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问答商学院》每周三推出

下期预告: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管学院院长 王文彬

xml订阅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吕廷杰:企业若无创新 只能打价格战

作为新中国培养邮电通信人才的摇篮,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纵横50多年,打造中国通信行业的“黄埔军校”。他们如何被称为“新一代IT精英的摇篮”?对办好一所商学院有什么样的见解?怎样去理解商学院的浮躁?为何认为乔布斯推广产品的手段是“宗教式”的推广,是个人英雄主义崇拜——其产品寿命不会超过8年?[本期实录]

 
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

吕廷杰+关注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

[本期嘉宾简介] [网易商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简介]

  • 最钦佩企业家是“经营之神”王永庆
  • 若苹果产品不革新策略 寿命不超8年
  • 没有创新企业就只能打价格战
  • 云计算将带给世界新的产业革命
  • 明星入商学院 证明社会人群在转型
  • 办好一个商学院可以有速成方法
  • 港科大商学院成功原因是加强国际化
  • 办好商学院 需转变原有的垄断思维
  • [第13期]北邮经管学院执行院长吕廷杰

办好一个商学院可以有速成方法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发展最快,也是国内现在一直排名很靠前的就是上海交大,我跟它的老院长王方华院长非常熟,通过它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商学院的速成是可能的,为什么?我刚才讲了香港科技大学,居然它的EMBA在几年之内成了全球第一名。他们PK过了沃顿商学院、哈佛大学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

 

明星入商学院 证明社会人群在转型

其实明星来读MBA、EMBA的并不是很多,当然企业老板来读的很多,明星是不多的。但是这几年确实有增加的趋势,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整个娱乐界也在转型,我客观地跟你讲,我们每一届的MBA、EMBA学员中都有演艺界的人来参加,导演、演员都有,为什么?因为他们在转型。

 

云计算将带给世界新的产业革命

云计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83年sun公司最早提出了所谓的网络就是计算机这样一个概念,它的背景后来又被亚马逊公司不断地加以论证,后来谷歌公司又正式提出了所谓的云计算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概念。就是今后我们拿的手机也好、pad也好、桌面电脑也好、笔记本也好,无非是大小不同的液晶显示屏,我们一开机就上网。

若苹果不革新自身策略 不久就会死去

乔布斯是有很多的创意和创新,但也不瞒你们说,在某个网络公司3G频道开播的仪式上,那是几年前了,我是第一个说苹果的产品会非常的流行,会达到一种街机的状态,我当时就断言,但是它的寿命不会超过八年,它是短命的,不会长久。你们记住我这句话,我对这个行业做过很多预测,不幸都被我言中。

 

最钦佩企业家是“经营之神”王永庆

我分析过王永庆,他从非常平民化的一个人干起,然后事业经历过那么多的挫折,他的包容性、他的眼光和他的这种毅力是企业家的楷模。所以我觉得我有时候也是跟我们的学生分享,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而且从这个看法中本身又体现了我们学员的性格,我们也会告诉他其实你应该站在什么基点来看这个问题。

 

没有创新 企业就只能去打价格战

企业为什么打价格战?原来民航、原来我们通信业都打价格战,因为它太同质化了,你卖什么我卖什么,没有区别,那么怎么去做出区别来?怎么做产品的差异化、服务的差异化?创新嘛!这就可见只要企业在打价格战,我就可以断言你的创新能力是不足的,那么他们宁愿去打价格战。

作为新中国培养邮电通信人才的摇篮,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纵横50多年,打造中国通信行业的“黄埔军校”。他们如何被称为“新一代IT精英的摇篮”?又如何培养未来中国乃至世界信息通信产业领域的商业领袖?他们对办好一所商学院有什么样的见解?办学需要转变什么样的思维?如何看待苹果公司的产品?怎样去理解商学院的浮躁?

网易财经专访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吕廷杰。问答商学院,精彩为您解答!

第一节 吕廷杰:要培养好学生 需转变原有的垄断思维

对于国内大企业来说,垄断已是一种非常惯性的思维。吕廷杰认为,这种思维是必须要去改变的,商学院的责任也在这里。培养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的开放意识,在商业上完成这种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说也有很大的意义。

网易财经:欢迎做客网易的《问答商学院》,北邮经管学院自建立开始至今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被誉为新一代IT精英的摇篮,您能谈谈这50年来北邮商学院的发展吗?

吕廷杰:首先北京邮电大学的前身叫北京邮电学院,是1955年成立的。当时这个学院成立的时候,实质上有三个系,主要的师资来自于原来天津大学的电机系、然后重庆大学的基础部、清华的一部分老师以及当时应届毕业的上海交大的一部分老师。

而当时的三个系就是有线通信系、无线通信系和工程经济系,应该说当时那个年代在北京地区的高校中,据我们查高校的历史,查到只有三所学校有这种经济管理类专门的系,一个是中国人民大学、一个是北京邮电学院、一个是原来的北方交通大学。

那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当时仿前苏联的模式,苏联的专家都在这几个大学里。

那么人民大学侧重于一般的工业企业,它的经济问题、它的管理问题,那是制造业。而我们看到通信业和交通运输业,比如铁道服务业,它都是服务业,它有它非常独特的一些运作的特征,

所以它有一种所谓的半军事化的管理特征,到今天为止,铁路也好,通信也好,像军队一样,并不是当地地方政府管理的,所以考虑到这个产业特殊的情况,当时苏联专家就建议在北方交通大学和北京邮电学院分别建立工程经济系,去研究这两个特殊行业的工程经济管理问题。

所以文革后我们的工经系就恢复成了管理工程系,再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今天的经济管理学院。所以应该说我们的历史是跟北邮的历史一样长的,这就是我们的发展历史。

网易财经:那您是哪一年来到北邮工作的呢?

吕廷杰:我是1978年大学本科考到了北邮,当时我是学无线通信的,然后在无线电工程系,毕业以后我就自己对管理感兴趣,正好它恢复了原来的老工经系,叫管理工程系,招研究生,我就考到了管理系的研究生。

所以应该说除了中间这种在国外的学习经历以外,我本人所有的关系基本上一直是在邮电大学工作,入学是从78年跟北邮结缘,工作是从85年,所以说确实是跟北邮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网易财经:北邮的EMBA和MBA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然后很多人都不太了解邮电方面的EMBA和MBA,你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

吕廷杰:应该说我们在办MBA的过程中和办EMBA的过程中我们有过挫折、有过失败,我们也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其实我们特别愿意和很多兄弟院校分享。

我们早期办MBA的时候,我们本着一个态度就是入主流,我们没办过,我们原来又是一个垄断行业,现在要讲市场营销、要讲品牌、要讲战略、要讲竞争,所以我们就引进师资、我们引进课程,向别人学习,我们叫入主流。

但是在那个时候,我记得第一次国家进行MBA评估的时候,曾经北邮就列入了黄色预警,比如说招生的生源不是很好,我们的电信运营商很多人要读MBA,但是他要读他跑到清华、北大、人大去读了,他为什么要读北邮呢?你的牌子好像不如人家那么响等等这些问题。

后来我们把这个做了调整,突出的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特色,我们这个行业特色,后来我们的MBA招生迅速的好转,因为在国内能够把这个行业的问题说清楚的我想北邮应该首屈一指。

然后办EMBA的时候又遇到同样的问题,然后我们又突出了我们的特色,而且我们打出了一个概念,就是通信行业它不等于IT产业,我们自己搞通信的老把自己说我们就是IT产业,你是IT产业中的一部分。

而且你需要把你原来的那种电信思维转到IT思维,IT的那种开放性的思维,而不是垄断的思维、而不是肥水不落外人田的这种思维等等。

在商业上这种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而通信业也实实在在的在向IT领域转型,我们看到以前它就是解决人跟人的通信,现在它要解决人们和计算机服务器的通信,比如说他点击网易的网站,他在跟你的服务器通信,带来很多的问题。

他要用手机去通信,那么这种不是一个技术上的转变,像web1.0的的模式下,就是大量的内容被放在网上,不是你给我看什么我看什么,而是我可以选择我自己想看的东西,到web2.0,我还可以有微博这种形式把我的观点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因此我们每个人成了信息的源头、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又成了信息的推动者,像这样新型的网络模式,它是一种非常开放、非常草根化的。

而运营商迅速地成为一种平台,你不再是主角,你只是搭了一个平台,唱戏的都是所有的网民,就变成了这种,我们叫做社会化媒体的形态。

所以他们就很不适应,很不适应的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从它的电信文化,因为我们是过来的,我们就看你应该怎么向IT思维去转变?

你的经营模式怎么做?所以我可以有信心地、有自信地说,在这个领域能够讲得最透的是我们的MBA和EMBA的课程,很多人听了我们关于电子商务的课程。

听了关于IT产业发展战略或者说发展动态方面的讲座以后,认为北邮是这方面讲得最清楚的一个学校,所以现在我们的招生并不是很困难。

第二节 吕廷杰:港科大商学院成功原因就是加强国际化

网易财经:我看北邮的经济管理学院在国际化方面还有一些相关的动作,然后好像国内的一些知名的商学院都喜欢找国外的一些商学院进行合办,是不是这种中西合并模式是现在中国商学院办学的基本模式、基本配置?还是您认为真的是我们有这个必要和国外的商学院进行合办?

吕廷杰:应该说MBA和EMBA的这种教学体系本身是从国外引进的,而中国搞市场经济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向国外学习肯定是一个捷径,我个人认为。

所以大家当然都找很多国外的名校进行合作,主要是学习他们的办学经验、办学理念和办学的方式,教育部也是鼓励这种做法的,我认为这种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应该这么说,我们看到很多例子。

比如说香港科技大学它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大学,而它的EMBA又比香港其他的大学要来得晚,因为它的学校本身就年轻,可是居然它的EMBA做到了全球的第一,这两年评价都是第一,它靠什么?跟美国西北大学合作。

所以我们感觉到跟一些国外优秀的商学院的合作,对于迅速提升商学院整个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到今天为止,我们应该说我们在国际合作上相对其他兄弟院校我们做得是比较差的。

们这是客观地暴露一下我们自己的家丑,我们这几年努力在做,但是真正打开局面的地方并不是很多,我们现在一个是跟法国的里昂高等商学院搞了个合作,法国里昂高商本身是国际三大认证中的欧洲认证,原来它的学院就是欧洲认证的主席,它在欧洲的排名是第三位的。

在国际排名也都是非常靠前的商学院,所以我们引进这个优秀教学资源,报到教育部审批,教育部非常痛快地就批了我们。

第三节  吕廷杰:办好一个商学院可以有速成方法

吕廷杰认为商学院是可以速成的,一个好商学院不仅要商业化,还要产业化发展,但不代表可以盲目建设。上海交大安泰与香港科大商学院就是其中代表,他们分别走出了自己的快速办学模式,可以看到的是北邮经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对于有人批评商学院建设的浮躁,吕廷杰直言不讳这种浮躁也是社会的需要。

网易财经:我们看到资料说在2055年,也就是北邮经管学院建院10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建立成为一个世界一流的商学院,相比其他很多商学院来说,这个时间稍微显得长了点,您觉得确实需要用这么长的时间吗?

吕廷杰:客观地说我们是努力向更短的时间去发展,但是我们一直纠结在一个问题上,这是别的学校可能没有特别注意的,但是我们很关注的问题。

我刚才讲了,北邮的经管学院的前身,很多老专家都是苏联专家带的副博士,都是干什么的呢?

工程管理和技术管理,我刚才跟你强调了,换句话说我们认为管理的对象不光是企业,还有工程、还有科技,比如说华罗庚老先生推的统筹法、钱学森老先生推的系统工程,那都是管理问题。

它不是科技问题、它不是技术问题,它是管理问题,但是它是面向工程管理和科技管理的这种方法论。北邮原来长项在这。

今天我们中国大量的经济管理学院等等商学院化,这是一个趋势你们注意到了没有?而商学院化能挣到钱、能招到学生、能办MBA、EMBA,这没有错,因为这种杠杆就会指导人们往这个方向发展。

但是我们说我们不想丢掉我们传统上强势的领域,那么我们又不想盲目地把学校做得很大,不想盲目的扩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就是北邮的地方很小。

你们来到北邮发现北邮的地方很小,北邮实际上是一个并不大的学校,那么这样的话我们的办学资源是有限的,你盲目扩张搞一个经管学院比北邮还大,没有这种可能。

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做了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就是说我们在商学院的这个学科中,我们希望它能够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但是我们觉得我们有一段路要走。

因为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资源让我们所有的师资都投到这一个领域,我们还想把那几个平行做下来,因此我们就给了一个比较相对保守的,但是我们不排除还是在努力尽早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尽早实现。

网易财经:那您如何看待其他商学院把这样子的目标定在十年内的范围呢?

吕廷杰: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发展最快,也是国内现在一直排名很靠前的就是上海交大,我跟它的老院长王方华院长非常熟,通过它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商学院的速成是可能的,为什么?

我刚才讲了香港科技大学,居然它的EMBA在几年之内成了全球第一名。他们PK过了沃顿商学院、哈佛大学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它的项目主任就是我的(前)同事,北邮经管学院毕业的徐炎(音)教授。

所以我也有跟他短暂交流,他有一种感觉,引进优秀的国外教学资源是可以速成的,如果我有足够的资源,有足够好的待遇,我们也愿意就在这一个领域投入我们的所有资源去做大。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我并不认为很多学校说我们十年建成这样的学校是冒进的,并不一定,因为有案例在先,我们看到成功的案例,所以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网易财经: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的张春院长认为中国的商学院建设有一些浮躁,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吕廷杰:因为社会发展很浮躁,高校不是一个跟社会脱离的,它必然要反映到高校中,同时社会发展的浮躁本身是什么造成的?

就是我们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很多机制上的东西、体制上的东西、文化的东西没有跟上,所以它显得浮躁。

但是高校要迎合、要适合市场的需要、人才的需要、市场知识方面的需要,所以它也要跟着去发展也显得很浮躁。

但是我们特别说,像我们今天谈到的商科的发展,我们国家一直认为教育是不能产业化的、不能商业化的,但是在商科的发展上,它有它非常独到之处,它其实嫁接了很多商业的文化,所以你站在严谨的、学术的态度去看这个商科,你会觉得它非常浮躁。

但是你站在商业上来看,我觉得它还浮躁的不够,因为我们的社会太大的需求了,他希望你能快速的发展,你的商学院的水平要快速提高,所以你就要迅速地引进外面的人。

你要建非常像样的教学设施,你就要快速的发展、要招生,哪有这么快?

一个从零拔地而起的学校,盖起了非常豪华的商业设施的大楼,比写字楼还豪华的大楼,为什么要搞成这样?

因为我们到国外去看,国外的商学院的教学设施全都是一流的,因为它培养的对象不一样,它需要有这样一个氛围、有这样一个环境,所以它的人才的引进,大大地花钱引进优秀的教学资源。

这种过程让很多搞严谨学术的人就会看起来很不顺眼,这东西太浮躁了,几天之内就想催出一个国际一流的商学院吗?

我刚才讲了,有先例,香港科技大学,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它们很快就把自己做成了,所以这种浮躁我反过来讲,我们说它浮躁也好,但是我们发现它浮躁背后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他们愿意迎合社会的需要,培养更多这方面的人才。

因为社会有需求导致了它的快速发展,我觉得如果它对社会的贡献是正面的,这种浮躁有时候我们也是需要的。

第四节 吕廷杰:明星艺人进入商学院 证明社会人群在转型

对于网络曝光的王石田朴珺事件,吕廷杰认为网名的反应太过大惊小怪,其影响也被社会过度放大。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社会名人进入商学院学习,其背后凸显的是社会人群在寻求自我转型的一种表现,是正常的行为。至于出现的绯闻事件,这是任何一个社交平台都会发生的事情。

网易财经:最近大家对商学院整体关注比较多的可能是由于某一个地产大佬的一些八卦新闻,然后导致大家对尤其是EMBA这个方面产生了一些误解,可能会认为EMBA是企业家想认识一些女明星的平台或者等等方面,您对这个是怎么看的?

吕廷杰:客观地说,我们比较正规地去理解MBA和EMBA,很多人会认为MBA和EMBA可能就是来学点知识,我在入学教育的时候也是会跟他们提出一些我的看法,比如说有学员问我你们EMBA、MBA都办,你们的特色都是IT领域。

那么MBA和EMBA的区别在哪呢?那么我会跟他们讲,MBA侧重于你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迅速和培养,而EMBA以上的学位就是面向一个企业的。

你来学习不是为你自己的,你是为你的团队、为你的企业、为你的事业,不是为你个人职业生涯,是要领导,你是领导型的,所以我就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但是实际上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学生,MBA也好、EMBA也好,它实际上是一个平台,而且它不光是一个学习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交往的平台,很多人来读MBA、EMBA其实是把它当成一个交往的平台,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社交的平台,刚才你说那些大佬们结识女明星,发生的可能性很多。

但是我要客观地说,其实明星来读MBA、EMBA的并不是很多,当然企业老板来读的很多,明星是不多的。但是这几年确实有增加的趋势,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整个娱乐界也在转型,我客观地跟你讲,我们每一届的MBA、EMBA学员中都有演艺界的人来参加,导演、演员都有,为什么?

就是他们觉得我在这个行业,现在讲文化创意产业,而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比如说我们请小柯来讲他的音乐,我们请姜昆来讲相声等等。

但是他们都意识到将来的艺术创作的东西是要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卖出去的,所以他们在转型的过程中,很多艺人就开始关注商务的东西,他要做公司了、做事业了,而到我们这来的特点就是发现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实际是跟网络产业分不开的,跟这种社会化媒体分不开的。

那么我们有一种感觉,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想转型的艺人,包括演员,甚至名演员会加入到商学院,我觉得这是我们欢迎的,因为他们在转型。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他就难免要结识这种老板、这些人,我们讲它是一个社交的平台,在社交的过程中你没有这个平台,他有可能通过一个party、通过网络聊天、一个社交网络,也有可能结识。

只是大家可能对名人的事件或者信息量会大一点,感觉到比较吸引眼球,但是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

我们见过历史上、古往今来中外所有的平台性的社交的场合都会产生类似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网易财经:您认为在EMBA和MBA这个平台上,除了一些人脉资源,是否在价值观方面对学员也有一定的改变?

吕廷杰:你说的非常对,很多学员来这认识人脉是他的一个目的,价值观上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很多人做企业,我们有很多学员是这样的,他上完这个课以后在分享他的想法的时候,他说我在来读书之前,其实我是为了挣钱在做公司,那么读书之后我有了更多的想法,这种想法包括一些合作的态度。

以前很多人很独的,是不合作的,我们跟他们讲为什么在商业市场上需要双赢,双赢给人、社会和你的公司带来的是什么等等。

其实在某些方面我们就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使他们的很多竞争更理性。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更多的训练。

我举一个例子,我曾经到加拿大RIM公司的总裁,家里去访问,后来我跟他聊起来,他是哈佛商学院毕业的,后来我说你能不能告诉我哈佛商学院在课堂上刻意去培养你们,但是却在书本上写不出来的是什么东西?

他说除了你刚才讲的就是价值观的改变,是在讲课中融汇在里面的,除了他们不会写在书本上,但是它是给你刻意地搭一个社交平台,比如说任何一个大的讲座完了之后,大家很辛苦,完了以后热闹了一番,课堂上讨论也很热闹,下来是不是就各自干各自的事?

不是,晚上有一个品酒会,这个品酒会看似是一个小小的社交活动,但是就使你们进一步在沟通白天的话题,因为大家就要聚在一起,除了谈酒就会谈今天上午的话题。同时它还有一些刻意的训练,比如你的跟人打交道的能力,一个良好的企业家,你不跟人沟通、不跟人打交道,你的事业是不可能成功的。

因为你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是不可能成功的,这种能力,包括你在融资的过程中、在上市的过程中、路演的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你怎么去影响别人、说服别人,这里面又派生出第二个能力,就是你的演讲能力、表达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刻意要解决的。

所以其实很多人千万不要以为读MBA、EMBA就是来听点知识,不是这样的,它有多方面。

比如说我们让我们的学员去排了一出戏《雪狼湖》,张学友主演的。很多人来看,在华南理工演的这一场爆满,觉得演得非常好,我们更多的学员主动参上去当群众演员、走过场、伴舞,越来越轰动。

他们在他们排演的过程中,他们要合作、要有团队精神,就融汇在这里面,你说你排一个戏,大家是一台戏,你不可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谁不服谁。

我们是把所有这些东西融汇在他们的学习中,所以其实MBA、EMBA的学习,要给学生更多这方面的训练和提升,所以这才是我们办学很重要的目的。

网易财经: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那么您认为未来的信息平台会呈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吕廷杰:传统的传媒是什么模式呢?少数的精英用有限的渠道搜集到一些信息,然后经过了他个人的价值观进行加工、整理,然后用有限的渠道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把它传播下去。

我们每个人都是被动接受的,而且我们还认为他说的都是对的,就是这样的,我们是没有选择的,这就是传统媒体。

那么这种媒体很好管,但是什么叫做社会化媒体?网络出现以后,就是说网络资源管理的平台出现了这种技术。

它可以把各种各样分类的信息、不同的信息放在网络上,各取所需,不是我给你看什么你就看什么。

我可以把我的观点放在网上跟别人分享,我可以把我的照片跟别人分享,你们赞同我可以顶我,不赞同我可以拍我的板砖,每个人成了信息的产生者、传播者和推动者,那么就变成一传十、十传百,那么谁是它传播的动力呢?所有的网民。

我刚才就讲了,所以网络的提供者你就变成平台了,那原来的传媒就跟我们原来的通信产业一样。

更通俗地说就跟今天的铁道部门一样,你看铁道部门修了轨道网络,客运、货运一定是它自己在做,它不会让别人去做,到了公路就发生变化了,谁修的路,跑了谁家的车、拉了谁家的货,就不是一家在做了,注意这个模式了吗?

从电信的转型到IT的转型,从传统传媒的转型到新媒体,我们叫社会化媒体的转型,就是这种角色,你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可是上面唱戏的不一定是你,这叫社会化媒体。

那么你说未来我们还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比如说我个人有一个困难,到web3.0以后,我提出这个困难以后,全网的人在帮我解决,我不一定非得说我就是网易的微博客户,我是一个网络的客户。

那么未来我们就更是一个网络化社会上的自由人,一个更加草根化的平台,而草根帮助草根,草根在这里面演主要的角色,这种就是它非常大的一个特征。

所以我们一直在研究这种网络行为,而这种过程就使得人们交往的成本在降低,所以为什么这几年非常热的一个词叫社交网络呢?

人们交往的成本在降低,更容易交往,所以出现各种各样面向不同关注点的虚拟社区,那么从我们理论上来讲,不同的关注点就是不同的关系纽带,比如我们有同样的病的人可以在糖尿病的虚拟社区上讨论,我们都喜欢音乐的人可以在音乐的社交网站上去讨论等等。

那么就形成这样的,未来我们会看到,也许我们的电子商务会发生很多革命性的变化,因为如果有了社交网络,某种有特殊偏好的人会聚在一个特殊的虚拟社区中,我们不是更容易找到我们的目标客户吗?

我们不是更容易进行营销上的精确打击吗?我就简单讲这些变化,网络的变化、网络形态的变化带来了社交网络的应用,这种应用会改变电子商务、改变文化创意产业的销售模式等等,从而对我们的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第五节  吕廷杰:云计算将带给世界新的产业革命

未来世界的变化,核心是服务模式的变化。吕廷杰认为“云计算”的出现,将带给世界一种新的产业形态的革命,信息整合及平台共享是未来IT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云计算将促成更多服务产业的出现。而对于通信行业的竞争力问题,他表示少打价格战、做好差异服务,企业的竞争力自然会增强。

网易财经:近几年有一个词叫做云计算特别的流行,刚才您也提到过您在云计算方面有一定的研究,那么您能给大家形象地介绍一下什么叫做云计算吗?

吕廷杰:云计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83年sun公司最早提出了所谓的网络就是计算机这样一个概念,它的背景后来又被亚马逊公司不断地加以论证,后来谷歌公司又正式提出了所谓的云计算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概念。

那么这个过程,今天我们看一下,我们的信息化发展到今天,首先它应该向更多的平民普及,在企业的信息化中,应该更多的向中小企业普及,我曾经做过调研,有些小的服装厂、小的榨菜生产厂,他们很想用信息化手段,因为他们知道用了网络的方法可以把他们的东西卖到全世界去,网络是没有疆界的。

可是他们就遇到了一个问题,榨菜厂、服装厂谁懂网络啊?谁懂计算机啊?

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信息化越发展越应该向低层普及、消除数字化鸿沟最需要的那些人群普及的时候,而那些人做不起,他也不懂怎么做。

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以我们个人为例,我们今天买一个电脑不能马上就用,你要装这个软件、装那个软件,设这个参数、设那个参数。

你买一个智能手机,上面有很多功能,我相信你一定会先找周围的同事问你都用了什么功能,这个功能怎么用?从哪下载啊?怎么弄?我们都会很烦。

那么很多人讲云计算,都是计算机专家讲得很深奥,容易把大家都带得云山雾罩,通俗地讲它是一种计算机服务模式的变化,核心思想是在服务模式的变化,它是什么概念呢?

以我们刚才讲信息化的例子而言,我们很多人很简单地就是想用那些网络和计算机能提供的信息服务,再通俗地讲我们就是想喝牛奶,可是今天的信息化解决方式是什么呢?

你想喝牛奶是吗?先去买头牛,然后还要学会怎么养这个牛,早上吃什么、晚上吃什么,什么时候挤奶,病了怎么办?

就是我们自己要先打点我们的电脑、手机,我们都必须会整它,你不会整它牛奶你就喝不着,那这就太烦了,这是有悖于信息化的这种普世化的概念,所以人们提出这个概念。

同时也带来一个很大的浪费,我们人手拿一个手机,谁要是用信息化都得弄个电脑、都得弄个pad,好像我们就很浪费,你注意到了吗?

你说现在我在接受采访,我的电脑就在那闲着,它这个计算资源完全可以被别人去利用,谁要是现在急需计算资源,迅速要计算点什么,我的CPU现在闲着呢!

就是这种又不能共享,它带来大量的浪费。所以人们就想能不能有一种共享的服务方式?然后我们让大家享受信息的服务变得简单起来,我再通俗地讲就是以后你只需要喝牛奶,不需要买这个牛,也不需要学会怎么养这个牛。

云计算的概念就是今后我们拿的手机也好、pad也好、桌面的电脑也好、笔记本也好,无非是大小不同的液晶显示屏,我们一开机就上网。有人专门帮我们管理软件、管理我们的数据,网络就是计算机。

因此在那个时候我不受我的电脑的存储量是多少的限制,而且不受我这里存了哪些服务的限制,我想要什么服务有什么服务,我想要多少存储就有多少存储,因此这些存储都是大家共享的。

所以就会出现一个全新的行业,叫数据的银行和软件的银行,也就是像当年银行业的产生似的,会出现这样一种产业,它帮我们管理数据、帮我们管理我们的软件。我们开机就在网上,去访问我们的那些软件,我们喝牛奶就行了。

不需要买这个软件和装载这个软件的所有硬件,只需要有一个跟网络的接口就行了,这就是未来云计算最终极要实现的目标。

当平台成为服务的时候,为这个平台提供各种存储、传输、计算能力的物理设施也就成了服务,这就叫基础设施技服务。

未来的现代服务业就会产生软件技服务、平台技服务、基础设施技服务等等这样几个层面上专门和信息产业相关的服务业,我们大家就变得非常简单,喝牛奶就行了,不需要去养牛了,这就叫云计算产业。

第六节  吕廷杰:没有创新企业就只能打价格战

网易财经:那您觉得就国内来讲,通信行业算是一个创造力和创新性比较强的行业吗?

吕廷杰:我首先给你几个数据,在全球的范围内,大家一直在疑惑一个问题,就是通信行业,尤其是传统通信行业还有多长的寿命?

甚至于有很多倡衰的文章我们都看了,我有一个数据,其实我讲课的时候有,在过去三年全球申请的专利中,接近60%是跟信息技术、信息产业、通信产业相关的,非常高的比例,而在这60%的专利、科技创新中,又有将近一半是跟通信产业相关的。

这就是说这个产业有这么强大的创新能力,所以它远远没有走到衰落的时候,请相信我的这一句话,因为我们看这个东西,绝对是看你的创新能力,你有这么快的创新能力,吸引大量的投资。

就像新的领域投资,因为钱是趋利的嘛!钱是要挣钱的嘛!它就有机会嘛。

再回到我们中国,反观我们中国在这个领域的比例比国际低得多,所以这个里面我必须说中国的通信产业的创新能力在世界上是相对低的。

我举一个例子,我曾经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学习、进修过,贝尔实验室是谁的?是原来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它是世界最著名的IT技术、信息技术的一个实验室,但是它是美国一个通信公司的,我也到日本的横须贺参观过日本最大的移动电话运营商NTT公司的横须贺的研究基地。

它们的企业挣了很多钱以后会把很大一部分投到它的研发上,它对这个产业是有巨大促进作用的。反观我们国内,我必须说我们无论是跟国际上的通信行业的专利数来相比还是跟我们在国外的同行的那种对研发、对研究机构的投资来比我们都差得太多了。

这是我们所有的运营商应该努力的,所以我们经常看运营商在打价格战。

我们今天用一个商学院的分析方法,企业竞争无非三大手段:第一个是价格竞争,价格竞争不是不可以做;第二个是差异化竞争,或者我们叫做非价格竞争类的,就是服务的差异化、产品的差异化;第三个就是目标聚集,

企业为什么打价格战?

原来民航、原来我们通信业都打价格战,因为它太同质化了,你卖什么我卖什么,没有区别,那么怎么去做出区别来?怎么做产品的差异化、服务的差异化?创新嘛!这就可见只要企业在打价格战,我就可以断言你的创新能力是不足的,那么他们宁愿去打价格战。

把自己做到最后整个行业的收入水平在降低,他们不愿意去投更多的钱做更多的研发、为社会提供更多新的产品、新的服务等等这些东西,这就是我们的问题。

其实这个还可以带来更活跃的市场。

我在我们的课堂中都是直言不讳的,因为我们的学员很多来自这个行业,直言不讳的谈出这个问题,我说你们如果走到领导岗位,你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创新的投入是一个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是一个有良好收益的。

我们会拿数据向他们证明,所以他们需要证实这一点,应该说我们评价起来他们的创新能力,无论是横向在国际上比还是跟我们自己来比都是相对比较多的、比较差的。这几年有提升,但是没有根本性的解决,所以这个是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七节  吕廷杰:若苹果产品不革新策略 寿命不超8年

对于时下很多人疯狂追捧的“苹果”产品,吕廷杰相当的不以为然,他认为所有的消费者其实是被乔布斯和苹果公司利用了,它们的创新根本就不是实质上的创新,也不是真正的平等的用户体验,它们用的是一种“宗教式”的营销手段在做的一种消费绑架,其封闭的文化更是不值一提。吕廷杰还认为,苹果公司如果不改变其经营策略,其衰败之时超不过八年。

网易财经:您刚刚提到了乔布斯个人的魅力,那么就苹果公司的产品,我们就拿iphone5来说,您认为iphone5较前几款产品是不是创新能力上面有所下降?或者说您认为苹果的iphone系列产品如何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吕廷杰:我刚才讲了乔布斯真是有很多的创意和创新,但是我也不瞒你们说,在某个网络公司3G频道开播的仪式上,那是几年前了,我自己是第一个说苹果的产品会非常的流行,会达到一种街机的状态。

我当时就断言,但是它的寿命不会超过八年,我说它是短命的,它不会长久,你们记住我这句话,我对这个行业做过很多预测,不幸都被我言中,因为我是做过理性分析的。

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我估计很短时间我们的课程中是要详细地展开来谈这个例子的,首先我们说它成功之处在两点:

一个就是它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过去做手机的人比如说诺基亚迅速走向衰落。它总是认为在硬件技术上的领先是可以引领这个市场的,它也曾经成功过。

那么今天你拿到苹果的任何一个终端,无论是pad还是手机,你拿一个测试,你会发现它里面硬件的配置都是远远的要差于其他的竞争伙伴的。你拿它的pad和新出的微软的上网本比一下,你看看里面的配置、芯片的速度。

除了显示,它的显示是很好的,它为什么把显示做得好?这就是它最重要的一点,它在里面是做了客户体验优化的,它非常注重跟客户体验优化。所以你上苹果的东西你并不感觉它的设备的配置很低、芯片用的都是比较低层次的,不感觉到。

因为它做了很多体验优化,它把很多东西优化过了,所以人机界面是非常友好的。

但是这个不是它主要的,最重要的它是站在这个角度,他认为客户在应用上的体验是更重要的,所以他开创了像App Store这样一个应用软件的销售平台。

这种平台使得我们愿意去购买苹果的手机,为什么?因为它同时伴随了一种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就是说我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是一个专属的系统,我的IOS操作系统只在我苹果的手机上装,我的App Store只能在我的IOS的平台上运行。

这样的话就意味着任何一个其他的手机厂商,你买了它的手机,是不可能享受到苹果的App Store里那样良好的应用的。

就好比说我开一个餐馆,我是一个火锅店,但是,不是谁都能来吃饭,你想来我这个餐馆吃饭。对不起,先到马路对面那里买我专用品牌的火锅。必须端着我自己家的火锅,你才能吃我这个火锅店的东西。

也就是说你想看我的App Store里面的东西好,你必须买一部苹果的手机,别人家的手机到我这一律不能用,这是它的所有的商业模式。

那么这个模式会导致它短期的成功,但是用苹果的人,它把你训练到熟悉它的操作系统,它培养你,你就被它的操作的界面、操作的习惯统治,它统治你的核心是在哪呢?

它让它的上面的应用最丰富,它的人机相互非常流畅,除了它进行自己系统的客户体验优化以外,因为它所有的开发者只需要适配这一款手机。

所以它变得异常的简单、异常的流畅,所以它有它的成功之处。

但是它的问题在于它的封闭性,我经常讲这个例子,乔布斯我们会看到,一个是他在商业当中的创意,一个是他个人的魅力,其实他是一种宗教化的营销。

我们在我们的课堂中都会讲,这是一种宗教化,这是很罕见的一种宗教化,为什么说是宗教化呢?我们举例子,乔布斯已经去世一年多了,他的东西依然如此畅销,很多人居然买这个东西的时候就会想起乔布斯。

我敢说你们在座的谁买一个苹果的东西,你脑海里马上会浮现出乔布斯,什么情况下会说一个人已经都去世了,大家还在把他念念不忘,除了宗教,一个不在世的东西还会存在。

这种宗教化的影响我不再展开了,这里有很多细节,至今它能影响到可以让今天的年轻人为了买一个苹果的终端,让男孩卖肾、女孩卖淫,它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宗教别人是做不到的,这是它的第二点成功。

所以我们说它在营销模式上有成功,商业模式上又有创意,所以导致了它的成功。

为什么不会长久?

它的所有的应用都是在应用层面,它在核心技术上是没有专利的,所以这一点会严重的制约它。

乔布斯的文化它会衰落,就是因为它不是IT文化,IT文化是草根文化,而他是个人英雄主义文化,他是把所有人都不看在眼里,你们都是跟随者,永远是我的追随者,我是老大、我是英雄,连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那是什么东西?

他把他贬的一钱不值,你可以想象这个人为什么曾经离开过苹果?其实他有很多人格上的缺陷。这样的话就导致他的文化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IT文化、草根文化,是普罗大众的文化。它不是,它还是传统的精英文化,它是让你们成为它的跟随者,在文化上它本身是冲突的。

然后正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他拒绝接受别人的文化,你们电信是没落产业,不要跟我谈,而电信文化是什么呢?是共享文化。

我们再通俗地说,三星开发了一款非常高效的发动机,那么这个东西谁买发动机?你我会买发动机吗?

没用啊!有一个叫苹果的公司冒出来说这个东西好,我就把它做成一辆宝马汽车,好了,这个车可卖好了,又有范儿,开出去性能又好,然后三星一看我的发动机做这个东西好啊!它就仿苹果,确实在早期它就仿苹果做了这些东西。

苹果反过来说你怎么模仿我?所以就起诉它,在荷兰和德国就严禁销售三星手机,裁决的结果就是这样。

那么在三星看来,你苹果的那些创新,你那个东西一钱不值,因为你已经用了我的专利了,如果你不让我用你的,那么好,请你把它的通信模块拿来,你只能做随身听,你是不可以做通信的。

因为你没有任何通信的技术,苹果说那我买你的硬件了,你已经得到回报了,我为你那个东西付钱了。所以苹果想说它不用三星的东西是不可能的,有一天三星给它断了,它就死定了。

所以苹果去年就想出iphone5,为什么变成iphone4s,因为当时它内部有一个争论,因为我们不做通信行不行?

我不跟你玩了,那我就不做了,我做IT为上网电视用,用wifi的方式,所以苹果如果不去在通信技术专利上有所创新的话,仅仅是在应用层面的话,它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没有一项流行的东西寿命会很长的,记住我这句话,当年满大街都是喇叭裤,今天还有人穿喇叭裤吗?

所以你就凭我这个,我们还是从商业上会给你分析,苹果的日子不会太长了,它的一个很显著的特征,这跟它的创新没有关系,这是一种规律,寿命周期的规律,你看它的ipad迷你就已经卖得非常差了。

而iphone5虽然现在大家都抢,很多拿到的人觉得有多少创新在里面呢?

有多少完全不同于原来那种令人刻骨铭心的改变在里面呢?已经没有了,这种体验大家越来越淡化,所以苹果的寿命不会太长,但是除非它有更新的创新,因为它原来是有这种能力的。

网易财经:您刚才谈到过您曾经到美国和日本去进行留学和访问,您认为这两个国家在创新的特点上有什么区别?

吕廷杰:这两个有很大的异同,首先我觉得美国给我们一种感觉,它的这种创新的培养是从娃娃抓起的。

我们也有很多亲属自己到美国的大学读书,你会发现有的时候班上考前几名的不是中国的学生就是印度的学生,可是有的时候老师在期末的时候并不会给你A,我们就会说为什么你不给我A?

我考试每次都是100分,我都是前三名,老师说因为你在课堂上不跟我互动。

我们到幼儿园去,我们就发现美国人为什么会培养出这种性格?就是什么地方都提出一个质疑,总是要质疑你,或者说非常发散性的思维,怎么来的?

一个老师正在带孩子们做练习,拿起一张白纸,用一个红的签字笔,然后画了一个大圆圈,说这是什么?

小孩举手了,说这是太阳,然后说正确,OK,奖一个铅笔,然后说这是月亮,也正确,没错啊!

然后奖一个饼干,然后说这个是蛋糕,也正确。就没有唯一的答案,就鼓励你去说话。一个小孩站起来了,老师,这是一张纸。

我发现那个老师愣了一下,但是马上说也正确。

因为我画了一个圈是吸引你们,但是我拿的就是一张纸,他说这是一张纸没错,也正确,这让我很吃惊。

所以他轻易的不否定这些小孩,所以从小小孩自信上不会受到打压,他就有一种欲望,他要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日本人包括我们东方人都不具备的,所以这种能力是从小做起的。

第二个美国的特点就是它的投融资渠道十分发达,美国很多学生读到一半辍学,原因就是他真的学习了一些东西,年轻人思维发散,他有很多想法,真有人就给他投资,所以就像比尔·盖茨这种人就会读着一半大学就不读了。

但是在我们国家,我们发现无论是几个教授推荐,怎么说去给他融资都很困难,你说让几个毛孩子拿这个东西,从我这拿几百万走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年轻人创业其实是很难的。

在年轻人的培养上,日本也相对比我们要好,而中国的投融资渠道,我们现在有大量的闲钱,炒完了大蒜炒什么?

我们就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投资氛围,这里面跟我们的信用机制等很多东西有关系,我不详细讲,但是我们需要建立这样的氛围,才能使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有良好的创业,他们有时候需要钱也不多,他们也很有想法,想干事业。

第八节  吕廷杰:最钦佩的企业家是“经营之神”王永庆

吕廷杰认为企业家最应具备的三大素质是“胸怀、眼光和毅力”。华人企业家里,他最钦佩的人是有“经营之神”之称的已故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一个草根平民能做到如此多的社会成就,不仅仅为自己的事业,还有社会责任,是楷模中的楷模。对于这些年来的管理工作,自己最大的感悟就是:坚持自己的特色就是自身最大的竞争力。

网易财经:吕院长,您最欣赏的企业家都有哪些呢?

吕廷杰:我觉得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至少具备三大素质,第一个就是他的胸怀要能够容忍,就是这种胸怀,所以我觉得第二个特征就是他的眼光,我们发现有很多企业家做得很好,但是眼光不够,最后企业也是发展乏力,所以说这种眼光是非常重要的。

我记得惠普公司的那个女总裁之前有一个总裁在美国打出一个广告是他亲手写的,我当时正好在美国,所以我印象非常深刻,它叫“未来虽远,我们的目光更远”,这就是一个企业家所必须具备的。

第三个就是他的毅力,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其实他们都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你光看见他成功了,其实没有看到他背后的艰辛、努力和他那种坚持下来的毅力,这是不可缺少的。

所以我觉得从这三个角度,我最欣赏的企业家是王永庆,我分析过王永庆,他从非常平民化的一个人干起,然后事业经历过那么多的挫折,他的包容性、他的眼光和他的这种毅力是企业家的楷模。

所以我觉得我有时候也是跟我们的学生分享,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而且从这个看法中本身又体现了我们学员的性格,我们也会告诉他其实你应该站在什么基点来看这个问题,当然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因为不同的行业都会有不同的模式,但是我还是比较欣赏王永庆的。

网易财经:那您做执行院长这么多年,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吕廷杰:北邮这个学校本身是有特色的,我们多年在竞争中、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中我们发现只要我们失去我们的特色,我们就缺乏竞争力。

我们只要是抓住我们的特色,我们就有了良好的发展的机会,首先我们是确实要入主流,要看国际上怎么做。

因为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无法跟一些综合性的大学综合性的去媲美,所以我们走特色我们会有比较优势。

所以我们也把我们近几年定位我们模仿的对象就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商学院,它是一个以高技术为领先的这个产业的一个商科的教育,所以跟我们很接近,我们也把它作为一个学习的榜样,这个就应该说是特色,是我们最大的体会。

 
 

联系方式

本期编导/专题:杨顺霖
拍摄 /后期:姜鸿宇/浦鑫
主持:刘静知
E-mail:shangye163#126.com (#换成@)
电话:(+8610)-82558826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742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