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财经 > 正文

大城崛起——成都开启强城之路 将推出“产业新政50条”

0
分享至

(原标题:大城崛起——成都开启强城之路 将推出“产业新政50条”)

编者按

【 当大国崛起成为一个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大城崛起顺理成章地成为一条必由之路。没有大城崛起,就没有大国崛起。

那么,一个大城市凭什么崛起?有什么样的历史规律和经济规律可循?崛起之路在哪里?

《每日经济新闻》不仅梳理了既有的、成功的样本,也梳理了失败的崛起之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重点关注正在崛起的城市——7月2日,全球产业版图的一件大事在中国西部发生。正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正在谋划一场产业革命。当天召开的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释放出多项利好,而这些释放出的利好,不仅可资城市发展研究,也对资本、企业、人才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分享机遇。】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每经编辑 文 多

7月2日,2017年下半程的第一个星期天,成都市委办公大楼丝毫没有休息日的安静,上午9时,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准时召开。

这是成都自去年4月进入“国家中心城市”名单后,首次围绕产业发展举行的专题会议。参会者包括成都各级党政机关“一把手”、市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创业者等,规模盛大。

记者注意到,在主会场主席台就座的,还包括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言荣,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科伦药业集团董事长刘革新,深交所副总经理金立扬等人。外界评价普遍认为,此次大会“不常见”“值得重视”。

成都为何要在此时举行这样一场会议?正如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讲话中所说:“面对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步入新阶段的大背景,成都要赢得未来发展,站稳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积蓄冲刺世界城市的能量,必须依赖产业实力的不断壮大。”

成都迫切需要转变工作方式,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范锐平指出,成都要始终保持产业立城兴城的战略定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生态圈;推进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坚持问题导向,激发创业活力提振投资信心。

提升城市核心功能 围绕“五中心一枢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成都已清楚地意识到,要站稳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积蓄冲刺世界城市的能量,就必须依赖产业实力的不断壮大。昨日,范锐平在讲话中毫不避讳地指出,虽然借助国家实施成渝城市群战略之力,成都拿到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入场券,但客观地说,无论是城市功能还是经济实力,都离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中心城市有差距。

因此,成都要抓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大机遇,改革组织经济工作方式,着眼城市长远目标和战略全局,从成渝战略互动中找准提升城市首位度、扩大城市辐射力的切入点,以增强“五中心一枢纽”功能为目标,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具体来说,必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增强西部经济中心功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增强西部科技中心功能;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增强西部金融中心功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增强西部文创中心功能;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功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增强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

不难看出,成都的产业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设定。西财智库CEO、首席研究科学家汤继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说,从全球城市格局来看,可持续、强大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实力是世界城市和发达城市的根基,“产业兴、城市兴”,“产业进步、城市进步”。在他看来,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间,实际上就是一个互动调整、新旧更替、动态提升的“耦合”过程,将有利于促进城市的生产、消费、就业、服务等功能提升。

重塑产业经济地理 “东进”战略将作为重中之重

产业发展方向明确,成都需要优化产业发展空间。记者注意到,继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重塑城市经济地理后,在昨日举行的“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成都再次表示,要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生态圈。

为何要“重塑”?范锐平在讲话中指出,截至2016年底,成都管理的人口已达2030万,三个圈层的经济结构和环形交通组织方式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病。同时,产业过度集中必然导致人口过度聚集。

那么,如何重塑?范锐平指出,“着力构建以龙泉山脉为中心,南北双向拓延、东西两侧发展的战略空间布局,推动成都进入‘双城’时代。”“把实施‘东进’战略作为重中之重,着眼未来50年乃至100年发展,坚持产业分区、集约开发、集群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心东移,规划建设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和现代化产业基地,开辟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

在汤继强看来,“东进”是成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中最重要的方位和着力点,“因为这里有第二机场,使成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它使成都的发展越过了龙泉山。”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阮青松也认为,“一市两场”赋予了成都极大优势,“用好双机场这张牌,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此外,在“中优”方面,成都在此次大会上也给出了全新的注解——打破圈层结构,将中心城区范围扩大至原一二圈层的11个行政区加高新区、天府新区,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的空间层次。

对于产业园区的发展,成都此番也将做出调整。范锐平指出,成都必须重新审视传统产业园区发展模式,要以建设产业新城为目标,集成构建为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生产、服务、消费等多功能的城市型经济转型。

为此,成都将在全市统筹布局建设66个主导产业明确、专业分工合理、差异发展鲜明的产业功能区,加快建设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释放强力人才信号本科生凭毕业证即可落户

有意思的是,在昨日的大会上,成都不仅明晰了未来产业发展的蓝图,最新释放的人才信号更吸引了广泛关注。

对毕业生来说,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制度;

外地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来蓉应聘的,可提供7天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在产业新城投放人才租赁住房;

让每个有就业创业愿望的市民都能通过参加免费培训和全额报销考试费用获得一项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成都希望,通过“蓉漂”计划,为建设创新型城市集聚人才资源,形成依靠人才驱动转型发展的源动力。

而在产业发展大会上发布重磅人才新政,在阮青松看来,“是抓住了要点、痛点”。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像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之所以能发展起来,最重要的是它们聚集了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有学历、有经验、有国际视野,这些东西结合起来产生的生产力是无穷的。“所以抓好人才这个抓手,将大大推动成都这样的西部地区发展。”

同时,阮青松直言,大学生凭毕业证落户“让人印象深刻”,他表示,这是非常好的举措,“一些一线城市因为本身的承载力问题,对大学毕业生的落户限制比较严格,成都的确应该抓住这个机会,错位竞争。”

范锐平在讲话中表示,成都将出台“产业新政50条”,“重点就是创新要素供给方式,促进要素供给的结构性、制度性转换,形成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要素供给新体系。”

而上述人才新政正是其“创新人力资源要素供给”的具体体现。

除此之外,成都还将围绕技术、土地、资本、信息、能源、制度等要素供给给出新的方式。其中,对于资本的使用,成都将加大财政支持产业发展力度,设立1000亿规模的成都产业基金,构建财政资金引导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系统联动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东进”战略

成都将把实施“东进”战略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心东移,规划建设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和现代化产业基地,开辟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

“蓉漂”计划

对毕业生来说,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制度;外地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来蓉应聘的,可提供7天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在产业新城投放人才租赁住房……

从园区到新城

打破圈层结构,将中心城区范围扩大至原一二圈层加高新区、天府新区,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的空间层次。将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推动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生产、服务、消费等多功能的城市型经济转型

“产业新政50条”

重点就是创新要素供给方式,促进要素供给的结构性、制度性转换,形成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要素供给新体系

崛起之成——这是成都产业崛起的新起点

编者按

【 当成都被赋予国家中心城市的使命时,也就担负起了大城崛起的责任。中国新的区域发展和城市发展格局都需要成都的崛起。而成都要赢得未来发展,站稳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积蓄冲刺世界城市的能量,必须依赖产业实力的不断壮大。

因为,国内外城市发展实践都证明,大城崛起就是产业崛起,产业崛起推动大城崛起。没有产业崛起,就没有大城崛起。】

产业崛起,大城崛起

每经评论员 付克友

这是一个大城崛起的时代——当城市文明进入前所未的新阶段,城市群的分布和发展,正在主宰城镇化进程。正是极核城市,决定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

这是一个大城崛起的国度——当大国崛起成为一个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大城崛起顺理成章地成为一条必由之路。因为没有大城崛起,就没有大国崛起。

这是一个大城崛起的选择——当成都被赋予国家中心城市的使命,也就担负起了大城崛起的责任。中国新的区域发展和城市发展格局都需要成都的崛起。

但我们要追问:一个大城市凭什么崛起?有什么样的历史规律和经济规律可循?崛起之路在哪里?成都刚刚召开的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为这些问题提供了鲜明的答案。

产业!产业!还是产业!

国内外城市发展实践都证明,大城崛起就是产业崛起,产业崛起推动大城崛起。没有产业崛起,就没有大城崛起。

的确,一座城市能否站上世界城市体系塔尖,既取决于国家战略意志,又取决于综合竞争能力。纵观全球,历史上发达城市都因拥有强大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实力而站到世界舞台中央。

为什么有的大城市崛起之后能长盛不衰?因为产业重生,城市重生。

所以,我们看到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在工业革命之后因为钢铁、机械制造等产业崛起,并且在向“全球金融中心”“世界创意之都”这样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继续屹立。

为什么有的大城市崛起之后却走向衰落?因为产业衰落,城市衰落。

所以,我们看到像底特律这样的城市,作为举世闻名的汽车城,一度书写美国制造业的辉煌篇章,但却不得不因为缺乏长远规划和单一的产业结构,而申请破产。

为什么有的大城市从一张白纸迅速崛起?因为产业崛起,城市崛起。

所以,我们看到像深圳这样的城市,从一个当年落后的小渔村,成为中国改革的先行地和对外开放的试验田,从加工贸易,到新兴战略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一骑绝尘领跑中国城市。

而今,我们期待并见证,成都——这座正在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冉冉上升。

面对经济新常态、发展步入新阶段的大背景,成都要赢得未来发展,站稳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积蓄冲刺世界城市的能量,秀出市场影响力和城市美誉度,就必须依赖产业实力的不断壮大。

产业崛起,成都崛起。

大城崛起,是城市功能的崛起。没有城市功能的提升,就没有大城崛起。

而产业,是提升城市功能的必由之路。因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之间是一个互动调整、新旧更替、动态提升的过程。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和倒逼城市功能提升。

当我们追问成都崛起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功能,也就是在追问成都需要什么样的产业体系。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

因此,成都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增强西部经济中心功能;因此,成都提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增强西部科技中心功能;因此,成都提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增强西部金融中心功能;因此,成都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增强西部文创中心功能;因此,成都提出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功能;因此,成都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增强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

显然,国家中心城市的每一个核心功能,都需要相应产业发展的支撑。而每一个产业发展的目标,都指向相应的城市核心功能提升。

城市功能越强大,责任也就越大。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不能满足于独善其身,也不能满足于一枝独秀。

成都的产业发展,只有与其他国际对手同台竞技,才能体现更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只有在城市群格局中引弓向上,才能体现更强大的区域带动力。

产业崛起,从来都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产业生态的完善,就没有产业崛起。

我们无法想象,在一个交通潮汐式循环突出、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空间资源配置不均衡、园区生活配套不完善的城市,产业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因此,产业发展不是某个企业的单兵突进,也不是某个产业的异军突起,而是首先要打造一个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生态圈。

就此而言,成都提出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抓住了产业发展的关键和根本。

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中心城区布局,优化产业功能区布局——这些“优化”都是对成都产业经济地理的重塑,都指向产业链的完善和生态圈的深化。

其中,成都提出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着力构建以龙泉山脉为中心,南北双向拓延、东西两侧发展的战略空间布局,打开了产业生态的新局面。

城市建设尤其是轨道交通,改变了城市的经济地理。比如,成都到2022年地铁运营里程将达600公里,22个区(市)县实现轨道交通全覆盖。这需要以重大功能设施引导城市产业布局,推动优势资源、优质企业向城市功能区和产业新城集聚。

产业新城的建设,越来越强调生态圈理念。怎么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比基础设施建设更加重要。成都需要推动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态型园区经济,向生产、服务、消费等多功能的城市型经济转型。

之所以强调生态链和生态圈,根本目的是要推动产业的升级转型,即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成都产业要想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拥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拥有一个优良的产业生态链和生态圈至关重要。

因为,产业链的位置,决定价值链的位置。

产业崛起,需要正确的方向和良好的生态,归根结底,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

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城市产业崛起的动力之源。今天中国的市场经济,在要素市场上还存在大量的扭曲,阻碍着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进行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新动能。

成都提出,要创新要素供给方式,包括:创新人力资源要素供给,创新技术要素供给,创新土地要素供给,创新资本要素供给,创新信息要素供给要,创新能源要素供给,创新制度供给——每一项创新,都是对要素供给的结构性、制度性转换,都意味着改革,甚至是大刀阔斧的改革。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创新人力资源要素供给。因为城市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城市的崛起,取决于人才的崛起;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取决于年轻人的活力。

所以成都大力实施“蓉漂计划”,鼓励大学生来蓉创业、鼓励在蓉大学生留蓉发展,提出打造“最便捷、最有竞争力、最具吸引力”的人才落户和激励机制,为每一位把人生交给成都的青年人才许下一个美好的未来。

而创新制度供给,也格外引人注目。制度性交易成本,是企业发展的痛点、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经济增长的一大阻碍。按照经济学家周其仁的观点,目前中国经济的症结在于制度成本过高。如果能够创新制度供给,降低制度运行成本,也就能促进产业崛起和经济发展。

成都提出,对接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让权力远离市场、公平普及万众,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

这可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这是被历史和现实验证的逻辑——崛起之城,产业崛起。产业崛起,成都崛起。

产业崛起的成都,就是大城崛起的成都。产业崛起的路径,就是成都崛起的路径。完善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生态,培育产业新动能,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描绘出清晰可见的产业路线图。

时间会见证,这是成都产业崛起的新起点,也是成都崛起的新起点。

崛起之城——成都产业发展路上的“他山之石”

编者按

【 纵观全球,发达城市都因拥有强大的产业体系和经济实力而站到世界舞台中央。对正发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来说,到底应如何走好自己的产业发展之路呢?

我们在世界城市之林中,选取了伦敦、底特律和深圳作为三个案例,试图从前人的实践中取得有益的经验,同时避免失利的教训,通过管中窥豹,为成都构建自身产业生态的探索提供镜鉴。】

伦敦——从蒸汽瓦斯到金融文旅 “雾都”创意惊艳世界

每经记者 郑直 每经编辑 陈旭

“如果你厌倦了伦敦,那你就是厌倦了人生。因为人生中所有美好的事物,伦敦都可以提供。”约翰逊博士在1777年的这句名言,放到如今依然脍炙人口。

伦敦是全世界最古典也最富有现代魅力的大都市。伦敦一直走在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引领着世界的脚步,而这一切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创新。

工业革命 大城兴起

蒸汽和瓦斯,正是伦敦最初兴起时的动力。从17世纪开始,在英国和欧洲一些低地国家,一场改变人类历史的伟大革新开始了。

1698年,伦敦城里被组装发明的一个空气水泵,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功率达到一马力的机器。1824年,英国一位砌砖匠发明了水泥,随后伦敦运用这种全新的建筑材料,建成了庞大的城市下水道网络。到了19世纪初,伦敦成为第一个采用煤气灯照明的城市,可以说伦敦“点亮”了人类工业史上一个新的纪元。

工业革命的种种成果,直接大规模地改变了伦敦的城市面貌。19世纪初,英国人发明的沥青马路取代了过去的碎石子路,使得拉货的重型马车能更快从伦敦抵达周边海港。工厂的兴起也使得农村人口迅速向伦敦、爱丁堡、曼彻斯特等大城市集中,人群聚居也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住房信用合作社等金融创新在伦敦率先兴起。

工业革命给伦敦留下的最显著印记莫过于交通系统。伦敦人最引以为傲的地铁于1863年开通,成为全世界最早的地下交通系统。如今伦敦地铁每天要搭载480万人次乘客。

金融文旅 产业升级

随着工业人口的聚集,伦敦人口在1939年二战爆发之前达到了历史最高峰。1952年,伦敦发生“大雾”事件,在此刺激下,伦敦开始发力向第三产业迈进。

如今,在大伦敦地区320多万上班族中,有超过85%的工作岗位都分布在第三产业。伦敦最高的建筑“碎片大厦”和金融城最具特色的大楼“小黄瓜”,都是在战后转型中拔地而起的新建筑,彻底改变了伦敦著名的天际线。仅仅是伦敦金融城,就有31.5万雇员。伦敦每天的外汇交易量大约为7300亿英镑,约占全世界外汇市场交易量的37%;另据国际清算银行估算,伦敦占据了全球利率衍生品市场46%的份额,每天的交易量约为8800亿英镑。

作为全球最古老的央行之一,英格兰银行1694年起就引领着世界金融市场的脉搏。东伦敦的金丝雀码头,更是伦敦产业升级的标志性产物。今天,汇丰银行总部大楼成为金丝雀码头一张闪亮的名片,旁边花旗银行和巴克莱银行的办公楼同样高耸入云。伴着悬浮在半空中的码头轻轨发出的轰隆声,金丝雀码头的金融业务触角伸向了全世界。

如今,伦敦的工业发展依然保持强劲的势头,此外,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也是伦敦产业的一大支柱。伦敦是世界上最吸引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据卫报报道,伦敦在2015年接待游客数量约为3150万人次;统计机构预测,2017年伦敦旅游业收入将达到327亿英镑。

科学布局 给“伦漂”广阔空间

伦敦通过产业发展并升级,从而带动城市不断前进的案例,值得很多城市借鉴。英国著名文化创意学者卡洛琳·唐纳森女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政府鼓励创新创业,解放年轻人的创意和激情,将对经济发展起到非常正面的效果。”这与成都市大力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谋而合。

城市发展需要地理空间的拓展,“卫星城”和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尤为必要。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伦敦几次扩大“大伦敦地区”的范畴,将米尔顿凯恩斯等城镇纳入大伦敦行政管辖,有效疏解转移了伦敦中心城区的部分产业,还给不断涌入伦敦寻找机遇的“伦漂”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将周边辐射地区纳入总体考虑的思路,对成都在制定产业升级战略也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底特律——解开单一产业魔咒 废弃之城寻找重生密码

每经记者 孙宇婷 每经编辑 陈旭

底特律,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昔日大都市。这里曾诞生了美国的汽车工业,然而几十年间,底特律沦落为全美最萧条的城市之一。

在美国这一“车轮上的国家”,作为一个强势产业的代表,又有着资源禀赋,底特律为何拿着“一手好牌”却快速衰落?它为成都的发展可以提供怎样的前车之鉴?

资源优厚 汽车城崛起

1903年,当亨利·福特在底特律成立福特汽车公司时,这里尚算不上是一个伟大的大都市,当时它只是全美第13大城市。底特律成长为汽车制造中心有其先天的优势——位于五大湖区的中心地带,底特律拥有促进工业发展的完美土壤;靠近美国的煤、铁和铜矿开采的核心地区,又能轻易获取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20世纪早期,车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占得先机的福特迅速崛起成为行业老大。美国历史学家萨格鲁在《汽车城:底特律的故事》一文中回忆道:福特当时开出5美元日薪令工人工资大幅增长,福特的高薪承诺以及面向全球的招聘计划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应聘者。

20世纪50年代,底特律市人口一度激增至185万。到20世纪中叶,美国每6个工人中,就有1个直接或间接受雇于汽车产业,而底特律正是这一产业的中心。

产业过于单一 风险暴露

繁荣之上,车商开始调整业务,底特律过度依赖单一产业的风险也逐渐暴露。1948年~1967年间,汽车产业开始去集中化,工厂逐步朝着郊区和邻近州搬迁。工作机会不再像过去那样集中。与此同时,车商们也开始试验自动化技术,成千上万的人失业。这期间,底特律的制造业失业人数超过13万人。

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期间,汽车产业萎缩。加上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底特律的劳动力成本尤其是退休医保成本大幅增加。

1980年代,美国经济萎靡不振,底特律受到的冲击最深,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没有形成产业多元化。到2010年,底特律约36%的城市人口处于贫困线下,住房空置率达到27.8%。底特律日积月累的退休金,造成该市庞大的财政负担,再加上人口的减少,使得市政府负债迅速膨胀。2013年7月18日,不堪重负的底特律政府宣布破产。

引资引才 浴火重生

宣布破产后,底特律政府与债权人实施了一项180亿美元的债务重组计划。此外,为吸引年轻人来此创业,当地不少企业和团体以低价收购空置大楼,为初创公司提供低廉的办公场所。当地首富吉尔伯特积极出资成立创业平台,并设法激活当地科技社群。

2014年12月,底特律的情况开始有所好转。根据底特律市官网数据,今年4月,失业率已经降至8.4%(预估)。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素有“公立常春藤”之称的密歇根大学商业管理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玛丽娜·惠特曼表示,汽车业目前仍是底特律最大的产业,同时,有相当比例的劳动力分布在非制造业领域,包括研发、会计、法律以及金融服务等。“底特律目前是美国五大工商业中心之一,也在前沿的生命科学、信息科技以及纳米技术领域蓬勃发展。事实上,底特律增速最快的行业包括医疗保健、国防、航空航天、IT以及物流业。”惠特曼教授坦言,底特律能否复兴目前还难以得出结论,不过从底特律的案例中可以得到的教训是,“为维系城市繁荣或实现城市振兴,应该特别关注与这座城市现有产业优势天然相关的经济活动,以及那些快速增长的行业,因为在这类行业中,你所在的城市可能具有某些先天的竞争优势。同时,还应避免过于狭隘地关注某一特定产业。”

与底特律在汽车行业曾经拥有过的资源禀赋相比,成都或许并不具有优势。但反过来,成都与当前“人心散了、队伍难带”的底特律相比,又有着根本性的不同,那就是人才仍在不断聚集,产业还在高速发展。只要我们能从前车之鉴中吸取教训,加速产业的迭代更新,注重科技人才的引进,我们就会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深圳——小渔村38年“蝶变”特区 创新点燃起舞之魂

每经记者 项义妹 每经编辑 陈旭

很少有人想到过:如今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当中,作为“小兄弟”的深圳,在上世纪70年代还是一座仅有3万多人口、两三条小街的海边小镇,然而仅过不到40年,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座拥有上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崛起”的背后,与其率先进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升级等方面的改革密不可分。

产业发展 从“速”到“质”的转变

38年前,深圳这个小渔村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从此,地方经济发展突飞猛进。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为1.95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广东省2.3个和1.5个百分点,居全广东省各地市第一。

纵观深圳的产业发展史,就是一部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不断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

进入2011年以来,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深圳由此开始全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高技术产业高端化、优势传统产业品牌化,构建以“高、新、软、优”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深圳加快布局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

过去一年,深圳新经济规模占经济总量过半,全年具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三新”经济增加值9827.45亿元,占GDP比重达50.4%。深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深圳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深圳质量”为标杆,推动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生产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推动产业布局向协调集聚转变,实现产业发展规模化、高技术产业高端化、优势传统产业品牌化。

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为深圳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伴随着深圳特区38年产业发展的华丽蜕变,创新一直是其中的灵魂。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恩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产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行发展升级,创新是最重要的内在驱动力,这里面既包括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自贸区等制度创新,也包括科技创新。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2015年创新驱动发展的成绩亮眼。深圳市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80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至4.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50%,占全国一半;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40%。“深圳地区的创新动力主要来源于企业,以企业作为创新平台有一个很明显的优势,就是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和科研成果更容易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广州社科院研究院彭澎向记者表示。作为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深圳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怀揣梦想的“创客”们。

深圳微孚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何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到深圳创业之前,他们在西安做了七八个月的时间,而之所以来到深圳主要的原因包括:首先深圳能够给中小企业提供很好的公平竞争环境,做出来的产品、技术,都可以直接转化为市场效应;其次深圳具有人才聚集的优势,并且位置毗邻香港特区,国际化氛围较好,可以利用香港出海的优势把产品卖到全世界。

深圳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快产业发展向创新驱动和生态驱动转变,以产业发展牵引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建立覆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全链条的生态体系。

从全国范围看,成都科教资源富集、科研实力雄厚,创新能力也不弱,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为深圳的4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为深圳的26%,根本原因就在于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市场机制缺乏活力。为此,成都有必要以深圳为榜样,通过各种措施鼓励创新,要让政学研产用形成战略同盟和利益共同体,共同构建贯通创新链、融入产业链、对接资本链的高新技术服务体系,打造西部科技中心。

崛起之程——助推成都产业发展之历程

编者按

【 产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先进生产要素和优秀人才向城市聚集的过程。7月2日,成都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了“先落户后就业”的人才落户政策,其中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凭毕业证可落户成都。在多数城市收紧落户政策的背景下,成都为何反而敞开大门?放宽落户限制的背后,是成都在产业生态之争中的关键一子,也是成都实现永续发展的长远之举。】

凭本科毕业证即可落户 成都以人才撬动产业发展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每经编辑 赵桥 实习编辑 方芳

“要进一步放宽落户限制,提高落户便利性,努力打造最 开放包容和最最人性化的人才落户制度,让广大‘蓉漂’扎根成都、融入成都。”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的话音刚落,成都用一系列举措向世界发出了人才“邀请函”。

7月2日,成都市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要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范锐平指出,“这次,市委市政府将出台‘产业新政50条’,重点就是创新要素供给方式,促进要素供给的结构性、制度性转换,形成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要素供给新体系。”

根据当天提交会议讨论的《关于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 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成都将加快人才集聚培育,包括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凭毕业证即可申请落户等措施。

这是继今年2月成都以“一号文件”的名义出台“成都人才36条”后,再度加码人才政策。成都期望借此为建设创新型城市集聚人才,形成依靠人才驱动转型发展的源动力。

产业大会上的人才新政

2017年转眼已进入下半年,对于期望站稳国家中心城市地位、赢得未来发展的成都而言,时间变得更加紧迫。

范锐平在讲话中指出,站上新起点,成都能不能肩负国家使命、代表国家形象、引领区域发展,基础在产业、关键靠实力、核心在综合竞争力。

记者注意到,本次产业大会上,成都不仅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空间布局等关键问题,同时,为了培育产业发展的新动能,还将大力推进要素供给侧改革,创新要素供给方式。其中,“创新人力资源要素供给”被放在首要位置。

撬动产业发展,成都将如何用好“人力资源”?

范锐平表示,成都将大力实施“蓉漂”计划,以更开放、更包容、更便利的理念,改革人才落户制度,推行“先落户后就业”,鼓励青年人才来蓉创业就业,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制度。

同时,对于在成都同一用人单位工作两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也可凭单位推荐、部门认定办理落户手续。

“要进一步放宽落户限制,提高落户便利性,努力打造最开放包容和最最人性化的人才落户制度,让广大‘蓉漂’扎根成都、融入成都。”范锐平说。

除了改革人才落户制度,成都还将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人才绿卡体系、推进人力资源提能行动,“为建设创新型城市集聚人才资源,形成依靠人才驱动转型发展的源动力。”

所谓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这场事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产业发展大会上,成都针对人才提出的新举措,可谓力度空前,备受关注。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院长陈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主体,其重要性甚至已逐渐超越资本要素,我们需要释放创新者的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和以往由组织部负责牵头的文件不同,上述《征求意见稿》由发改委牵头,“刚好结合这次的产业发展大会,说明成都希望从产业的角度来吸引人才。”曾参与该文件讨论的陈光表示,“吸引人才并非一个口号或者一个平台这么简单,要让人才与城市本身的产业需求相对接,才能形成有效供给。”

新人才观下的新成都人

眼下正值毕业季,“795万”的高校毕业人数再创新高,人才争夺趋于白热化。日前,据新华社报道,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新一线”城市作为就业首选。成都,这个“新一线”榜首城市,自然位列其中。

根据58同城数据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7年高校毕业生租房报告》显示,今年5月,毕业生租房流量最高的城市中,成都位列第二,紧随北京。种种迹象表明,崛起的成都正在对毕业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已经连续两年以“一号文件”的名义出台人才新策,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决心、气度,以及大刀阔斧的改革力度,让更多的人才将目光汇聚于这座千年古都,加速人才向“西南飞”。

范锐平在会上表示,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取决于年轻人,鼓励大学生来蓉创业、鼓励在蓉大学生留蓉发展是成都人才工作的基础,“要让千千万万的青年学子慕名而来,在成都求学、创业、扎根,成为一名新成都人。”

在《征求意见稿》中,成都也再次表达了对集聚人才的重视和诚意:对国际顶尖人才团队来蓉创新创业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对毕业5年内在蓉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最高50万元、最长3年贷款期限和全额贴息支持;外地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来蓉应聘,可提供青年人才驿站,7天内免费入住;每年4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六设为“蓉漂人才日”;支持在蓉高校和职业技术(技工)院校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给予最高2000万元补贴;对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发放“蓉城人才绿卡”……

外界认为,这些措施或将成为今年初发布的“成都人才36条”的升级版。

在陈光看来,如今的招才引智工作,除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文化)留人外,还应该运用更加开放、国际化的办法。

开放、国际、柔性、相融,这正是成都今年4月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的具体体现。

应该说,汇聚人才、发展事业、实现价值,成都深谙“人之贵”。成都的期望是,通过各方努力,培养一种城市气质、形成一种时代风尚,进而可以让每一位来蓉创新创业、投资兴业的新成都人都受到社会尊重、得到城市礼遇。

重塑城市经济地理 成都引领西部产业崛起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赵桥 实习编辑 方芳

7月2日,成都市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表示,成都要抓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大机遇,改革组织经济工作方式,着眼城市长远目标和战略全局,从成渝战略互动中找准提升城市首位度、扩大城市辐射力的切入点,以增强“五中心一枢纽”功能为目标,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告诉记者,“一带一路”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成都是重要节点;长江经济带战略中,成都具有重要地位;成渝城市群发展中,成都更是核心城市。成都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发展的制高点:成都成为投资西部首选地

去年,四川省GDP总量达到3.27万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区GDP排名中位列第六位,其中,成都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2万亿元,GDP总量在副省级国家级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一。

肖金成说:“西部发展有两个动因,首先西部市场本身比较大,其次是向西开放,可对接欧洲、西亚、南亚等市场,西部地区由过去(无港口)的区位劣势,变成了优势。这些年西部发展很快,主要是(得益于)产业的聚集。”

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悄然打响。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于中国而言,不仅要参与,更要实现引领。在这场没有退路的竞赛中,成都早已做好准备,一大批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在这里落地并茁壮成长,成都已经拥有多个千亿级产业以及其他颇具潜力的优势产业,比如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等。

“成都是大西南的经济重镇,成都平原是西部地区资源条件最好的地方,这些年成都的产业结构快速提升,产业层次提高,新兴产业、新业态等都在出现。”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西部正在抢占发展的制高点,成都将会领跑西部,这个趋势比较明显。很多企业去中国西部投资首选之地就是成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向记者表示,当前成都与北上广等城市在经济发展上存在一些差距可以理解,北上广在发展上起步更早,成都要根据自身特点发挥优势。

战略的交汇点:成都成为中西部门户

范锐平提出,成都要创新人力资源要素供给。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贴近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长远需要、贴近产业和企业发展人才需求,大力推进“蓉漂”计划,改革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人才绿卡体系,推进人力资源提能行动。

产业中国研习社创始人张五明表示,成都是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成都如果可以发展成为国际性大城市,将极大地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成都未来发展空间很大,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可以聚集大量产业。”肖金成说,未来在全国城市实力排名中,成都将会持续排在前列。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成都形成交汇点,产业发展成为了战略、规划的重要载体。

根据《成都市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动企业“走出去”五年(2016~2020年)行动计划》布局,成都将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互动,聚焦“一带一路”重点地区和重点国家,对接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推动成都优势产业、优秀企业全方位、多领域、高水平“走出去”,加快建设国家中西部地区“走出去”门户城市。

产业的聚焦点:成都制造业将得到优化

在西部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中,成都的地位获得了高度认可。去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考察成都科学城时指出:要做新经济核心区,新动能拓展区,打造四川发展新引擎。

对于城市产业发展的布局方面,肖金成认为,在现代城市发展发展过程中,产业分工应该是核心区发展服务业,周边地区发展制造业。

成都在本次产业发展大会上提出,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网络化功能体系,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十字方针”,着力构建以龙泉山脉为中心,南北双向拓延、东西两侧发展的战略空间布局,推动成都进入“双城”时代。着眼城市均衡发展和外溢能力提升,优化中心城区布局。

“一个经济区,要以城市群为核心,城市群要以大都市为核心,大都市才能引领城市群的发展,区域经济不是孤立的,是有吸附和辐射效应。”肖金成说。

“成都作为成渝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要向现代服务业的结构转变,制造业要体现先进和高端,成都的产业结构会和沿海城市的变化趋势一致,服务业占比会越来越高,制造业会优化,未来金融、物流等都会是成都长期的优势。”陈耀说,成都产业发展面比较广,未来需要聚焦一些抓手,突出一些优势产业,比如军工等将有很大的机遇。

崛起之诚——见证成都产业发展的诚意

编者按

【 从入驻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78家开始回顾,从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开始展望。成都,以引领西部新方向的姿态,走出了一条内陆城市的发展之路——是为,大城崛起。

大城崛起,有其坚固的基石,而这基石正是成都通过政策制定到环境营造体现出的吸引企业的“诚意”。值此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之际,与会学者与企业家们畅所欲言,他们看到,他们听到,他们感受到——成都,筑得“诚意巢”引得凤凰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大校长李言荣:电子科大42%毕业生留蓉反映成都产业迈上新台阶

每经记者 谢振宇 陈耀霖 吴林静 杨弃非 余蕊均 每经编辑 陈俊杰

7月2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言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产业对于创新科研能力的期望,大学不能置身事外,除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还更应该“面向经济主战场”。

身为与产业关联度甚高的高校校长,李言荣说,高校的作用,就是负责把地方产业的创新能力提高,将高校具备的人才、科技、学科等优势,转化为助推成都市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过程中的强大动力。

2016年,成都全市经济总量达到1.22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4800亿元,是第一大支柱产业。

当成都的产业迈上新台阶,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就将更加迫切。在此过程中,高校、科研机构培养创新源头的作用则越来越重要。李言荣告诉记者,随着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形成、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科技人才流动已经出现了明显变化。

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的去向为例,此前人才毕业后大多流向珠三角、长三角,而现在,有42%的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选择留在成都,以往这个比例仅有10%左右。“近两年,电子信息相关毕业生留蓉比例逐渐升高,和成都这两年的产业结构、宜居环境、城市定位以及对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视密不可分。”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是“千年机遇”

每经记者 谢振宇 陈耀霖 吴林静 杨弃非 余蕊均 每经编辑 陈俊杰

7月2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在成都召开。当日下午,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作为企业代表在会上作主题发言。刘永好认为,成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是“千年机遇”,而成都已具有一定基础。首先,是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成都的经济和产业都有了一定基础,同时,成都还有住房成本较低等众多要素。

谈及成都的一些优势,刘永好还表示,四川有巨大人口数量,相当大的市场,同时成都还有以高校为代表的人才优势等。

就如刘永好所看好,成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基础。事实上,成都经济总量位居国内副省级城市前列。2016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17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GDP总量排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仅次于广州。

而今,面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发展机遇,刘永好建议,成都应学习深圳等先进城市,寻求更高的发展,“首先是思想的解放”,有了好的思维、策略和办法,可走得更好;其次,可引进更多人才;此外,应重点培育本土企业。

“产业发展大会,是成都新千年的新规划,新的动员(会),给了我们(企业)信心和鼓舞。”对于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刘永好多次点赞,他表示,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奠定了成都未来发展基础。

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成都继续“招商招才”内生性成长可走得更远

每经记者 谢振宇 陈耀霖 吴林静 杨弃非 余蕊均 每经编辑 陈俊杰

7月2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会上,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作了主题发言。

“我是金山软件的董事长,金山在13年前就落户了成都。可以说,我对成都还是相当了解的。”雷军谈到和成都的渊源,“成都的IT产业在国内相当领先,未来还会进一步快速发展。”

雷军的发言主题聚焦为“互联网+理念带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近两年来,小米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生态链的构建中,这也成为雷军阐释自己治理企业理念的关键一点。“产业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什么?是商业效率的提升。商业效率提升的核心,则来自于垂直一体化,产供销完全整合。”

“我的经验是什么呢?创新的背后首先是理念,然后是人才,其次是制度和策略。”雷军据此谈到,“讲产业发展,如果成都高度重视生态链、产业链构建,它形成了一个生态环境的话,那企业成长速度就会更快。”

雷军表示注意到成都出台了很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对成都的发展,我有两个建议。一是继续招商招才,尤其是招才工作,非常重要;第二,成都的产业已经具备相当好的基础,因此内生性的成长可以走得更远。小米也参与了新网银行的筹建,未来怎么加大本地企业的引领和带动,很重要。”

深交所副总经理金立扬:准备共建一个立足成都的资本市场服务基地

每经记者 谢振宇 陈耀霖 吴林静 杨弃非 余蕊均 每经编辑 陈俊杰

在7月2日召开的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金立扬进行了演讲。

“国家中心城市没有一批高端特色产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是撑不起来的。这样的产业和企业不能光靠引进,需要通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而金融恰是整个产业生态环境中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金立扬说。在他看来,成都的创新资源优势明显、大量创新企业能够成为上市公司的后备资源,创新也有望成为成都金融业发展的方向。

“现在,一个全周期、全链条的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已在中国基本形成,特别是IPO实现常态化标志着中国金融业正迎来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金立扬在会上指出,基于此,成都广阔的发展潜力也将面临释放的机遇。

在此背景下,成都不断发力,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新的政策。一个例子是,在加强成都西部金融中心功能的框架下,成都正在推动沪深交易所在蓉设立西部中心,其目标是力争2020年企业直接融资率达60%以上。

据金立扬介绍,作为该行动的参与方之一,深交所正在“准备共建一个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这是一个以服务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的不同需要,立足成都、服务西部的综合性服务基地。

科伦集团董事长刘革新:生物医药将引领成都产业发展

每经记者 谢振宇 陈耀霖 吴林静 杨弃非 余蕊均 每经编辑 陈俊杰

“成都提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具有远见和爆发力的。”科伦集团董事长刘革新说。7月2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在成都召开,刘革新作为企业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刘革新,这位扎根生物医药行业数十年的企业代表为成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点赞,并就成都医药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生物技术药物产业’是全球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记者注意到,在《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中,成都已提出“主导产业从中低端为主向高端高质高新产业迈进”。实际上,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成都正快速增长。

刘革新建议,鉴于生物医药产业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这一宏伟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希望成都继续营造有利于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着力扶持一批既有创新愿望又具备创新能力的优强制药企业。

“成都正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将会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刘革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成都的众多产业中,包括成都市的战略新兴产业中,生物医药具有相当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也有相当一批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大产品。他相信,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成都口岸与物流办主任陈仲维:建设“千户万亿”供应链成都具有核心竞争力

每经记者 谢振宇 陈耀霖 吴林静 杨弃非 余蕊均 每经编辑 陈俊杰

7月2日召开的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上,成都口岸与物流办主任陈仲维表示,在“一带一路”和自贸区的助推下,成都迎来供应链发展的机遇期。基于此,成都将进一步整合资源,转变发展思维,以供应链推动产业链、价值链的发展,打造“一带一路”全球供应链枢纽。

他表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成都逐渐由一个不沿边、不靠海的传统内陆城市,‘掉过头来’成为国家联接泛欧泛亚地区、实施向西向南开放的前沿口岸城市”。

与此同时,已落户成都的自贸区可谓全球供应链要素集成平台,在多重利好下,“本地企业将更深入地参与全球化原料采购、全球化生产力布局、全球化产品营销,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陈仲维说,基于此,成都将形成贯通欧亚、链接全球的全物流体系,“成都在发展供应链上具有有别于其他同类城市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我们将搭建‘亚蓉欧’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并力争在5年内引进上千家供应链服务企业在平台内入驻,以构建成都自贸区供应链‘四流合一’的生态体系,志在将成都打造为国际货运集散中心、服务贸易运营中心、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带动上万亿的新增进出口贸易额。”陈仲维向记者介绍,这也是成都发展供应链的“千户万亿”计划。

国网成都供电公司总经理褚艳芳: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不断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每经记者 谢振宇 陈耀霖 吴林静 杨弃非 余蕊均 每经编辑 陈俊杰

7月2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在成都召开。国网成都供电公司总经理褚艳芳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

“作为经济发展先行、产业发展要素保障的供电企业,我们深知责任重大。”褚艳芳告诉记者,国网成都供电公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改革,力争为成都的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

如何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能源保障?褚艳芳说,一是要加快建设智能电网,确保产业发展能源支撑;其次,国网将精简办电流程,助力产业项目“早启动、早建设、早投产”。

在用户最关心的电价方面,国网目前也有所规划。“四川是清洁能源大省,有大量的富余水电,但是它有季节性,不是一个可持续的状态。”褚艳芳向记者表示,“现在我们正在研究,利用全国电力市场的交易机制,在枯水期引进西北地区富余风电,从而为企业提供更优惠的电价政策。”

除此之外,国网还预计精准扶持,差别供给,推动新兴产业大发展。“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大力支持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

“去年以来,我们已累计减少企业电费支出12.6亿元。”褚艳芳说,今后,国网还会不断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柴火创客空间创始人潘昊:成都是深度创新的“绝佳温室”

每经记者 谢振宇 陈耀霖 吴林静 杨弃非 余蕊均 每经编辑 陈俊杰

7月2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在成都召开。会上,柴火创客空间创始人潘昊作为企业代表交流发言,并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

在潘昊看来,凭借成都的天然优势,创客与传统产业的对接将会顺利展开。“成都的文化底蕴以及深厚的科研研究人才基础,是适合进行深度创新的绝佳温室。”

作为全国首批成立的创客空间之一,柴火一直立志于服务全球创客。潘昊认为,对“长尾”的重视是对接创客的重要原则,因为创客所需要的服务并非传统的工业资源,而是一个日趋成长的个性化市场,面对这一市场,必须从长尾端的需求出发,依靠创意和创新来赢得支持。“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产业如何与创客之间对接。”

2016年柴火举办了成都Maker Faire,也是全世界前十大featured等级的智汇节,对成都的创客空间产生重要影响。而今年,柴火2.0版本——柴火造物中心也即将落户成都,立足于成都创意科技,推动成都创新创业。

“我们希望可以将全世界的创意与创新落地到成都,透过新的柴火造物中心,为成都的创新创业添加新的柴火。”潘昊说。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你都见过哪些南北方的差异?哈哈哈,被网友们的经历笑死了

你都见过哪些南北方的差异?哈哈哈,被网友们的经历笑死了

黄丽搞笑小能手
2024-04-23 15:52:29
人到中年才明白:真正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40岁后仍做这5件事

人到中年才明白:真正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40岁后仍做这5件事

此夜无梦
2024-04-22 23:30:08
6-10!塞尔比爆冷出局惨遭世锦赛首轮游:不再享受比赛,考虑退役

6-10!塞尔比爆冷出局惨遭世锦赛首轮游:不再享受比赛,考虑退役

体坛扒客
2024-04-23 06:16:59
中国男性私密数据曝光(女士勿进)

中国男性私密数据曝光(女士勿进)

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
2024-04-22 16:50:35
南京一水域发现9岁男童尸体,嫌疑人已被抓获!

南京一水域发现9岁男童尸体,嫌疑人已被抓获!

环球网资讯
2024-04-23 08:42:15
创历史新高!单月访日游客突破300万,中国大陆游客消费领先

创历史新高!单月访日游客突破300万,中国大陆游客消费领先

小日子万象
2024-04-19 20:24:01
云南巨贪之妻,白夫人从服务员升为正厅级,家中藏有37亿首饰

云南巨贪之妻,白夫人从服务员升为正厅级,家中藏有37亿首饰

天闻地知
2024-04-23 16:02:18
唐努乌梁海:17万平方公里的地盘,没有任何条约依据却并入了苏联

唐努乌梁海:17万平方公里的地盘,没有任何条约依据却并入了苏联

历史摆渡
2023-12-18 23:50:03
多地以旧换新补贴落地 “真金白银”激发消费活力

多地以旧换新补贴落地 “真金白银”激发消费活力

第一财经资讯
2024-04-23 15:23:16
跟拍香港穷孩子、富孩子的一天,才发现人和人的差距有多远!

跟拍香港穷孩子、富孩子的一天,才发现人和人的差距有多远!

热闹吃瓜大姐
2024-04-23 00:50:03
41岁王鸥产后急着复工,网友:这是嫁入豪门没安全感?

41岁王鸥产后急着复工,网友:这是嫁入豪门没安全感?

听风听你
2024-04-23 23:13:59
不用我发力!鄢手骐出战20分钟 3中0得到4篮板1助攻&正负值+16

不用我发力!鄢手骐出战20分钟 3中0得到4篮板1助攻&正负值+16

直播吧
2024-04-23 21:44:25
只因妻子太漂亮,丈夫不让妻子踏出家门半步!网友:是太漂亮了

只因妻子太漂亮,丈夫不让妻子踏出家门半步!网友:是太漂亮了

闻秋的声
2024-04-22 18:10:17
张娜拉:自爆堕过9次胎,被潜规则上百次,就连生理期都不放过

张娜拉:自爆堕过9次胎,被潜规则上百次,就连生理期都不放过

娱乐的小灶
2024-04-23 19:59:10
温州某校家委和班主任撕破脸,大量聊天记录流出!

温州某校家委和班主任撕破脸,大量聊天记录流出!

大永强
2024-04-23 13:56:20
刚官宣就“一夜成名”!配8295芯片+1190KM续航,预售大卖45000台

刚官宣就“一夜成名”!配8295芯片+1190KM续航,预售大卖45000台

户外小阿隋
2024-04-23 19:59:00
日本女星天海翼、星野彩颜值爆表!

日本女星天海翼、星野彩颜值爆表!

叮咚七点半
2024-04-23 06:10:03
威廉凯特发路易6岁新照,“怼脸拍”笑容爽朗明快,帅气又阳光

威廉凯特发路易6岁新照,“怼脸拍”笑容爽朗明快,帅气又阳光

DailyFlora
2024-04-23 20:04:24
突发!又地震了!6.3级!温州又有震感......

突发!又地震了!6.3级!温州又有震感......

睿眼时代镜鉴人
2024-04-23 16:08:45
42岁谢娜又怀孕了?大肚子带3个女儿逛商场,孕态十足!

42岁谢娜又怀孕了?大肚子带3个女儿逛商场,孕态十足!

老泉同学聚会
2024-04-23 04:17:15
2024-04-24 00:10:44

财经要闻

央行:买卖国债与QE操作截然不同

头条要闻

西部战区上将司令员发声:要紧盯新兴领域安全威胁

头条要闻

西部战区上将司令员发声:要紧盯新兴领域安全威胁

体育要闻

老球痞们给年轻人上了课

娱乐要闻

赵丽颖晒照似初恋,拍照疑与儿子分享

科技要闻

快手挥泪“斩”辛巴?

汽车要闻

广汽丰田2024赛那SIENNA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手机
时尚
游戏
本地
房产

手机要闻

极星首款手机Polestar Phone发布 16GB+1TB售7388元

对通勤族来说,西装和牛仔裤才是绝配!

《幻想地球》PS4/PS5和Switch版5月9日发售

本地新闻

我和我的家乡|潍坊人真是什么都敢往天上放啊

房产要闻

供应量环跌71%!海口这个月又只发了5张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