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背景: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日前透露,中国养老金"空账"规模约1.3万亿,中国的养老金制度并不成功。 [详细] | ||
养老金个人账户早就空了 ![]() 政府为参保人保管养老金只是一种幻觉,这笔钱早就拿去支付给现在的老年人了!
我国养老保险“空账”的问题终于在近日引起了媒体关注。专家表示,巨额“空账”表示中国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学习拉美并不成功。
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许多人花费大量时间争论、研究应该学习“拉美模式”还是“新加坡模式”,却鲜有人对养老保险制度本身提出质疑。我们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制度?这样的制度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保一样,都提供了个人帐户。智利的个人账户的管理完全实行私有化,即将个人账户交由自负盈亏的私营养老保险公司管理,但我们的个人帐户根本没有这样的意义,其存在的真实意义可能仅在于为参保人提供一种幻觉,让他们以为个人帐户里的钱政府正在帮自己保管着,哪怕是统筹部分管理不善,个人帐户里的钱也是安全的。但如果我们把每个公民的个人帐户想像成一个个类似银行保险箱的“抽屉”,那么随意拉开任何一个“抽屉”,你都会惊讶地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为这些原本属于你自己的钱其实早已支付给现在的老人作为养老金使用了。 |
国家兜不了底 最终是老百姓买单 ![]() 养老金制度是在挪用未来老年人的钱,一旦出现危机,最终这笔账还是得由纳税人来支付。
说到这里,您想到了什么?没错,那就是众人皆知的庞氏骗局,即不断把新投资者的钱支付给老投资者作为“投资回报”,当再也没有新投资者“入伙”时,就会发生支付危机。目前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被公认为是2008年伯尼·麦道夫的投资基金,涉案金额500亿美元,从1960年起就开始运作,不计其数的受害者卷入其中。但与各国政府所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相比,麦道夫的把戏可算是小巫见大巫。我国养老金亏空数额为1.3万亿人民币(1911亿美元),而美国政府的养老金亏空更是高达2万亿美元。麦道夫基金与政府养老金制度的根本区别,恐怕只有一点,那就是麦道夫并没有强迫投资者加入,而政府主导的庞氏骗局却带有强制性,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必须参加。
更有意思的是,当有人对养老金“空账”表示忧虑时,立即有官员出来“稳定军心”,称“中国如果出现养老金赤字,将会由国家兜底”我们不禁要问一句:哪里来的钱?在帐户亏空的状况下,国家何以“兜底”?答案恐怕只有一个——央行的印钞机。 年轻人将会被养老金负担拖垮 ![]() 为了未来的经济发展,正确的做法不是对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而是废除这一制度。
在任何一个庞氏骗局里,“入伙”早的人都是受益者。美国社保制度的第一个参保人——佛蒙特州的艾达·梅·福勒,像是中了大彩。这位女士1939年11月退休,所缴纳的全部养老金只有22.54美元,但是活到了100岁。至1975年她死去时,一共申领了超过22 000美元的退休金,“投资回报率”高达976%。看看现在哪位美国退休老人能得到这种连巴菲特都望尘莫及的收益率?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执行时间是1998年,至今仅有12年时间,此时我们看到的都是老年受益者,而年轻人的负担则在逐渐加重。
总之,社保制度不是该如何改革的问题,而是一个去留问题。每个人都有独立意志与经济计算的能力,不需要让政府来为自己存钱。取消了社保,那么所有百姓的可支配收入都会大幅增加,而企业所付出的总成本却保持不变。如果一个人真得在年轻时未能留足积蓄,那么到老年应该指望自己的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而非依赖政府。福利制度是发达国家债务危机的根源,不应成为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对象。政府若真得认为有必要对当代老人做一些补偿,可以考虑取消社保,开征社保税,至少这样显得名正严顺。 |
|
|
|
朱达志:如何确保养老金收益跑得过CPI,维护参保人权益,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