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7月讯 网易财经《意见中国--网易经济学家访谈录》栏目近日专访了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哈继铭。他曾近距离观察东南亚金融风暴,对金融危机有较深的理解。他从投资实践中理解经济运行的奥秘。他始终怀有经世济民的梦想。他怎么看中国经济的近忧远虑?
哈继铭既关注中国经济的短期问题,也关注其长远进程。短期上,他认为中国经济可以实现软着陆。但是在刺激经济之后,关键是要用改革来动手术。他说:“刺激政策就是打麻药,打麻药的目的是为了动手术,所以我们看政策是否成功,不仅要看麻药的效果,还要看整个手术的效果如何。”“刺激完之后我们也看到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包括通货膨胀、物价高企以及房地产价格高企,之后如何用一些更深层次的改革措施来化解这些问题是问题的关键。”
哈继铭判断,刺激政策提前实现了一部分需求,因此接下来经济增长将回到常规状态。不过,如果出现大的风险,政府有足够的政策弹药应对。当前的面临着滞胀的风险,而治理滞胀不能采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需求管理的办法,而应该采用促进供给的方法。哈继铭说:“供应曲线向外推移的政策实际上就是改革、开放,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比如说有些行业目前还是受到管制的行业,得以向民间开放,吸引民间投资,有一些企业可能可以更多的让它实现私有化,这些政策是我们现在应当加以考虑的。”
哈继铭举了国外的例子:“我们回想一下历史上采取过这种政策的国家,在1980年代初的时候,美国还有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也面临着这种通货膨胀较高,经济增长比较低迷,当初无论是里根政府还是撒切尔夫人政府都是采用了这种供应方的政策来避免了滞胀。今天我们看到类似的问题再重演,过去那些其他国家的经验我们可能是有吸取之处的。”
对影响经济发展的长期因素,哈继铭最重视人口问题。他认为,人口红利即将耗尽,中国必须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我觉得应该把这个视野放宽到其他的一些所谓制度性的改革红利,来弥补人口红利的不足。”
哈继铭提到,土地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非常重要。他主张取消户籍管制,让农民拥有、并自由交易土地。“如果说我们能够使得他的宅基地可以变现,那么他拿着这个钱可以到城里里购房,这样的话伴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会进一步的扩大我们城市化的空间。”
以下为部分访谈实录:
释放改革红利应对老龄化
网易财经:现在劳工荒引起了很多经济学家的关注,您怎么看待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哈继铭:人口问题,实际上我在2006年12月初的时候有一篇报告叫《人口红利推动资产价格》,就是谈的中国的人口红利。当初我的结论就是,在未来的十年,也就是到2015年以前,中国还是会继续享受人口红利的。这种人口红利会使得经济产生一种非常强劲的增长,而且会推高资产价格。
这个阶段我们通常称为人口红利的释放期,但看来现在我们已经逐渐地逼近了这个释放期的尾端,有一些现象也逐渐显现出来。比如说劳动力供应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充裕,尤其是一些非技术型的工作。劳动力反而出现一些短缺,工资上涨的压力在上升。在这么一个背景下,我觉得这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通货膨胀会有一定的推动。所以我们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化解通货膨胀的压力,就变成一个更加艰巨和重要的任务。
网易财经:刚才提到,大概到2015年左右,人口红利对中国的影响可能会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该怎么样应对呢?
哈继铭:单纯来看人口政策,如何逆转人口政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使得我们的视野过于狭隘,有时候可能还会得不偿失。也有人现在推荐,说是应当把计划生育政策取消,取消之后我们以后就会有更多的人口红利,我觉得他这个话可能从长期来看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今天取消了计划生育政策,每个家庭都能生更多的孩子,那么二、三十年后劳动力市场供应又会充裕,但是眼前我们人口红利马上在2015年之后消失,如果这个时候出生率又很高的话,反而是对经济不利的,因为那个时候你想可能对于房地产的冲击会更大。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说2015年之后依然有计划生育政策,我们的家庭还是一个孩子,这个时候这对年轻夫妇可能双职工的话,还是有较多的储蓄来购买房地产,来从上一代手里接盘购买房地产。假如说这对年轻夫妇已经有五、六个孩子的话,那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储蓄,成功的从上一代接盘,那样的话对于经济和市场的影响会更大。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这个视野放宽到其他的一些所谓制度性的改革红利,来弥补人口红利的不足。
比如说到那时候人口红利消失之后,也许城市化的进程会放缓,因为我们知道农村一旦出现老龄化的话,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速度也会降低,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使得那些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安居下来,能够在这儿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社会福利,这样的话可能他们就可以在城市化的过程当中起到一个稳定的作用。不然的话他们可能就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回到自己家乡不就是导致了一种去城市化嘛。去城市化对房地产,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就会更加负面。所以我觉得像户籍制度改革之类的政策应该及时的推出。
另外我们可以看是不是有其他的更多的政策,比如说土地制度改革。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农民工是在差不多一年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城市,在城里租房子,占用了一块土地,但是他家里的宅基地又占用了一块土地。尽管他可能一年当中就春节期间回家探个亲,但是这两块土地他都是占有的,这是对土地的一种极大的浪费。如果说我们能够使得他的宅基地可以变现,那么他拿着这个钱可以到城里里购房,这样的话伴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会进一步的扩大我们城市化的空间。
如果你不允许他卖的话,即使你给他户籍制度改革了,他可以在城里住下去,但是他得找地方住。房子他是永远买不起的。所以我觉得土地改革也好,户籍制度改革也好,都是应对人口红利消失之后。反而那个时候不光是人口红利消失,反而是变成人口负债了,在那个时候我相信这些政策都会起到一个平滑对经济的影响的作用。
网易财经:您如何看待养老院的产业化问题,现在很多人反对私人开办养老院,认为养老应该由政府和家庭来负责,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哈继铭:我不太赞同这个观点。家庭养老的话这是老百姓自己的选择,这倒无可厚非,如果老人们愿意住在家里,这个是他自己的事情。但是用政府来进行养老院的建设,这可能也不是国际惯例。我们看到国际上有很多养老院都是私人部门参与的。关键就是这种养老院我们要有一个很好的治理,不能说出现媒体上报道的那种虐待老人的现象。
还有在中国打造养老院,实际上是一种为未来人口红利消失、变成人口负债做的一个很必要的准备。关键就是眼前在人口红利还没有消失的时候,我们如何创造条件使得将来的养老院成为老人能够负担得起的一种养老手。在中国完全是具备这种条件的。
在中国用私人部门建造养老院的话,重点应当放在高收入阶层。
网易财经:除了您说到的高收入阶层,其实中国大部分人还是属于中低收入的,您觉得这部分人的养老是可以依赖政府的社保体系吗?
哈继铭:我觉得应当是两条腿走路。一般的国家都是有政府的一部分的养老,就是社保;另外还有一部分是私人部门的养老保障。所以我觉得现在的中国老百姓,首先社保是绝对需要加强的,但是除此之外,应当鼓励更多的老百姓通过市场实现,为他们未来的养老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