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汽车-科技-数码-手机-女人-房产-游戏-读书-论坛-视频-博客-乐乎

会议简介

  

 随着气候变化成为最重要的世界性话题之一,世界经济向低碳转轨的趋势愈发明显。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良方。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献计献策,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和北大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等单位定于2010年8月至9月在北京举办“首届(2010)超融低碳经济高峰论坛”系列活动。

    辜胜阻:低碳经济离不开技术和金融革新

  • 2010年9月17日,由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主办的首届超融低碳经济高峰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世界的未来 结构的调整”。网易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发表了演讲。他指出我们处于的后危机时代还处于低碳的时代,我们要由高碳走向低碳,生产方式要创新,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技术的创新和金融创新两轮驱动。[详细]

最新报道

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
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

北大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

门户支持


时间地点

时间:2010年9月17日

地点:中国北京

联系人:马理 

电  话:010-88111118/65285808(工作时间 09:00-16:00)   

E-mail:chaorong@chaorong.net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号 东方广场C2座502-503室

邮 编:100738

论坛官方网站:www.chaorong.net


文字直播

返回顶部

主题:首届超融低碳经济高峰论坛-主论坛

时间:2010年9月17日上午

地点:人民大会堂

主持人: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的到来,感谢各位百忙之中前来参加“首届超融低碳经济高峰论,请允许我代表论坛组委会,向关心支持本届论坛的所有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届超融低碳经济高峰论坛”由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和北大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等单位联合举办。本届论坛以“世界的未来,结构的调整”为主题,旨在从全球化的视角,介绍世界水平的低碳发展思想和研究成果,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建言献策。

上午进行主旨演讲的嘉宾有: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陆宇澄,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先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邓寿鹏先生,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资深研究员、中国能源组创始人马克·列文先生,EPI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约瑟夫·G·Gho, 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会长、美国夏威夷大学终生教授 成中英先生。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相关企业代表、投资金融机构代表、学术机构的专家代表,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中国日报、经济日报、第一财经日报、北青网、文汇报、中国能源报、中华工商时报等一百多家新闻媒体界的朋友,在此,我谨代表论坛组回味会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的到来。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论坛主办方代表——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陆宇澄先生为论坛致开幕辞。有请!

陆宇澄:谢谢主持人,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出席“首届超融低碳经济高峰论”,首先谨代表论坛的组织者向在场的嘉宾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即将要发表组织演讲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广大民众最关心的课题,低碳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新型能源,创造全新的能源结构和体系。

我在北京市工作了很多年,今年我已经71岁了,我在北京市担任常务副市长大概14年,曾经管过工业,大北窑这一带的化工原来是北京经济的主要命脉,像煤气就是大北窑那一带的往东的焦化厂,现在焦化厂搬移了,现在那一带好多饭店,大的饭店,那时候都是化工区。所以北京的污染大家深有体会,当时是用污染换取工业的发展。包括首钢那一带现在也搬迁。低碳经济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现在新的发展模式要诞生了,这样的体系,全新的能源体系,能源结构体系要缔造出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不断的攀登,低碳经济的高峰,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长期的使命。低碳经济也是一种新的观念,新的理念,代表了人类面对环境变化,追求生态文明、生活文明强烈愿望。在这个意义上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的努力,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来积极参与,所以今天我们邀请来的代表,邀请来的贵宾,有来自于政府,来自于企业,来自于研究机构和来自于媒体,各方面的来宾。我们希望这次论坛能够成为为全社会搭建一个互相交流讨论的平台,以凝聚更多的财富,和社会力量,共同来创建低碳经济。共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推动低碳社会的建设。

最后,我预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主持人:感谢陆会长为大会的开幕致。正如陆会长所说,节能低碳需要社会共同的努力,需要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大力推动,所以低碳不仅是宏观政策层面的选择,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所在。由于特殊的原因,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徐昌东先生今天不能亲自到场,徐会长对于今天的缺席感到十分遗憾,为此他特意为大会录了一段视频,请看大屏幕。

主持人:下面有请论坛主办方代表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北大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吕晨飞先生致辞。

吕晨飞:作为一个主办方,在这里想谈一点自己的感受,我觉得我们参与这样活动的主办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第一,这是非常有潜力的话题,低碳经济必将是未来非常潜力发展方向,选择这样的话题,我觉得很有远见。第二,选择了一个很有潜力的大学参与主办,北京大学我认为是中国最有潜力的大学之一,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我觉得会真实发挥出我们大学的优势。第三,选择了一批最有潜力的年轻人参与活动中,今天现场看到了很多年轻人的现场,有很多大学生,他们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依然会记得今天。这是一个真正现代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在这样一个论坛中,我们企业家会有收获,我们的学校有收获,我们的青年有收获,而我们社会因为以上的收获必将获得更大的收获。谢谢!

主持人:谢谢吕书记,下面进入“首届超融低碳经济高峰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首先有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民建中央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先生为我们做主旨演讲。

辜胜阻:我今天演讲有四个核心的观点,我们现在处于后危机时代,每次危机都会孕育和催生一批新产业,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告诉我们的规律,新兴的产业会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力量,推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现在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这一次全球金融危机会催生和孕育什么样的产业。所以我的第二观点以低碳为代表的绿色经济将推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或者是绿色经济,是一次产业革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革命,同时,也需要金融的创新。这是我的第二个观点。第三,低碳经济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是一种高技术产业,最明显的特点是高风险。所以它迫切需要技术的创新和金融创新两轮驱动。第四,低碳时代需要开源和节流。

1890年的金融危机催生了钢铁产业,以后出现了汽车工业,二战以后出现了航天科技,生物工程等,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互联网产业 移动通信非常火爆。每次危机都会孕育新的产业。

第一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紧密相连,第一次科技革命我们叫蒸汽机时代,第二次是电器时代,第三次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信息时代,现在我们进入了低碳时代,低碳时代是新的能源催生的技术。我们现在争取第四次产业革命,应该给中国机遇,让中国有机会。前三次革命我们都擦肩而过。

在后危机时代,美国提出了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绿色行政,欧美也提出了与低碳经济转型结合。日本也着眼未来投资低碳产业,现在我们中国在后危机时代提出了7个战略新性的产业,新材料,新医药等等,美国也把新能源放在他的战略发展的首位,韩国、英国都有所举动。所有的国家都提出了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是一个非常具有普遍性的战略性的产业。

我们的国家的学者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信息产业将超过10万亿,节能环保超过10万亿,电动汽车超过万亿。未来作为最具有战略性的一个是低碳产业,超过10万亿,一个是信息产业超过10万亿。发展低碳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现在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讲,我们必须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因为我们的能源结构存在高风险。第二,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由于环境成本占到GDP13%,所以我们要提出绿色GDP的概念。

我们可大量生产商品,但是却没有办法创造品牌,能够快速提升GDP,但是无法创造高利润。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人口,但是无法让一线的员工大幅度的提高福利,所以我们的模式发展的方式必须改变。所以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发展方式。

另一个战略意义是新的增长点,我们的经济现在是过度的依赖房地产,去年的经济复苏,主要是靠投资,在投资中主要是靠政府的公共投资。但是这样的投资不够科学,我们要扩大民间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所以,改变和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我们要改变对投资的高度过度依赖还有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就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在这方面是一个点,碳产业在这方面大有作为。

我们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我认为是大而不强,快而不优,我们的外资外贸是世界第一,我们的经济总量也在提升,成为世界第二。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快”,但是快而不优,我们怎么转变为又快又好,就要改变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

我们发展低碳产业,有很多机遇,但是业面临很多挑战,特别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个快速的发展,必然会会使我们的节能减排任务非常严峻,同时我们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经济技术的依存度是50%,但是在新盟员方面技术依存度70%,还面临着我们人员结构调整的压力。我们要调整这样的结构,是任重道远的。另外,我们在世界低碳经济发展中,处于后发。还有我们的法规和市场机制和发展新型的产业。

我们要做好,第一,市场调整和政府引导的关系,也就是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这两个手要用好。第二,处理好传统产业和低碳产业的关系,特别是传统产业怎么节能减排。第三,处理好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关系,如何一个新的产业都离不开金融的扶持和支持。刚才讲低碳经济是高风险的,所以传统的金融工具很难解决低碳企业的融资问题。第四,处理好开源节流的关系,我们要开发新的能源调整我们现在能源结构,另外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的节能减排。

低碳的新兴产业有高风险的特点,需要分担机制,需要我们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另外要完善资本市场,支持低碳产业的企业通过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解决融资的问题。技术的创新和金融创新是密不可分的。单有金融创新没有技术新,只会使金融创新最终成为无米之炊,我们现在在经济生活中,一方面有大量的民间资本成为游资,民间资本没有通道,我们现在存款160万亿,居民的村民25万亿,仅浙江一个省现在民间资本超过一万亿。另外,中小投资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要以怎么样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和消费的机制。所以国务院出台了新的36条,力图为民间资本打开新的通道,在这方面,我们需要为低碳的项目找资本,另外也为过剩的民间资本找项目。怎么样通过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和民间资本结合起来。现在低碳产业成为风投和PE的投资热点。06年到08年参与新能源投资超过16亿美元。

在怎么样加快节能减排方面,也几个机制,一个是技术引领机制,美国过去30年的能耗减少47%,主要是归功于技术的进步。第二,构建结构调整的机制,表明实现节能的贡献达到60—70%。另外,有政策激励的机制。有研究表明,新的产业如果政府不加干预,只能解决20%的问题。还有,要形成全民参与的机制。

在节能减排方面,我们的GDP能耗是世界水平的3—4倍,日本的6倍,所以节能前景很大,我们现在95%的建筑是高能耗。我们的节能形式也非常严峻,十一五提出的减少25%的目标,前四年完成15.6%,现在节能减排的任务形式是非常严峻的。

重点应该是我们的建筑、工业和交通,是高能耗的行业,占整个能耗的80%,所以有测算表明,服务行业占GDP的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能耗就可以降低一个百分点。我们现在刚才讲到了,我们的服务业的比重只有40%多一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的比重占到70%,我们现在只有40%。所以这方面有很大的潜能。

我们要问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们处于后危机的时代,这从危机的角度来讲的。我们的后危机时代还处于低碳的时代。我们要由高碳走向低碳,生产方式要创新,总之低碳经济,涉及到三个体系,一个是能源体系,一个是技术体系,一个是产业体系。它既是产业革命,又是科技革命,低碳经济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生活方式的问题。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非常需要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所以我们在低碳时代来临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要我们的生活方式走向低碳的理念。

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辜副主席的精彩阐述。接下来我们有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邓寿鹏先生。邓老同时担任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我们来聆听邓老在低碳经济方面的真知灼见。有请!

邓寿鹏:刚才辜先生全面对低碳经济做了一个精彩的报告,低碳经济今天不仅在中国,在全球都是最重要的问题。我今天要讲的是从技术的层面讲互联网和低碳的关系。人民大会堂在连接计算机上速度太低。

我相信我们在座的都在使用互联网,但是互联网你实现什么样的连接呢?人和人的连接,你还没有实现和物的连接。我们最早的是固定互联网,你离开了那个连接线不可能进入网络。后来,我们移动通讯发展,今天我们很多年轻人的手机都有移动通讯功能。我们把它叫做移动互联网,现在不管是移动的还是固定的都是人和人相连。我们今天说的是第三代,人和人相连,人和物相连,但是人和人相连,这是最新的互联网。我把这个互联网叫做第三代互联网。我今天讲的就是什么是第三代互联网,它和低碳经济有什么联系。

第一点,物联网,第三代互联网。

我们IT界有一个十五年周期律,每过十五年IT都有重大突破,我们来追溯一下历史。50年电子计算机投入使用,95年互联网爆发性的增长,今年物联网全球启动,这就是我们走过的每一个十五年标志性的进展。我们最权威的ITU国际电信联盟,一直在跟踪网络技术的发展,在97年,他的年度报告网络的挑战,99年的年度报告为了发展互联网,2002年报告移动时代的互联网,今天是2010年,现在网络技术正在发展,我们从固化网到移动网,从数据网到图象网,从互联网到多媒体网,这就是我们当前中国网络总体走向。

从全球来看,已经是无所不在的网络,美国、欧盟、日本、韩国都是,今天我们讲的三网融合,是多种信息的融合,包括网络的融合,节目的融合,一切一切的通信都可以在统一的网络上实现,这是我们今天大家享受的当代文明。

我们观察通讯网络的通讯方式和造价的变化。

早期我们需要40万个节点实现网络通信,那个时候,每一个节点需要5万美元,然后我们需要数百万个节点,节点需要100美元,今天大量使用传感器,需要数十亿个节点,每个节点1美元。从一万美元到一美元这就是今天节点的规模的扩大,造价的降低的说明。

这样我们就出现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在中国我们把它叫做传感网,这是相近的一种表述。物联网通过二维网、红外线传感,全球定位系统,激动扫描器这些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和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这就是它的基本概念。

我们刚才已经说到,我们的互联网经过了三代,三代的功能上,我们看到第一代,第二代,无论是固定还是移动我们叫做互联网,第三代我们是传感互联网,我们有大规模的传感器的部署,以及低造价的传感器,我们在经济上可以承受,一美元一个。这个时候,我们把互联网叫做物联网,在中国叫做传感网。

前面讲的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的显著区别,一、二代人人互联,第三代人和人,人和物互联,第三代我们可以做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第一代、第二代的运用机制就是,就是人和人相连。

这三代的技术演进,带宽不一样,IP地址不一样,第一代是IPV4,大概42亿,不够用,全球60亿人口,今天IPV4已经出现了地址危机,第三代是建立在IPV6基础上的,海量的地址,这个量已经无法表述,是多少,是海量。第三代是全部相连的网络,物联网。

物联网是怎么样组成呢?有三层架构,第一,物联网要感知,首先有感知层,就是各种传感器,设定标签,低功耗等等。然后有多种运用,你需要建立各种支撑的服务平台,管理平台,信息处理平台。最后,整个传输依靠网络层。电信网是公网,也有专网,和互联网相连接。

具体来讲,物联网的基本形态是什么呢?应该说就是几个内容。第一,把物品编码。第二,对标签要能够识别。第三,软硬件都要兼顾,第四,到了接受端,名称要简细。

我们说去年是中国的物联网的元年,因为8月7日温家宝提出了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依靠科技和技术占领科技和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去年10月3日又说了让科技引领中国和技术发展,他强调要着力突破互联网的关键技术,要加强部署IT时代,后IP时代的研发,使信息产品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所以我们说去年可以认为是中国进入物联网传感网的元年。今年3月5日全国人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

下面我们看看低碳经济和物联网怎么融合?

低碳经济追求的是低能耗,低排放,低碳是人类生活生产一切活动的新理念。因为沿用了数百年的高碳方式,我们必须采取低碳经济,否则人类不可能进步。现在各国都在高度关注低碳经济,有一个统计,大概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以低碳环保有关的产品和服务的产值已经达到1.3万亿美元。我们看看中国,直到今年我们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我们全国的GDP增长表现都不错,最高的已经超过17%,最低的也是10.13%,北京的增长是12%,要说在全国增长幅度处于后列,只有六个省市少于13%,但是我们值得庆幸的是,北京的低碳表现很好。我们每万元产值煤耗,北京全国第一,0.61牛,这就是低碳。我们要创造所有财富,北京是使用能源最少的一个城市,我们是首都。所以低碳的理念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可以融合的。

物联网的产业形态和低碳经济的理念是协调的,互补的,融合的。我们进一步的说,物联网的基础架构是什么样的东西呢?芯片、终端、传感器、网络,是高碳的吗?这一切不高碳。它的产品和服务形式是知识、技术是高碳的吗?不是。我们肯定说低碳的理念和物联网的发展是相融合的。现在物联网的产业我们要实现感知、传输,在公共管理上的应用,在个人和家庭的应用都有解决方案。

最近,我们对互联网进行调查,我们初步理出了头绪,我们认为互联网的发展路线图,据我们观察,现在处在产业研发期,主要是政府引导。2015—2020年是技术驱动时代,2020年以后,技术、市场、政策全面推动,这就是我们观察到的发展路线图。

物联网这个产业链充满了机会,二维网、传感器、群求定位系统、芯片都有它的机会,在传输方面,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也有它的机会,在信息处理和运用层面,输入输出终端,比如PC机,手机应用传播都有它的机会。所以物联网产业链将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新兴产业。

我们的观察和国际上一些数据,我们能接受的是明年互联网的市场规模达到3千亿,包括集成电路、传感器、软件相关的产出。2015年达到7500亿,2020年,以物联网为主,互联网渐渐的后退达到30:1。

我们最近到长三角做了调查,也去了无锡,我们现在在北京我们要注意长三角地区的物联网发展趋势,这里的经济领先于其他地区。上海聚集了物联网的人才。物联网的建设和发展,也引起了珠三角和其他发达地区的高度关注,比如天津。

我们说了这么多,中国物联网还处于起步,全世界也处于起步,我们和国际上没有太大的差距,因此我们的机会多多,我们的技术在成长,我们的科技在加速,所以互联网我们可以持客观的态度,但是今天存在五个短板。第一,国内外物联网标准化体系尚未确定,第二,支撑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我国的能力还比较薄弱。第三,第五和行业的物联网发展有失协调。第四国家促进无线网的法规目前是空缺。第五,物联网的复合型人才难得,不是没有,但是不多,但是这一点中国教育部响应很快,已经在20多个大学建立了物联网专业。包括清华,清华今天也要培养物联网专业,不是清华一个学校,20多个学校,我看见那么年轻的面孔,你们有没有跟物联网挂钩的啊?我告诉大家,四年以后,物联网专家将出现在产业的舞台上,这些人是中国真正受过严格训练的物联网专家,我们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对于讲三点结束语,物联网产业是低碳经济和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也是北京产业创新和升级的新方向。第二,北京的单位产出能耗和低碳经济联系紧密。第三,中国和世界都处在物联网的起跑线上,北京有条件成为低碳物联网融合发展先导地区。谢谢!

主持人:再一次感谢邓老的精彩演讲。接下来是一位国际专家,他从1998年创立并领导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中国能源组,致力于中国的能源效率,政策研究,应该说在低碳领域,尤其是中国能源效率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接下来让我们有请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资深研究生员、中国能源组创始人马克·列文先生。

马克·列文:我们和中国的发改委合作,我们的任务是和中国的同事共同来提高中国的能源效率。我们有十五位员工,这是第二个组成部分。我们有四个访问的职务,我们不断的有来自中国的,为期一年或两年的访问学者。我们这么多年取得的成就,就是向中国介绍国际能耗标准,并且邀请中国的官员和专家进行访问。我们也正在努力的在行业和政府之间建立这种志愿性的协议。我们也实现了一千家企业的项目计划。为期从05年到10年,我们希望能够建立起促进能效研究的研究院。比如说我们与发改委合作建立里这样的研究小组。这样的机构都能够促进和支持中国的能效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我会简单的介绍一下中国的能源需求模式。

首先是标准。经过了十年的研究以后,我们得出了两种产品是可以执行能耗标准的。而实际上如果我们把这个标准实施到所有的产品上,我们的能源节约是巨大的,但并不是说中国不需要这种供应,中国确实需要这种供应,能源的供应很重要,但是提供能耗同时发挥很大的作用。大家也了解美国的一些进展,所以大家如果要评论的话可以听到。

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之外对中国进行研究的,我带来一些好消息,我花了22年的时间,在这个表格中,就是给大家展现出了GDP的增长,从80年到2000年之间的增长,以及能耗之间增长的关联,这种GDP的增长是非常了不起的,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显著的成就,但同时我们要看到,经济增长是需要能源支持的。在80年代,邓小平就指出了在能源方面投入太多的话就会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会带来巨大的污染,当时也提出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在20年内翻两番。

这些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在中国内部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在外部大家可能不清楚这些形式,后来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出台了非常多的政策来切断这种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有很多的政策非常有创新性,因为在中国和世界没有太多的交往,所以中国是自己研究出台了很多政策。

但是坏消息是什么呢?从02—05年,中国的能耗从80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增长,20年来密集型的能源出现了下降,在2002年,中国的能源消耗又开始增长了,这面临非常巨大的挑战,而且影响巨大。这个表格大家可以看到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是我们在2002年二氧化碳排放的一个预计,而且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排放情况是怎样的,我们看到中国在能源的排放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尽管如此,中国的单位排放在这个图片中可以看到,稍微高于全球的水平。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大规模的建设。中国也进行了改革开放向世界各地出口产品,在当时对于能耗关注的比较少。我把它称作“里根政策”来到了中国,当时认为市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市场可以提高能效,但是这并不是很好的方式。

我们看看这段时间的情况,这是2005年—2010年,从1250增长到了2400。中国的水泥情况和全世界相比,印度6%,美国4%,有很多国家的增长是低于2%,而中国的增长是50%。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能耗降低方面投入的努力是不够的,这些挑战温家宝再一次重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重申的,而发改委被指认要出台政策保证实现。

现在经过小小的波动又回到了早年间的水平,几乎所有执行的政策,05年执行的政策和06年的政策,基本上都是发挥了作用。基本上都是很成功的。我们说重点工程,有很大的能耗。早先提到了世界一千大企业,最大的一千家企业是中国非常大的能耗户,他们在经济发展中作用非常重要。在建筑业方面,有很多的重点项目,也是有十大重点项目的,它都有非常量化的目标,这里用红色列出了两个目标,大家看一下,这些目标的实现不是很成功。比如说在中国的北部的一些项目,我们同它有合作,但是效果并不太好。另外,从能源密集型向节约型的转换。在这些项目中,因为在转化的过程中,短期之内对于基础设施作出了大量的投入。另外从政策激励方面,不论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中央政策的出台。

2000年的时候,只有5%的项目建设满足了国家节能减排的标准,很多是不合规的,主要是节能减排方面不合规。后来根据中国城市房屋建设的标准方面发现,有很多人都是签署了自愿性的减排标准,我们发现在很多行业都展开的,后来三年大家都有了这个意识。大家知道,有很多小火电厂的关闭,这块可能有一个例外,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东北地区节能降耗的目标,来之前我跟这些日交流,在整个东北地区,改造项目投入资金特别多,实现成本不是特别好,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没有做详细的解释。以后看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而这点真是基于我与一些中国高层官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怎么和中国保持终端能源消费模型?

我们在里面有我们自己的同事和外部的咨询师共同搞了一个能源模式,我觉得最核心的是,你必须了解行业发展的驱动力在哪里,特别从长远来看,你必须面对这个问题。这个产业的产能到底是什么状态?很多人对中国化肥的需求做一些经济分析。实际上中国的化肥需求和产能都已经出现了饱和的状态。因为现在中国的化肥基数已经很大了。

另外,我的想法就是,我们觉得中国在实现能源目标这方面,可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因为它确实在大面积的实现核能源的技术,未来这将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这是我们所做的经济分析,这是水泥的需求,2008年的时候,水泥的产量不可能往上走了,商品房基本上该建的都已经建了,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也基本上建设完毕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这方面需求停止不前,会往上走,但是增长的势头不会垂直往上走。

这是我们经济师做的分析,首先第一点来看,机动车保有量会往上走。这是新能源的消耗,能耗在各个行业增加15%左右,这块在2030年可能会出现下挫现象。可能是中间正出台的比较强大。到2025年的时候,可能出现峰值的状况,到那个时候跟现在相比,能源消费量跟现在相比会增加25%左右。

如果说把两种经济分析做一下比对,因为中国的人口出现了饱和,各方面的建设已经差不多,另外在商品住宅房的人均住宅面积将会达到一定的状况,我觉得从目前来讲,已经达到了日本的状况。因为中国以后将会达到峰值以后的平缓状态。我们相信中国的出口从现在到2030年的时候不可能持续上升,另外,中国的人口工资爷会上升,因此出口不会像现在的持续状态。

现在我们看一下第二个幻灯片,到2050年的时候,中国能源消耗会非常大,在这个消耗以后出现什么状况,大家无法想象。我想把中国的能源需求和发达国家的能源需求做一个比对,大家知道,美国的经济发达一些,能源需求比较低,跟中国相比,中国必须针对人均GDP制定一个节能减排的目标,我们确定中国经济能源消耗的总量。

主持人:感马克·列文先生的精彩演讲,下面有请成思危先生。

成思危:各位朋友,最近几年一直在讲绿色经济,老声常谈了,但是我想我们还是要不断的宣传,推动绿色经济,所以今天即使大家听过了,我要讲一遍,加深印象。

我想是这样的,首先我们为什么要讲绿色经济。

国际上很多人提低碳经济,非常热点的话题。我们提绿色经济,是不是要标新立异啊。这里讲一下,什么是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就我个人的理解,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三者的结合。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任何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要有我们自己的特点。

因为第一,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现在达到中等发展国家水平之前,还是要不断发展。既然要不断发展,就要不断的消耗能源。因为能源是发展很重要的条件,我把它比作经济的粮食,如果金融是经济的学业,能源就是经济的粮食。所以我们现在的重点,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降低二氧化碳的总量,而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也就是单位排放二氧化碳的量要降低。这是作为发展的国家,首先从这个角度来考虑。

所以我们宣布了,到十一五计划末期,我们的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20%,到了2020年下降40—45%,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但是如果大家要算的话,GDP到2020年比2000年目标翻两番,我们二氧化碳排放的实际上有所增长的。

第二,中国能源结构。

中国的能源结构,目前来看,化石能源占到90%,我们确定的目标2020年降到就是非化学能源提高到15%,也就是说化石能源降到80%,大家可以看到,化石能源还是我们国家能源的主体。我们近中期的目标应该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这三低是我们刚才讲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和发达国家也不同,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发展阶段的,在环境保护方面,比我们来说,总体来说保护的差不多,但是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前些年过多追求经济增长,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虽然是在不断的提高,但是也应该看到,在这个问题上不注意,我们会犯历史的错误。我们计算过2005年,我们国家环境,由于能源利用效率低,由于环境污染,生态的破坏,我们的成本占GDP13%,而当年GDP增长了10.4%,说明了什么问题,如果我们不注意环境保护,我们就把环境的债隐性的留给子孙万代,所以我们要注意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真想有一个大的变化,我认为下一次的产业革命,应该是新能源引领的能源。前三次分别是蒸汽机、电力、电脑。下一次我认为是新能源引领的革命。从上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产业革命的一个点。所以我们讲我们国家发展绿色经济。

第二个问题,从绿色经济发展来看,有两个方面。第一,从产业的发展,第二,从社会的发展来看。

从产业发展来看,低碳经济有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发展动态化二氧化碳的产业,包括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等等。同时,包括文化产业,包括现代的服务业,包括现代金融业,现代管理业等等。第二个层次,降低二氧化钛的的排放量。比如现在发电的水平是350克煤发一度电,而全国最先进的是283克,如果降到300克会是多大的发展。

第三个层次,利用二氧化碳。因为化石能源燃烧必然产生二氧化碳,现在主要是饮料工业,有局限性。利用二氧化碳最大的地方应该是化学工业,现在化学工业也在研究这个问题。比如说聚碳酸酯,心里主要是放气作用的,现在有一个心的机制,就是用碳酸二甲酯。

第四个层次,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封存。当然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现在在荷兰、丹麦也在做这项工作,我们国家现在有一个项目,大概一年收十万吨的二氧化碳。把二氧化碳经过提纯、液化以后,输送到三十公里以外地下的三千米的一个地方封存起来,但是这个投资很贵。

我们最终人类还是依靠科再生的能源,你想人们最早是用动植物烧柴火,用动物油点灯,然后大煤炭、石油,但是煤炭石油总有一天用完的一点,最终还是用树木草这些可以再生的资源。我们要把产业、经济、社会、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的改善。

第二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我们非常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绿色经济不仅是一种产业发展的模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所以不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生活方式的转变就要求树立绿色经济的意识,树立从点滴做起的习惯。比如说我们有没有开这么多亮的灯,可以少开一点,家里离开房以后,能不能把灯及时关上,这都是小事,但是一点小事,可能就节约很多的能源。 又比如说由于生活的改善,大家开车的多了,就带来一个问题,道路拥挤,环境污染。尽管现在标准提高,但是毕竟还是有排放的。生活改善了,有车自己方便了,但是我们能不能够在市内平时上班的时候,一个是利用公共交通工具,一个是利用同一个单位同事,能不能拼车。今天你开车,明天我开车,尽管这是小事,但是你就节约了。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是产业企业的问题,而且也是个人的绿色生活方式。

第三个问题,发展绿色经济要从三个层面上解决问题。

发展绿色经济绝对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的,要开展国际的合作,而在国际合作上,必须大家认识一致。我到国外讲的时候,也有人质问我,说中国是排放量很大的国家,你们说的是现在,我跟你讲这个原因,第一,你们都发达了,经过了发展阶段。第二,中国是发展的国家,我们一定要不断的发展,什么时候我们的水平达到你们的水平,才能跟你们比。第三,我们的人均排放量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你们不是讲人权吗?

我们中国并没有因为上述的借口放弃我们的努力,中国是认真的,中国在新能源的发展上,这三年来中国在新能源上投资年增长43%,我们正在制定新能源的发展计划。我们的水能将从1.9亿增加到3亿。我们的风能从两千万千瓦增加到1亿到1.2亿。我们的太阳能从300万千瓦增加到2000万千万。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后面需要巨大的努力,大家知道水能和核能是投资非常集中的行业。所以中国实现这样的目标,拿出几万亿的投资才能实现。

我们共同有区别的责任这个概念是不能动摇的,如果要否定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公平的。我希望将来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一致。

第二个层次是经济的层次,新能源目前来看成本是高的,风能是火电的一倍,太阳能是火电的四倍,尽管我们提倡发展新能源,如果这么贵的话,没有人用。大家知道经济影响人们的行为,怎么办?必须从经济层面解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第一,集中手段,根据京都议定书,清洁增长机制,这里的共同区别责任,发达国家有硬性排放量的指标,而发达国家没有。我们自己的低碳代理,我们现在一吨碳卖出去是9欧元,市场上12—15欧元,主要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市场没有发展,我们中国是碳资源交易最多的国家,我们项目审批,最后我们审批了也没有用,第二,我们政府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支持新能源的发展。对于绿色能源项目给予长期的政策支持。第三,要国内要有排放二氧化碳产业征收一定的碳税。现在火电是风电的一半,但是要考虑环境污染这些东西,如果考虑进去的话,就不是这些了。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不是不可以考虑的,我们反对把碳税作为非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上,限制发展中国家出口,但是我们在国内,我们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因为这样才能真正的有利于减排二氧化氮。第四,对新能源产业来说,也要不断降低成本,我们对他们的优惠要逐渐递减,促进它改进,德国对太阳能的补贴每年减8%,促进它技术上的改进。第五,技术问题上解决一系列问题,技术问题不解决,经济成本降不下来。我们要发展高效的风能,太阳能主要是第一代,是太阳能电池,消耗硅材料多。所以,第二代电池用的材料少,但是效率比较低,这主要是一个折中的问题。第三代太阳能,理论的光电转化效率50%。今天不谈太多的技术。

今天就讲三点,第一点发展绿色经济,就是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结合。第二点,发展绿色经济,既要改变我们生产方式,也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第三点,发展绿色经济,要总政府、经济、技术三个层面开展合作。

我们国家绿色经济受到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尽管任重道远,但是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通过产业界的努力,通过全社会对绿色经济的认识,我们国家的绿色经济一定会发展好,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明天。谢谢!

主持人:接下来让我们有请嘉宾EPI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约瑟夫·G·Gho先生。

约瑟夫·G·Gho:很荣幸到这来,大家知道塑料可以回收利用,现在我们要给大家使用这些灵活的塑料,它的生命周期比较短,但是在自然环境存在的时间比较长。从1950年到现在大概10亿吨的塑料在自然环境中。

塑料用起来比较方便,成本比较低,但是坏处是降解时间长。所以我们在想一个解决方式,就是环境的解决方式。我们要通过氧化方式促进降解。

我们降解塑料有两种,第一个是通过氧化工业进行降解。第二个,以氰基的塑料降解,以水为媒介。但是这两种技术,降解和生物降解都是会释放出二氧化碳,需要水,需要其他的能源,我们都知道,BLA,是一种氰基的塑料,主要是从食物产品提取出来的,比如像甘蔗、玉米,当然除了食物之外,还可以提取塑料。氰基的技术已经有了50多年的历史,美国用于农业中,因为美国的玉米产量非常高,美国给一定的补贴来发展这种技术。

近年来,技术投资超过40至50亿美元,而且在继续增加。所以我们知道这种技术是成本回报率很高的,但是成本也非常高,而且有自己的局限性,所以作为一种产业来说,并没有大规模的使用。

说到水的循环利用,这都会导致环境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大一种个性性经济上成本也是合理的解决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想想,今天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我们没有终极的解决方式,但是我们利用现有的资源,尽可能的保护环境。

这里大家看到了,塑料整个循环的过程,这就是我们今天怎么样减少每个人使用的塑料。我们可以用塑料来制造一些可以重新使用循环利用的产品。

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土地土壤类型中,我们抛弃这些塑料产品以后,这些塑料就会进入生态系统,也就是我们使用塑料的时候,就要承担生态责任。所以我们就说塑料的产品必须达到降解要求。是可分解的,或者说可生物分解的。我前面提到了我们的产品,现在在日常的使用中都是一次性的,我们可以看到牛奶盒,使用寿命就一个星期,在自然中降解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而我们使用新的技术把它分解成水和碳就需要三年的时间。还有之前通过氧化技术不能降解的产品,我们心里可以降解了。

我们的购物袋,如果有IDDA成份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在33天以后,就已经出现了高度的降解,45天进一步降解,而且经过一段时候以后就会降解成为水和碳。

谈了经济以后,我们再讲讲未来是什么样的,因为塑料跟其他的材料的产品相比,非常便宜,而且在塑料产品的添加剂成本也是比较低的。这些添加剂使得塑料产品更易于降解,成为也不高。当然除此以外,使用新技术的产品也有其他的好处,比如可以循环利用,生命周期是可以控的,质量性能也不错,可以使用现有的设备生产这些产品,在全球很多大公司都使用了这种新产品和技术。

下面几页给大家简单的看一下,这里就是我们的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的利用。可以制造可降解和生物降解的生物成本在超市中。我们看到现在的包装,有很多的塑料包装,塑料产品,这里我想谈一谈,我们在垃圾清道场的恢复。我们垃圾清道场的使用已经有很长的时间。就说在掩埋垃圾的时候,我们用大量的土壤,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所以生态的恢复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更好的方式,不要先掩埋再处理它,而是现在就着手解决,这可以节省空间。所以,我们在垃圾掩埋的时候,用土壤掩埋垃圾。

下面都是一些大的公司,全球性的公司正在应用新的技术和我们合作,我们也希望,在中国,在地方,在中国政府的层面都可以重视这种技术,为人们服务,为环境服务,为所有的人服务,谢谢!

主持人:下面有请成中英先生,为我们从哲学的角度讲讲低碳经济。

成中英:这里我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人的特性有一种能力就是认识世界,我们要有最好的知识,最好的技术,最好的系统,最好的信息,来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我们发展的方式,还有分配的方式,然后就可以达到我们的个人的目标,群体的目标。

低碳经济还要考虑到价值观发展问题。

为什么提到这个问题呢?因为我们有能源危机,后工业时代,我们怎么利用能源,我们依赖什么样的能源?从微电子到量子的能源,这些还在开发中。我们的生态危机,气侯危机,都跟人们生活的方式有关,或者说生活目标不协调的原因。我们要找出新的方式,找出新的知识结构,新的技术结构,新的信息结构,新的系统结构,帮助我们达到人类所需要的目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呢?我们找寻最好的方式来找寻我们的生活目标,我们怎么减少污染,怎么利用工业时代的技术,达到一个后工业时代的生活方式,这都需要界定,但是我们到了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时代。

西方人以自己的利益为基础,我们必须以整个人类利益基础发展,但是我们如果没有发展机遇的话,我们怎么帮助他人呢?要让西方了解,有新的价值观,认识到人的发展是依靠几种文明的融合,帮助他人的发展,搭建共同的平台和他人共同发展。

低碳经济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对教育的改革都提出了要求,如果没有这些,就永远谈不上低碳经济。

低碳哲学理论依据有哪些?有来自儒教、道教、佛教。我们一定要肯定,人不仅能够认识好的方式,而且能够追求好的方式,而达到好的效果。道家也提出,人和自然是一体的,我们要重新认识它,工业社会违反了这种自然之道,我们要重新超越这个工业社会,发展成为一个既是自然,又是有为的社会。

我们要注重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教育是不行的,让我们发挥对自然本身的关怀,我们怎么珍惜我们的山川河流,怎么珍惜我们的历史,我们怎么充实我们自己,我们怎么对我们自己负责任。这都是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完成的。从生活教育做起,从教学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理解和谐社会的重要,和谐环境的重要。

时间的关系,就说到这里。

总之,我们要有高度的对环境的认识,我们高度对工具有一个好坏的认识,怎么使环境不污染,而且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价值观。

我们要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才能让我们作出最好的选择。还有,我们怎么让我们在教育层面,社会层面,达到自然有为的生活方式和生态方式,这很重要。

最后要说的是,生态文明,环境自然的文明,人的再发展再教育的价值观,提倡低碳,我们不能不认识这点。

我就讲这些,谢谢!

主持人:低碳是世界的未来,是公民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对于人类发展的历史担当。“超融低碳经济高峰论坛”将把探索低碳、发展低碳作为自己的终极理念和追究,作为规模化的系列活动,以论坛为核心,举办多次主题沙龙、高端访谈、网络对话活动,并联合媒体启动“低碳榜样”评选。论坛未来规划连续举办低碳峰会,组织相关交流活动,定期发布研究报告,为参与论天的成员提供权威的政策解读、行业分析、投资报告等服务,以期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谢谢大家,祝大家午餐愉快。

主题:首届超融低碳经济高峰论坛——能源与资本分论坛

时间:2010年9月17日下午

地点:人民大会堂

第一个分论坛:

主持人:唐人虎唐博士是在这块领域中鼎鼎大名的人物,现在请唐博士给我们按将。

唐人虎: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讲一下。

第一,中国碳市场内在推动力,现在的碳市场是什么样的碳市场。第二,碳市场展望和未来的发展思路。第三,选了两个小例子,未来碳市场如何介入,是什么样的模式。

全球碳市场,主要是气体排放实现低碳发展,也就说所谓前些年的买卖空气,在过去两年中,碳市场交易发展速度非常快。碳市场分布在全球所有的区域,比如说中国、印度、巴西以CDM的形式存在,俄罗斯这样东欧波兰的国家以GA甚至AOO的形式存在。我们国家属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参与碳的国家,并且碳市场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看着很大,但是真正拿到的钱并不是很多。参与方式比较单一。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目前并不存在强制的碳市场,从自愿的市场来看,远远没有达到产业化的规格。

俄罗斯一直认为气侯变化是美国人、欧洲人的阴谋,但是今天莫斯科大火来说,从他们总统的发言稿来说已经完全变了。对我们国家来说,有一个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为我们国家的能源,大家看到所有的东西,我们国家的能源是煤能源,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就是怎么利用有限的资源,碳市场只是提供了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之一,对于碳市场存在的基础,就是各个地区碳减排成本的差异,有的地方高,有的地方低,就造成了碳减排产品的流动。

匈牙利的减排量的重复使用,给碳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另外核心参与者,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市场的原动力。对于他们来说主要是客户的需求。任何一个市场的壮大,可能没有经营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就是小打小闹,金融资本的扩大,使得这个市场越来越大。

建设自己的碳市场,会逐渐符合由出口产品转向内需的趋势, 现在能源自己不都够用话,我们的碳市场会逐步转向为经济转型做服务。

未来有几个影响因素。第一,只要经济成本差存在,碳市场就会存在,不管一两年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条件变化,影响的变量主要是欧盟、美国、中国,以及日本。未来国际市场会发展成多地区多级的市场形式。

这里存在几个问题,第一,政策信号上一步足以造成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第二,数据体系的建立。第三,指望它很快的带动中国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总的来说,我们要集中效应,多元效应,谈判是自上而下的路线,而中国是自下而上,在多方的情况下节能减排,开发不同类型的产品,到底哪种更适合,对于中国来说肯定是成本最低的,先自愿后强制。先试点后普及,先开展基础的交易,才能有交易的创新。先国家国内市场再发展国际市场。低碳先是项目投资,然后是实体投资。

最后花两三分钟,给大家介绍两个例子。目前我们可能做的事情,我们做了三分之二。我们正在开发的碳市场有关的节能灯的项目。大家都知道节能灯是国家财政补贴,但是财政的钱能解决多少呢?二十分之一,三十分之一。现在的模式为出口节能灯的企业,对于国内来说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比如他先免费一个区域,然后集中卖。这里有政策的风险,第二,怎么扩大市场的份额,但是内销的阻力有什么呢?第一,成本竞争的问题,第二,现金流的问题,利用碳市场的杠杆可以消除这些障碍。碳市场创造了额外的竞争。

主要就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 唐方方:下面有请我们的社会科学院刘强博士。

刘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

低碳经济并不是美国提出来的,美国开始很反对京都议定书,开始不参加。奥巴马上台以后,180度大转弯,非常积极的倡导集碳经济,所以很多人说这是美国遏制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的阴谋。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国情,不能受制于它,在一定的领域引领我们的技术创新。

现在讲我的低碳经济,我非常希望跟大家分享我们做的一些工作,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我们有一个中国循环经济环境评估中心,我是副主任,我们做了很多项目,希望大家有兴趣。

前面是我们和周边国家的循环经济交流,这个图在07年做的一次课题,可以看出我们中国是整个东亚地区最大的循环经济的流入国,包括日本、香港、台湾以塑料盈利的,中国是很大的流入国。

从低碳的角度来讲,我们有生物燃烧,有风能光伏产业,这是我们从去年开始起在甘肃定西为他们设计的节水的模式,他是中国最大的马铃薯产业基地,但是想从甘肃运出来成本非常高,就发展土豆产业,这样其中排出来的水说污染也不是很污染,但是比较臭,经过我们的研究,我们设计了一整套的系,变废为宝了。

中国有7亿吨的小麦秸秆,从美国的角度来讲,美国的秸秆产生的能源占整个能源消费7%,美国的消费7%,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没有做。我们去年作河北省丘县做了案例,特点是生物制发电,每年棉花秸秆非常多,棉花秸秆是碳含量非常高的秸秆,直接建起来电厂,国家给他们电补贴,每电补贴0.25元,现在运转非常好。这个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引用这个案例提出来,中国的循环经济,或者说中国的低碳经济,最终发展出一套生物自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合理,非常经济的,而且碳是一个循环的东西,如果从纯生物的角度讲,没有二氧化碳就没有生物界,我们并不是消灭它,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实际上是生物供给,这个过程是非常好的。

从林来讲也是这个方面,这两个照片是我在美国拍的,美国的房子都是木头的,几乎民宅都是木头的,但是美国的森林覆盖率并没有降低。在这方面我们中国做的就比较僵化了,不许你动,不许你伐。你越不让动,人家越不喜欢动。

城市废弃物的处理是另外一个很大的空间,地沟油事件是一个代表,就说我们城市的废弃物得不到很好的处理。在城市里我们几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产生的垃圾都是有用的东西,我们用好的技术利用起来,既能够产生燃料,也能够产生原料。

另外未来非常有前景的,废旧汽车的处理。我们现在几乎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国。我们估计很快变成真正的第一了,会超过美国欧洲,但是我们在这方面的处理非常落后。这张图是在美国的国家地质博物馆拍摄的,把这个车里所有的金属物质一样一样放在旁边,如果按这个来做,这个成本会低很多。

生物制资源这也是很重要的,既可以提供工业原料,也可以提供能源。这是在河北省的丘县生物制发电厂的二期工程,带来的低碳效应非常小。生物燃料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我们国内不是搞不起来,而是国内的政策有限制,比如说和粮食争地的问题,我觉得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中国目前的石化产品,或者说燃料的市场垄断的情况造成的。哪怕是一个民营企业家,你用地沟油造出了生物材料,但是你过不了相应的国家体系。美国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在美国油电混合的汽车现在已经很普遍了。

其他的低碳能源是非常多,其他的东西包括电子商务,低碳的效应,低碳现在很多停留在概念的阶段,电脑有非常好的效应,电子商务降低了仓储陈本,同时也推动了信用体系建设。从电子商务的角度来讲,也能提供非常好的循环经济的效应。这是我在美国居住期间从网站上截的一个页面,我到那里买家居和后来的卖家具,都是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有一个非常好的循环效应。我们提倡节俭,但是节俭以后,我们使用效率并不高,这反而并不是低碳行为了,因为这里节约成本就涉及到了假冒伪劣。五

主持人 唐方方:下面请穆献中教授。

穆献中: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下午好,我来这主要是学习,我到工业大学之前,我工作了一段时间,我主要是围绕企业做,里面的有些观点在我发表的文章里都有。再有,今年年底,中国能源企业的发展,我出了一本书。我把低碳经济的老的认识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第一,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认识。第二,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我主要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上认识中国的低碳经济的发展。第三,中国石油企业怎么发展低碳经济。

对低碳经济的认识,第一,低碳经济对中国来说有利于促使中国改变以往的发展模式,提高效率,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第二,中国在未来一定的发展时期内,绝对的二氧化碳减排不是很现实。中国能源资源的消费,在目前来说,对煤炭的依赖度比较高。第三,中国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第四,低碳经济是一个高碳效益的发展方式,目前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应该与循环经济结合起来,现阶段抓好节能减排。第五,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目前来说两者相辅相成。

1978年到现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的比较,中国煤炭比非常高,71.6%是被工业消费掉了,而制造业占到了工业的81.1%,占到了总量的一半。

我们的炼油行业发展不错,发电也可以,差一点的是我们的炼焦,就是转换效益方面。

我们的石油天然气产业,目前石油消费比例扩大的压力非常大,到2035年,中国事业的进口资金的需求,规模需求都非常大。在中国发展石油天然气方面,要跟国外常规的数字比较,应该根据我们具体的产业做一定的工作。

新能源方面,包括水电、核电、风能、核电,尤其水电方面,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70%的水电的开发率,中国不到50%,中国目前水电包括核电方面,发展的空间比较大。

石油企业怎么做低碳经济?BP在某些方面,在中国市场的BP已经走在中国三大实有企业的前面。中海油在风能这块做的是可以的。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和国外的比起来,中国石油公司在这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的公司。中国石油企业,既然是国有企业,首先要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就目前来说,在低碳经济,气侯变化日益严重的情况,在这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他们面临的挑战。

就天然气来说,天然气的价格方面,在机制方面,低碳经济发展中都需要改革的空间,这里不细说了。

就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下面有请东吴证券研究的黄琳女士。

黄琳:我演讲的主题是低碳经济与低碳金融。

我想问一下你们今天低碳了吗?如果你没有开大宝马,开了小QQ,你就低碳了,如果乘地铁,你就是非常低碳,如果骑自行车过来你就是低碳的典范。

我今天主要讲的内容是: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金融的内涵,低碳之路蕴含商机,低碳经济与低碳金融的联系。时间关系,都不能细说了。

从长期来看,化石能源稀缺以及气侯变暖,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发展低碳模式的内在动力。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是全球变暖,生存环境的恶化。低碳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中国的气体排放一直往上升,在全球发展比较快,我们在治理过程中,蕴藏着很多的商机,所以可能会成为新的经济引擎。低碳经济可以拉动我们的就业,碳排放的压力。这就是我对低碳经济的简单描述。

什么是低碳金融呢?最早来自于京都议定书。金融这块,低碳排放限制以后,产生了碳市场。英国、美国、欧盟都有这样的交易所,我们国内陆续也有了这样的交易所,但是我们国家的交易所规模没有那么大,产品没有那么丰富。这样就有了碳信托。还有很多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就是出资在低碳的行业发展,这也是金融进步的表现,还有创新环保概念的产这也是金融介入的例子,就是一些金融机构,专门设计投资于低碳新能源。

蕴藏的商机我简单说一下,大家都认为低碳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企业,对于金融行业有什么商机呢,国家减排的目标下边,有很多商机,在这些商机里如果把握住机会,不仅可以获得新鲜的空气,还可以获得很大的收益。

时间关系不多说了,在这里祝大家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真正获得自己的收益,谢谢大家!

主持人 唐方方:黄女士提到说你到这里来是走路来还是开车来的,我是经济学家,比较俗了。如果大家都走路来,那汽车卖给谁?

黄琳:这也是矛盾的,经济发展需要重工业,大家全球环境的恶化也需要解决。未来解决之路不是解决汽车了,而是解决新能源的。

主持人:我们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经济体,我们有13亿人口,我们要非常清楚认识到现实的问题,我们现实的考量,必须认识到这点,在工业国家在大汽里排了两百年了,你让我们保持原生态,我们只能进山洞里了,穿着树片,但不是说我们不重视环保,我们要非常重视环保。但是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刘强的秸秆发电还没有说呢。

刘强:秸秆发电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做的还不是很到位。目前秸秆发电技术比较成熟,但是做一下处理。另外,加工以后,成为一种高效的燃烧,日本也有这样的技术,把它到壁炉里当做燃料烧。目前还有一种做法,也是还田,先把它打碎,做一些发酵处理。其实办法很多,低碳经济不一定是高科技的,也有很多我们很实用的办法,关键是我们怎么引导。如果我们引导的好,可以用不太麻烦,也不太高成本的办法,可以做到循环,或者放到田里,或者成为清洁原料,主要是取决于我们怎么做。

主持人:谢谢刘博士谈了相关的东西。唐人虎博士刚才的演讲太精彩了,您刚才谈到了产品的信用,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呢?

唐人虎:我们从这几年CDM的工作,对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最大的感受是对整个数据,和整个信用体系的构建。要求每个步骤都是公开、透明的,所有人都能看到。而在我们国家,我们觉得可能在很多的支策,很多的相关决策,有一些偏差的情况,就是在于层层的数据,可能从镇、乡、市、省一级上来以后,有可能最基础的依据可能是有问题的,或者说有偏差的。在碳市场的领域,有货币的特性,如果在这方面不建立可信用的数据以后,后果会很严重。这样的例子也是有的。中国CDM可以接受,其他的不接受,当时阐述是主权的问题,就说我们的技术数据,我们不接受国外援助的时候,我愿意自己做,但是国内碳市场接受的时候,这块需要所有人都能看到,而且确实透明,才能建立起来。

主持人 唐方方:产品信用非常重要,我们中国加入WTO的时候,正好是借助WTO的规则,对我们国内经济体起一个规范的作用。我们在如何建立碳数据,建立碳信用,这块的数据,是不是对我们别的统计界也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希望不是我的畅想。穆博士是从石油行业出来的,能源企业在低碳发展过程,对这个转型你有什么看法?

穆献中:08年的时候,中石油副总裁写了一个提案,就是中国能源企业转型的问题,还有他们要发行新型能源,说要发展能够替代石油油气的能源,这是基本定位。但是这还需要时间。

黄琳:我有一个问题主要是问唐博士,我看到一个资料,上面说最近兴业银行率先提出了低碳信用卡,对个人低碳信用卡,我不大理解,说光大银行也推动了绿色零碳信用卡,个人购买碳的额度,我不大理解,为什么买,将来是不是可以交易,是不是可以卖出去,是这个概念吗?

唐人虎:买的这个碳信用额,说来有点复杂,全球有两类市场,一个是强制,一个是自己自愿。自愿市场就是说现在买的碳减排交易额,是自愿买的,比如说中国已经确定了在中国CDM项目上必须是中资控,外资清洁能源的项目无法享受这个政策,做不成CER,但是实实在在又有减排量,广大和兴业采取这样的行动,我觉得是非常好的新形势,因为所谓的碳市场,所谓碳约束,比如说我们产生CER阶段,有些是从消费端借此促进大家低碳消费的意识,在他的消费过程中,他的钱购买一些自愿的碳减排量,这里的项目可以查到。这种形式国家是支持的。

主持人 唐方方:我们需要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但是这方面我们应该改变,但是你消费,你生产出来的东西总得卖,同时你想开名车也可以,综合一下,你钱不是我的没处用吗,你给别人一些。平衡一些。不要太极端的限制,市场有它一定好的作用,达到一个平衡。

提问:您刚才讲到CDM的机制,存在的前提有两个,一个是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有一个硬性碳排放的指标,第二个前提是减碳的成本不一样。碳减排量的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您觉得CDM机制未来的发展是怎样的呢?第二个问题,现在减排除了碳交易的方式,还有一种方式是碳税,各有什么利弊。

唐人虎:我们是这么判断的,到目前为止各种机制都有,但是CDM机制,有很多的弊端,首先样着联合国极其庞大的机构。但是至少到现在来说还没有其他机制能够替代它,以CDM机制为前提的碳市场机制还是会存在的。就起源来说,最早的CDM不叫CDM,是叫CDF,由巴西人提出出来的,CDM是美国人提出来的,它一定用市场的机制提出来,它不会相信人的自发的动力,只相信企业、人内在的东西。就法国来说,CDM是我们谈判中很有力的武器,中国要求这些发达国家,我们不给你减排量,你们就干去吧,这样的话成本反而高。至少在欧盟来说,欧洲从20%的减排目标已经承诺到30%了,而且现在有一个相应的规则,12年之前注册的碳的项目,可能用到2018年。

第二个碳税和CDM,CDM非常小,放大了叫碳市场,碳税的手段和碳市场的手段,对于中国来说哪一种更合适。碳税如果从执行的角度来说是不容易的,执行起来比较容易,我个人认为,只要税收的角度设计出来,只要相对合理,征税对于国家来说是最容易干的,最多是利益的分配。我们觉得在碳这个问题上,单纯用碳税来做的话,带来的车本会高,也就是说做同样一个事情,我们选择的可能是成本更低的,大家看到的节能减排采取的手段是达到目标限产,直接把工厂停了,成本非常高,但是目标达到了,碳税也可能会达到这种结果。而碳市场我们觉得更好是因为,政府搭一个舞台,由市场中各个参与方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相对来说更加复杂,但是我个人认为,就成本来说,可能更低一些,我们做同样的事情用多种不同的手段,先看看,到底哪个更合适,为什么国家试点,就是这个意思。而碳这个东西进其他的东西不一样,影响面非常大。我个人对碳税来说,我觉得不公平,因为碳税属于富人也争,穷人也争,整体来看又是穷人补贴了富人,不公平。作为中国来说,我们个人来说,像排放少的人,有自己生存相应的排放,他有权利排放这么多。可能富人排放的更多,但是相对来说拿不到相应的税,而穷人可能正好相反,这就不公平,我们觉得应该碳市场更公平一些。

主持人 唐方方:非常谢谢论坛邀请到的四位嘉宾,谢谢大家!

第二个分论坛:

主持人:经济发展最终都需要以人为本,低碳经济必须从改善民生和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为最终目标,尤其在中国,低碳经济还必须从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尤其在生活中,怎么样践行低碳的理念,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科。在今天分论坛当中我们邀请了几位嘉宾同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北京大学发展规划部副部长吕斌教授,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鄂云龙老师,北京大学环境保护办公室主任张志强老师,以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学生范敬怡同学。

首先请北京大学发展规划部副部长吕斌,他对于低碳理念有着深入的思考。有请吕老师。

吕斌: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参加这样的高端有关低碳民生的讨论,我觉得这个主题起的非常好。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首先低碳的概念,我觉得重要的背景是我们伴随人类的活动,对全球的环境,甚至有的科学家认为,对全球气候的变化有很重要的影响。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所有的国家,不仅仅我们发展中国家,最近在发展过程中,碳排放量上,在绝对量上比较多,包括后工业的国家,我觉得大家都有责任,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观点。

第二个观点,为了对应全球气候的变化,从能源的排放等等这样的事情做起的话,我个人觉得只靠技术,尽管技术,包括新能源的开发很重要,但是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方式,实际上是价值观的转变是最重要的。

第三个观点,从对应全球气候变化来说,我觉得有很多的切入点,比如说我们首先可以节能减排,这是一个层面。第二个新能源新兴能源等于新技术的研发和适当的利用,我觉得这是第二个切入点。第三个,从我们转变增长方式,改变生活模式来看,我觉得需要投入的是城市里的人,据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我们全球碳排放,接近85%来自于城市和交通,不管怎么说,这些交通量发生主要是由于城市造成的,所以低碳应该从城市做起。

第四个观点,尽管我们说,我们要改变增长方式,改变我们的生存模式,包括我们城市形态,应该对应一种低碳目标改变这个形态,不管是电视还是开汽车都要有节能的意识。每个人的碳排放尽管不是很多,我们国家现在有的大学已经朝着十万人努力,我们的总量是巨大的。所以我们大学人在节能减排低碳的理念上现行一步,特别是优秀年轻学子,将来会引领我们国家,乃至于全球的发展。你们对于低碳的理念,对于低碳的行动,都会有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重在行动。

主持人:下面请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鄂云龙老师。

鄂云龙:大家好,很高兴来到这里。低碳是新的价值观的提倡。我们讲循环经济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我们必须出现在的话语框架来思考问题。美国一个经济学家说过,我们现在的学者、专家都容易沉溺在自己创造的话语体系里,看不到现实生活的变化。实际上这样的话语体系禁锢了我们自己的思想,禁锢了我们的创造。所以我们讲低碳经济的时候,一定要重新观察这个世界,用新的眼光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考虑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否则低碳解决不了问题。我们现在老是围绕定一些指标体系,在这个指标体系的框框里,比如碳排放机制。我们需要跳出这个框框,需要转变观念换脑筋,转变这种生活方式,因为地球已经承受不了人类这种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我生在嫩江边上,我小的时候,四五条河同时往下奔流,现在就剩下了一条细流,之前别说人,现在连鸡都能跳过去。我们中国一半土地不适合人居住,我们所有埋在地下很多的资源,现在的技术根本开采不了,所以环境保护,搞低碳经济不是为了应付号召,而是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

我不能展开谈,我的观点就是,我们中国人要带头在这个世界上建立起低碳的生活方式,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因为我们人太多了,地太少了,不能老建什么大广场了,不能把房子拆来拆去了,不能再大量的进口石油了。这样的方式是维持不下去的。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关注一下大学社区,大学社区在践行低碳方面有没有什么作为呢?接下来有请北京大学环保办主任张志强老师为我们介绍一下。

张志强:各位老师,各位媒体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有幸在这个论坛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北京大学这几年一直在提出绿色校园创建,我今天提到一点,创建绿色校园,推动环保建设。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二十一世纪必须关注的问题,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缓解环境方面的带来的压力。这就是需要一批有这样眼光的复合型的人才。

日本从小孩子非常清楚他们要做什么,从小有一个非常环保的意识,比如垃圾的分类、回收,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从小在他们的头脑里有这样的意识。恐怕环保方面的教育缺失是比较严重的。我们说过来了很多从高考一直多现在这么多年来,恐怕对环保教育并没有提到日程上来,这些您来对环保的关注,大学接触的比较多,小学、初中现在逐渐推动这个事情。大家提高低碳、环保,根本还是同人自身做起,人怎么做起呢?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身的素质,归根到底从小到大有一个良好的教育,这个环保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现在回到我们学校的绿色校园,国内外成立很多绿色联盟,联盟重要议题和长期工作,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建设,并且把碳排放作为重要的指标。我隔日认为建设绿色校园,更多的是通过高等教育的窗口持续做去,要有多年的积累。从学校的教育来讲不能是专业性的教育,更多的是要有层次的教育,比如面向本科生,人文社科类的可能是普及性的环保教育,对于理科背景的学生,更多的是侧重专业教育,让不同的人群接受不同层次的教育,更多的让他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体现环保的理念,才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环保教育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注意环保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整体环境意识。第二,要有一个知识结构完整的生态课程体系。第三,校园有关环境,生态方面的研究,建立科学学科体系,推动重大环境问题相关的研究。第四,学校利用它的影响力带动全社会,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的氛围。北京大学现在已经在把绿色校园作为重要的工作在做,学校通过很多方面做这方面的工作。第一,学校建立一个非常完善的环境方面的学科体系。第二,学校在管理层面上,和学校的各个部门的协作有节能减排的各项措施。第三,学校有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来推动校内的环保的氛围。通过这样的活动,学校绿色环保的生态意识,在学生中体现的还是很充分的。

环保是全社会的责任义务,关系到每个人,让我们共同推动环保低碳生活,创造一个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家园。

主持人:大学是一个影响力,大学生也是一个影响力,接下来的嘉宾是北大绿色校园最好的代表,有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08级的学生范敬怡。

范敬怡: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来宾,亲爱的媒体朋友,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交流。

前面的老师从政府、社会的角度如何构建和谐的环境,大家大学生在这方面也不落后,下面我用自己亲身的经历谈谈大学生在参与低碳生活中的心得和感受。我们的项目叫“林歌”,经过一年的发展,现在是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的品级项目,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我们的口号是青年的责任,我们的行动,强调当代大学生在环保事业中不可替代的角色。我宗旨是培养青年绿色领导人才。在积极引导大学生投身绿色校园建设和推广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林歌到底是什么呢?林歌大概的框架是图上的照片所示,主要分为几个部分,首先我们成立一个林歌基金,是这个项目资金的链条汇总,下面有几个分项,低碳科研,环境教育推广,还有一个宣传网站。林歌核心的口号是为自己的碳排放买单,具体的实施内容是,我们会到校园的寝室里,向大家宣传废品回收的理念,召集志愿者,将这些废品进行集中的回收,会把金额放到绿色帐户中,记录了同学们为自己碳排放的金额,得出的计算是,每收集到7元的林歌基金,可以抵消一个人的碳排放。通过这样的模式,我们希望废品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减少校园中垃圾的产生。另外,利用卖废品的所得,进行植树造林。不仅如此,还用这些扶贫回收的资金进行低碳科研和环境教育推广,不仅从实际上,也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

林歌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在林歌执行上,林歌由大学生发起,而且有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新生中全面铺开,我们招募到了近一百名的志愿者,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北京大学和海淀区发改委的支持,在今天4月份,第二届地球传媒论坛上。包括中央的媒体对我们的项目进行了采访,可以说我们的项目得到了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关注。

林歌还有更深层的意思,就是它是一种文化。我们现在正在校园里建设一种叫绿色寝室文化,简单的介绍说以寝室为载体,志愿者回收时与寝室人员进行交流,一方面使学生形成废品回收的习惯,实现新生和老生的交流,比如说他们会看到之前离开老生留下来的绿色寝室情况,有一个传承。现在已经影响了超过2万的学生。

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我们既有孩童的创意、感想,也有成年人的实践能力,敢做。所以说我们可以说是这两个方面的比较完美的结合,而且通过现在林歌项目的开展,让我更坚定的相信,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绿色领导力,吸收带领更多人加入我们的活动中来,我们由被动的参与向主动谋划转变,肩负起社会责任。

谢谢大家!

主持人:让我们再次把我们的掌声送给大学生。今天的论坛进入访谈环节。组委会通过对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的志愿者进行了访谈,也在北大校园里对同学们进行了问题收集。接下来与嘉宾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抛给吕斌老师,有同学人文哥本哈根会议召开的时候,得到了各个领域的关注,现在已经结束了,您认为这个会议以后,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有什么变化吗?

吕斌:哥本哈根会议是继京都会议以后,非常重要的会议,在这个会议以前,有很长时间的波折,但是最后我觉得这个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效,跟我们中国政府的努力,包括我们的承诺是分不开的,我们国家,我刚才听了前一个论坛,他们也谈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的公平性问题。我们在碳排放的总量上,应该说确实是不少,但是我想哥本哈根会议,包括哥本哈根之前,我们的总书记和总理,向全世界做了郑重的承诺,首先是表达了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应对全球气侯变化的姿态和决心,首先我想量化的说,在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减排上,做了一个实事求是的承诺,做到这个承诺我觉得对我们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所以哥本哈根会议以后,算是我们中央政府,当然还有发改委这些主管部门,还是做了非常多的,非常大的努力。在结构调整上,特别是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我们做了非常多的事情。比如产能过剩这块我们做了很多挑战,特别是今年中期国家对很多大的钢铁企业有非常刚性的节能减排指标,当然可以举很多的例子,这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必须承认很多领域和行业,生产的模式还是比较粗犷的,我们要维持城镇化的进程,维持比较高的就业的可能性,必须有相当的GDP支持。这个时候作出承诺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国家在实现低碳的目标上压力非常大,因为西方已经把碳排的差不多了,但是今天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我们实际上在实现低碳节能减排上,全世界的国家,包括欧洲这些国家在内,我敢说这句话,最扎扎实实在实行我们承诺的问题上,中国应该说做的最好的。

主持人:谢谢吕老师,对于低碳我们有什么误解吗?

鄂云龙:我非常同意吕老师刚才的观点,我们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气侯暖化的应对上起了领导作用,在这个问题,巴西、古巴都是这么说的,奇怪的是我们的报道,包括我们自己的记者都不报这些东西,哥本哈根会议上,有利于中国的消息那么多,可是我们驻外记者全部引用外国媒体的报道,不愿意认真仔细听这些人在说什么,这是题外话。

刚才主持人讲到个人的问题,我还是主张在这个问题上,政府要起主导作用有钱人起主导作用,就全球范围来说,是发达国家起主导作用。发达国家的经济效益指标,他说能耗减少,但是是相对,是用金融的指标体系计算的,就说我投了一百块钱,我省了多少钱。但实际上美国人的能源消耗但是消耗了多少,大家多是有疑问的。包括欧洲人,他的生活方式变了吗?你看现在我们从西方学过来的包装,学过来的各种各样的乱七八糟的垃圾产品,这些东西不断的生产,这些生产实际上减消了我们个人所做的所有的努力。22日我去苏伊士,他们说法国最大集团的一个董事长,还有瑞典的一个董事长,说数据我们是专家,我们想听听你们的理念,找了七八个人想讨论这个理念问题,价值观问题。我不是针对西方,也不是针对有钱人,也不是针对政府,我是说我们的生产方式不转变的话,如果我们的思维方式不转变,如果不改变现在的奢侈浪费的消费方式,每天我们通过明星给大家灌输帝王生活,这样的东西不转变的话,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低碳经济,全部都是废话。

大家都很清楚,我们的新能源,所谓的太阳能,说明的生物制能,实际上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这些东西只是作为中国的辅助手段,中国现在的发展太强劲了,不是一般的强劲,西方评价中国人,说我们中国人结帐太快,俄罗斯老赖帐,欧洲人老是这问题那问题的不结帐,他们害怕中国人使用天然气,怎么进多少你们用多少?这点他们感觉太可怕。还有澳大利亚说我们的铁矿石不断的往你们那出,不管涨价也好不涨价也好,你们都能消化。因为澳大利亚人不多,我们稍微多进口一些什么,他们那就很有影响。我们中国发展很快,影响也很大,所以我们内部要做好,要全面的,不同的角度,从新的角度,换各种各样的视角研究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化石燃烧100年就要枯竭了,但是就是这个枯竭的燃料决定我们中国未来的命运。

现在我们的低碳经济,我们必须从一个高度上来看,究竟怎么搞,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怎么搞。我们确实在发展,没有一点停止的迹象,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低碳经济怎么搞。光靠太阳能是不行的,光靠生物制能是不行的,还是靠我们石油天然气,怎么办呢?我今天就提出一个砖,看看大家有没有答案。

主持人:张老师在具体工作中,有存在误区或者误读的情况呢?

张志强:我想从这样的角度说,低碳是环保理念其中一部分,高校里最重要的是,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大学生是先进文化和先进知识的快速吸收者,他对如果基金关注低碳,我觉得这可能是片面的,应该更多的从环保的大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学校里,包括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勇于创新探索精神对绿色校园,对于今后可持续发展也好,低碳生活理念也好,更多的是长远的投资,通过大学生对这种低碳生活环保理念的理解,会通过个人生活,然后到工作中,会辐射到周边的人,通过这样的辐射作用,逐渐扩大到社会,带动社会低碳生活和环保的关注,从个人,从社会不同阶层的角度出发,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真正的实际行动。这样的话,通过这样的角度切身把低碳生活也好,可持续发展也好,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

主持人:虽然大学生还没有买车买房,但是很多人的消费观念是学生时期形成的,对生活质量的下降会有担忧吗?

范敬怡:不可否认,你一旦进行节能减排,你的生活多多少少都会有所影响,形成节能减排的习惯有一段时间,林歌活动是一个过度期。你先通过排放二氧化碳,然后种树抵消它,再维持碳平衡,更重要的是,通过低碳科研和环境教育推广提高大家的意识和养成废品回收节能减排的习惯,可能现在处于过度阶段的话,大家是多植树减少碳排放,然后就是节能减排,可能是一个过度。

主持人:林歌也是一个可持续环保的理念。

吕斌:我们还是要转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按现在的消费方式,我们必须承认,让我们节能减排,不坐飞机,不出差,少坐汽车,可能比较难,但是肯定会有改变,但是对于西方来说是更难的。我们怎么看我们的生活质量,什么是好的生活质量,我们必须有可持续的意识,谁甚至是价值观的改变,甚至是生活观的改变,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文化意识,所以,像最近提到的,包括这次也提到的,生态文明意识,必须在我们每个人价值观的改变是很重要的。我们还需要发展,但是我们中国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为了让我们伟大的祖国真正的成为中国人宜居的美好家园,只靠高消费,高消耗我觉得是不可持续的。

鄂云龙:我非常同意刚才吕老师的建议,我们中国是13、14亿人,我们960万平方公里,一半的土地可以说利用率是非常低的,几乎是不适合人居住的,越往西边走越有这样的感觉,开矿也很困难,新疆都说地下埋藏多少东西,如果真是开采的话,技术还达不到,所以我们必须改变高消费的生活方式,这应该政府带头,你说一个科局长干什么,办公室那么大,农民种的地都没有了,那可是几千年种庄家的地,你搞成了大广场。这些东西造成了我们对石油的极大的依赖,现在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我们的房子,你现在看,到地方官员,一百平米小,三百平米也嫌小了。然后有很多空置的房子。我们的经济发展非常强劲,而且你说不健康也不对,因为过去中国是什么状况,三十年前,就在建国门外,使馆去了还不通电呢,我们发展到今天是不容易的,而且今天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可是我们现在必须考虑吕老师刚才说的,怎么保证可持续发展。保证可持续发展的话,必须改变我们的高消费,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是说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一定要注意合理的配置,我多说一句,这个合理的配置不能用现代金融资本主义的方式,现代金融资本主义的方式造成更为严重的浪费,从金融危机就可以看到,银行没有影子了,很多老百姓房子没有了。我反复说,我们需要在这个全球化的水平上寻找一个新的道路,这个路又不是美国那套,我们处在人多地少的环境下,我们要承担起我们的责任。

主持人:我们需要一个开始,至少今天在座的每个人需要反思,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是可以避免的不必要的浪费。现在大学生的构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就是媒体经常报道的90后,他们面临的生活环境跟我们70、80后有很大的变化,他们在接受环保教育的时候,会不会难一些,有困扰吗?

张志强:如果严格用70、80、90是不科学的,一个人是出生在那个时代,但是经历的不一样,在农村长大和在城市长大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学生信息来源渠道越来越多,对外界事务的了解越来越多,他考虑的问题不像过去70、80后面临的问题,现在我接触的很多90后的学生,他愿意接受低碳环保教育生活理念,他们也愿意尝试做一些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讲,根据国家的需要,这恰恰是一个大力推行环保教育的非常好的切合点。

主持人:刚才范敬怡向我们介绍了林歌项目,林歌项目主要是在大学校园中有精英化的色彩,您觉得还需要做哪方面的补充和完善呢?

范敬怡:我先回答关于90后的问题,我觉得社会上对90后有一定的误解,其实90后,我们生活的条件比80、70后的更好,我们接触的是消费型的社会,但是我们的学生仍然对环保非常关注,像林歌项目的骨干和中坚现在基本上都是90后的学生,并不是说我们出生的年代好,而是我们受到的教育对我们有更好的影响。我觉得我们林歌下一步要做的进一步拓宽覆盖面,比如拓展到其他高校,其他的省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无论是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进行环境的教育。教育这块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

吕斌:刚才主持人提了一个文化很好的问题,生态文明教育在大学生中,据我知道全国的高校,关于这个问题,还有我觉得关于90后的问题也好。讲两句话,第一,很多地方的中小学,关于环保生态文明的教育抓的很不错。第二,关于生态文明的教育,到大学生做已经晚了,必须从娃娃抓起。

主持人:控制了排放就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呢?

吕斌:第一,我们国家有没有资本实行高能耗,就是持续的无节制的高能耗。第二,我们应不应该准便增长方式。第三个问题回答如果我们节能减排,对我们经济是不是有比较大的影响。

第一,这个问题是这样的,我也承认我们国家的能源结构,跟很多国家是不同的,我们确实是一个高碳的能源结构,这是现实,因为我们主要基于煤。我们也承认低碳概念的提出,从美国提出这个,有相当强的,不能说全部,至少是非常强的政治目的。所以我们说句实话,在内心里,觉得西方拿这个来谈,但是尽管这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我们不开发新能源,我们一百年后怎么办?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先不说经济怎么样,为了经济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节能减排,必须转变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

第二,我们应不应该高消费呢?之前讲了很多,这里就不讲了。

第三,如果调整对经济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怎么看呢?我们在追求低碳的过程中,因为有很多清洁能源,新能源的研发,很多新技术的开发,一方面我们对传统的模式进行了限制、抑制,好像是对某个地区的经济有影响,但是总体来看,从长远来看,因为我们要研发新的能源,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新的增长点。因为人类都知道我们地球已经很危险了,所以我们大家都在研究。各个国家都在大量的投入,有很多高地是要占领的,一旦西方国家能够经过一个比较长时间的投入和研发,能够产生一些实用有效技术的时候,我想这些国际组织,就会在全球制定一些新的规则,这样对我们其实是不利的,那个时候对我们经济可能影响更大。

这个东西是很复杂的问题,我们既要发展,既要考虑到我们国家的限制,但是有一定我们要注意,就是要节约,要减少排放。长远来看,对经济不应该是很大的影响。我就谈这点。

鄂云龙:我很赞同的吕老师的观点,我们在节能减排方面,中国政府做了很多具体的事情,这么做已经很不错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经济、需求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这个程度也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我们要继续看我们怎么做?怎么节能减排还要开拓新的思路,其中我们政府现在奢侈浪费程度太大。我们必须节约。同时,新能源我们在发展,靠外国人靠不了,还得靠自己。另外,对于非常浪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我们是过不下去的。关键是,生活质量看你怎么看?这是很重要的。我们都觉得法国的高级化妆品,什么高级包,就觉得那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造这些包的人知道这就是一个理念,如果你认为它不是一个低碳,它也就不是什么了。这举一个例子。我们怎么做,这也是一个问题,我今天讲的都是提出问题,都是引起大家的思考,北京大学的学生,你们是最好的人才,你们得想这些问题。

张志强:从我这几年的工作经验讲,你说到增长,无非就是经济增长,经济最后用到什么地方,这是一个要关心的问题。再有,从中国目前环境的问题,最突出的是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经济的增长,通过高耗能高污染的手段获取,你再去治理,投入和你当时的产出,这个有没有考虑?如果说综合来考虑,你是正增长还是负增长,这对你温室气体排放的减排是不是一个经济增长点,这是至关重要的。谢谢!

主持人:在这么短的论坛时间里,几位老师能够产出这么多的碰撞,说明低碳和环保确实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事情,也希望在座论坛的人好好的思考。范敬怡你们有什么活动吗?

范敬怡:绿豆营的主旨是各个社团把举办的公益活动放在网上,大学生可以在网上登录,然后进行公益活动的报名。第二个,植物袋垃圾的活动,影响就是同学们开始养成废品回收的习惯,为林歌的推广也有一定的帮助。

主持人:谢谢台上的访谈环节已经结束了,接下来的时间,交给现场各位嘉宾朋友们,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想向我们的老师和同学提的话可以提问。

提问:关于低碳这个话题,就像刚才有的老师也讲过,应该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或者说经济增长转变上才能起来更大的作用,对于我们个人的低碳生活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我觉得大家的动力不是很强,比如说把电源关掉很麻烦,这些麻烦值不值得呢?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做这样的研究,给我们的低碳生活一个成就感,怎么让我们觉得我做这件事,这些麻烦是值得的。

范敬怡:其实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想过,我的第一个想法,也是这个林歌项目的想法,无论怎么样,总得先从个人做起,所以林歌就是为自己的碳排放买单。第二点,为什么现在政府,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的社会开始关注低碳的问题,我觉得很大程度上由一个人开始提出来,比如1988年开始也人正式提出全球变暖这个概念,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话题,比如在哥本哈根大会期间,全球很多地方都举行了熄灯的活动予以支持。尽管说哥本哈根大会最终没有形成任何实质性的结果,但是也让全世界人都知道我们应该进行低碳的行动,所以说我觉得个人的力量比较微薄,但是许多人的力量合在一起,我们就有力量影响企业,影响社会和影响政府的决策。

吕斌:下面的嘉宾我觉得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要想实现低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环节是很重要的,但是要知道我们人类很多生产没有纯粹为了生产而生产,很多的生产,包括汽车的生产,都是为我们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根据科学家的统计,跟我们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碳排放并不比所谓的产业部门要少,我们必须看到,我们每个人可能是少的,但是你要知道我们总量是非常多的。一切事情要从自己做起,比如说拉一根电灯,如果大家都浪费这个电,总量是非常大的。

达沃斯论坛的会,很多的话题集中在低碳,全球气侯变化,我曾经在那个会上,我听过美国雪佛兰当时的讲话,他举了一件事情,作为企业的文化,他要教育他们的每一个职工,离开办公室的时候,要把灯关掉,这是雪佛兰的CEO,在达沃斯会上,他都没有觉得这件事小的无所谓。所以我们每一件事情都要从小事做起。还有日本东京,因为他们有碳交易,每个单位都有是额度的,大家可能想不到在东京这样大都会里,按单位来计算,碳排放最大的不是电力公司,不是钢铁,最大的是东京大学。虽然我们的生产不能过多的降低质量,但是我们要从自我做起。把灯拉一下,如果大家都这样做的话的量也是很可观的。如果我们改变生活方式,很多生产的内容也就变了。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难度,所以要大力的提倡生态,我们要上升到文明的高度。

主持人: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论坛到此结束了,对于每个人的低碳生活,和低碳理念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每个人都是低碳和环保的宣传者,捍卫者,同时感谢大家今天的参与,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论坛其他的活动,谢谢大家!

现场高清图集

返回顶部

会议议程

返回顶部
时 间 议 程  
08:00-09:00 签到  
09:00-09:30 开幕式  
09:30-9:45 主旨演讲  
09:45-10:00 主旨演讲  
10:00-10:15 主旨演讲  
10:15-10:30 主旨演讲  
10:30-10:45 主旨演讲  
10:45-11:00 主旨演讲  
11:00-11:15 主旨演讲  
11:30-12:45 商务午宴  
13:00-14:50 分论坛一 能源与资本分论坛
14:50-15:00 休 息  
15:00-16:50 分论坛二 低碳与民生分论坛
18:00-21:00 低碳主题晚宴  

滚动报道

返回顶部
 

[点击查看全部新闻]

编辑:wdzheng 分享到:
| 财经首页 | 回到顶部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742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