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 网易新闻 财经首页 全部文章
[ 对话行走在商业一线的领航者 ]
全部文章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人生底色:曾与死神斗争

作者 | 朱岩梅 (华大集团执行副总裁、首席人才官)

观点提要
  • 1

    藏在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背后的,却是曾经与死神斗争,一段非常艰辛的心路历程。

  • 2

    厌食症和格吕克的家庭底色有关联。露易丝·格吕克1943年生于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格吕克的父母都有比较好的教育背景。家族“超高的道德要求”(甚至可以说是僵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她的疾病有着深远影响。

0 跟贴

2020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再次“爆冷”。

美国诗人Louise Glück(露易丝·格吕克)获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她曾出版诗集《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评论者说她“有着能把一个貌似微不足道的瞬间转化为繁茂神秘花园的能力,这也是一种能把任何印象化身为茧,然后再让其中生命体破茧而出羽化成蝶的能力。”


我好奇她的成长经历,惊讶地发现:藏在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背后的,却是曾经与死神斗争,一段非常艰辛的心路历程。

她在少女时期患过严重的厌食症、抑郁症、失眠,差点可能死掉,而后接受了长达七年的心理治疗,并且开始写诗,才走出阴影。从一个重度精神疾病的患者,变得诙谐、生活化,逐渐成长为德高望重的大诗人、诺奖得主。

厌食症和格吕克的家庭底色有关联。露易丝·格吕克1943年生于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格吕克的父母都有比较好的教育背景。家族“超高的道德要求”(甚至可以说是僵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她的疾病有着深远影响。

父亲曾经想成为一个作家,这大概也让格吕克有了文学天赋,但父亲并没有走文学道路,而是投身商业,做得相当成功,全家过着按通常标准来说充实而富有的生活。

母亲读过大学,在当时美国大多数女性连教育都没法获得的年代,相当罕见。母亲负责总管家庭事务,是个固执己见的人,也是一个道德领袖,同时也吝于给予子女表扬,总觉得孩子有能力,应该更努力。

厌食症的背后有着比较复杂的心理动力,通常发生在对自律性超出年龄水平的优秀女孩身上。对她们来说,控制饮食是试图自己掌控命运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掌握自主权(这个年龄通常自控力很差,但她们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做到)。

高二时,16岁的格吕克因过于严格控制饮食,患上厌食症,体重一度仅剩70多磅,辍学回家接受心理分析治疗,持续了七年,之后曾进莎拉劳伦斯学院、哥伦比亚大学,但均未毕业,学历也就到高中为止。

在心理治疗的帮助下,她开始摆脱死亡的阴影,与此同时她一直坚持写诗歌。18岁那年,她加入了一个诗歌小组,开始正式有自己的“诗友”。对她来说,正式学习写诗歌、创作诗歌,和心理治疗一样,都是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厌食症逐渐被治愈了。

往后余生,“心理”成为她的人生底色。

虽然心理治疗结束了,但是心理治疗对格吕克的影响仍然持续。

格吕克的诗长于对心理隐微之处的把握,甚至她会对神话中的人物进行心理分析,这是一般作家不具备的,但是格吕克可以做到,因为她亲身经历过。

在谈到心理治疗对她思想的影响时,格吕克是这么说的:

“心理分析教会我思考。教会我用我的思想倾向去反对我的想法中清晰表达出来的部分,教我使用怀疑去检查我自己的话,发现(自己表达中自我下意识地)躲避和删除(的部分)”。

在《不可信的说话者》中,她写道:

“不要听我说,我的心已碎,我看什么都不客观。

我了解自己,我已经学会像精神病医生那样倾听。

当我说得激情四溢,那是我最不可信的时候。

真的很伤心:我一生都因为我的智慧、我的语言能力、洞察力而受赞扬。最终,它们都被浪费。”

1975年开始,她在多所大学讲授诗歌创作。1968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至今著有十余本诗集和一本诗随笔集。曾获普利策奖、美国桂冠诗人,全国书评界奖、美国诗人学院华莱士·斯蒂文斯奖、波林根奖等各种诗歌奖项。

诗人、翻译家王家新谈到:“颁给格吕克无疑是个冷门,但从某种程度来看是诗歌的胜利、文学的胜利,将人们的注意力再次拉回到文学本身。” 作为匈牙利裔犹太人,格吕克并没有把目光过多停留于身份,更没有被这个世界的混乱和动荡所左右,而是坚持深入她个人更深度的存在,专注于把全部的生命、情感和激情凝聚在对大自然、对生存命题的书写中。“她是一个有着高度定力的诗人。语言简练,却有着出其不意的力量。”

瑞典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安德斯·奥尔森这样形容格吕克:“她以非凡的优雅和轻盈接近死亡的主题,再一次震动了她的读者。”的确,在第一本诗集中,她即宣告:“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难以承受的损失。”

《阿勒山·登场歌》里,更是不惧直面生死:

我为一种使命而生:

去见证

那些伟大的秘密。

如今我已看过

生与死,

我知道

对于黑暗的本性

这些是证据,

不是秘密——

如今“爆冷”诺奖,我不禁想起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段耳熟能详的词句:“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还真挺适合露易丝·格吕克。

格吕克的人生经历,与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隐喻有很多共通之处:每个人心中都有卧虎。这只卧虎是我们的欲望,也是我们的恐惧。它带给我们危险,让我们不安,我们却常常看不懂它,搞不定它,但也正因为它的存在,我们才会保持警觉,将自己的潜能全部激发出来,与之共存。

查看全部跟贴(0

精彩推荐

往期文章

1997-2024 ©网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