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题
加息
icon 本月连续两个政策出台 缓解外贸顺差过大

7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海关总署公布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共计1853个十位商品税号,占全部海关商品编码的15%。对列入限制类的商品将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

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

剑指巨额顺差 国家出台最新政策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政策调整
政策目标
2007年6月18日
2007年7月1日
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 为了进一步抑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
2007年7月23日
2007年8月23日
公布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 为了优化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icon 为啥调整了出口退税又再次出台加工贸易新政?

如果只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是不公平的

例如企业可以在出口退税被调低之后,就是通过大量进口原材料,转做加工贸易,来规避出口退税调低带来的损失。目前中国外贸出口大量来自加工贸易,2007年上半年加工贸易进出口4409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比重为45%,仅仅调整出口退税税率,已经无法对减少外贸顺差和贸易纠纷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加工贸易新政是出口退税政策的补充与延伸,既保证了出口退税政策的有效性的同时又强化了调控力度。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思路与出口退税调整是一脉相承的

外贸顺差增长过快,不仅加剧贸易摩擦,而且加大了国内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为了缓解贸易顺差过大,促进外贸平衡,政府需要利用多种政策工具。这次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思路与出口退税调整一脉相承,都把调控重点放在“两高一资”和低附加值、容易引发国际贸易纠纷的产业。如纺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行业。

[企业的声音与行动:]

香港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新的加工贸易政策可能令1.45万家中小港资企业受到不小的影响,其中1万家可能面临停产风险,相关企业要有积极应对之策。

青岛市外经贸局官员:从企业了解的情况看,不少企业准备放弃相关商品的出口,一些经营困难的企业甚至可能会因此倒闭或面临转型。

多家纺织和轻工企业代表:在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座谈会上向商务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官员提出,由于劳动力和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的影响,企业负担已经非常重,希望政府能够慎重考虑目录调整问题。

青岛大明皮革有限公司管理人员金雪峰:如果皮革行业被列入禁止类目录,企业将承受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大企业将减小生产规模,而小企业可能倒闭。

东莞从事家具业的某台商:听说过新目录正在制定的消息,但如果保证金缴纳额度不高,企业应该还可以设法应对:可以通过对退税率较高的产品采用一般贸易,退税率较低的产品采用加工贸易的手段,来抵免一部分损失。


icon 政策的直接影响与可能出现的后果
[从企业与行业角度来看]

淘汰生产效率低下、规模小且产品经济附加值低的企业,对于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以及整合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加工贸易新政对于被限制的行业来说,产品同质性强,生产工艺成熟,产能扩张容易,国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很多企业希望寻求出口来解决销售,出口利润下降将使这些行业盈利水平下降。因此这次政策的调整将进一步淘汰那些生产效率低下、规模小且产品经济附加值低的企业,对于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以及整合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对于规模较大、生产产品具备较高经济附加值的部分上市公司来说影响甚微。

[从受影响地区来看]

区域特点鲜明的加工贸易区域发展格局 要发展中西部地区

为配合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加快形成布局合理、比较优势明显、区域特点鲜明的加工贸易区域发展格局,此次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政策调整,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别政策:一是东部地区新设立的外贸企业,不予批准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业务;二是中西部地区A类和B类加工贸易企业继续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空转管理。

所指中西部地区是指除东部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

icon 新一轮加工贸易政策全面调整 下一步是啥?
[企业通过"香港一日游"获得税收优惠的工具会被叫停?]

新目录出台可能只是新一轮加工贸易政策全面调整的序曲,还有一些政策也在讨论中。如对东部大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实行保证金"半实转"——缴纳50%的保证金,以及不再批准东部新的企业开展限制类的加工贸易业务。

"香港一日游"使我国成为自己的第七大进口国

另外,曾受争议的"国货复进口"政策,几乎肯定将受到修订,这些产品将被取消加工贸易的保税政策。不少专家指出,"国货复进口"已经不再是企业深加工结转的一环,而成为企业通过"香港一日游"获得税收优惠的工具。

国家发改委此前发布的一季度贸易顺差分析显示,2006年我国国货复进口高达733.6亿美元,使我国成为自己的第七大进口国。

东部加工贸易企业是否会向西部转移,仍然取决于企业自身

国加工贸易肯定是需要升级转型的,政府采取引导政策,是希望企业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但是具体企业如何转型,包括东部加工贸易企业是否会向西部转移,仍然取决于企业自身。

财经
央行

icon具体政策信息

7月1日起调降出口税率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主要包括: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盐和水泥等矿产品、肥料、染料等化工产品、金属碳化物和活性碳产品、皮革、部分木板和一次性木制品、一般普碳焊管产品、非合金铝制条杆等简单有色金属加工产品,以及分段船舶和非机动船舶。

二是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主要包括:服装、鞋帽、箱包、玩具、纸制品、植物油、塑料和橡胶及其制品、部分石料和陶瓷及其制品、部分钢铁制品、焦炉和 摩托车等低附加值机电产品、家具,以及粘胶纤维。

三是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主要包括:花生果仁、油画、雕饰板、邮票和印花税票。


8月23日起实施加工贸易新政

中国现有政策:加工贸易产品在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时,不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最终产品出口也不享受出口退税。但对于列入“限制类”的教工贸易商品则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在进口料件时,由海关收取和应征关税、进口环节税等值的保证金,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加工出口并办理核销后,再将保证金及利息予以退还。

此次政策调整,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别政策:一是东部地区新设立的外贸企业,不予批准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业务;二是中西部地区A类和B类加工贸易企业继续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空转管理。这次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思路与出口退税调整一脉相承,都把调控重点放在“两高一资”和低附加值、容易引发国际贸易纠纷的产业。如纺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行业。


[相关新闻]
·商务部就调整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进行解读
·中国加工贸易政策再度调整 东部中西部差别对待
·中国商务部就调整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进行解读
·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公布
·东方证券:限制加工贸易 对出口的增长影响小
·简评加工贸易新政:更为宽广的调控范围
·加工贸易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我加工贸易政策作重大调整
·商务部副部长:调整贸易政策不是要取消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政策重大调整 调整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icon 相关专题


"流动性过剩"迷局与解决之道

 


[讨论:抑制出口能否减少贸易顺差?]

不少加工企业突然从微利变为亏损,甚至不得不把到手的订单放弃

我国的经济结构与发达国家不同,发达国家是服务业占据主导,利润率相对较高,而我国是以制造业(加工业)为主导,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利润率较低。出口退税率大面积调整以后,不少加工企业突然从微利变为亏损,甚至不得不把到手的订单放弃。更多的企业在出口退税率下调和加工贸易政策后,面临着痛苦的抉择:提高出口价格,难以冲破联手压价的外商屏障,在目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并不现实;转向内销,在内需不畅的情况下也不太现实,因为在我国的贸易顺差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据绝对地位。那么,惟一可行的做法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这种能力,许多企业因此被淘汰出局。

网易网友最聪明,欢迎大家就此话题继续讨论

[相关评论]

· 网易北京网友(218.241.*.*)的原贴:
  百姓贫穷、内需不足、依赖出口(没有技术)、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出口、来料加工贸易、巨大顺差、货币供给增大、通货膨胀,百姓更穷。
  中国经济外需拉动,投资是引致需求,大量投资也就是为了生产出产品再出口。我们在世界上扮演了奴仆的角色。

· 网易广东中山网友(125.92.*.*)的原贴:
  是该限制这些行业的外贸加工,污染太厉害了.外国企业将这些污染工业的生产放在中国,而中国的外贸企业赚这些小钱,污染的是大家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水源.我在一家纺织贸易公司就知,深知纺织业的污染有多厉害!

· 网易山东青岛网友 ip:221.0.*.*的原贴:
  打击出口是为了减小顺差,减小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膨压力,避免经济危机。从侧面看,1.3万亿的外汇储备在手里却不知道该如何合理使用,反倒给rmb升值压力逼得被动的打击自己的生产企业,决策者是有一定责任的。
  什么积极的产业升级,还不是给逼得割肉而已。最简单的例子,为中国提供几千万就业机会的纺织业,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但大部分为中小企业,资金有限,如何转型?

· 网易北京网友(219.234.*.*)的原贴:
  国家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减少贸易摩擦,另一方面也是在逼迫企业提升研发和创新能力从而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劳动力成本不会永远低廉,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是要从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上找出路。美日扼杀中国的强大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当前GDP过度依赖外需的局面必须扭转,挖掘内需的潜力才是未来国家经济强盛的真正出路。

主编信箱 本专题责编:Seedling 热线:020-85105163-5333 给网易提意见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