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3月10日讯 2010年春天刚到,中国的银行业在过去的一年里疯狂放贷而导致普遍患上“资金饥渴症”。在招行、交行配股融资的带动下,国内上市银行纷纷蠢蠢欲动,欲通过资本市场再融资来补充资本金,以储备新一年的“粮食”。
浦发银行在去年9月份刚刚定向增发募资150亿还不到半年,再度宣布向财大气粗的中移动增发22亿股募资398亿元来缓解资本金压力。这一交易得到浦发银行投资者的欢呼雀跃。同时市场普遍认为,这一巨额融资使前期风闻的浦发银行H股上市融资计划也告一段落。
震撼交易
3月10日晚间,浦发银行和中国移动双双宣布此次增发方案,让市场对这场交易的猜测终于落定。公布的方案和市场传闻相差无几,浦发银行以每股18.03元的价格向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发行22.01亿新股,共计募资398.01亿元以补充资本金。交易完成后,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浦发银行24.32%的股份(按截至2009年12月31日的持股数测算),仍为浦发银行第一大股东,广东移动将持有20%的股份,成为浦发银行的第二大股东。而其实际控制人依然是上海市国资委。
浦发银行表示,中移动广东公司将派出两名董事和一名独立董事进驻浦发银行董事会。但中移动不参与浦发银行的日常经营。
这场纯现金交易,超过了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的交易金额而成为在A股市场上最大的一笔股权交易。对于坐拥2500亿元现金的中移动来说,拿出398亿投资对其各项财务指标影响甚微,但是对于资金严重饥渴,资本充足率长年在监管红线下运行的浦发银行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截至2009年9月30日,浦发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6.76%和10.16%。根据中信建投分析师魏涛测算,398亿到位后浦发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4%,达到10.76%,资本充足率近14%。如果加权风险资产的增速为25%,筹集的资本金可满足浦发未来3-4年的业务需求。
交易未启 中移动已浮盈59亿
此次浦发银行向中移动的每股增发价格为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90%,即18.03元/股。该交易价较浦发银行停牌前最后交易日20.74元的收盘价折让13.07%。中移动此次认购股份将有3年的锁定期,但在此期间可向其联营公司转让股份。
在浦发银行股吧中,部分网友对中国移动的入股价格提出质疑。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规定,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底价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90%,实际发行价不得低于发行底价。浦发银行此次确定的入股价格,正是以底价发行。不少投资者认为他们也有以低价认购的权利,浦发银行应该向原有投资者配股融资,而不应该向中移动低价定向增发。
按照中移动每股18.03元的认购价格,和浦发银行停牌前最后交易日20.74元的收盘价计算,目前中移动投资的398亿元,交易尚未正式启动,已经浮盈超过59亿元。
奉命注资还是郎情妾意?
浦发银行从2月26日停牌到今日宣布入股协议,短短13天双方敲定了方案。不过有关国资委“对央企拓展非主业业务持反对态度”的相关报道,却对浦发和移动的“恋情”前景罩上了阴霾。
对此,国泰君安银行业首席分析师伍永刚向网易财经表示,这么两家大型企业的入股合作,不可能是在监管部门一点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至少会有初步的沟通。也许最终的监管层的审核存在一定“变数”,但最终放行应该问题不大。
对于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原因,浦发银行董秘沈思表示,一是为了解决资本金,二是为了产生协同效应。“之所以选择中国移动这样的央企作为战略投资者,其资金实力雄厚是主要原因。”沈思进一步表示。
在3月10日浦发银行的公告中表示,公司向广东移动非公开发行股票,一方面将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核心资本金,另一方面也将为公司与中国移动之间的战略合作建立基础。双方进行资本层面的合作后,也将寻求在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包括移动金融及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业务合作、基础银行业务和基础电信业务领域的合作、客户、渠道等资源共享。
但是这一交易其实上并没有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同,早在3月4日消息一出,中国移动H股应声放量下跌2.411%。香港市场认为中移动的投资是应中央要求,充实浦发银行的资本金,以达到监管红线,并指出此投资已经和国资委打过招呼,国内担心不会被国资委批准乃多虑之举。
对此王建宙回应称,他也有听过有关意见,但认为并不符合依据。他指出中移动入股浦发行纯属商业性行为。中移动入股浦发银行后可拓展多方面的移动金融业务,通过手机的电子支付系统,将会开发电子转账及电子汇款,有关投资是看重中移动自身长远效益,希望市场能明白中移动此交易可继续壮大。
中国移动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中也表示,此次股权投资模式可以较好地结合双方利益,形成促进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合力,电信运营商也可获得产业链中更大的主动权。
尽管如此,中移动出乎意料的入股浦发银行,虽然中移动集团总裁王建宙称将会提升未来盈利空间,但香港各大投行却大多持保留态度,认为中移动斥巨资投入非核心业务是不务正业,同时认为王建宙描绘的移动金融愿景,并非短期内可以见到。
评级机构穆迪认为,入股浦发行的行动,反映中移动管理层对本身风险承受程度上升,但在推出TD-SCDMA之时,这也可能会分散高级管理层的注意力。
究竟中移动入股浦发银行是奉命注资还是如双方所说的郎情妾意呢?
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移动与银行合作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规避政策风险和业务风险。中国移动要进行金融相关的业务,必须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许可,在《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还未正式出台前,大规模推广移动支付业务面临较高的政策风险。如果中国移动能够与银行合作,就能“借用”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所需要的资质,包括:支付清算、账号管理、发行多功能存储卡和银行卡等,进而规避开展移动支付业务面对的政策风险。
他认为在中国移动与银行展开合作的前提下,从合作成本来看,控股的合作方式所需要的投入资金最大。谈判合作所需要的资金投入最小,但谈判时间比较长。入股合作所需资金居中。从业务推广速度来看,控股银行的方式,对银行具有一定的决策权,银行能很好的配合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入股银行的方式,可以与银行形成紧密的合作,会积极推广移动支付;谈判合作,移动支付作为一个新的支付渠道,运营商成为银行电子支付的渠道,中国移动很难掌控产业链,不利于中国移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
“采取控股的方式所需要的资金巨大,且审批难度也极其困难,虽然中国移动是比较富裕的央企,但还不具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控股银行。现在只剩下入股银行一种合作方式。从入股合作效果看,入股比例必须达到大股东的份额,银行才会积极的与移动合作开展支付业务,而从中国移动的资金实力,尚不具备能力入股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那么移动可选择的对象必然落在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上面。这也就是为什么浦发银行可能成为中国移动入股对象的原因所在。”他进一步解释称。
从浦发银行角度看,浦发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足,需要筹资资金,只要能满足浦发的资金需求都可以是其考虑合作的对象,如果入股的股东还能有助于浦发银行的业务发展,似乎更佳,显然作为最富有的央企中国移动能够满足浦发银行的需求。
同时在资本市场屡屡融资的浦发银行,去年9月份才经过一轮定向增发,倘若再度向资本市场伸手要钱,也定然遭到诟病,引进中移动作为战略投资者,无论是从融资成本还是公司自身发展考虑,“背靠大树”、独避蹊径的融资方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浦发增长靠融资?
翻开浦发银行这些年来的融资记录,2006年至2008年通过内部积累共补充核心资本超过180亿元;2006年通过公开增发A股股募集资金约60亿元;2008年发行次级债券募资82亿元;2009年通过非公开发行A股募集资金约150亿元。
这4年正是浦发银行高速扩张时期。净利润由2006年末的33.5亿增长到去年的130亿左右,而这一切要归功于其贷款规模的扩大,相对应的总资产也从2006年末的6893.5亿元也迅速放大到2009年9月末的1.59万亿,3年总资产翻倍使得其资本金也开始捉襟见肘,以至于资本充足率总是位列上市银行末位。
尽管年年募资,几年来浦发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只是维持在5%左右的水平。而目前在银监会将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至7%,并将其达标与能否发债联系在一起的新的监管标准面前,浦发银行不能再走以前老路,资本金不够就用发债来解决,现在要解决资本金来源只能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这对浦发行来说是一致命的打击,但如不能尽快解决融资难题,其规模扩张将再次受阻或停滞。
本想在2009年赶超招商银行总资产的浦发银行,却面临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的监管利剑。盈利能力靠利差扩大和贷款规模增大,利差扩大短时期内或难以实现。而扩大贷款规模成为浦发银行超越同行的唯一有效路径。但是连续几年的高速扩张贷款规模模式已成强弩之末,让自己患上严重的“资金饥渴症”。
根据浦发银行发布的2009年业绩预告显示,2009年税后净利润为人民币132亿元,同比增长5%。剔除2008年一次性税项收益后,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3%,增速远低于07年和08年。或许正是受到资本金的压制。
面对资本限制规模发展的困境,市场为浦发行开出了最直接而且一劳永逸的药方----赴港上市,通过两个市场融资会大大减少资本金掣肘的烦恼。但是浦发行管理层似乎并没有就此做好计划和打算,传闻最后不了了之。直到中移动的入股,才让市场恍然明白,浦发银行的管理层对融资另有“妙计”。
中移动的入股,一次带来398亿的现金,让浦发银行和其投资者感到意外的惊喜,根据分析师的预测,这笔巨资足够浦发银行3-4年的“挥霍”。在解决资本充足率的后顾之忧后,浦发银行会不会快马加鞭大规模放贷,以实现赶超招商银行目前2万亿总资产的夙愿呢?(网易财经 耿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