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有企业取代煤老板:道德旗帜比经济规律更有效? |
|
由于矿难频发,山西煤矿成了国人关注、斥骂的焦点。人们甚至不愿意把企业家这样的字眼送给那些煤矿主,而只愿意给他们一个“煤老板”的称号。当地方政府推动煤矿强行并购时,很轻易地获得了大众的道德支持。但是,不管人们的主观感情如何,国有企业兼并民营煤矿,不但不会根治矿难,反倒会导致更大的问题。 |
 |
席梁村:山西煤老板大甩卖谁受益
近年来电力企业饱受煤炭涨价之苦,一旦煤炭迅速国有化,电力企业凭借其垄断优势带来的雄厚资金实力和买方市场的话语权,顺流而上收购几家大型煤炭集团不是困难的事情。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中电投前几年收购了内蒙古的国企霍煤集团,这个煤炭企业贡献了电力集团最大份额的利润,这是一个标准的用低价煤,养活垄断电的案例。 [查看详细] |
|
 |
叶檀:煤老板们的产权也应受到尊重
煤老板的遭遇没有激发公众的同情,人们对于国有大煤矿与煤老板们之间的产权争夺抱持事不关己的态度,一句“山西不要带血的GDP”就足以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剥夺煤老板的产权。缺乏程序正义的错误手段无法达成崇高的目标,反之亦然。道德瑕疵受到道德指责,违法有法律处置,行政权力的越俎代疱是割肉补疮。
[查看详细] |
|
 |
何永勤:谨慎看待山西煤老板
一边是强制性政策、强势的收购方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另外一边是没有多少谈判能力,背负重大道德压力的煤老板们,结果是可以预见的。很多评论人士习惯于从道德或者文化的角度对煤老板进行口诛笔伐,但是对当地的市场环境问题,制度层面和监管层面的问题,却缺乏必要的审视。 [查看详细] |
|
|
|
|

国企接管的仅仅是财富 |
现代市场经济内含多种契约组合,籍此来维系资源的配置和利益的分配,简单化的行政干预都可能带来效果相反的后果。虽然有矿难和环境破坏都诸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形成机制是复杂的,需要有针对性的抽丝剥茧的应对之道,而不是简单的通过红头文件来关闭合法经营的中小煤炭,驱赶民营资本,修改游戏规则。这种做法必将遭遇顽强的抵抗,也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何永勤 [查看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