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期:打压投机解决不了通货膨胀问题

   
本期话题: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的增发,而不是什么成本的推动、投机商的贪婪!以CPI来衡量通胀的程度是不靠谱、不科学的。而在治理通胀方面,当局出台的打击投机、平抑物价政策也是治标不治本的。

 
 
  评论背景:国家发展改革委22日在京召开全国物价局长会议,部署加强价格调控监管,稳定市场价格工作,会议要求提高价格调控能力,要向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详细]  
 

以CPI衡量通货膨胀不科学

 

  4月份的CPI数据甫一公布,举国哗然——怎么跟我们的感觉如此不同呢?当然不一样了,蔬菜粮食肉蛋奶这些跟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价格已经涨得很让人吃不消了。于是乎,统计局不得不出来加以解释澄清,并且顺便给大家普及了一下常识,即所谓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一个总体指数,不能单看某一类物价云云。只是不知道,消费者们在恍然大悟之余,会不会因为“真实物价水平”并没有涨那么多而感觉日子好过一点。

 

  可问题是,日子还要过,价格还在涨,一直这样下去总不是个办法。我们姑且相信统计局数据基本真实,但是数据只是个参照,跟老百姓的生活感受比起来,似乎显得不那么靠谱。事实的确如此。CPI是一个度量通货膨胀的参数,但是这个由数百种商品依照天晓得是些什么样的比重组合出来的指数,很多时候对真实的消费物价的涨跌相当地不敏感呢。

 

  首先,CPI的编制是依照历史数据对吃穿住用行等各类居民消费品分配比重,但是,当某些商品的价格发生较大涨跌的时候,本身就会影响消费者各类不同消费的组成。比如,在食品价格大涨而收入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的前提下,由于食品消费相对于其他消费弹性更低——人们必须优先满足饮食方面的需求,然后再考虑其他,这就使得在总的生活支出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分配给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大大增加,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则相应减少甚至被挤出。换句话说,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因为价格的相对变化本身而发生重大改变。这时仍然按照原来比重计算出来的CPI,很大程度上是失真的。

 

  其次,作为反映通货膨胀水平的CPI,标识通胀水平也是失真的。当通货膨胀以物价上涨的方式体现出了的时候,从来就不是同时地、平均地体现在每一种商品(以及工资收入)之上。事实上,如果通货膨胀总是以上述方式到来,它根本就没什么危害。人们可以非常容易地根据收入变动预期价格变动,然后简单地调整自己的消费以适应变化——唯一的变化就是商品标价签的变动而已。但事实显然不是那么简单。

 

  通货膨胀从来不是以同样的速度影响所有的商品,因为那些多发出来的货币具体流向哪里,事先是不知道的。时刻变化的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市场因素共同决定着货币流向,我们只能通过物价和资产价格的变化看到流动的结果而已。我们更经常看到的,是在货币发行和信贷增加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通常是半年到一年多——个别的商品价格突然式上涨,然后带着其他商品价格轮动式地上涨,工资水平也跟着提高,最后是所有价格普遍飞涨,一发不可收拾。

 

  这当然是任何人都不愿意见到的结果。

 

  靠发改委管不住通胀

 

  所有的目光都在盯着CPI,如何防止价格的过快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经济增长也成了当务之急,各个职能部门自然开始紧张起来。发改委已经紧急出台了一系列的平抑物价的措施。大体上的做法是增加供给、打击投机和补助低收入者。增加供给听上去靠一点谱,但是供给能力不是靠行政命令就可以迅速提高的。产能的增加可不像货币增加那么容易,那需要在相应的商品上的真实投资增加,需要较长的投资周期,远水解不了近渴。靠现有产能也是靠不住的,价格涨得这么快,资源早就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打击投机,则是完全搞错了方向。是物价上涨的预期引来了投机,而不是投机活动本身就能带来物价上涨。即便用严刑峻法和雷厉风行的行政手段短时间内控制了某类商品价格的上涨,也不过是进一步扭曲了它的供给,并且在“通胀预期”仍然存在的条件下,把价格上涨的压力转移到了其他商品那里罢了。至于说到补助低收入者,固然可以部分减轻这一阶层的生活压力,但是对于平抑物价来说,无异于抱薪救火。

 

  这些都不是治本之策。

 

  耐人寻味的是,不知是无意中被遗忘了还是故意被回避了,通货膨胀这个关键词并没有出现在相关的报道中。似乎有关部门认为价格上涨还在可控范围之内,通货膨胀并不严重。只要政策得当行动及时,是可以实现既定的年物价涨幅3%的目标的。不过,无论是从经济学理论还是从历史来看,都不容我们如此乐观。

 

  今天所面临的物价普遍上涨的趋势,事实上是去年货币和信贷大幅增加的结果。大量新增货币已经在流通领域里面转了一圈,从上游的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流到了下游消费领域,开始在物价上显形了。这种被价格引导着的货币流动,不是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随着这种流动的持续进行,物价上涨会有一个自发加速的趋势。在流动性被真正回收之前,物价还会继续上涨,供给会远远跟不上,上涨的趋势还会刺激投机活动迅速增加,要打击投机么,打不胜打。

 

  大概各个政府部门也未必像他们口头上说的那么乐观。当各种行政手段出尽而价格还不见回落的时候,回收流动性就成为必然,至于是加息还是提高准备金率,且拭目以待吧。

 

网易财经独家评论 转载须注明出处

 

  (作者:孟祥妲 博客是:http://zj6840.blog.163.com/

精彩语录
  倦鸟(博客):为什么CPI的数据与房价差距那么大呢?!
 

“ 从2009年一季度至今,房屋贷款利率呈现负增长态势,但是同期房屋销售价格却上涨了25.1%,北京等个别城市房屋售价甚至上涨了90%,用贷款利率来作为衡量自有住房项目的标准,自然不能反映真实的居民购房支出的状况。所以,为什么CPI的数据与房价差距那么大呢?在于统计指标权重的设置而已。 ”

 

  叶檀(博客):发改委接棒国家统计局辩解通胀
 

“CPI数据长期受到争议。往往统计数据甫出,国家统计局快乐地宣布没有通胀或者通胀预期温和,民间就一片反对之声,表示与自己的实际感受不符,这已经成为每个月统计数据公布之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牛刀(博客):中国失去应对通胀的最好时机
 

“而在这场巨大的通货膨胀来临时,人们似乎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通货膨胀都是政府一手策划的,并将通货膨胀作为政府解决危机的一种手段,这就使得通货膨胀面临更大的风险和许多的不确定性。因为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最后能很好的处理通货膨胀。 ”

 

博客推荐

孟祥妲

孟祥妲,博士,云南师范大学教师。信奉主观价值经济学,主张小政府和市场经济。[详细]

相关评论:成本不能推动通胀

谢作诗:因为通货膨胀无论就其本质,还是就中文的字面意义,都是指货币发行过多。 [详细]

通货膨胀相关新闻

发改委召开全国物价局长会议,部署加强价格调控监管,稳定市场价格工作。 [详细]

栏目介绍

汇聚众多市场经济的魔鬼辩护士,推广经济学常识,反驳谬论,提供锐利、清晰的评论。

往期专题

更多
           

第116期:黄牛合法化解决春运难题

 

第115期:市场竞争减少环境污染

 

第114期:中国搞稀土托拉斯赚头有限

 

第113期:价格垄断是莫须有的罪名

 

第112期:管制客房价格可休矣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681 加入我们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隐私政策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