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汽车-科技-数码-手机-女人-房产-游戏-读书-论坛-视频-博客-乐乎

观点

陈林:新一轮土地改革呼唤私权保护

2008-10-23 16:56:45 文/陈林 网友评论 7条
土地问题不在于公有、私有的取舍,而在于公权、私权的平衡。

陈林 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瑞安市副市长

公有、私有在中国一直作为所有制范畴,往往还存有意识形态含义,如果涉及土地问题,更是容易造成紧张和争议。但是在市场经济下,在具体的层面上,无论公有财产、私有财产,对于特定的财产权主体来说,在法律上都是一种私权。私权以自由、平等、意思自治为准则,公权则以强制和服从为特征。公权应当是用来保护私权的,有时则允许对私权施以必要的限制。

国有企业(乃至代表国家的政府)上街买东西,也是要两厢情愿、照价付款(当然政府如果强行征用、征收则是典型的公权)。正如马克思所说“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国有”的钱不会比“私有”的钱更高贵,如其商品不能适销对路则照样赔本乃至破产。国有企业亦当如此,更不用说各种“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了。

当事人(包括各种法人)的土地权益如同其他财产权益一样属于私权,无论当事人是个人、“集体”、某个民办单位或是国有单位,无论这种土地权益是被称为“所有权”、“使用权”、“租赁权”、“抵押权”、“地役权”或是“承包经营权”,也无论这块土地在终极意义上是“国家所有”、“集体所有”或是“私有”。

国家对于具体土地在规划、用途、流转上的限制则属于公权,土地征收和征用更属于公权。无论国有土地、集体土地,还是某些国家和地区法律上所承认的“私有土地”,都必须服从这种公权的管理。但国有土地总是由具体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合法占用的,不能因其“国有”就可以免于政府的土地管理,当然也不能因其“国有”就可以随意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也是这个道理。

其实,即便是土地私有的国家或地区,也都普遍存在严格的城乡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对于农用地更是如此,这是公权对于私权的限制,跟土地本身的公有、私有没有关系。例如我国台湾地区的农地是私有的,但是农民并不能随意变更用途。当农地依法(规划)转为非农用地,将有一半的土地"充公",等于2亩农用地换得1亩非农地("充公"的土地主要用于城市道路、绿地、学校、医院等公共建设),而且还要对于农地转用的增值收益征收高额的累进所得税[注1]。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来自多方面的贡献,应当由全社会共享,不能片面牺牲农民的利益,但是这里的农民应该是整体概念。能够较早实现土地转用的只是小部分农民,如果这部分农民仅仅因为坐拥土地就偶然获得过度的增值利益,对于其他农民并不公正,也不利于形成自力更生、劳动致富的社会风气。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和政策,土地在所有制上分为国有地、集体地,在用途上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以及“未利用地”)。城镇土地属于国有,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主要包括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所谓“包产到户”、“分田到户”乃是一种流行的通俗说法,在官方文件和法律用语中的说法是,农民获得了农村集体农用地的“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

按照所有制的概念,国有、集体都是“公有”。也就是说中国是不存在、也不允许“私有”土地的。但是国家所有的土地,可以剥离出“国有土地使用权”。所谓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虽然设有一定期限)是可以依法取得和出租、转让、抵押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早已进入市场自由交易,而且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也应当通过市场进行优化配置。“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物权化和商品化,使得土地的“国家所有权”很多时候几乎成为一种象征(但在中国的政治语境和意识形态背景下,这种象征是有其必要的)。其实,从国家拥有领土主权的意义上,每一块国土的“终极所有权”都是国家的,纵使在土地私有为主的国家也是如此,但这个时候国家的土地所有权差不多接近于主权概念,已经不是私法意义上的所有权了。

至于农村的“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也已经物权化,如果在其流转上的限制进一步放宽,则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中的“集体”一词的权属概念将进一步淡化。因为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这个“集体”通常以村为单位,于是乎,今后所称某某村的土地(或某某“村集体”的土地),特别是就农用地而言,可能更多是个地理名词了。但是保留这样一个“集体”的“壳资源”,不仅因为历史和政治上的渊源,在我看来,对于发展社区合作经济也未尝不是一个现成的组织基础。虽然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并不是一回事,合作经济只是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与所有制没有必然联系,可以建立在完全私有的基础上,但越是基于小农的合作经济,越是需要基层社区的依托,“村集体”经过改造重组或可成为这样一种社区依托[注2]。这也是我们一直主张的“联产承包,统分结合”,“分”田到户的同时,在“统”的层面,题中应有之义。

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必须通过国家征收,不可以自主进入市场,不仅农民个人无权自行决定转用或出卖,农民“集体”亦然。因此这样的“所有权”并不完整,甚至也不明晰。这是国家公权对于私权的限制。其中对于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限制,因为巨大的市场潜在价值,更是一直引起争议。对于农用地的限制,则与“集体所有制”没有多少必然联系,而是为了贯彻国家的粮食安全政策,主要是一种用途管制。

国家的土地用途管制是一种公权[注3]。但是这种公权的行使有时不尽公平,也不尽符合最优效率。因此美国等国家创设了土地发展权 (Land Development Rights),作为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物权,系指变更现有土地用途而获利的权利。土地发展权可以流转或购买,受让人要支付对价,放弃“土地发展权”则可以获得补偿(而不是像我国由农民片面承担“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与成本)。有些类似于环境保护管理中的排污权交易,这样就把公权的行使建立在一个更具公平与效率的基础上,也能发挥市场机制和私权自治的作用。这些都是公权与私权相互平衡的巧妙设计。

其实,已经不需要在公有、私有问题上纠缠不休。重要的是产权得到清晰的界定,产权的交易得到足够的保障和便利。土地产权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权利束,要在法律意义上逐一进行确定并可以逐一分解,在立法技术以及司法实践上给以保障和便利。土地问题的要害不在于公有、私有这种非此即彼的取舍,而在于公权、私权的相互平衡。在同一块土地上,既有私权,也有公权。

现在那些征地、拆迁中的矛盾和冲突,包括农民权益的保护,不是一句“土地私有化”可以迎刃而解的。城市的很多房屋理论上、法律上倒是说“私有”,在强势集团面前还不是说拆就拆吗?而个别“钉子户”的坚持,虽然容易引起舆论的同情,但是如果一味漫天要价,也不免有“私权”过度膨胀之嫌。当然更常见的弊端还是公权滥行,纵属“私有”也是难以自保。而如果公权不彰,纵属“公有”照样会被中饱私囊。其实,很多“公有”财产,如同“私有”财产一样,都缺乏公权应有的保障,也缺乏私权应有的尊重。

现实中农地流转的障碍和不稳定性,往往不在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不是足够长期或“长久不变”,而来自于流转合约本身的不完备性。但这种合约的不完备性更多来自政策的不确定性。例如,由于没有事先预见和约定,当免除农业税、粮食直补这些优惠政策出台后,应由流转中的哪一方享受,就横生枝节,引起很多纠纷。更不用说未来可能的征地补偿如何分割了。还有就是一旦出现违约情形,司法机关和行政当局是否能够保障履约。这些都涉及公权的效能,特别是公权的可预测性以及可执行力。

因此,我国现行的宪法和法律框架下的土地公有制(包括农村的集体所有制),可以继续维持稳定,同时对于涉及土地的各种私权给予充分的确认与保护。对于有关土地的公权更需要强有力的约束和规范,包括尽量减少公权的适用范围,特别是放宽土地流转上的限制,尽量发挥市场机制和私权自治的作用。但是公有土地的私权保护,不能不在必要时诉诸于公权,这对于公权来说是责无旁贷的。这样的公权真正要具有足够的权威,又有赖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推进。

新一轮的土地改革,正需要体现这样的时代精神和社会规律。

文中备注:

[注1]虽然在台湾农地和非农地的价格差距很大,一般在十倍以上,但是土地增值收益要缴纳高额的累进所得税,即孙中山先生主张的"涨价归公"(涨价100%,40%归公;涨价超过200%,50%归公;涨价300%,60%归公……)。从这个角度看,农民一般能得到土地价格的比例大体是20-30%。

[注2] 李昌平等人竭力反对他们所理解的“土地私有”,一个重要理由是要发展“集体经济”。但是从他们对于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农村发展模式的高度赞赏来看,他们实际推崇的是综合农协所体现的合作经济,而这种合作经济在日、韩、台则是建立在农地私有的基础上,跟所有制意义上的“集体经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既然合作经济可以建立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那么我国现行“土地承包经营”对于建立合作经济也不会是障碍。但是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在我国理论、法律和政策上经常被混为一谈,造成不少误会。

[注3] 土地用途的管制,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形:一是限制农用地转向非农用地;二是限制建设用地从低集约度转向高集约度。前一种情况通常是国家为了保障粮食等农产品安全供给的需要,后一种情况主要是出于城市生态环境等因素的考虑。

已有人鼓掌
我有话说

$one.get("nickname"):22

$one.get("nickname"):折腾这么多,无非是想做官。。。扯这么多干什么?

$one.get("nickname"):他这个人为人很差的。。

陈林简历

陈林

陈林:浙江省瑞安市副市长,浙南农村合作中心执行理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多年来致力于三农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其所主持的瑞安农协“三位一体”综合试点项目入围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并入选“2007全国改革十大探索”。

之农村的未来三十年

       >>更多

郑新立:建立六项制度 推进农村改革

郑新立:建立六项制度 推进农村改革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果

张晓山:防止企业圈占农民土地

张晓山:防止企业圈占农民土地 未来农村土地资本的分配方式与分配格局将左右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左小蕾:农村金融改革是个空白

左小蕾:农村金融改革是个空白 农村改革没有像其他领域那样很好推进,在金融改革方面一直是个空白

厉以宁:农民收入30年后翻两番

厉以宁:农民收入30年后翻两番 那时候农村的人口会很少,从现在占全国人口的60%、70%减少到四分之一

温铁军:搞城市化将现贫民窟

温铁军:搞城市化将现贫民窟 不反对城市化,但是当前中国的国情不允许,否则可能会出现城市贫民窟。

党国英:要防止产生大农业地主

党国英:要防止产生大农业地主 党国英指出要防止资本大规模的介入农业生产,以防产生大农业地主的现场。

曹锦清:未来30年农业难突破

曹锦清:未来30年农业难突破 从农村四个收入来源看,农民收入可增长性非常低,未来缩小城乡差距要付出更多努力

韩俊:应相信农民的理性

韩俊:应相信农民的理性 要改变完善治理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让农民组织有序的代表农民

李昌平:农民应做“资本家”

李昌平:农民应做“资本家” 扩大农民地权要抓住2个核心:让农民占有更多地租增值,让土地成为农民的发展资本

改革开放三十年

发轫于安徽小岗村17个红指印、奠基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整整过去了30年。

斑驳的文案、博物馆陈列的新旧三大件、像狗一样摸爬滚打过的民营企业家,一个个高潮已摆进了历史。只留下一长串硬数据证明时光并没有白白流逝:中国GDP跃居全球第四、人均收入上升到2360美元、百万富翁总人数超英赶美……
是的,一个30年过去了,但追求富强的心,追逐幸福的脚,还在不断前行。

下一站,我们共同去迎接、去见证中国经济下一个30年的辉煌灿烂。

网友祝福中国经济

$one.get("nickname") 119.134.*.* 2008-11-27 11:51:06发表
国内教育,卫生都不过关,这反映在国民素质上。

$one.get("nickname") 222.175.*.* 2008-11-27 11:51:01发表
我来祝福中国!

$one.get("nickname") 122.4.*.* 2008-11-27 11:49:51发表
重新雄起

$one.get("nickname") 59.39.*.* 2008-11-27 11:45:43发表
做好自己,筑就中国.

$one.get("nickname") 121.32.*.* 2008-11-27 11:45:10发表
我来祝福中国!

$one.get("nickname") 221.10.*.* 2008-11-27 11:44:44发表
中国,雄起!

$one.get("nickname") 117.22.*.* 2008-11-27 11:43:49发表
sb

匿名
主编信箱 热线:010-82558742 意见反馈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