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国外发展趋于成熟的电子数据保全正在席卷互金行业。有消息称,专注互联网借贷交易信息撮合的金融工场已与国内领先电子数据保全中心“易保全”达成协议,未来将就完善平台电子合同数据保全展开合作。有专家指出,随着众多平台的陆续接入,第三方数据保全或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平台电子数据安全保障标配。
让每一个交易行为
都成为呈堂证供
为什么要进行电子合同数据保全?以金融工场为例,在其撮合借贷双方完成交易过程中,如若融资方与投资方意向达成一致,则需要在平台签署电子合同。而这种电子数据在2012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中被确认可作为证据,同时在我国现行《合同法》和《电子签名法》也被承认具有法律效力。
但法律专家也指出,虽然有法律法规作为支撑,但由于电子合同数据本身固有的特点,在实践中作为证据提交依然面临难题。首先是电子数据易被伪造、修改、删除或破坏,且合同保全需要及时固定签约时间、签约地点等关键内容,电子证据保存需要相当程度的技术条件。另一方面,在交易中产生的电子合同未经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投资人没有合法的凭证,在维权时电子合同证据的真实性也难以证实。
事实上,电子数据保全业务在国外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深入应用,也渐渐出现了“互联网+司法”的跨界创新,从而催生出了一批诸如“易保全”的第三方电子合同数据保全服务机构。借助第三方电子数据保全的力量,借贷双方的交易行为将成为“呈堂证供”,倘若后期出现纠纷,则可作为有力的法律武器。
创新与安全,
底线之上寻求平衡
2016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的合规元年,监管措施正逐步落地。早在去年年底,银监会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二条中就明确规定,“各方参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需要对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和交易信息等使用电子签名、电子认证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的法律效力。”
“为了增加工友在交易过程中的法律保障,同时满足监管政策的相关要求,金融工场在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安全之间寻找平衡,免费为用户提供电子合同数据保全服务。而之所以在众多服务机构中选择易保全,是看好他们在信息技术领域及司法实践领域的高度专业性”,金融工场CEO崔海晨介绍。
公开资料显示,易保全前身为重庆邮电大学电子证据收集与保全中心,是以电子数据保全与认证为核心的独立第三方平台。目前,该平台是国内率先拥有电子数据保全技术,率先与公证处和司法鉴定中心对接,也是国内率先在法院体系内被采纳并且被省级公安系统及银行系统采用的电子数据保全平台。
据崔海晨介绍,接入易保全电子合同数据保全之后,金融工场借贷双方交易事实将被实时、完整的记录,合同内容、生成时间等信息将被加密固定,任何细微的修改都会导致保全证书函数值的变化,预防遭人为更改。交易凭证(投资凭证、借款合同等信息)会利用最新技术进行保全,且生成唯一的保全证书供投资人下载。如发生司法纠纷,保全证书持有人可以通过电子数据保全中心提供的认证证书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供有效、可靠的证据,从而获得举证的优势地位。
(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