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乳企巨头财务数据乳业重大并购事件乳企掌门人面面观更多新闻
money.163.com
中国乳业危机溯源
中国乳业危机溯源

三聚氰胺一周年视频专辑

  • 美赞臣和雀巢奶粉在美再次检出三聚氰胺
  • 乳协:26万患儿家长接受赔偿
  • 石家庄中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 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多美滋奶粉调查情况
  • 三元成功竞购三鹿资产
  • 广州查获43吨三聚氰氨奶粉 险些流入市场
  • 北京三元拍下三鹿乳业95%股权
  • 蒙牛受累三聚氰胺事件亏近十亿
  • 三元接管三鹿后首批奶粉上市
  • 三元总经理:依托首农集团继续并购
  • 施恩奶粉涉含三聚氰胺 超市下架
  • 中粮联手厚朴61亿港币入股蒙牛
  • 三聚氰胺阴影致国产奶粉滞销
  • 国产奶粉三聚氰胺阴影犹存
  • 牛根生卸任子公司董事长 中粮总裁接棒

企业动态

完达山2.8亿奶粉项目10月建成

完达山2.8亿奶粉项目10月建成

完达山乳业投资2.8亿元的配方奶粉项目,预计今年10月试车生产。项目可年处理鲜奶15万吨左右,产奶粉3万吨。[详细]

伊利超大型牧场月底竣工

伊利超大型牧场月底竣工

张剑秋表示,为保障奶源可控,伊利加大了对自有牧场的投入,拥有1.5万头奶牛的牧场即将竣工。[详细]

飞鹤引资4.3亿用于奶源建设

飞鹤引资4.3亿用于奶源建设

飞鹤乳业执行总裁聂播告诉网易财经,6300万美元将主要用于奶源地投入,也包括生产基地及品牌建设。[详细]

光明重拳出击奶粉市场

光明重拳出击奶粉市场

今年年初光明乳业正式将原本非主营的奶粉纳入光明三大支柱产业之列。[详细]

三聚氰胺一周年祭:中国乳业触底反弹

  • 去年9月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乳业有史以来最严重危机。一年来,民众“恐奶心理”渐次消退,中国乳业亦开始触底反弹。

乳企业绩总体恢复至三聚氰胺事件前

  • 中国乳企国内四家上市公司除光明继续亏损之外,其它几家业务基本恢复“三聚氰胺”前的水平。其中,伊利三元增长最快。

乳企业绩

更多>>

奶源建设

更多>>

奶粉市场洗牌

更多>>

最新消息

更多>>

分析评论

更多>>

专题简介

半年前,三鹿倒掉了。一年前,“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了。曾伤透国人心的乳企这一年走的艰难。知耻而后勇,它们已逐步走出泥潭,重回正轨。

为了忘却的纪念,网易财经梳理了中国乳企这一年所历经的沧桑巨变。时间尚短,新的市场格局还未定型,一切仍在变动之中,我们正在忠实记录。

纪实一、乳企力争“上游”

经过“三聚氰胺”事件洗礼之后,乳企懂得了把控奶源才能立得住、走得远。“建牧场、好奶源”成了乳业巨头们较劲的资本。

纪实二、奶粉市场重新洗牌

“奶粉大王”三鹿的轰然倒塌促成了中国奶粉市场的新一轮洗牌。外资强势进入,乳企跑马圈地,曾经的液奶奶粉阵营也被彻底打破。 三鹿长达15年产销第一的位置谁来接替,市场正在挑选新的强者。

大事记

三鹿正式宣告破产

2009年2月12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团破产。 [详细]

三元“蛇吞”三鹿

2009年3月4日,三元以6亿1650万元成功拍得三鹿。历时五个多月的三鹿并购事件尘埃落定。 [详细]

震撼交易-中粮入股蒙牛

2009年7月6日,中粮联手厚朴基金61亿港币收购蒙牛公司20.03%股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食品行业最大一宗交易案。[详细]

独家专访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乳企主要财务数据

名称 净利润(09年1-6月) 同比 营收(09年1-6月) 同比 08年净利润
蒙牛 6.619亿元 13.5% 120.9亿元 -13% 亏损9.5亿元
伊利 2.54亿元 117.57% 122.17亿元 6.69% 亏损16.8亿
光明 4533万元 -67.8% 38.52 亿元 -0.58% 亏损2.86亿元
三元 3673万元 138% 11.34亿元 73.25% 盈利4075万元

“三聚氰胺”事件阴影正消退

去年9月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乳业有史以来爆发的最严重危机。中国乳业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全行业产值已恢复“三聚氰胺”事件前的90%,乳品企业总数已从730家增至832家。 早在今年3月底,伊利市场销售情况已恢复到“三聚氰胺”事件之前的水平。

鲜奶收购价格恢复至三聚氰胺事件前

进入9月份以来,中国各地鲜奶价格普遍上涨,蒙牛等大企业鲜奶收购价格又恢复到了去年三聚氰胺爆发前的水平,规模化园区奶涨至每公斤2.6元,而优质鲜奶卖到每公斤3.7元。随着中国奶产业的逐步复苏,中国乳品市场有望重现生机。

各地奶牛存栏量稳步上升

奶价的上涨近期增强了奶农的养殖信心,杀牛、倒奶的最黑暗时期已经基本过去。目前中国各地的奶牛存栏量在上升,一些规模化养殖大户更是积极买牛,希望明年迎来奶产业的恢复性增长。

奶粉销量半年报
名称 营收 同比
伊利 21.20亿元 -0.82%
光明 2.25亿元 50%
注:三元收购三鹿后首批奶粉今年4月19日面世
光明重拳出击奶粉

今年年初光明正式将原本非主营的奶粉纳入光明三大支柱产业之列。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分析指出,出击奶粉是光明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中国奶粉市场空间巨大。 [详细]

乳业重大重组

↑返回顶部

三元并购三鹿

09年3月4日,因“三聚氰胺”事件而破产的原中国乳业巨头三鹿集团,毫无悬念地被三元以6亿1650万人民币的价格收入囊中。历时五个多月的三鹿并购事件终于尘埃落定。

此番三元接盘的三鹿资产,是首批公开拍卖的三鹿破产财产,包括三鹿集团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可持续经营的有效资产,以及三鹿集团所有的新乡市林鹤乳业有限公司98.80%的股权。

“收购三鹿后,弥补了三元奶粉业务的短板,使三元可以尽快向行业第一阵营突击。”三元股份总经理钮立平称,用不了多久,三元在中国乳品行业的地位将会得到提升。三元股份董事长张福平此前更是放出豪言,“三元要进入中国乳业前三名”。

中粮入股蒙牛

2009年7月6日,中粮联手厚朴基金61亿港币收购蒙牛公司20.03%股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食品行业最大一宗交易案。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中粮与蒙牛的合作可以用一拍即合来形容。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事实上与蒙牛乳业董事长牛根生相识多年,互有往来。两人都是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理事,宁高宁是荣誉主席,牛根生是轮值主席。

蒙牛董事会8月27日决定,牛根生转任蒙牛乳业董事会主席,同时辞去蒙牛乳业子公司内蒙古蒙牛董事长,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接任。内蒙古蒙牛为蒙牛乳业的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生产销售液体奶、冰淇淋及其他乳制品。分析人士认为此次人事调整预示中粮正式介入蒙牛运营。

乳企掌门人面面观—猛人牛根生

↑返回顶部

想停又停不下来的牛根生

2006年2月,牛根生辞去日常经营总裁一职。按他自己的话说,是受柳传志和王石的“影响和指点”。

然而,先是三聚氰胺案,使得蒙牛元气大伤;再是对赌协议,令蒙牛陷入股权危机;后是OMP案,被竞争对手咬住不放。一团乱麻缠住牛根生,令他无法分身。

中粮入主蒙牛,虽然名义上称不会干涉蒙牛的经营,但难保何时协议一变,宁高宁就会开展整合产业链的大计。

2009年7月7日下午,牛根生在发布会上称,他的心情“高兴和激动”。可猜测的是,他并不担心控股地位会失去——这在他早些年捐出股权时就可以确定;但他高兴,当他想抽身而退,或者去做另一番事业的时候,有一个强大的伙伴能够接盘蒙牛。

同样境遇的朱新礼没等到机会变成事实,但牛根生已经看到机会摆在眼前了。也许他的下一步就是离开乳业终端惨烈的竞争,回归到相对平静的上游去。在那里,刘永好三兄弟,已经安安静静的盘踞着首富的位子多年,却很少陷入血腥风波和口诛笔伐中。

也许牛根生转而经营牧场,难以达到如刘氏兄弟一般的顶峰,但或许55岁的牛根生,只有在草原之上、牛群之间,才能恢复年轻的心。 [详细]

牛根生简历

牛根生(1954年-),内蒙古人,现任中国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1999年创立蒙牛集团。2006年,牛根生辞去蒙牛集团总裁职务,并将其所持蒙牛集团市值15亿元的股份悉数捐出。

 1978年,牛根生参加工作。在伊利集团从一名洗瓶工干起,担任过车间主任、厂长等职,在伊利做到了生产经营副总裁的位置,他在这里曾获得呼和浩特科技兴市贡献一等奖,呼和浩特市特级劳动模范称号,入选“呼和浩特市首届十大青年企业家”等荣誉。

1999年,牛根生创立蒙牛集团。2002年其销售额突破21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一举跃升至第4位。2003年蒙牛借助“神五升空”的出色营销,销售额再次翻番,达到近50亿元。

专题回顾:牛根生万言书

乳企掌门人面面观—远去的乳业教父郑俊怀

↑返回顶部

郑俊怀:远去的乳业教父

知道伊利的人多,知道郑俊怀的人少,直到郑俊怀被拘捕为止。有人说,郑俊怀被拘是MBO惹的祸,但事实证明虽然有人设套,郑俊怀中的还是自己的埋伏。

去年底,传出郑俊怀欲在 “三聚氰胺”事件后复出的消息,沸腾了整个乳都,并称他的团队募集了约40亿元资金,有可能在乳制品行业重新创业,而他可能创立的新品牌,名为“新长征”,意指在中国乳业的征途上进行一次“新长征”。但之后便没了郑的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郑俊怀服刑期间,中国乳业市场几度变局。2004年6月,即是郑俊怀被举报的同月,伊利的对手、曾是郑俊怀部将的牛根生带领蒙牛在联交所上市,募资近14亿港元。同年度《福布斯》的“中国富豪榜”上,牛根生以1.35亿美元身价上榜。此后,蒙牛突飞猛进,后来居上,中国乳业三强重排座次。

可以说,没有郑俊怀就没有伊利。伊利的前身是呼和浩特市红旗奶牛厂,1984年改名回民奶食品加工厂,1992年股份改制,1995年9月发行1715万公众股并于1996年上市。郑俊怀历任厂长、总厂厂长、股份公司董事长、总裁。和绝大多数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一样,伊利能从20年前,一个内蒙古的奶品加工厂发展成中国奶业无可争议的老大,郑俊怀功不可没。 [详细]

郑俊怀简历

1983年1月,郑俊怀出任呼和浩特市一家奶食品厂(伊利集团前身)厂长,这年他33岁,食品厂资产仅40万元。之后在郑俊怀的带领下,20多年的时间,伊利成长为中国乳业巨头。

 1993年~2004年,任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CEO.

 2004年12月,因涉嫌挪用公款罪被捕。

 2005年12月,因挪用公款罪被判刑6年。

 2008年9月刑满释放(两次减刑)。

乳企掌门人面面观—“乳业罪人”田文华

↑返回顶部

“乳业罪人”田文华

在乳品行业,向来有“南王北田”一说。但比起蒙牛的牛根生、光明乳业的铁娘子王佳芬,田文华的公众提及率是太低了,哪怕是行业的公开会议,她也是很少亮相。

一位记者回忆,与三鹿接触五年来,能够回忆起来田文华的事情只有两次:一次是三鹿与恒天然宣布合资,另一次是三鹿成立50周年。

如果没有三聚氰胺事件,田文华的人生就会在荣誉和成功中度过,因为她做起了这么大家业。 三鹿品牌声名扫地,最终破产。

然而,几乎是一夜之间,她成为中国“毒奶大王”,被称之为“中国乳业的罪人”。

客观地说,田文华是三鹿的“再造母亲”。从1968年至今,田文华从基层兽医给母牛喂食、接生,一直做到三鹿的总经理、董事长。广东省奶协副会长王丁棉曾评价田文华:“为人平易近人宽容和气,但是做事‘很厉害’。

1983年,更是田文华的一项重大决策,将三鹿带上了飞速成长的轨道。那一年,田文华千方百计争取到了国家“奶粉配方母乳化的课题”。 [详细]

田文华简历

1942年出生,1966年毕业于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兽医专业。1968年分配到当时的石家庄市牛奶厂(三鹿集团前身)工作。

 1983年,田文华成为牛奶厂生产副厂长,对技术创新有充分认识的田文华同时做出一个影响到企业今后20多年发展的重要决定:设法争取到国家“奶粉配方母乳化课题”,跻身原轻工部“母乳化奶粉”定点生产企业行列。

  1987年,田文华晋升为这家企业的当家人。

  1993年,三鹿终于攻克了“奶粉配方母乳化”课题,公司也由此登上全国奶粉销量冠军的宝座,并连续15年保持不变。

 2008年9月16日下午,田文华被免去三鹿董事长总经理职务。

 2009年1月22日,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乳企掌门人面面观—乳业铁娘子王佳芬失去“光明”

↑返回顶部

乳业铁娘子失去“光明”

2008年3月,掌管光明乳业十余年的中国乳业“铁娘子”王佳芬,最终彻底告别光明,业内人士评价王佳芬对于光明集团一直是“功大于过”。

 1997年,王佳芬率先提出了“以全国资源做全国市场”的目标,开始带领光明由地区性销售公司向全国性品牌公司发展。到2002年上市时,光明在国内乳业中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等均排名第一。

2002年,光明的主营收入达50.21亿元,超过第二名伊利近1/4。王佳芬曾放言,“要让全国一片光明”。

但到2003年,这一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凭借常温奶产品,伊利与蒙牛迅速打入全国各大城市并占据市场优势,增长速度开始超越光明。2005年光明被曝郑州回奶事件,产品质量受到质疑,由此,光明跌出乳业“第一阵营”。

光明乳业的前身是上海市牛奶公司,王佳芬于1992年出任上海牛奶公司总经理,随后在1996年开始对光明乳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光明乳业由一个100%的国有企业改造为一个上市公司。 [详细]

王佳芬简历

1968-1990年:上山下乡到上海郊区农场工作,曾任农场党委副书记。

1990-1992年 上海市农场局工业处处长。

1992-1996年 上海市牛奶公司(光明乳业前身)总经理,当选为国际乳业联合会(IDF)中国副主任。

1996年起担任光明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7年1月 卸任光明乳业总经理。

2008年3月辞去光明乳业董事长及董事职务。

滚动报道

↑返回顶部
 

[点击查看全部新闻]

编辑:刘玉洲 2009.09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742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