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教育自己的学生:“军人的理想是马革裹尸还,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累死在书桌上”。                  --林毅夫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2月4日正式任命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毅夫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林毅夫1952年生于台湾宜兰,现任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详细]

[林毅夫当选世行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其人] [林毅夫-来自台湾的爱国者] [林毅夫-学术地位显赫] [林毅夫-发展经济学和农村经济专家] [林毅夫文集专栏]

  《华尔街日报》20日报道,世界银行总裁左里克考量开发中国及新兴经济的发展,决定任命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所主任林毅夫为世银的首席经济学家。 报道指出,林毅夫出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将更进一步转变世行与中国的关系。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行捐助的主要国家之一。而今中国的外汇存底高达一兆五千亿美元,已不太需求世行的捐助。[详细]

  林毅夫接受“中央社”电话采访时不愿多谈这项任命案,仅表示“这还在猜测阶段”、“还要确认”。林毅夫近年来较少接受媒体采访,但经常在公开演讲时发表专业看法。[详细]

  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在拟定研究计划及发展方向上扮演相当重要的决策角色。林毅夫将是第一位非美国或是欧洲人士出任此职。

  如果最终任命,那么,林毅夫将是世行首位非欧美籍的首席经济学家。作为二战以来负有盛名的国际组织,世行“首席经济学家”的称号,除了学术认可,也包含某种荣誉。“首席”团队的名单中,包括斯蒂格利茨等诺贝尔奖获得者。所以,突破欧美专家的“垄断”,这个“首位”,不只是林毅夫的个人荣耀,甚或不只是中国经济学界的集体光荣。[详细]

  林毅夫1952年生于台湾,1978年在获得硕士学位,后辗转至北京。1982年获得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1986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1994年与几位学者共同创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担任主任至今。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是第7、8、9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学术顾问,亚洲开发银行"农村贫困问题研究"项目顾问,联合国粮农组织经济社会部高级顾问组成员,世界银行顾问等数职。

  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第一个提出了“新农村运动”概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学术支持;第一位运用规范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问题的中国本土经济学家;第一个登上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这一国际经济学界顶级讲坛的中国学者……这许多的“第一”,记录了他过去30年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求索,亦为此刻的“一朝成名天下闻”埋下了伏笔。[详细]

  23年前,以台湾军人身份到中国大陆的林毅夫有没有遭至困扰呢?林毅夫说,他本身很突显自己是「台湾人」,除了离开台湾之外,他从来没有做任何对不起台湾的事,那时只带身份证明文档,并没有将机密文档到大陆,至于会选择离开台湾,就留待历史评监。

  问及他在23年前离开台湾时前夕的内心感受,林毅夫表示,当时的他内心冲突,只是一心想为国家努力,为中华民族复兴做出贡献,他认为两岸统一是最好的,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林毅夫表示,台湾人应将眼光放广,台湾人也可以作为全中国的主人,只要经济发达,政治文化也会发达,台湾实应保持经济上的领先,就台湾2,300万人与中国大陆12亿人的人口比例而言,台湾人应有更大志向。 [详细]

  在中国大陆的经济学家队伍中,林毅夫教授在许多方面都是十分独特的,无论治学还是个人经历都是如此。这不仅因为他来自台湾,更重要的是他占去了中国经济学界太多的第一。他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是197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教授的关门弟子。

  他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在国际最权威的经济学学术杂志《美国经济评论》和《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论文的中国大陆经济学家,也是到目前为止在国外经济学期刊中发表论文最多的一位,是目前在国际经济学界受到瞩目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运用规范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也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学者之一。从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和地位看,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经济学家恐无一人能望其项背。

  作为专注于中国农村问题的经济学家,林毅夫对中国的社会格局进行了冷静的剖析。1999年,针对当时的通货紧缩形势,林毅夫第一次提出了“新农村运动”的概念,其建议及具体内涵逐渐被国内学界及政府部门所认同,为中央后来提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学术支持。

  林毅夫的另一重要领域——制度经济学研究亦享誉国际学界。他强调制度的内生性,一直主张市场取向的改革。认为只有实行市场经济,理顺市场价格体系,培育国有企业的自生能力,才是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针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问题,林毅夫指出,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在于动员资金和配置资金,资金动员的能力取决于配置的效率。并最早提出和阐述了被国内学界经常引用的制度经济学的两个基本概念——诱发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

  技术变迁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可是,一般主流经济学却将其设定为既定的前提而不加专门研究。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一样,应该作为经济体系的内生变量加以研究。研究中国特有的经济制度和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制度变迁的原因,将不仅能为中国的改革发展实践服务,而且对经济发展理论本身也是一个贡献。基于这种认识,林毅夫教授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选择了制度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为主要研究方向。他对诱致性技术变迁学说中的两大理论假说,即市场需求诱致性假说和资源禀赋变动诱致性假说,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利用中国农业技术创新实践分别对之进行了经验检定。他将这些理论假说推广运用到分析中国非市场的制度环境中去,从而扩大了理论的适用范围,并根据中国的经验对原有理论假说加以检验和修正。[详细]

林毅夫:顺差并非比较优势之过

  顺差扩大并不是比较优势或者出口导向战略导致的,而是国内外的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的结果。根据比较优势战略,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就要进口,而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能够获得资本和其他资源,得到较好发展,所以出口也比较多。[详细]

林毅夫:如不打击住房投机环节 房价还将上涨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特别是住房需求的增长主要被各类投资和投机主导,消费需求变成了一个抬高房价的借口。这种基于发横财目的的房地产投资和投机活动,虽然可以促进GDP在统计意义上的增加,但根本不能刺激消费,反而极大地压制居民在吃、穿、住、行等最基本的消费需求,并给整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详细]

林毅夫:顺差可能继续攀升 人民币合理升值在3-4%

  林毅夫解释说,外贸顺差过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产能过剩而内需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林毅夫同时认为,除了产能过剩因素,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快带来的“热钱”流入,也和贸易顺差激增有很大关系。 林毅夫最后再次呼吁,中国政府要坚持目前所采取的自主的、灵活的、可承受的汇率原则,“按照我个人对中国经济状况的理解,人民币的合理升值幅度应在3%到4%”。[详细]

★进林毅夫的专栏 看看更多文章>>>

高端阅读试图建立这样一种视野,即提供一个真正具有深度理性的阅读环境.以便读者在长期的阅读体验中进入高端思考者的视野,以他们的视角和思维去观察和分析周围的经济现象,得到客观独立的分析结论.

  苦难中成长的顶级富豪  

  坚决支持上调油价!   印度薪资涨幅远超中国

  新劳动法保护不了弱势群体  200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更多点击进入>>>

2008.1.23 编辑:frost@高端阅读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742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