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日中信证券披露公告,已经与处于次贷危机中的贝尔斯登达成相互持股的基本意向。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认为此次结盟是他将这家中国最大的券商打造成一家国际证券公司计划的一部分。

然而,近日贝尔斯登突然表示资产状况严重恶化,以致需要美联储出手相救,与中信证券的这次合作很可能失败。而一旦交易告吹,可以说是中信证券国际化道路的一次挫折。

另一方面,双方之前达成的价格是105美元,而今日摩根大通给出的收购价仅仅是2美元/股,中信证券立时处于尴尬的位置。

贝尔斯登将成为中信证券国际化道路上的一道坎。最后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网易财经调查
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的交易如果失败,你认为是好事还是坏事?

好事,免得被拖下水。
坏事,国际化受影响。
不好说。
投票结果

本投票起止时间:
2008-03-17 至 2008-09-17


  贝尔斯登深陷危机 股价暴跌

贝尔斯登流动性恶化 美联储紧急出手援助
贝尔斯登公司14日表示,在过去24小时里公司资金的流动性严重恶化。当天,美联储在紧急会议上决定,让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通过摩根大通银行向贝尔斯登公司提供应急资金。贝尔斯登周五收盘暴跌47%,跌至30美元的八年半低点。

摩根大通拟每股2美元收购贝尔斯登 折价率达93%
摩根大通公司3月16日证实,已同贝尔斯登公司签署收购协议,拟以每股2美元收购贝尔斯登,这个价格按当天的收盘价约30美元计算,折价率高达93%。两家公司董事会一致批准此项交易。美国财长保尔森对收购计划表示支持,并称政策制定者会尽一切可能避免金融市场危机损害实体经济。

贝尔斯登被迫"贱卖" 股价两日内从60跌到4美元
周四贝尔斯登股票的收盘价还在60美元左右。受消息刺激,周五贝尔斯登股价最大跌幅超过50%,最后收跌47%,收报30.00美元。周一开盘,贝尔斯登股价直接以3.17美元低开,最终收报4.81美元,跌幅大84%。

贝尔斯登一年来股价变化
贝尔斯登大事记 美联储为何出手
2008年
3月16日:摩根大通证实,将以总价约2.36亿美元(每股2美元)收购贝尔斯登。

作为美国第5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除了普通投资银行业务外,还在美国债券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司大量从事抵押担保证券和交易业务。

由于贝尔斯登管理着大量的客户资产,为大批中小型市场交易商提供担保和清算业务。如果贝尔斯登因为流动性枯竭而倒闭的话,大批中小型交易商将因为无法清算而无法正常运行,如果数以百万的投资者资金将因为无法清算而处于冻结状态,市场将无法正常交易。

贝尔斯登倒闭给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太大,清算则是更为复杂,美联储不希望金融市场出现更大的动荡,它没有别的选择。

3月14日:美联储决定通过摩根大通公司向贝尔斯登提供应急资金,以缓解该公司的流动性短缺危机。这是自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美联储首次向非商业银行提供应急资金。
3月12日:施瓦茨在美国CNBC电视台发表讲话安抚投资者情绪,称公司目前流动性充足,并预计公司将在第一财季实现盈利。
1月7日:贝尔斯登公司首席执行官凯恩迫于压力宣布离职,施瓦茨接任该职。 贝尔斯登危机始末:由传闻引发的崩溃
2007年
12月20日:贝尔斯登宣布19亿美元资产减记。

贝尔斯登的这场危机因自身产品结构引发,但最终因市场的恐慌,而在一周内陷入绝境。

CEO史瓦兹上周三专门接受CNBC采访,试图平息任何对贝尔斯登的猜测。

在此之前几天内,欧洲银行开始停止和贝尔斯登进行交易。一些美国固定收益和股票的交易员在上周一开始做同样的事情,将现金从贝尔斯登那里提出,害怕如果贝尔斯登申请破产资金将会冻结。

到了上周四,形势已经很明朗,贝尔斯登不能应对担忧的客户不断地撤出。到下午4:30的时候,史瓦兹确信贝尔斯登已经面临绝望的情况,不得不向美联储求助。

9月20日:贝尔斯登宣布季度盈利大跌68%。5月底至8月底间,公司账面资产缩水达420亿美元。
8月5日:贝尔斯登公司联席总裁兼联席首席运营官沃伦·斯佩克特宣布辞职,艾伦·施瓦茨成为公司唯一总裁。
8月1日: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只投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的基金倒闭,投资人总共损失逾15亿美元。
6月14日:贝尔斯登发布季报,称受抵押贷款市场疲软影响,公司季度盈利比上年同期下跌10%。

 中信与贝尔斯登:曾经的展望——前程似锦

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结盟 有望借次按机会做美国投行股东
2007年10月23日,中信证券昨日公告称,与贝尔斯登公司就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事项进行商议。中信证券和贝尔斯登结成全面战略联盟将是中国证券公司国际化的第一例。

中信证券和贝尔斯登的合作首先是换股,从联合声明来看,中信证券将以10亿美元持有一项期限长达40年的可转换信托优先证券,在此期限内可转换为贝尔斯登6%的股份,而贝尔斯登将花费10亿美元通过一个期限为6年的可转换债和为期5年的期权来获得相同比例的中信证券股份。交易将严格按市价计算换股价格,联合声明中谈到了双方均按照公告前包括10月19日在内的前五个交易日均价计算换股价,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以确保股东权益。

中信证券和贝尔斯登的合作第二步是建立位于香港的合资公司,贝尔斯登将把香港、东京、新加坡的业务拿进来,中信证券则将把中信证券国际公司整合到这个新公司中去,并为此支付一些财务方面的费用。

王东明:捆绑贝尔斯登“国际战车”
作为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把中信证券捆绑在贝尔斯登这辆“国际战车”上后,中信证券能否继续保持750%的业绩高速增长?贝尔斯登能否从新兴市场的发展中获利复苏?

中信证券一位高管表示:“国际化是我们的当前战略。我们正因为战略上的决策非常超前,才会领先于同行。股改的时候我们坚持大项目、大平台、大网络的战略,现在要放远眼光、国际化。”

中信证券一年来股价变化

中信证券07年年报摘要
营业收入 3087111.41万元 每股收益 4.01元
营业成本 1100817.93万元 每股净资产 15.56元
营业利润 1986293.48万元 销售毛利率 64.34%
投资收益 757563.61万元 营业利润率 64.34%
利润总额
1990417.28万元 净利润率 40.13%
净利润
1238852.13万元 净资产收益率 24.01%

 贝尔斯登遭难 中信证券表态

中信证券表示尚未与贝尔斯登签署正式协议
近期,贝尔斯登流动性告急同时股价大幅下跌的消息给 中信证券与其的相互投资蒙上了一层阴影。对此,中信证券表示,公司将根据贝尔斯登近日发生的情况,对贝尔斯登的最新情况和拟议中的相互投资及业务合作计划进行综合评估。目前双方尚未签署任何正式协议,公司不能保证未来能够达成最终协议。

中信证券或与贝尔斯登重新谈判 上调持股比例
受次债危机影响,以美国股市为首的全球股市普跌,贝尔斯登的股价亦出现持续下滑。
中信证券就其拟定向贝尔斯登公司投资10亿美元的条款寻求与贝尔斯登重新展开谈判,力争将其在贝尔斯登的持股比例由原计划的6%上调至9.9%。


 评论:中信证券国际化遭遇贝尔斯登这道坎

中信联姻贝尔斯登恐将搁浅 重新审视海外扩张之路
在贝尔斯登陷入重围之际,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贝尔斯登间的投资交易悬而未决或许是令前者免于损失一大笔钱,但中信证券成为全球金融界顶尖公司的雄心壮志也很可能因此受挫。

中信去年10月宣布联姻贝尔斯登,不过这一合作迟迟未获得证监会批准。自从双方交叉持股的合作交易宣布之后,贝尔斯登的股票市值缩水逾七成,未获批准的状况反倒让中信证券躲过一劫。

近年来中信证券一直在寻找外国伙伴来帮助自己拓展海外市场。与贝尔斯登的交叉持股恰好为中信证券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不必牺牲太多国内业务,可以专注于在海外开展合作。按计划,中信证券将与贝尔斯登在香港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来经营中国公司在海外的上市业务并向亚洲其他地区扩展。

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的这笔交易可能搁浅,将迫使前者重新审视进军海外的手段。

贝尔斯登拖中信下水?
双方在2005年3月开始谈判时,外界把这一结盟视为一家老牌华尔街机构与一家年轻的中国券商之间的换股交易。到了去年秋季,贝尔斯登已成为两家之中的弱者,而中信证券市值已远大于前者。

其它华尔街投行试图劝阻中信,不要将未来押在贝尔斯登身上。但是,无人可以复制唐伟与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之间的深厚关系。对王东明而言,此次结盟是他将这家中国最大的券商打造成一家国际证券公司计划的一部分。

等到双方在去年夏季接近达成协议时,贝尔斯登的雄心已大大减弱。贝尔斯登只希望与中信证券结盟的消息可以推高自身股价。

现在,继续推进这一交易已不太可能。事实上,中信证券“接近贝尔斯登的经历”很可能为中国日益增加的恐慌提供证据——即中国正在将辛苦挣来的外汇浪费在愚蠢的海外收购上。


 反思:中国抄底"次贷危机"是否明智

中资金融机构因次贷危机抄底美国资产出现巨亏
次贷危机风声鹤唳,中资金融机构摩拳擦掌,如今,逾百亿美元的“抄底”资金账面已经巨亏,但继续扩大“抄底”规模还是及时收手止亏的争论仍在进行。

金融机构顶风出海抄底次贷 学者担忧操之过急
美国次贷危机的恶化令国内金融机构出海收购战略遭遇“馅饼还是陷阱”的争论。从官方看,出海战略计从长期,短期期账面盈亏不影响战略方向。但是学界都倾向认为,国内机构海外扩张步伐操之过急,次贷危机的影响深不见底,此时出海不但无法法让资产保值增值,还会将风险引进国内。

次贷危机难言见底 “出海抄底”三大风险分析
各种迹象表明,次贷危机何时见底尚难逆料,我国企业缺乏大规模跨国并购经验,急于“抄底”反而可能变成为次贷危机埋单。当下走出去投资并购存在三大风险,鉴于我国巨大的经济体量,应韬光养晦、广纳人才,或借道第三方布局资源能源等战略投资领域。

黑石股价创新低 中投30亿美元10个月缩水过半
由于美股大跌,黑石股票也继续跳水,其上周收盘价创出新低14.580美元,比中投公司去年5月的入股价29.605美元正好跌去逾50%。中投公司入股该集团的30亿美元已大幅缩水,目前账面只剩下14亿多美元。

国开行入股巴克莱竞购荷银失利 称注重长期合作
巴克莱银行竞购荷兰银行失利,使得国家开发银行对巴克莱后期的增资扩张计划暂时搁浅,不过这并未影响到国开行的海外发展战略。
国开行人士表示,双方的合作正进一步开展,参股巴克莱不应注重一时短期的因素,而更应看重长期效果。

次贷前景不明 国开行转型关键期暂缓入股花旗
在美国次贷危机尚未结束,花旗银行可能的损失和未来走向不明朗的情况下,加之国开行正处于商业化改革过程中,对其海外投资问题应该更为审慎。国开行决定暂缓入股花旗银行。


 相关专题



美国房奴引起的全球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冲击全球
次贷危机挥之不去 美国经济拖累全球
风雨飘摇中的美元

编辑:李贵民 2008.3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742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