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从6124到3073,沪指半年时间跌去3000点,两市千只股票集体腰斩。08年股民没有盼来期待中的奥运行情,却等来了一波势不可挡的股灾,全国上下的护市呼声此起彼伏。佛语云:“善恶有报,因果循环”,暴跌背后自然有它更深层的原因,中国股市的跌宕都有着深厚的时代因素。

网易财经推出“中国股市反思录”系列专题,以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为背景,追根溯源,对影响中国股市发展的重大事件进行一一反思,讨论我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问题。希望对广大投资者能够有所启迪。

证监会并不会承担“救市”角色!   --范福春于08两会期间表态  

 
 
   大盘跌去3000点 政府终于出手护市


2008-04-21

  证监会4月20日晚突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对本轮下跌元凶——股改限售股解禁进行规范,并对大小非转让提出了8条铁律。

  对大小非解禁的规范,被市场解读为超级大利好,4月21日上证指数高开210点,但随后遭巨量抛盘打压,沪指最低触3073点,险遭腰斩。

  证监会的《指导意见》被市场人士指出存在严重的漏洞,机构5分钟就想到了对策,当日追高的散户再次遭受沉重的打击。

   


2002-06-24

  同样是因为国有股减持,有人把2008年4月21日的高开低走同2002年的“6.24行情”联系起来。

  2002年6月24日,国务院正式叫停国有股减持,沪指跳空高开142点,几乎所有的A股均涨停,最后报收1707。但连涨几天后又重归跌势,井喷行情宣布彻底失败,阴跌到2005年的998点。

  “6.24”的失败后果是严重的。严重性在于政策没能调控市场,从而导致可能出现的反转走势变成失败的反弹。421、624似乎有着惊人的相似,历史是否将重演?

 利好护市,缘何失灵?  
 

A股积弱难返 市场悲观解读救市政策

首先,大小非完全可以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进行低成本的对倒,然后再回流二级市场抛售,就可以完全避免政策的限制;

同时,一个月内减持1%的股份的限制条件亦相当宽松,对于多数小非减持来说根本不构成影响;

另外,市场更担心的是,在限制政策预期的刺激下,部分大小非可能会加速减持。

第四,规范大小非解禁,并没有涉及到现在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及个股增发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内容。【详细

   两条路线之争——专家激辩护市

护市论战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未来

  中国政法大学刘纪鹏教授认为:我们能否综合化解通胀、奠定未来发展的经济基础,能否开启第二个经济繁荣发展的30年,都要视当前的资本市场政策而定。

  在管理层尚未做出清晰判断前,我们的争论意义重大,可以说,谁掌握了话语权谁的观点就能占上风,谁就能决定这个发展的主基调。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这次论战和2001年的资本市场大讨论完全等量齐观,所有人都应该充分重视,因为这决定了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下跌延续到半年后,关于“救市”与“不救市”的争论随着股市逐步跌近3000点而更加白热化,在某些“界限分明”者眼里,与二十多年前的“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类似,这显然是一场颇具政治意味的路线之争,而蔓延到普通股民那端,已经恶战成人身攻击的谩骂。

  论战焦点-股市该不该救、能不能救,用什么救。

 

股市暴跌原因

 大小非-大小非零成本抛售股票,是做空a股的最大动因。

 再融资-平安、浦发恶意圈钱是本轮股市暴跌的导火索。

 估值过高-A股市场的平均市盈率超过30倍,07年年底最高时超过70倍。

 股改缺陷-股改只是使所有的股份获得流通,但如何使这部分新的存量股票合理地进入市场却没有考虑清楚。【详细

 政府该不该护市?  

救市派  

代表:刘纪鹏 叶檀 水皮

  “救市派”认为,反对者过于迷信或夸大市场作用,照抄照搬西方理论,忽视中国至今未脱离政策市的国情,是“脑子被驴踢”,“害人不利己”。

  他们主张,既然去年“5.30”能调高印花税,打压膨胀的股指,来一次“突然干预”,那么这次在股指大跌民众“赔得直不起腰”之际,更应该“富有爱心和责任感”,补偿性地“再来一次”,至少要调回“5.30”之前的水平上。

 

市场派  

代表:胡舒立 霍德明 谢国忠

  “市场派”认为,“救市”是“饮鸠止渴”,破坏了市场机制与运行规则,股市跌涨市场亦然,涨超了自然会“价值回归”,跌过了头,也自会再度“理性上扬”,市场本身有其“自救”能力,政府“救市”多此一举。他们批评“救市论者”夸大了股市下跌的风险,“看贬了”市场抗跌的承受力,“唐吉柯德”似地好心办坏事,甚至认为某些“救市论者”居心叵测,有其利益考虑,“让别人学好,却自个儿使坏”,企图诱骗股民入市增持助其“解套”或趁机浑水摸鱼,获利套现。

 政府救不救得了?  

救市派:调低印花税可让市场重拾信心

  “救市派”认为,综观国际上的历次金融危机,都是依靠政府的政策介入而得以消除,单纯依靠市场自身完全不能自救。

假如政府不在这个阶段介入,很有可能将错过最低救市成本的最佳时机,而且还会在股市塌陷后引发更为危险的危机。

即使调整印花税不能改变下跌的趋势,那也会给疲软绝望的民众“打一筒”强心剂,重拾信心。应该调至530之前的水平,下调过少则不会起到救市作用。或许印花税下调之后股市也不会立刻涨起来,但是不下调,上涨的可能性就更小。

 

市场派:调低印花税会加大股市动荡

  “市场派”认为,调整印花税是“杯水车薪”,去年“5.30”调高花税也没能阻止住股指的上扬,如若再次调低,只会“错上加错”,奉劝管理层“量力而行”,莫要“装彪逞能”。

  同时他们认为,西方注资、调息并非主观救市,只是例行地缓解系统的流动性风险。

  而且,调低印花税只会助长投机,使广大散户的损失更加雪上加霜,更会使在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之际,国际热钱蜂拥而来投机套利,加大股市动荡的风险。

 用什么护市?  
措施
优点
弊端

 

限制大小非
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数1%的大小非解禁,须在大宗交易系统平台进行,延缓大小非减持行为给二级市场带来的冲击。 大小非完全可以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进行低成本的对倒,然后再回流二级市场抛售,就可以完全避免政策的限制。


市场大跌,就该有新基金发行了,市场一涨,就把闸门关了。

基金发行已经成为目前监管部门调控市场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今年以来新批基金已经达到30只,新基金发行已被证监会屡试不爽,这一度被专家们认为是市场化救市手段之一。

降低印花税

只有降低印花税才能避免“零和交易”,使股市投资者能够获取上市公司的分红收益,从而增强人们投资股市的信心。 降低印花税,机构对倒拉抬、打压股价的成本大大降低,加剧股市震荡。国际热钱会涌入中国股市投机。
资本利得税
大小非征收资本利得税,使大小非减持成本提高,延缓大小非减持行为给二级市场带来的冲击。 大小非获知相关信息后,会在征税前大规模抛售手中的大小非股票,很可能反倒加速股市的崩溃,从而使边缘中的股市更不堪一击。
限制再融资
防止流氓公司恶意圈钱,把融来的钱用于炒股票等投机活动。 政府一向将再融资与国有大企业资产重组捆绑推出,限制再融资有可能被认为会阻挡上市公司改革步伐
股指期货
有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和自我修复,有助于从制度上防范股市的暴涨暴跌。 股指期货的推出只对大盘股有利,小市值的公司则会因此死掉,散户的利益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大跌背后的国家意志

通胀才是头号敌人

  两会期间,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经济工作,要把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虽然,3月份的统计数据还没有最后公布,但结果仍不容乐观。法国巴黎百富勤中国公司分析师孟原预计,3月份中国CPI涨幅8.2%,略低于2月份8.7%。谢百三教授认为,这次通胀可能是建国以来最难调控的一次。

政府更看重于来自通胀的压力

  《华夏时报》副总编辑迟宇宙认为,国家“救市”表态之所以“千呼万唤不出来”,是因为相比于“救市”,政府更看重于来自“通货膨胀”的压力。

  而且目前限于监管层领导的分管职责尚未明确、精力所限等因素,有关表态会比较谨慎,而且政府也在考虑调整印花税的实际效果,与其做事倍功半的“雪中送炭”,还不如等股市构筑底部之后再适时“锦上添花”,在等待一个时机。

  《上海证券报》时寒冰认为,在通货膨胀的指标还没有明显改善之前,国家是不会“救市”,至少现在不会调整印花税。与整体国民相比,股民虽然不少,但所占比重毕竟有限,政府可能更担心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整个社会的风险。

  国际著名金融专家丁大卫教授认为,在面临外有次级债危机内有高通胀的两难下,要求监管部门处理当前中国股市一定站在高处、通盘考虑、从长计议,不可顾此失彼。

通胀问题不解决,股市不会有行情

  申银万国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认为,假如高通胀问题不解决,经济发展遇到这一瓶颈,那么即便市场因为政策因素而有所好转,也不可能出现系统性的上涨行情。也许,这也是现在管理层对于出台一些被认为是“利好”的政策措施比较谨慎的原因。客观地说,在行情如此低迷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稳定市场,这无可厚非,也符合市场规律。但是,作为理性投资者,应该清醒地看到,只要高通胀的阴影仍然存在,那么股市就不会有真正的行情。

  时寒冰预计,如今次贷危机还在蔓延,股市的上涨又无疑会加大政府对推动通货膨胀的担心,因此“创业板、股指期货”在奥运会之前不可能推出。到今年中期以后CPI会逐步放缓,本着社会稳定等各方面因素考虑,奥运会之前的7月中下旬会有可能出台利好措施。

   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市场

股市现状是5.30以来一系列政策造成

  在经历了持续暴跌之后,今年一季度A股总市值蒸发掉了12万亿元,这相当于去年全国GDP的40%。4月18日,沪指最终跌破3100关口,周跌幅达11.4%,创本世纪最大跌幅。(之前的最大周跌幅在今年的2月1日产生,跌幅为9.26%;而上一世纪的最大周跌幅产生在1996年12月20日,跌幅为20.25%。)

  刘纪鹏认为,股市目前的现状是2007年“5.30”以来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导致的。去年印花税出台的背景和内容都是大盘下跌的原因,‘5.30’就是政策呀。建行回归是不是政策?去年10月份上市公司筹资1900亿是不是政策?

  那么,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为什么我们的股市却出现了同期全球最大的跌幅?A股怎样才能重新走上健康的轨道?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市场?

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郎咸平认为,证监会存在的目的是打击不法交易、内幕交易以及操纵股价的行为,而并没有赋予证监会等监管机构打击泡沫的权力。证监会应该发挥以民为本的信托责任,以全体中小股民的利益为唯一考量的标准。

  水皮认为,中国股市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中国特色浓重,“在政府具备四位一体(政府既是市场的所有者,又是监管者、参与者、受益者)功能的现状下,让政府什么都不管,不是害政府,挑动政府跟投资者之间的对立吗?他们的潜台词就是‘完了好’。”

  刘纪鹏认为,投资者解不解套不归政府管,但保持市场稳定是政府要做的。只要把该给市场决定的给市场,就能安抚民心,让大家看到诚意和善意,从而恢复对管理层的信心,市场就能稳定。”

  《人民日报》文章表示:这些年,我国股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度越来越高。对这样一个作用巨大的市场,这样一个历经曲折重获新生的市场,相关各方应当精心呵护,倍加珍惜,努力使其成为经济的“助推器”,决不能让它成为“绊脚石”,拖累国民经济的发展。

 

护市之争结语:证监会《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的出台是政府开始发挥信托责任的第一步,监管层开始迈向正确的方向,这是我们应该鼓励的。所谓“市场化”的股票市场应该是在一个有政府规范、严格治理下的股票市场。但我们在鼓励的同时,又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政府为什么要出台这么一个“指导意见”来救市,正是因为我们上市公司的高管、职业经理人缺乏信托的责任,随意抛售股票,置中小股民的利益于不顾,这是我们必须反对的。阻碍股票市场发展的一切不合理的规定,如“印花税”问题,都必须得以解决。

 --TEH END 

   我的2008股市愿望墙(许愿可直接在专题底部的讨论区提交)
策划:龙牧羊 制作:蘑菇  2008.04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742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