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直播回放

TALK3:学诚法师讲述道德与信仰

主题演讲:学诚法师

阅读全部

嘉宾观点

文字实录

会议时间:2014年12月16日上午

会议地点:国贸三期B1

会议主题:2015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会场C)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2015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本场论坛的主题是“道德与信仰”。关于道德、关于信仰大家一直都在讨论,精神世界的追求从来都没有从人们心中消失,在当前高速发展与压力并存的社会中,如何坚持信仰,如何平衡道德,如何自省内心,是每个人共同的疑问。

今天网易有幸邀请到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学诚法师为大家做主题演讲,有请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各位朋友、各位嘉宾,很高兴有这样一个因缘参加这个论坛,今天我给大家讲的主题是“道德与信仰”。中国的传统文化儒释道都是非常注重道德,也就是我们谈到聚道立德,我们到家的老子《道德经》本身道,佛教里头也谈到修道,成就吾道,《易经》也谈到,所以道德对我们中国人来讲并不陌生。但是现在大家都普遍关注到社会道德的问题,似乎是比较严肃的一个问题。

我们人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如何让我们的道德升华,像我们的物质生活一样越来越好起来。什么时候也让我们的信仰也能够越来越充实、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我们自己的价值的提炼和价值的追求,我觉得这个非常的重要,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质量,让我们生命的品质越来越得到提升。长期以来我们中国积贫积弱,这几十年来我们经济发展,原来我们是吃不饱,现在我们是浪费非常严重,所以我们一个社会如何让我们能够合理的消费,真正意义上能够服务于我们人类的精神世界、人类的精神生活。长期以来,我们为物质的发展强调得比较多,但是在精神没有更多的探讨和研究,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要活下去、要活好,还要活得久,死了以后去什么地方。

宗教虽然关注现实的问题,但是它又回答的是生前跟死后的问题,也就是说他能够把前世、后世和今世联系在一起,他能够把昨天、今天、明天联系在一起,过着一种连接的人生。所以可能我们认为说一个人70年、80年、100年就死了,有人会造成对死亡的一种恐惧,然后就觉得自己生活的越来越没有意思,如果我们人死了以后还有后世,他整个生命的价值就不太一样,他考虑问题的角度可能也不太一样。就不是一个重复的人生,从礼拜一到礼拜五每天都在工作,不断在重复,一个一个礼拜在重复、一个月一个月在重复、一年一年在重复,不断重复,可能不容易寻找到我自己的生命的意义。

佛教就告诉我们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当下出发、从当下去努力,从今天开始,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为都是有意义的,这样的话就是佛教的道德,就能够跟我们道德的自律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在我们过去,也就是说儒家,他有祠堂,祠堂就是讲伦理道德的,比如说我们过去的佛庙、有各种各样的书院,就讲注重教育,教育的机构、教育的传承。我们在过去传统的书本里头有这些内容,但是现在我们慢慢这些都不存在了,几乎不太存在了。所以儒家的这些伦理道德传播的一些载体就没有了,但是佛教的寺庙依然有,你看进到我们寺庙里面第一个天文殿,天文殿门口就树有弥勒佛,这个弥勒佛是过去的一个和尚,弥勒佛的化身,他笑口常开,非常的慈祥,欢迎大家来到寺庙里头行善积德。

弥勒佛后面的那个菩萨,弥勒佛的左边有四大天王,这个殿就显示我们具有前瞻性的提醒我们不能为恶,其目的就是让众生要行善。善恶和道德联系在一起,善恶跟每个人的内心联系在一起,我们这个道德观才能够真正建立起来,如果我们这个道德不能跟自己内心的善跟恶,同人心、人性这个最基本的出发点结合在一起的话,那道德的观念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我们没有道德的观念,我们就不会有价值理念的判断。

比如过去佛家讲慈悲之念,到家讲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都是比较过多的人为的干涉,他都是存在我们每个人从自己内心出发,启发我们自己内心的善良,启发我们自己内心的良知。接着就是所形成的一种文化,他里头都是一种善意的文化,都有一种诚信的文化,这种善意、这种诚信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非常需要的。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这种奢侈的文化、消费的文化,对我们青少年、对我们成年人、乃至对所有人都是影响巨大的,我们人心里的不健康的因素也就越堆积越多,从文化层面、从精神世界层面就受到我刚才所谈到的跟西方文化的关系。我们现在人的体力不如以前,人的意志力也比较脆弱,实际上这都是我们现代社会,乃至所谓的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的问题。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如何建立我们自己的一个道德体系,和我们自己的信仰的价值非常重要。欧洲他们主要跑宗教的力量、宗教的理念,把这些欧洲人联系在一起。美国人他们所信奉的主要是基督教,信上帝,可是我们亚洲就不太一样,我们亚洲宗教文化非常的丰富,佛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道教等等,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整个亚洲也越来越发展,经济社会都在发展,可是我们亚洲能够让大家比较普遍接受的一种宗教、一种文化,所以这个就需要各方面去努力,否则我们亚洲这么多人口,在文化、在信仰方面可能差距就会很大。像我们中国过去孔子的思想,实际上对东亚对韩国、对日本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头,我们如何来吸收传统文化的这些慢节奏的特点,如何让我们这些传统的文化不断得到传承,这样才能够从我们中国人的身上来体现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元素。

实际我们亚洲大家谈到的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等等,有不少的国家做到我们儒家,佛教传入到中国之后,和中国传统的文化已经融入一体。过去儒释道传统文化三大主干,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注重人、注重人的心,只有我们发展的企业的最后一个核心,注重人际关系,注重团结这种关系,实际跟我们的传统文化都有很大的关系,不同于这种西方的文化注重技术、注重法律,我们中国人注重人,是非常关键的。

我们的人如果没有我们的慈悲心,如果没有我们人的智慧,我们人有了智慧以后才能够自己认识清楚自己,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提升,我们人有了慈悲心之后我们才能够了解人,也就是我们善意的去了解别人、善意的去认识别人、善意的和人家交朋友,这个就是我们佛教慈悲的一种思想。所以做到慈悲就能够做到知己知人、知己知彼,这样在我们一个单位里头就不仅仅是一个领导在起作用,一个单位能够让大家都发挥作用,让每个人都能各尽其职、各尽其能,发挥作用,就能够让一个单位、让一个企业越做越好,同样也能够让一个社会越来越和谐。所以在这个单位里头如果能够真正做一个诚实的人、有能力的人,和自己这个单位有缘的人,就非常非常的重要,既有能力的人,又有缘的人。有些单位里头可能人很老实、也很诚实,但是可能因缘不好,因缘不好也很难说一直很努力的为这个单位付出,所以这些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样如此也需要培养我们最基层的人,也就是我们所有的这些员工都要培养、都要关心,让我们一个单位里头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家人,这个我觉得非常重要。我们家庭的问题,我们一个单位的问题,实际上归根结底最后都是人的问题,都是人心的问题,我们认识清楚了、人的问题解决好了,每一个家庭就好了,一个企业就好了,最后我们一个社会就好了。所以无论是道德的问题,还是我们信念的问题,最后都要回归到我们人的本性、人的本心,对我们人性的特点、人性的规律,我们人性的一些问题,人性的很多方面,都能够认识清楚,把善的方面发挥出来,把恶的方面得到抑制,能够消除,这样就能够不断为社会激发出正能量,我们的社会就能够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就能够做到物质的财富、物质的世界能够琳琅满目,我们精神的财富、我们精神的世界也能够丰富多彩,应有尽有,这样我们老百姓才能够真正说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时间有限,下面进入讨论时间。

主持人:非常感谢学诚法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接下来进入互动环节,就是现场提问。在现场提问之前对学诚法师我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学诚法师1991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并获硕士学位,2007年被泰国的大学授予教育行政学荣誉博士,2011年被印度授予大法师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等,法师常常应邀到重点高校、社会机关、高端论坛等各种场所进行学术讲座和文化交流,推动佛教文化深入社会、启发人心。接下来进入讨论环节,现在可以现场提问。

提问:谢谢主持人,谢谢学诚法师,我是一家媒体的编辑,我昨天也在这个会上听到了嘉宾的演讲,听了今天上午学诚法师的一个演讲,我来之前有很多问题,我来之后发现很多问题都自然而然地去化解了,我想有一个问题跟您交流一下。比如说我们这些人面对一些工作、生活中很多问题会有些困惑,作为你是不是把一些问题都看得比较淡,或者看来了,你自己有没有一些困惑需要化解的?

学诚法师:你这个谈得比较原则,我觉得所有的问题里面都是能够回归到自己内心,比如说我们开车,交通非常地拥堵,我们知道建国门这一带超级堵,但是我们事先应该有所了解,我们这一带很堵,这样的话就要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如果我们不去规划的话,可能我们的时间没有把握好,上班、上学就会迟到,你如果说在车上着急、埋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会给你一天的时间里面带来一些不好的心情损害。反过来如果你有机会如何来缓解每一个人的问题,你可以考虑好点的建议如何改善,这样才是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很多人都是莫名其妙抱怨问题,这个实际上是不起作用的,并且有反作用的,说明我们人内心没有承受这些问题和困难的能力,更没有去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的能力,就需要增长我们这种包容性。

提问:其实今天这个画面,包括这个场景,真的让我觉得很好,很安静,因为我是学应用心理学的,谈到特别是在都市的人群,现在很多焦虑或者困惑,这些对我自己是一个觉察和接纳的过程,我想请学诚法师从佛教的角度谈这个觉察和接纳,以及世俗和理想的平衡。

学诚法师:这个方面,社会的压力比较大,现在科技的时代发展很迅速,人要有一席之地,人要能够发展,需要学很多东西,压力比过去存在很多。第二点,大部分人从农村搬到城市里面居住,尤其是大都市,住在小区里头,前后左右上下大家都碰到不知道谁是谁,所以现在这种青少年不一样的,从小开始人的情感不能得到表达,他没有表达的渠道、没有表达的空间。而我们过去在农村里面,物质生活非常的缺乏,但是很多小孩都可以在一起玩,哪怕他在玩泥土都非常有默契,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现在家长都是让小孩学习,因为没有一个小孩在玩我就不得不学。要改变这种现状,当然交流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把社会的文化、社会的伦理搞清楚。

提问:我周日的时候去了龙泉寺,我一直有这样一个疑问,是您和您早期的僧团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和信念把龙泉寺早期的困难时期做到现在的状态?

学诚法师:我觉得我们昨天自己的创业者有菩提大论,我们出家人要发展佛教,企业家要发展企业,但不是说你想发展就能发展,你要有自己的信仰,坚定的信仰这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犹犹豫豫的,很难沿着我们认定的事情往下走,这就是一个错误。我们一年365天要培养一种坚持的力量。要自己勤于学习,不仅要学佛教的,还要学这个社会的,还有我们的经济、社会、政治,都需要去关注。另外一方面,要善于思考。学习完了以后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去思考、自己没有去关心,可能最后我们听到很多信息,但是不知道取舍。另外一个方面,要积极进取,要努力去工作。如果说我们前面这些都具有,但是我们没有努力去工作,那也是很难的,所以我觉得需要这几条做到,从个人角度来讲,一个领头人重视他的基本需求。

从这些员工来讲,要培养大家对一个家的归属感、对一个庙的归属感、对一个企业的归属感,比如说我在龙泉寺,我们龙泉寺里边所有出家人,没有发薪水,但是我们所有出家人,如果像你的父母有困难了,生病了,我们都会照顾,所以充分考虑到人,这样大家就能够专心致志去从事自己的信仰。所以既能够关注自己的信仰,又能够跟现实结合在一起。

提问:我有两个问题,我是资产管理公司的,做投资的,因为我前天也去过龙泉寺,我最近也在看佛法学,我想请教第一个问题,您怎么看待出世和入世这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因为咱们龙泉寺也号称民间最具有科研实力的寺庙,我想问您一下,您怎么看待科学与宗教的问题?

学诚法师:第一个问题,出世和处世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在佛教的问题里面,大乘佛教是既出世也入世,我们中国的佛教是大乘佛教,既能看到世间上的种种疾苦,又有这种善心、有这种意愿去帮助他们,这就是大乘文化。如何面对这种科技和宗教的关系?我觉得所有的宗教都应该要钻研科学,因为所有的人你不能离开科技,我们所有的电脑、电灯、手机、汽车,哪怕我们住的楼房,都跟科技有关系,所以我们不能忽视科技,我们应该要接受,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科学跟宗教不是矛盾的,就比如说我们在大学里头既学语文、又学数学、又学物理,不会矛盾,是不同的分课,不同的知识体系,不能说信了宗教以后就不能信科技,反过来说不代表我们信了科学以后就不信宗教,世界上面这种信宗教、信科学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如果信宗教就不信科学,或者只信科学不信宗教,这种是不对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对宗教的信仰以及对科技的接受都很需要。

提问:我是做旅游的,所以我想问一些旅游方面的问题。因为现在我们都觉得社会压力很大,所以旅游成为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我想结合您个人的情况听听您对旅游在增进人心幸福感方面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跟您的一些建议。因为龙泉寺也是我们经常去的算是旅游景区的一种方式,所以我想听听您对旅游在增进幸福感方面的一些建议。

学诚法师:现在我们每年出国的人都是很大的比例,现在旅游的概念跟过去的传统概念不一样,我们过去在改革开放以前,去旅游的话根本就是浪费,不可能会接受浪费。在80年代、90年代,那个时候就是刚刚开始极个别人、极少数人,现在不一样了,因为他去的国家、去的地方是非常地多,我选择的余地是非常地大,每个人的时间、每个人的精力、能力、每个人的兴趣都不一样,所以我觉得从一个旅行社来讲,或者说我们从一个旅游的产品来讲,应该要突出它自己的特色文化,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我们一个旅游的场所或者一家旅行社,不能体现你自己的特色的话,如果大家都是混为一谈,如果大家都是一样的话,那么我觉得可能很难实现。如果大家都是一样的话,大家肯定会选择最有名的旅游产品,可能会找最大的旅行社报名,就不会找小的旅游机构、旅游产品。反过来,如果说你做的非常有特色,我觉得他还是会选择你。

主持人:非常感谢学诚法师的解答,也感谢学诚法师精彩的演讲。学诚法师的互动环节就到这里,我们掌声感谢学诚法师,谢谢。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本场论坛到此结束,请关注接下来的议程,现在稍事休息,一会儿回来。

2014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学诚法师讲述道德与信仰

时间 2014.12.16上午9:00
地点 北京国贸大饭店
精神世界的追求从来都没有从人们心中消失,在当前高速发展与压力并存的社会中,如何坚持信仰,如何平衡道德,如何自省内心,是每个人共同的疑问。
嘉宾

学诚法师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

嘉宾介绍

picture
论坛特邀嘉宾

学诚法师

Master Xuecheng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

1991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并获硕士学位;2007年被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授予教育行政学荣誉博士,2011年被全印度比丘僧伽会授予"三藏大法师"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北京龙泉寺住持、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等。

法师常常应邀到重点高校、社会机关、高端论坛等各种场所,进行学术讲座和文化交流,推动正信的佛教文化深入社会、启发人心。

In 1991, he graduated from the Buddhist Academy of China with a master's degree. In 2007, he was granted the Honorary doctorate degree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by Chulalongkorn Buddhism University of Thailand. In 2011, he was granted doctor degree in Monk archmage by All India Bhikkhu Sangha. Now Master Xuecheng is Vice President of the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China, Chief Vice President of Buddhist Academy of China, Abbot of Longquan Temple, Standing Committee member of CPPC, Secretary-General of China Committee on Religion and Peace, Deputy Dean of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of the Humanities and Religion a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Master Xuecheng is often invited to major colleges, social services, high-end forums and so on for academic lectures and cultural exchanges, promoting the positive Buddhist culture deep into society, inspired hearts.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