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回到这一时段的讨论。这一时段我们邀请到了两位嘉宾一起跟我们分析中国下一步的经济走势,以及我们将会采取的经济刺激计划。
介绍一下坐在中间的这位是来自国家行政学院决策策略部的研究院王小广老师,您好。
王小广:大家好。
网易财经:旁边这位是来自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预测部处长张永军老师,张老师您好。
张永军:各位网友大家好。
网易财经:我们刚才也听到主编巫楠带给我们一些最新的消息,比如各国决定在短期之内不会做出经济刺激退出的方案。想问一下两位老师,金融危机发生差不多一周年了,两位再来看目前中国经济的走势,会怎样评价呢?
王小广:中国,特别是当时采取的政策比较有力,强度很大,而且中国本身又没有出现金融体系的紊乱或者大问题,主要是冲击再加上经济周期性的调整。这样的政策现在看来从三月份就开始有了效益的显现,到了二季度是保增长,去年底基本上达到了初步的目标。到了三季度或是四季度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让我们的保增长起到了显著的成效,这个成效未来是巩固的问题,而不是有多大的风险,这是一个基本判断。当然,更重要的是保增长最困难的时期过去了,而且许多的效果也显现了,主要考虑的是下一步怎么走。
网易财经:王老师认为,中国目前需要一些经济刺激,来稳固一下?
王小广:对,首先是稳固,然后考虑更长远的保增长的(措施),为未来打下更好的基础。
网易财经:张老师的观点呢?
张永军:我觉得刚才王老师已经说得比较全面了,基本上认同。确实从近期中国经济的走势来看,像王老师刚才讲到的,大约从3月份开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逐步反弹的阶段,到8月份工业生产的增速恢复到12%以上,应该说前一段时间国家采取一系列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效果比较显著。
如果从同比的角度来看,到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有可能继续处于加速增长的阶段,虽然加速的势头不像二季度那么强,从环比来看,这个阶段还是继续加速增长的阶段。从其他的指标来讲,基本上也可以印证目前经济加速增长的态势,比如现在以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和98年比的话,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别。98年受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下滑我们采取了政策。但是关于价格的指标,那个时候一直没有扭转同比下降的情况,但是如果我们看近期中国的价格走势可以看到,同比虽然是下降的,但是从8月份来看,无论是消费价格或者是工业品价格,以及生产制造价格环比都扭转了下降的情况。而且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就会扭转同比下降的情况,我觉得这是对于前期国家采取的政策,以及经济增长出现反弹的印证,我个人这么看的。
网易财经:看来两位老师都比较乐观,也比较认同前一段时间采取的经济措施。但是我们看到胡锦涛主席在会见萨克奇的时候表示,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知道两位老师有没有注意最近这两个月的新增贷款量,似乎比前一段时期有了很大幅度的回落,下一阶段如果我们还要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话,可能会采取哪些措施呢?
王小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个要从年度看,1-8月份是8.2万亿,大大超过了去年全年,翻了一倍,整个一年是很宽松的。当然这里面有贷款结构分布的问题,所以我不认为最近的减少是我们改进了政策,我认为还是保持适度。前一段时间,特别是上半年,一季度是4.6万亿,二季度6.8万亿,递减是有节奏的,但是量很大。我认为就是非常措施,我的理解非常措施不是适度宽松,而应该是极度宽松。
假如以后每个月四千亿,五千亿或者是六千亿,我认为这是正常的,我不认为现在回到了真正适度,比较长时间的要采取适度宽松。但是在这个特别非常的时期,我们要采取适度宽松。而不要理解为现在货币紧缩了,有恐慌了,没必要。
网易财经:大家可能对于一些具体的数字有误解在里面,张老师您的观点呢?
张永军:是这样的,我基本同意王老师的看法,首先近两个月的贷款减少往往可能有季节性的因素在里面,从全年的角度来讲,目前为止发放了这么多贷款,实际上已经超过正常年份的贷款投放量了,应该说是非常宽松的。另外一点贷款的投放还要考虑经济运行的态势变化,刚才讲了,前一段时间,尤其上半年信贷的大规模投放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经济非常低迷的状况下是必要的举措。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恢复,各机构包括各企业的信心恢复之后,从货币流通的角度来讲,比如在经济很低迷的时候大家信心比较脆弱,那个时候货币流通的周转速度比较慢,可能需要比较大的货币存量,货币要比较快的增长来刺激经济,使得经济从低迷的状况下走出来。
现在,随着机构和企业的信心逐步恢复之后,货币流通的速度有恢复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逐步的货币流通区域正常状态的话,这种大规模的投放确实也需要做一些适当的微调考虑。
王小广:我们名以上讲是适度宽松,实际上特别是上半年实际是极度宽松,我们现在做的是回到正常的适度宽松,我认为这么理解是比较恰当的。
网易财经:上两场的嘉宾跟您的观点也是一样的,认为之前不是在适度宽松的范围之内,现在反而是回到了这样的区域之内。
王小广:对,那个时候实际不是适度宽松,是非常宽松。
网易财经:虽然我们看到8月份CPI和PPI的指数仍然是负值,但是大家都在猜测,因为这么大的发行货币量,会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包括现在一些大中商品的价格也在高涨,这样会不会给下半年到2010年的经济带来压力?
王小广:很多人认为都是看货币,是货币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多了必然发生通货膨胀,我个人的研究证明这两个没有必要关系。特别是现有的,90年代世界和中国的经济环境中,总体的实体经济是供大于求,一定要考虑这个,货币因素可以考虑,但是我认为是相对次要的因素。所以他的价格总水平,包括结构性的,类似于其他的工艺品或者是生产资料的价格,需求完全是由总供给需求决定的。
大家知道中国出口的需求是大幅度萎缩了,国内稍微强一点是政策拉动的。所以明年不会像大家担心的一样,去年这种情况下还没有发生那么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说明了什么?供求大局,总需求、总供给的大局决定的价格,不是由货币决定的价格。
由此我认为这个反弹是正常的,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的状况。
网易财经:输入性的通货膨胀也不会有吗?
王小广:也不会,怎么输入?
网易财经:通过我们需要的?
王小广:全球需求下降,全球石油价格不可能…75块钱昨天调到66了,再往上是不可能了,我们叫全球总需求。我们中国前期消化库存,或者是补充库存,就把生产资料有一部分抬高了一些,加上一些人的炒作。所以全球总需求是低迷状态,你有多少需求我有多少供给,而且是可以超过的,这种情况下再多的货币都淹没了。最后货币有一个出口,那就是资产泡沫。
网易财经:张老师您的观点呢?刚才王老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张永军:我是这么看的,从比较长期的关系来看,货币跟价格之间还是有联系的。但是像刚才王老师讲的,从短期来看,正像人们担心的那样,目前的货币供应量非常高,增速非常的高,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形成对未来通胀的担心。我觉得从货币到通胀之间的联系,货币投放之后到底会不会形成真实的支出,如果不形成真实的支出,就像刚才王老师讲的,这种供给大于需求的状况扭转不了是不会出现通胀的。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是不是出现通胀是需要一系列的条件的。另外,货币投放之后到出现通胀,还有长短不一的时间滞后,这个时间滞后在国内和国外还不一样,即便是我们国家,不同的时间可能实质也有一些差别。
我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虽然说货币存量增速,以及信贷的投放角度来讲确实都非常高,但是由于目前的需求不是很旺盛,使得信心受到影响,整个货币周转的速度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在目前的阶段,可能这种比较高的信贷投放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速还不会形成比较强的通胀压力。要形成这种通胀压力,一方面是经济好转影响人们的信心,人们的信心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经济运行的状态,如果形成比较强的循环之后,货币流通的速度加快了,那个时候可能才会真正形成比较强一点的通胀压力。
网易财经:所以两位专家的观点就是在目前全球经济没有出现大规模复苏、信心突增的时候,短期通货膨胀还不会出现?
王小广:我的观点就是复苏,或者比较强劲的复苏,也不会(出现)。下一轮的增长不可能超过上一轮,上一轮实际上没有多少通货膨胀,美国发达国家没有,中国实际上也没有。中国的两轮价格上涨是因为什么?我不认为是通胀,而是因为冲击,就是农产品供求加上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冲击。
所以要货币通胀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GDP要有一个缺口,就是供大于求的,而且这个缺口要是硬缺口,短期内弥补不了的;第二个必须要有冲击。但是我们现在看,第一个缺口是不可能的,我讲的是明年,第二个也没有看到这种冲击,中国构成强冲击的我认为就是三个,第一个是粮食产品,第二是肉类,第三是石油。这三个东西有一个出问题就会造成一轮扰动,但是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所以去年高通货膨胀的时候,我敢说通胀不会长于一年,长则一年短则半年,09年没有人讲通胀这个词,当时的增长速度是10%以上,很多人都讲通货膨胀长期化,我认为没有这个条件。他再强劲增长,我认为明年、后年全球都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以后的增长,增速或者是低通胀。
网易财经:太好了,王老师这样一说把大家心中的疑虑打消了不少。胡锦涛主席除了提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时也提到,我们下一步会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同时要加强重点产业的调整振兴。说到国内的居民消费,我们知道现在仍然是投资比较旺盛,但是消费还起不来的状态。我们先来说一下投资,因为目前都是政府拉动投资,很多人在质疑,中国这样的模式能够持续多久?未来怎么办?
王小广:投资是这样的,消费和投资是两个需求。主要的问题不是消费不足,消费以15%增长,实际上的增长接近15%到16%,这个增长速度比去年快。关键是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对比关系,所以构成了投资和消费加起来,再加上出口的GDP,但是投资和消费之间应该有一个平衡。
网易财经:目前是什么样的状况?
王小广:前些年的不平衡是靠美国帮忙消化了,未来没有这个消化因素,最后的结果就是投资太快了,消费不能跟他一样,不是讲不足,最后形成的结果就是产品过剩。没有国外的出口,投资在下一阶段可能就受到需求的约束。所以出现什么情况呢?02、03年开始到07年,一直存在着消费和投资大的缺口,这个大的缺口就是生产过剩,所以这两个是完全相关的。
所以我不认为现在30%以上的高增长,国有企业投资达到40%,实际的是非常高,因为实际还有好几个点,接近40%,这在历史上是极高的,所以我觉得持续性,包括平衡的考虑都不大可能保持。但是也不会低,不可能降到20%以下。所以我觉得投资不会有问题,调整回落一点不会出什么问题。
网易财经:张老师您觉得目前的投资状态是不是消费缺口大了一些?下半年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张永军:这个问题我也同意王老师的意见,目前中国的投资和消费者的关系,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增速都非常高,目前是为了应对出口急剧下滑的状态,我们国家采取了刺激内需的政策。而刺激内需里面刺激投资的力度比较大,使得投资的增速明显高于消费增长。
实际上目前消费的增长从目前的增速来看是不低了,而且比我们国家正常年份的增速还要高。现在是如果要从扩大消费的角度看问题的话,这里面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目前零售额可能比较高,那么再进一步分,比如分成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我们国家从近些年的变化来看,可能今年的问题还要更为突出一点,就是政府消费的增长比居民消费增长更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有一个扩大消费的问题,那应该是着力扩大居民消费。
但是从月度数据来看,主要是零售额,另外还有关于居民消费支出的数据,我们没有比较准确的资料来判断目前的情况下,居民的消费是快于增长水平还是慢于增长水平。但是我们的估计,居民的消费支出现在也不是很慢,主要是消费相对于投资偏慢的问题,投资增长过快的问题。
网易财经:投资增长过快会带来时间样的后果?
王小广:投资增长过快导致当期是增加起来了,但是会变成供给,投资快供给就增长快,也就是之间是供需关系,这样就产生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就会把价格压下来,那么价格压下来了企业就没有钱入帐。价格温和上涨是最好的,没有钱入帐的话他就不愿意投资了。
网易财经:这形成了一个怪圈。
王小广:不是怪圈,从市场来讲,他有一个向下走的趋势。刚才讲到消费合投资有一个政策地点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投资货币前期特别猛,我认为像动手术一样,要抢救。
网易财经:强心剂?
王小广:对,所以投资下去,用非常快捷的方法把投资拉起来。拉起来以后,后面就要慢慢减慢了。消费也是一样,从汽车、“家电下乡”等许多方面的财政刺激,把这个拉起来了。现在的消费比较高,但不表示未来高,我认为明年可能消费面临着调整。扩大消费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们讲未来可能要下降,或者还要受一些长期的收入分配差距的约束,所以可能还起不来,这是政府有关的。
投资的问题主要一个是效率,一个是产能过剩。
网易财经:张老师,刚才王老师说了这么多现象,搞得我心情非常的沮丧,我们有没有什么样的办法改变这样的现象发生?能不能改变刚才您说的有可能出现的种种恶果?
王小广:我认为就是保增长,调结构,假如新产业的投资,特别是需要创新支持的投资不会那么快,投资就可以自然的降下来。投资的持续时间越长,就会形成以后的科技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或者是结构优化(越好),这个结构优化的过程起到两个作用,一个是投资速度放慢一些,另外给未来打了更好的基础。一方面给产能过剩减压,一方面又是讲为下一轮增长创造条件,我觉得这是没有问题的。
要认识到我们现在的问题,一个是不平衡状态的问题,另外也要认识到我们的增长确实是让经济好转了,确立了以后我们要腾出更多的手来做这个长期的工作,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网易财经:张老师觉得呢?
张永军:是这样的,刚才讲到投资的问题,王老师讲了两个问题,但是他着重是从现在大规模的投资,有可能造成目前已经存在的产能过剩的问题,这方面他讲的比较清楚。而关于效率方面他讲的少一点,我做一些补充。
目前大规模的投资,除了在未来会加剧产能过剩的问题外,短期内看也有一个投资结构、投资效率的问题。现在来看,我们国家为了在短期内使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最近像媒体上也有一些分析和报道,由于我们国家现在的投资增速非常快,对基础性的原材料需求非常旺盛,比如一些钢铁部分品种,水泥、玻璃等等这样建材的需求比较旺盛。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相应的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像钢材里面的低段产品,包括水泥等等,本来是低端的,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本来是准备淘汰的产能,由于现在投资的高增长使得他们面临的市场环境有一定的改善,需求不像原来预计的下滑,这样使得他们又赢得了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这样使得好多本来要淘汰的低水平产能,暂时没有淘汰掉。这对于整个经济的效率,包括投资的效率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网易财经:我觉得刚才张老师说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同时我们也知道,国家希望在这一次的经济危机当中做产业升级,很多网友现在还不能从自己的生活旁边看到产业升级带来的实际效果,两位专家有没有观察到一些现象?
王小广:是这样的,我觉得首先要有一个认识,不要以为这次危机之后,包括这次中国经济的调整很快就会回到07年的高增长繁荣状况,我认为至少要有这样的准备,因为是这么大的危机,我们自身又积累了很多的问题,所以我认为中国经济可能进入调整时间稍微长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些实惠会有所缩水。
缩水之后,国家的各个部门、各个人和企业要更多的面对于未来,所以我们国家要建立像这次金融危机之后,我们想在某一方面赶超,为了实现国家的战略转换,要从中等水平的国家变成发达国家,那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就是为什么要调结构,为什么要提高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总理和书记都特别强调了后面的话,我想内涵应该在这里。
但是短期内肯定不会很明显的,国家保增长会有一个基本,不会恶化的,只是增长的速度放慢一些。原来的增长速度10%、13%,现在8%、9%,速度放慢一点,这样把精力更多的花在长远投资上,那么长远效益可能到“十二五”、“十三五”的时候爆发出来。
网易财经:所以网友们不要太着急,很多经济变化不是一时一刻就能看到成效的。
张永军:刚才您提到的,从我们自身来讲是否能感受到产业升级对居民带来的(实惠),比如生活水平提高等等,这些方面从现实生活当中也能感受到一些。感受到比较多的应该是技术水平提高比较快的产业,像电子行业,比如电脑的更新换代比较快,手机的更新换代比较快,更新换代快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些东西。其他的一些产业,我觉得从目前产业升级方面来看,也给居民带来了一些生活水平的提高。
比如像交通运输,动车组是最近几年出现的,像这种比较快速的列车本身也是技术水平的提高,它对于我们现在居民出行的便利化有比较好的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
王小广:得到实惠了。
网易财经:两位老师刚才提到了动车组,我们在和很多嘉宾聊天的时候,很多嘉宾说的时候是对“铁公机”表示不满,是不是有一些过度投资在这里面了?
王小广:这个东西不存在市场为导向的投资,过度也是正常的。有人说你是先导的投资,或者没有考虑需求,因为你是估计这个需求,不是按照市场环境(考虑的),这也是正常的。但是这个东西要动态来看,因为没有办法衡量是不是过,过多少也是没有办法估计的。过了一点如果未来还能用上,那我觉得还可以。如果现在已经赶过了,那就稍微调一调,只能这样,不可能要求一个公司就只能这么多,因为不是完全市场导向的,跟那些产品不一样。
当然,从这个角度来看,除了“铁公机”之外,主要还是考虑到见效快(方面),利用国有资本更容易见效,类似于见到机制的特点。未来会更加重视民生。
网易财经:估计还会努力改善民生。
王小广:都是增加公共支出,前半段是讲“铁公机”,后半段可能是民生更多一些,让市场更多的影响他。这块政府可以更加强化一下。
网易财经:对,我们看到胡主席确实提到了,“下一步我们还应该努力地改善民生”,这句话不知道两位是怎么理解的?张老师,您觉得在下一步改善民生方面我们可能还会做哪些工作?
张永军:改善民生有很多方面的内容,从大的层面来说,近些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来看,居民经济的增长是慢于整个经济的增长的,因此使得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中,居民收入所占的比例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因为我们知道,从当前来看收入是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你的消费水平。
因此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改善民生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逐步调整国民收入整体结构,使得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一方面是做大“蛋糕”,另一方面是要给居民更大的一块“蛋糕”,这样就需要各方面的条件,但是大方向应该朝着这方向(努力),我们体制方面的改革等各方面,都要朝着这方面改进,这样才能够在改进民生方面有比较好的效果。
网易财经:改进民生,王老师您怎么看?
王小广:民生实际上是我们的短版,有时候也把他归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但是民生还有一个作用,改善了民生,老百姓就更愿意消费了。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改善结构,优化整个经济结构的方向。所以我想未来如果把扩大内需的重点定在扩大消费的话,其中民生改善是扩大消费的一部分,同时能够增加消费的信心。另外,如果政府加强了民生,那老百姓会增加消费,还会有信心的支持,这肯定是一个大方向。
我们讲国家的结构,最早的时候计划经济是直接干预国有企业,后来是通过宏观调控政策来调节,当然政府的调节功能很强,这是支出里面含着一些市场型的投资,非公共的,不一定是公共的。但是未来从公共财政角度来看,政府投资的就是公共的,其他的更多是市场决定的,这是大方向。所以我想这个转换是慢慢来的,转换的越快,可能我们整个的经济结构越来越协调,经济越成熟。
网易财经:确实像王老师所说的,当民生被改善以后,大家才会有信心,有了信心才敢消费。胡主席还有一句话挺值得推敲的,他说:我们会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会积极准备新的应对方案。两位老师怎样看这句话?这句话非常的灵活,就是我们预计国外可能会出现新的情况,或者国内可能会有新的变化,但是您觉得这个变化有可能是怎样的?
王小广:刚才你提到了两个变化,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可能低迷,也不排除有一些新的导致(经济)长期低迷,类似于不间断式大萧条的形势,我的理解就是“要死不活”,那就肯定要拖累我们,我们还要抵消外国的压力。外国的压力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假如持续两年,对我们沿海地区会有很多负面的东西,这是一个坏的。
还有一种就是出现通货膨胀了,或者其他新的事情,那么我们还要考虑退出的问题,就是政策退出。大概就这两个。
网易财经:张老师觉得还会有哪些新的情况?
张永军:我觉得王老师已经把现在大家可能想到的观点都谈了,可能我们国家的经济需要政府刺激的力度还要大一点。另外一个观点,就是世界经济复苏的比我们预期的好,像二季度的时候大家都没有预料到,日本包括德国当时都出现了正增长,在这之前,能够预期到的人是比较少的。现在,有的专家观点认为世界经济复苏可能来的更快一些,这种情况下对我们国家的影响就更大。比如我们国家出口现在的幅度下降了20%多,那么就有可能出现比较快的好转。另外,我们利用外资下降的也比较快,如果经济复苏的比较快的话,我们外资下降的状况可能扭转的比较快。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经济好转的步调也会比较快,这样的话政策就需要根据不同的状况进行灵活调整,根据形势的变化多准备几套预案,这样在出现哪种变化的时候,我们能从容应对。
网易财经:刚才两位老师已经讨论到的,我们针对有可能出现的两种预案也来猜测一下,第一种如果国外的经济持续的低迷,像您说的“半死不活”,那么我们的应对措施有可能是哪些?
王小广:这实际上等于给中国注入必须长期依赖外贸的压力,这个压力也不会缓和。我认为实际上是国内把结构调整搞好,加快结构调整,当然外贸结构也要有调整,至少不能失去份额,主要是稳定。再有就是积极的调整结构,提高我们自身的竞争力,实际上假如出现了这种情况,给了我们一个好的机会。我们国内内需作为制成的话,把自主创新强化了,比如汽车的自主创新能力,所谓的装备制造业,我们培育了一些新兴产业,但是我们不要那么高的增长,这样也不见得是坏事。
网易财经:像温家宝总理说的,现在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我们还需要再做一些努力稳定它,平衡它。刚才王老师分析了,如果外部环境是低迷的情况,那么我们交给张老师分析的就是如果外部环境忽然之间一下子都恢复了,像您刚才说的德、法已经慢慢的考虑退出机制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又应该怎样应对呢?
张永军:这个问题可能相对简单一些,如果世界经济恢复的比预计的好,那么我们的出口还有利用外资的情况可能就要比现在的情况好得多。从外部条件来看,我们经济继续保持比较快的外部条件就会比较好。刚才我们也谈到了,在目前的情况下,采取刺激政策的必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尤其是投资这么高的增长,我个人觉得就需要进行适当地调整,恢复到比较正常的增长状态。相应的,在投资不是这么高增长的情况下,比如投资结构的调整,而且我们国家可能有更多的财力投向研发等方面的投入,这样的话在经济效率的提高方面会起到成效。
网易财经:刚才两位老师都在自主创新方面,在有可能带来新增长点的行业方面还是要加强力度?
王小广:对,这实际上是最大的应对了。像去年的情况,我觉得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至于比去年或者今年上半年那么难。“保八”我觉得变成了“稳八”了,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样实际上我们腾出手来更多的强化竞争力,这样是最长远的应对。
网易财经:等于以不变应万变?
王小广:对。
网易财经:不知道两位老师最近有没有发现中央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忽然之间,现在的用工量加大了很多,包括一些沿海地区出现了用人荒、民工荒,包括四川地区出现了招不到人的情况,王老师您是怎么分析这样的现象的?
王小广:从工业就业来讲,好象这种情况不太正常,我觉得有一块可能是信息不对称,还有一块是结构上的。信息不对称就是他们不知道,反正就是金融危机了,我躲一躲,你不知道找得到他了,或者转行做别的了,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现在不适应了,像这种工作我就不想干了,想搞别的,你不稳定了就给我带来很多风险,这实际上是结构转换的过程。所以不要过度地渲染,比如劳动力在中国多么短缺了,主要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怎么样跟升级结合在一起。说实在的,有一些沿海地区为了降低成本的东西没有人干了,所以不要进行渲染,恰恰要思考加工资,要改善条件,他的转换不要看短期的需求。我也听说沿海有一些定单恢复了,恢复了之后反过来还干这个,我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肯定呈现慢慢减弱的态势,成本上升,除非转移到西部地区。
网易财经:张老师的观点呢?
张永军:关于最近报道的沿海地区的“用工荒”的问题,可能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我们知道去年底包括今年初的时候,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方面的用工需求严重萎缩,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转移出来了,一部分回乡从事种植业,还有一部分到内地从事与扩大内需有关的投资相关的,比如建筑行业等等工作。到了最近的阶段,可能与欧美国家过圣诞节,包括加上经济恢复几方面的原因,定单确实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没有那么多的农民工在沿海地区了,可能就会短暂的造成沿海地区的用工需求比较难以满足的状况。
现在来看,到底是定单能够稳定增长了,还是短期的“圣诞定单”这样的因素,是不是属于季节性的。现在来看,根据一些调查短期的定单比较多,长期定单增加的不是很快。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可能更大程度上是短期的用工需求,这个问题随着定单的满足,这个时间段过去之后这些问题就自然消失了。
另外,比如外贸的需求已经稳定增长了,那这也不是很大的问题。一般来说农民工的季节性是比较强的,比如到了春节前后可能要考虑下一年重新找工作,如果沿海地区的用工需求确实很旺盛的话,我相信还会有大量的农民工到沿海地区找工作,因为毕竟沿海地区的工作比内地工作的时候收入水平高一些,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网易财经:相信就这个话题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展开讨论。由于时间的关系,本环节的讨论先告一段落,感谢两位老师带给我们非常精彩的观点,至少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企稳向好,谢谢两位老师带给我们乐观的情绪。同时我们马上进入巫楠读报时间,来看一下巫楠带给我们最新的全球视野。
(读报时间)
巫楠:大家好,欢迎一起回来和我读报,我是主持人巫楠。下面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关于G20的另一个重要议题“薪酬制度”方面的最新报道。
首先为大家带来的是路透社的一篇报道,标题是“G20将决定什么?”。此前,我在上个环节的读报时分和大家分享了路透社关于本次G20峰会的一些公报草案,在这个公报草案中,有关于薪酬制度的评论,公告说“改革薪酬制度的政策和实施是G20峰会各国增强金融稳定性要付诸的关键努力”。根据路透社的报道,G20首脑关于高管薪酬的议题发生了非常激烈的辩论。
德国总理默克尔警告各国不应该在薪酬问题上发生分歧,而是要赶紧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和英国首相布朗对薪酬问题的反应比较冷淡,没有意愿对于薪酬设置特别的限定。而他们实际上更加关心的是要提高严格的银行资本。
另一篇是来自华尔街方面的报道,认为G20对于银行薪酬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进展。这位加拿大官员表示,加拿大总理史蒂芬将敦促各国领导人继续推进全球金融体制的改革,包括薪酬体制改革。
实际上关于薪酬体制改革,虽然在G20峰会上被提出是一个议程,但是最新的报道并没有太多的细节。那么除了分享国外媒体的报道,我今天晚上还准备了两个故事,是网易财经独家策划的故事,在今年的年初,网易财经有一个底特律的多媒体专题,在这个多媒体专题上也采访到了一些独家新闻,包括雷曼的前高管和德意志银行的前高管,他们是处于华尔街最鼎盛的时期在这里做到VP的位置,经历了整个华尔街的繁荣,也经历了风暴。在风暴之后,他们是首先被风暴淘汰的人,但是他们曾经也是体会到了关于薪酬制度从天上到地下的经历。天上地下是指他们曾经获得的酬劳非常的高,离去之后是大打折扣的。
首先讲一讲雷曼前高管的故事,雷曼前高管叫大卫,他的故事是非常戏剧化的,当年他在雷曼兄弟做的是全球业务支持部的副总裁,底下有500名员工,他当时完全生活在雷曼的光环里,有高额的佣金,全球出差的机会,还有品酒会,出入名人的私人聚会。包括他私人讲过,曾经在奥巴马当选前就跟他在一些场合私人见过面。所以他是见人所不能见的人,过人所不能过的生活,是非常精彩的。但是这种精彩转瞬即逝。当雷曼破产以后,安格就裁员了,佣金大打折扣,但是安博德陷入的是对华尔街的制度和华尔街繁荣的反思之中。经过六个月的尝试没有找到很好的金融业的工作,他也认识到了华尔街幻灭的生活,得出了一个结论,华尔街高额佣金时代一去不复返,所以他最后做出的选择是回家,隐退到他在新泽西州的老家,包了一个小型的项目,手下有两三个帮工,以承包制挨家挨户的修厨房,修花园,改造家里的工程,简单来说就变成了一个个体户了。
但是我们采访他的时候,他还是说生活是非常现实的,而且可能比华尔街来说更加充实,但是他反思到,谁让他的生活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他认为这是要指责一下华尔街的制度,并且有这样的一段话,他说:在我看来,那些受害的人走过了整个历程。他指的受害人可能是由于金融风暴离开了以前高管的位置的这些人。他们是提供支持的人,这些对华尔街的领导层高度的信任,但是他们的结局却非常的痛心,因此安博德说:我想华尔街在这方面是存在一些贪婪了,我没法在走开的时候说那些人的腰包里没有一点贪婪。
我觉得安博德可能是在薪酬制度上最有说服力的人,他的故事也非常的戏剧化。今天当我们重谈薪酬制度标准的时候,这是不是不再是警示华尔街或者是美国的问题,是否是一个更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所以如果做一个祝福的话,我是希望像安博德这样的人不会再受到伤害,并且回到G20的议题上来的话,除了德国以外,薪酬制度是很多国家势在必行要解决的问题。
今天关于薪酬方面跟大家分享这么多的故事,下面很快进入下一个议题,是有关薪酬制度,由我们的主持人和嘉宾为大家带来精彩的评论和解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