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期:调准备金率不调利率是投鼠忌器

   
本期话题: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动用存款准备金率手段,而不采用加息,是因为央行想兼顾打击资产泡沫和不损伤政府投资这两个目标。但是,这两个目标注定是难以实现的。只有让利率、汇率都回归市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评论背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 [详细]  
 

准备金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调控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7%,距离2008年6月7日的历史最高水平(17.5%)仅有一步之遥。这是央行年内第三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据笔者的统计,2007年以来,央行调整了利率11次,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却达到22次之多,频率是前者的两倍。相较于调整利率,央行似乎更偏爱调整准备金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很少听到欧美央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报道。为什么?因为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存款准备金水平已基本降为0%,大部分国家放弃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例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瑞典等国家就已经完全取消存款准备金要求。保留多少的存款准备金完全是银行私人的事情,而且随着金融创新的进行,商业银行调度资金变得越来越容易,很多创新型金融工具可避开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影响,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准备金比率对货币供给的作用将越来越小。这是目前发达国家相继放弃这一政策工具的主要原因。

 

但是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发达,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控制货币供给总量的工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有效地减少银行的可贷款资金量,从而减少货币的总供给。据说此次上调准备金0.5个百分点,可以回收流动性3000亿。

 

在发达国家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下调至接近零的大趋势下,中国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水平总体上却是不断攀升的。从上世纪末的6%升至目前的17%,准备金率增长了近乎200%。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有控制货币供给的作用,然而,伴随准备金一路提高的是中国货币供给总量也在飞快增长。近十年我们货币供给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9%,遥遥领先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局面说明央行印刷钞票的速度要大大超过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回收货币的速度。或者说,过量印刷钞票迫使央行不得不做出不断提高准备金率这种逆潮流而动的举动。如果不实行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国的货币供给增长速度估计会涨上天。可以说,存款准备金率工具为收拾过量发行货币残局准备的。

 

用准备金率手段是为了保护国企及政府投资

 

那么,新兴经济体为什么抑制不住过量发行货币的冲动呢?原因有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兴经济体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都希望尽快把经济搞上去,政府往往奉行赶超战略,追求高经济增长率。高的经济增长率往往意味着高的投资增长率,这需要压缩消费,增加储蓄。但是,一个人安排多少收入用于消费、多少用于储蓄,完全受个人意愿支配。怎么办?政府为了达到多储蓄的目的,通过过量发行钞票的方式,制造通货膨胀,实行强制储蓄。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的货币发行增长过快还有一个特殊原因,那就是为达到低估人民币的目的,央行被迫收购大量的外汇,大量的人民币因此被投放出去。截至到2010年3月,中国政府手中持有的外汇储备余额高达24470.84亿美元,如果按照6.8的比率收购,那么166401亿新增人民币就被投入到经济体了。2010年3月,国内货币M1的供应量是22.94万亿人民币,政府因收购外汇而新印刷出的货币占到M1的72%。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所以,与其通过提高准备金率来回收过量的外汇占款,还不如让人民币回归其市场价值,从源头清理流动性过剩问题。但是政府不让人民币升值的表态,意味着准备金率有继续提高的空间,只要人民币维持低估现状,准备金率超越17.5%的历史最高水平指日可待。

 

作为典型的数量型工具,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起到收紧流动性,缩减信贷规模的作用,但不能有效影响金融市场资金价格并引导资金流向。简单来说,由于利率没有改变,银行可贷的资金虽然少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低效的投资不会上马。在中国的国有银行制度下,银行往往遵照政府的指示,资金会优先投放给国有企业及政府扶持的项目。因此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最有效率的分配方式是按照价格来分配。利率是资金的价格,通过提高利率也可以起到紧缩信贷的作用,但是这种紧缩不妨碍价格规律发挥作用,相反是通过价格规律来发挥紧缩的效果。提高利率,资金的使用成本提高,经济上缺乏效率或者盈利水平低下的投资会被淘汰,资金会优先用于最有效率的投资,经济整体上会在紧缩中走向健康。但是,提高存款准备金式的紧缩,是难以引导经济走向健康的,甚至会走向反面:这种紧缩反而会影响到有效率的投资。

 

为什么与经济发达国家相反,我们的政府喜欢在准备金上调来调去,而不愿意多用利率工具?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保护国有企业及政府投资项目的需要。如果提高利率,那些因经济刺激计划上马的项目的低效率将会在资金使用成本上升时显现出来,这些不是以赢利为考量的政策项目需要廉价资金的支持。提高利率会要了他们的老命,短期是万万使不得的。提高准备金率而非利率,显示了政府在实施退出政策上的投鼠忌器。这种首鼠两端的行为,并不会带来好的结果。

 

网易财经独家评论,转载须注明出处

 

(作者:胡锋 博客:http://blog.163.com/hoophoon@126/

精彩语录
  刘利刚(博客):下一步应是加息
 

“央行仍应该动用价格手段比如利率等来收紧货币政策。尽管数量调控能够控制信贷增速,但却无法控制旺盛的需求。如果需求仍旧保持目前的态势,中国的通胀压力将会在未来快速显现,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宏观管理当局应使用更多的政策工具为宏观经济降温。 ”

 

  郑磊(博客):再升准备金率为房地产市场泄火
 

“这一信号表明,中央政府要继续回收流动性,减少银行贷款量。加上不断陆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和各地的实施细则,形成了对房地产融资的连续性深度打击。即便短期不再出台新的调控政策,调控的影响也会不断显现出来。投机资金将减少流入楼市,房价面临下调压力。”

 

  徐洪才(博客):中央银行近期里为何不加息
 

“管理通胀预期是必要的,但要真正控制住通胀和资产泡沫,恐怕还是要管住货币。这才是治本之策。 ”

 

博客推荐

胡锋

供职于广州某交易机构,自由市场的坚定支持者和鼓吹者,坚信自由能带来繁荣和富足。[详细]

相关评论:重压楼市股市

叶檀:在资产泡沫不断高涨的情况下,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退出不可动摇。[详细]

准备金率相关新闻

预计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银行资金超过3000亿元。央行此举旨在收紧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防范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风险。 [详细]

栏目介绍

汇聚众多市场经济的魔鬼辩护士,推广经济学常识,反驳谬论,提供锐利、清晰的评论。

往期专题

更多
           

第116期:黄牛合法化解决春运难题

 

第115期:市场竞争减少环境污染

 

第114期:中国搞稀土托拉斯赚头有限

 

第113期:价格垄断是莫须有的罪名

 

第112期:管制客房价格可休矣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742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