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成老二?沪指已经失去了A股“大盘”的意义?

撰文:Gin

在中国股票市场,散户投资者、媒体口中常常说的“大盘”基本上都是指的上证综合指数(以下简称“沪指”)。在他们眼里,认为沪指基本能反应a股的走势,是判断市场的重要指标。原因可能有:

1.历史悠久。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是国内第一支证券综合指数。

2.盘子大。沪指成分股多为金融业、工业等大盘股。截止5月15日,沪指总市值达32万亿元,比深圳成指高11万亿元。

为何说沪指现在已经无法成为A股的“大盘”?

1.首先,A股分为沪深两市,沪指仅代表在上交所上市的股票综合价格走势,而无法代表在深交所上市的股票。

其次,沪指日成交额已经不如深成指。

沪指成交额已沦为“老二”

从图上发现,自2015年以后开始,沪指的日成交额(粉线)已经被深成指日成交额(蓝线)超过,并且有扩大的趋势。

5G、芯片等以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已成为当前表现最好的行业,而其中更有实力的公司多是在深交所上市的。

2. A股扩容导致沪指市值增加不少,指数却无多大变动,严重失真。

沪指的计算方式为: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基期)×基期指数

其中,总市值= Σ(股价×发行股数)。

从公示中可以发现,公司的发行股数(即总股本)对沪指的计算有很大的影响:

1) 权重股流通股数量少。

国资企业在沪市中占比

从图中可知,沪指国资控股企业占比较高,权重较大。而为了避免失去控制权的风险,即便在没有限售股的情况下,国资也会手握可流通股份,不轻易进行交易,导致国资企业上市流通的股数占比较小,也使得股价易出现剧烈波动,让沪指有些失真。而从美股中看,其上市公司中并没有国有企业。

2) 新股上市数量远超退市股数量。

近10年沪市新股数量与退市股数量对比

从图中可以发现,相比海外市场有着完整的退市机制,A股市场退市非常少,基本上只进不出,股票数量越来越多,场内资金被不断稀释掉了。

美股新股与退市股近十年对比

反观美国股市,近十年新股有2225家,退市股更比新股还多,达到了2276家。基本做到有进有出,注入了新鲜血液的同时,也淘汰了“过时”的企业,保证了指数的质量。

两种选择

一、 推出沪深综合指数,对国资占比、限售股进行加权调整权重,完善退市制度

从上述几个问题来看,A股想要有真正的“大盘”,

首先,需要把沪深两个交易所的所有上市公司合并起来进行计算,使得指数真正涵盖整个A股。

其次,需要对国资持股占比过高、含有限售股的股票进行加权处理,降低其在指数中的权重。

最后,持续完善退市制度,做好A股中的“新陈代谢”工具,把不靠谱的企业剔除出去,从而保证指数整体的健康。

二、 现阶段,沪深300指数更适合A股投资者

如果上证指数已无法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未来投资者应以哪个指数作为参考?从目前来看,沪深300指数的参考意义更大,因为它基本上解决了沪指的一些“顽疾”。对比沪指,它的优势在于:

1. 成分股质量更优。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涵盖沪深两市,由沪深A股中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300只股票组成。

沪深300指数成交额达沪指的65%,总流通市值接近94%的沪指总流通市值。

2018年报净利润对比

从净利润看,沪深300里的300只成分股2018年合计净利润达30690亿元,甚至比沪指1471家上市公司2018年合计净利润的30576亿还要高。

2. 解决了沪指“只进不出”的问题。沪深300指数每年6月和12月将会根据财务数据和交易数据对成分股进行调整,并保持成分股数量维持在300只,从而保持指数的稳定和健康。

3. 以流通市值来计算更能反映大多数投资者盈亏的实际情况。

沪深300指数的计算方式为: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分股的调整市值/除数)×1000

其中,调整市值= Σ(股价×调整股本数)

从公式中可以发现,沪深300指数的计算方式与沪指的计算方式类似。但与沪指想比,加入了“分级靠档 ”措施,使自由流通股在其A股总股本比例越低,其加权后的股本就越低,影响沪深300指数的变化就越低,反之亦然。可以让沪深300指数的波动变得更真实。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