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在国内市场的分布主要有: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商品期货市场,黄金市场,民间金融市场。
热钱短期内在一国市场中的流入和流出,会增加该市场的波动性,对一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损害。
从流入渠道考虑,我们认为贸易渠道是目前国外热钱的主要流入通道,其次为直接投资,其他如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债、职工报酬及个人汇兑等渠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已经实现经常账户的完全开放,资本可以在经常项目下自由流动,相比受到管制的资本账户下的资本流动而言,热钱通过贸易渠道流入更加便利。[详细]
据央行专家分析,热钱并不满足以存款形式存在获取利差,而是以资产形式存在。随着股市与房地产的调整,热钱逐渐流向大宗商品,尤以能源和粮食为主。在市场跌到3600点以后,部分热钱开始活跃,并重新关注股市,但主力并没有进场,他们主要是在等待相关政策的出台。 [详细]
资本市场:2005-2007年间国内资本市场的高度繁荣和泡沫化,以及进入2008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状态,少不了资金大进大出的推动作用。
房地产市场:我国对外资购房政策限制的宽松程度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近几年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的大幅上涨,其中不乏热钱炒作所致。要提防国际热钱波动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造成的冲击。
商品期货市场:我国的商品期货市场尚不完善,凭借其雄厚的金融操作技巧、市场运作能力和资金实力,热钱完全有可能通过操纵获利。
外资企业会与一些中小企业签订所谓‘股权投资合同’,以股权投资方式为企业提供短期资金,几个月后再要求企业以一定利润将股权回购,从而实现短期内热钱增值。
而当热钱的投资回报开始变得扑朔迷离之时,一部分热钱干脆存入中国的银行,以赚取10%以上稳定收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