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日沸沸扬扬的二次房改讨论热潮,引发了业界巨大的关注,目前的房改是否成功,二次房改是坚持彻底的市场化还是应该政府出钱包办,房改方向该如何选择?此次二次房改热潮由14名专家联合上书所引爆,而网易财经发现,其中专家身份值得关注,有些甚至是在校的学生?这样的上书与政策建议,是否严谨,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最新报道二次房改溯源 视频专访各方观点房改方向滚动报道

 

money.163.com
图说企业家:“涉黑者”刘汉
14位专家学者上书提议二次房改

官方表态

住建部否认进行二次房改摸底

住建部否认进行二次房改摸底

针对“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牵头摸底二次房改”传闻,该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称,住建部下阶段工作重点未涉及二次房改。[详细]

住建部称坚持房地产市场化不动摇

住建部称坚持房地产市场化不动摇

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强调,房地产产业发展坚持市场化方向不动摇,同时加强住房保障工作,以实现居民住有所居的目标。[详细]

二次房改论溯源 在校学生成上书专家

  • 近期炒得沸沸扬扬的二次房改,源于14名专家联合上书,网易财经获悉上书资料,其中多数专家为博士,有几名甚至是在校的学生。

独家评论:二次房改应首先打破身份社会

  • 住建部的专家不承认二次房改,就是不承认一次房改的失败。打破身份社会,彻底的市场化,清楚利益阶层的福利房制度,只有这样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才能健康的发展,房价才有下降的可能。

最新报道

分析评论

二次房改

08年6月份以来一些专家学者不断提出,后引起了高层的注意。据媒体报道,2009年10月,一个以住建部副部长牵头的调研小组,已开始调研十年房改的得与失。探索住房制度该走一个什么样的模式。[详细]

目前住房体制三大缺陷

·首先,货币化补贴政策与市场房租房价严重脱节。切实可行的住房货币化,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住房实物供给充分,二是货币化住房补贴的数额能够跟上房价和房租的实际涨幅。

·其次,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供给缺乏制度保障。中国现行住房保障制度,目标和供给对象定位模糊,供给方式和程序存在制度性漏洞。

·再次,禁止单位提供住房实物保障也存在弊端:一是无法就近上班的城市职工将与日俱增;二是增加城市交通量和能耗;三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供给的责任全由政府担负,难免漏洞百出。

二次房改论溯源

↑返回顶部

【首次上书】发改委专家:企事业单位应自建廉租房

“二次房改”,最近传得沸沸扬扬,最新的建议显示,用完全政府定价的方式提供准市场化的平价住房。只要改革土地供应模式,打破政府的土地垄断局面,形成土地供应的竞争格局,房地产市场的多元化供应局面一定会自动形成。

关于“二次房改”有三次所谓上书。2008年6月,发改委专家刘会勇成为“二次房改”提法的最早建议者。他指出:企事业单位应自建廉租房,租给单位职工居住作为过渡房,建房资金可以来自房改售房款。

[点评]企事业单位自建廉租房到底是单位的权利还是义务?如果是义务,多少单位有能力承担,会不会又成为垄断企业的专利?如果是权利,是不是几个人组建一个企业,甚至是专门为了自己建房而成立一家企业,政府就应该批一块廉价土地?

【二次上书】李稻葵建言:由政府主导提供平租房

今年4月,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建议:“二次房改”应该由政府主导提供房屋住房服务,除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政府要建更多的平租房,将目前未纳入政策性住房的中等收入群体纳入其中,减轻高房价给“夹心层”带来的压力。

他认为,平租房等由政府提供的房子应该占到50%,中等收入人群可以住平租房,这样他们不用着急买房,也就极大减轻了商品房市场的压力。

[点评]由政府提供占市场总额50%的所谓平租房,是否可行?这个建议可能是参照了香港和新加坡房地产制度的结果,但那两个地方都是城市政府,跟中国当前飞速城市化的历史现状完全不合。一套房通常耗尽老百姓一生的能量和积蓄,对于政府也未见得格外轻松。

【14位专家上书】改革供地方式 建立三三制住房制度

由李明发起,建议建立第三种能够满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公共住房制度,以“定地价、定建房标准、定税费率、定5%利润率,竞房价、竞建设方案,综合打分高者得”的方式,提供准市场化的平价住房。

并建议国务院成立“深化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二次房改,尽快提出建立“三三制住房制度”和“四定两竞”公共住房改革的具体方案并发布执行。

[点评]用完全政府定价的方式提供准市场化的平价住房。这种住房的最大特点是扭曲了市场信号,必将像经济适用房一样成为权力寻租的渊薮,甚至可能比经适房领域更腐败。

独家视频专访焦点核心人物

↑返回顶部

各方观点

↑返回顶部

话题:房改之路在于彻底的市场化

↑返回顶部

二次房改方向:继续坚持市场化方向

住建部称房地产发展坚持市场化不动摇

今后房地产市场应该继续完善,从政府保障和市场提供的两极提供模式,转变为政府保障、政府支持和市场提供三极的住房提供模式,尤其是“政府支持”的房屋提供模式,包括了限价房、公共租赁房等系列帮助城市“夹心层”解决住房问题的产品。

经济适用房各地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从1998年停止实物住房分配,推进市场化以后,全国已经约有1800多万个家庭通过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改善了住房条件,在调整过程当中,各地也存在着不少管理当中的问题。存在的这些问题,住建部称将通过进一步细化政策,加强监督管理来解决。

二次房改能否修正“坏的市场化”

不管反对还是支持二次房改者,都认为“市场化方向不能改变”。既然在市场化大方向上高度认同,那所有的争论,就只能是对当前房地产到底是“好的市场化”与“坏的市场化”之争了。

滚动报道

↑返回顶部
 
编辑:刘 雁 2009.10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742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