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2月25日讯 一则数年来虚增销售收入达50亿元的消息,再度把四川长虹这个曾经的彩电大王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通过对这陈年旧账的再次清理,和近年来四川长虹在家电市场的表现,特别是在目前主流的液晶电视市场的表现,这家中国曾经的电视大王、沪市第一龙头股似乎已经褪尽光环,显现出没落的气象。
长达十年的财务造假?
近日四川长虹因知情人士举报有长达十年的财务问题一事,引起四川证监局、国税、经侦等部门的关注。消息称,从相关几个部门了解到,该举报分别已于春节前和2月20日正式受理,但目前尚未进展到进驻公司展开调查的程度。
事实上,有关四川长虹违规的举报从1998年持续至今,甚至有一位举报人搜集证据的时间长达13年,收到的距今时间最久的证据为1997年。根据举报材料汇总统计,四川长虹虚增销售收入约为50亿元。
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宋一欣分析称,尽管此事距今已经十年,如果监管机构最终认定四川长虹十年前的财务确实存在问题,那么此后1999年、2009年先后两次进行的总额度达47.5亿元的再融资均是缺乏法律依据的,不实数据进入总资产,此后历年的财务报表也均存在虚假,投资者在1998年后据公司披露数据进行的股票买卖均是在虚假的前提下做出,权益已经遭到损害,可以据此对上市公司提出赔偿要求。
举报材料显示,早从1992年起,四川长虹就要求旗下经销商不得以商业承兑汇票进行结算,但其财务报表中却有巨额的商业承兑汇票,对于这一现象,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会计专家夏草都提出过质疑,认为其中藏污纳垢,但长虹方面一直否认。在这次举报到相关部门的材料中,有关这一问题的举报仍在其中。该材料称,1998年四川长虹的财务报表显示,该年度应收商业承兑汇票71份,共计22.5亿元,均为四川长虹作假的结果。
除了通过巨额虚假商业承兑汇票虚增销售收入外,举报材料中还提到了1998年,四川长虹还存在重复记录销售旺季收入的行为,这部分的金额约为20亿元。
知情人士透露,四川长虹作为一家国有上市公司,本来没有必要冒险虚增收入,但是迫切的融资需求成其虚增营收的直接动机。
这则重磅消息一出,四川长虹今日股价受到较大抛压,在大盘上涨的情况下,盘中跌幅一度接54%,成交量达到8.7亿元,换手率也高达6.36%。最终报收7.41元,跌1.46%。
随后,四川长虹就涉嫌财报作假的消息向网易财经作出了详细澄清,长虹公司新闻发言人刘海中称“四川长虹虚增50亿销售收入的消息属于虚假信息。作为一家公开上市公司,四川长虹历年财报中销售收入的确定均符合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财务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公司根据客户的商业信用等级采取包括银行汇票、银行承兑、商业承兑等不同结算方式,均系根据销售市场变化作出的一贯性政策安排,公司历年收取的商业票据均进行了正常的收款结算,不存在任何虚增。
同时他表示,所谓知情人范德均,原本长虹公司员工,1998-1999年时任公司销售处湖南管委会主任,期间因涉嫌职务侵占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公司依法与其解除了劳动关系。
“对于范德均的无理取闹和公开挑衅,长虹公司曾多次耐心地进行了开导和教育,并严正地拒绝了其诸多不合法的要求。范德均正是在要挟不成的情况下,开始了四处散布不实言论,中伤、诋毁长虹公司。”
四川长虹是否清白,当事人双方各执一词,一时间无从考证,还待监管部门的最终调查结果。
但是对于老牌的彩电巨头四川长虹来说,倘若被查实存在如此之大的虚增收入,将会让这家在Apex事件中尚未恢复元气的公司面临更大的麻烦。
60亿的孤独豪赌
长虹,这家曾经的彩电巨头,民族品牌的领跑者,1997年销售收入超过了188亿元,净利润达到27亿元,创造了迄今为止国内家电企业的利润记录。同时当年长虹的股价也一飞冲天,达到66元的骇人高度,成为当时的沪深两市第一牛股。
而如今这家公司确有日薄西山之意,在2004年被Apex骗取30亿后,当年巨亏37亿,05年盈利2.85亿,06年净利润2.29亿,07年3.37亿,2008年净利润仅仅3111万元,已经无法和上世纪90年代辉煌时期望其项背,同时还有被目前以海信为代表的新秀们甩开的趋势。
进入本世纪,彩电行业进入平板电视时代,传统CRT电视被历史淘汰,海信、TCL等电视厂商纷纷转型平板电视。但随着平板整机产量的快速增长,一个困局日益凸显---面板成为制约中国平板电视产业发展的瓶颈。无论是液晶还是等离子,中国彩电企业每生产一台电视就要进口一块面板。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企业认为,液晶代表了平板产业发展的方向,应该进入液晶面板领域。然而液晶面板投资巨大,进入门槛很高。相比较而言,等离子竞争不像液晶那么激烈,而且门槛相对较低。长虹选择了后者。
2006年,长虹在经过一年多谈判、冒着韩国担心核心技术外漏的政治风险绕道美国几番运作将韩国欧丽安等离子公司收入囊中,完整拥有了等离子屏生产技术和核心专利。2007年年初,虽然舆论一边倒地反对,长虹毅然决然地筹资约60亿元,宣布引进等离子面板生产线。与此同时,海信、TCL、创维则选择了液晶模组。
长虹进入等离子领域,这一决策让市场一片愕然,舆论普遍认为长虹此举的风险非常大,至今仍然受到诟病。
家电行业资深观察家刘步尘对网易财经表示“其实,长虹当初决定进入等离子面板领域的理由并不充分。虽然液晶领域竞争比较激烈,进入的风险大;等离子领域竞争不激烈,进入风险小。进入液晶领域的企业多,但是蛋糕巨大;进入等离子领域的企业少,但是蛋糕小。更关键之处在于,液晶是一个急速扩容的市场,而等离子则是一个萎缩的市场,两者的发展趋势不同。”
光大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目前,等离子电视在平板电视中销量占有率不足5%,市场上坚持销售等离子电视的有松下、长虹、三星、等为数不多的企业。2010年1月,四川长虹的虹欧等离子一期工程量产,覆盖42-85 英寸的高清和全高清产品,设计年产能216万片/年,通过扩能增量,年末产能将扩大至300万片/年。
但是光大证券分析师赵磊认为,目前,液晶电视已成为市场主流,等离子电视基本上不可能在性能上全面超越液晶面板电视。未来1-2 年,等离子电视要迅速提高市场份额,除非能够在成本上有20%以上的优势,而短期四川长虹能否做到这一点还不得而知。
相对于四川长虹孤独的推动“非主流”产品,TCL、LG、夏普等厂商则大力发展液晶面板电视,去年末,TCL联合深圳市国资公司斥资245亿开发8.5代液晶面板项目,随后液晶面板厂商京东方投资280亿建国内首条8代液晶线。
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四川长虹面前,面对不到5%的市场份额,长虹等离子面板将由谁来消化?怎么消化?
刘步尘表示,事实上,长虹投入巨资建设等离子面板生产线,绝对不是仅仅为了自己消化,而是希望卖给别的彩电厂家。但是除长虹之外,中国彩电厂家都在走液晶主导的路线,对等离子面板没有需求。而且,正因为市场空间太小,长虹等离子电视的产量并不高。
“要想占领一个市场,首先要获取消费者,这是市场营销的基本法则。长虹在等离子市场上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出在消费者环节。消费者普遍认为液晶是平板电视的主流,等离子是支流,甚至是过渡性产品。没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买非主流的产品。因此,对于长虹来说,其当务之急是加大市场推广的力度,消除消费者对等离子的种种误解。”他说。
多元化之败
上世纪90年代,四川长虹在彩电领域获得巨大成功后,开始走多元化战略,在空调、冰箱、数码、电池、芯片、通讯、房地产等行业均有涉足。但是从几年来的经营业绩来看,多元化经营没有取得成功。
券商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四川长虹核心业务彩电占收入的40%,但毛利率不足17%,不具备盈利能力。白电业务中,美菱电器的冰箱业务和华意压缩的压缩机业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但空调业务缺乏盈利能力;数码业务发展迅速,2009年收入预计50 亿元,比2008年增长60%以上,具有一定盈利能力;手机业务经过前期的高速发展后,2009年收入趋于稳定,预计在30亿元。房地产业务立足于开发公司内部存量地产,根据预售情况以及工程进度,预计2010年可确认10亿元以上收入。未来,房地产业务将成为四川长虹重要的利润来源。
尽管如此,面对上百家子公司,四川长虹母公司在盈利能力较强的资产中仅是相对控股,如四川长虹仅以18.01%控股美菱电器(冰箱业务),29.92%控股华意压缩(压缩机业务), 45%控股国虹通讯(手机业务)。少数股东在盈利能力较强的资产中所占比例过大,导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严重偏低。以2008 年和2009 年前三季度为例,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仅占净利润的12%和23%。
所以分析师赵磊认为,长虹业务多元化,但是黑电业务缺乏盈利能力,少数股东损益过多。
郎咸平在2006年也公开表示,全国彩电行业的平均ROA(总资产回报率)是2.46%,空调行业的平均ROA是3.30%,而四川长虹多元化经营整合后的ROA是0.68%,根本没有协同效应。长虹多年的多元化经营对业务收入没有什么贡献,还是以电视、空调为主,多元化经营没有取得成功。
日薄西山
在Apex上栽的大跟头,导致2004年巨亏37亿,而自1998年至2003年,四川长虹六年间的净利润合计才28.35亿元,“彩电行业利润率本来就不高的,发生这样的事件四川长虹几年内恢复过来不大可能”刘步尘称。
和四川长虹具有可比性的海信电器,同样以电视机为主业,也同样都是国企。4年来海信电器净利润从2006年的1.3亿,逐年增长至去年前3季度的3.09亿,而四川长虹2008年净利润仅仅3111.65万元,去年前3季度也只有8331万元。滑落明显。
刘步尘认为,四川长虹近年来经营不佳的原因有很多。其一,国企体制加上军工背景,经营不够灵活,市场化意识明显没有TCL这样MBO成功后的民企强;其二没有抓住产业发展机会,死守CRT,待到平板电视风起云涌之时,却剑走偏锋,发展市场份额有限的等离子电视。第三,他认为Apex事件对四川长虹打击太大。
除此之外,市场也普遍认为,四川长虹原董事长倪润峰一心推动的MBO未果对企业损伤太大,其副作用至今仍未消散。
种种原因,造就了四川长虹今日的局面,无论从盈利能力还是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已远远没有当年的霸气。(网易财经 耿俊)
【相关阅读】
知情人范德均关于四川长虹虚假财务报告和欺诈发行情况说明全文
四川长虹回应虚增50亿销售收入质疑
【附件】举报人黄建平举报材料原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