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
三中全会宣布,中国将推动土地改革,将给予农民更多产权。
全会提出,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人民监督权力
把权力关进笼子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改革总体设计
设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两个积极性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更公平
建立更公平的社保制度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完善体系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建设用地
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财产权利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三中全会提出,将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发展基层民主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放宽准入
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宪法权威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划定生态红线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和生态补偿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文化市场
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2020年
重要领域改革获关键成果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要取得决定性成果。
安全体制
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由于经济总量的增加,要稳定宏观税负就需要继续进行结构性减税。
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是报告中特别突出的亮点,这是整个财税体制的前提和基础。
“赋于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实质上就是赋予农民土地产权。
中国必须坚持市场化,同时强调必须收入分配要坚持社会公平,让更多人得到改革实惠。
此次公报首次在“摸着石头过河”前加上“顶层设计”,改革指导思想和之前划清了界限。
坚持经济建设仍是中心,坚持发展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公报表述相对简洁,实际上金融改革早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就已经表述的比较清楚。
公报强调了平等的概念,打破了过去所谓的和公有制经济有差异的说法。
会有更细致的金融改革方面的措施,会涉及利率市场化、放松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体系等。
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或成为未来土地改革的一个方向。
关于土地制度方面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应该给予农民完全的土地产权。
较受关注的金融改革,包括汇率自由化、人民币自由兑换等报告中都未有涉及。
房产税很难全面开证,相关的产权关系还没有理清。
会议前A股走势较弱,后期需防范缺乏业绩支撑的个股风险。
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改革的高度重视和强烈决心。
尽管公报没有直接对金融改革作出表述,但公报的一大亮点就是强调市场资源配置。
三中全会充满正能量,改革决心、力度、深度及广度超出了预期。
一些由国企垄断的行业,包括石油丶电信和银行等领域,会逐步让民营企业进入。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面,如电力、煤炭、自来水供应、污水治理等的
公报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住主要表现在四方面。土地改革超出了市场预期,提高农民财产收入会加大消费,乡村消
这次会议形成的总体框架基本符合预期,未来还需要更多的配套细则。对于股市来说,利好兑现,A股还未见底,
农村土地的价格会越来越高,征用地的价格会大幅上升,农民在土地收购、征用阶段的收益可能会大幅度提高。
公告的透露的信息可能预示着,限购令将逐步退出,房产税将逐步推进,这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公报来看,关于财税改革方面没有太多出乎意料的内容,而强调“稳定税负”意味着还是结构性减税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