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期:GDP增长不一定代表民生改善

   
本期话题: GDP

GDP只是一套人为的统计编制。它并不能表示出经济的真实变化。把GDP当做一种政策指标更不可取,这只会催生出大量“短平快”的工程。而这些错误的投资最终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评论背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17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我们不仅要关心GDP数据,更要关心人均的数据,中国仍是有大量贫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质量还有待于提高。 [详细]  
 

GDP不能衡量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GDP只是一个总量数字,无法衡量个体财富的增长。

   8月16日,日本官方的一项报告显示,第二季度中国GDP数据已经超过了日本。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对这个消息,商务部很快就做出了评论,强调这只是总量、更应该看人均数字,强调还有很多人尚未脱贫,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还有的提高云云。这些就事实来说当然没什么问题。但对于谈论GDP来讲,都没说到点子上。因为发展经济的唯一真正目的——人们真实收入水平的提高——民生问题,并没有被提及。

 

GDP本来只是国民经济体系的一个统计指标,仅有的功能是帮助观测一国经济的活跃程度,也就是某一年度内是否处于衰退之中。它从来不是也不应该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但现实中,GDP不但从一个单纯的统计数据上升为一项指标,甚至还变成一项刻意追求的目标。这和经济发展的真实目的根本背道而驰。单纯地追求任何一项数据的增长,并不一定有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改善人们的生活,很多时候反而是不利的。

迷信GDP带来经济恶果

政绩工程
为了让GDP的数字更好看,施行的经济政策将枉顾经济的真实发展。

   观察一下GDP的核算体系,就不难发现以追求GDP高增长率为目的会带来什么。用支出法,则GDP等于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为了完成特定指标的话,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政策选择呢?当然是用扩大信贷供给来增加投资,用增加财政支出来提高政府购买,用稳定的低汇率来换取更多的净出口。只有上述做法才能对提高或保持GDP增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对经济本身的结果是什么呢?信贷扩张带来价格扭曲经济过热和贫富分化——它总是最有利于那些更早的更容易地获得最多贷款的人,不利于那些最后甚至完全贷不到款的人。增加财政收入和开支,提高了政府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但政府不是一个生产机构,它占的比例越高,经济就越不具有生产性。很多可以用来作为累积资本提高生产效率的钱,都被政府高成本地花掉了。而要保持净出口的持续增长,就必须长期维持一个很低的汇率,因为自由竞争的结果是贸易均衡,净出口为零,何来增长?这较低的汇率其实是在牺牲中国人的福利而补贴那些净进口国。

 

另一方面,当GDP指标成为一种政绩压力的时候,必定会催生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他们为了寻找最快最有效的提高数字,大规模的政绩工程、土地批租和房地产投机以及不顾绩效的招商引资等办法就会被广泛运用——他们也是面临竞争压力的。总之,只要投资这一块拉动起来,GDP数据想不好看都难。所以我们看到全国各地的“拆拆拆,盖盖盖”。一拆一盖中,GDP增加了两笔哩。既然建设和破坏都能增加GDP,哪个更容易些?

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才是发展之本

市场经济
真要让经济增长,只需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只要GDP还作为一项事实上的指标,追逐它的动机就不会停止。把这个指标编制得更“绿色”更“环保”更“可持续”也是于事无补,那只会把政府主导的投资引向更缺乏效率的方向。真正为了人们的福利,不要管什么GDP,不要管任何具体的指标。好好地完善法治,改善市场的环境,努力创建一个更少干预和垄断,更有利于私人投资创业和就业的市场,切实地减轻企业的负担。此时,符合民众需求的真实投资必定会增加。民众的福祉才真的会改善。GDP也会恢复其本来的面目,它会告诉我们,不用汲汲于追求它的数字,它的表现也并不差。人们也不用一再地感觉“被增长”了。

精彩语录
  徐昌生(博客):深入彻底认识GDP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GDP虽然有许多的缺陷,但的确能够表示社会财富的增加,目前还找不到可替代的更好概念。对于GDP概念的缺陷,我们也并非完全一筹莫展,可以在现行GDP概念的基础上作一些修正,使GDP的概念更臻完美。我们姑且把这个概念叫做GDP的有效累积,它增加了两个要素,一个是有效,一个是累积,它的计算方法是当年的GDP总额,减去无效的GDP和消失的GDP,它比纯粹的GDP概念更能反映一个地方的富足程度与发展速度。 ”

  单士兵 (博客):从GDP打假开始强化统计独立性
 

“简单地把查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盯在具体的统计人员身上,很容易陷于某种偏失。要遏制在统计上进行弄虚作假现象,当前首先就要告别错误的政绩观,并且让权力真正在民主的轨道中健康运行。比如,在打击GDP数据上造假问题上,把目光仅仅盯在统计人员身上,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这种造假行为背后,必有权力影响和干预统计独立现象的存在。而对相关权力建立起一种有效监督、制约与问责的体系,更应该成为查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最终落点。否则的话,这种打击GDP造假的行为,就只能起到短期效应,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李军(博客):以GDP为参照的方法并非科学
 

“从长期而言,随着经济的增长,国民整体收入的提高是有助于税收的提高。但短期而言未必如此。由此可见,短期内种种的复杂因素决定了,短期内的税收增长与产出增长的幅度很难保持一致的关系。因此财政性经费的收支目标与GDP挂钩的方式,容易使所定目标难以控制。 ”

博客推荐

孟祥妲

孟祥妲,博士,云南师范大学教师。信奉主观价值经济学,主张小政府和市场经济。[详细]

相关评论:还GDP以本义

管清友:追求GDP本身没有错,问题是,经济增长是否是健康的、可持续的。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是否也在增长。 [详细]

GDP相关新闻

中国外交部政策司参赞、文稿办主任朱宏海17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坚持发展中国家属性。 [详细]

栏目介绍

汇聚众多市场经济的魔鬼辩护士,推广经济学常识,反驳谬论,提供锐利、清晰的评论。

往期专题

更多
           

第116期:黄牛合法化解决春运难题

 

第115期:市场竞争减少环境污染

 

第114期:中国搞稀土托拉斯赚头有限

 

第113期:价格垄断是莫须有的罪名

 

第112期:管制客房价格可休矣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681 加入我们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隐私政策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