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7月26日讯 网易财经读书会--许小年《从来没有救世主》专场论坛7月26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在此次论坛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表示,我们水平比较低,如果你把诺贝尔奖算作博士生的话,中国经济学的总体水平我认为是小学生。
以下为许小年与主持人对话实录:
主持人:
您怎么评价中国的经济学界?
许小年:
中国的经济学界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曾经有香港学者讲,中国合格的经济学家不超过五个,这个判断我基本同意。(台下掌声)
当然,他所说的“合格的经济学家”,标准可能高了一点,基本判断我还是同意的,我们水平比较低,如果你把诺贝尔奖算作博士生的话,中国经济学的总体水平我认为是小学生。
主持人:
您觉得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许小年:
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体系,我们的经济学教育还是比较陈旧,还跟不上国际的发展,我们在研究方面也是落后比较多,当然原因和这些研究人员有直接的关系,和我本人也有关系,我们现在的大学教授、研究人员不甘心于经济研究,他一天到晚在外面走穴,就像我今天在这儿一样(笑),不老老实实在书斋里待着,一经济学家你搞成一公众人物这是不对的,所以我一定要降低我跟媒体的接触,参加媒体活动的频率一定要降低,否则我没有时间去读书。
我们的社会很浮躁,这种浮躁也影响了经济学家,他对他的名声更感兴趣,他见媒体比见学者的积极性更高,一个经济学家要见我他没什么好处,但他要见你的话就不一样了(台下掌声),名声一大了以后这不出场费就高了嘛,所以他对于电视、报纸的兴趣比学术期刊的兴趣要大,这很糟糕的。
但另一方面反映出来我们给予研究人员的报酬还没有到位,学者的研究不应该是市场化的,尽管我一直在呼吁市场,但我认为学术研究是不应该市场化的,学术研究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市场化,大部分学术研究不应该市场化。但如果不市场化的话,政府就应该使我们的教授单凭工资过体面的生活,这样的话他不用到外面去走穴,不用到外面去挣讲课费、挣培训费。
所以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的浮躁、本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对于研究人员、学者的薪酬制度等,造成了我们今天在经济学教育和经济学研究上和国际上的差距,我感觉如果不是很以前差不多的话,那就是(差距)越来越大。
主持人: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经济学家在学术领域用比较少的时间研究,而是把很多时间花在比较浮躁的活动上,您觉得这对经济学家来说是“最好的时代”,还是“不好的时代”?
许小年:
看你处在这个时代中自己怎么做,这就涉及到个人的价值取向,他到外面去挣钱,你也不能责备他,我们研究经济的,讲的就是理性经济人,理性经济人就是要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你不能责备他,他也是最大化他的利益。
但有些人认为我发表两篇文章、写两本书,能够获得更大的满足、更大的幸福感,那也是他的追求,所以这个很难说。我觉得现在我们的经济转型,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对于一个学者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在这个大转型中,我们应该出一批中国的诸子百家,再出一批孔子、孟子,甚至韩非子,尽管法家我不是很喜欢,但我必须承认,他是一个思想家,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实际上是有可能使中国人中涌现出大家的,但现在还没有,当然因素是多方面的。
在唐朝,不可能诸子百家,明朝、清朝,也不可能出诸子百家,今天有可能。
主持人:
您觉得出诸子百家,社会环境允许吗?
许小年:
我先说社会背景,为什么我说今天应该出诸子百家?因为诸子百家的产生是有时代背景的,我把春秋战国称为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大转型,第一次大转型就是从封建社会转向……当时在诸子百家时还不知道转向哪里,后来证明是转向了专制集权,但不管它转到哪儿,它是一个大转型期,在这个大转型期,就激发了孔子、孟子这样的人思考问题,他思考为什么礼崩乐坏,为什么周武王建立起的这套制度运行六七百年之后现在出问题了,守不住了,这叫“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列国混战,民不聊生”。
我们的先哲、先圣们思考社会问题,试图提供解决方案,所以诸子百家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学说,希望能够解决目前社会这种多序和失序的问题。
(微博上有不同的观点都是很正常的,大家都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观点讲出来,没关系,等会儿谁批判我尽管发言,但咱们要遵守规则。)
那时候大家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就产生了这些流传至今、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思想源泉,我们现在又处于一个社会大转型期,我认为它是我们民族历史上第二个社会大转型期,这个社会转型期就是要从传统社会转型转到现代社会,这是我这本书最后一部分文章所谈到的问题、所讨论的问题。
在这个社会大转型过程中,我们应该出一批大家,应该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