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早报记者 许荻晔 发自北京
今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也是中美建交35周年。昨日,纪录片《旋风九日》举行关机仪式。该片首次披露了1979年邓小平访美期间的解密影像,其中包括其险些遇刺的经过。
还原35年前的访美9天
“他个子不高,语速不快,但是每一个字都很有力量,他的声音很洪亮,那代表自信,那是不同于美国政治家的自信,我想这来自于他的非凡经历。”90岁的美国前总统卡特,在《旋风九日》中回忆他对当年的邓小平的印象。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28天之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对美国进行了为期9天的访问,国际舆论视此事件为战后国际关系的转折点,将邓小平称为“邓旋风”。纪录片《旋风九日》的片名即由此而来。
《旋风九日》由北师大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导策划,中美专业电影团队联手制作,预计于2015年春天登陆全国院线。制片人吕木子接受早报专访时透露,目前主要情节都已拍摄完毕,因此在邓小平生日当月举行关机仪式以作纪念。
吕木子介绍,该片大部分都在美国拍摄完成,遍访当年亲身参与邓小平访美的中外人士,广泛搜集中外影像资料档案,实地探寻当年“旋风九日”的路径踪迹。除了卡特,访谈人士还包括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前国务卿基辛格、前联合国秘书长帕斯卡、前驻华大使芮效俭等,而邓小平的贴身警卫、医生、专机机长,随从访美的记者,包括央视主持人赵忠祥等也都从自己的角度还原了这段历史。
邓小平访美第一日,卡特在白宫举行欢迎仪式,在他致辞时,台下记者群中有一名持刀者向台上的邓小平冲去,当场被制服。关于此事,文字资料已有披露,但《旋风九日》将对此事首次进行影像呈现。邓小平的贴身警卫也在片中透露,访美期间邓小平的安全问题极受重视,自己随身携带的枪都上了膛,也做好了用身体替邓小平挡子弹的准备。
“我拍的是中国的超级英雄。”在关机仪式上,导演傅红星说,“他勇敢、有梦想、幽默又极富有人情味,在当时风云诡谲的世界政治格局下,75岁的他挺身而出远渡重洋,为中国争取到历史性的合作与发展机会。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为了中国梦。”
“两国审批
是对等的”
10年前,吕木子执导了纪录片《小平您好》。身在一个革命家庭,她对领导人充满感情,但她也发现,这十年来对邓小平的认识不断深化。“在做《小平您好》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是平视的视角,想还原一个平民化的小平,但今天再看这段历史,却觉得小平在 老爷爷 之外,毕竟是一个伟人。他在知道各种反华势力发布危险信号的情况下,75岁毅然去访问美国,真的是很伟大的举动。”
去年吕木子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时,开始购买这方面的影像资料版权,购买量之大让美国人都紧张了。“这些资料很贵,按秒算钱,他们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中国人这样大量地购买资料。他们很紧张,不知道中国人要拿去干什么。”
为了不受限制、客观地还原历史,本片的投资方没有政府部门,而是来自民间。而傅红星也强调,影片绝不会刻意回避访美九天中的敏感事件:“这九天之所以是一个转折点,因为这不仅是奠基中美关系的九天,更是改写世界格局的九天。”
中美双方相同的,在吕木子看来,可能是审批制度。“采访前政要的时候,要经过安全部门审核,每个人员都要递交简历和照片,有一些问题需要回避,还有一些地方不让拍。而事实上,这段历史已经算是对中美两国最没有伤害、最没有争议的历史了。”
在拍摄中,也有一些遗憾,比如剧组想进入邓小平当年参观过的航空航天博物馆拍摄,但被拒绝了。“原来我们一直说中国的审批如何如何,结果美国也是对等的。”
“希望年轻人主动观看”
1998年,傅红星执导的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以5000万元票房,压倒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和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成为这一年的票房之首。以当年一张票5元钱的价格,约有1000万人进影院观看,除去组织观影的票房1800万,自己主动买票进影院的观众也超过600万人次。
但今日的主流观影人群是否还有当年人们对领袖所怀的感情?“我们希望这部片子也能做到让年轻人主动买票去影院观看。”吕木子说,“很多现在生活里习以为常的事件,放在30年前不可想象。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生活里没有任何美国的东西会是怎么样?如果能这么想,那应该会感谢邓小平。”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吕木子对此深有感慨。邓小平访美期间中美双方曾有交换留学生的建议,美方提议留学生可以交换住在市民家中,但邓小平不赞成,“我们没有这个条件。”美方认为红色中国仍有保留,但吕木子感慨:“当时我们都没洗热水澡的条件,一周只能洗一次,还要在公共澡堂排两个小时的队。今天我们好像习惯了每天洗澡的生活,但应该想到这是谁给我们带来的。”
而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更认为邓小平直接改变了他的命运。当年北大英语系在江苏本来只招收一人,但邓小平访美后,扩招为两人,俞敏洪就是作为第二名被招收的学生。之后他开设新东方学校,引领无数学子出国留学,建国后30年出国留学生不超过1万,而1980年代以来,已超过140万。新东方也曾面临“卖国贼”、“人才收割机”的指责,“成为我精神支柱的,是1992年邓小平提出 鼓励出国、来去自由 的口号。之后随着国家经济好转,回国人才已占80%。”
“在我心目中,邓小平是最伟大的政治人物之一。政治人物的伟大不在于打胜仗,而是能不能引导人民生活往好的方向走,让国家与世界相融合。”俞敏洪说。