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汽车-科技-数码-手机-女人-房产-游戏-读书-论坛-视频-博客-乐乎

核心提示:证监会5月22日《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发布后,专家学者对IPO节奏干预、市场化定价等核心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证监会公开征求意见IPO人为调控之惑市场化定价是祸是福?开闸之日即暴跌之时?IPO制度改革进程股民最欢迎的发行制度
money.163.com

独家:中信建投陈祥生谈IPO对市场影响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尚不如人意

IPO
环节
市场呼声 解决方案
发审环节 由审批制向注册制过渡,逐步摆脱IPO行政审批的色彩 未解决
承销环节 针对过往IPO新股定价过高的情况,要求新股定价更市场化,使询价机制真正产生作用。 主承销商自行采取措施杜绝高报不买和低报高买
发行环节 为避免制造新的“大小非”,建议推出存量股份发售,增加供应量,实现所谓全流通发行。 暂不考虑
申购环节 改变现行制度下以资金量为申购依据,过分向机构投资者倾斜的政策,选择市值配售、一人一手等方式。 网下网上申购分开,并对网上申购上限进行限制

财经杂志:A股IPO作茧自缚

  • 停顿了近八个月的A股融资,和香港市场的自行调节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证监会高管亦质疑A股将审批IPO与股指挂钩的做法:“如果没有关闸,哪会有开闸一说?”

反方声音

正方声音

调查:IPO重启的影响

  证监会将安排新股重新发行,你认为对大盘有何影响?

利好,大盘还将涨到3000点
突发性利空,下周要暴跌了
毫无影响,之前已传闻很久

  你认为这个时候重启新股发行,对创业板有何影响?

加快创业板推出速度,可能同时推出
分流创业板资金,对创业板是利空
针对的对象不同,没什么影响
估计会延迟创业板推出的速度

投票结果

各类IPO制度

[内地现行制度]
IPO询价制+网上定价方式

[中国香港地区制度]
累计投标与公开认购
红鞋制度

[中国台湾地区制度]
固定价格公开申购、竞价发行及累计投标方式

[英美等国制度]
累计投标方式与“一人一手”制

发行节奏:IPO人为调控之惑

↑返回顶部

2008年9月,证监当局以发行制度改革为由全面暂停了新股发行,期间除定向增发,A股市场融资功能的停止已近八个月。同期,香港市场IPO规模令全球资本市场瞩目,亦显示出内地经济蓬勃的生命力。香港一位投行界人士表示,中国大陆资本市场发展近20年,监管部门总是力图保护投资者,但往往事与愿违。

发行节奏需要人为调控   发行节奏要完全市场化
  • 尚福林:IPO重启将视市场条件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而定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证监会一直在研究发行制度改革,其重点在于形成更加市场化的发行机制,并进一步体现市场公平,同时防止二级市场过度炒作。对于何时重启IPO的问题,尚福林表示,将视市场条件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而定。[详细]

  • 范福春:股市“感冒发烧”是要暂停IPO

    证监会前副主席范福春认为,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融资。股市暂时没有IPO,这就像一个人感冒发烧了一样,需要休息几天。只要身体恢复了健康,就应该工作。一个健康人整天不工作总休息不行,因此IPO的启动也是势在必行。[详细]

 
  • 香港投行人士:让发行人自己去选择时间窗口

    香港一位投行界人士称,中国忠旺在弱市环境下赴港上市,就值得内地监管部门深思。“让发行人自己去选择时间窗口,让发行人、中介机构、投资者几方面博弈价格,既是各方定价估值能力的体现,又不使市场丧失融资功能,这才是市场化的体现。”[详细]

  • 大型券商高管:如果控制发行节奏,改革的努力都会沦为无效

    国内一家大型券商高管表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旨在让定价更加市场化,但如果控制发行节奏,改革的努力都会沦为无效。因为发行节奏主导权不在发行人,市场条件的变化就无法自己掌控,根本不能称其为市场化发行 。[详细]

新股定价:市场化定价是祸是福?

↑返回顶部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第十届发审委成立大会上强调,将深入推进发行制度改革,坚持市场化导向,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强化各主体的责任,完善价格形成和股票承销机制;在今年初召开的证券监管工作会议上,尚福林再次强调,未来证券发行监管体制将继续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指导意见》的推出,表明新股发行机制的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过程中。然而学术界在市场化定价问题上却有不同声音。

坚持市场化定价   反对市场化定价
  • 王东明:新股发行主导权应彻底交给市场

    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提出,当前针对资本市场最迫切、最根本的改革就是一级市场的定价市场化,要把谁能上市、上市以后怎么定价的问题交给投资银行、发行人和投资者三方共同决定。监管部门应该着手保障整个定价、上市过程遵守三公原则,将发行的窗口期确定权和定价权交还给市场。 [详细]

  • 胡东辉:“市场化定价”政策空洞效果难言

    证券市场红周刊特约作者胡东辉认为,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本身并没有错,但必须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建议在确定新股发行的底价后,投资者网上申购可以任意出价,但必须按照其实际申报价格购买,如果是99元申购,那就按每股99元的价格认购。这样,出价高者就要承担高成本的后果。[详细]

 
  • 谢百三:市场化定价是一场灾难

    复旦大学教授谢百三认为,市场化定价在我国现阶段是荒谬的,等于2-3倍地给新公司拱手送大批资金,合“法”不合理,将高价圈钱造成的风险留给中小投资者,最终又会严重伤害证券市场。这件事2001年在洋顾问梁定邦关心下,试了10个月终于失败,草草收场。何以现在又要重犯,难道健忘了吗?[详细]

  • 皮海洲:以市场化之名 行圈钱之实

    独立财经撰稿人皮海洲指出,在《征求意见稿》里,新股发行市场化,似乎就只有新股发行价格的市场化这一条,而对于影响发行价格的发行量、流通量等却并不在市场化之列。这样的市场化发行难免误入歧途,使市场化发行沦为高价发行的代名词。因此,这种市场化的目的与动机令人怀疑。[详细]

IPO影响:开闸之日,A股暴跌之时?

↑返回顶部

随着新股发行机制改革帷幕的拉开,暂停半年多的新股发行将于不久后正式启动。那么,新股IPO对市场是利多还是利空,目前众说纷纭,争议不一。悲观者有之,盲目乐观者也大有人在。IPO重启会不会对股市造成暴跌呢?从历史数据来看,我国资本市场融资通道的历次重新恢复,都是选择在市场上涨时期;6次重启有5次上涨,仅有一次下跌,显然IPO重启并没有改变总的上升趋势。

IPO重启对股市影响不大   IPO重启股市会有千点暴跌
  • 张新文:IPO重启不会对市场带来大的压力

    中国证监会北京证监局局长张新文表示,指导意见的推出使得新股发行制度更加完善,对于IPO重启将给大盘带来压力的说法,张表示他并不赞同这种说法,他认为股市有其自身的规律,并不会因为IPO的重启而改变走向。[详细]

  • 中信建投陈祥生:IPO对大盘影响不大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陈祥生认为,由于行情是流动性支撑起来,IPO即使启动,对大盘的影响也不大。新股发行新规客观上决定了机构、大户不能花太多钱进行打新,因此分流资金不必担忧。[详细]

 
  • 华生:新股若敞开发行对股市将有千点压力

    知名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认为“如果发行节奏完全市场化,市场出现敞开式供应新股,那么对市场的影响巨大,甚至会有上千点的压力。”华生认为,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对于管理层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就是有没有勇气走出这一步,因为一开始肯定是要挨骂的。”[详细]

  • 西南证券董先安:坚决反对IPO重启

    西南证券首席分析师董先安对网易财经表示,在当前市场点位上,坚决反对IPO重启。他指出,目前需要做的是对发行制度的深度改革,而不是一些技术性的修改,对于征求意见稿提出的网上单个账户申购数不超发行数千分之一以及网上网下只能二选一的提法,董先安认为作用不大。[详细]

历史沿革:IPO制度改革进程

↑返回顶部
时间段 认购方式 结果及影响
1992年之前 内部认购和新股认购证 这是A股市场初创阶段最早的新股发行制度。新股认购证成为暴富的代名词,也留下了内部职工股这一遗留问题,在2000年才得到妥善解决。上述两种新股发行方式,由于效率不高,受众面窄,因此被淘汰。

1993年

与银行储蓄存款挂钩
此举改善了前面新股发行不公的现象,但是每遇新股发行,经常会发生地区间资金大量转移,而且新股发行的效率也不高。
1996年 全额预缴款按比例配售方式

"全额预缴款"方式包括"全额预缴款、比例配售、余款即退"和"全额预缴款、比例配售、余款转存"两种。

该办法解决了认购证发行的高成本、高浪费现象,也消除了存单发行占压资金过多过长的问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解决不了外地购买者资金搬家的问题,中小投资者所能真正购到的股票可能在申购数量中所占比例很少。

1999年 对一般投资者上网发行和对法人配售相结合 这种方式的初衷是为了健全证券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培育机构投资者。但容易滋生寻租者,有少数发行人将配售权作为特权买卖,不按真正的战略关系选择战略投资人;一些机构不履行持股期限承诺,私下倒卖获配新股等。
2001年 上网竞价方式 上网竞价发行方式可以减少主观操作,防止违规行为和黑箱操作行为的发生。但是由于股票发行价格只是根据市场的申购情况来决定的,往往发生新股申购发行价很高的局面。因此难以长期推行。
2002年 按市值配售新股 在新股上网定价发行中,由于申购专业户垄断了一级市场,对二级市场投资者有失公平,所以5月份开始全面推行按市值配售新股。
但按市值配售新股与新股发行市场化之间存在矛盾,不能充分体现一级市场的真实需求,扭曲了供求机制,大大削弱了一级市场定价机制的作用。
而且随着股改的推进,上市公司的股份将逐步转为可全流通,市值配售制度的基础也将不复存在。恢复资金申购就成为必然要求。
2006年至今 IPO询价制+网上定价方式 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建立一个面向机构投资者的询价机制,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向机构投资者倾斜的发行模式,并且是以资金量的大小为配售新股的最主要原则。
现行发行制度发挥了许多积极的作用,为工商银行等一批大蓝筹顺利登陆A股市场保驾护航。但是也存在着重大缺陷,见下。

股民意见:三种发行方式最受欢迎

↑返回顶部

三种最受欢迎方式各有利弊

选项1:利:向中小投资者倾斜,最符合中小投资者利益。
      弊:可能造成全民开户,那再大的上市公司也不够分。

选项2:利:使在二级市场持有股票的真正的投资者受益。
      弊:对大股东和控股股东配售得多,对中小投资者仍不一定有利。

选项5:利:根治大小非,减少新股上市给二级市场带来的泡沫。
      弊:供应量太大引发现有股票二级市场暴跌,市场无足够的资金支持。

编辑:陈彬 张磊 2009.06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742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