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600016)

民生银行收购联合银行为何失利?

2010-01-11 22:45:49 来源: 网易财经 我要跟贴

前言:民生银行在收购美国本土商业银行——联合银行(UCBH)过程中,有多次都发现破绽,完全可以避免上当,但都未能终止这笔帮助民生银行实现国际化的交易,而最终让民生银行蒙受8.87亿损失,这期间发生了什么,没有阻挡民生银行的这笔交易?

网易财经1月11日报道 1月9日,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谈起收购美国联合银行时,他用“出去不要盲目的上当”来总结这段经历,他说,我们自己一定要把自己强大起来,才能够适应全球化。

这是民生高层首次在公开场合谈论这段失败的收购经历,我们或许可以从中窥见当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些病症。

民生银行国际化野心

“民生银行成为首家入股美国本土商业银行的中资银行”,这是民生银行当初收购美国联合银行的宣传口径,如今读来颇具讽刺意味。

2009年中,作为国内最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民生银行资产规模从11年前初创时的86亿元飙升至8521亿元。对这家由民企出资成立的银行而言,试水国际化的第一步就有望迈进资本主义最前沿的美国市场,仅这层耀眼的光环,就足以欲罢不能了。

这家历史不长却风云不断的银行很另类。在国内银行界,四大行之金贵自不待言;源远流长的交行,脱胎于招商局集团的招行,中信系的中信银行,乃至源自福建的兴业银行,无一不背景深厚。民生银行是一家草根色彩十足的银行,它的崛起正是中国民营金融的奋斗史。

多年的野蛮生长之后,民生想要的,已经不只是规模,抑或速度。国际化品牌憧憬,海外野心,抑或“走出去”带来的更高层次的认可,让民生蠢蠢欲动。

联合银行看上去很美

2007年7月的一天,生于香港的美国人胡少杰叩开了民生银行的大门,他的身份是美国第二大华人银行——联合银行的董事长兼总裁。当年3月底,联合银行以2.05亿美元现金收购内地首家外资独资银行——德富泰银行100%股权。

胡少杰是个传奇人物。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作为总裁的他倾其所有,挽狂澜于既倒,使联合银行摆脱了被印尼所有者甩卖的命运,并于当年11月将该行推上了纳斯达克。此后他摇身变为联合银行董事长。

“联合银行20年来没有一笔房贷坏账”,胡少杰信誓旦旦地向民生高层描述自家资质。那时贝尔斯登崩溃已经引起全球范围内对美国次级抵押住房贷款风险的担忧,“我们连一个次级按揭头寸都没有”,胡的语气不带一丝犹豫。

“与民生合作是因为双方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业务可以互补,”胡少杰称,“德富泰很小,服务网络有限,必须找一个很好的合作者,我们不能给客户提供的服务,就交给民生银行来做。我相信这次合作对两家银行都有帮助。”

展现在民生面前的,是一家“健康”的银行,一家与民生志同道合的银行,一家互补性强的银行,更重要的,一家美国本土银行。

一旦谈成,民生银行将成为这家美国银行的第二大股东,开中美银行业股权交易之先河,同时民生金融控股架构更趋成型。联合银行在美国各地的70家分行,及其在香港和台湾的分支,令民生国际化大跃进充满想象。当时民生海外布局几近为零,仅在香港设有代表处。

这实在是一件风光无限、甜头多多的交易。早就按捺不住国际化冲动的民生银行动心了。

当时还未垮台的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一——美林(Merrill Lynch),充当了本次交易的顾问。在美林的推动下,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胡少杰所言非虚……接下来,从热恋到闪婚,“一切的手续都办了,该办的都办了”。

第一轮注资:一名董事的反对

2007年9月27日,民生银行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三次临时会议,通过了对联合银行的收购计划,此时距胡少杰初访民生不到三个月时间。按计划,收购将分三个步骤:

第一阶段,联合银行向民生银行增发约540万新股,占增发后股本的4.9%。民生以现金9690万美元认购,收购价为17.79美元每股。

收购第二阶段,即在2008年12月31日前,民生银行通过联合银行增发或其指定的某些股东出售老股的方式增持,占发行后股本的9.9%。交易完成后,民生将跻身第一大股东。

第三步,民生银行有权但无义务通过购买联合银行发行新股或指定股东出售老股的方式,增持至19.9%的股权。

在民生内部,不是所有人都沉醉在美国梦的喜悦中,会上有一名来自淡马锡的董事投了反对票。由于联合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于商业性房地产贷款,这名董事质疑美国房楼市波动可能会给这项投资带来较大风险。他显然不是大多数,这笔收购最终还是通过了。

“霸道”的美联储和联合银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民生银行首先遭遇了“非常霸道”的美联储。两年后,曾经亲赴美国与监管当局沟通的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回想起那段经历,毫不掩饰他的情绪。当时,面对傲慢的美联储官员,洪崎等人反复强调民生赴美“留学”的诚意。“他们说可以,你们来学习可以,不是这么说的话,根本不可能进来,”洪崎称。

美国人最终向他们敞开大门。进去之后,不过是美国梦褪色的开始。

2008年3月,民生银行依协议支付了首笔近1亿美元现金。令民生始料未及的是,即便向联合银行派驻了一名董事,甚至成为第一大股东,也难以拿到任何话语权。“如果其他董事赞成了你赞成可以,他们反对你就不可以。你不能反对他们,你只能顺着别人,因为你没有话语权。”洪崎言语间夹杂着愤懑与自嘲。

“我们对于他们的法律实在是不清晰,不清楚,人家真的是强势。”洪崎感叹道。

颇为讽刺的是,据民生银行2008年年报,就在2008年2月29日,该行董事会迫不及待地通过了香港代表处升格为香港分行,以及在东京、新加坡、伦敦三地设立海外代表处的决议。

如今两年过去了,尚无任何公告披露这些海外部署的下文。

第二轮注资:禁不住抄底诱惑

在华尔街大地震爆发之际,联合银行股价直线下跌,原本失意的民生银行禁不住抄底诱惑,如约注入第二笔0.3亿美元的资金,并获得了国家监管部门的放行。

这有赖于胡少杰的巧舌如簧。2008年12月11日,胡少杰再度访华。面对中国监管官员,胡展示了长达32页的PPT,详细说明了联合银行的“优势”。当时并没有公开信息显示,联合银行出现了呆账或次贷风险敞口。

时间快进至2009年9月8日,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的催促下,联合银行公布了一份独立调查报告。报告称,联合银行正面临呆帐与房贷亏损问题,对贷款的损失拨备也不充足,这都是因为银行内部监管不足,高管涉嫌蓄意做出不当行为。

这是16个月以来,联合银行首次承认管理层有意隐瞒日趋恶化的财务状况。此前,联合银行在2008年年报及2009年一季度财务报告中隐瞒了数以百万美元计的贷款坏帐和呆帐损失。

东窗事发,胡少杰被迫辞职;以他为首的联合银行高管因涉欺诈面临集体诉讼。

连美国政府也被骗了。在民生银行第二轮投资之前,美国财政部也向联合银行提供了2.99亿美元的救助金。在洪崎看来,“其实美联储在很多方面是稀里糊涂的,比我们银监会的监管差远了,他们根本就搞不清楚。”

2009年11月6日,拥有35年历史的联合银行被勒令关闭,随即落入主要竞争对手华美银行之手。

第三轮注资:民生内部分歧扩大

在此期间,民生银行曾试图继续增持联合银行,即实施第三阶段的投资计划,将股权增至19.9%。这一次,民生内部分歧扩大了,董事会未迅速达成一致。接受路透社采访的一名高层人士称,“我们还需要得到更详细的信息后才能决定,目前大家的意见不一致。”

据洪崎透露,在联合银行倒闭之际,民生银行依然痴心不改,向美联储提出了注资申请。奈何明月照沟渠——美联储“政治性太强”,洪崎称,“当时已经倒闭了,我说能不能帮助搞,他们说不行,就是让它倒了也不能给你们中国人。”

11月10日,民生银行公告称,2008年3月和12月,该行对联合银行的两次投资,累计折合约8.87亿元人民币;截至9月30日,已按会计准则确认投资损失和减值损失合计8.24亿元人民币。分析人士认为,仅剩的0.63亿元帐目价值,很可能在四季度全部计提。

至此,民生银行美国梦灰飞烟灭。

招商银行的收购之鉴

对一家资产过万亿、年度利润上百亿的银行来说,不到9亿元的投资损失影响甚微。但作为一家庞大的上市公司,民生银行对联合银行的投资始末,充斥着浮躁与谎言。

强烈的国际化冲动,不明确的国际化定位,以及公司治理的历史缺陷,使“饥不择食”的民生银行,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匆匆作出了海外投资决策,且最终一错再错。

与之相对的是,据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日前透露,当年联合银行到中国寻找买家时,首先找的就是招行。“这是一家华人银行,我们要进入的是美国主流市场,所以没有去谈”,马蔚华如是说。

招行曾于2008年斥资172亿元收购了香港永隆银行53.12%的股权,后续整合成效超出市场预期。马蔚华解释称,“我们不是要参股,是要控制……香港很多客户对广东华南有需求,而我们在华南的客户对香港有需求,所以我们就定位为跨界业务。”

与招行目标明确的大手笔动作相比,民生银行收购联合银行更像一场闹剧。

同样蹊跷的是,据洪崎亲口所言,当他在美国与胡少杰会面时,他发现这个人很“独裁”,“连个秘书也没有”,不停炫耀“一切事情我说了算”,因此认定联合银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极不完善”。既然如此,民生银行何以不及时止损、终止后续注资呢?

民生银行香港再出发

从诞生到一步步发展壮大,民生银行有太多未解的纠葛和谜题。值得庆幸的是,在美国梦碎后不久,2009年11月26日,民生银行H股成功上市,融资260多亿元,成为年度香港规模最大的IPO。

毫无疑问,本次海外上市将深远影响这家银行的未来。“做国际市场合格竞争者”,“把民生银行办成百年老店”,这是创始人经叔平自始至终的夙愿,而融入国际资本市场是实现这些愿景的必经之途。

另一个值得深思的细节是,在民生银行H股招股过程中,有国际投资者向该行高管表示,“你们投不投海外?你们投我们就不投(民生银行),你们不投我就投!”

正如董事长董文标所言,民生银行未来的市场定位是,成为民营企业的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和高端客户的银行。这一提法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广泛认同。

回望民生银行14年来筚路蓝缕、纠葛重生的成长史,不由得感叹中国民营资本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期待H股上市最终成为民生银行摆脱沉疴、焕然一新的里程碑。而这场狼狈收场的国际化尝试,能真正警示民生银行补足内功,而非好大喜功。(网易财经 董云峰)

民生银行行情图

民生银行管理层

名字 职务
董文标 董事长
洪崎 行长
毛晓峰 董秘
乔志敏 监事会主席
吴透红 财务负责人

民生收购联合银行

时间 进程
2007年10月 民生银行以每股17.76美元的价格首次入股联合银行(UCBH),持股比例为4.9%。
2008年12月 民生银行再次斥资2.04亿元增持UCBH5%的股份,持有UCBH9.9%的股份。
2009年11月6日 美联银行被美国加州金融管理局关闭

民生银行十大股东

股东名称 比例
持股数
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 5.9% 11.11亿股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005L-CT001沪 5.1% 9.59亿股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 4.01% 7.55亿股
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94% 7.41亿股
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 3.27% 6.15亿股
福信集团有限公司 3.12% 5.87亿股
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3.09% 5.82亿股
四川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 2.52% 4.74亿股
易方达50指数基金 1.50% 2.82亿股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分红-005L-FH002沪 1.07% 2.02亿股
数据截止2009.09.30

主营业务构成

类别 营业收入 占比
贷款及垫款 195.74亿 92.12%
拆放同业 2.72亿 1.28%
存放央行 8.66亿 4.08%
存放同业 1.97亿 0.93%
债券投资 26.57亿 12.50%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24.42亿 11.49%
其他业务收入 60.68亿 28.56%
合计     320.76亿 150.96%
数据截止2009.06.30

《上市公司调查》往期回顾

更多专题
本期编辑:陈彬 2010.01.11 编辑热线:010-82558283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742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