营环境方面,会受到两个基本问题的影响或者说两个不确定性的影响。那就是社会在多大程度和多持久的层面上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第二,企业是否能够发挥领导力的作用,承担社会责任。

在这两个问题上会带来不同的未来的一些愿景。第一种情景就是政府规管比较多,投入比较少。我们说这是一种危险的情景。

第二,持续的价值的创造,这种情况下企业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行为的准则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的组织,以及政府共同合作。

第三,我们叫做双重资本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自身的层面承担社会责任,同时也和政府和NGO寻求合作。

最后就是企业不愿意参与,社会和政府也懒得管,这是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我想大家都愿意看到第二种就是可持续的价值创造,可持续的价值创造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可以实现的,但是需要企业做得更多。在这个阶段,我们积极的解决社会问题,并且发展出强有力的自愿的一些自己规管的标准,就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同时也能够推动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够创造出一个创新的合作的文化,带来经济的价值,企业必须行动起来,以积极的方式推动实现这种可持续的价值创造。

企业能够发挥什么样的恰当的角色来解决社会问题,这对你们企业也是重要的,大家能够看到很多人认为应该是发挥领导力,发挥自主资源的积极性,并且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问卷的问题,我们问的是跟消费者有关,就是看一下社会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各自占的比重应该是什么。大家能够看到这种比重的变化仅仅在一年时间内就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很多企业已经认为企业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应该是平分秋色的,所以大家能够看到这种变化,我们做的问卷所产生的结果。

为了加快可持续的创造,这对企业非常重要,能够给企业带来机会,在今后发挥领导力,实现真正的企业的和社会的变化,方法就是要关注社会的问题,而对社会施加影响,是一个马拉松,而不是50米冲刺。但是通过不断的塑造,这样的能力就会使你们的企业有能力赶上全球的步伐。

与此同时通过跟社会坦诚不公的对话,也能够提高公众对你们的信任,从而更好的持续的创造价值,谢谢。

主持人:下面我们有请尤干先生演讲。

尤干:尊敬的来宾、侯主任,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来到这里,可持续是什么意思呢?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管理企业的方式,着眼长远并且用一种广泛的方式来管理企业的办法,这关系到企业的决策和长远规划的发展,我们说长期的时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是不是符合长期的发展趋势,比如说气侯变化,还有人口老龄化的因素有没有考虑进去。我们说广泛管理的时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在考虑广泛的对于我们的利益忧关方的影响,还有整个社会和顾客,我们的公司有着悠久的历史,参与社区的工作,并且解决对于所有的我们的利益忧关方很重要问题的解决,我们是1817年建立的,我们从一开始就关注社会的发展,我们长期以来资助和与伙伴一起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我们有很多的创意,我们的雇员很愿意参加,他们响应我们的企业文化,我们在全球都领导着可持续的管理方式的发展。

我们一直和各个群体的领袖,一起合作,提供负责任的建议,关注环保,关注教育,提供廉价的住房,解决人口老龄化,帮助回应气侯变化。我们在过去十年里一直在这些方面提出倡议,我们的顾客就是我们的上帝,他们在我们的企业规划中占到核心地位,他们也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要务的核心,我们一直都很注重我们的社会责任,这都关系到我们的品牌的核心价值。我们一直在开展可持续的计划,叫做我们共同的明天,这就是通过可持续的方式来共同和顾客和所有的利益忧关方一起应对风险。我们发现社会经常要适应变化,在这方面企业一定要发挥引领作用,不仅是依靠政府来做出正确的决定,还要依靠企业。对我们的股东来说我们很多股东现在都通过养老金来获益,他们都参与投入了我们的养老基金,通过这方面的投资来受益。

我们是收到双A信誉评级的八个银行之一,西太平洋银行也意识到我们要履行社会责任,还要和供应商合作,我希望我们的供应商能够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对环境,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提供负责任的产品,我们的供应商必须符合国际水准,帮助他们很有效的管理了他们的供应。我们以后会怎么做呢,我们会继续展望未来,我们会继续推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继续提倡可持续发展和领导力,我们会意识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和机会。

最后可持续是我们的企业文化和战略的一部分,它关系到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和我们的努力的方向,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尤干副总裁先生的精彩演讲,下面我们请布甘维尔自治政府国际贸易和投资名誉领事汤玉成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汤玉成:大家早上好!尊敬的侯主任,亲爱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首先我想提一个问题,我们上一次被别人的真诚所感动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我们最需要爱和关爱以及帮助的时候,我们上一次眼泪涌现眼眶的时候是什么时候?究竟企业的社会责任如何定义,我想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不仅仅是社会责任,我愿意说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对社区的责任。最根本的说,如果我们在心中有爱,如果我们心中有对别人的关爱,我们的所做所为就会拉近与别人心灵的距离,会让别人感到舒适,即使是小孩子也会让他们感到舒适,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真正的含义。

今天我要讲的就是,我们企业能够做哪些?而不仅仅是得到什么。因为对于我们来说,给予比收获要更加令人欣喜。首先我想说,我代表图上这位迷人的女士,他说你好吗?他从布尔维甘跟你们说你好吗,因为他是一个幸存者,十年前也就是95-2005年内战中生存了下来,幸存了下来,她的家庭也幸存下来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好的例子。

不甘维尔究竟在哪而呢?它跟澳大利亚非常近,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大家想去的话,首先是乘飞机到香港或新加坡,然后飞到布卡,不甘维尔群岛就是在澳大利亚的附近。它是一个小岛,它的面积只有1万平方千米,人口只不过是两万多,都是从内战中幸存下来的。这些人学习意愿很强,而且在过去的十五年中,那里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的发展,我们到那里去给他们提供一些培训,一些基本的技术。比如说如何做手工艺的首饰,那些人都非常积极的热情的学习。在教给他们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什么呢?就是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知道有人会对我们说,你做的是对的,你给这些人的生命带来了积极的转变,你给予了别人一些东西。所以对于全球的跨国企业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是什么呢?对于他们来说企业并不仅仅是关于基础设施,关于道路,关于公路。当然这些可以做,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比如说农业方面,在不甘维尔地区有非常好的肥沃的土地和热带的气侯,可以种植农产品,在水产方面,这个岛有着很长的海岸线。可以说这个海岸线非常的漂亮,就像水晶线一样,特别是在海岸边的时候,你看下去几乎是清的可以一眼见底。水产也是很好的发展的方向,但是还有就是对于在企业,在那里的人来说很多的农产品都非常的好,很多都是手工制作的,我记得有一次在那个时候,还有人跟我说,在宾馆服务员说今天的鸡蛋已经供应完了,明天才能够有新的供应。

所有这些都让我有了很深的印象,女士们、先生们、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们在选择社会责任目的地方面有一些困惑,如果你真的很想锻炼一下你的员工,让他们找到爱的意义,布甘维尔就是最佳的选择,而且我也相信你们在布甘维尔期间如果去旅行的话,会非常的愉快,谢谢。

主持人:谢谢汤玉成先生精彩演讲,下面我们有请香港锦荣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徐瀛女士演讲,大家欢迎!

徐瀛: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以下时间我想简单谈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几点认识,很高兴能与各位分享。

首先社会责任是一种理念,而不能简单的分解为不同的责任。作为专有名词社会责任是一种理念,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各种责任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少数人可能会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简单的理解为慈善,或者是单向的公益事业,这是偏颇的。

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社会责任工作是一系列的活动过程,而非单纯的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从社会责任的本质我们可以看到,社会责任工作是企业在其运营过程中贯彻社会责任理念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只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这并不代表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全部。持之以恒把企业做好,创造更多的纳税和就业,这才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

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一个承诺,更重要的是持续的行动,不仅仅是一个意识的行为,更应该是系列的行动,长期的实际行动。

社会责任活动不应该简单的视为企业形象的公关活动,而是关系企业存亡的长远发展战略。作为现代企业,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和竞争力源泉,没有核心价值观的企业将会被现代社会所淘汰。根据毕马威一项调查显示2008年世界财富500强前250强中有73%的企业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战略,并制定了明确的目标。社会对企业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丰富的,而不是单一的。企业必须从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履行社会责任,而不是企业的形象工程或是面子工程。

利益相关方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从社会本质可以看到,考虑并满足利益相关方的需要和期望是社会责任活动的核心之一。所谓利益相关方是指在利益关系上影响企业运营和受到企业运营影响的有关各方,包括股东,内部员工,外部社会等等,显然离开利益相关方企业社会责任无从谈起,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机制,正确识别利益相关方,保持有效的沟通,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认知度认同度和支持度。

社会责任活动的必要付出可为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超额回报,因此开展社会活动而增加支持排斥社会活动,这是一种短势,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社会责任活动的必要付出将为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超额回报。比如说社会责任活动的最大成果就是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从而增强了企业整体竞争力,商业伦理道德的有序化,会确保整个市场竞争持续,确保良性商业投资环境,严格安全管理会激发企业的忠诚度和积极性等等。

总体来看,企业社会责任绝大部分工作仍然是企业原有的正常运营活动,只是在这些活动中贯彻了社会责任理念而已。说到底它并没有增加企业过多的成本负担,企业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是效益,关键是观念的转变和如何去实施。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积极承担和饯行社会责任也是实现企业跨国发展必然要求,2000年的时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全球契约机会,让大家遵守人权、以及反贪污当中十项原则,经过十年来的发展和推广,全球契约计划得到各国企业的积极响应,目前我国已经有200余家企业和机构加入全球契约计划,通过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组织的活动,融入全球最高级别的可持续发展对话机制当中,将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发展和加强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各位同仁,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展的经营活动的必然要求,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唯一的选择就是积极主动的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赢得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在推进我国和谐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重要的作用,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徐小姐的精彩演讲,下面我们请中外企业社会责任同盟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何志毅先生上台演讲,大家欢迎!

何志毅:谢谢主办方的邀请,作为关注CSR中国学者,我想在此表达四个观点:

第一,企业社会责任不是一种制度安排,而是一种道德层面的自觉行为。从理论上讲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事业应该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但是事实上我们跟西方发达国家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两点:第一,中国有2500年的儒家文化,而儒家是特别强调社会责任的。第二,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谓的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制度安排,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理念。我相信这种信仰,这种社会主义的信仰和理念是可以在不同的制度安排下去实现的。

第二,过去三十年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着我们牺牲了各种社会立以来保证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例如我们说在过去三十年里面,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取得了西方市场经济制度200年所取得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积累了西方市场经济制度200年以来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比如说商品诚信问题,交易公平问题,劳工问题,贫富悬殊问题,环境问题等等,还有其他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各种问题。

现在这些问题在中国社会同时出现,交织出现,不像西方市场经济过程中有200年,能够在不同阶段重点的解决某一类的问题,因此我们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未来的三十年中,中国企业应该给社会更多的回报,中国政府在04年底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这是因为当时已经出现了比较强烈的不和谐因素。

第三,中国企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积累了强大的资源和能力,比如说中国的国有企业的GDP和利润已经可以和中国排在第15-20位左右的省份相当。中国民营企业跟地级市比也能排在三十多位。

今年福布斯排行榜,中国的富人人数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中国大陆富人超越台湾的富人。

第四,企业社会责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意义应该高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意义,中国企业应该在向西方跨国公司学习的基础上,与在华的跨国公司们一起探索出一条更符合中国社会现状的更广泛的企业社会责任的道路,来实现和谐社会,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徐教授的精彩演讲,我们再一次感谢以上嘉宾的精彩演讲。向大家说明一下的是,会议原来通知每位嘉宾的发言时间是十分钟,由于要求发言的比较多,所以临时把时间压缩为每位发言七分钟,各位嘉宾都做了非常认真的准备,我们表示道歉。同时也当场兑现节约时间先生的奖励,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感谢!

女士们、先生们,对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高度负责,对全社会高度负责是企业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越来越多沉重的一个话题,如果所有的金融企业都能够高度重视社会责任,也就不会搞出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从而诱发这一次国际金融危机。如果所有的食品企业都能够高度重视社会责任,也就不会出现毒奶粉事件,危害人民的健康。

所以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承担起这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共同破解可持续发展这个沉重的难题。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新世纪 新十年 电视论坛

返回顶部
新世纪新十年论坛现场

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6次拒绝宁波政府送地

杨家福透露说,宁波诺丁汉大学创办时,计划招4000个学生,宁波很好,他说我给你900亩土地。但是没有想到英方不要,六次谈话六次拒绝,他说按照中国的法律十个同学一亩地,400个学生400亩地,我们怎么能够接受900亩。 [详细]

本场嘉宾

成思危:十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林左鸣: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理查德: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全球总裁
杨福家: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等

本场主持人

主持人:曾子墨(凤凰卫视主持人)
>> 新世纪 新十年 电视论坛文字实录

时间:11月7日上午

地点:北京中国大饭店

主持人 曾子墨: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欢迎光临新世纪新十年电视论坛。我是来自凤凰卫视的主持人曾子墨,我们今天的论坛同样也是由凤凰卫视来承办的,看到今天论坛的主题新世纪,新十年,我的第一的想法就是时间真的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从我们身边静静的流走了,这十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我记得在十年前2001年的1月1日,正好是凤凰卫视资讯台开播的日子,在过去的这十年凤凰卫视资讯台其实是记录了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大事,所有的大事都进行了直播。

往年到了这个时候,作为新闻人我们常常要做的是回顾过去一年所发生的大事,但是在今年2010年的年底,我想我们应该做的是回顾新实际理念过去这十年所发生的大事。正好凤凰卫视资讯台的十年也是新世纪的十年,我们参与了所有的直播,接下来请我们所有的朋友和我们一起通过大屏幕,通过凤凰卫视当时直播的镜头,在去回顾一下过去这十年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播放专题片)

看过了刚刚这个短片不知道你是不是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我记得十年前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可能很多朋友怀有对未来新世纪,未来十年美好的憧憬,没有想到过去的十年并不是那么的美好,这当中有太多的天灾、人祸,还有各种各样的危机。在今天电视论坛当中很荣幸的邀请到五位嘉宾,他们会有各自所擅长的领域和我们分享他们的所思所想,接下来就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出席论坛的五位嘉宾:著名经济学家,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本次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荣誉会长成思危先生,欢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左鸣先生;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全球总裁理查德先生,以及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先生。

在这里也特别想感谢我们五位嘉宾今天来参与我们的论坛,并且和我们分享您的闪光的思想和智慧。接下来我们的演讲就要正式的开始了,都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我想我们的演讲应该也从谈论中国开始。我们今天的第一位演讲嘉宾是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他所做的主题演讲是中国的十年,有请成思危先生。

成思危: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让我讲新世纪、新十年,根据主持人的要求先回顾再展望。我认为过去的十年是我们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十年,是我们综合国力大幅提高的十年,是我们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十年,也是我们改革艰苦推进的十年。

过去十年中国的经济周期正好是一轮,在这个经济周期里达到的发展速度是最高的,从2003年开始,我们达到了两位数的增长。2008年由于经济周期的作用和金融危机,我们降到9.6%,今年前三季度11.9%,10.3%,9.6%,平均是10%。所以这个周期我们经济是快速的发展。

第二,我们的国力大幅度提高。我们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刚刚超过日本一点,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第三,我们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加入WTO以后我们的对外贸易迅速的发展,累计引进外资1.05万亿美元,累计对外投资3000多亿美元。

第四,改革艰苦推进的十年。这十年里改革是遇到了很多的阻力,也是很不容易的。我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北大青年论坛上讲过,现在改革遇到的问题是深层次的制度创新的问题,主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个是法治和人治的关系,一个是公平和效率的问题,一个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个是集权和分权的关系,这就是我对过去十年从的评价。

今后的十年怎么展望呢?我觉得刚刚五中全会发布了对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央的一些政策精神我认为今后十年,我们将会有四个亮点:

一是,我们更多的依靠国内消费,所以人民群众的购买力应该有大幅度的提高。今后十年人民群众的收入应该比前十年增长的要快一些,这就要有三个制度性的安排,也就是说收入和经济增长同步,工资和物价挂钩,报酬随着效益而提高。实现了这三点我们就可以提高更多的人们的收入。当然同时我们要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同时要提供更多的新产品,让大家消费。同时还要做到缩小贫富的差距,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主要不是让富人变穷,而是让穷人变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更多的鼓励实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另外鼓励现在收入低的人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要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来争取更多的收入。

二是,发展绿色经济。也就是说我们要更多的注意环境保护,注意全球气候变暖,更多的注意循环经济和保护森林、海洋、湿地等等生态环境。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绝不能把我们的环境债务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因为2005年的时候,根据我们的测算,由于环境污染、能源效率降低,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的损失是占我们GDP的13.5%,而GDP增长只有10.4%,这就说我们有可能把环境的债务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所以我们必须要大力的发展绿色经济,包括发展绿色产业等等。

三是,我们将会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外贸上我们追求不是过大的贸易顺差,而是更加平衡的外贸,我们不希望有过高的外汇储备,因为过高的外汇储备一方面限制了我们的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同时也会承担着美元贬值的风险。

四是,发展教育。因为中国最大的宝贵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如果我们通过教育能够把我们全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技水平提高到和美国、欧元、日本同样的水平,我认为中国的人力资源将在世界上是无可比拟的,因为我们有13亿多人口。同时发展教育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为目前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竞争背后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实力竞争的核心是人才实力的竞争,人才实力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所以我们要改革我们现在这种硬式教育,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这就是我对过去十年的回顾和对未来十年的展望,谢谢大家。

主持人 曾子墨:请你在我们讨论区就座,同时我们也想请出另外四位演讲嘉宾来到我们讨论区就座,有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左鸣;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全球总裁理查德;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先生,有请我们四位嘉宾来到我们舞台上。

谢谢成思危先生在刚刚演讲当中和我们回顾了中国在过去十年的表现,同时为我们展望了未来的十年。谈到跨国公司,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首先想到的都是西方的大企业,但是在过去的十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平,年轻的中国企业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走出了国门,意味着中国的跨国公司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接下来演讲的嘉宾是中国跨国公司的领导人,同时他也是一位懂得航空技术的经济学家,他就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左鸣先生,他的雄心要打破波音和空客垄断的局面,他今天带来的演讲是跨国公司的十年,有请林左鸣先生。

林左鸣: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主题是跨国公司全球化的先锋,世界交流的使者。自从十五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人类开起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加速了这一进程。今天全球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特征,跨国公司是全球化最主要的推动者,它们的业务全球化,雇员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对全球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调整、文化交流、政治外交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极大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它们充当着全球产业组织的角色,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组织研发制造和销售,推动国际贸易和均等体系的蓬勃发展。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有6.5万家的跨国公司创造了全球60%以上的贸易额,有80%以上的投资额和30-40%的GDP来自于跨国公司。

沃尔玛用卫星和计算机系统管理着14个国家6000多个商场和十万家供应商,销售收入超过400亿美元,按照GDP来算世界各国GDP排名的30位左右。跨国公司还打造了卓越的品牌,利用世界不同地区的区位特征加大产业链中的价值细分,使各种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创造了海量的虚拟价值,极大的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以外,还满足了心里需求,把世界带进了广域虚拟经济的时代。跨国公司推动了世界科技的进步,公司一直是世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而跨国公司凭借着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广布的商业网络,有效利用智力资源,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世界上有70%的专利和三分之二的研究经费出资于跨国公司,如果没有跨国公司全球的生产力难以启迪今天的高度。

跨国公司加快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新世纪以来,跨国公司加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兼并重组,极大的推动了全球的产业化升级和结构调整。在我们同行的GE公司,在杰克韦尔奇时代他们并购了很多家公司,市值从130亿上升到5600亿,波音公司也是通过大量的并购,形成了空间融合,军民融合,产研融合的大型企业集团。实际上这样的企业在美洲、欧洲、非洲、亚洲都存在着,都活动着,基本上在世界各地都遍布着他们的身影。

跨国公司加强了世界文化交流,跨国公司自从诞生以来就开始扫除了障碍,在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全球流动同时,给世界带来一种无烟的交流,一种潜移默化的融合,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条件和互通文化相互尊重和保留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国别和宗教信仰的人们往往成为一个企业的员工,按照共同的规则行事,生产面向全球消费者的商品和服务,极大的促进了跨国公司跨越国别,跨越文化的交流融合。

跨国公司还改善了世界的政治和外交格局,公司的利益越来越多的以国家的意志密不可分,跨国公司的发展与国家的外交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北京秀水街为销售员流利外语赞赏的时候,我们今天会看到在其他国家和秀水街一同的一目,很多人操着北京口音兜售自己的商品,可见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之间商业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甚至比政府更早的建立起沟通的渠道。

今天很多国家的国事访问,同时也是一次商务谈判,影响着现代世界的格局,不单单是政治力量,还加上了公司的订单。回首过去跨国公司开启了人类经济生活乃至现代文明的新篇章,展望未来跨国公司的推动交流合作与发展,必将为人类文明进步带来更大的福祉,谢谢大家。

主持人 曾子墨:林先生刚才在演讲当中提到跨国公司在过去的十年为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作用,同时促进不同文化交流当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实在过去的十年跨国公司还在承担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毕竟无论是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有着怎样的差别,教育方式如何不同,但是有一种教育我想是共通的,那就是责任教育。作为一个个体来说,人需要承担责任,而作为企业来说,他们当然也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所以在接下来的演讲当中,我们将会共同的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十年,而我们这位演讲嘉宾是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全球总裁理查德,财富500强企业当中有九层都是他们的客户,在多年和这些大企业打交道的过程当中,我相信David  arkless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有着深刻的感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演讲,企业社会责任的十年,有请David  arkless。

David  arkless:各位尊敬的来宾、各位朋友,感谢给我机会来讲一讲过去十年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不仅对中国,对世界也是如此。

跨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贡献是很大的,但是应该更大。让我们回顾一下过去,总的来说在90年代欧洲先法起了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但是这个过程是很有趣的。首先是政府来鼓励企业之间开展合作,更好的关注社会的责任。政府希望企业采取行动,在1994年丹麦通过了第一部法律,要求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采取行动。1998年英国做了同样的举动,当然为了不落在后面,美国很快也采取了行动,主要是关注气候变化。比如说美国的一位前副总统戈尔为代表的组织,像气侯变化都是企业可以发挥作用的。在中国也看到了这样的趋势,昨晚我跟一个朋友说在中国谈企业责任是很微妙的话题,我说不是的,我说中国企业已经很重视了,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社会的责任,在过去十多年以来,中国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进步,几乎可以赶上美欧,有政府的激励措施。

在十多年以前,中央政府就已经提出了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在财税措施政策上都有一些措施,我也知道在各个地方的政府,在这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很多企业都遵循了。

2005年对公司法进行了修订,要求承担社会责任,这是一个重大的举措,与此同时国际组织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的朋友也就是全球契约组织的代表,这个组织在这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9年中国有200多个企业签署了全球契约,中国在更多的企业履行全球契约,加入全球契约组织方面做出了新的进步。在我看来中国作出了很好的表率给社会责任建立了框架。但是我们还需要做得更多,中国的政府强调可持续的和谐的社会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各个地方的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但是要把社会责任转变为负担起这种社会的可信度,企业必须对他们的行为切实的负责。

今天早上有一位发言人讲到可持续发展的金字塔低端的企业做优秀的示范,这就是包括给整个社会的财富和福祉做出贡献。应对环境和腐败,已经得到了中国更多的关注,在十二五期间中国会关注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企业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采取政府要求的措施,在全球契约组织年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发表的讲话是非常的重要,希望中国更多的企业也能够履行这些要求。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国的发展非常的快,但是在我看来过去政府比企业做得更多,企业现在应该回应政府的要求。

比如说中国的国际跨国公司企业促进会召开了这次会议,通过中国和外国跨国企业的交流,我们能够更多的促进企业的责任,我们正在由工业时代转变为人文时代,因此在这个国家各个企业都应该更多的承担社会责任,我们在全球各地都倡导承担社会责任挽救难民,帮助难民,我们希望通过呼吁企业正视这些问题,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中国的企业也需要参与进来,这并不是因为仅仅是为了承担责任,而是实际上也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我们希望通过中国和在世界有六个领域做得更好,主要是环境、教育、人的发展等等。我们通过共同的合作能够做到这一点,在这里我想强调,在最近中国日报上刊登说在未来的十五年会有更多的人转入城市,我们需要发展更好的城市的基础设施,同时为这些人生提供更好的生活的环境。

在过去的十年,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我觉得中国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还要做得更多,谢谢。

主持人 曾子墨:David  arkless先生谈到在过去的十年我们看到企业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中国政府提倡社会企业承担责任方面做了更多的工作,但是我们还面临了很多的挑战,在演讲当中也提到了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这位演讲嘉宾其实和跨促会一直以来的宗旨,经历有一些相似之处,我们都知道跨促会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中国公司走出去,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来展现风采,这一位演讲嘉宾自己的经历似乎就是沿着这样一个轨迹在走。他走出了国门,并且曾经担任过复旦大学的校长,现在到了英国又应聘成为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接下来让我们有请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先生,他为我们带来的演讲主题是世界文化融合的十年,有请杨校长。

杨家福: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早上好!我要讲的题目是文化交流的十年,正是这十年前今天这样的时间,我接到了英国诺丁汉大学的邀请,我的第一个反映,我不久前访问过哈佛大学,我问他你的职责是什么,他说我的职责是两个,世界范围找人,世界范围找钱,其他的事情都是执行校长做。我一听永远不可能成为美国的校长,今天英国请我,我就问他一个问题,我有没有责任为这个学校凑钱,他说没有的。正因为这个没有我接受了,一做做了十年,做了第八年的时候给学校里面的学生讲,这个“NO”,我接受了,正因为这个“NO”,你们永远超不过美国顶尖的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有30-50亿美金在里面,他的历届都超过诺丁汉预算,我怎么超过他。美国有这个文化,英国相当少,中国几乎没有,但是最近开始了。大家知道一位耶律大学毕业生捐了88888888万美金给耶律大学,人们很不高兴,怎么不捐给英国,捐给他了呢。前两天又发生了一个事情,一个华裔捐给南加州大学5000万美金,问他为什么捐,他说这个学校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上任了,穿着非常漂亮的衣服,头上还有金边,外面五星红旗升起,第一次在英国大学升起,我当时高兴一个星期高兴不起来了,中国的学生找我,他想向英国银行申请信用卡不给,我想这不太简单了吗,我要为中国人讲话,一讲话我脸红了,他说你们中国学生写的地址都是假的,我怎么办,所有中国人都不给。我拟稿说我丢脸不丢脸,我还有什么高兴,我感到诚信成为一个大问题。诚信本来是中国文化当中非常优秀的部分,现在怎么搞的做假事情到处都是。

接下来我想说,我讲人家文化怎么好,我们怎么不够,我们为什么不够,我们要行动。温总理曾经引用了一句话,知道是重要的,了解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要行动。因此在七年前开始在中国西安搞一个中国学校,给大家看看真正的大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就是宁波诺丁汉大学。这个过程中间我充分体现到中西文化怎么交流,不简单的。

举几个现在很难想象的例子,当时我们计划招4000个学生,宁波很好,他说我给你900亩土地。但是没有想到英方不要,六次谈话六次拒绝,他说按照中国的法律十个同学一亩地,400个学生400亩地,我们怎么能够接受900亩。他按照法律办事,这是英国文化中间非常强的因素。最后谈不笼怎么办呢?中间划一条河,一半400亩算资产,另外400亩搞其他的运动设施等等。

第二个冲突,这个学校要不要党委。对我们特殊的情况下你可以不要,英国人根本不理解什么叫党委。但是我坚持认为要,为什么呢?我感到在中国环境下面党委很重要,但是要改变它的职责。结果在我坚持下有了党委,这个党委与中国其他大学党委不一样。第一条必须保证这个学校遵照法律办事,按照中国的宪法,高教法来办事,英方非常听得进,一切按法办事。其次应该关心同学,这个英国也有传统的,十五世纪就开始在住宿学院里面,老师与同学住在一起。第三条沟通和征服的关系,三年做下来英国人说好,请党委书记做我特别顾问。

还有很多事情可以说明磨合双方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接下来我荣幸的准备在上海建上海诺丁汉大学,宁波的偏重于社会科学,在上海偏重于工科,在这个学校里面要更多的体现中西文化的融合。在宁波诺丁汉大学陈至立国务委员,英国副首相,每人种了一棵树,一棵是中国的树,一棵是英国的树,我们说产生的学生要懂得西方也懂得中纺的,在上海要继续贯彻这种精神,不仅要贯彻,还要推广到中方的学校去。这已经在宁波体现的最先进的理念是什么呢?用雅典学派来培养,雅典学派是一张画,这个画中间是两个人,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旁边很多学者都在议论,都在讨论。有一句名言,我爱我老师,我更爱真理,前面一句话孔子学派里面都有,但是后面一句话中国少了一点,少的结果怎么样呢?我们比较太怕老师了,不大敢提问题,不大敢争议,我可以举很多的例子。我举一个最近的例子,在西方小学里,一个八岁的小孩,他在一堂课里面提了八个问题,在我们中国小学里可能吗?老师恐怕要火。

最近又发生了一个事情,一个老师在上面上课,上课到一个字很难写的,老师在黑板上拼出来,居然有一个同学举手,你这个拼错了。老师回答,真的拼错了吗,让我查一查字典,这个同学说不必查字典,我肯定你错了,厉害。我想起了钱学森,钱学森的老师与他争的不得了,争到后来说我讲了多少次了,把书往地上一扔走了,但是第二天他的老师这么有名的火箭专家,跑到他的办公室里面一鞠躬,你对的,我错了。只有这种精神才能培养创新的人才,才能符合今后十年的需要,才能回答钱学森的问题,温家宝总理提了好多字。

我想引用两句话,这是我生命里面最喜欢的两句话,一句话英国人说的,一句中国人的。英国人说的一句话是,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又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充满智慧的年代,又是充满愚蠢的时代。你如果仔细看看,我们胡总书记在十七大上讲话就是这两个方面,有美好的东西,也有比较糟糕的东西。还有一句话我最喜欢的,是中国学者费孝通讲的,各美其美,每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度,充分体现了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文化,这个文化要融合,这个世界带来和平。英国首相讲为什么发展教育,教育发展赢得相互理解,相互理解得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得到世界的和平。温总理在法国讲学生的交换,文化的交流比买50台A284要重要的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 曾子墨:谢谢杨校长和我们共同回顾了文化教育的十年,而英国诺丁汉大学在过去这十年所走过的轨迹,我相信我们看到也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角度,当然也强调在文化教育里面追求真理的重要性。谈到十年,十年前杨校长到英国诺丁汉大学上任了,十年前凤凰卫视资讯台正式开播了。我们当然希望能够将更多更快更多样性的资讯带给我们的观众,但是资讯毕竟是瞬息万变的,我们如何的来传播资讯,如何通过传播资讯提高我们的影响力,接下来我们就有请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先生为我们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影响资讯的十年,有请。

刘长乐:谢谢主持人。我们之所以要谈十年,我觉得十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中间的阶段,一个单元。一般人会把十年、百年或者五十年作为一个大的范畴。但是十年跟人生的关系可能更加紧密,因为我们人生能够从事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或者能够有非常好记忆的过程是比较短暂的。所以十年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我们之所以回顾和展望过去和未来十年,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一个百年的开始的头十年。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对我们在座的和我们的所有的电视观众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十年,这十年应该说见证了二十一世纪开始的第一个单位,第一个单元非常重要的开场的大戏。

我们刚才有一部片子向大家回顾了这十年发生的很多事情,这部片子如刚才杨校长讲的那样暴露不好的东西过多了一点,当然这十年所取得非常重要的进步,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刻骨铭心回忆的。在过去十年中中国GDP总数从十万亿增加到三十万亿,中国人均GDP产值从1000美金发展到3000美金,当然有一些地方,像北京、上海、广州更多一点。在过去的十年中资讯传媒的发展也进入了非常蓬勃快速的跨越的发展的阶段。过去的十年我们都看到了,我们的数字革命进入了实质的实施阶段,在2000年开始的时候,比尔盖茨先生曾经说我们已经正式迈入了数字时代,我们已经看到在数字革命中间伴随着数字革命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互联网技术,就是新媒体的技术,新媒体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数字革命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本身。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现在手上的手机,我们的电脑,甚至变成了我们身体延伸的一部分。大家可以清楚的记得,有很多的科学家在评判数字革命带给我们的变化的时候说,实际上我们的电视延伸了我们的视觉,我们的广播延伸了我们的听觉,我们的手机延伸了我们的口和听觉。我们的电脑延伸了我们的大脑的神经,确实变成我们生活中一部分,有很多的专家说现在人们评判手机和人的关系的时候,已经用这样的数据了,有80%以上的人手机离开自己的位置,每天不超过1.5米,在1.5米的范畴里面就是你的手机,有的人甚至连50公分都不超过,这样一个手机伴随着数字革命带给我们非常重要的变化,它俨然已经成为我们身体的一个延伸,成为我们躯干的一部分,成为我们身体中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样一场革命带给我们更重要的一些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到,就资讯的爆炸,资讯的爆炸有好有坏,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可以收到的资讯,在十年前和十年后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增长。我们以香港为例,假如讲电视频道,香港过去只有四个电视频道,后来由于有了香港有线之后仅仅增加了50个频道,现在香港人可以看到将近300甚至更多的频道。

在中国内地我们的数字电视,也可以有200个以上的选择,互联网带给我们的IPTV和VOD点播,那个流量就更大了,这样一场数字革命带给我们资讯的爆炸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当然这十年还带给我们非常重要的,在资讯传媒开放和开明方面非常大的进步。正是在这样背景之下凤凰卫视的资讯台在2001年1月1日开播了,我们可以非常冷静的告诉大家,我们之所以叫凤凰卫视资讯台,这就是说我们不敢直接叫做新闻频道,因为当时的语言环境,当时的媒体的环境还不允许或者说不希望能够在那么迅速的时间里面产生出来一个新闻频道,在全球的华语观众面前。但是我们当时用了资讯台以后,凤凰卫视资讯台诞生了。2001年1月1日,这个蓝凤凰,有人把凤凰叫黄和蓝,这个蓝凤凰诞生了,这有两个圆圈组成的,像人的一对眼睛,这个蓝凤凰没有用中国传统上比较富贵的金色,黄色,金黄色作为底色,而用了蓝色,面向海洋,面向全球的蓝色,这除了有一个凤凰的LOGO,还有一个地球,这说明中国人的视野和视线已经描向了全球。

在过去十年中凤凰卫视资讯台伴随着华语观众渡过了和世界观众紧密相连的十年,也许是一种巧合,也许是命运的一种安排,2001年1月1日凤凰卫视资讯台诞生,正是我们这样一个直播体系见证了9月11日的9.11事件,没有这个全程直播华语观众看不到,由于凤凰卫视资讯台诞生,使我们和全球观众见证了9.11爆炸全部过程,这样一个过程使得华语区观众知道了什么叫电视直播,什么叫真正的新闻频道。

2003年5月1日在凤凰卫视资讯台诞生28个月以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诞生了,为我们华语区的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以后又有更多的省级的电视台也诞生了自己的新闻频道,资讯呈现给我们的华语观众,呈现给我们中国内地观众的丰富多彩,那么多样的选择,使得我们进入资讯开放和开明的新时代。

我们过去的十年是资讯传媒迅速发展的十年,在未来十年中我们相信中国资讯传媒会越来越开放和开明。我们未来的十年将是一个全媒体的时代,所谓全媒体的时代就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过渡,所谓全媒体的时代就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我们盼望着这个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谢谢大家。

主持人 曾子墨:谢谢刘长乐先生和我们一起来回顾了过去十年数字革命带给资讯传播的变化,并且和我们一同又回顾了凤凰卫视资讯台以及华语电视传媒在这十年所走过的道路,我们接下来进入20分钟问答讨论环节,希望每一位嘉宾将发言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以内。

我们第一个问题还是想问成思危委员长,刚刚我们也听到你在演讲当中为我们展望了未来的十年,提到了刚刚结束的五中全会给我们做出了新的十年的规划,在这当中经济发展又是一个主基调,同时我们也了解最近有一个中央的智囊团发表了关于中国综合竞争力的报告,谈到说在2020年的时候,中国的综合竞争力会发展到G20国前五位,这样一个水平。由此展望未来的十年中国的发展速度还是会非常快,我们会不会遇到和过去十年,我们其实已经遇到的问题,在过去十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在政治舞台上这种丰姿的展现,中国威胁论总是会有一些杂音,中国带给世界并不是威胁,我们在未来如何面对这样的问题,这是不是在外交舞台上主要面对的挑战呢?

成思危:我认为中国未来十年肯定是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的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会不断的扩大,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我们还必须要记住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人均GDP还在世界的100名之后,我们的科技、教育水平都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我们更多的是要争取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更好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认为目前的中国威胁论或者说中国责任论,就是说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要承担发达国家同样的责任,这种论调都是处于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我们要做的事情应该是更多的促进外国国家和人民更多的了解中国。所以我们的奥运会,我们的世博会应该说都要起到这样的作用,同时我们的政治家,我们的学者,我们在国外留学的学生也应该成为我们友好的使者,来促进相互了解,增强互信,这一点我认为是非常的重要。现在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应该说一种是无知,一种是误解,一种是偏见,还有一些人可能有成见,我们只有通过相互的接触,才能够增加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消除误解,扭转偏见,逐步的消除它的成见,所以我认为今后的十年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和国际的交流,加强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主持人 曾子墨:如果说对外我们是要增加交流,增进与其他国家民众对我们的了解,对内我们怎么样保证我们未来十年的目标可以很好的达到,可以具体说一下吗?

成思危:我认为我们今后十年一个是不会追求过高的增长速度,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实我认为年均增长8%左右,已经是相当满意的速度了。我们将要用更多的资源放在民生,放在教育和科技方面。我认为教育不管怎么强调重要性都不过分,所以我曾经讲过,我是一个经济学家,但是我认为经济只能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可以保证我们的明天,只有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后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要下大力量去发展教育,特别是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

主持人 曾子墨:谢谢成委员长,接下来这个问题想问林总,刚才我们也谈到中国威胁论的问题,不知道像你的企业在过去十年发展道路上,作为一个相对敏感的企业,有没有在走出去的时候面临一些巨大的挑战。本来您的企业其实是一个央企,在2009年我知道也进入了财富500强,可以说在财富竞争的环境里面也经受了考验,在这种转变的过程当中有哪些特殊的经历可以和我们分享。

林左鸣:谢谢主持人,由于我们中航工业是一个搞航空制造的企业,这样一个企业,这样一个行业应该说是没有区域市场的,它的市场一定是国际市场。所以我们提出来一个观点,就是要融入国际航空产业链,要全面开展国际合作,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跨国的公司,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我们从事的主要业务,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这个行业由于是一个相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高端行业,而且这样一个行业自然也涉及到军事领域,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行业。所以要走向世界,要跟世界合作确实碰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积极的奉行一种对国际上全面开放,全面合作的态度来推进这种合作。这样一种合作我感觉近些年来已经有很好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就是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我们的产品,比如说现在我们大家乘坐波音的飞机,空客的飞机,几乎每一个型号的飞机都有我们生产的零部件,我们成为这两个世界上最大航空企业的供应商,这种融合是一种双赢的格局,既推动了中国航空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上这些大的航空公司的发展。

我们感觉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互相理解,互相沟通,互相达成一种认识上的一致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走过了二、三十年,过去的十年应该说是发展的比较好的十年,尤其是中国开始发展了自己的民用飞机。中国发展自己的民用飞机实际上也是全世界所有航空产业都共同打造的型号,我们在上海正在研制的90坐的直线飞机,实际上全世界所有航空企业都共同围绕这个型号打造,应该说这么一个过程是一个很难能可贵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使得再也没有政治的偏见,没有意识形态的隔阂,使得我们这些企业能够真正走到一起。

所以我们就从这里面体会到,作为中国的航空企业只有合作伙伴,没有竞争对手,我们也把这样一句口号作为我们开展国际合作的理念来奉行,来执行,谢谢。

主持人 曾子墨:谢谢刚才所谈到的合作,这是要超越竞争。接下来还是想谈论一下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无论是对于这样的跨国公司来说还是一些本地的企业来说,我们都看到他们在承担社会责任感方面所做出的变化,特别是过去十年,随着像美国有一些企业,安然等等做假账以至于破产,很多企业并不仅仅关注有多少盈利和带给股东的回报,在未来十年你会看到社会责任感有什么新的发展趋势,如何做能够保证企业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呢?

David  arkless:谢谢你,提了一个非常巧妙的问题,非常好的问题。对于我来说,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我们在世界的一些最边远困难的地区有过一些活动,在中东,阿拉伯地区,我们发现如果能够给青年创造更多的就业的机会,很多青年人的生活立刻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所以对于我来说,对于中国的企业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要创造更多的就业。

在各个省份创造就业,在边远的城市创造就业。因为就业就意味着更好的社会环境,我想在这方面企业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到中国来的跨国企业,他们现在已经在很大大城市有运营的部门。我想他们应该更多的走向边远的地区,发展那里的基础设施,创造更多的就业,也会改善当地的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建好可持续发展的底端,就能够创造好金字塔。

主持人 曾子墨:下面这个问题还是想问杨校长,刚才杨校长给我们演讲过程当中谈了过去十年诺丁汉大学在中西文化的融合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当然我们也谈到了一些可能教育理念的不同,文化上面的一些差异甚至是冲突。也有人会觉得说,对于今天的中国可能西方文化大量的走了进来,会担心我们传统文化的消失,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的去面对,在未来的十年里,你认为在文化的交融或者文化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我们应该还去做哪些事情?

杨家福:各个国家的文化都不完全一样,不管是哪一个国家,它优秀的文化是不会消失的,消失的恐怕是比较低流的文化。我刚才最后四个字,各美其美,美的东西不会消失的,相反会涌入进来。我刚才提出来谦诚的文化,企业家怎么样自主教育,这个美国很好,英国在赶上,中国在初期。我刚才讲到在国外华人已经开始了,但是最近两个月使得我受到非常鼓舞的,当一些企业家听到上海要办诺丁汉大学的时候,他们看到了这所大学的希望。因此我现在拿到的资金,企业家捐赠的,而且是无条件的不要求任何回报的已经超过了宁波所有投资的一倍,所以使得我非常鼓舞,响应了我们温总理在7月13日报告当中的号召,企业家应该资助教育,而这种文化慢慢在起来。只有在非政府资助下面,一个大学应该有一达到资助是来自非政府的,这个大学才能成为世界顶尖的大学。

主持人 曾子墨:下面这个问题想问一下刘长乐先生,刚刚你在演讲当中和我们回顾了过去十年数字革命给整个的资讯传播带来的变化,其实这一点我自己都体会特别深刻,我记得资讯台刚刚开播的时候,我们出去采访要传回新闻画面到台里,需要自己坐车到当地电视台去传回画面,后来到了02、03年用宽屏传送,成本大大下降,速度也很快,现在可以用海事卫星,视频直接的进行联线,以至于速度更快,覆盖区域更广,在未来十年你会怎么看待资讯传播方式的变化,无论是媒介还是覆盖面,你也曾经多次谈到过三网融合的概念,可以为我们资讯传播的方式带来什么样变化,为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刘长乐:未来的十年数字革命会进一步蓬勃的发展,这个发展应该说是出现了突破性的空间可能并不是很大,实际上是一个规模的增长。我个人感觉到,从数字革命到现在,我们已经经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革,而下一步主要是在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方面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提升。比如说中国的三网合一,实际上这个概念是国务院今年6月份刚刚通过了这样试点的文件,但是实际上在国外三网合一早已经进入了非常好的实施了。我们也知道现在在美国看电视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如果你是三网合一的服务,你看电视当家里来了电话,在电视屏幕上会显示出来电话号码,三网合一更大的好处,会在整个成本方面大大降低,同时对我们用户来说也会有比较便宜的价格。

中国三网合一的发展在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突破性的发展,现在在管理的瓶颈方面的制约已经在体制上实现了一种解决,但是能不能够真正做到,相互之间水乳交融,或者是相得益彰,我们还希望他们能够做得更好。

作为我们来说,我们更期望中国整个文化产业在未来十年中间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我们注意到中国的电影产业在过去的一年中间,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去年是60%的增长,今年已经超过了百分之百的增长。这样一种规模使得我们看到全球其他地方的文化产业的调令、凋敝,昨天刚刚宣布美高美的破产,85岁高龄的MGM破产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悲惨的故事。007的故事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他可能会获得新生,获得新生的方式也很多,非常遗憾的是美国还不习惯让中国去收购,如果每天有一天允许日本人索尼公司收购MGM的规定,或者那样一种承诺,也同样适用于中国,我觉得中国和世界的融合就到了一个炉火纯青的地步了,我相信大家有一天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也有一个认同,谢谢。

主持人 曾子墨:谢谢刚才我们五位嘉宾通过演讲以及这样问题的讨论和我们来分享他们对各自所擅长的领域,对过去十年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我们做新闻的通常会给每条新闻做一个小标题,告诉大家说我们这一条新闻讲的是什么。我想在今天电视论坛即将结束的时候,也请现场五位嘉宾给我们总结一下今天这个主题,新世纪,新十年,我们还是先从成委员长开始。

成思危:未来的十年是充满希望的十年,也是众多困难的十年。是面临挑战的十年,也是我们寻找机遇的十年。明天会比今天更好,这是我一惯的信念,谢谢大家。

主持人 曾子墨:谢谢。

林左鸣:未来的十年应该是跨国公司作为改变全世界生活方式非常普遍的十年,我希望中国航空工业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能够更加发展壮大,谢谢大家。

David  arkless:未来十年人变得更加重要,人需要有社会和环境的框架来生存,让我们关注人们生存的社会环境,政府环境,在这样一个人文的时代。

杨家福:未来十年能够使得中国发现人才不断出现的十年。

刘长乐:不管今后十年出现什么情况,我们作为传媒人将忠实的记录所有的十年,将真实的展现所有的十年,为我们的观众做好服务,谢谢。

主持人 曾子墨:谢谢,共同的回顾过去的十年,展望未来的十年,的确2011年新的十年马上就要到来了,我们中国人常常都会说十归零从一开始,我想2011年不仅是新的十年开始,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重新出发的日子,未来十年像成委员长所讲述的这样肯定是充满了困难,但是其实也充满了希望,我们当然希望未来的十年会是美梦,而不是恶梦,要变成美梦有赖于我们在座各位,有赖于我们每一个地球人的努力,感谢各位参与今天新世纪,新十年的电视论坛,再见,谢谢。

高清图集

返回顶部

会议议程

返回顶部
2010年11月5日论坛议程  北京·中国大饭店
下午 报到(14:00至22:00)
会见(16:00至18:00)
晚上 欢迎晚宴(18:30至20:30)(一层大都会议厅)
2010年11月6日论坛议程  北京·中国大饭店
08:30-12:00 大会合影(一层宴会厅)
第一单元:开幕式(一层大都会议厅)
主持人:郑万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会长)
致辞、主旨演讲:中国国家领导人;中国商务部部长;联合国代表宣读联合国潘基文秘书长贺信
第二单元:“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论坛
主持人:陈进玉(中国国务院参事室主任、国务院原副秘书长)
主题演讲并对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资委、银监会、北京市政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领导、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中外跨国公司全球总裁代表
14:30-18:00
(平行论坛)  
第三单元:国际低碳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外企业与城市投资合作论坛(一层大都会议厅C厅)
议题:①低碳社会与人类发展
   ②低碳经济与产业革命
   ③清洁煤技术的开发应用与推广
   ④英国企业对中国城市投资的战略意义和项目
   ⑤中外企业投资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战略意义
   ⑥中国城市的引进外资政策、项目和环境
主持人: 王金祥(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
主旨演讲:中国国家领导人;英国驻华大使
主题演讲并对话:中国相关省、中国国家能源局、环保部、联合国工发组织、环境规划署领导、中国城市市长、英国企业总裁及高级经理、中外低碳企业、清洁煤技术煤炭集团领导
第四单元: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论坛(一层大都会议厅A厅)
议题:①强化食品药品企业安全责任,严打假冒伪劣和其它不安全产品
   ②加强整个食品药品链条的检验监管,实现食品药品安全
   ③倡导成立“食品药品国际安全采购中心”,确保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④如何建立食品药品黑名单公布制度,确保名优产品合法权益
   ⑤为了所有人的一个安全目标——加强媒体监督
主持人:石秀诗(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
主旨演讲:中国国家领导人
主题演讲并对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外相关企业领导
第五单元:闭门会议(与经济合作组织共同举办)(一层宴会厅A厅)
议题:①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②中国与新兴国家的商业联系和投资机会
主持人:俞建华(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
主题演讲并对话:商务部相关领导、中外各20位公司总裁、副总裁
第六单元:保护知识产权战略发展论坛(一层宴会厅B厅)
议题:企业海外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
主持人:刘振华(中国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
主题演讲并对话: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商标局领导;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驻华大使;美国、英国、欧盟商会领导;中国相关的法律专家
第七单元:中国民营企业赴美上市论坛(一层宴会厅C厅)
议题:深入了解美国资本市场,系统探讨民企赴美国上市
主持人:陈耀先(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证监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主题演讲并对话:商务部、国家工商联、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美国华达产业投资公司相关领导、60家拟赴美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领导;新桥证券、翰德证券相关领导将给予现场辅导
2010年11月7日论坛议程  北京·中国大饭店
8:30-10:10 第八单元: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一层大都会议厅)
议题:①企业社会责任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②跨国公司如何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为处在“可持续发展金字塔”底端的企业做优秀示范
主持人:侯云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旨演讲:中国国家领导人
主题演讲并对话:中外跨国公司总裁
10:10-10:30 茶歇
10:30-12:00 第九单元:跨国公司:新世纪,新十年(一层大都会议厅)
议题:①过去十年对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做了什么贡献
   ②未来十年准备做出什么贡献
主持人:凤凰卫视主持人
主题演讲并对话:中外跨国公司总裁
12:00-12:30 “国际低碳企业和清洁煤企业”、 “世界跨国公司在华公益贡献50强”颁奖仪式(一层大都会议厅)
12:30-12:40 大会闭幕式(一层大都会议厅)
致闭幕辞:郑万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会长)
12:40 自助午餐

滚动报道

返回顶部
 

[点击查看全部新闻]

分享到:
| 财经首页 | 回到顶部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742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