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5版)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蔡慕嘉
从《蒙面歌王》到《蒙面唱将猜猜猜》,从被拍砖到被点赞,军功章里肯定有面具团队的一半。面具下的歌手有不一样的音乐故事,其实每一副面具也有不同的幕后故事,信息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节目组的面具团队。原来,为了让观众猜不透,他们真的很努力。
“蒙面三问”
谁负责
谁话事谁优先
Q:节目中这些面具,究竟是出自什么人之手?
A:我们有一个面具团队。制作面具其实是一个非常“烧脑”的过程,因为很多东西真实地摆上去后,我们根本不知道它会是什么效果,为了制作面具,我们面具团队等于是把工作室都搬到了这里。
谁话事
Q:戴什么样的面具,是歌手说了算还是面具团队说了算?
A:艺人会有一个自己的方向。比如有些艺人喜欢二次元,或者是他们自己、家人有喜欢的某一个形象,(提出来后)我们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和导演组沟通商量怎么制作这个面具。艺人会有自己的审美,但有时他们的审美无法实现的时候,我们只能做到尽量支持。
谁优先
Q:制作面具时,“好看”和“遮蔽”哪个元素更优先?
A:第一选择是遮,然后在遮的同时……一定要选择吗?当然了,我们可以说要把它做得又美又遮得很严实。但是如果两个不能齐全的时候,要选择哪一个?我们选择遮,当然也希望美啦。(导演回答得好纠结)
造型解密
考技术
3D打印、头盔式的面具比玩偶头更麻烦
代表:
帮我消消黑眼圈 林宥嘉
哈哈一笑很倾城 (未揭面)
不和陌生人说话的狐狸爸爸 陈晓东
大王叫我来巡山 品冠
戴上面具唱歌,并非对每个歌手都是一次“放飞自我”,也有的歌手会抗拒面具。比如顶着大大的熊猫头套出场的林宥嘉,后来就在采访中坦白道,“我一开始有点抗拒戴面具唱歌,因为我怕热,呼吸不舒服。我会觉得(唱歌)有瑕疵。”对于面具,歌手其实除了担心不适应,更害怕影响发挥。这也说明了,面具团队身兼重任。
一位面具导演坦言,《蒙面唱将》是注重音乐品质的节目,“首先我们要保证音乐,其次面具要做到遮蔽性和美观的结合。”对于观众来说,看着“熊猫”林宥嘉、“狐狸”陈晓东、“狮子”品冠,肯定觉得他们比其他戴着头盔式面具的歌手更不容易,“这么大的一个玩偶头套,一定很闷?”
但摆在面具团队面前更要紧的是技术问题。比如3D打印、头盔式的面具,其实比一般玩偶头套更容易导致歌手在演唱时出现混响的问题,所以一般在3D打印、头盔式的面具里,面具团队会贴上吸音棉。
3D打印面具制作起来也相当费时费力,“建模要2~3天,打印要1~2天,再上漆、做效果,大概周期是一周。手工制作打印式的面具虽然会简单许多,一般2~3天可以出成品,但配饰很多也要摆上去一个个对比。比如说我想要一个红色的面具,我们要先拿一个红色面具做基底,再拿一些东西摆上去作对比,让它形象看起来更好看更完整。这样一件件去比,一件件去试,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很费时的。”
说到繁琐费力,节目中,杨丞琳的面具就是代表之一。据负责杨丞琳面具的导演透露,“这个面具最大的难度就在于贴钻,首先要定好一个适合她的脸型结构(的面具),不能太过于浮夸,要细腻,比例匀称,一看就是个小脸。最关键的是钻的大小要错落有致,因为如果要大小一样的钻,或横切面也一样的话,在灯光的反射下就会变成一片白。所以要不断地在小的台灯下去试。贴一块儿区域,就要在灯光下试验,反光是否有层次。制作周期的话大概是两天两夜,真的是慢工出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