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新闻-体育-亚运-娱乐-财经-汽车-科技-数码-手机-女人-房产-游戏-读书-论坛-视频-博客
更多财经专题


7月初,一则有关“王亚伟卸任华夏基金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的消息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有关其卸任原因和去向的猜测,让投资者和业界都困惑不已。据统计,国内基金经理的平均任期在一年半左右,最早的第一代基金经理早已淡出公众视野。放眼望去,昔日这些公募的明星老将仅剩王亚伟。

投委会简介

更多

  基金公司投资委员会是基金管理公司投资决策的最高决策机构,是非常设的议事机构,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的前提下,拥有对所管理基金的各项投资事务的最高决策权。负责决定公司所管理基金的投资计划、投资策略、投资原则、投资目标、资产分配及投资组合的总体计划。

  目前在我国,投资决策委员会由基金管理公司自行建立。

坚守华夏12年,战绩辉煌

更多
初出茅庐

1971年,王亚伟出生于安徽马鞍山市。1989年以安徽省高考状元身份考入清华大学电子系,选修了企业管理双学位。1995年进入了华夏证券公司,在当时全国最大的证券营业部:华夏证券北京东四营业部任研究部经理。

1998年,王亚伟加入华夏基金公司,王亚伟最初时任华夏基金旗下第一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兴华的基金经理助理,之后任基金经理。
2001年年末,华安、南方和华夏三家分别发行了开放式基金,从2001年12月起王亚伟开始担任华夏成长的基金经理。2004年,熊市依然延续着,华夏成长当年净值增长率为3.91%,王亚伟仍然没有创造出让行业之外的人记得他的成绩。
2005年4月,王亚伟不再担任华夏成长的基金经理。从2001年12月21日到2005年4月12日,即王亚伟离任华夏成长基金经理,上证综指下跌28.5%,但是华夏成长净值增长率为13.22%。 同年12月王亚伟接手华夏大盘精选基金。
历经辉煌
2006年,华夏大盘以154.49%的业绩在118只基金中排名第12。对应上证综指涨幅达到了130%。

2007年,华夏大盘精选气势如虹,以226%的净值增长率高居国内各类型基金之首,比第二名高出35个百分点,其净值增长率是同期上证综指涨幅的2.33倍。王亚伟则获得“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的殊荣,一举将基金金牛奖、明星奖、最佳表现奖、最高回报奖、最受欢迎奖尽数收入囊中。

2008年确立了王亚伟江湖地位。在2008年的大熊市中,王亚伟做到“熊市跌得比别人少,牛市涨得比别人快”,华夏大盘在股市暴跌中成为基金抗跌亚军。

新基“华夏策略”神秘发行 一天卖10余亿,该基金明确提出以成长股为投资标的,并采用灵活的操作策略,这和王亚伟的投资理念和风格极为相似,可以说,该只基金是为王亚伟量身打造的一只基金。

流年不顺

2009年,对于王亚伟来说是个“多事之秋”。重仓多只冷门股引发内幕交易猜想、分仓东莞证券等行为均遭业内人士追问,甚至他的家事也被传得沸沸扬扬。传言证监会曾对王亚伟管理的两只基金进行过调查。

但王亚伟掌管的华夏大盘在最后一天,以全年涨幅达到116.19%成绩再次成为主动型基金中的第一名,并且该基金的累积净值成为中国基金史上首个突破10元大关的基金。

2010年,王亚伟流年不顺。重仓银行股,金融、保险业;参与新股发行和增发,王亚伟更曾在创业板“怪兽”海普瑞发行期间公开唱好。华夏大盘精选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9.62%,排在偏股型基金中的第10名,而在所有股票投资方向基金中则排在了第28名。2月起,华夏三位基金经理孙建冬、巩怀志、张龙亦相继离开了华夏基金公司。

7月,华夏基金内部公布了一条任命通知:王亚伟不再担任华夏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改由总经理范勇宏兼任。

如果多数人都选择离开,王亚伟才是少数派

更多
每个行业或者说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局限性,但这些局限并不能成为替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恰恰需要在这些局限上寻求突破……基金经理的独立思考就显得弥足珍贵,这取决于你把为投资者理财看作是一个职业还是一项事业,如果你觉得它是事业,想有所追求,那么这个过程中,你就会多付出,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而且要承受压力和孤独。
老百姓关注度高很正常
基金经理注定是关注焦点,尤其是业绩好、从业时间长的。到目前为止,公募基金行业里从业时间较长的基金经理多数已转做私募,我是留下坚守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投资业绩也比较好,所以我受到广泛关注[详细]
心态:坦然面对各种质疑
首先是因为我没有任何违规的操作,不心虚当然坦然;其次还因为,有质疑说明有人关心你,有人关心总比没人关心好,尽管其中存在很多误解,但我不想去和这些误解较劲。 [详细]
做公募更能体现我的社会价值
公募基金不是一个完美的行业,存在一些制度性的缺陷。去做私募,有可能获得高得多的报酬,但我相信有相当一部分基金经理不只是冲着钱去的,可能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投资理想。能否创造一种更好的环境,[详细]
离开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如果我的投资风格确实无法再适应公募基金发展的要求,我也只能考虑其他的发展路径。

别问我为什么离开,该去问那些人为什么不离开

更多
10个走3个 基金经理变动逐年上升

统计显示,5年来公募基金行业整体年度留职率处在70%到80%左右的区间波动,这意味着每年每10个基金经理中,有2~3人年终会离开原有的公司,或者不再从事公募基金管理的工作。现任376名基金经理中有约22%的基金经理岗位从业年限不足1年;有91位约24%的基金经理岗位从业年限在一年以上但不足两年;

公募人才危机报告:我觉得不幸福
“你不应该问我为什么离开,你应该去问那些人为什么不离开!”对于同行基金经理要受到排名的压力,对于投资者和公司需要业绩回报,同时还要时刻受到监管层和舆论的监督压力。幸福感的缺失和极大的心理压力使明星基金经理们纷纷逃离公募转投阳光私募[详细]
私募基金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股权优势
“大家总是问基金经理为什么拿高薪,从来不问股东为什么拿这么多钱,其实这更不合理。”即使在阳光私募基金中,私募基金经理也能提取绩效部分大约17%作为报酬。对于公募基金管理数百亿规模的基金经理来说,这简直不敢想象。这样的落差太大[详细]

跟贴区

跟贴读取中...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如何使用跟贴 
修改昵称 关闭窗口
盖楼回复 关闭窗口
发言 | 退出
复制收藏 关闭窗口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编辑:张帆 王玥   时间:2010-07-17 分享到:
| 财经首页 | 回到顶部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153 给网易提意见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